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內視鏡技術切除胃癌 肚皮免開刀

內視鏡技術切除胃癌 肚皮免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鄭先生,在臺北慈濟醫院做全身健康檢查時,發現胃部有一處約2至3公分見方的凹陷型黏膜病變,部位是在胃竇部靠近幽門處,切片證實是屬於早期胃癌。臺北慈院肝膽腸胃科檢查室主任陳建華醫師,以先進的內視鏡技術,將微小的器械從口腔經食道放入胃內切除胃癌,所以病人的肚皮完全沒有傷口,五天就平安出院。陳建華主任檢查出鄭先生的胃癌並未擴散,也沒有隨淋巴腺蔓延,適合用內視鏡的手術法做局部切除,手術的過程也比傳統手術短。鄭先生術後恢復良好,兩天即可下床,三天後恢復清流飲食,五天後平安出院,也恢復正常的生活。由於罹患早期胃癌不會感到任何異狀,但是拖到有感覺不舒服才去做檢查,癌症病灶往往已經擴大,治療起來也會更麻煩,所以定期健康檢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重要方法。陳建華主任表示,對於擴展性大面積的癌症治療,傳統手術比較能做確實清理,淋巴腺體也能徹底的切除。但是相對的,術後的合併症較多、麻醉及手術的風險較高、住院時間較長、術後傷口的癒合也較慢。而對於早期胃癌的切除,因為淋巴結轉移可能性低,所以可以採用內視鏡切除的方法,一樣達到很好的效果,而且病人的不舒服的感覺相對的減少、術後恢復較快、住院日數較短、不會留下傷口、恢復進食也會比較順利。陳主任表示,使用內視鏡切胃癌,在國內是一種新技術,不過使用的機率卻不高,因為胃癌發現的時候通常都已經不是早期,所以無法使用這種技術,另外使用這種方法治療胃癌,花的時間久、操作難度高,且健保給付低。陳建華主任強調:「要預防腸胃道的疾病,平日應注意飲食的均衡,少葷多素,多攝取高纖維的蔬果,少碰高油脂、高熱量等的食物。」另外陳建華醫師呼籲,飲食均衡,加上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不抽煙,不喝酒,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身心的愉悅等,都是減少疾病發生機率的基本條件;另外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遠離疾病的最好方法。

病毒疣別不在意 當心手腳到處傳染

病毒疣別不在意 當心手腳到處傳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病毒疣是一種乳突狀病毒的感染,最常見的病毒疣主要分佈在手腳掌,會傳染,所以會越長越多,因為看起來很像雞眼,也只偶有壓痛感,所以許多民眾不以為意,常常等到多發性或是變得很大才做處理。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內科部孫子桓醫師解釋,病毒疣另外一種常見的是扁平疣,常發生在臉部或是身上,病患抓過了以後,會沿著抓痕而線狀傳染到鄰近的皮膚,臉上的扁平疣跟脂漏性角化症,也就是俗稱的肉芽或老人斑長的很像。俗稱的菜花,也是乳突狀病毒感染的,雖與上述病毒疣與扁平疣,同是乳突狀病毒,但是不同種,不會互相傳染。病毒疣在腳上看似雞眼,細看會有小黑點分佈,有時會有棘狀或絲狀突起。而臉上的扁平疣,則是肉色的小突起。目前統計,疣不治療在數年後也會自行消失,只是大多人等不到那個時候,病毒就已經傳染開來,造成臉部上百顆的肉色突起,或是腳開始走路疼痛,甚至傳染到手掌,孫子桓醫師說,目前還是多建議以冷凍治療為主,搭配家用的去角質藥劑例如水揚酸,也可以使用aldara外用免疫增強藥劑,病患自身免疫力去除病毒。臉上的病毒疣因為多影響外觀,使用冷凍治療常會留下色素沈澱,有些醫師會使用雷射或搭配以口服levamisole或cimetidine治療。病毒疣並不建議以開刀去除,因為病毒容易在疤痕上復發,且病毒常為多發性,切了一個又還有其他在冒出來,此外常有的足底疣若範圍較大,傷口癒合較為困難。

包住心願「粽」下希望 助漢生病患走出陰暗

包住心願「粽」下希望 助漢生病患走出陰暗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署立樂生療養院為讓漢生院民走出過去悲情幽暗的角落,同時也為讓民眾了解漢生病早在民國51年台灣引進特效藥後,已不具任何傳染性,特別舉辦「包住心願 粽下希望」端午節慶祝活動,與社區民眾同樂。署立樂生療養院指出,樂生病主要侵犯人體的皮膚、黏膜以及週邊末梢神經,早期症狀為四肢暴露部份或顏面呈現淡白、淡灰 或紅色斑點、斑塊或小結節,病灶處知覺麻木。由於它是細菌引起的, 所以不會遺傳,預防方法為接受卡介苗接種、注意個人營養、健康與公共衛生等,目前台灣漢生病的發病率為0.05人/每十萬人,也就是每百萬人平均不到一個人感染,發病率相當的低,遠比其他傳染病低許多,且以境外移入之個案為主。樂生療養院準備了四百顆希望祈福粽,讓現場所有參與的人都寫上心願,一一的將心願掛在竹子上,整個活動熱鬧又有意義,前新莊市長黃林玲玲市議員,也特別到場為樂生的院民加油打氣,她回憶說當年這些院民,還是透過她父親林世南擔任省議員時,努力爭取才取得身分證,由此可見漢生病人在當年,遭到社會的排擠遺忘是何等的弱勢,透過此活動幫助院民和民眾彼此更加認識相當有意義。    林慶豐院長指出漢生院民過去被誤解排擠,加上身體的殘缺自我形象較低落,因此總將自己隱藏起來躲在陰暗角落,現在由於社會逐漸對漢生病有了認識與了解,態度已漸漸的由恐懼轉變為接納,希望藉由此次活動除了讓更多民眾認識漢生病,去除汙名以外,也讓院民走出悲情迎接陽光、希望和愛。

今年首例! 腸病毒重症死亡

今年首例! 腸病毒重症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重症死亡個案,居住於南部的5個月大男童,因發燒及口腔黏膜破損至診所就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6/12因病況未改善,住進醫院治療,次日出現活動力明顯下降、肌抽躍等重症前兆病徵,6/14因病況快速惡化,轉送另一大型醫院收加護病房治療,雖經醫護人員盡力救治,仍不幸於6/21晚間往生;疫調發現,其同住家人及其褓母同時照顧的孩童皆無相關症狀。今年截至6/22止,已累計78例重症個案,以南區24例最多,台北區21例次之,其中76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高峰期,腸病毒71型之活躍度仍高,重症個案持續發生,民眾及臨床醫師千萬不可輕忽。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該局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歡慶端午 陪長者一同體驗包粽

歡慶端午 陪長者一同體驗包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傳統三大節慶端午節到來,聖馬爾定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為了讓長輩們也能感受過節熱鬧的氛圍,於今日下午舉行「101年度端午節慶祝活動─大展身手包粽慶端午」活動,讓長輩們不僅可以享用粽子的美味,更能體驗動手包粽子的樂趣。 高齡87歲的謝爺爺說,以前在家中包粽子都是他一手包辦,因為太太怎麼學都學不會,太太只要負責準備材料就好了,從小謝爺爺就看自己的阿嬤包粽子,看久自然而然就會了,當回憶起陳年往事時,謝爺爺心中充滿感觸。 芳安院區護理行政部督導呂育陞表示,護理之家幾乎每年都會舉辦溫馨熱鬧的端午包粽活動,包粽曾是許多長輩心中值得回憶且最深刻的傳統習俗之一,舉辦這樣的活動,除了讓爺爺奶奶們能感受過節的歡樂氛圍外,還可以幫助他們喚起過去的懷舊情懷,更有助於提升手部協調與腦部認知的功能,以達到復健之目的。此外,藉由包粽的過程也有助於增進工作人員與住民之間的互動關係。  聖馬爾定醫院蘇昭容營養師也表示,這次粽子口味以甜粽為主,因一般傳統肉粽的食材,熱量高較油膩,且糯米對長輩而言較不易被消化吸收,所以護理之家特別嚴選一些少油、少鹽、無負擔的食材,包含五穀米、綠豆、少量糯米、米豆、桂圓與紅豆沙等,讓年長的老人家能在以健康為訴求下,美味不打折。

咖啡傳香氣 癌友也可品嘗咖啡

咖啡傳香氣 癌友也可品嘗咖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南新樓醫院常透過癌症防治中心設計及舉辦多元、豐富的活動,提供病友學習及成長的機會,引導病友在活動過程中肯定自我,更希望能藉由活動讓病友的生活和生命更加美好也變得更堅強、用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人生,因醫院相當重視癌症病友的生活品質,打破癌症病友一般視咖啡為禁忌的想法,特別舉辦一場與咖啡有約的課程,透過懂咖啡、煮咖啡、聞咖啡香氣甚至為所愛的人備一杯咖啡,享受人生!癌症防治中心舉辦的病友成長團體「與咖啡有約」,邀請到林浿瑀老師來到院內講授品嚐咖啡知識,林浿瑀老師目前為浿瑀咖啡工作室負責人,課程中除了介紹咖啡豆、咖啡的選購與保存方法,還傳授了如何正確品嚐及鑑賞咖啡。一般人的想法,都是生病要避免咖啡這種刺激性的飲料,讓很多本來喜愛咖啡的病友們不僅受到疾病的困擾還喪失了品嘗咖啡美味的權利,透過此次活動讓病友們了解如何正確喝咖啡、品味咖啡才是健康的。林浿瑀老師上課時還特別實際操作,教導大家要如何沖煮出一杯好咖啡,甚至以愛爾蘭咖啡由來的愛情故事為題,配合咖啡的醇香與病友們沉浸在故事的微笑,帶出咖啡與生活美學的價值。經由講師詳細解說與實作,病友們都對咖啡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不僅認識了咖啡的好,並進而了解如何品嚐與鑑賞咖啡,對於咖啡也不再那麼的排斥,也帶著滿滿的知識與咖啡的香味回家。

大腸癌再度奪冠 呼籲應落實定期篩檢

大腸癌再度奪冠 呼籲應落實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國健局公佈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榜首,且其罹患人數更是驚人的成長!大腸癌人數的激增,除了飲食習慣的西化外,國人沒有落實定期篩檢也是主因之一,但大腸癌是可預防、可篩檢與可治療的,除了多蔬果、勤運動的預防工作外,定期篩檢更是不可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成。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在所有瘜肉中,大概有1%會變成惡性。而由良性瘜肉演變成大腸癌需要5至10年的時間,因此,如果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並予以切除,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而目前政府目前補助五十歲至六十九歲民眾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但篩檢率連四成都不到,除了政府的宣導與行銷的努力外,我們身為癌症民間機構更責無旁貸,所以,癌症希望基金會為打擊大腸癌,除了提供罹癌病友、家屬大腸癌衛教資訊、及設置大腸癌病友會外,對於大腸癌防治宣導更是不遺餘力,就是希望能讓全民都能遠離癌症的侵襲!」因此,為了提高大腸癌篩檢率,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與黃立綱老師(黃俊雄之子)合作,邀請70年代的當紅超偶「雲州大儒俠」與黑白郎君,現身向大家傳授青春永駐與永保腸壽的武功秘笈! 希望大家能在生動活潑的影像與對話中,注意自身腸道健康,落實「多蔬果、勤運動、做篩檢、看結果、再確診!」

您累了嗎? 職場媽媽蠟燭「三頭燒」

您累了嗎? 職場媽媽蠟燭「三頭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工作與孩子之間,職場媽媽經常必須面臨取捨,面對孩子、工作、自我等三重壓力,「三頭燒」的情況下,職場媽媽幾乎是不得喘息,職場媽媽真辛苦,台灣人力銀行調查發現職場媽媽奔走於家庭與工作間,十分辛苦;有高達7成2受訪者是「從事全職工作」的職場媽媽,同時調查也發現,為了兼顧工作與家庭,令這群職場女性有許多困擾,不僅是擔心「與小孩相處時間縮短」,也有不少女性感嘆「沒有自己私人時間」、「睡眠不足、身體狀況不佳」,生活品質堪慮。不要以為,只有壓力大的工程師才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其實媽媽們要注意,當壓力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的時候,就會在身上引發大大小小的症狀,而當壓力崩潰時伴隨而來的就是所謂「慢性疲勞」。而在疲勞指數方面,有40%職業婦女感覺身心俱疲、近5%女性達到重度的身心疲累狀態,疲勞指數高於男性。媽媽,常被認為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最大的受害族群之一。中醫師羅明宇說,慢性疲勞症候群症狀,包括:即使從事過去可以勝任的活動也會產生持續24小時以上之全身疲倦感、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喉嚨痛、肌肉酸痛、睡眠障礙(嗜睡或失眠);雖然疲勞不是病,正常人偶爾都會感到疲勞,只要休息就會恢復,但慢性疲勞就是病態,此時器官會出現障礙且連休息睡覺都無法恢復,,所以大家真的要當心。如果上述症狀持續半年以上,真的先去看醫師檢查一下。媽媽們不用擔憂,想要放鬆心情,飲食也可以很有幫助,李婉萍營養師說,想緩解壓力,可吃些維他命C的食物、或來杯紅茶舒緩情緒,你常感覺情緒失控、精神焦躁嗎?想穩定情緒時可吃些複合性澱粉的食物,讓血糖保持平穩較不易焦躁。而有睡眠困擾的婦女,羅醫師也提供了一個助眠好方法,為芹菜棗仁湯:鮮芹菜90克,酸棗仁8克,加適量水共煮為湯,棄去芹菜和酸棗仁渣飲湯;此為一日量,分中午飯後和晚上臨睡前兩次分服。這款藥膳有平肝清熱,養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虛煩不眠、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血壓高時頭暈目眩等病症。

品格需要教育 建立孩子的同理心

品格需要教育 建立孩子的同理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台灣學生以考試升學競爭當作首要學習目標,從小我們輸入給孩子的觀念,究竟是「當一個成績優異、多才多藝的好學生」,還是「當一個尊重別人、對人有愛心的人?」當我們能夠教導出一個懂得做人做事的孩子,孩子所學的知識,才能夠真的發揮,並用在好的地方而非傷害他人。「品格」是需要「教育」的,品格教育最先開始於家庭,而後是學校,最後顯現在孩子進入社會時的為人處事態度上。現在資訊多且快速,很多偏差價值觀和錯誤觀念流通地往往比師長要教導得還要快,所以家庭、學校、社會應該一同為孩子的品格教育盡力。那麼,究竟「品格教育」要怎麼教呢?心理諮商師林淳蔭表示:「品格教育的目標首先應該放在讓孩子學習對自己的所言所行負責,再來要建立孩子的同理心,最後提升孩子的挫折容忍力。可以透過團體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學習和別人共享、覺察他人的情緒以及貢獻自己的力量。」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暨台灣雲端健康促進協會(籌備處)發起人李友專表示,我們將於今年暑期開辦「2012快樂一夏!心世代兒青專業營隊」,透過活動融入大量的團體合作、人際溝通與人際互動的元素,並特別把同理心教育當作重點目標,讓孩子能夠建立和他人分享、傾聽他人的習慣。這有別於一般知識性的營隊,也是孩子平常在學校可能比較缺乏的學習,因此孩子的品格培養可以使他們擁有更多好的資源和人際關係。 

送寶寶最美好的禮物 嘉義市議員提倡母乳

送寶寶最美好的禮物 嘉義市議員提倡母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幼兒應以純母乳哺育六個月,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並持續哺乳至兩歲;且鼓勵媽媽應親自哺育母乳,可以幫助新生兒增強免疫力及增加母子親情,嘉義市衛生局局長孫淑蓉也表示,為了推廣母乳,目前嘉義市公共場所設置哺集乳室有34家,皆符合標準。另外懷孕且預產期在8月的嘉義市議員戴寧,沉浸於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中,仍每天為民喉舌,並且抽空於衛生局代言親自哺餵母乳,除表示要親自哺餵寶寶外也希望能擁有3個小孩,此外她也呼籲所有準媽媽,要做好產前檢查,為了寶寶的健康及培養親子關係,並且要親自哺餵母乳。孫淑蓉局長表示,母乳是媽媽送給寶寶最美好的禮物,她含有最適合初生嬰兒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是人工奶粉無法取代的珍貴食物,對嬰兒而言母乳是最完美最自然的食物,它可提供嬰兒營養、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對嬰兒未來身、心發展是有深遠影響。研究顯示,哺乳的嬰兒罹患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中耳炎的機會比較少,日後肥胖、罹患癌症的機會也較小。孫淑蓉局長說,許多新手媽媽和其家人,不知道乳汁的分泌量會透過寶寶持續的吸吮而增加,且只要持續哺乳乳量是足夠的,而媽媽卻常因擔心寶寶吃不飽或營養不良而添用配方奶,反而造成乳量因吸吮減少而更加不足,其實只要媽媽放寬心持續哺餵,就是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