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想減緩近視發生 多到戶外活動就可以

想減緩近視發生 多到戶外活動就可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灣兒童近視問題,已成為健康重要議題,國民健康局指出,根據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3~11歲兒童,經醫師告知有近視情況的比例為32.7%,其中3~6歲學齡前兒童為10.0%,7~11歲學童更高達47.8%。國民健康局針對未滿12歲兒童的日常生活行為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3~11歲兒童在非假日時,平均每天有128分鐘花在看螢幕的活動(包含上網、打電動、看電視等),假日則增加至267分鐘,進一步分析看電視和打電腦的時間,顯示3~11歲兒童在非假日和假日分別花107分鐘和204分鐘看電視,打電腦的時間則相對少許多,分別為21分鐘和65分鐘。整體而言,假日每天平均看螢幕的時間是非假日的2.1倍,看電視和打電腦的時間則分別為1.9倍和3倍,尤其現在正逢暑假期間,如何避免兒童長時間打電腦、看電視,都值得父母關注。依據國內外研究顯示,戶外活動是近視發病和惡化的保護因素,長時間的近距離活動是近視的危險因素,每天戶外活動超過2~3小時,可能減緩兒童近視的發生和惡化,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應看任何電視,大於2歲的幼兒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不要超過2小時,國民健康局則認為這樣的建議,確實可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對兒童有多方面的好處!國民健康局也呼籲家長,應把握暑假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除了可以藉機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外,亦可達到護眼、舒壓的功效!

88愛媽媽 一起接受免費癌篩

88愛媽媽 一起接受免費癌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父親節將至,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特別在8月1日至8日,於13鄉鎮市辦理32場社區癌症篩檢活動、14家乳房攝影檢查醫院增開19個夜間及假日時段提供乳癌篩檢服務、535家四項癌症篩檢特約醫療院所擴大辦理癌症篩檢服務,請爸爸牽著媽媽的手,一起接受免費癌症篩檢。吳志揚縣長及縣府團隊提醒所有的父親,88節除了關心自身健康,也要守護牽手健康。桃園縣101年截至6月底約有24萬人次已接受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大腸癌篩檢,經確診為癌症、癌前病變及大腸息肉者計854人。欲有效防治癌症,除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及養成規律運動外,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亦格外重要。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並特別提醒符合乳癌及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務必記得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及糞便潛血免疫法檢查,透過多重防護,家庭健康又幸福。龍潭鄉徐女士表示,之前接到衛生所打電話邀約接受乳癌篩檢,實在覺得很煩,心想又沒有不舒服、也沒任何徵狀,衛生所幹嘛一直打來。在衛生所不斷打電話邀約,勉強前往接受乳癌篩檢,結果竟是陽性;心想平常都身強體壯,也沒不舒服,不可能會是我。在家人鼓勵下,前往醫院確診,診斷為乳癌零期,手術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真的非常感謝龍潭衛生所不厭其煩的提醒。徐女士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千萬別忘了參加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整合篩檢資源,於社區及醫療院所擴大辦理癌症篩檢活動,方便爸爸帶著媽媽一起接受篩檢服務,特別中壢天晟醫院、林口長庚、聖保祿醫院、壢新醫院、怡仁醫院等,還提供獎勵措施,千萬別錯過了!

讓寶貝擁有好視力!記住愛EYE秘笈六大招

讓寶貝擁有好視力!記住愛EYE秘笈六大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灣兒童近視問題,已成為健康重要議題,國民健康局指出,根據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3~11歲兒童,經醫師告知有近視情況的比例為32.7%,其中3~6歲學齡前兒童為10.0%,7~11歲學童更高達47.8%,因此,國民健康局也提供「愛EYE秘笈」六招式,給家長、主要照顧者與兒童,牢記及落實護眼秘笈,讓每個寶貝都擁有好視力的火眼金睛!國民健康局表示,「愛EYE秘笈」六大招分別是,第1招:眼睛休息不忘記、第2 招:均衡飲食要做到、第3 招:閱讀習慣要養成、第4 招:讀書環境要注意、第5 招:執筆、坐姿要正確、第6 招:定期檢查要知道。讓眼睛多休息,指的是不管平日、假日都要有戶外活動時間,且看電視要遵守3010原則,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每天總時數少於1小時,下課務必走出教室外活動或讓眼睛望遠休息至少10分鐘,另外每天都要早睡早起,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閱讀時,記得光線要充足,且每閱讀30~40分鐘應休息10分鐘,也不要在搖晃的車上閱讀或是躺著看書,與書本應保持35~40公分的距離,閱讀姿勢也要注意,書桌高度要讓手肘自然下垂平放,書桌光線不直接照射眼睛,若習慣用右手寫字,檯燈放左前方,姿勢端正,兩肩放輕鬆,腰打直,不歪頭、不趴著。在飲食上,可多攝取維生素A、B、C群及深綠色蔬菜、水果,且應讓日常飲食種類多樣化、不偏食、不暴飲暴食,最後記得在滿四歲前應至眼科進行視力檢查;每年固定一至二次視力檢查、當接到學校視力篩檢未達合格標準之通知,需至合格眼科醫師接受複檢,也應遵照醫師指示配合矯治,定期回診追蹤。依據國內外研究顯示,戶外活動是近視發病和惡化的保護因素,長時間的近距離活動是近視的危險因素,每天戶外活動超過2~3小時,可能減緩兒童近視的發生和惡化,國民健康局則認為,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對兒童有多方面的好處!此外也呼籲家長,應把握暑假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除了可以藉機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外,亦可達到護眼、舒壓的功效!

「菸知非福」 戒菸門診邀您一起健康戒菸!

「菸知非福」 戒菸門診邀您一起健康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菸害是國人頭號健康殺手,根據國健局的統計,每半小時即有一位國人死於菸害,佔總死亡數15%以上。南投醫院為讓吸菸民眾能持續而有效的戒菸,特別於每週一至週五開辦戒菸門診,希望透過專業醫師以行為諮商、戒菸藥物治療等幫助民眾輕鬆的向菸害說不!南投醫院林克成院長表示,為維護來院就診民眾的健康,南投醫院努力推動無菸的就醫環境,除100年7月已通過無菸醫院的認證外,更承接國健局推動的「二代戒菸治辦試辦計畫」,吸菸民眾若有意願戒菸,可經由戒菸門診、住院或急診時參加二代戒菸治療服務,即針對符合資格的民眾,其戒菸藥品的費用可獲得部分負擔的補助,希望鼓勵民眾持之以恆的達到戒菸目的。此外,南投醫院亦辦理社區菸害防制講座,由專業戒菸治療醫師及戒菸衛教師團隊,提供民眾戒菸服務及相關訊息,可撥打戒菸諮詢專線,民眾可多加利用。

秘密中的秘密 梵咒與潛意識接線

秘密中的秘密 梵咒與潛意識接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秘密》一書在前些時刮起一陣旋風,很多人迫不及待的實踐「吸引力法則」,不知道是自己「吸引力」不夠?還是此書僅適合特定人選?苦於困境的現代人,好不容易見到一線曙光,竟是海市蜃樓?其實《秘密》中所說的心理技巧並沒有欺騙,確實很多人都辦得到,那為什麼有更多人辦不到呢?中華國際梵漢咒語協會理事,同時也是心智潛能訓練者的心一居士表示,問題的癥結在於「心智」的使用,這就是秘密中的秘密。心一居士解釋,人類與生俱來就擁有自我療癒和自我實現的能力,但因教育的方向被歸類成怪力亂神,於是在不使用和未啟動的狀態下,這些能力就被隱藏、萎縮,甚至消失了;每天只能在侷促的生活空間中,在鮮有變化的熟悉模式裡日復一日,失去能夠運用《秘密》法則的基本能力,簡單的說就是失去了自己。所以,找回自己,將自己定位,練好基本功,接著才有可能運用意念,也就是「吸引力法則」。 基本功又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定」字!心一居士說,放鬆、慢下來、靜下來,是出現「定」的條件和方法,要達到定的境界,有人透過瑜珈、禪坐、氣功或持咒等方式練「定」功,也有人天賦異秉,定力過人。但不管如何,「靜心」,排除阻礙與雜念,意念力才有發揮作用的可能,才有可能變成「磁鐵」,吸引心目中的渴望。 但要練就「定」功並不容易,因為人有情緒問題和外來的干擾。心一居士說,從他進行多項潛能訓練中,發現從心靈著手會比較容易,那是不經過心或腦的思想,直接和靈識,也就是與潛意識溝通。最重要的關鍵是不使腦運作,也就是達到「無念」,要達到這個要求很不簡單,尋覓至今,發現「持咒」是最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心一居士說,談到梵咒難免牽扯上宗教,但事實上,不論佛、道、基督或回教,都有其「咒語」,不論信仰任何宗教都可依教而用,關鍵應是「超然」的態度,以靜心和靈識溝通為前提來運用。一旦和潛意識接上線,秘密就不是秘密了,因為潛意識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的意識腦以為的秘密,在潛意識來說根本微不足道,更何況運用《秘密》中的法則。

耳朵長菜花?醫師籲私人物品不要共用

耳朵長菜花?醫師籲私人物品不要共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32歲的王先生發現右耳內長了一顆小小的異物,因不痛不癢,因此沒加以理會;但過了一陣子,耳朵的小小異物竟也日益成長,嚇得王先生趕緊就醫,經台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思緯切片檢查後,發現居然是「菜花」!不過耳朵裡也會長菜花?台中醫院耳鼻喉科吳思緯主任解釋,菜花的感染途徑除性行為及發生在性器官外,也有可能會經由手部的不潔接觸或其他途徑而感染,後才發現王先生的爸爸耳朵也長了菜花,而王先生與王爸爸因共用一支耳扒子而感染,吳思緯主任則叫王爸爸趕緊就醫,並將耳扒子丟棄,也提醒王先生,私人用品以後不要再共用,以避免互相感染。台中醫院耳鼻喉科吳思緯主任也指出,常見的感染途徑,像是泡湯、公共廁所的門把或共用衛生用品等;因此建議,私人的衛生用品千萬不要與他人共用,出外旅遊時也盡量攜帶並使用自己的衛生用品,而如廁時應先洗手並用衛生紙旋轉門把,如廁後可用衛生紙按沖水器、開門把;以上建議都是減少受感染的機率及維護個人衛生的方式。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健康及正確的性行為及觀念,若發現有異狀更應快速就醫,以免傳染給其他人。

午後驟雨造成淹水 做好清潔遠離疾病

午後驟雨造成淹水 做好清潔遠離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天氣不穩定,昨日傍晚降下驟雨造成彰化縣部份鄉鎮淹水災情,依據疾管局歷年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風災水災過後是傳染病發生的高風險期,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傳染病。衛生局提醒民眾應特別加強以下預防工作:ㄧ、清理家園時,務必做好手部、腳部防護,避免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感染水災期間易接觸到污水、污泥,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及類鼻疽,該局提醒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暴露於污水或淤泥。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及污水淤泥暴露史,以利醫師提供妥適的診療服務。二、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 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並依「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

面對挫敗 就能走出失戀

面對挫敗 就能走出失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看重愛情,但卻無法承受愛情帶來的傷害。有的人決定再也不愛,就不會再感覺痛;有的人盲目工作,回到家卻孤寂的發慌;更笨的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為這樣能讓對方比自己更痛。每天都有人失戀,到底失戀的人該怎麼面對生活,到底情傷者該如何回到正軌。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心理系所專任助理教授許皓宜表示,一場座談會中,女孩和我分享她分手的心情,她說,已經快一個月了,感覺自己的心還是在鬼打牆,有時候以為自己可以堅強,又突然出現很多悲觀的想法,明明知道都已經過去了,卻覺得自己快過不去了。讓自己可以走出失戀的方法,許皓宜說:「就是面對內在的挫敗。」看到那些失戀後最痛苦的人,往往是沒有辦法允許自己悲傷的人。許皓宜說,在心理學中,悲傷是一種身體的保護機制,讓我們遇到低潮的時候,能透過眼淚、透過沮喪來排除內在的負面能量。因此不允許這些機制發生的時候,那些負面能量只是存在身體裡的某一個角落,並沒有消失。許皓宜舉例,減肥的人都知道,體重下降到一個數字後,會面臨「卡住」的瓶頸;失戀的痛苦就像這些難以甩掉的肥肉一樣,時好時壞。這是因為人的情緒調節機制原本就是一個上下起伏的過程,只是隨著時間,這些起伏的震盪會越來越小。許皓宜說,一個重大事件的衝擊通常在前三到六個月最為劇烈,之後會慢慢遞減。換言之,允許自己痛苦,等於接受這些負面能量的存在,因為人心最奧妙的地方就是,當你接受了某些不討喜的感受,就能慢慢的與之相處,走出失戀的痛苦。

醫護人員嚴重流失 醫院增福利留人力

醫護人員嚴重流失 醫院增福利留人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據衛生署統計發現,去年台灣醫院護理人員離職率達20%,遠高於歷年平均16%~17%,而護理人員短缺現象,也使全台醫院降低一成病床數,影響了病人就醫的權利。此外護理人員更表示由於人力不足,不但增加了工作時數,也降低的病人的照顧品質。許多護理人員更反應,不僅經常需要輪值夜班,連颱風天也沒放假,加班更不見加薪,形成台灣護理人員工作條件不佳致人力流失嚴重。台北中山醫院吳濬哲院長表示,對於目前護理人員不足,導致她們需要承擔更多責任與工作感到十分不捨,因此中山醫院特意加大薪資調整幅度,甚至端午獎金更提高了1.6倍,以慰勞這群辛勞的白衣天使。不少護理人員反應,在值班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遇過病患的刁難或騷擾,或者是專業醫學知識受到民眾的挑戰,甚至被民眾呼來喝去協助處理病房內的雜務,如通馬桶、換燈泡等,但大多數護理人員都還是會耐心的協助處理。對此,醫院的護理人員也表示,雖然他們在選擇以護理人員為職業時,就有奉獻的心理準備,但是有時也還是會感到氣餒或灰心,希望社會大眾能多尊重護理人員的專業,並能多多給予鼓勵,讓他們能更有信心走下去。對於逐年嚴重的護士荒,雖然政府機關已紛紛設法紓緩此問題,但短期內對於大環境改變仍是有限,如想要根除護士短缺的問題,解決之道其實仍應回歸到醫院執行層面,例如,提供相當優渥的福利與薪資、增加獎金額度、招募新血來紓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提供更舒適的工作環境等,讓護理人員更有動力、希望!

北榮醫護人員染肺炎 群聚感染黴漿菌

北榮醫護人員染肺炎 群聚感染黴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關某平面媒體揭露台北榮民總醫院72病房發生黴漿菌感染群聚事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於101年7月24日下午接獲媒體詢問後,隨即積極介入了解調查,該院表示:「6月30日起本院72病房多位醫護同仁陸續出現呼吸道症狀,經流感快篩均為陰性,數位疑似遭黴漿菌感染,而此段期間該病房並無病患出現相同症狀。院方除先提醒醫護同仁戴口罩並注意手部衛生,同時加強週遭環境清潔消毒;並於7月21日,將12位需繼續住院病患轉至其他病房安置,原病房進行例行消毒。」黴漿菌感染非屬法定傳染病,臺北市衛生局表示北榮院內發生人員集體感染事件,除持續追蹤及督導該院落實感染管制作業情形,要求該院注意院內工作人員健康狀況,如發現有新增個案,應立即通報進行個案檢體採檢,並送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合約實驗室進行檢驗,以釐清感染源。黴漿菌的傳染力強,主要是經由唾液飛沫傳染,只要與病人有親密接觸,就有60%-90%感染機率;尤其是在家庭中、學校裡、或是幼稚園、托兒所內,若是有黴漿菌肺炎的病人,就有極大的機會傳染給其他人。傳染期可以由出現症狀前的3-8天至治療後的14個星期,如發現出現疑似症狀,應避免與病人有較親密的接觸,以減少感染的機會。提醒民眾仍要注意自身健康及咳嗽禮儀,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1999或臺北市防疫專線(2375-3782)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