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暑假生活拒菸反毒 遊山玩水好夏天

暑假生活拒菸反毒 遊山玩水好夏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結合救國團宜蘭縣團委會、宜蘭縣大溪國小,訂於8月21日、22日兩天,假宜蘭縣大溪國小舉辦「2012山水夏令體驗營-拒菸反毒小尖兵」活動,鼓勵青少年學子從事正當的休閒活動、走出戶外,藉由不同營隊體驗讓青少年朋友遠離香菸、毒品的誘惑及危害。宜蘭縣衛生局指出,暑假期間青少年朋友最容易因同儕誘惑而接觸到菸品及毒品機會,舉辦山水夏令體驗營活動,乃是透過生活化教育、體能活動、團隊生活方式之探索與體驗,強化學童對香菸及毒品認知,鼓勵青少年遠離香菸及毒品的誘惑及危害,更藉由活動培養學生拒菸反毒能力,讓青少年能自尊尊人,發揮個人潛能。目前全球每年約有400萬人死於菸害,台灣則每年約有六千人死於肺癌。流行病學估計,到2030年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於菸害,遠超過愛滋病、肺結核、車禍、自殺等,且青少年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吸菸會影響學習,且愈早吸菸者成年後愈容易成為重度吸菸者。吸菸也會損害大腦,使思慮變得遲鈍及智商減退,影響課業學習與生活;菸煙的尼古丁、焦油與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呼吸道的阻力等,也會降低肺功能增長,增加日後罹患氣喘、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潛在風險。衛生局局長劉建廷表示,為加強青少年朋友拒菸反毒行為技能,衛生局除了舉辦夏令體驗營活動以外,暑假期間更與宜蘭縣警察局少年隊攜手合作,加強巡查取締青少年吸菸行為,結合各單位的力量多管齊下,共同維護青少年的健康。

日常生活中 毒無所不在?

日常生活中 毒無所不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消基會抽檢市售玩具發現,「重金屬」超標兩倍、「可塑劑」超標一百二十六倍。美國疾管局研究,高達93%的美國人尿液含有「雙酚A」。這些環境中的有毒物質可能深深影響著你我。大家常聽到的雙酚A到底是什麼?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大?毒物科專家林杰樑醫師解釋,動物身上發現,影響生育率、乳癌、腦部問題。人體部分發現和慢性病有關。會干擾動物體內的內分泌,為具有環境荷爾蒙特性化學物質。而除了少部分票卷上會有雙酚A,可能還會出現在補牙的樹脂、鋁罐的內層、運動水壺、奶瓶等。想讓雙酚可以被排出體內,應該多喝水讓它排出。 因此,美國政府規定,人體每公斤體重每天可接受的雙酚A為50毫克;歐盟則是規定塑膠容器釋放出雙酚A的管制標準為30 ppb(1 ppb等於10億分之一);日本環境省則將雙酚A列入疑似內分泌擾亂作用化學物質名單,世界各國對雙酚A管制日趨嚴格,顯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值得重視,加拿大甚至已經禁用。而另一個問題,是許多人家裡常會燒香,林杰樑醫師也說:燒香對婦女肺癌的影響很大,檀香更是嚴重。而鉛含量高的反而是大家都忽略的蠟燭芯,高度致癌。而曾有迷信的外婆長期在孫子頭皮塗抹硃砂、香灰、上標油,小孩長大後出現肢體震顫等神經病變,懷疑重金屬恐經頭皮吸收,就是鉛中毒。曾有少年吃含硃砂中藥而汞中毒,出現巴金森症病變,而這類腦傷通常不會復元,台灣雖已禁用硃砂,但許多大陸製藥仍含重金屬,如老式八寶散、西瓜霜、六神丸等,即使外用仍可能長期累積傷害。

學童營養午餐 不鼓勵用瘦肉精肉品

學童營養午餐 不鼓勵用瘦肉精肉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立法院昨日通過食管法修正案,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牛肉進口,臺中市政府為了顧及轄區學童飲食安全,於學校午餐招標文件中,教育局仍訂定中小學須採用CAS標章的肉品,不論豬、牛肉,依規定零檢出。 瘦肉精的檢測單位為ppb(10億分之1),如牛肉檢測結果含有1ppb萊克多巴胺,即表示1公斤牛肉中含有1微克萊克多巴胺。若以一位體重60公斤的成人,其所吃的牛肉殘留有10 ppb萊克多巴胺為例,則一次要吃6盎司的牛排約3,000塊,相當於攝取5毫克萊克多巴胺,才會產生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 目前因沒有任何數據證明瘦肉精對學童健康無害,市府為顧及家長及學童的飲食安全與憂心,原則上仍不鼓勵營養午餐使用含有瘦肉精的肉品。 每個禮拜校園提供的菜單,教育局將由營養師逐一審查,台中市衛生局也將不定期派員稽查提供校園團膳工廠食品,有疑似檢體將立即抽驗,並在3到5天檢驗結果出爐,以確保學童飲食安全。

戒除檳榔!癌症、疾病不上身

戒除檳榔!癌症、疾病不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台灣,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之一,因此南投縣衛生局輔導縣內7家醫院於社區或院內辦理戒檳班,自7月8日起連續4週,由醫院醫師、護理長等一起呼籲民眾戒除檳榔。 7月22日為戒檳課程中的第三次課程,家醫科劉泳輝醫師說明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害處,並配合口腔癌患者開刀的圖片說明,藉此喚起已嚼食20多年檳榔個案強烈戒除意願,此外劉醫師及林護理長更安排「有獎徵答」,寓教於樂讓民眾搶答,現場劉醫師也爲學員進行口腔黏膜檢查,其中發現2-3位學員口腔內有白斑及紅斑,建議學員至醫院牙科或耳鼻喉科醫師做詳細追蹤檢查。 國民健康局也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證實檳榔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吸菸、嚼檳榔是導致口腔癌向上攀升的主因。醫學界已經證實,吸菸、嚼檳榔又喝酒不但會罹患口腔癌,也會連帶使得罹患食道癌、咽喉癌的機率大增,南投縣衛生局希望能藉由本次宣導活動,能喚起更多有嚼食檳榔的民眾能戒除檳榔。

醫訊/世界肝炎日 戰勝肝病一起來!

醫訊/世界肝炎日 戰勝肝病一起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肝病是國人健康的最大殺手,每年約有1萬多人因為肝病而往生,平均約每44分鐘就有一個家庭的成員因為肝病往生而導致家庭破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呼籲全球民眾一起重視B、C肝治療的議題,一同響應今年的世界肝炎日。肝臟沒有神經,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且由於肝沒有神經,患者對病症不易察覺,許多罹病者都是到了病情嚴重,才驚覺自己身患重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舉辦了系列活動,包括北中南同步的保肝講座,及保肝篩檢等,希望大家用實際行動戰勝肝病、迎向彩色的人生!北部場次講座時間: 7月28日(六)下午2:30~5:00講座地點:台大醫院舊大樓第七講堂講座洽詢:0800-000-583中部場次講座時間:7月28日(六)上午9:00~11:00講座地點:署立彰化醫院講座洽詢:0800-000-583南部場次講座時間:7月28日(六)上午9:00~12:00講座地點:高雄市立大同醫院3F講座洽詢:0800-000-583

青少年過胖 罹患心血管疾病年齡下降

青少年過胖 罹患心血管疾病年齡下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般認為,除非是先天性的心血管疾病,其他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通常被認為是中老年人比較容易發生的,但根據荷蘭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小學生(12歲左右)的兒童因為肥胖問題,竟被檢測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徵兆,如血壓偏高。(照片/翻攝自BBC News)在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荷蘭兒科監察組的數據,值得注意的是,未滿12歲的重度肥胖兒童,當中62%已經有了一個或多個危險因素,這些因素將會導致心臟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糖尿病等問題提早發生。家醫科洛桑加參醫師說,BMI值大於35的都屬於重度肥胖,而過多的脂肪對身體的傷害很多,包括會影響荷爾蒙、血糖、代謝問題,嚴重還會導致癌症;因此青少年的肥胖問題,值得大家有所警惕!

天天量體重 讓你「越量越瘦」!

天天量體重 讓你「越量越瘦」!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食物已經少吃、運動也做了,還是一直瘦不了?專家告訴你,因為少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量體重」!坂根醫生在書中表示「早晚量體重減肥法」是成功率極高的減肥方法,由於是容易實現的極短期目標,因此熱情不易衰退,比起其他減肥法,更容易堅持下去。」★早晚量體重減肥法,讓你「越量越瘦」!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心裡充滿許多疑問,「量體重會瘦?騙人的吧!」減肥那有可能這麼簡單?其實這個方法在日本已經行之有年嚕!很多人疑問:我也每天量體重,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呢?原因有三點:1、工具不對;2、測量的時間不對;3、只是測量而已,量完後沒有任何動作,這是瘦身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正確量體重瘦身法,你應該這樣做! 1、使用「電子體重計」測量。2、固定在「早上起床」及「晚上睡覺」量體重。3、算出「早晚體重差」,這是減肥成功的重要關鍵! ★「量了就會瘦!」,關鍵就在「體重差距」比起體重數字,最重要的是算出自己的「早晚體重差」(又稱MY體重差),因為人的體重在一天之內會有大幅變動,體重在「早餐前」最輕,「晚餐後」最重,連續三天測量,算出早晚體重差距的平均值「MY體重差」,利用這個生理機制管理一整天的體重變化達到減肥的效果,就是「早晚量體重減肥法」的原理。 ★找出發胖原因,「早晚量體重」是最快速的方法!一般而言,早晚的體重差距約0.5公斤,有時候吃多一點時,當天晚上的體重就會比隔天早上重了2公斤,令人欲哭無淚,如果一直重複同樣的生活型態,到最後就會無法控制,越來越胖。因此,只要反其道而行就能瘦下來,白天增加的體重越少,第二天早上的體重就會逐漸減輕,不要拉大「早晚體重差」,自然能瘦身成功! ★體重會在「重複增減」的過程中越來越輕,14天一定瘦!晚上量體重時,比較當天早晚的體重差,如果數值少於「MY體重差」就算成功。如果數值多於「MY體重差」,請仔細思考超過的原因。是否因為剛吃過飯?聚餐時不小心吃太多?並以「明天不要超過為目標」持續努力。只要力行2週,體重就會在重複測量的過程中慢慢減少,你會發現「做什麼事、吃什麼食物」才是讓自己發胖的原因,並且自動改善,肥肉脂肪就會在測量過程中迅速消失! 【真實案例】原本非常逃避量體重的D小姐,終於下定決定踏出第一步,算出早晚體重的增減,之後我每天都很期待看到體重往下掉的變化,加上控制飲食的攝取,最令人開心的是,我可以管理自己的體重,而且完全不會痛苦挨餓,3個月就瘦下了6.3kg!

擺脫燒燙傷陰影 女子感動展笑顏

擺脫燒燙傷陰影 女子感動展笑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場20年前的大火造成鄭姓女子顏面燒燙傷,歷經19次的整型手術,嘴巴仍因燙傷疤痕的侷限,無法展現自然的笑容,連笑都有困難一直是心中最大的遺憾。在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皮膚科醫師陳明仁門診治療下,20年後的今天,她第一次可順利張嘴吞吃一顆最愛吃的滷蛋,臉部又再度能有表情,睽違已久的笑容再次綻放在她臉上,心中激動的直想掉眼淚。浴火重生的鄭姓女子表示,受傷的那一年26歲,全身超過32%三度以上的燒燙傷,幾乎奪走她生命中的一切,經歷過19次整形手術,20年後她已放棄任何治療希望。今年一月在她陪伴獨居老人到樂生療養院看診時,陳明仁醫師主動表示,她的顏面燙傷應該可以藉由醫療進一步改善,經過3個月的掙扎她終於鼓足勇氣在四月份就醫,經過3個月的治療,她的疤痕明顯改善,嘴部的肌肉也更為鬆弛,如今她重展笑顏,也投入愛心志工行列,透過自己的心路歷程鼓勵類似遭遇的病人。 鄭姓女子回憶,受傷後她的生命走到谷底,每日的治療與復健都讓她痛不欲生,想起全身需浸泡在優碘池裡,之後再將包覆全身的紗布拆下,癒合的傷口裂開滲出血,為了不讓傷口的結締組織影響日後的肌肉關節的功能,復健時必須不斷地拉開傷口,當時的她幾乎失去面對明天面對自己的勇氣,她也曾經嘗試過自殺,感謝陽光基金會這段時間給予的支持與陪伴,感謝陳醫師能主動看到病人的需求,沒有放棄而給予的治療。樂生療養院陳明仁醫師表示,此病人原是陪同獨居老人就診的志工,某次陪伴老人就醫時就順道查看其顏面疤痕,感覺尚有進步空間因此鼓勵其就醫,經過一周一次連續3個月,門診針劑臉部及頸部多處皮下注射治療,緊縮疤痕明顯改善,口腔附近肌肉及皮膚也恢復彈性,由於顏面的外觀強烈影響人類的自信心,能夠透過醫療幫助燒燙傷病人,改善臉部肌肉皮膚功能重拾信心走出黑暗,他也感到十分開心。

母親抽菸傷害幼童 恐致生長遲緩

母親抽菸傷害幼童 恐致生長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人很難想像小朋友抽菸會是什麼狀況。家中的孩童如果常常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痰多,甚至出現類似氣喘的現象,都可能與父母親吸菸有相當大的關係,其實就是間接得讓小朋友抽菸。從胚胎時期開始,母親的吸菸卻能決定小朋友一生的幸福健康。若母親懷孕時抽菸不但容易早產,還會有胎兒生長遲緩的問題,其體重也會比一般孩子輕。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出生之後,在嬰兒時期比較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日後罹患氣喘的比率也增加。而且,母親抽菸的孩童,其住院率較母親不抽菸的孩童高出70%。上呼吸道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衛防線,二手菸則是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呼吸道黏膜會受二手菸中的化學物質刺激,容易導致急性呼吸道感染、鼻竇炎,及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產生肺部囊狀纖維化,而降低肺臟功能。日後發生過敏疾病的機會,也會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除了提出對二手菸的警告之外,更強調有所謂「三手菸」影響環境的新觀念。許多抽菸的家長以為,只要打開窗戶或電風扇吹得「煙消雲散」,就可避免小孩吸入二手菸,卻不知抽菸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和顆粒,吸附在吸菸者的頭髮和衣物,甚至地毯或家俱中也會存有這些有害物質。「三手菸」。儘管通風可以使得煙霧排到屋外,但是殘留物包括重金屬,致癌物質,甚至放射性物質卻留了下來,除了會讓呼吸道出了問題,肺部的發育不全,肺功能下降,甚至還會影響到行為認知與閱讀能力。抽菸所帶來的傷害並不是「眼見為憑」,看不見的「三手菸」所帶來的危害一樣是可怕的。自98年的元旦起,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著想,「大人戒菸」不僅可以提供孩童最清潔安全的環境,更是等同付出最大之愛心。

十年首例!台商內地遭狗咬傷患狂犬病

十年首例!台商內地遭狗咬傷患狂犬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公佈近10年來國內首度境外移入之狂犬病確定病例,今年2月赴中國大陸經商的一名30歲男性,6月中曾在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被自家豢養的犬隻(流浪狗咬傷史)咬傷,當時未就醫也未接種狂犬病疫苗,在7月底返台就醫,證實為狂犬病毒,目前仍於加護病房治療中。男子於7月16日後於開始出現腳底麻、刺、癢感,下半身感覺異常;7月20日因無法飲水、恐風、嘔吐、吞嚥困難及喉嚨腫痛等症狀,前往大陸當地醫院就醫,懷疑罹患狂犬病;7月23日因病況危急,搭乘醫療專機返臺就醫,並經疾管局採取患者之唾液、血清及腦脊髓液檢體檢驗,確認其感染狂犬病毒。衛生署指出,目前臺灣地區為全球少數之狂犬病「非疫區」,被本地的狗、貓動物咬傷,原則上不必施打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疫苗。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腦脊髓炎,致死率近100%。主要發生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其中又以印度、中國大陸及印尼病例數最多。狂犬病潛伏期約3~8週,初期症狀有發熱、喉嚨痛、發冷、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頭痛或咬傷部位異樣感,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又稱恐水症),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如不採取醫療措施,患者常因呼吸麻痺導致死亡。疾管局提醒,欲前往狂犬病盛行地區,可考慮於出發前至少一個月,至國際旅遊門診自費接種狂犬病疫苗3劑,並小心防範被貓、狗、猴子、蝙蝠等動物咬、抓傷。如果在狂犬病盛行地區遭前述動物咬、抓傷,請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並請儘速就醫接受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以中和病毒,續依流程接種五劑疫苗(分別於咬傷後第0、3、7、14、28 天施打)以誘發保護抗體,降低發病的風險,因中國大陸狂犬病疫情嚴峻,於當地遭受動物咬傷時,建議速前往省市級以上之疾控中心、省市級之公立醫院就醫,可獲得較佳的醫療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