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少鹽少癌!每日鹽量應不超過6公克

少鹽少癌!每日鹽量應不超過6公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台灣美食眾多,許多食物更是偏「重口味」,而調味料之一的鹽巴可不能少!但是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研究顯示,少吃鹽不但可以減少罹患高血壓,心臟疾病和中風,以及胃癌發生的機率。(照片/翻攝自BBC News)研究指出,一般來說人體每日進食鹽的量應不超過6公克,大約一平茶匙,但以英國男性為例,每日進食量竟是8.6公克左右,明顯多出許多!進食過多的鹽不僅對腎臟會造成負擔,進而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癌症等慢性疾病的發生率。若人們能夠按照每日建議的鹽攝取量進食,至少可防止七分之一胃癌的罹患機率。家醫科洛桑加參醫師也說,如能從每天飲食開始減少一半鹽分的攝取量,效果等於可以少吃一顆降血壓藥物;想控制慢性疾病發作不如少吃點鹽!研究人員也建議,應該在食品標籤上更清楚標示所含鈉成份的含量。少吃鹽先從改變在食物上撒鹽的習慣,因為大多數的食品裡面已經含鹽。防範癌症是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少吃鹽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感染C型肝炎沒發覺 男子吐血就醫

感染C型肝炎沒發覺 男子吐血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一名林先生,因突然吐血就醫,經醫師詳細檢查後,發現是C型肝炎加上有喝酒情形,引發的肝硬化食道靜脈出血併發症,需作長期的追蹤治療,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詩典說,大部分C型肝炎沒有症狀,所以有些C型肝炎患者透過健康檢查的時候發現時,已經是慢性C型肝炎,部份C型肝炎更會變成肝硬化、肝癌。陳詩典主任表示,會感染上「C型肝炎」的原因,是體液與血液傳染,而C型肝炎大部份沒有症狀,只有少部份有茶色尿、倦怠、或黃疸等肝炎症狀,而有C型肝炎的林先生長期有喝酒情形,更加快肝硬化的病程,吐血是因為肝硬化的併發症食道靜脈破裂出血。 林先生更在去年(100年)病情加劇,因大量腹水並併發腹膜炎,反覆住院、數度危及生命,後在今年5月經由小兒子捐肝完成換肝手術,目前精神狀況恢復良好,再也沒有大腹便便的負擔。  陳詩典主任說明,當肝臟發炎太厲害時,超過肝臟修復能力,就會形成纖維組織,久了就會變成了肝硬化。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大多數的肝硬化,是由病毒性、酒精性、藥物性三類肝炎演變發展的結果,另外有一小部分的肝硬化是屬於遺傳性,而在台灣最常見的則是因B型肝炎病毒及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很多肝硬化的病人都沒有症狀,如果沒有定期作健康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有C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嚴重的地方是它的併發症:食道靜脈曲張,肝昏迷,腹水(有時併發腹膜炎),同時肝硬化的病人,有機會會轉變成為肝癌。 陳詩典主任強調,肝病民眾應切記不要相信偏方治療,如民間中草藥等,以避免再造成肝臟負擔。另外,一般的工作生活相處並不會傳染C型肝炎,所以民眾並不需要排斥C型肝炎者,只是C型肝炎者患應該注意處理自己沾有血液及體液的污染物(如衛生棉、皮膚傷口等),不要讓這些污染物直接接觸其他人,即可避免生活上的傳染機會。

孕婦接觸有機溶劑 胎兒恐心臟缺陷?

孕婦接觸有機溶劑 胎兒恐心臟缺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在工作環境中常接觸有機溶液的孕婦產下心臟缺陷嬰兒的可能性會偏高。這項調查顯示,面臨這些危害的包括從事美髮業、美甲業和在化學工業產品製造廠工作的孕婦。研究中調查了5000位孕婦,發現從事與有機溶液相關工作的孕婦後來生出的嬰兒出現心臟缺陷的比例有可能比其他婦女多出2倍。調查結果更認為,孕婦最容易受到有機溶液傷害的時間是受孕前後與前三個月的早期懷孕階段。專家初步認為,這一研究結果只能說明胎兒和有機溶液之間的某種關聯性,但沒有直接證據顯示,有機溶液就是造成胎兒心臟缺陷的主要原因,調查結果只是表明從事這些職業的人比其他人更多接觸化學物,但並不能證明畸形兒與化學物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署立台南醫院婦產科蔡永隆醫師也表示,孕婦最好是不要接觸有機溶機等揮發性有毒物質物質,雖然說不一定會造成心臟缺陷問題,但吸入後恐會影響胎兒的中樞神經,造成腦部問題,所以懷孕期間還是盡量避免接觸這些物質。

醫訊/忽視C肝恐成肝硬化 醫師教你日常保肝之道

醫訊/忽視C肝恐成肝硬化 醫師教你日常保肝之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會感染「C型肝炎」的原因,是體液與血液傳染,大部份C型肝炎沒有症狀,只有少部份有茶色尿、倦怠、或黃疸等肝炎症狀,因此非常容易疏忽,若是置之不理則容易變成肝硬化、肝癌。肝硬化的嚴重性在於它的併發症,食道靜脈曲張,肝昏迷,腹水(有時併發腹膜炎),同時肝硬化的病人,有機會轉變成為肝癌。為了讓民眾有更多的肝炎資訊,署立彰化醫院成立「彰化醫院肝臟保健中心部落格」,提供最新的衛教資訊,也特別配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辦衛教講座、活動等,更邀請到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詩典教導民眾,日常生活的保肝之道,歡迎民眾參加。講座時間:7/28(六)9:00~10:00講座地點:行政院衛生署彰化醫院2樓大禮堂講座洽詢:(04)8298-686轉1621、1623

做回收不慎割傷 小傷口引發休克!

做回收不慎割傷 小傷口引發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小傷口千萬別輕忽!花蓮慈濟醫院日前收治一位轉診病人,到院時已休克,據了解,病人疑似在處理回收物時,不慎被利鐵割傷後感染鉤端螺旋體,經緊急投藥治療十六天,已痊癒出院。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王立信表示,血液檢驗證實感染巨細胞病毒,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確認也同時感染鉤端螺旋體;特別是鉤端螺旋體的臨床變化多端,即使是小傷口的感染,也可能造成嚴重的症狀。 現年三十九歲的黃姓病人是在六月底開始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背痛等疑似感冒症狀而就醫,病情卻急轉直下,最後甚至須洗腎治療,在家屬的要求下於七月三日轉到花蓮慈院急救,到院時已休克,還出現黃疸、呼吸衰竭、腎臟衰竭、無法排尿等症狀,經插管搶救後,由副院長王立信收治,送進加護病房觀察。經過症投藥治療,黃姓病人的病情逐漸好轉,一星期後恢復意識,並在十九日出院。 王副院長說,黃姓病人在處理回收物時,右手被利鐵割傷,抹藥後未多加留意,沒想到數日後便出現發燒等症狀,且嚴重到生命垂危,他提醒民眾做資源回收時,最好戴手套做好保護措施,同時不要輕忽傷口的變化。另外,因為家禽與家畜是常見的鉤端螺旋體宿主,若家裡養有寵物的人也應多加注意。王副院長說,特別是颱風過後或發生水災,涉水、打掃宜小心,避免傷口感染,若有發燒等感染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 

感冒不得進KTV 中市衛生草案惹爭議

感冒不得進KTV 中市衛生草案惹爭議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來三溫暖業者向媒體投訴政府規定需提供保險套或潤滑劑,雖然目的是預防性病的傳染,不過對於某些闔家光臨的顧客,則是讓雙方都相當尷尬,臺中市衛生局這項草案中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質疑聲浪不斷,另外,臺中市衛生局草案更規定罹患流感的民眾不得進入公共場所,包括KTV或電影院,許多業者也坦言難以實行。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制定的「營業衛生自治條例」草案,目前已送臺中市議會審議,通過後在送中央核定,自公布後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輔導才會施行。「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規定旅館業及浴室業需準備保險套及潤滑劑並有罰則,不過,業者可以自行決定保險套及潤滑劑適合放置的地點,違反規定未放置者,限期未改善者,將處負責人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邱惠慈科長說明,為使臺中市將公共衛生防疫觀念融入日常消費中,因此希望業者共同推動防疫觀念,讓民眾於日常育樂中,培養疾病防治觀念,故於自治條例中訂定,公告傳染病禁止入內:業者只需於明顯處公告提醒民眾,建立國人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希望民眾若罹患流行性感冒、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疾病者時,暫時勿出入公共消費場所,希望全民營造友善、安全、健康的營業環境。

冰品4成不合格 消暑需注意衛生條件

冰品4成不合格 消暑需注意衛生條件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最夯的就是冰品或冷飲了,而且不管大人小孩,都沒辦法抗拒冰品的誘惑,雲林縣衛生局為保障消費者在炎熱的夏天能享受清涼、安全衛生的冰品冷飲,自6月份起對雲林縣冰品冷飲業者展開衛生稽查與輔導,督促業者在製售過程中,落實自主衛生管理,第一波58件檢驗結果就有13件產品生據順及大腸桿菌超標,約有4成不合格。雲林縣衛生局預計抽驗市售冰品、冷飲及冰品餡料共129件產品。第一波58件檢驗結果共計11家業者13件產品不符衛生標準(1件大腸桿菌群超量、4件生菌數超量、8件產品生菌數與大腸桿菌群同時超量),本局已針對不符規定之業者函文通知限期改善,若經複驗再與規定不符者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規定處新台幣3至15萬元罰鍰。 消費者在食用冰品冷飲時應多注意觀察業者製作食材是否新鮮?環境設施是否清潔衛生?現場製作是否衛生?盛裝容器是否衛生?工作人員衛生是否良好?櫥櫃是否有防止病媒措施?儲存冰品冷飲溫度?(冷藏溫度不得高於7℃,冷凍溫度不得高於-18℃)如有容器包裝之產品其外標示應清楚完整並須作營養標示,以維護自身的健康權益。

醫訊/小小醫師營 快樂學習醫學知識

醫訊/小小醫師營 快樂學習醫學知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快樂的暑假到來,為讓小朋友在暑假期間也能過得充實,台大新竹分院也特別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課程,並透過輕鬆的方式寓教於樂,讓小朋友快樂學習。除了讓小朋友認識醫院環境之外,也安排了內、外科部、麻醉部的醫師及營養師,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醫學知識、保健常識及均衡飲食等課程,讓小朋友們增進健康與醫療的相關知識,且希望小朋友在暑假中都能有不同的體驗,歡迎即將升上國小4~6年級的學生參加。活動時間:8月3日(五)活動地點: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活動洽詢:(03)532-6151轉6002

資源回收換門票 增加大眾環保意識

資源回收換門票 增加大眾環保意識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在做資源回收的民眾少之又少,常常看到一大包的垃圾都沒有分類,也讓許多資源沒有回收再利用的機會,為了使全民更加具有環保意識,台北市環保創意再生協會、臺北市環保局及新北市環保局將舉辦「921世界和平日拯救地球演唱會」,25日下午2時召開活動記者會,首創由臺灣發起全世界第一場用「資源回收物」兌換門票之演唱會。為響應聯合國9月21日世界和平日30週年,今年主題為永續的未來,環境的永續與民眾息息相關,同時也是臺灣921大地震13週年,首創由「資源回收物」兌換門票,預定在101年9月21日下午7點於臺北市兩廳院藝文廣場開唱,活動將邀請歷屆金曲歌王、歌后參與演出,透過臺灣美麗的音樂,心靈淨化的力量,凝聚眾人守護地球的心念,傳播至全世界為地球祈福,並將資源回收之具體行動融入演唱會中,深化大眾環保意識。活動更特別邀請新科金曲歌王亂彈阿翔,代表示範演唱會歌手身著環保創意服飾。演唱會門票也將由回收紙盒包再製而成,民眾聽完演唱會後可做為杯墊使用或留作紀念,兼具創意巧思及環保的概念。民眾只要收集指定資源回收物任兩樣(寶特瓶、鐵鋁罐、廢光碟片、廢電池及廢紙)就可以換到演唱會門票,藉此鼓勵民眾著手資源回收。換票時間將從101年8月1日起至101年9月16日止,若參加「對地球say sorry」活動,或曾參與過淨化心靈拯救地球攤位活動的民眾,皆可以1公斤的資源回收物兌換門票,沒參加前述活動的民眾也可以6公斤的資源回收物兌換,平日(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可至臺北市環保局十二區清潔隊兌換,假日(週六、日)可至江亦帆數位音樂士林分校兌換,歡迎民眾踴躍參與、共襄盛舉。

國軍松山總院演習 濃煙疏散場面逼真

國軍松山總院演習 濃煙疏散場面逼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為落實醫院及安養中心等公共場所員工之消防訓練及緊急應變能力,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本(25)日下午在國軍松山總院健康長青大樓舉行101年搶救困難地區火警演練暨全國防災日地震防災教育初期緊急避難演練,現場模擬安養院病房在強震後出現電線短路,進而起火,院方配合消防單位進行疏散,場面相當逼真。 消防局指出,地震是臺灣地區常見的天然災害之一,因此認識地震和防災等相關議題,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有鑑於去年日本東北大地震伴隨海嘯、火災與核能電廠意外的複合式災害,突顯了正確防災觀念與強化抗災應變作為的重要性。在本次國軍松山醫院的地震災害搶救及避難疏散演習,透過實兵演練方式來檢驗醫療從業人員之應變能力。演習項目包括地震發生時就地掩蔽、地震後醫院自衛編組運作、成立前進指揮所、引導民眾疏散、人命救助與火災搶救等,希望能藉由演習教導民眾相關地震常識,進而強化民間單位自救能力。演習一開始,位於國軍松山總院健康長青大樓四樓的安養病房,模擬發生在宜蘭外海、芮氏規模五、深度十五公里的淺層地震,現場護理人員就地掩蔽,地震結束後開始巡視各間病房。護理人員發現,其中一間病房疑似因為電線短路走火,現場冒出濃煙,開始通報流程,進行疏散避難。院內接獲通報,進行編組,開始滅火,但由於火勢太大,通知轄區消防隊協助處理。現場將病患疏散至安全處後,開始模擬進行大量傷患的檢傷分類及急救工作。護理人員先針對患者情形進行檢傷分類,優先治療及後送危急患者,消防局也派遣高救隊救護人員到場成立醫療站,協助後送患者。消防局在本次演習中,派遣兩梯次的消防人車前往搶救,為加強演練效果,現場施放濃煙及安排人員在高處待救,讓所有器材及設備都發揮高度的救命功效。   此外,演習完畢,現場也有地震體驗車讓民眾體驗地震來臨時搖晃激烈程度及應變步驟,還有防災宣導車讓民眾學習滅火器操作方式及緊急避難包的介紹解說,希望藉由活動中各項演習內容及防災宣導觀念講解,將防災理念推廣至每個角落,增進民眾防災應變的能力。圖:國軍松山總院模擬災害發生時,疏散病患的情形。(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