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鮮豔的食物要當心!人工色素食多孩童恐過動

鮮豔的食物要當心!人工色素食多孩童恐過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在101年5~6月針對西點麵包店、飲料製作原料公司、DIY食材販賣點、市售國內外果醬、餅乾、糖果共36件具色澤食品,結果含有人工色素為20件,甚至有6件標示不符的狀況,顯示民眾在生活上食用到人工色素機會很大。根據桃園衛生局指出,本次調查結果,在飲料、西點的濃縮果汁、果醬共9件商品中,發現7件添加人工色素,比例高達77%;DIY食材店的香精、蒟蒻粉粿、葡萄蒟蒻凍、芒果布丁粉等9件商品則被發現,全都添加了人工色素,添加比例高達100%;西點麵包店6件商品,則有3件添加人工色素占50%;國外進口果醬7件全無添加人工色素,相較之下歐洲國家對於色素把關較為嚴格。不過吃入人工色素有害嗎?如何避免人工色素的風險?根據國外研究,持續使用食用色素將產生不必要的風險,特別是孩童,會促使患有過敏症狀的人產生反應、削弱免疫系統功能、引起過動症、焦慮和行為問題,甚至癌症等多重危險。桃園衛生局提醒民眾於飲料、食品、食材選購時應謹慎並參考標示,防止食用太多不必要的人工色素,危害身體健康國外研究也指出,這些合成的化學物質絕對沒有什麼營養價值,也不是安全食品,但要如何避免食用人工色素的機會?除了在選購時多注意標籤上的標誌外,平時多吃一些更天然的食物,不要挑選過於鮮豔的食材,盡量選購天然色澤的食物,避免或限制加工食品的數量,輔導業者有染色的食品必需加註警語,以避免民眾經常攝入含較高劑量人造色素。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桃園縣衛生局更再次提醒民眾應多加注意,同時也將更積極監控食品安全問題,以維護縣民的健康,讓民眾能夠「吃」得更安心。

「恐老」意識! 吃什麼能抗氧化?

「恐老」意識! 吃什麼能抗氧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人「怕老」指數,全球第一!根據線上調查顯示:44%台灣網友認為超過60歲就算老,「恐老」意識,讓現年30、40歲一代積極抗老。到底幾歲才算老?潘懷宗博士說,根據研究,人只要一過三十歲,便開始步向老化之路,許多器官的功能以每年6.25%的速度衰退,多數人在四十歲時的器官功能可達80%,五十歲時剩70%,到七十歲時僅剩35%。因此,平時就可以多攝取些「抗氧化好食物」,包括番茄、綠花椰菜、地瓜葉、堅果、大蒜、蘋果等。潘懷宗博士解釋,番茄:為茄紅素的主要來源,可抑制氧化自由基的活動。另含穀胱甘為強抗氧化劑,可維持細胞正常代謝。地瓜葉:可提供飲食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食物纖維,以及必需脂肪酸等,地瓜葉所含的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氧化壓力和游離基的傷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堅果類:富含各種抗氧化劑如維他命E、硒及單元不飽和脂肪如ω-3脂肪酸,具抗癌、預防動脈硬化受損。青花菜:含多種抗氧化劑:β胡蘿蔔素、穀胱甘、維他命C及葉黃素,可抗氧化、抗癌及降膽固醇大蒜:含有的硫化物具有抗氧化還原作用,不但可有效降低體內膽固醇,還可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蘋果:主要是多酚類的抗氧化物質。大蒜怎麼吃,幫助抗老效果比較好?潘博士補充說明,美國和阿根廷學者曾發現一篇研究,列出「蒜頭在烹飪前先擣碎」對人體健康有益。把大蒜擣碎或切片會釋放出蒜胺酵素,功用是催化製造出「蒜素」,這種化學物質會分解成各種對人體有益的有機硫化合物。但不管是整顆或拍碎的大蒜,只要煮超過20 分鐘,那些有用的有機硫化物就會全部不見了。

醫訊/預防眼睛老化 守護靈魂之窗

醫訊/預防眼睛老化 守護靈魂之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使用電腦工作的上班族,工作時間長,且看近物辦公的機會也多,若是看近物時間過長,睫狀肌持續緊繃,用眼過度就會導致眼睛提早老化,一般人大約一般人四十歲後開始老花,而老年人常有眼睛不夠明徹,視覺與視力不足之苦惱,對於日常之生活與活動會造成重大影響。光田綜合醫院特別邀請眼科主治醫師金正昭,與大家一起探討眼睛老化的問題,並且告訴大家一些預防保健的小撇步,以及許多人平時保養眼睛的錯誤觀念。講座時間:7月14日(六)下午2:00~3:30講座地點:中國醫藥大學立夫大樓103講堂講座洽詢:0800-012-678

工作及飲食不規律 當心過勞找上身

工作及飲食不規律 當心過勞找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某醫學中心年輕主治醫師疑因長時間看診開刀及值班。晚上被發現倒在醫院值班室,疑似心臟病突發致死。這樣類似過勞死新聞時有所聞,發病年齡正值青壯年,值得作為警惕並進一步防範。阮綜合醫院減重醫學中心沈永萱醫師表示,過勞死的定義是,所指的是工作壓力太大或工時長期太長導致的猝死。在現代文明的社會之中,職業壓力存在是普遍的。因為有害身心的持續工作,使工作者生活及飲食習慣不規律,加上運動休閒不夠,疲勞長期蓄積,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如:粥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症等)快速惡化,導致突然病發而死亡。過勞死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這些人可能原本就有疾病,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意,或是本來沒有疾病卻積勞成疾甚至死亡。長期過勞所產生的身心上的長期壓力,會使一個人的腸胃機能失常、免疫功能失調、情緒低落、焦慮、血壓升高、血脂異常、動脈加速硬化。最後,某個突然增加的超時工作,或者突然增加的心理負擔,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過勞死就發生了。沈永萱醫師叮嚀,三高為心血管疾病與過勞死之危險因子,建議定期檢查有必要時配合醫師指示服藥;控制體重、飲食控制:把握三少兩多的原則,多吃青菜水果以及高纖維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少用調味料,少吃高油脂的食物;適當的運動、良好的生活型態:戒菸,戒酒,保持心情愉快;積極控制三高與減重,才是擺脫心血管疾病與遠離過勞死陰影的最佳方法!

醫訊/健康生活 迎向「腎」利人生

醫訊/健康生活 迎向「腎」利人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腎臟病是我們的國病之一,台灣一直以來都有洗腎王國的稱號,而且大多數人腎功能下降卻不自知,而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更曾在節目中表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全台約有270萬名、也就是全台有1/8民眾是慢性腎臟病患,但其中卻只有3.54%的人知道自己罹病。而在100年十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位居第十,可見腎臟病變問題,民眾不可不慎,因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振文,特別舉辦講座,告訴民眾,如何保護腎臟,以及其重要性。講座時間:7月15日(日)上午10:00~12:00講座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演講廳講座洽詢:02-2395-5212洪鈞培文教基金會、02-2343-1100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罕見!處女姐妹 同時罹婦科腫瘤疾病

罕見!處女姐妹 同時罹婦科腫瘤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日前有一位33歲的彩鳳(化名),因陰道不正常出血,曾至3、4間醫院就醫治療無效,遂轉至北醫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門診求助。無獨有偶,另一位38歲的彩霞(化名)也因同樣症狀遍尋醫師治療未見起色,故求治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醫師。劉偉民醫師後來發現,兩位女性為親姐妹,皆未曾有性經驗,也無家族史,卻罕見地分別罹患子宮頸癌最末期(第四期下)和子宮內膜癌,這件事提醒了所有婦女大眾,處女不僅會得到婦科腫瘤疾病,甚至婦癌也並非不可能。劉偉民表示,這對台灣婦女而言絕對是一大警惕,因現代人普遍晚婚,台灣又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風險更高。以前婦女早婚、生子、哺乳,較不易罹患婦癌和賀爾蒙相關的婦科腫瘤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由於姐妹仍是處女,因此劉偉民先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腔肥厚,且接近子宮下半部有一腫塊。因此建議病人接受子宮鏡手術切除子宮腔裡面的腫瘤(當時僅懷疑是「子宮黏膜下肌瘤」所造成的不正常出血),但前提是必須在手術時先切開處女膜,才能經由陰道做子宮鏡手術。劉偉民醫師當時詢問病人是否介意先做陰道內診和子宮頸抹片,病人同意,內診時確認處女膜完整,僅容一隻食指勉強接觸到子宮頸處有一個4、5公分大的腫塊,陰道壁也有多處小結節,當下即判定可能是子宮頸癌,極可能已多處擴散。三天後,子宮鏡手術的病理報告證實病人罹患的是,「沒有性經驗的處女」幾乎不太可能會發生的子宮頸鱗狀上皮癌,而且細胞分化極差,同時正子攝影和磁振造影也證實癌細胞已轉移至肺、肝、腦部和骨頭上,進入子宮頸癌的最末期─第四期下,目前病人已接受電療及化療中。病人要求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由於病人處女膜完整,所以連食指單指都無法做抹片,僅以一支細刷深入陰道完成。三天後報告出來,子宮頸抹片結果正常,但子宮擴括術的切片報告證實是子宮內膜癌。病人近日已接受「達文西立體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卵巢及骨盆腔淋巴等,預計三天即可出院。劉偉民醫師呼籲,值得婦女朋友注意的是,沒有性經驗並不表示不會得到婦科腫瘤疾病或婦癌。此外,「處女膜障礙」不只是一般婦女有,多數婦產科醫師可能也有,過度的防禦性醫療絕對不是患者之福。如果在做侵入性檢查前,先和病人及家屬充分溝通,絕對不會有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這兩位姐妹若非「處女膜情結」,應該可以更早診斷出來,得到更好的治療成果。

幫助孤獨世界的孩子 首重多交流溝通

幫助孤獨世界的孩子 首重多交流溝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他們無法與人正常溝通,正常人也不太能理解他們的溝通方式,就算周圍有很多人相陪,他們也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孤獨地承受著一切,能幫助他們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與他們多交流溝通,讓他們慢慢地從自我封閉中走出來。署立台南醫院精神科兼任醫師蔡幸芳表示自閉症又稱肯納症,是因腦部功能異常而導致的一種發展障礙,通常在三歲以前可以覺察到相關症狀。自閉症常伴隨有智能障礙、癲癇、過動、分心、退縮及鬧情緒等問題。自閉症不是因後天環境造成,是因生理因素形成,如神經發展、生化機能發展、遺傳因素或腦部受損所致。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會出現下列三方面的基本特徵:社會性互動有質的障礙,社交困難,不能理解別人的情感,因而難以與人建立友誼;溝通方面有質的障礙:語言表達障礙,約百分之五十的自閉症患者不會使用有意義的話與人溝通。行為、興趣及活動的模式相當侷限、重覆、刻板:難以自制地重複某些行為或特殊喜好,例如:搖手,自轉,排列物件自閉症類的疾患包括五種診斷,包括典型自閉症、非典型自閉症、亞斯伯格症、雷特氏症、兒童期崩解性疾患。蔡幸芳醫師說,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藥物可以根治自閉症。目前暫時尚未能發展出一套完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蔡幸芳醫師指出藉著行為治療、認知教學、感覺統合訓練、語言溝通訓練、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遊戲治療等方式,有助於減輕自閉症帶來的障礙。蔡幸芳醫師也給家有「自閉症兒」父母小叮嚀,請父母要開始了解自閉症是什麼,怎樣做才能幫助小孩,將行為治療融入生活中,不同的教導方式會使孩子的自閉症的症狀得到改善或加劇。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與主要照顧者積極學習教導技巧二者是很重要的,帶領孩子參加早期療育可以讓父母更快學到照顧及教導的技巧。發掘孩子的優點,以正向態度協助。有些自閉症兒童有特殊才能,如何協助孩子將其才能在生活中發揮,這也考驗著大人的智慧。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與你一起抗過敏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與你一起抗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氣喘、過敏性體質的患者,在冬天受到寒冷的刺激,容易誘發嚴重的過敏而出現打噴嚏、咳嗽、胸悶、喘息等呼吸系統症狀;但是到了夏天,症狀又會逐漸好轉甚至消失,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醫師邱垂澤說,中醫就是利用「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的原理,趁著夏日患者病情穩定時的黃金時間,藉以達到治癒疾病、減輕症狀的目的,而「三伏貼」又稱為天灸。邱垂澤醫師表示,中醫治療氣喘、 過敏性體質病症所使用的「三伏貼」,就是在「三伏天」期間,選用一些辛溫香竄、 逐痰利氣的藥物,貼敷於背部相關腧穴,以達到溫陽利氣,驅除肺中之內伏寒痰來減緩氣喘、過敏發作之目的,而所謂的「三伏」是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到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盛的三個日子。今年初伏、中伏、末伏分別為:7月18日、7月28日、及8月7日 。在主要的藥材上包含,甘遂、白介子、細辛、延胡索等,在穴位貼敷上,不僅對過敏性氣喘療效良好,同時對一些冬季常發生的過敏疾患,例如,老年人的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都可以透過「三伏天」的調養治療,讓病患到了冬天可以減輕病情,甚至達到痊癒的效果。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自 7月16日~8月18日 實施三伏穴位敷貼療法貼敷藥膏,成人每次約貼二~四個小時,一個療程可以連續貼敷三年;病患在貼上「三伏貼」藥膏之後,忌冷水洗浴、食生冷、辛辣的食物,再配合醫師的中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療效將會非常顯著喔!但不是每個病人都適合天灸,醫師提醒,像是孕婦、 2歲以下幼兒、 黃痰型氣喘、 慢性黃鼻涕鼻竇炎、對中藥物皮膚貼敷過敏及正在感冒發燒的人,就比較不適合。

屢創高溫慎防中暑 勞工避免長時曝曬

屢創高溫慎防中暑 勞工避免長時曝曬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昨日又創下101年全臺最高溫,最熱高達38.3度,簡直快要熱死人!許多勞工朋友更是長時間闢路在太陽底下,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呼籲,勞工朋友外出工作應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為避免勞工於夏季高溫下作業發生職業災害,勞工局陳業鑫局長責成勞動檢查處啟動「高溫室外作業勞動檢查」,動員各科室所有檢查人力,督促企業主及工地管理人員重視及做好高溫熱危害預防措施,維護勞工權益。勞動檢查處處長鄒子廉表示,這次(101年7月10日)稽查承德路3段工地頂層模板作業,其中檢查重點為設置勞工休息、飲食等場所,並提供所需之含電解質飲用水或其他飲料及防止高溫之遮陽設施。檢查發現工地現場測得綜合溫度熱指數為31.7,另配合「夏季強力防災計畫」實施,嚴格要求各工地於炎夏作業時,預防勞工高溫危害。勞動檢查處呼籲,各事業單位應確實依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令規定,高溫環境下工作會造成勞工傷害,如:熱衰竭、中暑、抽筋、脫水、熱昏厥等,依勞動基準法第35條規定,勞工繼續工作4小時,至少應有30分鐘之休息;另外,現場主管應準備溫度計、提供有遮陽之休息區,視溫度高低調配工作與休息時間,並避開高溫時間工作等相關權宜措施,以維護勞工身心健康。 雇主應提供適當飲水,使勞工適當補充水分與少許鹽分,保持身體清涼,避免勞工發生中暑。如勞工出現熱衰竭感到不適,現場溫度為攝式37.6度,頂層未依規定設置有效的遮陽設施,已通知事業單位確實改善;可先自行休息,但若已出現急性中暑症狀、心跳加快、呼吸變深變快、手抖,即高體溫、意識改變、昏迷等,且合併無汗症,就不能再拖延,應馬上就醫。

炎炎夏日防中暑 補充水分注意防曬

炎炎夏日防中暑 補充水分注意防曬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美國的熱浪「熱」死不少人,而台灣的氣溫也持續飆高,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中暑的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衛生署「及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分析全國170多家醫院急診及時資料顯示:每年的7至8月是民眾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高峰期,99年及100年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就高達1510人及1456人。今年1月至6月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人次為362人,近日邁入酷熱的炎夏,應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室內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穿著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不可將任何人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不論你的活動程度,都應該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的水分、不要立刻喝下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夏日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運動、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若需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戶外活動,如運動員、農民、工地施工人員或其他戶外工作者等,國民健康局則建議民眾可以採取下列預防措施:儘可能將活動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的時間、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不含酒精的白開水、多在陰涼的地方休息。外出時隨時注意防曬,例如戴寬邊帽、太陽眼鏡、塗抹防曬係數15或以上的防曬乳液。當民眾有疑似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