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定期檢查發現癌症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

定期檢查發現癌症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香港紅星梅艷芳因子宮頸癌病逝,子宮頸癌更常列國人女性十大死因之一,許多55歲過後的婦女,認為沒發生性行為,就不需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錯誤觀念!因造成子宮頸癌的病毒可能在第一次性行為中就已經存在體內,所以30歲以上的婦女仍要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另外大腸癌、口腔癌也都需要定期檢查才能發現病灶。阮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梁錦榮醫師表示,30歲以後有性行為的女性,需記得每一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50~70歲的民眾,請記得每2年接受乳房攝影檢查;50~70歲的民眾,請記得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早期檢查乳癌的方式,包括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其中乳房攝影能夠偵測到一些異常微小鈣化點,通常一半以上早期乳癌、原位癌的特徵,因此乳房攝影對於乳癌早期診斷非常有幫助。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新式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腸癌偵測準確率高達96%,但很多民眾不把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異常」當成一回事,高達37%陽性個案沒有到大醫院做大腸鏡確診,因症狀明顯才就醫,已是需開刀切除的晚期腸癌。而口腔癌病變多起因於嚼檳榔、吸菸。一般口腔的白斑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的口腔黏膜病變,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轉變成口腔癌的機率相當大,有嚼檳榔、吸菸者,30歲以後請記得每 2 年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最好的預防方法除了遠離菸酒、檳榔,應定期做口腔黏膜檢查。

夜店狂歡要小心 毒品、性病OUT

夜店狂歡要小心 毒品、性病OUT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年輕人愛玩,常喜愛和好友們一同到夜店尋歡、慶祝、紓壓,不過小心玩過頭可能會發生危險,一名18歲青少年,因好友分享「玩K」經驗後,也進入K世界,在「暈眩」發生了未使用「保險套」的一夜情,事後除了懊悔外,又擔心會感染性病,根據疾病管制局資料統計顯示,100年15~24歲新通報的愛滋感染者較99年增加了15%,年輕族群有逐漸上升趨勢,感染者有九成以上是透過不安全性行為傳染。因此疾管局在6月3日禁煙節前夕,呼籲年輕朋友不可忽視娛樂性藥品(K他命、K2、喵喵、搖頭丸、安非他命)對健康帶來的傷害,因為在娛樂性藥物催化下,若發生未使用「保險套」的性行為,會增加感染性病及愛滋病的風險。其他使用娛樂性藥物還會造成影響腦部智力、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呼吸/心臟機能受損、嚴重頻尿甚至須包上尿布等傷害,千萬不要輕易嘗試。此外疾管局也再次提醒年輕朋友要避免「娛樂性藥品」及「不安全性行為」,最好的避免方法就是,一、避免參加轟趴、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以免暴露於性傳染病或愛滋風險中。二、不要與性交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行為。三、性行為時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四、拒絕毒品。五、有發生未使用「保險套」的不安全性行為,應3個月或每半年進行愛滋病毒篩檢。六、有任何不適症狀,請立刻就醫。

英國旅遊看奧運 出發前2~4週先打疫苗

英國旅遊看奧運 出發前2~4週先打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英國今年截至4月29日共通報1,279例麻疹疑似病例,多發生在利物浦、Knowsley區及Sefton區,而烏克蘭也因疫苗接種涵蓋率低,今年麻疹疫情嚴重,然而在今年6至7月間英國及烏克蘭將陸續舉辦四年一度的奧運、溫布頓網球賽、歐洲國家盃等國際重要運動賽事,疾管局呼籲計畫前往共襄盛舉的民眾,應於出發前2~4週先至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專業評估「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接種需求。 疾病管制局指出,目前已進入麻疹好發季節,歐洲地區因疫苗接種涵蓋率低導致麻疹疫情頻傳,其實麻疹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藉由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含有病毒之鼻咽腔分泌物而感染,容易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但可透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疾管局指出,近年來國內每年約有10至數10例麻疹個案,並曾發生數起由境外移入個案引發之醫院群聚事件。依歷年監視資料顯示,未接種麻疹疫苗之嬰幼兒、少數未按時施打疫苗者,或未曾感染者,均是感染高危險族群,且國際間麻疹流行疫情時有所聞,麻疹病毒極容易藉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對高危險族群造成威脅。疾管局呼籲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請勿自行服藥,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

香港傳出H5流感 出國旅遊須注意

香港傳出H5流感 出國旅遊須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香港傳出1例H5流感感染病例,患者為居住於中國大陸廣東省之2歲男童,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除持續密切監測掌握疫情外,已要求所屬派駐各國際機場與港口人員,即日起加強機場旅客發燒篩檢及禽鳥接觸史調查,對來自中港澳有類流感症狀及禽鳥接觸史的入境旅客,檢疫人員將採檢體送驗;對出境旅客告知這項疫情訊息,並提醒其出國期間應注意的衛生防護措施。此外,發布請各醫療院診所醫師如遇疑似患者就診,應特別注意其旅遊及接觸史,並立即通報衛生機關。疾管局特別呼籲當地台商與計畫前往旅客,除應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勤洗手等自我防護外,切勿接觸或撿拾禽鳥避免感染。香港先前最後1例H5N1流感確定病例發生於2010年11月;中國大陸最後1例為今年1月的貴州省貴陽市病例,而廣東省最後1例則於去年12月發病。2003年起至今全球總計15國確診604例H5N1流感(357例死亡),其中中國大陸累計確診42例(28例死亡)。疾管局特別呼籲民眾,出國商務、旅遊或探親時,尤其是前往傳出禽流感疫情之地區,應注意個人衛生,加強自我防護,食用雞、鴨、鵝(含蛋類)應注意完全熟食,避免接觸或撿拾禽鳥。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可於機場尋求檢疫人員協助,倘返家後有身體不適,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及接觸史,以利診斷治療。臨床醫師倘發現疑似H5N1流感個案,符合通報條件者,應於24小時內向衛生單位通報。

蔡旻佑擔任拒菸大使 與民眾齊拒菸

蔡旻佑擔任拒菸大使 與民眾齊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日下午,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為響應「世界無菸日」及「紀念六三禁菸節」舉辦「世界無菸日 健康101」宣導活動,由偶像創作歌手蔡旻佑擔任拒菸大使與多位嘉賓手持拒菸、反菸標語外,高舉大拇指大喊「世界無菸日 健康101」,象徵臺中拒菸、反菸決心。大學及高中組的學生更利用電腦繪圖及多元媒材,以動漫、Q版、抽象、寫實等繪畫創作方式,把菸品排成一個僅剩骨頭的人形,提醒民眾吸菸的危害,呈現『拒菸海報創意』的宣導目的。根據衛生署100年統計:成人吸菸率為17.3%,相較全國成人19.1%明顯偏低,鑑於吸菸者罹患疾病比一般民眾罹患風險高,仍在各醫療院所提供多元性戒菸服務管道,包含免費戒菸班、社區藥局戒菸諮詢服務站、門診戒菸及戒菸專線等服務。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去年參與戒菸班的民眾,經過輔導戒菸成功率高達43.9%,顯具戒治成效,目前也有295家特約醫療院所提供門診戒菸的諮詢與服務,150家社區藥局設置戒菸諮詢服務站,民眾可多加利用或撥打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經由專業的醫事人員協助,早日脫離菸癮的束縛,贏得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響應無菸清新生活。

偽劣假藥別購買 壯陽不成反傷身

偽劣假藥別購買 壯陽不成反傷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傳統觀念中,男人要重振雄風,女性則追求纖瘦,但是或多或少,總是有人羞於啟齒而不好意思就醫,以致於坊間出現許多宣稱具有壯陽、瘦身的非法產品,輕則誇大療效,重則摻雜西藥,造成國人誤食後導致肝腎衰竭的潛藏危害,不僅讓民眾花錢傷身,更成為國人的健康殺手。 行政院在99年3月底成立「偽劣假藥聯合取締小組」,透過跨部會合作加強取締,讓不法業者無所遁形。食管局自100年起,在受理各縣市衛生局及司法檢警調機關送驗疑似攙加西藥的食品中發現,西藥檢出率約為27.4%,其功效類別以減肥占46.4%,位居於首;壯陽占28.4%,屈居第二。至於其中檢出的64種西藥成分,就有23種是與性功能相關。 澎湖縣衛生局表示,以治療性功能障礙藥品為例,因其具有低血壓、頭痛、嘔吐、頭暈及暫時性視力模糊等副作用,並可能和某些藥物(例如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產生交互作用,讓血壓降到危險的程度,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一定風險,屬於醫師的處方藥品。但是不肖業者為謀取暴利,透過聚眾說明會(流動外場)、地攤、遊覽車或情趣商店等管道販售違規產品,嚴重戕害國人健康。 澎湖縣衛生局食管科不斷提醒,藥品必須對症下藥、適量使用才能治病,民眾用藥時別忘了謹遵「用藥五不原則」:不信別人推薦的藥、不信有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不吃別人贈送的藥、也不要推薦藥品給別人。如果身體不舒服或有醫療需求時,最好先行就醫,經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再將處方箋交給藥師調劑,切勿購買、輕易嘗試未經核准且來路不明的產品。

工地施工好吵!環保署將加強管制

工地施工好吵!環保署將加強管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環保署指出,依據該署近年噪音陳情案件統計資料顯示, 95年至100年噪音陳情案件數逐年成長居高不下,平均成長率約10%,為有效解決營建工程噪音擾寧問題,達到「營建工程噪音陳情案零成長」的目標,環保署特推動「營建工程噪音管制計畫」,要求各縣市結合營建工地空氣逸散污染源巡查管理措施,針對營建工程噪音陳情較多的工地,採取「噪音減量協談」、「巡查輔導」、「主動稽查」等機動管理措施。且99年營建工程噪音陳情案件,甚至超過娛樂營業場所噪音陳情件數,達18,000餘件;100年更為唯一正成長的噪音類別,總件數超過2萬件,平均成長率高達17%,躍居陳情案件首位,顯見營建工程噪音問題已為民眾最關切的議題。環保署表示,100年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已率先執行營建工程噪音稽查及管理措施,台北市營建噪音陳情案件數較99年同期減少1千餘件,管制成效良好,故該署特整合相關管理措施,擬具前述管制計畫,要求各縣市比照辦理,並從強化營建工程稽查及管理措施著手,如加強營建工地巡查、輔導業者選用低噪音機具與裝設防音布(毯)、包覆式隔音建築施工及改變施工時間等,以減少噪音影響鄰近住戶。環保署呼籲,營建工程噪音管制計畫將自本(101)年6月1日起執行,營建業者應本於企業社會責任,負起防制噪音的責任,確實採行相關防(隔)音的措施或設備,並加強敦親睦鄰工作,共同維護民眾生活環境安寧。

三高、糖尿病患 末梢血液循環障礙需謹慎處理

三高、糖尿病患 末梢血液循環障礙需謹慎處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有位50多歲的女性,30歲開始就罹患糖尿病,但是卻沒有積極治療,最後造成微血管與神經等病變,在一次煮飯時不慎燙傷腳部,但是她竟完全沒感覺。高雄西醫診所院長韓天木醫師針對此案例解釋,因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等慢性病造成微循環不佳,手麻腳麻沒有知覺,這就是所謂的「末梢血液循環障礙」。韓醫師表示,上述案例的情況在臨床上也很常見,部分患者因手腳麻木,受傷沒有知覺,最後導致傷口壞死甚至截肢,嚴重程度不可輕忽。造成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問題的原因是當人體血管組織器官血流不通順或是缺血時,使的各種器官功能發生問題,如耳內微循環不良,會造成耳鳴、突發性耳聾;眼部微循環不良,會產生頭痛或視力障礙,其餘症狀還有失智、腦中風、性功能障礙等。而多數的末梢血液循環障礙與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等慢性病有關。要如何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問題呢?韓醫師指出,其實治療末梢血液循環的藥物並不多,而且治療效果並不明顯,目前衛生署已有核准通過的銀杏葉萃取物藥品,用來做為輔助與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之用,但並非每一種銀杏葉製劑都適合使用,必須看清楚原料的來源,因為若是來源有問題,可能產生銀杏酸或酸酮醇,吃了不只沒效,反而有毒素問題,故慎選高規格的品牌與產品對於預防與改善末梢血液循環障礙才有正面的幫助。民眾應在醫院或是藥局經由醫師藥師指示後再購買,才能確保使用的安全性。此外,飲食控制與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降低血液濃稠度並使血液活絡順暢也能強化末梢血液循環。

健康快樂動 跟憂鬱說掰掰

健康快樂動 跟憂鬱說掰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這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中,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四面八方的壓力,然而如何去紓解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的方法及方式,例如:腹式呼吸、打坐、逛街、聽音樂、睡覺、打電動、運動等。究竟「運動」這項紓壓方式,有什麼好處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呢?調整心情:運動會刺激腦部分泌左旋色胺酸、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引發快樂、放鬆感受的出現。紓解壓力:運動可以緩衝我們遭遇的壓力,減輕壓力造成的不適。運動時,個人也較能專注在此時此刻的感受,覺察當下的身心變化,避免腦海中不斷反芻過去不愉快的生活經驗或將思緒集中在尚未發生的事務上。增加自信:經常運動會令人產生健康意識及正向意念,且對本身擁有較佳的身體意象,因而更喜歡與接納自己。在完成設定的運動目標時,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及強化自我價值,進而提升個人自信。幫助睡眠:睡眠品質的好壞與情緒穩定、腦機能發揮有密切關聯。專家指出,對於無運動習慣者,有運動習慣者往往入睡會較快,睡得比較沉,且持續時間也較久。改善腦力:隨著老化,大腦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注意力、抽象思考能力等)也會每況愈下,而運動可以保養腦機能,減緩不靈光的情形出現。運動心理學及公共衛生學者研究指出:運動的確可以降低焦慮及憂鬱症兩大心理疾病。且短期運動可降低焦慮效果維持2至24小時,但天天做運動則可防止慢性焦慮的出現,並可建構一個人的自尊,促進個人心理安寧、生活品質和消除壓力。 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運動是很好的紓壓管道之ㄧ,可創造好心情,向憂鬱及壞心情說掰掰。

還在為尿失禁所苦嗎?

還在為尿失禁所苦嗎?

尿失禁就是無法隨著意志去控制排尿的意思。當您想要解尿時就可以解出來,若想要忍耐一時也是可以的,但非無限制,因人的膀胱容量一般約為500cc至600cc。控制排尿,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很容易,但對患有尿失禁毛病的人則是很困難的事。尿失禁並不少見,大家都知道曾經中風過的人大多會有尿失禁的症狀,但除了中風的人外還有不少人為尿失禁所苦,只是大家不好意思講出來而已。其實不分男女老少,有很多人偶然會有尿失禁的症狀。但一般婦女則會因生產或年長的關係而產生尿失禁的症狀則較為常見。尿失禁可分為四類:一、真性應力性尿失禁:當咳嗽、提重物、爬樓梯,只要腹部一用力就會不自主地漏尿。此類多因懷孕生產或長期腹壓過大造成支撐膀胱頸及尿道的韌帶失去彈性所致。部份病人則是因膀胱括約肌喪失禁尿功能所致,其與停經和曾經接受放射線治療有關。二、急迫性尿失禁:當有尿意感而還來不及到洗手間就尿出來了。此類多發生於急性膀胱炎的病人或其膀胱逼尿肌不穩定的婦女身上。包括頻尿(白天排尿八次以上)、尿急(突發性的強烈尿意)、夜尿(半夜排尿二次以上)和急迫性失禁(尿急時來不及上洗手間就尿出來)這全是所謂膀胱過動症的症狀。三、滿溢型尿失禁:一天不上廁所也不會覺有尿意感,甚至膀胱非常漲也不想尿。此類多見於脊髓損傷、腦中風、糖尿病或骨盆腔神經病變(接受過根除性子宮全切除手術)的病人身上。四、全漏型尿失禁:不管何時、何地、任何姿勢,只要有尿就會不自主的漏出來。此類多因為骨盆腔手術造成的膀胱陰道廔管(破洞)或外傷後造成的廔管而引起。另有部份病人是先天輸尿管異位(直接開口於陰道)形成的全漏型尿失禁。臨床評估:一、病史:記錄尿失禁的症狀,如咳嗽或跑跳時漏尿、頻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及夜尿等。還有以往治療的經過如何,過去的病史及最近使用的藥物等都要列入參考。病人也可能會被要求記錄排尿日誌,包括排尿時間、尿量和尿失禁發生的時機等。二、理學檢查:一般檢查,包括心智狀況,檢查有無下肢水腫及使腹壓增加的病因,如腹部腫瘤、子宮肌瘤或卵巢腫瘤等;神經學檢查,評估病人的運動和感覺神經機能及神經反射等;肛診,檢查肛門括約肌的張力及反射收縮內診。咳嗽試驗在觀察咳嗽時能否誘發漏尿。接著檢查有無陰道黏膜萎縮、陰道壁鬆弛,評估尿道活動性、膀胱下垂的程度等。三、實驗室檢查:驗尿,包括有無血尿、膿尿、糖尿及尿液細胞學檢查等。而尿動力學檢查則可評估膀胱的容量及感覺能力,有無逼尿肌不穩定收縮或無力,測定尿道的壓力、功能性尿道長度及壓力傳導比率或是否有逼尿肌和括約肌收縮不協調等問題。治療方式:一、行為療法:包括骨盆底復健,如凱格爾氏運動,即指骨盆底肌肉群的提肛運動。置放陰道錐體或各種子宮托,及生物回饋訓練及骨盆底機能性電極刺激等。其他的膀胱復健方法有按時解尿、改變飲水習慣等。針對罹患糖尿病、薦椎下神經損傷或接受子宮根除術後的病人(滿溢性尿失禁),可採用間歇性導尿來治療。二、藥物治療:如三環抗鬱劑、抗乙醯膽鹼素、乙醯膽鹼素等,但須知道此藥物的副作用。三、腹式恥骨後懸吊:如Burch手術及MMK手術,前者的副作用較少,是腹式手術的經典。四、吊帶手術:可採用自體組織,如腹直肌肌膜或大腿側肌膜的筋膜做吊帶的材料,用來支撐尿道中段,此外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材料作吊帶。手術方法簡單,傷口小、恢復快,一般在隔天出院。若無張力吊帶因懸吊過緊,而致術後發生排尿困難時,也可以藉微調來改善。無張力陰道吊帶手術,適用於真性應力性尿失禁,頻尿等,其持久性好,長期治癒率應有九成以上,已成目前尿失禁手術的主流。五、尿道充填注射:尿道下膠原蛋白注射,可在門診治療,適用於年老或手術風險高的病人。但注入的膠原蛋白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被組織吸收,所以必要時還要追加注射。尿道下注射自體脂肪的效果較差,近來則有注射矽膠顆粒懸浮液的治療報告。尿失禁是一種相當惱人的症狀,會造成個人衛生、家庭生活及社交活動的困擾,但經正確的診治後,大部份的症狀都可獲得改善,生活品質可明顯提升,所以有尿失禁苦惱的女性朋友,請儘早接受檢查與治療,通常都可獲得不錯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