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情緒低落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 這樣補充最有效

情緒低落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 這樣補充最有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歲女性長期飽受憂鬱症之苦,原先接受抗鬱劑治療一年多,更換數次抗鬱藥物治療效果皆不盡理想,醫師建議抽血檢驗,發現病患有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血中維生素D或者稱骨化二醇,濃度介於20ng/ml到30ng/mL之間被認為不足,目前骨化二醇的目標理想值為30-80ng/mL,個案僅有17ng/mL。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鄭映芝表示,擔心病患僅從日曬或膳食中的補充仍會不足,因此除了原先的藥物治療外,搭配額外維生素D營養品補充,該名患者的憂鬱症狀在藥物與營養品的雙重治療下大幅改善。日曬須注意紫外線 補充膳食、營養品雙管齊下鄭映芝在2020國際期刊《Depression and Anxiety》發表「維生素 D補充劑用於憂鬱情緒的統合分析」,統合過往25個使用維他命D在治療憂鬱症狀的研究,共7534名的受試者,發現補充維生素D可以有效地幫助減少負向情緒,尤其針對血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且伴隨有憂鬱症的人來說,補充維他命D的效果與反應最佳。因此,有憂鬱症跡象的個案,可以考慮先到門診檢驗維生素D濃度,以瞭解維生素D是低或高,然後再與醫師討論是否加強日曬或是需要應該額外補充維生素D。鄭映芝建議,一般人每天至少補充劑量應大於2000國際單位,如果單想從日曬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3的條件為:不防曬,必須要曝曬在波長290nm~315nm之間的陽光下,皮膚才能將陽光轉換成維他命D,通常是曬正午的陽光才有辦法吸收到的波長,建議日正當中(約早上10點至下午2點)、躺下、身體大面積曝曬、約15-30分鐘。在這種狀態下曝曬陽光,須注意紫外線A(占95%陽光紫外線)對人體產生皮膚癌的風險。因此適度從膳食,富含維生素D食物來源,如肝臟、魚肝油、多油脂的魚類、強化乳製品、蛋黃(Vitamin D3)、菇類(Vitamin D2)等或是營養品補充可能會比加強日曬來的方便與安全。白天減少、黑夜變長 引發冬季憂鬱症冬天濕冷的天氣,很多人常常有所謂的季節性情緒失調。季節性情緒失調常發生於秋末和冬季,也就是白天減少、黑夜變長的季節,國外將這種病症俗稱為「冬季憂鬱症」,症狀包含憂鬱、渾身無力、疲倦、沒精神、體重增加等。若是以上症狀,建議可跟醫師討論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冬天吃鍋不增胖 醫師:關鍵在這三項

冬天吃鍋不增胖 醫師:關鍵在這三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冷颼颼,來上一鍋熱呼呼的火鍋最適合不過,不過要在冷冬中吃鍋又不增胖,似乎有點難度,醫師表示,只要記住吃鍋三大關鍵,就可以輕鬆減少熱量上身。湯底選蔬菜或昆布 火鍋料選雞肉、海鮮等原型食物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泰銘表示,很多人喜歡在冷冬中喝熱湯,因此火鍋的「湯底」就變得相當重要,如果選擇脂肪比較高湯底,像是豚骨高湯、麻辣湯、酸菜白肉等當鍋底,熱量就會變得比較高。再來是「火鍋料」,如魚餃、蛋餃、起司球、丸類等加工食品,都是熱量較高的食材;主食食用含油脂量很多的雪花牛(豬)、霜降牛(豬)等肉類,一餐吃下來,熱量不增加都難。最後使用的「沾醬」,如果又選擇像是味道濃郁、油脂高的沙茶醬,或是豆瓣醬、辣椒醬等,高湯底、高配料、高沾醬,三高加再同一鍋中食用,吃鍋就變得容易增胖。黃泰銘建議,湯底以蔬菜或昆布為主,火鍋料以雞肉、瘦肉、海鮮等原型食物及蔬菜食用,再搭白醋加少許醬油做為沾醬,則可減少熱量攝取,就能吃鍋不增胖。食物太燙勿入喉 以免燙傷或增加罹患食道癌機率另外,吃火鍋時不要吃太燙的食物或喝太燙的湯,因為很燙的食物如果馬上吞到食道,進入食道即便沒有感覺,卻已經造成食道受傷,容易導致慢性食道受傷變成食道病變,恐提高食道癌罹患機率。

真牙假牙怎麼選?!專業牙醫來教你

真牙假牙怎麼選?!專業牙醫來教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北市張先生因牙周病感染,導致全口僅存下排一顆大臼齒,沒過多久大臼齒也應聲斷裂,經診斷後已難保住。另一位新北市陳先生,10年前牙齒曾做過根管治療,現又再次發炎,如要堅持留牙,重新根管治療,勉強堪用,但不久後也會因咬合關係而容易斷裂,不但費神更費錢。生活家牙醫診所林顯書醫師建議您做假牙或植牙前,先評估以下三點。讓您不再霧裡看花,輕鬆選擇!1.真牙真的得拔掉嗎?很多人在面臨牙齒問題時經常徬徨無助,我該留下目前的牙齒?該拔除換成假牙?還是做植牙比較穩固?如果可以重來,上面兩個案例一定會更注意牙齒狀況,提早發現治療。因此半年定時洗牙檢查就是您的金鐘罩,許多問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不會變成爛牙或是嚴重感染,到最後造成拔除或等待脫落。2.缺牙一定得處理嗎?口腔內牙齒各司其職,後牙負責咀嚼功能、門牙攸關美觀問題。臨床發現,視齒槽骨及牙周狀況,缺牙時間一長,最快半年牙齒就會出現排列不齊的現象。林醫師表示,缺牙區後牙會逐漸往前傾倒,門牙也會逐漸開縫,缺牙不補有時會出現咬合錯亂,進而造成顳顎關節疼痛或發炎,嚴重的長期恐致臉部變形。若缺牙多顆,甚至連帶影響到消化系統,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危及健康。3.我要選假牙或是植牙?植牙、假牙、活動假牙各有優點及缺點,植牙為牙醫師評估後將適合的人工牙根植體透過手術植入齒槽骨,待3~6個月植體與齒槽骨穩定接合後,再於植體上裝置假牙,提供牙齒正常功能。假牙(牙橋)的方式為將缺牙前方及後方的牙齒磨小,印製模型並選擇材質後製作出相連三顆的假牙套,最後安裝於缺牙區上,以前後兩顆磨小的牙齒承受三顆牙的咬合力道。活動假牙為口內有多顆缺牙或全口無牙時,直接配戴可卸式的活動假牙。全口無牙患者配戴為全口式活動假牙,局部有牙患者配戴為局部式活動假牙。主要是放在上下顎黏膜上,黏膜是有彈性的軟組織,所以當假牙受力時,會出現沉降感,影響進食體驗,不像固定假牙是直接套在牙齒上方,不會有晃動感,這是活動假牙先天缺點。清潔時需取出並搭配假牙清潔錠,比起其他兩種方式相對複雜及需較高的清潔成本,這也是需納入評估的地方。林醫師建議治療方式因人而異,符合需求才能使用長久,專業牙醫師會檢查患者口內狀況及醫療儀器資訊(如X光、3D斷層掃描….等等),再以牙齒的長久使用性為考量,給予符合患者需求的建議,再做出對您最有利的選擇。

自己煮也不安全?氣炸鍋抽檢7件不合格

自己煮也不安全?氣炸鍋抽檢7件不合格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疫情肆虐下,宅經濟大爆發,民眾不敢在外用餐,增加在家烹飪的頻率。在眾多烹飪家電中,氣炸鍋因其使用方便且用法多樣,深受小家庭喜愛,屢屢成為各通路銷售天王,其原理類似旋風烤箱,利用熱空氣對流使食物快速加熱,號稱「無油」即可創造出與炸物相似的酥脆口感。一件產品過熱 三件零組件比對不符經濟部標檢局與消基會合作針對市售氣炸鍋進行查核,109年6月間購買10件樣品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品質項目」有一件不符合規定,「重要零組件比對」及「中文標示」分別有三件不符合規定。品質項目不符合的為「山水SANSUI氣炸鍋」,商品後方空間溫升超過標準規定,可能會造成周遭物品損壞或進而因高溫產生危害。重要零組件比對不符之商品,包括「FU-TURE AirFryer渦輪氣炸鍋」、「鍋寶數位觸控健康氣炸鍋」、「Glolux 6666健康氣炸鍋」,重要零組件與原申請驗證登錄資料有差異。至於中文標示不符合規定之商品,則包括「Massey 4L智能無油煙氣炸鍋」、「鍋寶數位觸控健康氣炸鍋」、「ARLINK 健康免油氣炸鍋」。選購及使用時13個提醒消基會提醒民眾選購及使用氣炸鍋時應注意下列事項:1.購買貼有「商品檢驗標識」的商品,查詢網址:https://civil.bsmi.gov.tw/bsmi_pqn/)。2.選購時檢視廠商名稱、地址、電器規格(如:電壓、消耗功率或電流)及型號等各項標示是否清楚,並檢查是否附有使用說明書。3.前詳細閱讀說明,並確實依說明內容使用及注意警語與使用注意事項等。4.使用氣炸鍋時應保持室內通風,打開排油煙機將產生之油煙排至室外。5.氣炸鍋消耗電功率較大,應使用專用插座,勿與其他電器共用同一插座組。6.氣炸鍋應放置於平坦穩固,且周圍無易燃物之空間上使用,以免因傾倒而發生危險。7.氣炸鍋應與周圍保持適當距離的空間,且請勿在氣炸鍋上面放置任何物品,避免遮蓋進風口及出風口,而擾亂氣流影響熱氣炸食結果。8.避免於氣炸鍋中放入過多的待炸食材,以避免接觸到加熱組件。勿在氣炸鍋中裝油或任何液體,否則可能導致起火危險。9.氣炸鍋使用期間,高溫的蒸氣會從出風口排出,應保持距離。10.取出炸鍋時,務必使用隔熱手套,以免燙傷。11.使用完畢後應將插頭拔離電源插座,電源線及插頭破損或鬆弛時,切勿使用,避免發生短路或觸電的危險。12.清潔時,先將電源插頭拔離插座,並防止水滲入機體內部,避免電擊危險。13.若有故障現象發生,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聯絡廠商指定之維修站辦理檢修,切勿自行更換零件或拆解修理。

長春藤生技免疫治療可望成治療新武器

長春藤生技免疫治療可望成治療新武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現今醫療技術持續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大幅提高,活到八九十歲以上已非罕見,當生命長度獲突破後,如何拓展生命廣度,讓人類可與疾病抗衡,滿足對健康之追求,再生醫學無疑成了21世紀醫療的重要趨勢。其中,再生醫學的免疫細胞應用近年來於國內外的研究屢有突破與創新,儼然成為醫界當紅炸子雞,而國內知名瘦身美容集團媚登峯集團旗下的長春藤生物科技,於免疫細胞治療領域早已耕耘多年,發展出不容忽視的成果。免疫細胞治療成醫學新趨勢 未來有望成治療新武器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博士後研究員沈耀安博士表示,免疫細胞治療是藉增加病患自身免疫細胞,再輸回病患體內,進而達到殺死癌細胞之目的。iNKT細胞結合T細胞和NK殺手細胞優勢,兼具免疫調節性和毒殺性,且能精準辨認糖脂質抗原,具抗癌免疫力與抑制癌細胞效果。沈耀安博士說明,「iNKT細胞數量雖稀少,卻擁有強大力量,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針對iNKT細胞數量稀少的困境,沈耀安博士解釋,長春藤生物科技正以獨步全球的iNKT細胞放大技術,致力投入突破性研究。目前病患若要蒐集周邊血幹細胞,需連續5天、每天2個小時至診所施打白血球增生劑(G-CSF),方能進行血液採集。「透過iNKT細胞放大培養技術,單次採集即可應用於多種治療或多次相同治療,將大幅減輕病患所需耗費的時間及身心負擔,可最大化iNKT細胞的功效。」沈耀安博士補充,iNKT細胞未來不僅有望輔佐治療癌症,甚至可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等,代謝綜合症疾病如動脈粥狀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或不同類型之貧血、中風等。為強化治療精準度,長春藤生物科技GTP實驗室亦同步投入iNKT細胞分離技術,未來可望能更精準地治療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沈耀安博士提醒,隨著身體日漸衰老,周邊血幹細胞功能也會減弱。「人體在30歲後便會加速老化,器官功能以每年6.25%的速度衰退,因此人體可能會生病、罹癌,而幹細胞也會老化,自我再生能力亦會隨年齡增加而衰退。因此,及早儲存幹細胞,儼然成為未雨綢繆的重要抉擇。」長春藤生物科技領軍台灣再生醫學 積極交流各界醫師媚登峯-長春藤集團創辦人莊雅清董事長表示,長春藤生物科技20年來扎根於「再生醫學」及「細胞醫學」領域,研發周邊血幹細胞之應用不遺餘力,不僅斥資打造高規格無菌GTP實驗室,近年更以獨步全球之技術,突破以往周邊血幹細胞儲存的限制,放大iNKT細胞數量,可望減少患者回院次數,大幅減輕患者所需耗費的時間及身心負擔。莊雅清董事長提到,長春藤生物科技亦將投入包括iNKT細胞分離技術與幹細胞專屬培養液的研發,藉分離iNKT細胞以更精準地治療特定的癌症及免疫系統疾病,並解決常規培養液的不穩定性,同步提升周邊血幹細胞儲存之安全性。莊雅清董事長分享,為提升國內醫師端對再生醫學之認識,自去年(109年)底起,長春藤生物科技已先後於台北、台中、高雄等地區舉辦醫師研討會,席間邀請多位重量級醫界講師,如新北市醫師公會周慶明理事長、臺中市醫師公會陳文侯醫師、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巫康熙教授等,與現場來賓醫師們互相交流,討論相當熱烈。今年三月中旬也預計將在台南地區舉辦研討會,歡迎各界醫師蒞臨交流。期望藉由現場講師們的經驗分享,提升國內再生醫學領域之發展,為國人的福祉盡最大努力。

防疫年菜上桌 均衡營養兼顧提升免疫力

防疫年菜上桌 均衡營養兼顧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過年是與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出門在外工作或求學的遊子會在此時趕回家鄉,一起圍爐吃團圓飯。2020是辛苦的一年,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使得許多以往理所當然的事也增添了許多變數,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與家人們團聚的時光。年節期間的親朋好友聚會,除了須配合政府推行防疫新生活外,在年菜的選擇上,也可以有所應對,防疫過好年。滷蹄膀食用瘦肉部分 以免食入過多油脂而非蛋白質柳營奇美醫院邱淨如營養師表示,因應現代人生活忙碌,近幾年外燴年菜盛行,除了食品衛生安全難以把關外,大魚大肉、多油多鹽低纖的料理方式,也偏離了營養均衡、健康飲食原則,加上病毒及細菌肆虐,尤其家中長輩免疫力也比一般人弱,因此以均衡飲食為基底,選擇對於提升免疫力有助益食物,是今年年菜準備得參考方向。首先,蛋白質是提供免疫相關球蛋白生成的主要原料,但需選擇品質較好的蛋白質來源,如雞蛋、肉類、魚類、黃豆製品等,大多數人以每餐兩份蛋白質為原則(兩份約一掌心的魚或肉,一份約一顆蛋或半盒市售嫩豆腐),但需注意魚或肉應選擇脂肪較低部位食用,如滷蹄膀盡量食用瘦肉部分,以免食入過多的油而不是蛋白質。富含維生素C、A、E、鋅、銅等微量營養素食物,也可多應用於年菜烹調,這些營養素有增加抗氧化力及免疫細胞自我保護能力之作用,以下為富含上述營養素的常見食物,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甜椒;維生素A:胡蘿蔔、大/小番茄、紅番薯;維生素E:葵花籽油、紅花籽油、杏仁果、黑芝麻油;鋅:牡蠣、虱目魚、牛肉;銅:柳松菇、紅藜等。吃飯使用公筷母匙 盡量減少邊吃邊聊天依據均衡飲食原則,該院營養師設計五道防疫年菜供民眾參考,分別主菜為「菇菇雞紅藜炊飯」、配菜為「番茄燉牛腱」、「佃煮虱目魚」、「麻油蔬食」、「長年菜雙蠣雞湯」等。若覺得外燴年菜已經吃到膩口,不妨試試自行在家烹煮年菜,也可購買幾樣外燴年菜與挑選上述其中幾道自行烹煮做搭配,不僅吃得特別,還能吃出健康。但也不要忘了飯後攝取水果,尤其是糖尿病人需注意份量,每次食用約拳頭大小,一天兩次即可。邱淨如營養師提醒,疫情尚未完全緩解,開心過年之餘也要時時提醒自己實行防疫新生活運動,勤洗手、戴口罩、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在團聚吃飯時要有公筷母匙,盡量減少交談,再加上飲食方面補強,便能安心、開心過好年。5道防疫年菜做法菇菇雞紅藜炊飯1.先將紅蘿蔔切絲,鴻喜菇洗淨後剝開,濕香菇洗淨切成片狀。2.把去骨雞腿肉切小塊後,用醬油及米酒抓淹,再置於炒鍋內加點油稍微翻炒出香氣,肉約5分熟即可。3.將紅藜、米與開水以1︰4︰5的比例混勻後,加點鹽巴、醬油調味,再將步驟1、2的食材平鋪於米上方一起放入電鍋烹煮。煮好後,稍微翻攪均勻,再悶5分鐘即完成。番茄燉牛腱1.先將番茄、洋蔥切大塊備用,牛腱依適口性切塊。2.不用加油,直接放入牛腱及洋蔥於炒鍋中翻炒出香氣。3.翻炒後放入燉鍋或電鍋中,放入番茄及加入些許醬油,燉煮至牛腱軟嫩,再加入鹽調味,若有義式香料也可加入。佃煮虱目魚1.先將虱目魚去掉頭、尾及內臟,切大塊備用。2.準備薑片及蔥段並加油炒香,平鋪於另一鍋中。3.把虱目魚平鋪於步驟2上方,依米酒︰醬油︰味醂︰糖︰水以4︰4︰1︰1︰10比例放入鍋中。4.大火煮滾後,再以小火燉煮至筷子可輕易穿過魚肉,裝盤後灑上芝麻及蔥花點綴即完成。麻油蔬食1.將玉米筍切小段、紅椒與黃椒切條、美白菇剝開,分別放入滾水中燙熟,另青花菜切小塊燙熟備用。2.將麻油與薑片、蒜頭拍碎爆香後,放入步驟1食材,拌炒均勻並加鹽調味。3.把燙熟的青花菜鋪於圓盤外一圈擺飾,再將炒後之蔬食放入中間即完成。長年菜雙鮮雞湯1.將雞肉和約雞肉量1/3比例的整粒去皮蒜頭一起置於水中烹煮,水滾後轉至小火燉煮約30分鐘。2.將芥菜葉子去除,芥菜洗淨後切塊,汆燙芥菜約一分鐘撈起。3.將芥菜放入雞湯中熬煮至菜軟(不要蓋鍋蓋,芥菜會變黃),最後再放入蛤蠣、牡蠣並加鹽調味即完成。

輕熟女腿傷2年未癒 靜脈曲張作祟

輕熟女腿傷2年未癒 靜脈曲張作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2歲陳姓女子,左小腿有一個傷口遲遲沒有好,不管怎麼換藥、治療,腳上的傷就是不見好轉,時間長達21個月,醫師研判是靜脈曲張造成,苦勸她開刀治療,但女子沒勇氣動刀,直到去年底終於勇敢走進手術室,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治療靜脈曲張問題,腳上的傷也慢慢恢復。體重百公斤、工作需久站 靜脈曲張合併靜脈潰瘍豐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耀中表示,下肢或是足部傷口,只要超過二至三星期沒有好,就有可能是動脈阻塞或靜脈曲張造成。因為動脈潰瘍多半發生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身上。這名女子沒有糖尿病問題,卻因為體重達106公斤、又因工作長時間久站,出現靜脈曲張合併靜脈潰瘍,只要將靜脈高壓處治療好,傷口潰瘍處就會慢慢恢復。下肢或足部傷口治療超過三周未改善 務必就醫檢查張耀中指出,靜脈曲張好發在有家族遺傳史、多胎生的婦女,或是工作久站、肥胖等民眾身上,一旦下肢傷口或足部傷口治療超過三星期未癒,一定要就醫檢查,及時治療。

「媽媽手」非媽媽專屬 大掃除、3C族也會上身

「媽媽手」非媽媽專屬 大掃除、3C族也會上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年前家家戶戶忙著大掃除,小明吐苦水,連日打掃害他手腕靠大拇指下方處痛得要命,連扭毛巾跟洗衣服都成問題了,在一旁顧剛滿月寶寶的小美也附和表示,離開月子中心後才知小孩這麼不好顧,最近她也是手腕很痛,經醫生診斷為是媽媽手,並疑惑小明又不可能當媽怎麼也會有類似症狀?重覆使用拇指施力、長時間握筆或操作鍵盤者都是高危險群 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表示,近來民眾陸續開始大掃除,因媽媽手問題就診者有增多趨勢。「媽媽手」又稱「狄奎凡氏症」,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位於拇指下方的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 的肌腱和滑膜,因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引起管道的狹窄、疼痛,是不分男女老少的肌腱發炎性疾病,也就是俗稱的筋絡發炎,一旦痛起來會讓人受不了。  方啟榮指出,之所以會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媽媽懷孕末期荷爾蒙的改變,讓肌腱及滑膜容易產生發炎反應,加上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進而形成高風險狀況。因此同理可推,如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者或長時間操作鍵盤、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以及長時間使用手機的3C拇指族,其實都屬於媽媽手的高危險群,並不是只有媽媽才會罹患。初期多休息熱敷 若反覆發作可考慮侵入式治療如何治療媽媽手?方啟榮表示,在治療前需先區分成急性期、慢性期。當剛發作時手一動就痛且有腫脹、熱感等反應時就是急性期,這時其實休息就是最好的治療。然而因手腕是日常生活常用的關節,疼痛有可能逐漸進入慢性階段。 物理治療如熱敷、超音波與雷射、藥物治療跟適度運動都是不錯的治療方式。但對於反覆發作、頑劣性疼痛等病患,侵入式治療像注射類固醇、葡萄糖水、再生治療甚至微創手術是可以考慮的方式。方啟榮強調,民眾若有手腕跟拇指不適情況,應尋求診治,莫以為小狀況不以為意而讓病情益發嚴重。

肺部有舊疾易復發肺炎 合併胸痛恐肋膜積水

肺部有舊疾易復發肺炎 合併胸痛恐肋膜積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炎除了65歲以上的長者、幼兒是高危險族群,中年人也不能輕忽!台中一名49歲李先生,從事消防器材工程一職,前陣子右胸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疼痛,過了3、4天接連出現高燒、咳嗽、胸痛加劇,直呼:「從沒想過連呼吸都會痛,完全無法正常生活!」就醫檢查發現右上肺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白血球上升,且肋膜有積水情形,經住院兩周完成抗生素及相關治療,已經復原出院。肋膜積水未癒恐形成膿胸 治療更棘手烏日林新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建德表示,由於李先生5年前右肺曾患自發性氣胸,雖然痊癒,但一般而言,只要是肺部曾經受過傷,免疫系統都會變差,不僅大幅提升感染肺炎的機率,復發率相對更高。這次比較特別的是,李先生屬於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炎,一般的肺炎大多不會造成胸痛,但若有侵犯到肋膜神經則另當別論,屬於比較少見的情形。一旦出現肺炎的情形,若未及時就醫,可能演變成重度肺部感染,甚至造成呼吸衰竭等致命性風險;如果合併有肋膜積水,但卻久拖未治療,將會使得積液變濃稠惡化形成膿胸,後續治療將更加棘手。肺炎主要以抗生素治療來控制肺部細菌感染,一般療程約需 7~14 天,李先生同時也接受「肋膜腔積液穿刺引流術」,解決肋膜積水的問題。預防肺炎可施打疫苗 降低感染及合併出現重症機會肺炎在10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排行第三,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疾病。李建德主任強調,針對免疫功能差、曾有嚴重的肺部感染或肺氣腫、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的患者,皆屬於肺炎高風險族群,不僅非常容易感染肺炎,而且多半會再度復發。積極預防肺炎的有效方法,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及每年更要施打流感疫苗,降低肺部感染及合併出現重症(中耳炎、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的機會。

全台鬧血荒 熱情挽袖救人你也是英雄

全台鬧血荒 熱情挽袖救人你也是英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寒流衝擊,捐血人數大幅下滑,全台嚴重缺血,衛福部臺北醫院邀請台北捐血中心在2月1日及2月23日派捐血車進駐醫院停車場,鼓勵身體健康的同仁及民眾踴躍捐血。「不是只有醫療人員能站上救人第一線」 臺北醫院急診醫學科游秉勳主任表示,輸血是最常見的醫療程序之一,一般用血的原因有三種,第一是在進行手術使用,第二是因遇意外失血的病人,第三則是慢性貧血情況嚴重者也需要輸血,而在冬天時,腸胃道出血、凝血功能異常需要輸血的病人也有明顯增加。 游秉勳呼籲「捐血救人,義不容辭」,不但自己預計要參加2月1日捐血場次,也鼓勵身邊同事與親友動員,他說:「不是只有醫療人員能站上救人的第一線,只要你願意捐血,你也能是熱血英雄。」 捐血前一天睡滿六小時 清淡飲食避免空腹經常捐血的醫務秘書暨肝膽腸胃科吳建賢醫師,聽聞捐血車進駐醫院,立刻表示要參與捐血。吳建賢也提醒,有時看到民眾在捐血後出現頭暈、嘔吐等不適動況,一般捐血後原地休息並食用捐血中心提供的餅乾、果汁即能恢復體力。在捐血前一天補充大量水分且睡滿至少六小時,捐血前清淡飲食並避免空腹,在捐血前半小時再次補充水分,都能避免捐血後產生頭暈的狀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