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超級愛健康/潛伏體內的祕密殺手 當心慢性發炎

超級愛健康/潛伏體內的祕密殺手 當心慢性發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性發炎的特徵為發紅、灼熱、腫脹及疼痛,是受傷的正常反應。但是,還有另一種低度、慢性、「系統性」的發炎,目前受醫界廣泛注意。慢性發炎是體內祕密殺手,慢性發炎與心臟病、癌症、阿滋海默症及其他疾病有驚人的關聯性?慢性發炎,到底是什麼?腎臟科暨毒物科林杰樑醫師說,發炎機制其實在身體裡面隨時隨地都在進行,有外敵入侵時,都會啟動發炎反應對抗,當危機解除後,抗發炎反應,應該要適時運作,但是如果不能趕快反應運作,就會轉為慢性發炎,雖然身體不會有不適的感覺,但是烈火卻在人體中悶燒,慢慢的、不知不覺的攻擊體內健康的細胞、組織和血管,成了潛伏體內的祕密殺手。到底有哪些疾病,跟慢性發炎有相關聯性?林醫師也說,許多慢性退化性疾病已證實與發炎有關,如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心肌梗塞)、高血壓、肥胖、糖尿病、過敏性、癌症等。你可能不知道?肥胖也會引起身體發炎,而持續的慢性發炎會加重肥胖問題,兩者間形成惡性循環;林醫師回應,當人越來越胖,脂肪細胞越來越大,不僅因為空間不足、細胞受到擠壓,供血也會相對不夠,這時就會引致一連串發炎反應。發炎反應不僅會造成胰島素的抗阻性,引發代謝症候群等問題,也可能造成瘦素等荷爾蒙的不敏感性,進一步讓肥胖更惡化。減重可減輕發炎反應、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降低過度的發炎反應也可能是控制體重的一個方法。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71

老翁懷疑老婆外遇 小心是失智症引起

老翁懷疑老婆外遇 小心是失智症引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王老先生今年75歲,大約從半年前開始,王老先生常常對太太發脾氣,原因是王老先生行動較遲緩,每當太太出去買東西或找朋友聊天,如果稍微晚了點回家,王老先生就不高興,頻頻問太太是去了什麼地方?跟誰在一起?並指責太太一定是背叛他,在外面交了男朋友,還說要給他們好看,家人覺得情況不對,於是將王老先生帶至醫院看醫生,經過檢查後,才發現王老先生是罹患了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經過治療後,王老先生的多疑妄想症狀才減輕。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表示,失智症是指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在老年期發生漸進性的智能退化,其智能喪失,足以妨害其工作社交及自我照顧之能力。臺灣人口老化快速,失智症人口比例也急速增加,常見的失智症,包括了阿茲海默氏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及路易氏體失智症。在失智症早期,可能出現記憶力障礙、語言能力變差、定向感不佳、搞不清楚時間地點等等,到了失智症中期,除了記憶力持續減退,有的病患會出現人格改變,常常疑東疑西,東西找不到,卻懷疑是家人偷的;忘了已經吃過了中餐,想要求再吃,被家人婉拒後,就懷疑家人要遺棄他;配偶出門晚了點回家,就懷疑配偶有外遇。除了上述的妄想症狀,有的失智症患者,還會出現幻覺、焦慮、重覆言語、收集東西、漫遊、睡眠障礙、飲食改變等症狀,這些症狀通稱為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這些精神行為障礙帶給家屬極大的負擔,甚至引起照顧者的憂鬱症。詹仁輝醫師建議,如果老年人出現了多疑妄想幻覺等症狀,應該避免當面批評及反駁,應善用同理心及注意力轉移技巧,減少衝突的發生。同時要盡早就醫,做適當的檢查及治療。現今醫學無法完全治癒失智症,但可以藉由藥物治療,減緩病程並減輕精神行為症狀,提高病患及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潛伏體內的祕密殺手 當心慢性發炎

潛伏體內的祕密殺手 當心慢性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急性發炎的特徵為發紅、灼熱、腫脹及疼痛,是受傷的正常反應。但是,還有另一種低度、慢性、「系統性」的發炎,目前受醫界廣泛注意。慢性發炎是體內祕密殺手,慢性發炎與心臟病、癌症、阿滋海默症及其他疾病有驚人的關聯性?慢性發炎,到底是什麼?腎臟科暨毒物科林杰樑醫師說,發炎機制其實在身體裡面隨時隨地都在進行,有外敵入侵時,都會啟動發炎反應對抗,當危機解除後,抗發炎反應,應該要適時運作,但是如果不能趕快反應運作,就會轉為慢性發炎,雖然身體不會有不適的感覺,但是烈火卻在人體中悶燒,慢慢的、不知不覺的攻擊體內健康的細胞、組織和血管,成了潛伏體內的祕密殺手。到底有哪些疾病,跟慢性發炎有相關聯性?林醫師也說,許多慢性退化性疾病已證實與發炎有關,如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心肌梗塞)、高血壓、肥胖、糖尿病、過敏性、癌症等。你可能不知道?肥胖也會引起身體發炎,而持續的慢性發炎會加重肥胖問題,兩者間形成惡性循環;林醫師回應,當人越來越胖,脂肪細胞越來越大,不僅因為空間不足、細胞受到擠壓,供血也會相對不夠,這時就會引致一連串發炎反應。發炎反應不僅會造成胰島素的抗阻性,引發代謝症候群等問題,也可能造成瘦素等荷爾蒙的不敏感性,進一步讓肥胖更惡化。減重可減輕發炎反應、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降低過度的發炎反應也可能是控制體重的一個方法。

慎防腸病毒!出國旅遊也別忘個人衛生

慎防腸病毒!出國旅遊也別忘個人衛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雖然腸病毒疫情持續下降中,但仍處於流行期,且重症個案持續出現,疾管局提醒,正逢暑假期間,別忘多注意個人衛生,慎防腸病毒,尤其鄰近的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目前處於流行高峰,死亡案例頻傳,疾管局呼籲,在暑假期間探訪親友、參加各類活動及前往上述國家旅遊時,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應持續落實正確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疾管局今天公布,新增6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其中2例為居住於北部的11個月、1歲7個月男童,1例為居住於中部11個月男童,另3例為居住於南部的6個月及3歲10個月男童及1歲女童,其中5例個案皆已康復出院,中部11個月男童仍住院治療中,依據疫調結果,本年截至7/16止,累計共有102例重症個案,其中99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1例死亡。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家中腸病毒病人接觸,尤其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為了怕寶寶感冒多穿衣 中暑易先上門

為了怕寶寶感冒多穿衣 中暑易先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越來越熱,太陽也愈來愈毒辣,除了小心防曬之外,預防中暑也很重要,大多數的朋友中暑了會自行「刮痧」,但如果是小寶寶中暑了該怎麼辦呢?別再老是把寶寶包得一層又一層,否則不見得可以提防感冒,反而容易中暑!衛生署豐原醫院中醫科張盈瀅醫師表示,中暑是因為環境溫度過高,幼兒調節體溫的中樞尚未發育完成,加上幼兒的身體體積較小,體內貯存的水分有限,相對的與環境接觸的體表面積大,引起幼兒體溫急升超過正常的攝氏三十七度,導致身體會不斷排汗散熱,將體內鹽分跟水分一起流出,間接使身體再無法散熱,通常伴隨有意識不清、抽蓄、昏迷等神經方面的異常。張盈瀅醫師說,預防中暑勿讓幼兒在大太陽下曝曬,上午10時至下午14時的陽光較烈,應盡量避免在此時外出,若真的需要外出,則最好替他們帶上闊邊帽或太陽傘遮擋太陽,維持四周環境的通風,保持溫度的適宜,另外,替幼兒穿上淺色及舒爽的棉質衣服,則有助反射陽光,但切記勿包裹的太緊。若幼兒玩耍至臉頰轉紅,即是水分不足的警訊,應立即給予溫水或1:1的運動飲料及溫開水混合的飲品解渴,一天勿超過半瓶,最好每15分鐘喝用一次,勿等至口乾才喝水。幼兒中暑時,應盡快將將幼兒移至陰涼處並維持呼吸道暢通,可將幼兒頭部抬高並以溫涼的濕毛巾擦拭臉部及身體,或放進微溫的涼水浴盆中使其體溫降低,並每隔10至15分鐘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的水分補充,但若幼兒有嘔吐情形則不宜給予。中暑則不可給予一般的退燒藥劑,因退燒作用的機轉反而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若以上的處理方式都無法改善幼兒的中暑症狀,則應立即送醫治療。張盈瀅醫師叮嚀,許多長輩都認為幼兒的抵抗力弱,容易著涼,因此就算夏天也幫孩子包裹了一層又一層,其實,穿衣服要適當,過多過少都會造成體溫的調節失衡,如果怕孩子著涼,頂多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好,而且,著涼感冒的原因很多,病毒傳染也是其中之一,可別為了怕感冒,就把寶寶悶壞,否則更容易感冒。

食不下嚥好痛苦!竟是食道遲緩不能症

食不下嚥好痛苦!竟是食道遲緩不能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美食當前,但如果食不下嚥,想必是相當痛苦的一件事!署立雙和醫院收治一名62歲王姓老翁,患者表示,約在六、七年前就發現自己有吞嚥困難、食不下嚥的情形,勉強將食物吃下肚,也會覺得相當疼痛。經過消化內科主任李宜霖檢查後發現,老翁罹患罕見的「食道遲緩不能症」,這種罕病發生原因不明,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典型症狀為吞嚥困難、胸痛、嘔吐及胃酸逆流,患者描述「食道就像被橡皮筋綁住」一樣,相當痛苦。李宜霖醫師解釋,「食道遲緩不能」的患者,下食道括約肌會持續收縮、無法放鬆,導致食物累積在下食道,無法進入胃袋。醫師比喻,就好像是水庫的防水閘門,如果閘門被泥沙堵住了,水就流過不去。這種罕病盛行率約十萬分之一,病患主要症狀為吞嚥困難、胸痛、嘔吐等,發病原因不明,目前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肉毒桿菌注射、氣球擴張術及手術治療。李宜霖醫師表示,王姓老翁六年前就陸續接受外科手術及兩次氣球擴張術,但仍反覆復發。因此,醫師採用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y Myotome, POEM),有保守治療的低侵犯性,卻具有外科手術的長效。手術是經口腔將內視鏡伸到食道處,在內視鏡的引導下,電子刀在食道黏膜下層做一通道,進行肌肉切開。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的優點包括,身體表面沒有傷口、復原迅速、禁食時間短、效果持久,讓病患可以再享美食。醫師表示,由於技術非常困難,國內目前仍無其他醫療院所發表過相關技術。圖: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宜霖解說「食道遲緩不能症」。(照片/陳茂軒攝)

夏日蚊子多 上週新增十例登革熱病例

夏日蚊子多 上週新增十例登革熱病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夏日裡,蚊子也開始變多,進入登革熱的流行季,尤其近日午後多有陣雨,積水處易造成病媒蚊孳生,導致登革熱發生與散播,疾管局也公布,上週(7月10日~7月16日)國內登革熱共新增10例本土確定病例,而自今年(2012年)五月起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已累計達35例(臺南市23例及高雄市12例)。上週新增之病例,為台南市安南區安富里社區群聚3例、中西區民主里1例;高雄市前鎮區盛興里共6例,其中4例為家庭群聚,疾管局呼籲醫師應提高警覺,如發現疑似病例,應即時通報,以利相關單位即時展開相關防治工作。疾管局指出,高雄市前鎮區盛興里4例之家庭群聚,最早發病者為52歲父親,7月7日因頭暈、身體不適就醫後通報,衛生單位於進行防治工作時,發現其50歲太太、18歲及13歲女兒均陸續於7月8日、7月10日及7月13日出現登革熱相關症狀,故進行採檢,後經疾管局檢驗確認感染登革熱。疾管局提醒,民眾除了要配合政府單位的防治措施外,並應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另為降低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的風險,應積極自行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清除積水容器等孳生源,如經查獲未依通知或公告主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者,將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裁罰新台幣3仟至1萬5仟元整。

健康「限時批」 邀您來免費癌症篩檢

健康「限時批」 邀您來免費癌症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公布的98年新發生癌症人數中,女性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等四癌發生人數計有29,690人,佔所有癌症34%,有鑒於此,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99年起,開始大規模補助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免費接受四項癌症篩檢服務,目的是希望藉由有效的篩檢工具,早期發現疑似異常病變、適當治療,讓民眾遠離癌症危害。彰化縣衛生局為配合中央篩檢政策,99年寄出15萬封、100年30萬封,今年再度針對符合乳癌、大腸癌及子宮頸癌的縣民,寄出30萬的「健康限時批」。其中,為鼓勵從未參加乳房攝影檢查的婦女參加篩檢,特別針對首次篩檢的婦女,寄出「乳此幸福」邀請信函,民眾只要拿此邀請卡及健保卡,至卡片上標示的醫療院所參加篩檢,即可與向服務人員兌換精美禮物。目前衛生署補助的四項癌症篩檢,除子宮頸癌3年篩檢率達6成外,其他3癌的2年篩檢率也只有3至4成,衛生局希望藉由「健康限時批」的寄出,讓民眾知道他符合哪些篩檢,進而能參加篩檢。有效預防癌症,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及規律運動對預防癌症是很重要,因此,衛生局呼籲民眾除定期篩檢外,「檳榔麥哺、菸不吃、減重大家一起來」,才能遠離罹癌噩夢,永保健康。

「我會痛死」!誇張弟擦藥如臨大敵

「我會痛死」!誇張弟擦藥如臨大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網路影音平台流傳一段影片,片名為《很誇張》,點進去一看就聽到小孩刺耳的尖叫聲,以為發生什麼大事了,再往下看,原來只是小朋友受傷了,受不了擦藥的刺痛感,在車上放聲大哭。影片中的小弟弟嚎啕大哭,還直說「我會痛死」、「我不要,求求你」,只不過是為了膝蓋傷一個小傷口,家人為他擦藥時百般抗拒,雖然說小朋友怕痛可以理解,但小弟弟的反應還是讓人覺得好誇張。誇張弟膝蓋受傷了,家人想要幫他擦藥,但小弟弟直說「我會痛死」,還尖叫大哭,讓人不知如何是好。原本以為傷口很嚴重,沒想到誇張弟抬起腿來,膝蓋上的傷口只不過一個指甲的弧度那麼大,家人不斷安撫情緒,誇張弟說什麼就是不讓別人幫他擦藥。誇張弟就這樣連續哭鬧超過三分鐘,家人終於忍不住問他說「到底要哭還是讓傷口快點好」,但誇張弟仍不願乖乖擦藥。直到影片結束,還是無法得知誇張弟最後有沒有擦藥,有網友建議,乾脆一巴掌打下去就好了,這叫「痛覺轉移」;還有人說,小弟弟真的是太「戲劇派」了,雖然誇張了點,但很可愛。不過記者發現,誇張弟的家人要幫他擦藥時,拿出了一罐藥水,說是從日本買回來的,有消毒作用。對此,護理師表示,正確傷口消毒的步驟應先以無菌的棉棒沾生理食鹽水,由傷口中心向外螺旋狀清潔。之後,再以棉棒沾優點,依一樣的方法消毒,待三十秒作用時間後,再次用生理食鹽水洗淨,不要讓藥水殘留在傷口上。最後,可用無菌的紗布覆蓋傷口,但如果是大而深的傷口、持續出血的傷口,或傷口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的情形,仍須盡速給醫師診療。圖:誇張弟不想擦藥,真的哭得很誇張!(照片/翻攝自Youtube)《很誇張》影片(取自Youtube)

高溫下外出工作 胸悶、頭暈應速休息

高溫下外出工作 胸悶、頭暈應速休息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南部地區連日高溫,經媒體批露多起居家民眾疑似熱死一事,經查各就醫醫院研判只有台南官田訓練中心一名新兵高度懷疑是因出操上課引發中暑相關心血管疾病而送醫不治,台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如覺得自己胸悶、頭暈不適或心跳呼吸過快疑似中暑症狀時,應儘速至陰涼處休息或就醫。因此,天氣炎熱時居家民眾若無空調系統務必打開門窗與電扇保持屋內通風並隨時補充飲水,尤以頂樓加蓋或鐵皮屋更需注意室內溫度。室內上班族、業務員等經常要出入冷氣房的族群,由戶外高溫環境要進入室內空調前,宜先於門外稍作休息或穿上外套再進入,避免身體無法適應溫差而引發急症。如非必要勿長時間在高溫戶外或盡量避免正午艷陽高照時外出,以免引發身體不適,若仍必需高溫時外出或工作,需攜帶遮陽物品及做好防曬措施並隨時注意補充大量含鹽分或電解質的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如覺得自己有頭暈、頭痛、胸悶、噁心、氣促等現象,務必儘速將離開高溫場所,當仍無法解除身體不適時務必盡速就醫。因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溫度變化,氣象局資料顯示七月南部平均最高溫達32.9℃,據研究資料顯示高溫氣候會造成體溫過高進而影響循環系統。較常見的熱因性死因及疾病為熱痙攣、熱昏厥、熱中風、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呼吸道疾病及慢性肺部阻塞等,且氣象變化尤對心血管疾病及老年人影響最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