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三伏貼持續三年為佳 治療別中斷

三伏貼持續三年為佳 治療別中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嘉義一位中年婦人去年忘了回醫院貼三伏貼,冬季時過敏性鼻炎再度發作,讓她苦不堪言;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張景翔表示,婦人以三伏貼治療過敏性鼻炎,成效不錯,但去年七月忘了貼,年底又發作了,三伏貼最好能「持續治療三年」,才能讓症狀獲得較好的控制。今年的三伏天在國曆7月18日(初伏)、7月28日(中伏)和8月7日(末伏);張景翔表示,只要在這段期間內,利用如細辛、甘遂、白芥子、延胡索等藥材,混和薑汁敷貼在身體背部穴位,可以防治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秋冬容易發作的疾病。三伏貼是運用古人冬病夏治的「治未病」概念,張景翔醫師強調,在還沒發病前就進行治療,利用一年中最熱的三天,搭配辛溫的藥材,敷貼在背部的穴位上,來調整臟腑功能,可增加對寒邪的抵抗力,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最近臨床研究更是發現,三伏貼能夠減緩80%過敏性鼻炎患者或氣喘患者的發作頻率,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三伏貼一般貼於人體背後的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因為大椎穴具溫陽壯體的功能,而風門穴則主治鼻子不好,經常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肺俞穴則能調補肺氣。由於夏天肌膚的血液循環較為旺盛,毛細孔開放讓穴位敷貼的藥物更為容易吸收,另外也可在背部經絡做適當推拿,透過刺激穴位和舒經活絡,增加治療的效果。張景翔提醒患者,三伏貼敷貼期間盡量不從事激烈運動、忌食生冷刺激物、禁泡冷水,敷貼時間以2至3小時為佳,當中若出現輕微皮膚紅癢疹為正常現象,若出現嚴重水泡過敏者則立即取下;三伏貼療法亦有其限制,對於孕婦、三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疾病者、嚴重皮膚缺損者以及正值急性感冒發燒、咽痛者,都不建議進行三伏貼療法。如果是燥熱的體質可就不建議使用了,因此一定要經過醫師診斷,而三伏貼健保不給付,因此需自費醫療。

好巧!奇異果補充營養 竟成過敏原兇

好巧!奇異果補充營養 竟成過敏原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27歲的女性氣喘患者,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以為這些疾病是營養不均衡所造成,特別注重養生,餐後都會來一顆奇異果,在一次看診過程中,醫師發現患者皮膚有紅疹脫屑的情形,認為她有過敏體質,建議做急性過敏原檢測,結果居然如此巧合,希望補充營養的奇異果竟成了過敏原,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暨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表示,奇異果雖然是健康的食物,不過也有可能是一些人的過敏原兇,容易引起像是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另一位也有類似症狀的五十二歲男性患者,被檢測出他的過敏原是花生,患者當場變臉認為他從不吃花生,還抱怨醫師的檢測不準,沒幾天就回到診間向醫師道歉,他早餐吃三明治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夾層中塗有花生醬,過去從未注意到,特別注意之後,居然困擾他多年的皮膚過敏不藥而癒。劉博仁主任表示,過敏體質的人除了要遠離過敏原外,從營養醫學來調整過敏體質,已被證實是有改善的效果,且醫師提醒,若小朋友如果沒有將過敏體質調整好,有可能會出現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依序上身。劉博仁主任指出,造成過敏體質、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的過敏原有很多種,除了要盡量找出過敏原且避開外,劉主任門診發現急性吸入過敏原包括塵蟎、狗毛、貓毛、黴菌、蟑螂、花粉等,而食物過敏則包括牛奶、蛋白、花生、奇異果、螃蟹、蛋黃、小麥、蝦子、杏仁、鱈魚等,甚至連白米飯過敏的也有。而上述兩位患者,後來經藥物治療,在病程穩定後也配合以營養醫學方式來調整體質,兩個月後獲得很好的體質改善,氣喘復發的頻率也降低很多,用藥的劑量也慢慢減少。而同時也是澄清醫院營養醫學門診主任的劉博仁,曾與弘光科技大學營養醫學所陳伯中教授、郭志宏副教授共同主持研究,以多種維生素、優質脂肪酸、礦物質、微量元素、抗氧化劑、麥苗等複方營養醫學補充品來調整氣喘患者體質之人體試驗,共有三十人參與,結果發現氣喘患者體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壓力大、許多微量元素包括硒、鋅等缺乏、脂肪酸不平衡,經過二個月營養醫學補充品治療後,無論是體內抗氧化力、免疫功能、肺功能、生活品質等都有明顯改善,成果已經刊登於世界輔助醫療期刊第一名的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三月刊。

長者彈烏克麗麗 藉由音樂撫慰人心

長者彈烏克麗麗 藉由音樂撫慰人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日上午在嘉義市興村里舉辦的銀髮關懷據點活動,活動中除了進行興村里環境改造點暨關懷據點巡禮外,還一同舉辦了「樂來越厲害」活動成果發表。聖馬爾定醫院為了促進社區的長輩們健康老化,於上個月初開始,在興村里為長輩們設計為期六週音樂治療課程,藉由音樂具有撫慰人心的功效,協助長者培養休閒嗜好,以陶冶身心,促進健康老化。 台上的阿公阿嬤們,用時下最夯的烏克麗麗,流暢且又自信演奏出經典懷舊的「望春風」、「小城故事」等歌曲,那種架式一點可都不輸給年輕人。特別是高齡84歲的陳婆婆,過去是老師,現在當起學生仍是很有學習的精神,有問題就舉手發言,大家都以她為學習榜樣;曾患有憂鬱症顏伯伯,一直相信音樂可以撫慰人心,以前學過日文歌,現在學會了烏克麗麗,就能自彈自唱了。 聖馬爾定醫院社區醫療部陳汶均主任表示,以前就時常到興村里推動各種健康活動,像是去年為營造安全社區和健康社區,到興村里進行居家環境訪視、舉辦健康講座等。令人感到開心的是,這次參與「樂來越厲害」活動的長者皆是自發性的參加,看見他們彼此從陌生到熟悉,從各自獨立學習到團體互助互動,更是增進長輩們的人際關係與自信心,這正是我們舉辦活動的目的。 

遭性侵後惡夢連連想自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上身

遭性侵後惡夢連連想自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來自印尼的年輕外傭小薇(化名),因姿色不錯常被雇主以言語及身體碰觸騷擾,直到一日雇主對其性侵;小薇深受驚嚇而打電話報警處理,後由安置機構安置於庇護所,但晚上一直作惡夢無法入眠,小薇描述雇主性侵的畫面一直重覆出現在其夢境裡、畫面,事發當時的強烈痛苦重覆折磨著她,煩躁不安及低落的情緒無法控制,至身心科診所就診,效果也不彰,而後小薇竟出現自殺行為。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精神科醫師許勝豪表示,當歷經創傷事件之後,大部份人對創傷的情感會在幾個月後淡去。但如果其持續超過1個月的時間。就有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不僅是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功能,也同時增加了社會的負擔。起初小薇只是帶著恐懼的眼神看所有接近她的男性,到後來若有人無意碰觸到小薇時,便開始淒厲的尖叫、大聲哭泣,小薇平時全身一定穿得厚厚,寧可流汗也不願有人看到她的身體,整日關在房間連同鄉好友也不願接觸。怪罪自己為何會被性侵,是不是自己有作錯的地方。許勝豪醫師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疾患的症狀千變萬化,無論是憂鬱情緒、睡眠障礙、覺得羞恥甚至怪罪自己,畏懼、恐慌或出現身體變化如疼痛等,常伴隨著其他精神疾病如重鬱症,甚至於有酒精與藥物濫用之情形、自殺與自我傷害以及不安全的性行為,這些都造成患者顯著的痛苦與干擾其日常正常的生活。許勝豪醫師提醒,如果有朋友或甚至是自己經歷一些生命中重大創傷事件後,痛苦、憂鬱、睡眠障礙或出現身體變化如疼痛等症狀,持續長達一個月以上,甚至於影響到生活時,建議趕快尋求醫療給予協助,以儘早治療。

防蚊有一套 登革熱不上身

防蚊有一套 登革熱不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又是病媒蚊孳生的季節,而也是登革熱的好發季,登革熱病毒是經由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所傳播,特徵是身體黑色,腳上有白斑,幼蟲常孳生於積水處。病媒蚊主要在白天吸血,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盛行季節常是天氣濕熱,蚊蟲滋生的季節;台灣過去幾次流行大都發生於七到十月之間。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內科部張耿豪醫師解釋,典型登革熱症狀為受斑蚊叮咬之後約有一周的潛伏期,接著發燒、寒顫、後眼窩痛、畏光及全身肌肉關節痛。發燒的型式呈馬鞍型,(即先發燒後退燒、隨後又燒起來)或間歇型(體溫上下起伏持續七天左右),之後肌肉關節痛的情形加劇,此即所謂的「斷骨熱」。大部份病人於開始發燒後三到五天或燒退後一至二天開始出現疹子,典型出疹順序先於軀幹而後向四肢擴張。在治療方面,目前醫學並沒有特效的藥物來消滅體內的病毒,只有支持療法和症狀治療,所幸多數病例約一週後會自己痊癒,癒後很好,死亡率很低;問題在於併發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症候群.有些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後,特別是再次感染,一開始出現典型登革熱症狀,但在二~五天後(由發燒轉為退燒的轉換期),血小板急劇下降,身體發生大量出血,即是登革出血熱;更嚴重者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及四肢冰冷,此為登革休克症候群,死亡率很高。張耿豪醫師也提醒,雖然登革熱在台南、高雄、屏東等南部地區發生較多,但近年來病例有北移的趨勢,另外東南亞例如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地也有很多境外移入的病例,民眾在盛行月份去遊玩要多加小心。

減重作愛心!減幾公斤就捐幾公斤白米

減重作愛心!減幾公斤就捐幾公斤白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南市立醫院於今年農曆春節後開設二梯次減重班,吸引近80位民眾報名參加,經過十六週營養與運動介入後,有77位民眾體重明顯下降,共減重411.3公斤,減重5公斤以上者更多達39位,其中邱小姐減重18.2公斤、劉先生減重15.5公斤,柯姓夫妻減重23.7公斤、徐姓夫妻減重19公斤、傅姓姐妹減重18.8公斤,效果相當好。台南市立醫院表示,參加減重學員除體重下降外,空腹血糖(減重前血糖>101有35位;減重後血糖>101有12位)、膽固醇(減重前膽固醇>201有43位;減重後膽固醇>201有25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重前LDL>147有20位;減重後LDL>147有5位),此三項生化檢查有顯著差異。且減重前達每週150分運動以上有15位;參加減重班後達26位。為分享減重學員瘦身後的喜悅,台南市立醫院也特別將學員減掉的公斤數換成白米捐贈給慈善社福機構,原本預計視減重公斤數來捐贈白米,但學員紛紛熱烈響應將減重成功的獎勵金捐出共襄盛舉,因此由原先的411公斤白米募集到1,000公斤,全數白米則捐贈給台南市私立五甲療養院、財團法人華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讓此次的減重更具意義。

「籃得好天天」開跑 力邀大家來尬球

「籃得好天天」開跑 力邀大家來尬球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心路基金會將在9月15日舉辦的「籃得好天天」,心路北區及南區籃球社的青年踴躍參加這次的盛會。去年參加過活動的青年,都想挑戰自己去年的成績;至於今年首度參加的人,則是想突破前人的紀錄。除了心路的青年外,心路期望有更多智能障礙青年參與這項融合性活動,而且進入前三名隊伍還可與藝人明星籃球隊全場PK!邀請全台服務智能障礙者機構的智青來共襄盛舉。心路北區籃球社員們,幾乎是男智青為主的籃球社中,竟然「萬綠叢中一點紅」,只有140多公分的小如,個兒雖嬌小但志氣可不輸高大的男智青,小如興奮地說道:「雖然我是唯一的女社員,但今年我報名籃得好天天的定點投籃項目,還想邀請家人在活動當天去欣賞我的比賽」。總是笑咪咪的小如,其實球技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她不缺席,更相當聽從教練的指導,認真練習籃球的各項基本動作。即將為智青安排一連串緊鑼密鼓集訓的志工教練-祐榕就盛讚小如的進步與自我挑戰的精神!其實祐榕教練是心路智青小美的親弟弟,因為姐姐的關係,他有機會接觸其他的智青,更發心為他們做志工服務,愛打籃球的他便自願擔任志工教練,空下每週六下午的時間來指導智青打球,迄今已超過二年了,有時連當護士的女朋友都被他拉來球場陪智青打球呢!藉此讓智青有機會與社會交流,也讓一般民眾藉由籃球運動認識智能障礙者,報名時間至6月30日止。

吃魚少吃內臟 氰化鉀中毒含杏仁味

吃魚少吃內臟 氰化鉀中毒含杏仁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媒體曾刊載海巡署在嘉義縣外傘頂洲潟湖區查獲使用氰化鉀毒魚事件,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於上月28日起針對轄內傳統市場魚販、漁會、海產店、超市、賣場計12家業者,查察其魚貨來源及魚鰓顏色是否有異常鮮紅、杏仁味等情形,並於現場抽樣24件檢體送驗,檢驗結果皆與規定相符。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林聖哲局長提醒消費者及食品業者應選擇信用良好且明確來源之魚商,勿選購來路不明之魚貨以維護食品衛生安全。由於氰化物具苦杏仁味,建議在選購魚貨時可以掀開魚鰓聞聞看有無杏仁味,留意魚鰓顏色是否有異常鮮紅狀,並應儘量避免食用魚內臟。另注意新鮮的魚肉有彈性,肉質若軟化則表示新鮮度下降;新鮮的魚鰓呈淡紅色或暗紅色,且無腥臭味。隨著鮮度下降,鰓之色澤漸成灰褐色或灰綠色,並有黏液出現,且有刺激性之惡臭,最後變成完全腐臭;新鮮魚眼球微凸透明,黑白清晰,且在正常位置。魚類腐敗後眼球漸次出血成混濁,且瞳孔內凹終至消失,與新鮮時之眼睛有明顯差異;新鮮魚保有魚體本身特有之色澤,腐敗後則失色澤,且腹面色澤漸變紅。新鮮魚之鱗不脫落,反之則鱗易脫落;新鮮魚之內臟完整,故腹部堅實,若不新鮮甚至腐敗時,內臟有明顯的分解現象,因內臟中的消化酵素作用使肉質軟化,甚至腹部破裂,流出濃液或內臟外露;新鮮的魚略帶海藻味,隨著出水時間的增常,腥味與氨臭味均增加,其中以鰓及腹部之氣味較其他部位為強。

腸毒71型活躍 南市一例重症死亡

腸毒71型活躍 南市一例重症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南市衛生局6月21日出現首例腸病毒71型重症死亡案例,個案為5個月大男童,本月11日因發燒及口腔黏膜破損至診所就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13日出現活動力明顯下降、肌抽躍等重症前兆病徵,14日因病況快速惡化,於加護病房治療,雖經醫護人員盡力救治,仍不幸於21日晚間往生。衛生局疫調發現其同住家人及其褓母同時照顧的孩童皆無相關症狀。今年台南市截至22日已有22個確定病例,其中21人為3歲以下幼童。全國78例確定病例中,76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1例克沙奇病毒A2感染,1例為伊科病毒感染。衛生局呼籲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高峰期,腸病毒71型之活躍度仍高,重症個案持續發生,民眾及臨床醫師千萬不可輕忽。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該局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手部衛生,「一起來洗手 腸病毒快走」,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查詢。

生蠔易殘留汙染 煮熟食用保平安

生蠔易殘留汙染 煮熟食用保平安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對許多喜歡吃海鮮的饕客而言,「生蠔」是不可不嚐的美味,更是全球各地迎美食排行榜的常勝軍。台灣的海產或燒烤餐廳中,都可見生蠔的蹤跡,更是自助式餐廳(Buffet)裡客人爭相搶食的佳餚。澎湖縣衛生局局長鄭鴻藝表示,餐廳供應的「生蠔」體型較大,台灣並未生產,大多仰賴進口,水產類商品輸入國內時必須通過各項查驗,而魚貝類易受生長環境中的微生物(細菌與病毒)感染,若將食物吃下肚容易發生食物中毒。 生蠔就是牡蠣,也就是俗稱的「蚵仔」或「青蚵」,是一種生長在海水或鹹淡水交界處的濾食性貝類水生動物,各地的牡蠣體型大小不同。鄭鴻藝指出,由於生蠔的生長環境,體內容易蓄積環境中的污染物,如工業排放廢水中的化學物質與重金屬、耕作或養殖使用藥物的殘留,還有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如細菌與病毒等,而此類產品輸入時,化學污染物殘留、重金屬與微生物等,都是輸入查驗的檢驗項目之一。 萬一被此病毒感染後,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主要症狀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和水樣不帶血腹瀉,全身性的症狀則有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部分病患會有輕微發燒的現象,症狀通常持續24到72小時,但對於嬰幼兒、身心障礙者或是有生理障礙的老年人,可能因體液流失而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 衛生局建議,生食海鮮食品的風險高,民眾最好不要生食。在享受美味生猛的生蠔時,一定要注意衛生安全,當餐飲業者供應生食海鮮時,應選購並確認來源食材的衛生安全品質,還要注意相關產品污染資訊。民眾選購生鮮魚貝類時,也要注意產品衛生及保存狀況,萬一發現賣場攤商的貨品沒有妥善冰存的話,就不要購買。無論是在家或外出飲食時,要注意個人衛生,確實洗手,並儘量避免生食,在家調理生鮮水產類食品時,就要清洗乾淨、徹底煮熟之後再食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