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化學治療即利用藥物來治療癌症的方法 ,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認識化學治療,且了解化學治療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生活處理方式,林口長庚特舉辦「認識化學治療」講座,邀請護理部楊馨怡護理長主講,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活動時間:5/16(三)上午10:00~11:30活動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活動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張文庠小姐 (03)3281200轉3563、5176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化學治療即利用藥物來治療癌症的方法 ,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認識化學治療,且了解化學治療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生活處理方式,林口長庚特舉辦「認識化學治療」講座,邀請護理部楊馨怡護理長主講,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活動時間:5/16(三)上午10:00~11:30活動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活動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張文庠小姐 (03)3281200轉3563、5176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因現代人飲食逐漸西化、精緻化,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八千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近四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現已居所有癌症發生及死亡的第三位。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活動時間:5/17(四)上午8:30~9:00活動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醫療大樓二樓 東區門診大廳活動洽詢:2786-1288分機6688、6702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鼓舞更多與癌對抗的病友與家屬,使其能揮別癌症的恐懼,建立情緒抒發的管道,更有力量與癌同行,癌症希望基金會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共同舉辦的第4屆「彩繪希望」展覽,特別邀請深受媽媽們喜愛的藝人張鳳書擔任關懷大使暨導覽員,在母親節前夕,透過藝術的力量,撫慰所有正在與癌症奮戰的媽媽們,希望她們暫時拋開疾病所帶來的辛苦與疲勞,放鬆心情,在充滿藝文的氣氛中,和孩子們一同歡度母親節。活動由藝人張鳳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侯明鋒副院長與多位罹癌小病友用代表母親節的康乃馨花瓣貼紙為素材作畫,共同將象徵希望的愛心填滿,癌童們開心的拿著康乃馨貼紙,隨意地在畫板上作畫,長期投入癌症關懷不遺餘力的張鳳書表示,自己是媽媽,知道當媽媽的人,唯一的願望應該都是希望能陪伴及看著自己的孩子健康與快樂的長大,這個願望看起來似乎簡單,但是對正在治療的罹癌媽媽或是在病床旁陪伴的媽媽們,卻是沉重的壓力與負荷,也因此,在母親節前夕,给予這些正在與病魔對抗的媽媽們更多的加油與打氣,快樂歡度母親節!侯明鋒副院長指出,在進步的醫學時代裡,癌症已不再是絕症,只要積極治療,都有康復的機會,雖然治療過程中,身體難免會產生不適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常常會造成病友必須承受許多壓力,所以我們鼓勵病友要建立自我紓壓的方式,也因此,連續兩年參與彩繪希望繪畫展覽,就是希望透過畫筆的力量,讓更多癌症病友能在欣賞藝術創作之餘,能拋開癌症所帶來的煩惱,用更正面的態度面對癌症的考驗,增加康復的機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十大死因裡,癌症已經連續蟬聯29年榜首,著實令國人個個談「癌」色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庭章表示,在十大癌症死因當中,大腸直腸癌、胃癌及食道癌就佔了三位,其中又以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有逐年上昇趨勢。他提醒民眾,若能儘早診斷,早期消化道癌症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都有不錯成果。黃庭章醫師指出,隨著醫療儀器和技術的進步,如果腫瘤侵犯深度未超過黏膜下層且無淋巴轉移,就可以考慮利用內視鏡來切除,免除傳統手術治療的痛苦。因此,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日本已經是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標準治療方式。他說,透過染色內視鏡、擴大內視鏡和窄頻影像技術等三項利器,能將病灶區分為適不適合施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操作方法是利用各種不同的內視鏡刀,將病灶和黏膜下層慢慢剝離切開,使其完整切除,再將切除後的檢體送至病理科判斷,若病灶侵犯的深度超出術前內視鏡評估,則有淋巴轉移的風險,應建議病人追加手術切除。黃庭章醫師還說,與內視鏡黏膜切除術相比,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的大小較不受限制,對於比較大的病灶更能提供較完整的一次性切除。但相對而言,就需要更高明的操作技術和儀器設備。此外,穿孔和出血的風險也比較高,所以病患皆需住院治療,住院天數大約3~5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翔」是一個在口語表達上有些許困難的小朋友,先天上的限制加上得不到足夠的正向回饋,漸漸降低了他表達的動機。但是透過音樂治療,他從「一比丫丫」這首兒歌得到了明顯的表達進步。一開始他只能隨著旋律哼哼模糊的旋律,在之後的訓練中,不但可以跟著音樂唱出每一句最後面的「丫」,甚至在最後能夠清楚的一個人獨自唱完整首歌曲。音樂無時無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人類將聲音排列組合,成為變化萬千的音樂型態,並且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甚至不同的文化中賦予了意義。音樂可能成為了一種訊號、代表了一個儀式、傳承了某種溝通方式,還能運用音樂作為媒介來進行「音樂治療」。台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音樂治療師賴彥伯指出,「音樂治療」這四個字對於台東,算是個陌生的名詞。選擇將一個正在萌芽的治療方法帶入家庭做治療,算是一個很大膽並創新的舉動。常常被家長問到:音樂治療是聽音樂嗎?我們都不會演奏樂器,怎麼進行音樂治療呢?甚至有的還拿著莫札特的CD,詢問莫札特的音樂是不是有特別的功效?面對這些滿滿的問號,藉由行動早療(註)這個最直接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什麼是音樂治療,也讓更多有需要的孩子能夠藉此獲得幫助。「音樂治療師」、「個案」、「音樂和音樂經驗」為音樂治療的三大要素。音樂治療師針對每個不同的個案進行評估,設立專屬的目標,除了設計治療計畫來讓個案的身、心、靈達到改善、恢復、成長,也在療育後進行療後評估,進行繼續治療、轉介或結案等動作,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音樂治療療程。換句話說,音樂治療是一種藉由音樂媒材為中介的「治療方式」,並非只注重於教導個案如何「演奏樂器」,所以許多沒有樂器演奏經驗的個案,在治療的過程中也能容易的參與其中。如何選擇音樂及樂器,則是需要經過謹慎周全的考慮,才能恰當的將音樂媒材用在治療當中。每個年齡層,都有屬於自己所熟悉的歌曲,例如:小朋友的兒歌、青少年的流行歌曲、銀髮族最愛的經典老歌等,而這些熟悉的音樂,常常是最能夠引起共鳴的中介。音樂治療師會依照專業判斷,選擇不同的音樂類型來進行治療,所以音樂治療並不是只使用古典音樂,更不是聽聽心靈音樂就能夠百病痊癒。還有,音樂治療時並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音樂,只有適合不適合的音樂。選擇個案適合的音樂,設定專屬的目標,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中進行治療,是音樂治療在行動早療中最好的寫照。行動早療帶著音樂,走到每一個角落,讓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充滿了音樂,也讓音樂幫助每位需要幫助的人。註:「行動早療」是由復健科治療師走出醫院、走入需要早療服務的家庭,來協助、輔導及陪伴發展遲緩兒童,進行早期療育。(資料來源:東基公益電子報73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的健保制度受到國際的肯定,照顧弱勢者,是健保最重要的功能與核心價值。老年人、幼兒、身心障礙者、失業等經濟及健康方面的弱勢者,是最需健保守護的對象。健康保險在台灣也擁有超高納保率,接近百分之百,健保局更努力透過各種宣傳管道,讓民眾知道健保人人都可以保。中央健康保險局副總經理陳孝平表示,在健保的保護傘下,每個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健康權。不僅負擔低收入戶的全額保費,更補助失業勞工、榮民、老年人,讓他們減輕健保負擔,另外,符合經濟弱勢條件的外籍配偶(包括大陸配偶),健保局亦協助申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針對尚未取得國籍的中低收入外配家庭提供補助,2009年申請1, 800萬元,預估將有6,000個家庭受惠。「愛心專戶是健保局同仁主動發起的,在各分局都有這樣的帳戶,除了接受捐款,同仁也很努力,像是發起跳蚤巿場義賣募款、或是捐出結婚禮金。」陳孝平表示,分局同仁主動了解地方上有哪些家庭需要幫助,這並不是健保局法定的工作,同仁的努力是為了架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主動解決無力繳交健保費的問題,從超高納保率的結果來看,健保已達成「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而且很多符合輔助條件的對象不是自己來申請,而是健保局主動找出來並協助解決問題,欠費者若資格符合,健保局也會主動運用現有措施協助繳納欠費,這在國外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即使還來不及透過上述管道解決問題,一旦發生緊急傷病,也可以立即就醫,醫院的社工室會與健保局聯繫,陳孝平強調,絕不會發生因為沒錢而不能看病的情節。接近百分之百的超高納保率不是僥倖,中央健康保險局副總經理陳孝平表示,全民健保是強制保險,但並不表示每一個人都一定會參加,有些人可能沒有能力繳保費,而這些人正是最需要健保照顧的一群。很多國外友人會好奇,我們究竟為什麼能做到99%的納保率,陳孝平強調,這不是制度面就可以解釋,而是全民的努力結果。(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 健康專欄)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罕見疾病有遺傳性及診治困難的疾病,在台灣,盛行率在萬分之一以下,不過人體約有3萬個基因,如果婚後有生育意願的男女,雙方若有一人擁有同一隱性致病基因,或是某一方家族有病史,或是基因在孕育過程中產生突變,下一代都可能會出現基因異常的罕見疾病。10年來政府已公告的罕見疾病有175種,通報的罕病個案有2,965位,完善的政策才能保障罕見疾病患者的權益。由於罕見疾病大部分與遺傳基因有關,有了完備的法律政策之後,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副董事長曾敏傑指出,政府每年皆編列預算提供民眾孕前遺傳診斷及諮詢服務,並透過政策宣導讓民眾了解和接納罕見疾病患者。目前,國內評核通過27家臨床細胞遺傳學檢驗機構、9家遺傳性疾病基因檢驗機構及11家遺傳諮詢中心,提供罕見疾病患者和其家庭完善的遺傳診斷及諮詢服務,以積極落實罕見疾病防治工作。自2002年9月1日起,經衛生署公告之罕病,全數納入重大傷病範圍。持重大傷病卡就醫可免除部分負擔,減輕病人及其家庭之經濟負擔。國民健康局為解決罕見疾病特殊營養食品及緊急用藥困境,成立罕見疾病特殊營養食品暨藥物物流中心,還全額補助罕見疾病維持生命所需的特殊營養食品及緊急用藥,目前,已儲備32項特殊營養食品,還有10項罕見疾病緊急用藥,平均每年約補助3,000萬元,另有全民健保給付罕見疾病醫療及藥物費用等,讓罕見疾病病友獲得基本的人權及就醫權益保障。(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 健康專欄)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剛出生的寶寶需要接種疫苗來降低許多疾病的發生,目前五合一疫苗疫苗可以同時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等五種幼兒傳染病,新型將舊型三合一疫苗中的全細胞性百日咳成分,改為非細胞性百日咳,可大幅減少接種後發生紅腫、疼痛或發燒等不良反應的機率。幼兒應接種共4劑,於出生滿2個月、4個月、6個月各接種一劑,並於滿18個月再追加一劑。具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之學齡前幼童(如為外籍人士,父母任一方需具健保身分或持有居留證),需攜帶身分證明及兒童健康手冊,至全國各地衛生所(台北市為各區健康服務中心)、各縣市預防接種合約醫院診所或各縣市五合一疫苗的合約院所接種。 五合一疫苗也改用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取代原口服小兒麻痺疫苗,以因應小兒麻痺根除之全球策略,並可避免機率極低的疫苗相關肢體麻痺型小兒麻痺症(VAPP)的發生,同時增加了幼兒對b型嗜血桿菌的免疫力。幼兒若按規定接種時程完成四劑的五合一疫苗(其內含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或口服小兒麻痺疫苗(OPV),就不需再補口服OPV,惟國小新生(小一時)仍應依規定口服該劑OPV。 過去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或b型嗜血桿菌疫苗之後,曾發生過敏現象或嚴重不良反應者。 先前也有接種含百日咳之疫苗7天後曾發生不明原因之腦或神經系統病變者。為預防並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注射後應於疫苗注射單位觀察至少30分鐘,無任何不適症狀後才離開,若接種後硬塊不退、高燒等過敏症狀持續,應盡速就醫。(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1922民意區)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夏天快到了,許多人在冬季拼命吃,卻忘了夏天是秀出「好身材」的季節,您是否記得提醒自己「要節制,別暴飲暴食的飲食叮嚀呢」?還是被眼前琳瑯滿目的美食所迷惑而破功了?面對腰圍上那親密的救生圈,可別再放縱自己了,快下決心讓自己擁有「好身材」,選擇輕食做個體內大環保吧!在冷颼颼的天氣,人不免想要補充一些熱量,許多熱騰騰的美食讓人難以抗拒,確實讓人難以控制大吃大喝的慾望,若是攝取超量又不均衡的飲食,很容易讓人罹患肥胖或慢性疾病。夏天到了,別忘了「天天五蔬果,健康又樂活」的飲食原則,趕快回歸健康飲食,少吃多運動的生活,快快步上健康人生。若身材還沒回復到滿意的狀態,可以增加蔬果的攝取量、減少高熱量的攝取,讓飲食均衡一下。多吃蔬果有益身體健康,而蔬果攝取不足是罹患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只要將「天天五蔬果」的健康理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增加當令盛產的蔬果食材,管控零食飲料的攝取量,再加上多一些的運動量,身體力行,自然可以輕食增健康。 (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232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以往的網路衛教內容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不過,隨著寬頻上網的普及,許多民眾熱中於搜尋、觀賞、推薦與分享串流影音。新聞媒體經常利用影片報導國內外事件,有些影音甚至吸引數十萬至數千萬人次的點閱,宣傳效果驚人。若能利用此種特性,讓衛教內容以影片的形式宣傳,可以讓衛生教育更廣泛的推廣。 最有名的影音網站youtube尋寶。以戒菸為例,只搜尋"戒菸",就會出400多個相關影片。點擊搜尋選項,您可以依關聯性、上傳日期、觀看次數、評分等排序,也可以選擇類型、類別(娛樂、新聞與政治、音樂、全部)。其中觀看次數最多的影片,是三年前上傳的日本卡通「抓狂一族4戒菸」,共有14萬次點閱,既有趣味性又能達到宣傳的效果。如果改用英文搜尋"quit smoking",您會看到外國很多的戒菸影片,有的很可怕(Graphic Australian Anti-Smoking Ad,吸菸罹患口腔癌患者現身說法,被點閱150多萬次),有的發人省思(A very powerful ad,子女學習父母的行為,被點閱50萬次)。影片下面有統計資料和數據,可以看到該影片總觀看次數的累進速度、評論總數、被加入我的最愛次數、評分總數與平均評分(最高5分),就可以知道網友們的喜好程度,藉以找出最引人注目的影片。健康九九網站的宣導資源/多媒體部分有十多部影片,目前只開放檔案下載,必須下載完畢、解壓縮後,才能播放,並沒有提供串流影音播放的功能(隨點即看,在進行下載時就可以觀賞)。我建議國民健康局可以仿照公共電視台的做法,在youtube網站成立專有頻道,或是採取創用CC (Creative Commons)的授權方式,鼓勵網友們非營利性質的完整轉載並註明出處,讓好的衛教影片廣為流傳。(資料來源:鄭維理 台北縣烏來鄉衛康內科家庭醫學科診所負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