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膽結石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常見的症狀為飯後右上腹悶痛不適,尤其是大魚大肉後更是明顯,常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長期下來,也可能併發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包括中年、肥胖、多產的婦女等都是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更多相關訊息,衛生署台南醫院特別邀請外科主治醫師莊育權,來告訴大家什麼是膽結石,如何預防以及如何治療等健康保健知識。講座時間:7月8日(星期日),上午10:00~12:00講座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國際會議廳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膽結石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常見的症狀為飯後右上腹悶痛不適,尤其是大魚大肉後更是明顯,常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長期下來,也可能併發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包括中年、肥胖、多產的婦女等都是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更多相關訊息,衛生署台南醫院特別邀請外科主治醫師莊育權,來告訴大家什麼是膽結石,如何預防以及如何治療等健康保健知識。講座時間:7月8日(星期日),上午10:00~12:00講座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國際會議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高峰,雖然各級學校已放暑假,但參加補習班、安親班、夏令營等各類暑期活動之機會增加,且多數幼托機構並未停班,感染腸病毒的機會仍多。 衛生局呼籲,由於許多腸病毒感染者不會發病,或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再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兒,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暑假期間大人小孩都應持續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把握洗手時機-「吃東西前、上完廁所後、和寶寶玩耍前、打噴嚏或擤鼻涕後、看病前後」等,及落實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搓揉20秒)、沖、捧、擦」,注意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局長鄭鴻藝再次提醒,家中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臺灣地區四季如春,是跳蚤繁殖最理想的溫床,跳蚤終年可見並不足為奇,但於溫度、濕度都比較高的3~7月更是跳蚤最容易侵犯的季節,所以當皮膚上出現整片奇癢無比的小紅點,極可能是跳蚤上身了。尤其是自家或鄰居家中有養貓、狗的話,那就更加肯定了!台灣蚤類以貓蚤、狗蚤及印度鼠蚤為最常見的種類。跳蚤經由叮咬、吸血、寄生直接危害人畜,除了會造成令人難受的劇癢及皮膚過敏外,又可媒介多種疾病如:鼠疫、地方性班疹傷寒、蠕蟲病,不過該如何防止家中受到跳蚤的入侵?南投衛生局指出,平時應保持環境清潔,降低老鼠密度或不讓野狗、貓侵入居所,並保持寵物清潔,若家住公寓大樓,則不要讓寵物進入臥室,更勿讓其爬到床上或沙發上,讓貓狗睡在固定的舊衣物上,約三、四天就清理,蚤卵就沒機會孵化。此外利用吸塵器清潔室內環境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吸塵器可吸走有機質和血便等,使跳蚤幼蟲的食物減少,也可吸走大部份的成蚤以及各幼期階段的跳蚤如卵、幼蟲和蛹,要注意沿著牆角、角隅,以及傢俱下灰塵陳積處,尤其是門後、櫥櫃下面等較少走動的地方,及廚房、浴室門口的腳踏墊下,這些地方是跳蚤最喜歡產卵、孳生幼蚤的地點,不過一定要注意用完吸塵器,馬上將灰塵倒進塑膠袋中,噴入殺蟲劑後將袋口封住並丟棄,記住必須馬上處理,否則吸塵器便成為跳蚤生長發育最佳場所。 為維護居家環境衛生,除蚤類時要多次而且每次都是全面性的清理,每次間隔不可超過3個禮拜(即21天的生命週期),才能達到效果,最好聯合社區內每戶人家同時進行防治,才可發揮更大的成效且避免復發,杜絕跳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來臨,節節攀升的溫度除使人胃口盡失外,亦使人的心情煩躁。大腦中血清素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血清素含量提高能改善睡眠,讓人鎮靜,減少急躁情緒,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帶給人更多快樂。有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當提高血清素在動物體內含量時,動物的互相攻擊行為明顯減少。而哪些食用的蔬果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降低憂鬱煩躁的心情呢?台灣,一年四季都能享用的美味水果。其中,香蕉更是盛產豐沛,香蕉內含生物鹼物質,可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也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來源,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當血清素降低水平之下時,就會出現注意力集中困難等問題,間接影響個人計劃和組織能力。這種情況還經常伴隨壓力和厭倦感,甚至引起抑鬱。而香蕉含有維生素B6,可以提高血清素濃度,有助於抵抗抑鬱症,培養快樂心情。除香蕉為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主要來源外,蔬菜中的菠菜亦富含葉酸,麥克吉爾大學的研究發現,那些被控制無法攝取足夠葉酸的人,在5個月後,都出現無法入睡、健忘、焦慮等症狀,研究人員推論,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導致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及早發性的失智等。故,類似營養素的食物為甘藍菜、芥菜、青江菜、羅曼萵苣(俗稱「大陸妹」)、蕪菁葉、橙椒。另外南瓜也是一種可以選擇的健康食物,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關,是因為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營養素都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血糖,轉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腦部唯一的燃料。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在日常飲食可多食用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和葉酸的蔬果,除能提高大腦中血清素含量,引發快樂能量,降低憂鬱煩躁的心情!更能降低身體碳排放量,順便做環保囉,另外,維持簡單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定期運動也是穩定身心靈的不二法門,若想擁有更多愉快心情,也可從每日飲食開始做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雙和醫院在去年時收治一名高齡98歲的林姓老婦人,當時林老太太因連續數周食慾不振、精神倦怠,到後來出現呼吸急促的情形,經過醫師檢查發現她的肝臟有一個五公分、約一拳頭大小的惡性腫瘤,如果不積極治療,壽命可能只剩下半年。不過考量到老婦人年歲已高,透過傳統開腹手術進行腫瘤摘除會有極大的風險存在,因此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決定為老婦施行「雙極射頻燒灼術」,以三支探針在超音波影像的引導下,不碰觸腫瘤就可以進行電燒,傷口小、恢復快,時至今日林老太太恢復良好,腫瘤亦無復發跡象,明年將喜迎百歲生日,宛如重獲新生。 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指出,「雙極射頻燒灼術」是目前最新的電燒技術,國內僅有兩家醫學中心的醫師以這樣的技術治療患者,雙和醫院是其中之一。為此,吳醫師還特地至法國當地燒灼術權威醫院進修,學習此一技術。吳醫師解釋,傳統的單極射頻燒灼術,是以一支探針直直插入腫瘤中心,探針末端會放出電流導熱,讓腫瘤細胞逐漸壞死。單極電燒的缺點在於,為了徹底清除腫瘤,燒灼的範圍會比較大,但這麼做的風險會怕將癌細胞在手術過程中散播到其他器官或組織上,且單極電燒技術僅適用於小於三公分的腫瘤。反之,雙極射頻燒灼術可利用多支探針包圍腫瘤四周,在不觸碰到腫瘤的情況下,利用探針之間的電流將腫瘤燒灼乾淨。吳醫師說,雙極燒灼的方式不但能將腫瘤清除乾淨,也能防止癌細胞的散播,術中的併發症亦不到百分之一,患者約在六個小時後就能活動、進食,住院時間也所短為三至四天。據了解,國外曾以雙極射頻燒灼術成功清除12公分大的腫瘤,目前吳醫師也以此技術造福40餘位患者。除了腫瘤燒灼這種「微創手術」外,吳醫師指出,外科手術清除腫瘤是最傳統,也是最重要的根除性治療,但很多肝癌患者因合併肝硬化、有其他嚴重疾病,或是年紀太大無法承受重大手術,酒精注射對小型肝癌的治療效果很好,尤其是小於兩公分的腫瘤。但兩公分以上的腫瘤,燒灼治療的效果較為可靠。圖:吳立偉醫師以超音波影像說明病情,患者林老太太術後至今恢復良好,腫瘤亦無復發跡象,明年將喜迎百歲生日。(攝影/陳茂軒)影片:吳立偉醫師解說傳統單極射頻燒灼術與雙極頻燒灼術之差異,影片網址為http://www.youtube.com/watch?v=Plxr07QcsEY。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症,俗稱蠶豆症,此種疾病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遺傳性症病,為紅血球內葡萄糖新陳代謝異常的疾病。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酶(即G-6-PD)是一種酵素,它在人體內協助葡萄糖進行新陳代謝,而在此過程中產生一種保護紅血球的物質,以對抗某些特別的氧化物;患此症的小孩,因缺乏這種酵素,使紅血球容易受到某些特定物質的破壞而發生溶血,如程度嚴重即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 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症會造成:1.新生兒黃疸--因黃疸住院治療之新生兒中,約有30%為G-6-PD缺乏症者。蠶豆症寶寶在新生兒期比正常新生兒容易出現較嚴重的新生兒黃疸症。2.急性溶血症--當蠶豆症寶寶接觸到氧化性藥物、蠶豆、萘丸(臭丸)、紫藥水、磺胺劑,以及部份解熱鎮痛劑時,紅血球易被破壞,即會產生溶血現象,此時寶寶會出現臉色蒼黃、疲累、食慾差、黃疸(眼白及皮膚均變黃)、茶色尿(尿色較深如茶般)。嚴重時,可能會昏迷,不及時處理會導致生命危險。3.先天性慢性溶血性貧血--慢性溶血、貧血、肝、脾腫大等症狀。世界各地都有G6PD缺乏症患者,尤其是地中海沿岸、非洲及東南亞地區,台灣的發生率約為2到3%。 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症尚無有效治療疾病的方法。預防症狀發生之方法包括,避免接觸萘丸、紫藥水或食用蠶豆及某些藥物,如:解熱鎮痛劑、磺胺類、抗瘧疾、硝基喃類等,以預防發生溶血性貧血現象。不隨意服藥,所有藥物均需經由醫師處方(應避免使用之藥物)、避免吃蠶豆或其製品(如蠶豆酥)、衣櫥及廁所不可以放萘丸(臭丸)、不要使用龍膽紫(紫藥水)。假若發現有黃疸或貧血(臉色蒼白)或尿液呈現暗紅色或茶色現象,速帶往醫院診治。 罹患此症的幼兒若平日即隨時注意避免各類易引起溶血物質,或在發生溶血時,施以合適治療,就不會有任何後遺症,亦不會影響身高、體重及智能等各方面發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謝先生日前因為腹部疼痛到腸胃內科就診,返家休息數日後,疼痛感復發有如刀割撕裂痛,讓他趕緊到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門診,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原來是腹腔大動脈分支的上腸繫膜動脈出現剝離症狀。剛自職場退休不久的謝先生,平日身體健康不錯,百思不解為何動脈會出現剝離症狀。醫師問診時,他才說出半年來他以自創「手刀」大力敲打胸口,希望能強化肌肉,並藉以按摩內臟。謝先生回憶說,他確實在敲打身體三個月後,腹部就出現疼痛症狀,只是就醫好轉後,又繼續以手刀功養身,但過二個月後,腹部疼痛感加劇,開始向腸胃內科、心臟內科醫師求治,進而確診他的上腸繫膜動脈已剝離三公分,溢出的血液形成血塊堵塞血管。為釐清謝先生病因,肝膽腸胃科主任胡志棠與影像醫學部介入影像科主任周紹賓兩人研判,正常狀況下,屬於小動脈的上腸繫膜動脈不會單獨剝離,通常是伴隨大動脈剝離而造成。謝先生的個案實屬罕見,推斷他的血管已有輕微動脈硬化,再加上長久遭受用力拍打所致。周紹賓主任說,六十歲以上的民眾容易有動脈硬化的問題,糖尿病患者則是五十歲後即要注意,假使有黑血便、飯後肚子痛等問題,盡快到肝膽腸胃科就診,且平時不要隨意拍打腹部。胡志棠主任也提醒民眾平時要慎選適當的運動,即使是常見的按摩、水療等活動都要注意,特別是要避免水柱直接衝擊包括頭部、背部、脊椎、腰椎等身體重要部位,否則易導致血管破裂造成生命危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0~1歲是寶寶成長最快的階段,不管是飲食攝取、語言發展、生理機能的成熟度等,都會在此一時期獲得快速進展。在此同時,包括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與行走等能力,也都會在此同時展現。長輩常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一歲走路,早點爬、晚點爬,真的會有影響嗎?到底怎麼樣才算太晚?小兒科醫師張華倫解釋,新生兒俯臥位時即有反射性的匍匐動作;2個月時能在俯臥位交替踢腿,這代表匍匐動作的開始;3~6個月時可用手肘支撐上身達數分鐘之久,是寶寶爬行的準備階段;7~8個月時能用手支撐胸腹,使身體離開地面,有時還能在原地轉動,已經可以開始進行爬行訓練;9~12個月時能用上肢往前爬,並逐漸開始由手膝爬過渡到手足爬;1歲時開始較熟練向前爬行;1歲半時已經會爬台階。但每個孩子的狀況有所不同。但有些小朋友為就是不愛爬,張醫師說,環境因素是導致很多寶寶不會爬的重要原因,所以要讓寶寶學會爬,首先必須:解決家長的心理問題、多給寶寶提供學爬的機會、給寶寶爬行的空間並做好安全防範工作。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也說,小朋友不愛爬的原因,包括有:趴的時間太少、或髖關節受傷皆有可能。而許多家長都有的問題,因為據說坐學步車,會讓腿變型?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老師說,孩子未滿「十個月前」,不建議讓孩子在學步車中練習行走,一來會減少孩子爬行的機會,二來太早讓孩子坐學步車容易造成孩子日後產生墊腳尖走的情形,這樣的狀況容易造成孩子足底結構變形及肌力平衡失調。張醫師也表示,坐學步車,有外力輔助,會使中央的核心肌群訓練不夠,易坐不直爬不好。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51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日來台灣受到梅雨季及颱風季節影響,部分地區積水嚴重,豪雨過後戶外盆栽底盤、水盆、廢棄輪胎、廢棄容器、屋頂陽台及地下室等容易積水,災害過後,易大量增加的垃圾髒亂點,若未能及時處理清除,將會成為病媒蚊孳生的溫床,讓夏日高峰的登革熱疫情更加嚴重,呼籲民眾主動清除積水處,避免疫情攀升。 為避免登革熱發生,請民眾務必主動清除居家環境內外積水容器,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應經常巡視,排除積水,清除積水容器及疏通家戶前後的水溝;住家四周環境的廢棄容器,例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丟棄不必要的容器,無法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物可請清潔隊運走,減少病媒蚊孳生的機會,不要讓病媒蚊孳生。台東縣衛生局呼籲民眾要主動配合政府相關單位防疫措施,如未依通知或公告主動清除孳生源,依法可處新台幣三仟元以上一萬五仟元以下罰鍰,故請民眾主動配合清除積水容器,以避免產生孳生源而受罰;此外,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症狀,請盡速就醫,才可確保自己和家人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環境整潔乾淨,住起來才安心,下個月7月7日(週六)為環境清潔日,每月一次的環境日呼籲機關及鄉親自動自發清掃辦公室週邊50公尺之環境及居家戶外4公尺以內之巷道、騎樓、 防火巷、樓梯間、排水溝等,清除重點以街道落葉(狗屎)、廢棄殘留垃圾、電線桿遺留膠帶、廣告物等進行清理,維護環境、掃除病媒,共同為環境清潔貢獻心力。再度帶頭示範街道清掃活動「觀音亭自行車步道及周邊」,為能確保民眾健康,需重視登革熱的威脅,除隨時做好個人衛生及安全防護外,更要加強自家環境清潔維護,通常只要一週至少洗刷水缸、花瓶、水盤等容器並定期換水一次,容器不用時請加蓋或倒置、清理髒亂點其積水處,就是預防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的最佳不二法門,下雨過後活動雨棚皺摺處、盆栽內承接澆花底盤、寺廟前置放塑膠桶、市場攤位桌面、未加蓋地下室集水陰溝或水塔、置放於戶外營建手推車、施工工地場所置放破損紐澤西護欄及窪地、樹洞內、空調冷氣水塔、承接冷氣水桶或容器等;均是孳生病媒蚊之隱密處,因此預防登革熱發生的警覺心,絕不可鬆懈,時時關心,處處留意,隨時做整理清潔,健康又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