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想當肌肉男?當心健身不當反造成椎間盤突出

想當肌肉男?當心健身不當反造成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年輕人為了保持良好體態,天天到健身房報到,雖然運動能使身體健康,不過若是運動姿勢不良、或是腰部承受過大的壓力就可能會造成一些傷害,署立雙和醫院骨科醫師林哲立指出,最近門診中就有一名18歲青少年,就是因長期重量訓練造成過度彎曲身型,引發椎間盤突出。林哲立醫師也指出,其實突然性的的脊椎負荷改變就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主因,包括突然摔倒或遭受重擊所引起的急性椎間盤突出,以及長期搬重物或使用不正確姿勢形成的慢性椎間盤突出。 林哲立醫師解釋,由於腰的椎間盤位於二個椎體之間,形狀類似橫剖面的洋蔥,其構造分別是椎間盤中央有髓核,髓核之外為多層的纖維環,把髓核圍住,二個椎體保持一定的距離,除了可以承受上、下椎體之間的壓力外,還可以配合身體從事各種活動,此時若有過於重大的壓力或角度區轉,如快速彎曲,側屈或旋轉等姿勢產生,就會造成腰部的壓力,進而影響周圍的韌帶受損或弱化,造成坐骨區疼痛。 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初期,身體某一側會開始出現又麻又痛的症狀,此時若不適當的處理,除了身體不適的程度加倍外,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無法下床、寸步難行的可能。針對慢性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必須採取復健、服藥等方式,若超過半年症狀仍無法改善,就需要手術治療。若是急性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除了以傳統手術移除突出的椎間盤外,目前使用彈性骨釘手術,來減少椎間盤突出復發的治療效果也不錯。 林哲立醫師提醒民眾,平常就要做好腰部保養,生活起居要從小細節開始做起,要特別注意常變換站姿分散雙腳的壓力,不隨意彎腰搬重物、避免在狹窄的空間工作,需長久做事時,善用椅墊等工具減少腰部壓力、保持體重避免過胖造成腰部負擔、小心運動姿勢,都有助減少椎間盤凸出的威脅。

機車定期檢驗、保養 維護空氣好品質

機車定期檢驗、保養 維護空氣好品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機車在台灣是相當常見且便利的交通工具,不過汽機車的汙染也是相當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機車需定期檢驗,除配合環保署之機車定檢制度,定期寄發定檢通知單,通知車主逕至政府委託認可之機車排氣免費檢測站檢測外,偏鄉地區之機車定檢,澎湖縣更利用移動式定檢車執行免費之檢測任務,提高偏鄉地區機車定檢之便利性。依統計資料,澎湖縣於100年之機動車輛數總計為9萬5587輛,自民國94年底至民國100年底,車輛總數成長了19.02% ,平均年成長率為2.72%左右,其中以機車所佔比例最大,約佔總車輛數之75.1%,其主要之排放污染物為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都屬污染物之一。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40條第1項」規定,出廠日期滿五年以上的使用中機車,每年應依行車執照原發照月份前後1個月間參加機車排氣定期檢驗。經檢測調修合格後之機車,將依其排煙品質分別給藍色或黃色的「機車排氣檢測合格標籤」,「藍色標籤」之意義為檢驗結果在合格標準範圍內,車主僅需一般保養即可;『黃色標籤』之意義為檢驗結果在合格標準邊緣,車主必須加強保養,保養後再檢測,以符合藍色標籤標準。此外,針對逾期未檢驗之機車,並加強路邊稽查、路上攔查,檢測不合格者,依法將處新台幣1500~6000元之罰鍰,因此呼籲民眾注意,儘快騎機車並攜帶《行車執照》,前往認可之機車排氣免費檢測站進行檢測,共同維護空氣品質。

炙熱夏日 狗狗也會不敵艷陽中暑嗎?

炙熱夏日 狗狗也會不敵艷陽中暑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炎炎夏日,氣溫每日飆高,不僅人在豔陽底下,口乾舌燥、汗水直流,帶著心愛的寵物出門散步玩耍,不一會兒,也看起來喘氣連連、甚至趴在地上許久,難道狗也跟人一樣不敵艷陽,中暑了嗎?獸醫師楊孝柏說,狗的中暑屬於急症,超過半小時沒做適當處理恐死亡,那要如何判斷呢?症狀會有:四肢抽筋、體溫超過四十度以上、躁動不安等,此時需立即降溫並緊急送醫。但一般的活動力下降,懶洋洋的狀況,屬於控溫失衡,如同:人在運動過後,會感到較疲累相同,補充些水分、休息一下後即無礙!楊孝柏獸醫師也說,易發生中暑現象的犬種為:短吻犬,即鼻子較短、臉型較扁的犬種,如英國鬥牛犬、拳師犬、巴哥犬、沙皮犬、西施犬、以及波士頓梗犬等,因狗無汗腺,皮膚無法散熱,只能靠排尿及藉著張開嘴巴及伸出舌頭,釋出體溫來達到降溫目的;因此天熱排汗問題也與長毛、短毛犬無關。天氣炎熱,帶著愛犬出門,楊孝柏獸醫師也叮嚀,記得帶寵物到通風的環境,也可隨身攜帶體溫計,注意狗狗的體溫,如有上述其中一項中暑症狀現象,緊急降溫處理方式,帶到陰涼處休息,並立即沖冷水、補充水分,別用冰塊及酒精擦拭,因為冰塊會導致血管急速收縮、而酒精過於刺激皮膚;記住防暑要點,炎炎夏日,愛犬們也可放心安全玩!

破傷風引發痙攣現象 延誤就醫恐致死

破傷風引發痙攣現象 延誤就醫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出現首例破傷風通報死亡個案,為一名南部71歲男性,6月初搬運機械時曾遭生鏽器具砸傷腳趾,僅自行處理傷口未就醫,後出現吞嚥困難、牙關緊閉及頸部酸痛情形時曾至診所就醫,13日送醫急診經醫護人員救治,仍不幸於21日往生。衛生署疾管局表示,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潛伏期約3~21天,初期可能出現破傷風痙攣現象,需特別留意。破傷風主要是土壤或媒介物受到動物或人類的糞便污染後,透過一般傷口、撕裂傷、燒傷或注射受到污染的藥物,導致破傷風桿菌由開放的傷口侵入血液所引起。常見的初期症狀為腹部僵硬及肌肉痙攣,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為「角弓反張」(沿著脊骨的肌肉痙攣,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後彎,呈現弓狀,躺下時僅頭和腳著地)及臉部表情出現「痙笑」(指面部肌肉痙攣引起的揚眉、咧嘴),並伴隨強烈的肌肉收縮疼痛,嚴重者可能死亡。疾管局提醒民眾,如遇災後清理家園或平時工作時,應注意進行個人防護,若有被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之傷口,或被生鏽的器具割傷,除應儘速至醫院接受傷口的處理外,如有感染破傷風之虞,其先前如已按時接種過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或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可依據醫師的評估適時追加破傷風類毒素,提高破傷風免疫力。

小心甲醇中毒!免費米酒檢驗避假酒

小心甲醇中毒!免費米酒檢驗避假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原住民豐年祭的文化活動的到來,花蓮縣衛生局主動提供免費米酒檢驗服務,以防止民眾喝到假酒造成甲醇中毒。民眾對家中所購置的米酒有所疑慮時都可以直接送至花蓮縣衛生局檢驗,檢驗結果可在送驗的隔天下午就能通知。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喝到假酒會有典型的甲醇中毒現象,如頭疼、肚子痛、暈眩、視力模糊等不適的症狀。民眾送驗時請注意要有完整包裝,最好是尚未開?過之罐(瓶)裝容器的米酒,並攜帶身分証件以備登錄追蹤及回報檢驗結果。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表示,米酒之製造方法有很多種,傳統方法都以酵母醱酵法來進行,再蒸餾而得,需時較長,但甲醇含量較低。唯有少數不肖業者罔顧消費者健康,以工業用酒精加水加香料調配製造而成的假米酒,才會有甲醇含量超過標準值1000ppm以上。民眾如不慎飲用了假酒應比照重症病患處理方式儘快送醫,更不要輕信偏方而延誤就醫;同時也呼籲民眾在豐年祭期間飲酒作樂,應淺嚐即可,喝酒過量確實有礙身體健康。希望豐年祭的文化活動,能以健康的思維為出發點,淺嚐有益健康。再次呼籲鄉親共同遵守。送驗地點為花蓮縣衛生局一樓檢驗科。受理時間從7月2日至8月29日止。

結合醫學中心 打造新竹雲端健康城市

結合醫學中心 打造新竹雲端健康城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竹縣在新竹科學園區的科技發展帶動,以及縣長邱鏡淳的用心經營下,於近期知名媒體民調中顯示新竹縣是北臺灣最適合居住的地方,並榮登全台十大幸福城市第二名。雖新竹縣經濟表現及科技指標之躍升幅度為全台灣最高,但大新竹區的急重症醫療資源不足,新竹縣病床數為北部地區最低的縣市,每一醫療機構需服務的居民人數高居全台第二;而13 鄉鎮中醫療資源大部分集中於竹北市與竹東鎮兩大市鎮,其他偏遠地區鄉鎮醫療資源更是極度匱乏。交通大學校友會宣明智理事長,深深感受到醫療照護資源分配不足且不均情況對居民影響,以實際行動關懷竹縣偏遠弱勢族群。經過兩年的努力,引進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中心的健康服務團隊成立「新竹雲端健康城市推動聯盟」。透過整合地方產官學研的資源,結合雲端資通訊網路技術與健康雲服務平台,提供大新竹地區居民更溫馨、更貼心的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服務。邱鏡淳縣長也特別感謝宣理事長對新竹縣民的關心,長期給予推動聯盟大力支持與指導。「新竹雲端健康城市推動聯盟」郭景桓主任指出,雲端健康城市計劃整合台北醫學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師範大學等學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與學童發展教育的專家團隊,以及整合百略醫學、東元醫院、台灣雲康、優活健康傳媒和友康健管等專業團隊。透過結合健康管理APP、廣佈社區健康量測站與廣發健康紅利卡,發展創新營運模式的雲端健康促進服務系統。此外,雲端健康平台整合縣民健康資訊,進一步整合地方政府的公衛與社福資源,以及結合地方熱心公益的義工、里長社區發展協會及企業文教基金會的支持,落實雲端科技於提升居民幸福感,並一同為提升社區居民健康指數;與關懷偏遠弱勢居民而努力。

膠原蛋白飲讓皮膚有彈性 醫師:商品噱頭

膠原蛋白飲讓皮膚有彈性 醫師:商品噱頭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大家都知道膠原蛋白是組成皮膚彈性的重要成份,隨著年齡老化,膠原蛋白也會漸漸流失,隨著愛美的女性越來越多,市面上也開始販售膠原蛋白錠、膠原蛋白膠囊等商品,甚至在飲料中添加膠原蛋白來吸引年輕愛美的女性,但究竟補充這些膠原蛋白飲有效果嗎?台中林新醫院皮膚科主任曹克昌表示,這恐怕只是商品的噱頭而已,口服膠原蛋白會在胃部被胃酸溶解侵蝕掉,無法達到民眾期望的效果。另外也常聽到許多人說,雞爪、豬腳、魚皮、軟骨當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多吃這些食物能補充膠原蛋白,讓肌膚恢復彈性,曹克昌主任表示,這些食物中確實含有膠原蛋白,不過食物經過食道,胃部,被腸子吸收後,是否還有多餘的膠原蛋白能補充到臉部肌膚,這點恐怕還要更進一步研究,而且這些膠原蛋白豐富的食物,都含有較高的脂肪含量,不適合經常食用,否則一昧的補充反而容易造成體內膽固醇過高,對身體造成負擔。而膠原蛋白究竟是什麼?曹克昌醫師解釋,膠原蛋白是維持皮膚與肌肉彈性的主要成分,膠原蛋白在皮膚表層下的真皮層支撐皮膚,使皮膚看起來ㄉㄨㄞㄉㄨㄞ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的老化,膠原蛋白也會不斷流失,使得真皮組織塌陷,皮膚出現皺紋,肌膚下垂、鬆弛等現象。其實我們人體內原本就有豐富的膠原蛋白,通常是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內分泌失調、陽光曝曬導致細胞老化,使得膠原蛋白被破壞掉,曹克昌主任提醒大家,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飲酒及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外,還要注意少吃油炸物,因為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尤其油炸物,都容易產生自由基,而自由基會破壞膠原蛋白,加速肌膚的老化、使皮膚出現黑斑、皺紋,此外曹克昌主任建議,在生活上可多補充維他命c、胡蘿蔔素等這些抗氧化食物來延緩細胞老化。

寶寶太早坐學步車 會讓腿變型嗎?

寶寶太早坐學步車 會讓腿變型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0~1歲是寶寶成長最快的階段,不管是飲食攝取、語言發展、生理機能的成熟度等,都會在此一時期獲得快速進展。在此同時,包括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與行走等能力,也都會在此同時展現。長輩常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一歲走路,早點爬、晚點爬,真的會有影響嗎?到底怎麼樣才算太晚?小兒科醫師張華倫解釋,新生兒俯臥位時即有反射性的匍匐動作;2個月時能在俯臥位交替踢腿,這代表匍匐動作的開始;3~6個月時可用手肘支撐上身達數分鐘之久,是寶寶爬行的準備階段;7~8個月時能用手支撐胸腹,使身體離開地面,有時還能在原地轉動,已經可以開始進行爬行訓練;9~12個月時能用上肢往前爬,並逐漸開始由手膝爬過渡到手足爬;1歲時開始較熟練向前爬行;1歲半時已經會爬台階。但每個孩子的狀況有所不同。但有些小朋友為就是不愛爬,張醫師說,環境因素是導致很多寶寶不會爬的重要原因,所以要讓寶寶學會爬,首先必須:解決家長的心理問題、多給寶寶提供學爬的機會、給寶寶爬行的空間並做好安全防範工作。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也說,小朋友不愛爬的原因,包括有:趴的時間太少、或髖關節受傷皆有可能。而許多家長都有的問題,因為據說坐學步車,會讓腿變形?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老師說,孩子未滿「十個月前」,不建議讓孩子在學步車中練習行走,一來會減少孩子爬行的機會,二來太早讓孩子坐學步車容易造成孩子日後產生墊腳尖走的情形,這樣的狀況容易造成孩子足底結構變形及肌力平衡失調。張醫師也表示,坐學步車,有外力輔助,會使中央的核心肌群訓練不夠,易坐不直爬不好。

愛滋感染者服藥勿中斷 避免抗藥性產生

愛滋感染者服藥勿中斷 避免抗藥性產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疾病管資料顯示,愛滋感染者服藥後第2年約有20%曾有不規則服藥的情形發生,可能導致抗藥性產生。疾管局提醒愛滋感染者,每日應規則服藥,以維護健康及生活品質。台灣自1997年引入使用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法(HAART,俗稱雞尾酒療法),不但可以降低感染者血中的愛滋病毒量,減少病毒的傳播,同時能增加血中CD4淋巴球數目,提升感染者的免疫力,並減少伺機性感染,有效控制病情,顯著的降低了感染者的死亡率,提升感染者生活品質。疾管局亦請47家指定醫院設置個案管理師,提供個案關懷、支持及良好醫療服務品質。感染者的服藥順服度從加入個管計畫前的74%,提升至85至90%。目前約有5成的已服藥個案被納入個案管理計畫照護服務中。對於CD4淋巴球小於350 cells/mm3的感染者,經醫師評估並與感染者討論後,即會建議進行藥物治療。截至2011年底共有18,660位本國籍存活感染者,其中有10,681位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中。雖然藥物治療能有效的降低感染者的病毒量,但藥物並非萬靈丹,開始服藥後,須天天服藥,終身不可中斷,一旦中斷或服藥斷斷續續,容易使愛滋病毒產生抗藥性,而造成治療失敗,因此疾管制再次提醒已服藥的感染者,規則服藥的重要性,若因副作用而無法持續服藥,應即時與醫師或個案管理師反映,千萬不可冒然自行停藥。

關懷獨居老人活動 展現社會溫暖

關懷獨居老人活動 展現社會溫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為落實署立醫院關懷獨居老人,照顧弱勢族群,今日於台南市光武里活動中心舉行「關懷獨居老人活動」,與北區區公所、台南市廚師公會共同辦理。 因應老人人口增加,各項問題日趨嚴重,獨居老人有增加趨勢,如何使老人生活品質更好,得到完善的照顧,以及良好醫療照護,是目前應該重視及重要議題,在家庭結構改變狀況,人口外移或是啃老族形成,養兒防老之觀念面臨嚴重挑戰,有些老人因無法獲得妥適的照顧而成為獨居老人,長輩健康問題衍生其照顧問題,對於醫療知識較貧乏,害怕就醫、對疾病忍受度較高等因素,也會影響其到醫院就診之意願。因此,衛生署台南醫院出動醫療團隊成員,由李伯璋院長帶領家醫科醫師、藥師、護理人員、癌症防治中心個管師、社工師、志工等,前往關懷活動現場,為獨居長輩進行健康義診、藥物諮詢、量血糖、量血壓、社會福利諮詢、關懷等活動,北區區公所結合台南市廚師職業工會辦桌,邀請北區獨居老人、里長、華山基金會志工等人員,共同參與活動,還有正覺、大港、成德社區媽媽的手語及韻律表演,讓獨居老人感受到社會大眾的溫暖,落實照顧獨居老人服務活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