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首條國小周邊無菸人行道 今起實施

首條國小周邊無菸人行道 今起實施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保障校園師生健康權益,避免國小校園旁有人抽菸,菸害飄進校園危害學童健康,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結合教育局、健康國小、相關局處及社區資源,首創健康國小旁設無菸人行道,並在人行道上以綠色的禁菸線標示「人行道禁止吸菸」字樣,且公告自101年4月30日起人行道將全面禁止吸菸,違者可罰新臺幣2千元~1萬元。衛生局副局長林秀亮表示,菸害防制法雖已規範高中職以下學校之室內外場所禁止吸菸,但卻未明定校園周邊人行道等戶外空間為禁菸場所,因此若有民眾於人行道吸菸,菸煙極易飄進校園及教室,導致師生遭受二手菸害。為營造清新健康的孩童就學環境,衛生局結合教育局、環境保護局、警察局松山分局、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交通局、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自強里辦公處等單位及社區資源,以校舍緊臨人行道的健康國小,作為臺北市推動校園周邊無菸人行道的示範點,營造校園無菸環境,而未來更將以健康國小推動模式,結合教育局、學校及相關單位共同推廣,營造更多無菸環境,打造清新健康無菸臺北。衛生局提醒,健康國小周邊人行道已劃設綠色禁菸線,並已設置禁菸宣導告示牌,希望市民朋友們都能遵守禁菸規定。另外也希望吸菸的朋友能及早戒菸,不吸菸的朋友,能多鼓勵仍在吸菸的親友及早開始戒菸。

工作上不愉快 背痛恐怕不容易好

工作上不愉快 背痛恐怕不容易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編譯)工作不愉快會表現在身體上?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的確有科學家觀察到這樣的現象。澳洲西澳醫學探索研究所(Western 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的副教授馬庫斯(Markus Melloh)研究發現,背部持續要疼痛的人,可能跟工作上的情緒態度有關。如果在工作上不愉快沒有得到化解,而且持續出現負面想法的話,可能會導致背痛狀況更加劇烈。研究團隊訪問了315個案例,並且在第3週、第6週、第12週和第6個月都持續地追蹤訪問,同時調查也詢問他們工作上的態度與情緒,結果發現到擁有正面積極的人,背痛復原的時間較短;如果病人在工作上持續感受到無助、恐懼,將會延長疼痛的時間,並且加深疼痛的感覺。馬庫斯副教授認為,根據調查的結果,發現原來背痛可能跟工作上的不愉快有關,只要這個不舒服消失,就可以讓背痛快點好,這是之前沒有發現的新觀點。馬庫斯副教授表示,他並不是建議人們辭去自己的工作,來消除工作上的不愉快,其實只要換個觀點來看待工作上的不愉快,就可以有效地紓緩背痛,並且加速背痛的復原。所以馬庫斯副教授建議有背痛的病患,想要讓自己快點結束背痛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面對工作態度。

豆漿可降低脂肪肝 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豆漿可降低脂肪肝 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編譯)雖然日前傳出有人喝豆漿罹癌,但是豆漿的好處仍然很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小組發現,黃豆當中的大豆蛋白(在豆漿跟豆腐當中都存在)可以減少有害脂肪在肝臟當中累積,進而保護肝臟機能。研究負責人陳洪(Hong Chen,音譯)表示,這項研究意味著喝豆漿將可以改善脂肪肝的情況。研究人員將老鼠分成胖瘦兩組,分別餵食豆漿、牛奶,結果發現瘦老鼠的三酸甘油脂沒有多大的變化,喝牛奶的胖老鼠也一樣沒有多大變化,但是喝豆漿的胖老鼠體內三酸甘油脂減少了20%。陳洪表示,三酸甘油脂是形成脂肪肝、新血管疾病的其中一項元兇,所以如果能夠降低三酸甘油脂,或許能夠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形成,讓肝臟能夠正常運作。陳洪博士認為,這應該是大豆蛋白幫助肝臟修復一個很重要的代謝機轉,讓三酸甘油脂能夠順利地被代謝掉,所以才會出現三酸甘油脂指數下降的情況。陳洪博士指出,這項結果提供一個天然的方法,幫助肥胖的人順利地代謝掉肝臟內有害的脂肪,減少肝臟的負擔,保持肝臟功能的完整。

止痛藥成分勿合併服用 恐致腎病變

止痛藥成分勿合併服用 恐致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阿斯匹靈和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都是大家熟知的止痛藥成分,在衛生署健康電子報中指出,若乙醯胺酚與阿斯匹靈兩者合用,很可能提高因使用止痛劑而導致腎病變、尿毒症及腎臟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風險。因為阿斯匹靈有消炎、解熱以及鎮痛效用,乙醯胺酚只有解熱與鎮痛作用,但高劑量的阿斯匹靈有腸胃刺激的副作用,為降低腸胃刺激,又要維持產品的止痛效果,目前我國比照日本在劑量減半的前提下,准予止痛藥中合併使用阿斯匹靈及乙醯胺酚兩種成分。電子報中指出,乙醯胺酚藥品多數屬於指示用藥,也是家中的常備藥,民眾可於藥局經由藥師或藥劑生指示購買服用,遇上頭痛、發燒、感冒等小毛病,有人很自然地就拿起來吞服。尤其是患有肝、腎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在服用乙醯胺酚藥品前,更應先請教醫師、藥師、藥劑生。大家都有接觸止痛藥的機會,民眾也不必太恐懼,只要了解藥物的功用,服用時確實遵循說明書之規定,切勿長期自行購買服用,且避免再併服其它止痛藥,將可能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將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根據過去食品藥物管理局設置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過去曾有疑似用乙醯胺酚發生與腎臟相關的不良反應,其中1件因未使用過量而致肝腎衰竭、1件為併服其它止痛藥而發生急性腎衰竭現象,電子報中也提醒應注意產品說明書上的警語,「服用本類製劑三天後,發燒、疼痛症狀未見改善,應停藥就醫。」以及「成人不得連續服用本類製劑超過7天,小孩不得超過3天。」,建議民眾從最小建議劑量開始服用。

澳洲男子排尿障礙 跨海求醫治癒成功

澳洲男子排尿障礙 跨海求醫治癒成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來自澳洲,三十六歲的John,六個月前開始,出現排尿量明顯變少的狀況,而且明明覺得還想上廁所,卻怎麼也無法順利排出尿液,這對工作上常常需要長途旅行到各地談生意的John來說,不但在工作上造成困擾,就連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在澳洲當地求診過許多醫師卻沒有明顯改善之後,今年三月,John透過網路找到花蓮慈濟院的泌尿科主任郭漢崇醫師,並在四月由母親陪同來到花蓮慈院求診。 從澳洲到台灣花蓮,搭飛機坐火車要花上十多個小時,對有排尿障礙的John來說是一大考驗,更是一段煎熬的過程,但是John表示,當初在網路上搜尋的時候,是以自己的症狀、當地醫師的診斷與開立的藥物作為關鍵字,結果發現他所搜尋到的醫學期刊文章之中,幾乎每篇的作者群之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Dr. Hann-Chorng Kuo,也就是花蓮慈院泌尿科的郭漢崇主任。  在確認過John之前在澳洲的檢查報告後,為了確認診斷病因,花蓮慈院泌尿科醫護團隊特地為John安排了「尿流速」、「錄影尿動力學」與「下尿路肌電圖」檢查。郭漢崇主任表示,正常來說一般人平均每天大約會排尿六次,每次約會排出膀胱內90%的尿液量,而John是因為膀胱括約肌在排尿時無法放鬆,導致無法順利排尿。雖然在亞洲甚至全世界都很少有醫院會安排做下尿路肌電圖檢查,但是為了確認控制排尿的神經或肌肉是否有受到損傷,還是特地為John安排做下尿路肌電圖檢查,經過檢查後確認神經與肌肉功能正常,郭主任決定為John注射肉毒桿菌毒素。 術後兩天,不但John自己覺得狀況變好,透過排尿日誌紀錄每天的喝水量、排尿量與餘尿量,結果也顯示排尿異常的症狀獲得改善,郭漢崇主任表示,通常在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後兩、三天,排尿異常的症狀就能獲得改善,之後大約一個星期左右會出現明顯的效果,而且很多人只需要注射一次就能恢復正常。「It is fantastic!」出院前,John特地將親手寫的卡片送給花蓮慈院醫師。而John順利的康復出院,他很感恩能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

施打血栓溶解劑 有效降低中風後遺症

施打血栓溶解劑 有效降低中風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大林慈濟醫院在最近三、四年中,針對急性中風的病人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比例,在全國登錄體系中排名前三名,讓病人有二至三成的機會可以減少嚴重後遺症,使用後殘存嚴重神經後遺症的病人數量會明顯減少。因替病人施打血栓溶解劑比例高,日前榮獲台灣神經學學會頒發「台灣中風登錄頂尖治療貢獻獎」,神經內科醫師許明欽表示,若能建立民眾正確的中風急救觀念,在黃金治療時間內協助醫師做出治療決定,就有機會減少中風帶來的嚴重後遺症。許明欽醫師表示,急性腦中風治療的藥物主要有兩種,一是阿斯匹靈,另一種就是血栓溶解劑。許明欽表示,依據臺灣腦中風醫學會的建議,施打血栓溶解劑的年齡在18至80歲間,86歲以上施打的風險較高,但風險高不代表完全不能打,在醫療團隊對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和風險有把握可以處理,家屬也能夠接受相關風險的情況下,病人還是有治療的機會。然而,血栓溶解劑施打後有6%的病人會有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危險,病人家屬卻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是否接受治療的決定。許明欽表示,有些家屬聽到打了後可能會大出血,難免感到害怕,然而為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醫師通常希望家屬在十分鐘內做出決定,因為病人送到醫院後還需要做電腦斷層等相關檢查,若家屬再考慮得久一點,就會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建議一般民眾平時即建立正確的腦中風急救觀念,在危急時才能迅速協助醫師做出治療決定。後續由神經內、外科等醫療團隊協力合作,將出血所造成的危險降到最低。許明欽醫師指出,中風病人有8成是血管梗塞,其中有6成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者,民眾應按時接受健康檢查,以便提早發現、提早預防,降低中風發生的機率。

癌症資源中心 提供癌病患全方位服務

癌症資源中心 提供癌病患全方位服務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9年十大死因,排行首位的為惡性腫瘤,加上臨床上發現患者罹癌的那一刻,不但患者與家屬無法接受,還讓他們無所適從,尤其是罹癌時所引起的恐慌與無助感,常讓患者與家人陷入愁雲慘霧之中,為了讓民眾在無助時可有一個正確諮詢的管道,及提高治療癌症的整體效果,童綜合醫院重新整合了「癌症資源中心」,為癌症病患及家屬提供全方位服務。童綜合醫院癌症中心劉錦成主任表示,從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雜誌發現,罹癌病人在首次得知病情後,有非常高的機率會有自殺及心臟疾病的情形。劉錦成主任說,有些患者對於罹癌的資訊了解不多,可說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摒棄正統治療,同時也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壓力,如出現焦慮、失落與無法面對癌症所帶來的不安,因此透過「癌症資源中心」的諮詢窗口讓患者認識罹患的癌症,心理的衝擊則由諮商心理師進行個人或家庭諮商。此中心服務了不少患者,如有七十幾歲的阿伯罹患癌症已到末期,面對有限的生命想要做好後續的準備,很想知道何謂「安寧」,但又不好向家人啟齒,在他老婆得知他的想法「到人生的盡頭不要痛苦的插管治療,只要走得平隱」。後來家人陸續得知後,阿伯與子女全家來諮詢,獲得的資訊與觀念,幫助阿伯過著更有品質與尊嚴的生活。此外接受化療的患者,可能產生掉髮的情形,為了讓患者減少身體外觀的改變,該中心則貼心的提供了免費的頭巾、帽子、毛襪與氣切防護罩、假髮、壓力衣與義乳等資訊給患者,讓他們可以獲實質的得幫助。

民眾自行篩檢食品 3件含過氧化氫

民眾自行篩檢食品 3件含過氧化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因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供民眾免費索取過氧化氫(雙氧水)簡易試劑發揮功效,有5位民眾持陽性反應的食品向衛生局檢舉,3件經確認有殘留,分別是豆干2件跟麵腸1件。1件未檢出,另有1件購自臺北市,已移請臺北市衛生局查處。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因食用過量有礙健康,依法不得驗出。新北市衛生局在三月底準備3千份簡易試劑,在29區衛生所提供民眾免費索取,讓民眾在家裡就可以做簡易自行篩檢,並呼籲大家一起來為食品安全把關。衛生局此舉果真奏效。民眾攜帶自行篩檢呈陽性而向衛生局檢舉的食品共有5件,有3件經衛生局進一步檢驗不符標準,分別是泰山全興路攤位販售的豆干2件,因來源廠商在臺北市,已移請臺北市衛生局查處。另1件是泰山福泰街攤販販售的麵腸,因來源廠商在南投縣,移請南投縣衛生局查處;另1件是位於臺北市木柵市場內攤販販售的麵腸,已移請臺北市衛生局接手處理。新北市衛生局表示,由於過氧化氫具有殺菌、漂白效果,故常被不法商家用於魚肉煉製品(魚丸、魚板、甜不辣及花枝丸)及豆類加工製品(豆腐、豆干、干絲、麵腸)等食品,以增加產品視覺上的美觀,並可延長保存期限。但過量食用會造成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刺激腸胃道,故依法不得驗出。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說,民眾可以電洽各衛生所詢問是否還有免費試劑,只要將買回來的食品用刀切割,然後在切面滴一兩滴試劑,約5秒後若出現淡黃色或褐色,就表示可能有殘留過氧化氫,可向衛生局反應做進一步確認。也呼籲民眾選購時,最好向信用良好的廠商購買,對於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色澤太多的食品,要特別提高警覺。

急性結膜炎會傳染 勿共用毛巾

急性結膜炎會傳染 勿共用毛巾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你有眼睛刺痛、眼球發紅的症狀嗎?當心是紅眼症找上身,「紅眼症」正式名稱為急性結膜炎,可由多種濾過性病毒引起,其中引發感染的主要病毒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腸病毒」,其次是「腺病毒」。腸病毒傳播相當迅速,常有「一人紅眼,全家紅眼」的現象,所以,大人小孩都需要注意。紅眼症的症狀非常明顯,會有眼睛刺痛、灼熱、怕光、易流淚、有異物感,眼睛產生大量黏性分泌物,嚴重時會有眼瞼腫脹、結膜下水腫或出血的現象。紅眼症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接觸病患的眼睛分泌物而傳播,如果病患用手揉眼睛致病毒留在手上,再接觸其他物品,而健康人可能因為接觸污染的物品,再用手揉眼睛而遭到感染。所以,手部清潔是非常重要的。行政院衛生署提醒,預防的方法就是注意雙手清潔,確實按照「濕、搓、沖、捧、擦」步驟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必要時用乾淨毛巾、小棉棒或衛生紙擦拭,且不與他人共用毛巾;而當有「紅眼症」症狀時,請盡速就醫,依醫生用藥,並盡量在家中休息,注意處

從小喝母乳 避免過敏體質產生

從小喝母乳 避免過敏體質產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兒童過敏不斷增加,根據衛生署衛教週報指出,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罹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衛生署建議,要避免過敏體質,最好從小喝母乳,因母乳中含有許多具有保護特性的物質,如抗體可保護寶寶的腸胃道,而且也可以避免過敏症的發生。在初乳中含有高濃度的免疫球蛋白IgA及溶菌素(lysozyme)等,可增進寶寶免疫力的物質;這種免疫力可以維持到4~6個月大時,使寶寶不易生病。部分過敏體質可能由食物所引起,指的是食物中的某些物質進入體內(通常是蛋白質),被免疫系統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免疫反應。當引發過敏體質後,在氣候變化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過敏兒容易因感冒的呼吸道感染加上過敏反應,而飽受鼻塞、流鼻水等症狀的困擾。任何食物都可能造成過敏,最常引起兒童消化道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蛋(蛋白)、乳酪、小麥、魚(貝類)、堅果類(花生)、番茄、柑橘類、酵母和調味料;另外,巧克力和草莓的過敏反應雖然常被談論,但尚未證實。衛生署也建議,避免過敏寶寶產生,應該要避免過早添加含蛋或小麥的副食品、對麩質過敏的人應避免攝取小麥、裸麥、燕麥等穀類、患有氣喘的孩童儘量避免冰冷的食物、此外除了食物之外,環境、陽光、藥物、植物等都是造成過敏的原因,想找出真正的過敏原,必須到醫院去做詳細檢測,萬一具有家族遺傳性過敏體質的嬰兒則建議至少須以母乳餵哺3個月為佳,最後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過敏原,進而有效避免與過敏原的接觸,將過敏傷害減到最低。(來源:衛生署衛教週報第155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