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換季氣溫改變 應提防心臟猝死

換季氣溫改變 應提防心臟猝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有許多知名明星,在青壯年期間就因心臟猝死而離開,令人不禁擔憂猝死的年齡層下降。尤其正值換季之際,氣溫的變化會使血管收縮,當血管硬化時,容易造成血管斑塊破裂或主動脈剝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也需要規律運動,才能保持血管彈性,避免疾病發生。心臟猝死兩大類 血管性疾病及心律不整敏盛醫院 心臟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 陳念中醫師表示,心臟猝死主要分成血管性疾病以及心律不整兩大類,前者主要為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所導致 ; 後者除了與血管阻塞有關,也可能因為慢性心臟衰竭。男女生好發年齡不太一樣,因為女性有女性賀爾蒙是天生的保護機轉,有女性賀爾蒙的保護下,像是膽固醇的比例會比較好,三高問題的發生率也比較低。陳醫師進一步說明,心律不整還包含一些先天性疾病,像是長QT症候群、布魯格達氏症候群、肥厚型心肌病變等,都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猝死性心律不整。另外,心房或心室的早期收縮,是指在正常心律下心肌不正常的放電提早搶拍,在疲勞、睡眠不足、緊張的狀況容易發生,屬於較良性心律不整,而惡性心律不整是指,心室頻脈、心室顫動,發作時可能造成突然倒下或失去意識。陳醫師講述,心臟猝死原因與血管動脈硬化關係甚大,血管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及家族早發性動脈硬化病史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血管內皮完整時血管不易動脈硬化,而當危險因子造成血管發炎內皮受損,免疫細胞會將氧化的膽固醇帶進血管壁內,長時間累積就會造成血管狹窄及阻塞的不可逆狀況。緊急狀況發生 聯繫警消人員並使用AED陳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到達醫院前即已心跳停止,到院後會儘速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當心臟猝死的狀況發生時,會根據疾病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症狀,如果是心肌梗塞的胸痛,較屬於壓迫性,而主動脈剝離的胸痛較像是撕裂性或刀割感的疼痛。若民眾在路上遇到有人路倒,建議呼叫旁邊的人協助聯繫警消人員,趕緊尋找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並依照指示使用急救,爭取黃金搶救時間。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規律運動、飲食習慣 避免心臟猝死發生陳醫師分享曾有一位病患一天抽5包菸,因長期且大量抽煙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經搶救後恢復,但病患回家後仍感到胸痛與不適,隔一段時間又發生第二次心肌梗塞,原因是嚴重血管痙攣,推測可能是瞬間戒菸,導致身體無法立刻適應,經建議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戒菸貼片、口香糖,循序漸進戒菸,胸痛即緩解不再發生。在日常生活上,除了要有規律運動外,還須減少攝取高鹽分、高熱量、高澱粉、高油脂,以及高膽固醇食物,像是蛋黃、動物內臟、海鮮等,並且減少熬夜,因為熬夜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得血壓上升、血管收縮,進而產生心律不整,增加心臟猝死的機會發生。避免心臟猝死需提早預防三高,且維持良好的體態,並注意氣溫變化,保持心臟健康從日常做起。

輕熟女心悸胸悶 竟是胃食道逆流

輕熟女心悸胸悶 竟是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食道逆流是困擾現代人的疾病, 30歲張小姐近日因為覺得胸悶、心悸、頭暈,原以為是心臟疾病,就醫後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無異狀,於是轉介肝膽腸胃科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作祟。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精緻化、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中藥健脾修復胃黏膜 按足三里穴預防保健胃食道逆流不僅需要藥物治療,也需要調整飲食習慣。除了西醫,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上也有不錯的效果。南投醫院中醫科賴卉蓮醫師表示,就中醫觀點,胃食道逆流發病原因可能有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等。脾胃虛弱的人因先天體質不好或過勞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而發病。或者常見患者心情鬱悶或易怒傷肝而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脾胃消化而發病。或者患者飲食不節,偏食肥甘厚味、煎炸、黏膩等難消化食物,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而發病。在治療上,賴卉蓮表示,除了使用直接制酸的藥物以外,常加以健脾及滋養胃陰的中藥來修復胃黏膜,再針對產生胃酸逆流的原因加以治療,如情志鬱悶加以疏肝理氣;飲食不節過飽或食積者加以消食;過食生冷者加以溫補脾胃等來改善病症。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也可經由按摩內關穴及足三里穴來預防保健。內關穴位於手臂內側中間的兩筋之間,腕橫紋旁開三指寬度的位置,有寧心和胃的功效;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膝眼下四指寬,脛骨外一個拇指寬的位置,有調理脾胃的功效。三餐定時定量  少吃柑橘類、糯米製品及汽水賴卉蓮提醒,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少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食物(如柑橘類、番茄、辛香料、碳酸汽水及甜點蛋糕巧克力等)、少吃難消化食物(如糯米製品)等減輕脾胃的負擔,情緒保持穩定有適當的抒發管道,規律運動,避免經常熬夜、抽菸、喝酒、吃消夜等,都可以預防胃食道逆流。

孕婦可以做重訓?聽聽醫師怎麼說

孕婦可以做重訓?聽聽醫師怎麼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9歲孕婦平時有做重訓習慣,懷孕早期擔心流產,不敢持續訓練,產檢時詢問醫師是否可持續運動,經醫師問診與檢查發現,她並無孕期運動禁忌症,建議如果沒有不適,孕期可以持續規律運動、維持重量訓練與骨盆底肌訓練。多休息少動的觀念已過時 肥胖易導致妊娠糖尿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黃冠穎表示,一般認為孕婦要多休息、少動,以免流產的觀念已過時,懷孕期間若減少運動量且增重過度,即為孕期肥胖,孕期肥胖容易導致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過去認為懷孕期間運動與流產、胎兒過小、孕婦骨骼肌肉損傷、甚至早產有關係,但目前並無相關文獻證實此說法。且近期文獻指出,孕期運動的好處,包含有較高機會可以成功陰道生產、較不容易孕期體重過度增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早產等。且孕期的重心改變,導致腰椎前凸、骨盆前傾、膝蓋內夾及荷爾蒙改變造成韌帶彈性改變,都可能造成孕期骨盆帶疼痛,包含下背疼痛、恥骨聯合疼痛。根據文獻指出,孕期骨盆帶疼痛可透過孕期運動改善疼痛情形。維持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2018年美國政府首次發表全民運動指南,建議孕期及產褥期應維持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且建議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可持續維持。2019年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與2020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針對孕期及產褥期運動,彙整了最新文獻與專家意見,建議婦產科醫師應該鼓勵沒有禁忌症之孕婦於孕期及產褥期持續運動。WHO亦指出,運動的好處遠超過所帶來的風險,婦產科醫師應針對個別孕婦狀況,給予相關運動諮詢與建議。黃冠穎提醒,設計孕期及產褥期運動課程時,必須針對個別孕婦調整內容,考慮核心肌群是否會出力、骨盆是否有前傾或歪斜及脊椎是否有腰椎前凸之情況。運動強度也必須考慮到孕婦原本是否有運動習慣、工作型態、工作時所耗費之體力。最重要的是,婦產科醫師應告知孕婦本身是否有相關禁忌症,並熟知相關孕期運動指引所建議與不建議的運動類型,及提醒孕婦哪些情況是警訊,必須停止運動。

撩妹霸氣壁咚、偷襲熊抱 也是性暴力

撩妹霸氣壁咚、偷襲熊抱 也是性暴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偶像劇裡男主角霸氣的壁咚、強吻或無預警熊抱等撩妹調情手段,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性暴力的表現。根據衛福部2019年統計資料顯示,北市性侵害通報件數共943 件,其中被害人和嫌疑人為朋友、男女朋友或同學關係就有331件(35.1%),顯示兩人交往如未掌握適當的身體界線,很有可能演變成性暴力。掌握親密關係「三重奏」 防止約會性侵不同性別個體對於關係深淺和身體界限的想法常不相同,然而許多人對於情人間的交往互動仍存有許多迷思。馨培心理治療所呂嘉寧臨床心理師表示,交往中的親密關係,「對方說不要只是害羞矜持?」、「對方心裡沒有拒絕只是不好意思說出來?」這些錯誤觀念常只是單方面的想像,不但可能影響雙方關係,更可能讓對方感到受侵犯;在人際互動中,我們應該清楚、適當地表達自己的界線,才能讓雙方的情感建立互敬互愛的基礎上。浪漫跨年時刻在即,北市府衛生局提醒民眾留意親密關係「三重奏」原則,讓情人們相處既自在又安全,也可讓友情愛情長長久久。【自重】自我提醒在任何親密動作前,都應確認或詢問對方的意願,不要一昧認為對方會喜歡自己的親暱表現或霸道舉止,一意孤行只會換來情感變調或分手決裂的窘境。【尊重】對方意願交往中應避免讓自己處在「被試探的情境」,應明白告訴對方自己的身體界限,學習尊重彼此的想法,並尊重對方有拒絕的權利。【看重】彼此關係親密關係要長久,除了尊重彼此的身體界限,還必須培養共同的興趣與話題,相互扶持成長,若你發現對方只想著對你「咖來秋來」,建議你就要對這段感情及時喊卡。北市衛生局提醒,無論雙方關係多親密,漠視對方意願而進行身體觸碰或性行為都可能涉及性暴力,甚至違法。若有親密關係困難處理的議題,導致情緒困擾,可至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尋求諮商服務等專業協助,或洽詢服務專線(02)3393-6779。

秋冬乾眼症拉警報 電腦旁放杯水增濕

秋冬乾眼症拉警報 電腦旁放杯水增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秋冬是乾眼症好發的季節,有些民眾的眼睛會出現乾、癢或是刺痛等症狀,卻誤以為是過敏,但其實可能是乾眼症!醫師指出,乾眼症的成因複雜且多樣,包括長時間吹冷氣、使用3C產品、服用口服藥、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或曾做過雷射手術,甚至是自體免疫疾病等,都可能造成乾眼症。曾有一名空姐因長時間處在乾燥的機艙內工作,加上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確診乾眼症第三級,再晚一步可能對眼睛造成危害。年輕人對痛耐受度高 有人忍到角膜表皮破損才就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眼科部醫師徐旭亮表示,乾眼症好發老年人、停經後的更年期女性。不過,近年隨著3C產品流行,許多年輕人常目不轉睛盯著螢幕,眨眼次數減少,加上電腦大多在有冷氣的乾燥環境裡,在雙重因素夾擊下,使得乾眼症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對痛的耐受度很高,常常忍受不了,甚至到角膜表皮破損,才願意就醫治療。」由於初期乾眼症的表現並不明顯,症狀也相當多樣,因此不易察覺是乾眼症,而延誤治療時機,提醒若眼睛不舒服,就必須及早就醫檢查。乾眼症依嚴重程度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不適程度與乾眼頻率有所不同。要檢測是否有乾眼症,除了固定到眼科診所檢查外,也可以透過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測,兩者同時並行,能更精準地了解自己的眼睛狀況。一旦出現乾眼症,可熱敷眼睛、食用優質魚油或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等來舒緩症狀,嚴重的可點眼藥水、甚至手術改善。定期眼科檢查+量表自我檢測 預防乾眼症上身徐旭亮醫師指出,人工淚液可舒緩眼睛不適的症狀,對於人工淚液使用量大、對保存劑和防腐劑有疑慮或眼表已不健康,不能再遭受破壞的患者,建議使用不添加防腐劑的單支包裝人工淚液,可減少對眼表過度傷害,是較安全又合適的選擇。預防乾眼症建議先改變周遭環境,如開空調時提高室內濕度或在電腦旁邊放杯水,或用熱毛巾敷眼來減緩疲勞,增進淚水的油脂分泌等,都是很好的保健方式。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測:https://osdi.com.tw/

被失智阿嬤誤當賊 這樣照護不再心酸

被失智阿嬤誤當賊 這樣照護不再心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0歲的阿嬤罹患失智症,家人陪她到醫院就診時常抱怨「晚上都不睡覺,講也講不聽!幫她做事情,還罵我是小偷,我實在很委曲。」衛福部新營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何孟欣提供居家照護5點建議,家人嘗試後,和阿嬤的衝突減少了,雙方笑容都增加了。  1.尊重關心取代質疑責備 失智症患者因認知能力退化,日常生活會開始出現困難,協助時使用指責、命令的語氣會讓患者感到喪失尊嚴,建議以尊重、關心為出發點的語句和患者溝通。例如當患者尿失禁時,可以說「你的褲子好像濕了,我擔心你會著涼,一起去換件褲子吧!」同理患者的情緒,照護更加容易。 2.適度幫忙而非完全代勞許多家人會幫患者生活事務「攢便便」,患者缺少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的機會,因此功能退化更快。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中,建議盡量讓患者處理還能自己執行的日常活動,例如吃飯、挑選衣物等,從旁給予適當協助即可。3.依照興趣安排每日活動許多失智症患者罹病後,活動動機降低,甚至不願意走出家門,與外界互動頻率減少。照顧者可以依照患者過往的興趣、職業安排活動,例如讓長期擔任家庭主婦的患者協助煮飯的簡單步驟。此外,適當的戶外日照活動亦可改善患者日夜顛倒的情形。4.藥物協助,減輕症狀 當患者出現妄想、幻覺等精神症狀,需立即至精神科或相關科別就醫,遵循醫師指示服藥以減緩症狀。若患者不願意就醫,照顧者可依拒絕的原因引導就醫。舉例來說,患者若認為自己身體健壯而不願到醫院,這時照顧者可以事前和醫護人員溝通,假借是自己要看病,請患者陪同就醫。5.照顧者輪流休息紓壓好好照顧自己,才能好好照顧別人!失智症照護是長期抗戰,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患者家庭要凝聚共識,照護不是單一照顧者的責任,彼此需互相支持、抒發情緒。可藉全家出遊、探親等理由,短暫輪替照護,讓主要照顧者有休息空間,亦可申請政府提供之喘息服務,減輕壓力。 何孟欣表示,若有相關疑問,亦可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了解服務申請、補助及社區資源(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日間照顧中心、失智症據點)等資訊,亦可申請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到宅服務。

「冷底」易多病 醫傳5招免疫力翻倍

「冷底」易多病 醫傳5招免疫力翻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類正常體溫是幾度?「37度!」小時候有認真讀自然科學的人能馬上回答出來。不過世事無常,人的體溫也無常。攝氏37度的「標準」是兩世紀前的事。英美科學家調查證實人類體溫有日漸下降趨勢,目前平均落在36.1~ 36.6度。就免疫而言,體溫差1度就差很多。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醫師解釋,不要以為36、37度差不多嘛,何必斤斤計較?當然要計較,體溫越高,人體對付癌細胞、傷口與感染等防禦工作的效率也越高。因此才有「體溫上升1度,免疫力提升五倍」「癌細胞喜歡35度不喜歡39度」的說法。 在預防醫學的領域,有三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免疫」、「再生」與「自癒」。而這些,都與體溫直接或間接相關,不論是要從疾病中痊癒還是預防疾病,身體的寒,都容易讓人落入較為不利的處境。冬天,一看氣溫低,自然衣服穿好好、熱飲喝好喝滿。夏天,反而大家容易鬆懈,冰涼可樂無限暢飲、冷氣吹整天、衣服輕薄還露肚臍、汗濕了懶得擦乾、激烈運動後盡情洗冷水澡……種種NG行為種下病根。之後再來說關節痛、過敏濕疹、浮腫肥胖,都得花一段時間才能處理。 五招幫身心靈保溫,跟我一起這樣做以下是洛桑醫師分享五招提升免疫力的方法,雖不能說提高體溫,就保證百病不生,但懂得溫養善待自己的人,絕對比任何人都更有本錢成為不生病好命人: 第一招、謹慎使用藥物若真的需要吃消炎藥、退燒藥、止痛藥,請在醫師診斷後服用。不要自己隨便買來吃或買來擦。合理範圍的發炎、發燒反應是人體自癒力的展現,傷口有病原微生物跑進來,或者是身體受到感冒病毒影響,體溫升高表示進入作戰狀態。這時候亂吃藥,等於在扯自己免疫部隊的後腿。經常剝奪免疫軍團表現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們的能力也會變差。 第二招、珍惜排汗能力很多女孩子怕流汗,覺得臭臭的或腋下濕一大片不美觀,夏天喜歡躲在冷氣房裡,一吹就是一整天。汗能幫助毒素代謝,也有健全免疫的功勞。無冷氣不歡,長期不流汗,就怕身體的自控溫功能喪失。運動流汗、天氣變熱流汗,都是很自然的事。違反自然,身體也會變得彆扭。使用空調,適可而止,別讓自己吹成不會流汗的冰棒人。 第三招、適時適量運動從事各種你喜歡的運動,藉此來鍛煉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對於提高體溫特別有幫助。因為肌肉產熱的效能非常好,換句話說你肌肉量越多就越不怕冷,隨便活動一下,就能把溫度拉上來。我們常常看到那種練得很精實的硬漢,在大家羽絨衣、發熱衣穿好穿滿的時候,他還是只穿一件薄長袖就在外頭趴趴走。有肌肉你就可以任性,沒肌肉你就只能認命! 第四招、多溫少冰去淤人的血管跟水管一樣,有任何堵塞淤積都令人困擾,若能定期淨化清潔,血液循環顧好,改善人體低溫的狀態,很多疾病都不會發生。溫養化瘀在療程上,「靜脈雷射+血液淨化」的組合是我認為效果最好的。生活上,每天喝足夠的溫熱開水、稍微控制一下冰涼食物的攝取量,是值得好好來培養的習慣。 第五招、存善念去利他緊張時手腳冰冷、打了一個寒顫、嚇出一身冷汗、心涼了一截……這些,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經驗。但這冰冷寒涼不光只是形容詞而已,實際去測量緊張焦慮人的體溫,也確實偏低。心理因素造成的低體溫,當然你去泡溫泉、做足浴、手捧一杯熱咖啡或是吃一些辛香溫熱的美食,都能改善。但我更推薦的做法是,透過善念、善意、善行,讓心再度溫暖起來。 「冰涼、冷漠、負面、自私、壓力、淤積、滯礙難行」這幾個概念屬於同一掛的,而另一個光明聯盟「溫暖、開放、正向、利他、放鬆、流通、循環順暢」要是我,肯定會加入後面那組。慈悲無敵,不僅是因為不樹立敵人所以沒有敵人,從健康層面來看,更具有從心拔出病根的積極意義。熱心利他當個暖男暖女,寒邪自然與你格格不入。心中有事卡卡、不能放下,跟血管裡有太多壞膽固醇一樣,都會致病。早期發現、早期面對、早期自療,溫熱養生原則,於身、於心,都適用。

U=U國際共識 U善環境助愛滋

U=U國際共識 U善環境助愛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20世界愛滋日主題倡導「全球凝聚,共享責任」,U愛大使坤達擁抱帕斯提朋友,以身體力行來呼籲社會理解U=U共識、不懼怕愛滋病,並透過分享愛滋U善6原則:「靜(冷靜)、密(保密)、謝(感謝)、說(真實)、聊(對話) 、學(學習)」,建立U愛環境、支持感染者。U=U國際共識 台灣95%接受治療的感染者體內測不到病毒量根據今年”國人愛滋認知與情境焦慮調查”結果發現,仍有近3成的國人對於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與傳染力存有錯誤的迷思,認為蚊蟲叮咬會傳染病毒、不知道病毒無法生存於人體以外之環境,更有超過6成的民眾仍不知道感染者體內若測不到病毒,就不會有傳染性(U=U)。「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 國際愛滋治療共識最初在2016年時被提出倡議,在過去20年累積的許多證據都支持了U=U的論述,尤其最著名PARTNER兩期研究,超過10萬次的無套性行為,結果皆未發現任何一次受試者之間的HIV傳播,林錫勳醫師強調「不會傳染就是不會傳染」,這些受試感染者皆穩定使用抗病毒藥物,且體內測不到病毒量(病毒量小於200個/毫升),病毒便不具傳染力。為了在2030年達終結愛滋的目標,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提出90-90-90計畫,目標在今年要達到90%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感染者可以接受適當治療、90%接受治療的感染者成功抑制病毒量,但根據最新統計,全球僅達到「81-67-59」的水準,台灣則已達「88-92-95」,表示有95%接受治療的感染者體內測不到病毒量、不會經由性行為傳染HIV,且自2018年開始,台灣愛滋感染者的確診人數也逐年降低,顯示台灣在HIV的疾病防疫有成;調查進一步詢問,發現原本不了解U=U的民眾,更在了解其意義後,有近半數(45.2%)的受訪者對於感染者的態度轉變為比較不會恐懼,可見 U=U 觀念的建立,有助於化解大眾對於感染者的排斥,建立U愛環境。 感染者壽命與一般人相當 愛滋U善環境助感染者回歸社會 藍元亨主任分享,過去曾有位感染者確診HIV後又罹患癌症,當時沒有醫師願意為這位朋友開刀,因此他認為自己將不久於世,而舉辦生前告別式準備離開,但後經感染科醫師的協調與治療後,良好控制病情,不但身體健康,更繼續在其生命中發光發熱。林錫勳醫師表示,目前愛滋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從以往的平均年齡39歲,到現在透過穩定治療可以達到約70歲,平均壽命與一般民眾相當。愛滋感染者比起其他疾病,治療更仰賴個案管理的追蹤,「台灣早期在愛滋病的治療上,並沒有個管師配置」藍元亨主任分享,協會作為台灣超過20年的帕斯提領路人,一開始即扮演個管師的角色,與感染者教育、討論關於藥物副作用的因應,目前台灣約有超過25個NGOs提供愛滋疾病的關懷,露德每年幫助的個案超過300個,串連了臨床端的醫院個管追蹤以及政府的扶助資源,從過去時常接到哭著打來尋求生命諮商的患者,到現在大部分的患者都已經穩定治療,得以回歸社會生活。

家越住越不健康 當心病態建築症候群

家越住越不健康 當心病態建築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房子越住越不舒服,不一定是風水有問題。受新冠肺炎影響,人們一天8、9成時間都待在室內,但室內真的比較安全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楊銘欽指出,建築與人體健康一樣,也分好建築、壞建築,不健康的建築稱為「病態建築」,最簡單判斷就是,長時間待在病態建築中,身體感到不適,但離開建築物後,症狀就消失了,這就是「病態建築症候群」。舊屋易釋出超量PM2.5 房屋裝潢15年後甲醛仍不斷揮發根據WHO統計,每年約70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除了室外污染,室內影響也很大,主因來自建築裝潢產生的甲醛,研究顯示,在房屋裝潢15年後,甲醛仍然不斷揮發持續危害人體。若待在室內時間越長,病態建築症候群可能導致頭痛、胸悶、疲勞易怒、氣喘等,甚至加劇過敏或呼吸道疾病。台灣建築中心副執行長林杰宏表示,全台約有410萬棟建築超過30年,平均每2棟房子就有1棟是老屋,老舊房屋容易釋出超量PM2.5懸浮微粒,甚至可能比室外還要多上好幾倍;飲用水管使用的材料、布局可能也不理想,長期居住都會危害健康。不只老屋會讓人生病,新建築裝修材料或新家具釋放的有機揮發物、照明頻閃等問題,都可能影響健康。員工懶洋洋不是偷懶 空調受污染惹禍病態建築症候群之所以會被注意,台北榮總胸腔呼吸感染免疫科醫師指出,最早有人發現,員工上班時懶洋洋的,工作效率不佳,但相同症狀的員工越來越多,連主管也中招,共通處是只要下班就沒事,後來才發現一切根源都是空調受污染引起。室內超量甲醛污染環境也讓家長憂心新生兒照護問題,北榮院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醫師表示,新生兒呼吸頻率是成人4倍,空間中有害物質對於成長中的新生兒神經組織、肌肉組織影響很大,其中甲醛已被WHO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易造成呼吸道過敏、誘發氣喘機率,更可能提升新生兒猝死機率。 如何改善病態建築症候群?楊銘欽教授建議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使用靜電式或有殺菌功能的吸塵器,選購家具時避免含有甲醛,室內常保通風、良好採光,才能減低曝露風險中

以為人人垂涎他的妻 當心易怒偏執狂

以為人人垂涎他的妻 當心易怒偏執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999年的電影《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演員克里斯.庫伯(Chris Cooper)精湛詮釋了主角的神祕鄰居法蘭克.菲茲上校,這名深居簡出的退休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光從肢體語言就可以看出這個家庭大有問題,菲茲的妻子反應很僵硬,不敢說話;門鈴響起時,每個人都會僵住,而菲茲的反應始終如一:不去應門,反問妻兒是誰在外頭。菲茲對陌生人和好奇的鄰居十分戒備,把一切都鎖在屋子裡。在他眼中,世界正在分崩離析,而他是少數看得出來的人之一。幸好,他知道所有的解決方案。菲茲抨擊同性戀、外國人、黑人,以及他不完美的兒子。他不信任家人,不斷懷疑他們的忠誠。在菲茲家沒有笑聲也沒有柔情,好幾年都沒有朋友來訪。每件事情都按照菲茲的意思做,家庭成員動作遲緩、規律,深怕引起男主人猜忌,或煽動他的怒火。菲茲不知變通又易怒,過度講究道德,誰接近他誰倒楣,尤其是他的家人。菲茲正是偏執型人格。你會說,沒有人真的像那樣吧?那你就錯了。帶有這類特質的人多到數不清,我的鄰居就是其中之一。我在邁阿密郊區長大,鄰居有位P先生,他很少走出家門,出門多半是為了斥罵那些在附近玩耍的孩子。他退休了,成天坐在窗邊監看有誰經過他家。他的妻子沒有朋友,也很少出門。我們跟她打過一次招呼,她也向我們揮手致意,結果遭到P先生大聲訓斥。他毒死了幾隻不小心闖進他家院子的流浪貓狗,還特地向我們吹噓這件事,言語中帶著警告意味。我從來沒有看過P先生微笑或大笑,他整個人就是開心不起來。有一次某個推銷員帶著兩個箱子來我們家,展示各種窗簾樣品,結果P先生報了警。我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但我的母親不得不放下工作,來應付這些持續多年的種種不便。附近的孩子只當他是怪人。我們覺得很奇怪,為何他不准妻子跟鄰居媽媽說話。也許有人會認為他很奇特,然而社會不會告訴我們這種人屬於偏執型人格。如果我們早知如此,或許會讓他享受他渴望的私人空間,我父母也不必為了想與他交好,而一再忍受羞辱,遭他大聲怒罵。偏執型人格心中充滿了非理性的懷疑和恐懼。他們的猜忌漫無邊際,思考僵化、蠻不講理,因此他們好批判、充滿偏見、神經緊繃。他們只看到黑暗隧道,看不到盡頭的亮光,你幫他忙,他以為你別有用心,這種人認為利他主義者是包藏禍心的投機分子。每個人心裡都有個預警系統,要我們提防危險。但偏執型人格的預警系統常常運轉過度,不時要他提防你、我、鄰居、同事、特定族群、外國人、政府等等。這種歪曲的觀點主導了他的人生,也影響到他身邊的人。我演講時經常要求聽眾,若是認識這種人的請舉手。一開始,只會有少數人舉手,等到我一一列出關鍵特質,像是:容易感到被侮辱、好爭論、嫉妒、心懷舊怨、質疑他人動機、挑戰規定、恐懼、厭惡,或者討厭與自己不同的人,我就看到每個人露出像是漫畫中燈泡一亮的表情,舉起來的手也越來越多。有的人想到了辦公室某些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同事,忍不住噗嗤發笑或是翻白眼;但也有些人閉上雙眼表情沉重,看來像是深受其害。在我多年的執法經驗中,我們無數次處理這類人造成的折磨傷害。然而就連警方也沒有妥善的理解這種人,這樣可能造成致命的結果。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傑瑞.凱恩(Jerry Kane)和他兒子約瑟夫(Joseph Kane)是偏執型人格,他們不相信政府和執法人員,自認不受法律管轄。某次他們因違反交通規則被警官比爾.伊凡斯(Bill Evans)和警長布蘭登.鮑戴(Brandon Paudert)攔下,凱恩父子二話不說便抽出自動步槍,殺死兩名執法人員。警車儀表板的鏡頭完整錄下案發經過,現在YouTube上還找得到。如果兩位員警事先警覺,眼前的兩人不只是怪人或不滿分子,而是極端反政府並且對抗執法系統的偏執型人格,或許不至於白白送命。在你周圍,或許會看到這種性格的人‧認為你故意要超車,所以他緊跟你的車、不停按喇叭、閃前車燈、比出粗魯手勢並咒罵,甚至會一路跟到你家門口。‧以為每個人都在打他妻子或女友的主意,所以這人在社交聚會上不停介入所有女伴與他人的談話,如果對象是男性更是如此,讓你沒辦法多講兩句。‧最糟糕的約會對象,自認萬事通,而你只是他的聽眾,不論你說什麼都要推翻,或是貶低你的想法(毫不意外,你發現他沒朋友)。‧某個親戚總是要拿一堆偽科學療法來說服你,或總說又發現哪位大師的觀點與他不謀而合。‧同事老是抱怨為什麼別人能得到升遷與獎金,唯獨他沒有。‧每週都跑去政府部門抱怨大罵,或威脅要提出告訴。‧網路上的匿名攻訐,指控你居心不良,並說他很清楚你「真正的用意」。‧神祕兮兮的鄰居對你宣稱新的世界局勢、各種陰謀論,或是美國聯邦政府受到祕密組織控制。‧過去的同事或男友因為感到被辜負或是待遇不公,突然持凶器闖進你的辦公室。‧天才科學家因為懷才不遇,搬到蒙大拿州一處臭氣沖天的小屋裡,為了向世人警告科技的威脅,寄出炸彈郵包(總共16枚),導致3人死亡、23人受傷(「炸彈客」西奧多.約翰.卡辛斯基博士〔Theodore John“Ted”Kaczynski〕)。這些人不只性情古怪,還被非理性的恐懼和懷疑所宰制。這種人容易被冒犯,而且反應過度,一旦被激怒、拒絕,或是被羞辱,就可能會變得極端危險。如果再帶有自戀性格,偏執型人格的暴力傾向就可能升高:無論是罪犯、邪教領袖,或者自訂規則的獨裁者,清理擋路的人事物都毫不遲疑。只要某個毫無預警的事件觸發,那麼結果可能如同克里斯托弗.多納(Christopher Dorner)一案,這位前洛杉磯警官極為敏感易怒,自覺被輕視,他於2013年跟蹤前雇主,殺掉其中兩人,導致與警方對峙,最終引發一場槍戰。儘管這種人暗藏危險,但相關研究不多,也很少人理解這種性格。面對這種人的麻煩之處在於,他們不認為自己有問題,而且會質疑別人伸出援手的背後動機。很多時候他們只是被自己的病態所掌控,於是我們也跟著遭殃。(本文摘自/FBI教你認出身邊隱藏的危險人物/大是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