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過敏性腸炎與誤解

過敏性腸炎與誤解

究竟是醫師不了解,還是病人(家屬)不了解,我也不了解!我要說明的是,當腹瀉發生以後,在腸子的消化酵素第一個受影響的是乳糖酵素,再來是麥芽糖蔗糖酵素,所以當以配方奶為主食的嬰幼兒,一旦發生腹瀉的情形,醫師會建議食用半奶,即一半濃度或1/3甚至1/4濃度的配方奶。(有些凡事自己來的父母,自己當醫師,嬰兒慢性腹瀉,就自己調低濃度,稍有好轉,即自己增加濃度,再瀉再調低濃度,反反覆覆弄得嬰幼兒營養不良、低體重、貧血等。)類似乳糖不耐,這是過渡性,不是長期,先天的。如果沒有改善,則考慮是否為動物蛋白過敏,一般會建議改用豆類蛋白牛奶即所謂「豆精奶」,食用豆蛋白配方的配方奶,如果再繼續腹瀉,則考慮連豆類蛋白都不合,即所謂豆蛋白過敏,再考慮所有動、植物蛋白都不合,才會建議使用水解蛋白配方或elemental diet(中性脂肪鏈MCT)配方奶。但是,真的這麼悲慘嗎?動、植物蛋白都過敏,可能有!真的有這麼多嗎?是否,反覆調控配方奶、控制不良,經過兩個星期以上,叫慢性腹瀉。一旦演發成慢性腹瀉,腸黏膜受損,病毒細菌、多重問題未解決時,則須改用elemental diet(小分子配方奶),或動、植物蛋白皆過敏併乳糖蔗糖酵素不足,造成腹瀉則需要深思。這其間是否有改善,當然要經過醫師用力思索,排除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或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其他病毒、細菌感染。如果末段的感染沒有控制,當然只有輾轉換奶也不容易好。我所要表達的還有很多醫師一味的保守治療,存有難以界定、難以查察的病毒,尤其是細菌。(有時需要至少三次甚至以上的培養,如果檢體採驗方法不對更不可能查出。)有些家長不察,有些家長因疾病焦慮,要求檢查,但是查得到或許對症下藥,有些查不到,尤其涉及採檢方法不當,也自知,有時要連續做三至四次也是難為父母!只要餵食造成問題,腹瀉、腹痛都叫食物不合,都叫食物「配方奶過敏」,恐怕叫「過敏」太沉重。

「黃莞」非澎湖茼蒿 莫當野菜吞食

「黃莞」非澎湖茼蒿 莫當野菜吞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食管局日前接獲一起中毒案例,民眾因食用了不知名「山野菜」後出現嘔吐症狀,經過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鑑別,確認民眾是吃了有微弱毒性的植物「歐洲黃菀Senecio vulgaris」。在植物分類上,歐洲黃菀屬於菊科黃菀屬,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但在郊區、菜園附近和路邊草叢,也常可見到它的蹤跡。 澎湖縣衛生局表示,這次的誤食案例,是因為民眾將有毒的「黃菀」當成「山茼蒿」吃下肚,這兩種植物同屬菊科,葉形相似,但歐洲黃菀含有pyrrolizidine alkaloids (PAs)類的生物鹼,誤食會造成肝臟方面的損害,嚴重時則會導致死亡。 澎湖縣衛生局強調近年來,國內已發生多起民眾誤食有毒植物的中毒案例,其共同特性都是有毒植物和一般可食性植物的外觀相似,很容易造成民眾誤認,因而大大提高了民眾誤食的機率。由於不同種類的有毒植物,引起的中毒症狀不盡相同,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傷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會因此喪命。還有部分有毒植物,就算找來經驗豐富的專家,還是不容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 澎湖縣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千萬不要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滿足了一時的口腹之慾,反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萬一民眾誤食了不明植物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時,一定要趕緊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讓醫護人員做出正確診斷與治療。

癌友正面抗癌 繪畫彩繪希望

癌友正面抗癌 繪畫彩繪希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身體病痛的辛苦加上心理的恐懼,常常讓病友吃不好也睡不好,因此,為使病友與家屬,能揮別癌症的恐懼,建立情緒抒發的管道,癌症希望基金會與高雄榮民總醫院特別在舉辦第4屆「彩繪希望」展覽,除了希望讓癌友、家屬,藉由欣賞畫作,在醫院內也能培養正面的嗜好及正向抗癌的態度外,更希望藉由畫者文字與圖像的分享,幫助癌友、家屬能建立情緒與壓力紓發的管道,增加康復的機會。憑藉著畫筆順利抗癌成功的高雄榮民總醫院的病友玉琴就是一個例子,93年她發現罹患乳癌第二期,在手術切除單側乳房後,緊接而來化學治療的副作用,除了讓她有噁心、嘔吐、虛弱及暈眩外,更讓她一度罹患了憂鬱症,她回想起那時候因為白血球太低住進隔離病房,自己一個人被關在病房裡時,除了身體的不適外,空間的密閉也讓她恐慌,而當時繪畫就是唯一可以幫助她轉移注意力的最佳方法。所以,當下,她拿起紙和筆,開始天馬行空的想像、隨意塗鴉,不斷的畫畫,而這樣的動作,也讓她暫時忘記身體的病痛及心裡的煎熬與寂寞,幫助她走過治療。她說,繪畫讓她找到了生命的出口,她也希望其他的病友能和她一樣,透過畫筆和藝術創作,找到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隨著醫學的進步,癌症不再是絕症,只要積極接受治療,都有康復的機會。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黃榮慶表示,因為我們知道藝文活動對於病友的情緒紓解是有很大幫助,所以在癌症防治中心前的健康藝文展示廳,都定期會規畫一些不同主題的畫作展覽。尤其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病友必須承受許多壓力,所以我們鼓勵病友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來鼓勵自己。因此今年我們也加入彩繪希望的行列,就是希望病友透過藝術創作或是藝術欣賞,暫時忘卻身心的苦痛,用更正面的態度來抗癌,提升康復的機會。

醃漬蔬菜及即食小菜 均驗出防腐劑

醃漬蔬菜及即食小菜 均驗出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醃漬蔬菜及即食小菜,為國人日常飲食常見食品,為確保民眾食品衛生安全、消費權益,彰化縣衛生局4月份針對傳統市場、販賣業及餐飲業進行抽驗,抽驗產品包括菜脯、榨菜等醃漬蔬菜56件及豆棗等即食小菜54件。醃漬蔬菜檢驗項目為防腐劑、漂白劑及殺菌劑;即食小菜則檢驗甜味劑、防腐劑、漂白劑及殺菌劑等,檢驗結果分別為醃漬蔬菜有11件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9.6%;即食小菜15件次不合格,不合率27.8%。本次抽驗醃漬蔬菜不合格項目主要為漂白劑,另即食小菜不合格產品中的「紅豆絲」、「素肉干」檢出含苯甲酸、己二烯酸2種防腐劑,總量超量,另石門川有限公司製售「甜薑」及恆順醬園所製售「黃蘿蔔」,同時檢出添加2種甜味劑(糖精、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對於不合格之產品除立即勒令販賣商下架不得販售外,均已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處辦或移請所轄衛生局進行裁處。彰化縣衛生局表示,食品防腐劑之主要作用為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為一般食品防腐劑,進入人體後,在9至15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長期食入苯甲酸會使人食慾差、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己二烯酸」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另漂白劑之主要作用為漂白、增加賣相,二氧化硫為漂白劑的其中一項,遇水後會轉變為亞硫酸鹽,一般人食入亞硫酸鹽後,在體內可轉變為硫酸鹽而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對氣喘患者則可能誘發氣喘等不適的症狀。衛生局呼籲,選購醃漬蔬菜及即食小菜時,最好向信譽良好之廠商購買,不宜購買來源不明或散裝之產品,並應注意不要買太鮮豔的產品。如仍擔心不慎購買到有亞硫酸鹽殘留的醃漬蔬菜,可浸於25℃冷水60分鐘或45℃溫水20分鐘,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硫的含量,如再將其煮沸3分鐘,則可去除更高量之二氧化硫。此外更建議醃漬蔬菜就算沒有違規添加化學藥劑,但其中過量的鹽含量,吃多了也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請醃漬蔬菜的愛好者減量食用,並搭配足量水分的攝取,多食當季新鮮蔬果,以維護健康。

糖尿病友視網膜篩檢 護眼活動開跑

糖尿病友視網膜篩檢 護眼活動開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為加強照護蘭陽地區糖尿病人之視力保健,今年6月1日開始辦理「護眼行動」糖尿病人視網膜篩檢活動,糖尿病人只要於6月1日至6月30日至就診醫療院所,由看診醫師開立「視網膜檢查轉診單」,並攜帶「健保IC卡」及「糖尿病護照」,即可在全宜蘭縣20家眼科醫療院所,享有以「免掛號費」的方式接受視網膜篩檢。根據統計資料推估宜蘭縣20歲以上糖尿病人數約有2萬8,669人,糖尿病是「一輩子的症狀」,而且會在不知不覺中引起身體許多部位的急慢性併發症,包括心臟血管疾病、腎衰竭及神經病變,而糖尿病所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是造成眼睛失明最主要的原因,當罹病的時間越長或在血糖、血壓控制較差的情況下,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就愈高,而最可怕之處,是在於早期的視網膜病變並無任何症狀,故即使尚未自覺有症狀,也應該每年接受定期檢查一次,倘有視網膜病變者,更應遵守醫囑做定期檢查,才能永保眼睛的健康。宜蘭縣衛生局局長劉建廷指出,醫學界已研究出預防糖尿病失明的方法,那就是嚴格控制血糖、血壓,每年作詳細的眼睛檢查,經檢查若有異常情況時,更需要及早治療、定期複診、長期追蹤,使視力之惡化減至最低以維護生活品質,同時呼籲糖尿病患者要把握此次難得的機會,爲自己的靈魂之窗做好把關的工作。

晚發型恐慌症 與腦部結構缺損有關

晚發型恐慌症 與腦部結構缺損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恐慌症是一種焦慮疾病,第一次恐慌症通常發生於20多歲的年輕人,症狀包括胸悶、胸口痛、心跳快、手腳冰冷、手腳麻、血壓升高等。而年紀較大的「晚發型恐慌症」患者發病時,容易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而檢查不出病因,造成患者和家屬的困擾。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研究發現,晚發型恐慌症與腦部結構的缺損有關,只要用對藥物就可改善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恐慌症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壓力大所導致的疾病,或被誤診為「過度換氣症候群」或心臟方面的疾病,病人發作時往往會掛急診看病,使用鎮定劑來控制恐慌病情,一旦停止使用鎮定劑就會復發。有的病人會有特定的發作場合,例如在隧道裡面開車或者是工作場合等等,有的病人則是不定時不定點發作。第一次恐慌症通常發生於20多歲的年輕人,而年紀較大的「晚發型恐慌症」患者發病時,容易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而檢查不出病因。臺北慈院身心醫學科賴建翰醫師表示,臨床上選取30位從未用過藥物治療且40歲以後才首次發生恐慌症的患者作為實驗組,另外21位正常人作為對照組,安排所有人接受核磁共振(MRI)的腦結構成像檢查。經過一年的研究發現,實驗組在左眼下前額皮層、左下額葉皮層、左顳上迴、右島迴和正常對照組比較起來,灰質體積較少,這些額顳島迴灰質缺損可能代表這類患者腦部病理生理結構上的異常,而這些異常也和臨床症狀嚴重度有關,灰質缺損越多,症狀表現越明顯。此外,年長的恐慌症患者發病時,容易和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例如心肌梗塞、氣喘、中風、偏頭痛及腸胃炎等,以致許多患者花很多時間進行內外科的檢查,但是經常檢查不出病因,嚴重困擾這群恐慌症患者。這項研究結果可以協助這些患者找到病因,在檢查不出原因時,可以向精神科門診尋求協助,安排腦部檢查,同時讓患者和家屬瞭解這個疾病的特徵,只要用對了藥物,就可改善這些不舒服的症狀。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 致力於老年醫學獲國際肯定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 致力於老年醫學獲國際肯定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長期致力於高齡醫學與老年學研究發展,傑出的表現被世界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選為「世界高齡研究卓越中心」(Center for Excellence, Global Aging Research Network),目前全球共有442個高齡研究中心中,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已成為亞洲第一個獲選的單位,可見其受肯定的程度。世界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成立於1950年,是目前全世界集結人口老化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與醫學研究之唯一學術組織,世界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在2011年正式發起「全球老化研究網絡」(Global Aging Research Network)並與「世界衛生組織老化與生命歷程處」(Department of Aging and Life Cours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結合,針對人口老化相關焦點議題自2011年起連續四年規畫重要議題研究。在成立「全球老化研究網絡」時,經專家委員進行遴選後,全球600多所符合申請資格的研究機構中,共有442所機構獲推薦進入「全球老化研究網絡」(278所選自歐洲、81所選自亞洲大洋洲、73所選自北美、26所選自南美、9所選自世界其他區域),而世界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在這442所獲選機構中再依據其表現與國際參與選拔出若干卓越中心(Center for Excellence)。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在2011年下旬獲選進入「全球老化研究網絡」,並獲世界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與世界衛生組織授權,於2011年11月舉辦「高齡醫學高級研習營」(Master Class on Ageing),為世界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成立60餘年來首次於亞洲舉辦此重要國際學術活動,該課程成功邀集亞太地區八個國家26位代表在台灣進行密集的高級研修課程,該會議獲致來自歐美亞澳的學員與教師同聲讚揚,據此,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正式獲選成為卓越中心(Center for Excellence),為亞洲地區第一個獲選為卓越中心的研究機構,充分彰顯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的學術發展能力已獲世界廣泛認同,並可藉此參與世界國際活動,成為亞洲主要意見領袖。

失智症專屬照護 為北榮高齡醫學中心推動方向

失智症專屬照護 為北榮高齡醫學中心推動方向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辦理台灣社區及長期照顧機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資料推估,截至98年底,我國社區失智病患超過十四萬人,而調查資料也顯示失智病患在未來20年間,每年將增加5,800人,由於失智人口急速增加,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推動失智症專屬的照顧模式早已成為先進國家老人照護政策的指標性議題,也是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持續推動的方向。行政院退輔會所屬的安養機構目前建構有失智照顧機構597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失智照護網絡,提供患有失智症的榮民能在接近住家的居住環境中,接受和居家生活一般的日常生活照顧服務,以維持其整體身心功能。失智症照顧的推動是世界各國發展優質高齡照護的重大政策方針。陳亮恭主任指出,舉凡日本、英國、澳洲、加拿大與美國等都已針對失智照顧模式的建立與品質提升進行全方位的推動並已陸續建立國家失智照護標準,進而推廣至全世界。目前國內針對失智照護在各界的努力之下雖已萌芽,但仍欠缺系統性的政策整合,針對失智症的疾病預防、治療到長期照護進行整體性的規劃與研究,希望藉由北榮「失智照顧教研專區」的成立,針對各失智專區的人員訓練、照顧模式建立與品質提升研究進行整體性的規劃,以提升失智專業照顧能力、減緩失智症狀的惡化、增進失智長者照顧品質,進而達到滿足失智照護需求、建立失智照護標準、持續失智照護教育及發展失智照護研究等四大目標。

顱內動脈粥狀硬化 微創治療傷口小

顱內動脈粥狀硬化 微創治療傷口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顱內動脈粥狀硬化狹窄好發在黃種人,就中國人而言,約37%的缺血性腦中風病患有此病灶。從國外研究中顯示,在大於70%狹窄的顱內動脈粥狀硬化病人中,第1年和第2年再發生腦中風的危險分別為23%和25%。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利用院區內的多功能微創介入性治療中心,提供市民更高水準的腦中風防治醫療服務。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神經外科醫師劉安正表示,治療中心的新型數位雙軸動脈血管攝影儀,可以用更少的顯影劑,完成異常血管疾病的精確診斷,更可以提供其他院區無法進行的血管內介入性治療手術。針對神經血管異常、顱內血管狹窄,以及頸動脈狹窄問題,提供微創治療,達成傷口小、恢復快,以及住院日數縮短的治療目標。顱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腦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0%,服藥後仍有腦缺血症狀或曾經輕微中風者,利用衛生署在2011年底核准引進的最新顱內動脈專用支架(Wingspan stent system),在中心內攝影儀的協助下進行介入性治療,可以大幅降低缺血性腦中風的每年再發生率,手術成功率高達95%,而且手術的重大併發症發生率也已降低到4.5%以下。不過,目前顱內專用支架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民眾仍需自費負擔。

夏日食物保存不易 台中爆學生食物中毒

夏日食物保存不易 台中爆學生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夏天因為氣溫高,食物保存不易,台中市衛生局今日接獲一起疑似營養午餐中毒事件,潭子國中營養午餐疑似有藥水味,6個班級中共17位學生,陸續出現上吐下瀉情形,後稽查人員也積極介入調查,隨即將留樣檢體紅燒肉、螞蟻上樹、芹香乾絲、青菜及薑絲海帶芽湯送驗檢查,檢驗結果最快在14天後出爐。營養午餐工廠今天共供應17家學校、4772份午餐,潭子國中部分則供應176份,目前已對該工廠展開稽查,並要求業者停止供餐3天。業者表示:31號下午員工用消毒水進行地板環境清潔,不排除員工清潔時不慎污染到餐桶。 另外,16家學校目前尚未傳出有學生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衛生局也將密切觀察、並加強抽驗餐盒工廠,確保學生飲食健康安全。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為避免食物中毒,民眾要注意食物中毒5要原則,1、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3、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4、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5、要低溫保存:保存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