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學會CPR 你也能救人一命

醫訊/學會CPR 你也能救人一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CPR的正確步驟為,「叫(檢查意識)」、「叫(求救)」、「C(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A(暢通呼吸道)」、「B(檢查呼吸)」、及「D(去顫)」,手肘絕對不能彎曲,手臂必須撐直,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壓;每分鐘一百下的按壓頻率,胸部按壓時深度5公分,按壓30次後,吹氣兩次。衛生署也指出新版心肺復甦術的口訣是,「用力壓、快快壓、胸回彈、莫中斷」的口訣,心肺復甦術(CPR)技巧是使用於心臟或呼吸停止的病人,直到更高級的生命救命術到達。心肺復甦術(CPR)包括口對口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它會使一些帶氧血流到腦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爭取那重要之幾分鐘使病患生命徵像能夠維持穩定,因此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希望,將正確的急救觀念與技能傳達給民眾,希望學會CPR的民眾都能在生活上實踐,將將病患儘早送醫,挽救生命。活動時間:6/28、6/29 中午12:50~17:00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竹東分院二樓大講堂活動洽詢:張育萍 護理長;(03)5943248轉1128或1190

醫訊/用藥安全 癌症病友知多少?

醫訊/用藥安全 癌症病友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用藥安全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重視,癌症病友的化療藥物口服藥、標靶藥物等適應症、服用劑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癌症病友都不能掉以輕心,長庚醫院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提升對於藥物上的知識,如化療藥、口服藥、標靶藥等知識,特別邀請鄭吉元藥師,來探討中醫草藥和保健食品,以及中西醫整合治療上的用藥安全,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講座時間:6/27(三)下午2:00~3:0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講座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張小姐(03)3281200轉3563、5176 

樂活學習呷百二 老人防「跌」很重要

樂活學習呷百二 老人防「跌」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老人愈能獨立生活,快樂就會更多一點」,但在現實生活中,老人家像個磁娃娃,摔不起也扭不得,一摔不起更是屢見不鮮,如何保命防「跌」,造就健康安全環境,才能讓老人家「呷百二」,為了幫助老人維持獨立自主的生活,苗栗縣頭份鎮衛生所開辦「快樂老人家」樂活學習營,號召長輩們一塊學習,能對其心理造就極大快樂與認同感,實現「健康老化?樂活終老」美麗頭份新遠景。為期5週的課程裡,運用中醫體質健檢、耳穴探測為自己的身體把脈,進而初步判定體內各器官之功能是否有異常變化,是經濟實惠的一項簡易檢查,再依個人檢測結果結合臨床辨證,以了解個人體質類型與傾向,提出中醫養生藥膳和日常飲食宜忌、運動、如何提升長者睡眠與生活品質、穴道按摩健康減重、自我居家環境安全檢視等一系列課程,期望長者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健康情形,把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況,不讓疾病有可乘之機;種子志工經培訓後並發揮所學知識與技巧應用於家庭、朋友與社區,建立社區長者支持網絡一起為長者服務。頭份鎮截至101年4月止65歲以上之人口數佔10.19%,為高齡化鄉鎮,如何讓長者達到成功老化是一個重要課題。在老化過程中心理、生理逐漸退化,以各種不同形態表現出衰老、失能,又因中老年慢性病影響、視力、聽力減退、體重減輕、疲累、動作緩慢、無力等,使老人家容易發生跌倒、受傷、急性病症、生活品質變差、心情沮喪、認知障礙、意外事故發生等狀況,而導致依賴的生活型態,專家學者研究報告發現65歲以上的老人是跌倒死亡的最高危險群(51%),由此突顯出老年人的健康促進與照護問題的迫切需求。

長者需居家照護 基市提供7項服務

長者需居家照護 基市提供7項服務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許多人在外打拼事業、學業,無法照顧家中的長輩們,有鑑於社會上,許多長者無人照顧而成為獨居老人,若在家中發生意外,延誤治療及就醫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因此,基隆市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特別提供照護服務,包括喘息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老人營養餐飲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復健等,提供老人完善的照護需求,民眾可多加利用。一名夏奶奶今年73歲,二十年前雙腳因不慎被化學液體濺到灼傷,傷口反覆感染潰爛但奶奶遲遲沒就醫,她更因中風無法正常活動及行走,;奶奶身旁僅有一名孫子自小與奶奶相依為命,孫子今年20歲剛退伍,有一天下班回家發現奶奶發燒、盜汗且昏迷不醒,緊急送醫後經醫師評估,才發現奶奶二次中風,且雙腳潰爛的傷口已經嚴重感染到骨頭,孫醫師建議奶奶的左腳需要截肢,在許多的無奈下,將奶奶的左腳截肢,但中風導致右側肢體偏癱,奶奶的身體功能完全改變,日常生活完全需要別人的協助。孫子除照顧奶奶外,白天需要上班工作為主要經濟來源,孫子在雙重壓力下被壓的快喘不過氣,直到申請本中心之喘息服務,讓奶奶暫時到護理之家居住接受專業的照顧,期間奶奶不但體重增加,手術的傷口也癒合了,奶奶身體狀況逐漸恢復,祖孫倆也重新找回信心。基隆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除喘息服務外另有七項服務,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老人營養餐飲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復健、交通接送及無障礙空間改善,如有需要,請洽詢基隆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化妝品別亂買 認明衛署許可最安全

化妝品別亂買 認明衛署許可最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女性愛美,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化妝品了,不過坊間化粧品種類琳瑯滿目,對於產品標示或其品質是否符合相關法規之規定,提高警覺,在選購化粧品時能把握「停、看、聽」3項原則,可避免使用到有害健康之不良化粧品,以維護自身安全,選用化妝品、清潔滋潤劑等需認明產品上的衛生署許可證字號。首先,先「停」下來瞭解化粧品的管理規定:化粧品在法規上分為「一般化粧品」及「含藥化粧品」二類,一般化粧品是指一般僅具有滋潤或清潔毛髮與肌膚、遮瑕修飾外貌,或是增添香味等用途的產品,而含藥化粧品則具有衛生署公告特定的成分及功能,如染髮劑、燙髮劑及防曬劑等,且必須領有衛生署許可證字號後,才能製造、進口或販售。仔細「看」產品外盒或廣告相關訊息:選購時,應仔細看化粧品的產品標示及介紹內容,包括產品用途、製造來源以及保存期限等等。若產品資訊不夠完整,或是過度誇張化粧品效能,則應提高警覺,以免購入來源不明、過期、或是含有可能危害健康成分的不法產品。勿「聽」信誇大醫療效果的使用心得:化粧品不是藥品,無法治療或預防疾病,對宣稱「消炎」、「預防皮膚炎」、「修補傷口」等涉及醫療效能之詞,不應隨便聽信,另外「立即見效」或「完全無副作用」等過分誇大詞句亦不能輕信,把握了這三項原則,選購或妝品就能找到最適合、也最安全的商品了。

基市防自殺成效佳 遠離陰霾看見陽光

基市防自殺成效佳 遠離陰霾看見陽光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日前公布了100年國人主要十大死因排名,雖然惡性腫瘤癌症的排名仍然奪冠。自殺死亡在100年排名退居第12名,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但「自殺死亡」名列100年基隆市十大死因的第7名,統計基隆市近5年自殺死亡率百分比來看,從95年死亡率高峰29.26%下降至100年22.6%;顯示基隆市歷年來推動自殺防治策略奏效,得以減少自殺死亡的發生。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表示,民眾必須對情緒、心理需求有所認識,以尋求協助。許明倫表示:「自殺行為是一個多元問題所衍生的結果,基隆的氣候、雨量、文化、經濟、福利均獨特於他縣市,再加上老化人口持續的成長。『「自殺」-有時小到連社區的氛圍都會影響到「意念」的誘發!』」許局長說:「當外在環境、壓力無法透過個人來掌握、改變時如何去面對?及如何因應?這個問題都要回到個人身上去運作、思考」又,「環境、壓力不是問題,用何方式、態度去面對、處理才是問題」。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分析100年基隆市自殺未遂原因與全國統計相同,多以家人情感因素及憂鬱傾向佔76.7%為自殺行為主要原因,許明倫局長表示:「數據只是提供瞭解,透過具體數字分析,擬定策略方針,並隨時檢討改進,而民眾自己對壓力、憂鬱、情緒的瞭解及認知,需即早尋求協助,讓資源服務即早介入!才不致發生無可挽回的憾事!」即早妥適的資源協助,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正確的方法。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呼籲民眾多利用簡易心情溫度計的測量,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並透過鄰里內的網網相連,彼此多一份關心問候,每個人都是守門人!讓「自殺意念」檔在門外,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可多利用心情溫度計測量自己及家人心情狀態,透過自我檢測瞭解自己的情緒、心理需求並知道向他人say help!讓基隆市遠離自殺的恐懼,民眾如有任何心理困擾,可以電話連絡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預約心理諮商時間電話,讓我們在陰霾的背能後學會看到「陽光」!

嬰兒需疫苗保護 延遲接種風險高

嬰兒需疫苗保護 延遲接種風險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從寶寶呱呱落地,就需面對外在多元的環境致病因子,此時的小嬰兒最需要疫苗的保護 ,避免重大疾病的危害。一名常住國外的陳小姐,來所施打預防針,表示寶寶在美國出生,之前在美國有定時施打疫苗,現因工作關係搬回台灣居住,寶寶剛好滿時間需要施打疫苗,於是趕快來注射疫苗比較安心,因外面環境細菌多還是要按時施打疫苗比較有保障,預防還是勝於治療。家長們需注意疫苗施打的時間,以免錯過施打的時間點,國內目前現行公費適齡幼童常規疫苗,包括卡介苗(出生24小時以後)、B型肝炎(出生24小時內、滿1個月及6個月)、及五合一疫苗(出生滿2、4、6個月及18個月)、水痘及麻疹腮腺炎國麻疹混合疫苗(出生滿12個月)、日本腦炎疫苗(出生滿15個月、間隔第一劑2週後及出生滿27個月)。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幼兒延後施打疫苗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是因幼兒的小病不斷,而一再延遲接種,一般除發高燒及罹患急性疾病外,若疾病已進入恢復期,經專業醫師評估病況穩定是可以進行疫苗接種,再次叮嚀家長依適齡幼童常規疫苗種類、時程,進行接種,來減少感染機會,提供最佳的保護。

服藥因人而異 孕婦、高血壓要注意

服藥因人而異 孕婦、高血壓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每個人都看過醫生吃過藥,不過,藥品的會因為個人體質、潛在疾病與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耐受力而有不同,因此,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無論是到醫院、診所看病或在社區藥局買藥,應當在決定用什麼藥之前,告訴醫師或藥師關於自己用藥的相關資訊。如有藥物過敏者、高血壓、懷孕、哺乳期或患有其他疾病,都應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讓醫師正確開藥,千萬不要怕麻煩或隱匿用藥情形,否則受害的是自己。一般醫師給要時會詢問是否有藥物過敏,藥品過敏反應而言,輕微者或許只是皮膚紅癢的反應,嚴重者卻可能導致休克死亡。每個人都應該牢記或寫下可能讓自己過敏的藥品,最好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個人的情況。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或痛風病人,分別最好有低鹽、低糖、低嘌呤等飲食限制。有些藥品可能正好含有高鹽(例如注射劑)、高糖(例如糖漿)或高嘌呤;有些藥品服用後容易提高血糖與尿酸濃度(例如某些降血壓藥),因此可能影響疾病的控制。這些資訊可以幫助醫師或藥師為您選擇更合適的藥品。懷孕中的婦女服藥,藥品會通過胎盤或進入乳汁,影響胎兒的發育,或是在哺乳時讓嬰兒同時吸收了藥品。為了減少或避免這些負面影響,親自哺乳的媽媽或是懷孕的女性,應當主動提醒醫師或藥師;尤其,有些病人懷孕早期未察覺,無意間服下一、兩回藥品,造成不好的結果,總是令人遺憾。所以,沒有避孕而可能隨時懷孕的情況,也應當告知醫師或藥師。而某些疾病可能影響藥品在體內的作用,若肝臟與腎臟差,藥效可能被加強或改變,必要時需換藥或更改藥量。例如蠶豆症病人,遇到氧化作用較強的藥品可能會有溶血現象,可能需要避免使用。服用其他藥品更需注意了,因藥品相互之間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時發生在胃腸道吸收時,有時進入身體血液循環相遇,有時在腎臟排出階段互相干擾。這些影響都可能改變藥效或安全性,唯有事先掌握資訊,幫助醫師或藥師從市面上作用類似的多種藥品中,挑選出對您傷害最小、受益最多的藥品,才能讓負面影響減到最輕。 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再次呼籲民眾,到醫院診所看病或在社區藥局買藥,應當主動告訴醫師或藥師關於您個人的用藥資訊,以保障自身的用藥安全。

消滅腸毒有一套 自製漂白水方便有效

消滅腸毒有一套 自製漂白水方便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隨著氣溫漸漸升高,腸病毒更為活躍,好發夏季、初秋之際,而台灣地區因位在亞熱帶,所以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現病例。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等處最容易傳播,腸病毒可經由接觸或以飛沫方式感染幼兒而造成,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如抗微生物製劑、清潔消毒劑及酒精,均無法殺死腸病毒。家中或學校有腸病毒個案的環境,需進行清潔消毒。典型腸病毒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7至10天。極少數個案,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得到某一種腸病毒感染以後,至少會持續有數十年的免疫力。所以對於同一種病毒而言,不會復發。但是有幾種腸病毒會引起同樣的手足口病或?疹性咽峽炎,所以有的人會得到一次以上的手足口病或?疹性咽峽炎。可利用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4℃可存活數週,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但在50℃以上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含氯漂白水之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民眾也可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將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5到6%)5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15至20cc)。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250cc,8瓶即等於10公升),攪拌均勻即可。環境消毒時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就可達到不錯的殺菌效果。

暑假出國防疫情 5項措施要注意

暑假出國防疫情 5項措施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假即將到來前往國外旅遊人數將會增加,提醒出國民眾應事先暸解當地疫情,完成必要的疫苗接種或使用預防性藥物,降低罹患傳染病風險,以保障旅遊健康。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提供民眾五項「防疫基本功」,只要到了國外,需注意各地疫情資訊,如目前香港、印尼、柬埔寨皆傳出類H5N1流感病例,若在旅行途中或是返國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如發少、嘔吐等,需盡速通報並就醫診斷。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提出「五項防疫基本功」包括;事先準備:出發前瞭解欲前往國家之疫情。防範腹瀉:前往東南亞、南亞等地區應注意飲水及食物衛生。趨吉避凶:採取適當防蚊措施。保持個人衛生: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通報諮詢:旅途中或返國途中如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時,請於返國時向機場檢疫人員通報。依疾病管制局的資料顯示在亞洲地區:大陸、香港及越南目前為腸病毒流行期,應落實洗手等衛生行為。東南亞、南亞各國進入登革熱流行高峰,戶外活動宜著長袖衣物並做好防蚊措施;香港、印尼、柬埔寨皆有人類H5N1流感病例,應避免與禽鳥接觸,不生食。在歐洲地區:進入麻疹好發季節,出發前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種。 由於傳染病是有潛伏期的,如回國後出現上述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