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低頭族瘋3C 當心頸椎產生病變

低頭族瘋3C 當心頸椎產生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低頭族瘋3C,觸控式3C產品問世後,「低頭族」成為到處可見的景象。但是你可知道,頸部位置特殊,扮演神經、腦部訊息的傳遞角色,如果長期姿勢不良,恐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疾病!復健科醫師林伯威表示,當身體往前彎(這時會因為代償作用使得背拱起來)、駝背、低頭用手機,這種典型的猿人姿勢,會使得肩頸過度緊繃、腰痠背痛、腰椎負擔大甚至合併脊椎側彎或椎間盤突出,甚至許多年輕人頸椎提早退化,長骨刺。而聽說我們在低頭時,頸部所承受的壓力是正常姿勢的三倍以上?林伯威醫師說,當眼睛平視時,頸椎可維持正常應有的弧度,當頭部往前傾,頸椎的弧度增加甚至出現明顯的轉折點,產生頸椎壓迫,如果長期低頭,頸椎會被拉長、過直,肩頸容易僵硬痠痛很多企業家長期低頭閱讀、思考低頭,導致頸椎過直。且低頭族最易發生4、5、6節脊椎或頸椎病變,可能引起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肩頸痠痛、上肢痠痛麻,最嚴重四肢無力、步態不穩等症狀。因此平時除了要端正姿勢外,中醫師羅明宇說:也可取艾草和鹽依部位大小適量,熱敷在人體穴位上溫灸。借其溫熱的作用,滲透肌膚層,通過經絡的傳導溫通經絡、調暢臟腑氣血。而頸部酸痛不妨「左顧右盼」,摩擦法最簡單的方法是兩手的手指互相交叉,放在頸部後方,來回摩擦頸部,令頸部的皮膚有發熱的感覺,頸部發熱後,會有很放鬆和舒適的感覺,可以連續摩擦36次或72次,藉以紓緩。

不想再頭昏腦脹 如何消除宿醉不適?

不想再頭昏腦脹 如何消除宿醉不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宿醉是喝酒的人最不希望發生的事,但一不小心喝過量,隔天上班往往會變得很淒慘,一整天感覺不舒服,根據統計,酒醉的人之中,有75%的人會產生令人不舒服的宿醉。宿醉所產生的效應包括頭痛、噁心、嘔吐、口渴、嘴乾、發抖、暈眩、疲勞以及肌肉痙攣,對聲音敏感和情緒不好。根據調查,在美國,有75%以上的酒精飲用者至少經歷過一次宿醉﹔15%的人至少每月經歷一次;25%的大學生每周都會出現這些症狀。而日本特有的應酬文化,讓許多上班族經常面臨宿醉後,隔天卻要起一大早上班的窘境,究竟該如何解除惱人的宿醉呢?潘懷宗博士說,根據日本醫學研究指出,番茄汁可以降低人體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進而達到醒酒的效果。而頻繁的小便也會排出神經和肌肉維持機能所需的鹽和鉀,當體內的鈉鹽和鉀鹽含量過低時,頭痛、疲倦和嗯心便會接踵而至。因此宿醉後吃香蕉可補充損失的電解質,尤其是因酒精利尿效應而流失的鉀鹽。奇異果或運動飲料等其他富含鉀的食品也有同樣功效。為什麼宿醉時會噁心想吐?因為酒精會剌激胃壁,而且有毒的乙醛在體內會引起嘔吐和頭痛。宿醉後想吐卻吐不出來時,催吐並不可以幫助醒酒,因為催吐時的強烈胃痙孿,有時會使得食道的括約肌受傷,會使情況更嚴重。而宿醉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和意識喪失。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舒緩宿醉的不適?營養師劉怡里說,應多休息、多喝水、適量進食避免低血糖,以及攝取含有維生素 B、維生素 c的天然好食材。中醫師李思儀也說,蜆仔,是解宿醉好食材,對於肝臟代謝相當有幫助的,且同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牛磺酸,對於促進肝臟的功能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氨基酸中的牛磺酸與膽汁酸結合後,可以活化肝髒的解毒作用,因此常有人宿醉後喝碗蜆仔湯,既天然又有效。

門診大廳設鋼琴表演 撫慰候診民眾焦躁心情

門診大廳設鋼琴表演 撫慰候診民眾焦躁心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寧靜的早晨,悠揚的琴聲從草屯療養院1樓門診大廳悠悠傳來,草療為提供民眾舒適安心的候診空間,特別在門診大廳設置鋼琴並安排病友與志工表演,每周4天,每天2次的現場音樂會成了撫慰病人和家屬最佳良藥,現場還可開放點歌,可說是另類的piano bub!鋼琴志工阿達表示,某日前來本院看診時,聽到大廳傳來優雅的歌曲音樂,同時也發現候診的民眾充滿了憂愁、急躁感,因此他決定以自己的專長來回饋鄉親,主動擔任草療鋼琴志工,每周固定在門診大廳現場演奏柔和經典的古典音樂。彈奏中指尖流露出的優美旋律,常讓病患及家屬駐足聆聽、忘卻喧鬧,還有人會跟著熟悉的旋律哼唱。 一年多來3名病友先後加入鋼琴志工演奏陣容,讓不少前往草屯療養院看病的民眾,非但沒將就醫視為畏途,反而抱著有點「朝聖」的心情,邊看醫生邊聽音樂,3名病友也各有各的「粉絲」,醫師治療患者身上的病痛,但這些鋼琴志工們卻以動人的音符,深層撫慰了每個人的心靈;特別的是鋼琴上擺了一個你琴我樂的小箱子,民眾可將聆聽之後的讚美寫在小卡片上並投遞進去,用實際讚美行動正向支持鼓勵病友及志工。

孩子愛吃零食、甜食 戒不掉怎麼辦?

孩子愛吃零食、甜食 戒不掉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很多時候,下課放學後,孩子興沖沖跑回家,嘴巴塞滿東西,你家裡也有喜愛三食(偏食、速食、零食)的小孩嗎? 許多家長嚴禁吃點心,怕會影響正餐,但到底可不可以讓小朋友吃點心呢?營養師林佳靜說,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期間,活動量高,但胃容量小,如果只吃三餐,很難滿足所需的熱量及營養素,且一次吃太多食物不僅會讓孩子對食物產生抗拒感,也可能會造成腸胃消化不良,所以兒童餐點建議少量多餐,每日4至5次,除三正餐外,可搭配1至2次點心為宜。感覺孩子對零食莫名執著,無時無刻都想吃,戒都戒不掉;所以吃零食,真的有上癮的可能嗎?林佳靜說,根據衛生署的全國國民營養調查指出,70%以上的國小兒童有每天或每兩天吃一次點心、零食的習慣,最常吃的食物包括:飲料、西點蛋糕、油炸澱粉類零食。垃圾食物吃了還想再吃?醫學研究顯示,並非想放棄減肥或因個人把持不住,而是垃圾食物就像誘人上癮的毒品,會驅使大腦產生刺激食慾的化學作用。而甜時的甜蜜滋味人人愛,真的令人無法抗拒。不論是大人,小孩都對甜食特別喜愛,且無法抗拒這甜蜜的誘惑。營養師林佳靜也表示,幾乎每個孩子都愛甜食,但孩子畢竟不像大人,孩子吃東西主要就憑味覺喜好,只要喜歡的東西就會不知節制的吃。由於甜食在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酸性物質,容易侵蝕牙齒,造成蛀牙。另一個可能的麻煩就是肥胖,雖然糖份本身並不會特別造成肥胖,但是由於大部份糖果餅乾含糖量極高,分量少少就熱量驚人,所以往往在覺得肚子飽時,已經不知不覺吃得過多了。因此,孩子在吃甜食時,爸媽要留意孩子所吃的分量,當然,如果能以水果來代替甜食會更理想。

口腔破洞久不癒 原來是鵝口瘡在作怪

口腔破洞久不癒 原來是鵝口瘡在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學一年級的女童,腸病毒發病五天,已無發燒症狀,但口中有大大小小的破洞及白色斑點,不但無法進食,連吞口水都會痛。經檢查發現,是腸病毒造成的嘴破合併鵝口瘡,用藥後,隔天白點便消失,疼痛也有緩解。小兒科醫師陳永綺指出,鵝口瘡是一種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會造成口腔內兩頰內側、舌頭上或嘴唇附近出現類似奶垢的斑點,在擦拭或喝水後不易脫落,如果用力擦拭反而會受傷。同時由於口腔的不舒服,可能會讓寶寶出現食慾下降、情緒躁動、不好安撫等的情況。近期由於腸病毒流行,門診中也遇到不少小孩罹患腸病毒合併鵝口瘡,口中嘴破佈滿白點,久久不癒,影響進食,甚至連喝水都痛到無法忍受。陳永綺醫師說,鵝口瘡好發於六個月內的嬰兒、嘴巴破皮的小孩、患有腸病毒或疱疹性口齦炎者、免疫力不好的人,或是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類製劑,及抑制免疫力等藥物者。治療方面,給予藥物塗抹在口腔內,或是使用滴劑滴入,大約需要1至2週左右的時間才能痊癒。藥物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一週以上,或當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三天才算徹底的治療;嘴破的小孩,要塗藥直到傷口癒合為止。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不能自行停藥,否則容易造成再次復發。另外,親餵母乳的寶寶感染,媽媽則需要加強乳頭清潔,若有明顯症狀時,也要接受藥物治療,以免造成再次感染。如何預防?陳永綺表示,要加強奶瓶、奶嘴、玩具等的清潔消毒,同時喝完奶後使用紗布幫寶寶做口腔清潔;若是餵母乳的媽媽,在餵奶前後加強乳頭清潔;另外,規律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可提高寶寶免疫力,也能降低鵝口瘡發生的機會。最後,陳永綺提醒,若是寶寶突然不肯喝奶,不好安撫,口中有清不掉的白點時,或是口腔中有破洞久不癒,應儘快就醫確認是否罹患鵝口瘡;若是反覆性的感染,症狀持續且有發燒,應確認是否有其他因素所造成(如:免疫不全、藥物副作用等)。鵝口瘡持續太久沒有治療,可能會使黴菌由腸道排出,造成念珠菌尿布疹感染,因此發生鵝口瘡時,若也有尿布疹問題也要請醫師一併檢查與治療。

低碳綠市集愛地球 共創綠色經濟

低碳綠市集愛地球 共創綠色經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你知道什麼是「綠色消費」嗎?綠色消費希望喚起社會公眾轉變消費觀念和行為,選擇綠色產品,能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Green Economy:Does it include you?綠色經濟:您參與了嗎?」,環保署也結合綠色市集,於6月22日(五)在臺北車站一樓多功能展覽區,舉辦「低碳綠市集 生活好EASY」系列活動,讓民眾建立綠色消費及綠色經濟的認知,並實踐正確的低碳生活。聯合國大會在1972年制定每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以提高全球環保意識,推動各方採取環保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設定一個主題,並展開相關的宣導活動。活動內容包含:在地當季食材展售、環保DIY創意活動、資源回收二手交換、低碳交通體驗、環保標章認識、減碳雙熊著色區等多樣化的攤位活動,相信民眾透過當天玩樂體驗的活動當中,能夠輕鬆地建立正確地綠生活概念,並創造出愛護土地與環境的低碳生活態度與實踐行動。 低碳綠市集活動現場共規劃有「食」「尚」玩家區、城市礦場區、低碳體驗區3大主題活動區,環保署精心設計2012年「低碳綠市集 生活好EASY」世界環境日活動,今年的成果相當熱鬧有趣且充滿知性,讓民眾獲得更多環保知識,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力。有關綠市集相關詳細活動資訊,請至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節能減碳專區查詢。

年紀輕輕染愛滋 拒絕危險性行為

年紀輕輕染愛滋 拒絕危險性行為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每年有近2000人遭愛滋病毒感染。感染愛滋病毒的危險因子,從2005年由原本的注射藥毒癮者(佔73%),至2011年已轉為性行為居冠,尤以男男間性行為佔72%為主要原因。臺南市101年新通報愛滋個案截至5月底,因性行為而感染者高達93.7%,其中男男間性行為佔60.4%,異性間性行為33.3%。特別要注意的是,年輕族群感染愛滋的人數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感染者中年紀最小的僅15歲。由於感染者在受到病毒感染後需長至三個月才能產生足夠抗體,期間可能因抗體不足,以致未能準確檢驗。換言之,即使測試結果顯示未帶有病毒,可能就是所謂的「空窗期」,實際上已受病毒感染,且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衛生局在進行新感染者的疫情調查中發現,高危險行為者自行在網路購買來路不明的愛滋病毒快篩片,DIY測試自己是否感染愛滋,因為快篩結果是陰性,讓個案可能繼續從事高危險性行為。此舉不僅危險,業者及購物者都有觸法的疑慮。愛滋病病毒存活於帶原者的體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陰道分秘物、射精前的液體,甚至是含有血液的排泄物。如果一個帶原者體液中的愛滋病病毒跟另一人的黏膜組織接觸,那麼愛滋病病毒便能被傳遞。愛滋病在未病發、無明顯徵狀下,往往連受感染者亦不自知。要證實是否已受感染,最可靠、正確的方式就是到各區衛生所或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認可的醫院或檢驗所進行愛滋病毒抗體的抽血檢驗。肛交是一種高危險行為,因激烈的性行為容易造成直腸黏膜受損而有傷口被感染,甚至在口交中也應當使用保險套。 衛生局建議在所有的性行為中安全的使用保險套,可阻隔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或血液)進入人體,將感染機率降到最低,只要全程正確使用合格的保險套,即可杜絕愛滋及性病感染。避免從事危險性行為,以保障自身安全。

預防大腸癌重篩檢 追補瘜肉可拿大獎

預防大腸癌重篩檢 追補瘜肉可拿大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快速上升,衛生局表示,大腸癌好發年齡在50歲以後,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亦需定期篩檢。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國民眾辦理「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只要接受大腸癌篩檢,就能參加高達80萬元獎項抽獎,即日起至101年11月30日止。凡於今年度11月30日前曾做過「糞便潛血」或「大腸鏡」篩檢者,附上報名表和篩檢證明,就能參加三重健康抽獎活動,宜蘭縣府為鼓勵民眾接受四癌篩檢(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今年度亦舉辦「四癌篩檢-幸福萬千」健康禮讚抽獎活動,宜蘭縣民於今年10月31日前接受四癌篩檢就能參加,縣府衛生局將於今年8月及11月份進行抽獎,縣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把握機會拿好禮。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今年結合各醫療院所,截至6月為止,共近1萬4千多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潛血陽性反應有881人,目前有467人已接受進一步檢查,其中大腸鏡檢查確診發現瘜肉(疑似大腸病變)有243人,意即約每2個陽性反應就有1人是瘜肉,另發現大腸癌7人,均已接受完整的治療,因此挽救了這200多個家庭的健康。另依據衛生署資料,大腸癌已是目前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萬人罹患大腸癌、有4千多人死於大腸癌,宜蘭縣一年有219人發生大腸癌,平均不到2天(40個小時)就有1人罹患,而100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有88人,意即約每4天就有1人因此而死亡,顯示大腸癌發生呈現逐年上升、嚴重威脅民眾的健康。

過敏肌慎選化妝品 注意芳香成分

過敏肌慎選化妝品 注意芳香成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化妝品廣告的效果吸引不少女性購買,市面上更充斥著琳瑯滿目的化妝品,化妝品不免添加許多芳香成分,使用起來雖然充滿香氣,不過這可能會讓某些人引起過敏,衛生局鄭鴻藝局長表示,化粧品中會引起敏感性肌膚產生敏感性反應的成分,以防腐劑及芳香成分較為常見。不過芳香成分卻容易引起肌膚過敏現象。鄭局長進一步表示,依據流行病學調查,有50%以上的成年人認為其臉部肌膚屬敏感性,具有如緊繃、刺癢感、燒灼感、針刺感、痛感或癢等症狀。這些是屬於生理反應的症候群,而不是一種疾病,卻會影響生活品質。容易引起肌膚敏感性的相關因素,包括環境因素(環境污染物)、物理因素(紫外線、冷、熱、風、空調)、生活形式(化粧品、肥皂)、心理因素(壓力、情緒)及荷爾蒙等,其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因使用化粧品引起的敏感性反應。 化粧品大都是以水為基礎製成的液劑或乳劑,配方中含有很多可供微生物生長的成分,不添加防腐劑就很難抑制微生物生存,但是引起敏感性反應也與所添加的成分濃度及純度有關,所以降低其添加量及使用較高純度的成分,可以減少敏感性反應。鄭鴻藝指出,芳香物質也常是化粧品不可或缺的成分,科學研究發現,有些芳香成分較容易引起敏感性或過敏反應,如桂皮醛、異丁香酚等。 此外,使用化粧品可能與其他成分引起交叉敏感性反應、其他成分是否會促進防腐劑的吸收、塗抹於黏膜或腋窩等部位、肌膚狀況較乾燥或龜裂時、接觸的時間以及使用的頻率等,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近年來也有研究透過水分活性的控制、使用具有抑制微生物活性的天然物或其他科技方法,生產標榜不添加防腐劑,藉此減少肌膚的敏感反應。若消費者出現肌膚過敏,皮膚科醫師將初步瞭解是否為芳香物質所引起,找出引發反應的成分。

無菸拒檳酒 創造健康環境

無菸拒檳酒 創造健康環境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基隆衛生局資料指出,基隆市100年十大死亡原因癌症是第一位,口腔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第四位。據文獻資料口腔癌與抽菸喝酒、嚼檳榔相關,也因此基隆市今年(101年)將菸、酒、檳榔防制做整合計畫宣導,像是表揚拒售菸品給未滿18歲者的友善店家、設立無菸拒檳酒環境及辦理戒菸檳減酒相關課程等。此外發育中的青少年腦部對於尼古丁相當敏感,吸菸除了會影響學習外,且愈早吸菸者成年後愈容易成為重度菸癮者,且吸菸會損害大腦,使思慮變得遲鈍及智商減退,影響課業學習與生活,香菸中的尼古丁、焦油與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呼吸道的阻力、阻礙呼吸系統發育及降低體力,也會降低肺功能增長,增加日後罹患氣喘、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之潛在風險。基隆市目前針對吸菸民眾,已規劃7家醫療院所、1家職場及發展協會等9個單位陸續辦理「戒菸班」,同時加入戒檳減酒課程,期望降低基隆市口腔癌發生率。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戒菸拒檳酒,幸福健康才會久」,且基隆市公共場所全面禁菸,請民眾共同響應戒菸拒菸行動一起打造基隆友善健康城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