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古乾衡80歲大夢 打造經濟實惠健康屋

古乾衡80歲大夢 打造經濟實惠健康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採訪報導)目前肺癌已經成為癌症頭號殺手,像之前的鳳飛飛、陳定南、盧修一、文英阿姨、羅曼菲等人都是因為肺癌死亡,還有正在跟病魔奮戰的單國璽、蕭萬長等人,也都是罹患肺癌。為什麼像鳳飛飛沒有抽菸的人都會得到肺癌呢?長期從事室內設計的古乾衡老師表示,因為他的親人多是肺癌死亡,所以他研究許多資料與親身觀察後,發現到肺癌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空氣」。(圖片說明:古乾衡老師希望更多人了解健康屋概念。攝影/溫淑蘋。)古老師強調,一個好的住家,空氣流通是很重要的一環。古人所說的風水原理,就是奠基於這樣的概念,住家要先找「風」,流通空氣;再找「水」,平衡環境的濕度,而不是只拿著羅盤看方位。因此他提出一個很重要的選屋、設計觀念,就是:能、省、美、藝。「能」是注重房屋的機能,「省」就是經濟實惠,「美」就是美觀,「藝」是藝術。有很多人非常欣賞古老師的概念,希望能夠跟他合作「賺錢」,但是古老師認為自己已經活到80多歲,該思考的不應該只有金錢,更重要的是社會責任,他希望透過推廣新設計概念,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受惠,能夠擁有自己的「小豪宅」,同時還能享有健康的居家環境,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詳細的人物專訪請見:http://i-nature.uho.com.tw/people/cont-11.html

樂公益/打破醫院冰冷印象 藝術長廊展出病友畫作

樂公益/打破醫院冰冷印象 藝術長廊展出病友畫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草屯療養院門診藝廊從即日起展出「柯老師藝術教育中心美展」,展出藝術教育中心學生20餘幅畫作,每幅作品都展現出孩童的純真與可愛逗趣,畫風呈現出簡單樸實,又能感動人心,也就是以「畫」說「話」,讓大家感受樸實的感動。             草屯療養院提供了一個很棒的藝術長廊,不定期的展出病友們所創作出來的畫作,同時也讓藝文人士有展覽空間,也是預防醫學的實踐,希望透過畫中的溫柔色調,以及多樣豐富的創作類型,打破醫院冰冷嚴肅的一面,讓來診病患、家屬在看診掛號之餘欣賞,有不少民眾來看診時,都會佇足參觀,來一趟心靈藝術之旅並且從中享受藝術帶來的歡愉氣氛。草屯療養院門診藝廊每個月都會有不同主題的藝術創作展出,歡迎喜歡藝術的朋友能一同來欣賞畫作,也給病友們更多的鼓勵與支持。活動洽詢:(049)2550800轉1011院長室 洪銘輝先生

超級愛健康/忽視中耳炎 聽力受損恐影響終身

超級愛健康/忽視中耳炎 聽力受損恐影響終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除了要小心流感再度爆發外,耳鼻喉科醫師也提醒,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不只大人要小心,小孩更需要格外的注意,因為中耳炎是造成兒童聽力損失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易受到忽略,錯失治療先機。若孩童一直有抓耳朵的動作甚至哭鬧,家長千萬要注意,且年紀越小得中耳炎,長大後復發機率會更高。潘懷宗博士解釋,當耳朵感到疼痛及有閉塞的感覺時,可能是罹患了中耳炎,中耳炎最顯著的症狀是耳朵疼痛以及耳朵有壓力和閉塞的感覺,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朵痛,而可能只是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另外小孩子中耳炎時常會有發燒不退的情形。聽到的聲音會變得低沉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這是因為中耳腔內的積液使得耳膜無法正常地震動。而小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罹患中耳炎,小孩之所以會比較容易發生中耳炎,因為小孩的免疫功能比較不成熟,還有小孩比較容易感冒,再來則是連接小孩中耳與鼻咽部的耳咽管尚未發育成熟,因此較平,較短。當鼻、咽等部位受感染時,病原較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連接小孩中耳與鼻咽部的耳咽管,在構造上有一些特點,使得細菌容易侵入。而值得注意是,很多慢性中耳炎患者,是因為在小時候得到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因沒有得到大人的重視和治療,流水、流膿、耳膜破裂,造成耳膜穿孔。這種耳膜穿孔通常會癒合,若是沒有癒合,形成永久性的耳膜穿孔,就變成慢性中耳炎。所以別忽視中耳炎可能造成的嚴重併發症,如敗血症、腦膜炎、腦膿瘍、慢性穿孔性中耳炎及顏面神經麻痺。潘博士也提醒,除了感冒發燒以外,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原因也可能會導致中耳炎,包括搭飛機、不當清潔耳垢(挖耳朵)、吸二手菸及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等,因此該多加注意及防範。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06

創造清新無菸健康城 無菸公園今啟用

創造清新無菸健康城 無菸公園今啟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提供市民「無菸、清新」的休憩新天地,臺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陽明山公園管理所、三玉里辦公處、蘭雅里辦公處、社區資源及熱心的志工朋友們,共同推動「蘭雅無菸公園」,依法規定今起全面禁止吸菸,違者可罰新臺幣2千元~1萬元。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黃秋玉表示,今天為世界禁菸日,因此在這天公告蘭雅無菸公園正式成立,別具有重大宣誓意義,黃秋玉主任更說,士林區原有美崙與忠誠兩座無菸公園,共37位無菸志工協助巡視勸導,是維持公園無菸環境的重要力量,現在有志工生力軍的加入,相信可以更加落實營造無菸環境,未來也希望能有更多民眾,以實際的行動力挺無菸環境,讓民眾都能體驗好山、好水、好樣的無菸士林!黃秋玉主任提醒,蘭雅公園之主要出入口處及周邊已劃設禁菸線,並設置禁菸宣導告示牌,希望市民朋友們都能遵守公園禁菸規定。另外降低吸菸人口是持續營造無菸環境的重要關鍵,希望吸菸的朋友能及早戒菸,也希望不吸菸的朋友,能多鼓勵仍在吸菸的親友及早戒菸。

超級愛健康/掌心亂紋多 身體狀況多?

超級愛健康/掌心亂紋多 身體狀況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去多以看手相、摸骨斷吉凶,現在則流行從皮紋看兒童的潛能發展;事實上手相還包括骨相、指紋、指甲、掌紋與掌丘、掌色、掌丘,常留意其中的細微變化,就可以保健養生不求人,你相信嗎?中醫師羅明宇表示,說到手診人們往往會想到手相,自然而然地懷疑手診是否迷信,有科學證據嗎,手診並不等同於看手相。望手診病來源於中醫。中醫診病中很早就有通過觀察手的形態、色澤、紋理、脈絡變化來綜合診斷疾病的方法。這種看手診病的方法是中醫學望診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中醫診病的一大特色。因為人的十二經脈會於指端,指甲的顏色、形狀、條紋都會泄漏出你身體的狀況,因此手紋診病逐漸成為診斷某些疾病的有效輔助手段。羅明宇醫師解釋,依照一般人比較熟悉的三條手紋,來看所代表的健康警訊,由上往下第一線(俗稱感情線),此線主要代表呼吸系統功能的強弱,當咽喉和支氣管出問題時,1線上就會出現很多羽毛狀的紋線。第二線表示(俗稱智慧線):又稱為腦線,此線主要反映神經、精神方面及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智力高低甚至外傷都可以從這條線上反映出來。第三線表示(俗稱生命線),此線主要反映人的體質、精力、能力、健康狀況以及疾病情況,3線起點偏高者膽氣偏剛,肝木偏旺,身體基本健康,其病為肝木克土或膽囊炎症;起點偏低者精力不足,脾土虛弱,因為生命線提示生命力強弱,此線以微粗、明晰不斷、顏色紅潤為正常。羅明宇醫師也說,從手相看健康情況,算是一種預防性身體健檢,這些變化有可能是表明身體出現了某些健康問題。指甲、手掌出現了變化,都有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徵兆,當然具體病情還需要醫生的詳細診療。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08

掌心亂紋多 身體狀況多?

掌心亂紋多 身體狀況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過去多以看手相、摸骨斷吉凶,現在則流行從皮紋看兒童的潛能發展;事實上手相還包括骨相、指紋、指甲、掌紋與掌丘、掌色、掌丘,常留意其中的細微變化,就可以保健養生不求人,你相信嗎?中醫師羅明宇表示,說到手診人們往往會想到手相,自然而然地懷疑手診是否迷信,有科學證據嗎,手診並不等同於看手相。望手診病來源於中醫。中醫診病中很早就有通過觀察手的形態、色澤、紋理、脈絡變化來綜合診斷疾病的方法。這種看手診病的方法是中醫學望診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中醫診病的一大特色。因為人的十二經脈會於指端,指甲的顏色、形狀、條紋都會泄漏出你身體的狀況,因此手紋診病逐漸成為診斷某些疾病的有效輔助手段。羅明宇醫師解釋,依照一般人比較熟悉的三條手紋,來看所代表的健康警訊,由上往下第一線(俗稱感情線),此線主要代表呼吸系統功能的強弱,當咽喉和支氣管出問題時,線上就會出現很多羽毛狀的紋線。第二線表示(俗稱智慧線):又稱為腦線,此線主要反映神經、精神方面及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智力高低甚至外傷都可以從這條線上反映出來。第三線表示(俗稱生命線),此線主要反映人的體質、精力、能力、健康狀況以及疾病情況,3線起點偏高者膽氣偏剛,肝木偏旺,身體基本健康,其病為肝木克土或膽囊炎症;起點偏低者精力不足,脾土虛弱,因為生命線提示生命力強弱,此線以微粗、明晰不斷、顏色紅潤為正常。羅明宇醫師也說,從手相看健康情況,算是一種預防性身體健檢,這些變化有可能是表明身體出現了某些健康問題。指甲、手掌出現了變化,都有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徵兆,當然具體病情還需要醫生的詳細診療。

產前檢查正常 吃沙拉、乳酪竟讓嬰兒染李斯特菌

產前檢查正常 吃沙拉、乳酪竟讓嬰兒染李斯特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平常有吃「未完全煮熟食品」的外籍配偶,懷孕後其產前檢查皆正常,在生產前一天卻突然發燒,嬰兒出生後在臉部與四肢出現皮膚疹,隔日早上更出現發燒、活力變差現象等現象,經培養結果證實其感染為李斯特菌所引起的早發性敗血症合併腦膜炎,另一名懷孕產前檢查也均正常,但懷孕期間為了增加胎兒營養經常進食軟乳酪,生產前一天也發燒,嬰兒出生後便出現胎便吸入症候群,經血液培養檢查也證實感染李斯特菌,醫師指出,大多數的感染都被認為是和飲食有關的。成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林毓志指出,1990~2007間台灣僅有14例零星病例出現,上述兩例為成大開院以來首次接獲的案例,可能是近年來台灣人飲食習性的改變,產生李斯特菌感染率上升,讓醫師們很擔憂,林毓志醫師表示,感染李斯特菌的主要傳染途徑以食物為媒介,易受感染的食品包括生菜沙拉、即食食品、加工肉類製品、熱狗、乳酪、奶油、沙拉醬及未經適當殺菌的牛奶及冰淇淋等,或經常接觸牲畜的工作者,例如獸醫、畜牧業、寵物飼養者、禽鳥飼養者也容易被感染,潛伏期短則3天,長到70天。孕婦在懷孕初期若遭此細菌感染可能會導致流產、早產或胎死腹中。若在懷孕後期才受感染通常症狀較輕微,但分娩時胎兒會受到產道感染,可能在出生後一至四星期會出現細菌性腦膜炎。因此林毓志醫師提醒孕婦們,懷孕期間食用肉類務必煮熟,食用蔬菜水果前必須把它清洗乾淨,不要喝生的牛奶,勤洗手以及保持刀具、餐具的清潔,至於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免疫不全的病人由於是屬於高危險群,對於軟的乳酪製品更應該盡量避免,冷凍食品也應該加熱足夠後再食用,對健康較有保障。

忽視中耳炎 當心聽力受損恐影響終身

忽視中耳炎 當心聽力受損恐影響終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除了要小心流感再度爆發外,耳鼻喉科醫師也提醒,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不只大人要小心,小孩更需要格外的注意,因為中耳炎是造成兒童聽力損失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易受到忽略,錯失治療先機。若孩童一直有抓耳朵的動作甚至哭鬧,家長千萬要注意,且年紀越小得中耳炎,長大後復發機率會更高。潘懷宗博士解釋,當耳朵感到疼痛及有閉塞的感覺時,可能是罹患了中耳炎,中耳炎最顯著的症狀是耳朵疼痛以及耳朵有壓力和閉塞的感覺,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朵痛,而可能只是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另外小孩子中耳炎時常會有發燒不退的情形。聽到的聲音會變得低沉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這是因為中耳腔內的積液使得耳膜無法正常地震動。而小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罹患中耳炎,小孩之所以會比較容易發生中耳炎,因為小孩的免疫功能比較不成熟,還有小孩比較容易感冒,再來則是連接小孩中耳與鼻咽部的耳咽管尚未發育成熟,因此較平,較短。當鼻、咽等部位受感染時,病原較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連接小孩中耳與鼻咽部的耳咽管,在構造上有一些特點,使得細菌容易侵入。而值得注意是,很多慢性中耳炎患者,是因為在小時候得到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因沒有得到大人的重視和治療,流水、流膿、耳膜破裂,造成耳膜穿孔。這種耳膜穿孔通常會癒合,若是沒有癒合,形成永久性的耳膜穿孔,就變成慢性中耳炎。所以別忽視中耳炎可能造成的嚴重併發症,如敗血症、腦膜炎、腦膿瘍、慢性穿孔性中耳炎及顏面神經麻痺。潘博士也提醒,除了感冒發燒以外,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原因也可能會導致中耳炎,包括搭飛機、不當清潔耳垢(挖耳朵)、吸二手菸及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等,因此該多加注意及防範。

正確使用類固醇治療 可避免肌腱炎惡化

正確使用類固醇治療 可避免肌腱炎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去年年初,吳先生舉啞鈴不慎受傷,右肩痛到夜不成眠,試過各種方式仍未好轉,一度放棄治療,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楊鎮嘉醫師檢查疼痛的位置與肌肉運動狀況,判斷肌腱炎作祟,經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及止痛劑,立即改善症狀且未復發,楊醫師強調正確診斷與用藥重要性,可避免病情磋跎惡化。 吳先生現年五十三歲,本身是愛好運動一族,但去年為減重勤上健身房舉啞鈴,不適當的啞鈴重量,導致「體重沒有減下來,反而受傷,右手使不上力,沐浴的時候要擦拭,也沒辦法往後拉,睡覺翻身一壓到手就被疼醒。」受傷後三個月內,吳先生積極治療,「每個醫師都一口咬定說我是五十肩。」提起當時各種無效嚐試,還有點忿忿不平的吳先生說,明明是運動傷害造成的拉傷,硬被說成是五十肩,加上各種努力不見效果,後來索性就放棄治療了。要不是陪媽媽到臺中慈濟醫院做復健,吳先生長期不運動右肩,恐怕真成了五十肩病患,留下終生的後遺症。原來,他隨口詢問媽媽的主治醫師楊鎮嘉,楊醫師替他檢查疼痛部位與肌肉運動的狀況,發現並不符合五十肩症狀,推斷是脊下肌的肌腱炎作祟,透過局部注射與復健,症狀很快就得到明顯的改善。楊鎮嘉醫師說,常常手舉高過肩膀是滑液囊炎與肌腱炎高危險群,像是棒球投手、寫黑板的老師,都比較容易使肩部受傷。而肌腱炎、滑液囊炎與五十肩幾種病症表現十分雷同,很容易被混淆,五十肩是因肩部關節退化,關節相互粘黏導致肩部關節發炎,或因不運動造成關節沾黏萎縮,使得肩關節活動受限,治療以緩解疼痛及增加肩關節活動度為主。肌腱炎的病因則是肩膀旋轉肌腱外傷或過度使用,臨床表現是手臂活動時肩膀疼痛,尤其在肩膀做某些特定動作時會痛得更劇烈。肌腱炎拖久了可能再變成五十肩,症狀是肩膀痠痛、僵硬與活動困難,診斷上必須更仔細。經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及止痛劑,短短五分鐘,吳先生的症狀好了大半,配合復健治療,恢復他的運動功能。楊鎮嘉醫師說,不少國人視類固醇如毒蛇猛獸,排斥含有「類固醇」的藥物,認為會有不良的副作用,寧可忍痛,甚至開刀也堅持拒用,這都是因為早期不肖商人將類固醇加入各式藥丸內,不知情民眾長期服用,產生有害的副作用,近幾年來,在醫師及媒體努力宣導下,反而造成部份民眾不明就裡一面倒的反對類固醇用藥。楊鎮嘉醫師強調,不論使用那一種藥物,都需在專業醫師的評估指示下,才能讓藥物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最少的副作用,有經驗的復健科醫師,熟悉肌腱、關節腔及滑液囊的位置,準確的診斷、使用類固醇,用很少的類固醇及止痛劑劑量施打在患部,就可以得到良好而安全、有效的治療結果。

民眾對於醫療品質意識提高 衛生局6月考察開跑

民眾對於醫療品質意識提高 衛生局6月考察開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時代的進步,一般民眾對於醫療品質的意識逐漸提升,為促進病人就醫安全,衛生局每年針對醫療機構辦理督考活動,今年將於6月開跑,過去在病安督考內容包含:用藥安全、感染控制、手術安全、預防跌倒、病人安全通報、醫療照護人員間溝通、管路安全、醫院火災預防等9大項。鑑於全國自殺事件頻傳的社會議題,101年~102年度將住院病人自殺防治列入新目標,希望透過督考機制,讓醫院更重視且關照可能因久病不癒而自殺的個案,此外,醫院屬於一般民眾高密度聚集地點,一旦發生火災,需立即處理並緊急疏散,尤其前幾年台大醫院發生火災造成嚴重傷亡後,每年督考亦請建築及消防主管機關陪同查核,為民眾安全把關。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呼籲:各醫療機構應做好各項安全措施,除每年依規定必須向建管及消防單位做安全申報外,醫療法規範之事項亦應常常做自我檢視,共同維護病人安全,讓民眾就醫環境能更安心,讓醫病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許明倫局長並鼓勵病人及家屬在面對醫療行為時,勇敢說出任何疑問,以便醫療機構或其醫療照護相關人員可以及時處理、協助與傳達相關資訊,大家一齊為建構就醫安全環境努力,讓全國國民均能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