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天氣炎熱毛囊炎惹禍 皮膚紅、腫、癢

天氣炎熱毛囊炎惹禍 皮膚紅、腫、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一兩個月來,台灣一直維持30幾度的高溫。隨著天氣炎熱,各種微生物如細菌、黴菌,甚至病毒的活力都活躍起來,伺機在人體紮營滋長,引發民眾全身出現紅、癢、痛,醫師提醒說,小心可能是毛囊炎惹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吳貞宜解釋,毛囊炎,就是有毛髮的地方發炎,所以全身上下有毛囊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炎。不過還是以毛髮較多,或是身體較閉塞的地方,如頭髮、腋窩、男生的鬍鬚周圍、或是臀部為好發部位。依據毛囊發炎部位的深淺,又可以簡單分為淺層毛囊炎及深部毛囊炎兩種,分別有不同的臨床特徵及症狀。吳貞宜表示,淺層毛囊炎症狀不明顯,大部分症狀以癢為主,少數會疼痛,臨床上可以看到在毛囊的地方,長起一顆顆紅色丘疹膿皰。而深層毛囊炎位置較深,通常發炎也較嚴重,症狀以疼痛為主,常常可以擠出膿液。毛囊炎只是毛囊發炎感染的一個統稱,各有不同成因。細菌或黴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是台灣夏天非常常見的主因。反覆接觸油膩的機油,也常見手部毛囊發炎。甚至時下很多酷哥辣妹,喜歡穿著緊身衣物來秀出自己曼妙身材,可是長時間將皮膚包裹在不透氣的環境下,並不健康,常見在穿著胸衣或者臀部的地方,較容易引起毛囊炎。吳貞宜醫師說,毛囊炎最常見原因還是細菌感染,以表皮的正常宿主:金黃色葡萄球菌,占了大部分致病因。青春痘的病人,在長期服用口服抗生素治療後,可能引發較少見的革蘭氏陰性菌毛囊炎。另外有人喜歡去泡三溫暖或土耳其浴等公共浴池,也容易引發某些特別菌種的毛囊炎,常出現於泡澡後兩三天,而且好發在穿著泳衣褲的位置。吳貞宜醫師提醒民眾,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多用肥皂清洗,維持適當體重,盡量穿著寬鬆吸汗衣物,是大熱天預防毛囊發炎的基本要務,才能預防毛囊炎的反覆侵擾,大部分表淺性的毛囊炎,在環境改善後就可以不藥而癒,少部分較深層或頑強的毛囊炎,可以用合適的外用藥膏,甚至短期口服抗生素治療。當然有一些特別的毛囊炎就不是一般病因所致,還是要請教醫師,做進一步的鑑別及治療才行。

風災慎防傳染病 花蓮發放漂白水、清潔用品

風災慎防傳染病 花蓮發放漂白水、清潔用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蘇拉颱風帶來豐沛雨量,低窪地區傳出土石流及淹水災情,而風災過後因天氣炎熱易茲生病媒蚊,容易發生傳染性疾病,尤其是淹水家戶及周邊水溝,因此花蓮縣衛生局已撥放含氯漂白水、醫療用口罩、家戶消毒藥品及災後衛生教育指導單張,並協助鄉親作好居家環境消毒。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呼籲民眾,災後清理家園時應注意人身安全,傷口勿沾染污水,以避免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務必做好手部、腳部防護,避免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感染。同時注意清除室內外所有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降低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發生的風險。多洗手,維持手部清潔衛生;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預防腸道傳染病。災後收容所人口密集,請落實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若有發燒、咳嗽等身體不適情形,請立即戴上口罩就醫,預防呼吸道疾病。徐祥明局長更提醒,泡水廚房用具及餐具要煮沸消毒後才能使用,不能煮沸者,民眾可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40毫升加清水10公升稀釋後(濃度約0.02%),消毒廚房用具及餐具;另外,將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濃度約0.05%),可用來擦拭居家環境。廁所可用漂白水或消毒劑,依容器瓶上標示的稀釋方法稀釋後噴灑消毒;垃圾清理後之地面,亦可以同樣方法消毒。

少年青春不留白 拒菸健康來

少年青春不留白 拒菸健康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暑期青少年的安全與健康是家長所擔心且重視的,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結合各部門規劃各項健康議題之宣導,舉辦了一場「青春不留白,拒菸攏總來」活動,使青少年身心健全發展,預防偏差行為及危害身心健康之事物,以營造優質青少年成長環境。期藉由活潑生動的活動,宣導菸品危害與相關反菸資訊及多項健康議題,使青少年在暑假期間較無課業壓力下,可以學習到拒菸、反毒、反愛滋及用藥安全的知識與技能,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之能力及政府反菸之決心。此活動衛生局特地結合了警察局、教育局及各級機關共同舉辦,希望貼近青少年,並且提供暑期健康生活型態的動態活動,透過活動的參與了解正確健康生活的觀念以取得健康資訊。衛生局在此呼籲「青春不留白,健康是首財」。活動時間在101年8月4日下午3時至5時,於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假日廣場辦理。活動內容有精彩舞台表演、闖關遊戲、有獎徵答等,均以青少年為對象設計,期盼青少年與家長在參與遊戲過程中,學習到如何拒菸、反毒、反愛滋及用藥安全等議題知識與技能,並憑完成之闖關卡兌換神秘禮品乙份,限量500份,送完即止,歡迎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參加哦!

暑假期間不出門 學生近視增

暑假期間不出門 學生近視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把近視列為失明及視力障礙的主因之一。依據國內外研究顯示:戶外活動是近視發病和惡化的保護因素,長時間的近距離活動是近視的危險因素,國民健康局認為戶外活動可減少近距離用眼,對兒童有多方面的好處!時值暑期長假期間,為避免孩子放假時窩在家中看電視、玩電腦等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行為,影響孩童的視力,加深近視度數,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家長應該把握暑假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藉機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亦可達到護眼、舒壓的功效。依國民健康局對民眾愛眼、護眼行動呼籲,除了到戶外活動外,平時閱讀的距離、時間與姿勢、光源之充足性甚至於連續性靜態玩玩具等,都會影響孩童視力因此須特別注意。

做好災後防疫 遠離傳染病威脅

做好災後防疫 遠離傳染病威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蘇拉颱風帶來豪雨,導致部分地區淹水,台中市衛生局呼籲淹水地區民眾務必注意個人防護、飲食及環境衛生,並強調民眾積水退後清理家更應落實個人防護,以避免災後傳染病發生。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濁度上升,影響用水安全,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也不要食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並依「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災後整理家園時,請同時注意清除室內外所有積水容器、垃圾及廢棄物,以防止病媒蚊孳生。 清理家園環境時,請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仍應以清水及肥皂洗手。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外傷者,應避免直接暴露於污水或淤泥。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及污水淤泥曝露史,以利診斷。

照顧孩子險「折腰」!新手「老」爸別逞強

照顧孩子險「折腰」!新手「老」爸別逞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國人普遍晚婚,生孩子的年齡也越來越晚,以至於新手「老爸、老媽」也越來越多!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就發現,近來診間常出現四十多歲的男性因身體痠痛求診,檢查發現都有不同程度的筋骨傷害,經詢問得知共同的特點是,都在最近升格成新手爸爸。而這些新手「老爸」因為勤於照顧孩子,一把老骨頭加上用力方式錯誤,導致手腕、肩膀、膝蓋都容易有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因此「折腰」,嚴重的疼痛還影響到白天工作!潘筱萍醫師指出,國人結婚的平均年齡逐年在上升,台北市男性的第一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已達35.7歲,使得中年新手奶爸也跟著增加。再加上中年男性多處於事業的忙碌時期,平時易忙於工作缺乏運動;同時中年喜獲麟兒,往往較年輕男性積極參與育兒,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可能使得中年新手爸爸發生筋骨傷害。至於受傷的部位,最常見的是上肢,其中手腕多於肩,再來是手肘;此外,膝蓋以及腰部也是常見的受傷部位。潘筱萍表示,中年新手奶爸常見造成筋骨傷害的因素有長時間抱小孩、姿勢不當、雙手手肘高舉時間過長;或扭轉奶瓶或抹布時,手腕過度出力轉動;餵奶時,手腕騰空,缺少支撐;幫小孩洗澡時,長時間彎腰,固定姿勢過久,都是引起酸疼的因素。潘筱萍解釋,我們的大拇指是手部經常施力的部位,不當或過度使用橈骨附近的外展長肌、伸展短肌,就會產生發炎的現象。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下方的肌腱會增厚,使手腕更容易受傷,甚至一個握門把的動作也會疼痛不堪。在治療方面,潘筱萍指出,初期發炎可以口服藥物,並搭配物理治療減緩不適;若是肌腱有增厚的情形造成嚴重疼痛,就必須局部注射類固醇治療。潘筱萍提醒,年過四十的新手老爸,或是年長的新手阿公,平時在照顧幼兒時,要注意育兒姿勢,適時的交替換手,改變姿勢或是換人來接手;建議每15至20分鐘要讓肌肉休息,可適當伸展或和緩拉筋以紓解不適。同時,平常應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如果出現嚴重疼痛、不適感,應盡速就醫,以免影響到日常生活。圖: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指出,在照顧嬰兒時,應找到正確的支點及施力方式,才能避免不當用力對身體的傷害。(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癌症可提早被發現!定期癌篩、救救自己

癌症可提早被發現!定期癌篩、救救自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為促使醫院推動癌症篩檢,國民健康局於100年度補助228家醫院,辦理「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輔導醫院建立院內癌症篩檢之政策與管理,成功將全人的醫療觀念帶進醫院,四癌篩檢人數為98年的1.9倍。國民健康長邱淑媞指出,雖然參與癌症篩檢的人數已有顯著成長,但仍有部分民眾「無感」癌篩的重要,呼籲符合條件的民眾應定期檢查;家醫科醫師也提醒,像是大腸癌就有很長的「有病無症」空窗期,只要進行篩檢、早期發現病灶,就能早期治療!究竟癌症篩檢有多重要?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表示,以大腸癌為例,每每當患者出現血便或排便異常時才就醫,就診發現罹癌開始治療,已經延誤很長一段的時間了。如果民眾符合年齡在五十歲以上,國健局補助每兩年進行一次的大腸癌篩檢,只要將試管拿回家採集糞便,送回醫療院所,發現有潛血反應馬上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在病變前割除,就能避免這塊息肉在幾年後惡化成大腸癌。不過,臨床上經常出現試管回收率低的情形,醫護人員得每天「催收」這些試管,相當辛苦。邱淑媞亦指出,根據100年度的資料顯示,每70個30歲以上接受篩檢的女性,就有1位發現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每167位45歲以上女性,就有1位發現有乳癌;每24位50歲以上民眾,就有1位發現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每128位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民眾,就有1位發現有口腔的癌前病變或口腔癌,比率相當高。因此,每天進出醫院的人當中,有很多人已經罹癌而自己不知道!傳統上,醫院各科獨立作業,但經過輔導後,醫院的醫護人員只要看到來診的病人符合癌篩的條件,就會主動提醒並建議病人進行癌症篩檢,進而使癌症高危險群能及早被診斷、治療,挽救許多寶貴的生命。國健局本(3)日上午針對推動癌症篩檢績優醫院進行表揚,並請各醫院分享推行癌症篩檢的經驗。國健局呼籲,只要符合下列條件:45歲以上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及50至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都可以進行免費的癌症篩檢,以保障民眾身體健康。圖:國健局長邱淑媞與推行癌症篩檢醫院代表共同呼籲定期癌篩的重要性。(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假指甲成細菌溫床 美甲不注意指甲恐掉光

假指甲成細菌溫床 美甲不注意指甲恐掉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街頭上林立美甲的攤販,讓愛美的女性只要花幾十分鐘,就可以擁有各式亮麗可愛的指甲造型。不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坊間流行的彩繪指甲、水晶指甲、凝膠指甲或黏貼甲片,可以為外表增添不少風采,但若未注意衛生或美甲材料品質,就會對指甲造成傷害。此外,皮膚科醫師也警告,使用假指甲容易成為細菌溫床,若真指甲受到感染,恐會形成灰指甲,嚴重甚至會整片脫落!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彩繪指甲的指甲油主要成分為消化纖維素、溶劑及色素,塗抹時不要太靠近皮膚,且每次最好不要超過七天,並避免太頻繁更換。「水晶指甲」則是由含有壓克力及水晶粉的材質混合溶劑製作,建議最好不要讓水晶指甲停留超過三個月,且每次做水晶指甲的期間應間隔三個月。「凝膠指甲」是用凝膠材質搭配LED燈照射製作,真指甲在做完後仍會繼續生長,因此真假指甲間就會形成空隙,且每做一次指甲就會變薄,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回復。而「黏貼指甲」則是透過強效的膠水或雙面膠,將假指甲片黏貼於真指甲上,優點為使用方便、等待時間短,但要避免用力拉扯。以上四種美甲方式,雖然方便又美觀,但仍存在不少風險。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就曾經收治一名年僅19歲的少女,在黏貼完假指甲後,因真指甲持續生長,真假指甲間形成空隙,洗手時沒有擦乾,讓假指甲成了細菌溫床。這名少女的真指甲因感染綠膿桿菌,整片指甲變成黑、綠色,讓指甲無法附著,整片脫落。另一種常見的是黴菌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灰指甲,感染者的指甲會變黃、變厚,最後形成空洞,也免不了脫落的命運。因此,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護甲五部曲」,包括注意美甲產品標示,須有衛生署規定之應標示項目;注意指甲的清潔並使用酒精消毒;彩繪時不要碰觸到皮膚,若有異狀時不要彩繪;指甲油務必在通風的環境使用,以確保安全及彩繪或配戴人工指甲的時間不要過久,以免造成傷害。除了遵循「護甲五部曲」原則外,也不要選購來路不明及標示不完整的指甲產品,使用指甲器具時務必要事先消毒清潔,變換指甲色彩及使用去光水次數不宜太頻繁,使用去光水或卸除彩繪指甲後應適當補充護手霜,才能擁有亮麗健康的雙手。此外,民眾如因選購之指甲化粧品發現有不良品或不良反應發生時,可通報衛生署所建置「全國化粧品不良品通報系統」,藉由通報機制,打造健康安全的化粧品使用環境。圖:彩繪指甲、凝膠指甲、水晶指甲及黏貼指甲讓雙手亮麗可愛,但美甲時務必注意衛生及使用安全。(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醫訊/認識膀胱癌 癌症不可怕

醫訊/認識膀胱癌 癌症不可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2009年衛生署公告膀胱腫瘤為腫瘤死亡率排名第十二位;所以有症狀出現時應儘早就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密切追蹤是影響預後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膀胱腫瘤病友間的疾病適應、經驗分享及情感交流,並吸收最新醫學常識及解決日常生活中因疾病而產生之疑難雜症是非常重要的。林口長庚醫院特別邀請泌尿科主任馮思中說明「為什麼膀胱癌會上身?」、莊恒彰醫師主講「膀胱灌注治療:化學藥物?卡介苗?」、虞凱傑醫師主講「哪種人工膀胱比較好?」、魏翠媛專科護理師主講「在家如何照顧我的人工膀胱?」及黃思瑜營養師主講「膀胱腫瘤之飲食衛教」,另有醫療諮詢服務,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講座時間:8/4(六)上午8:50~12:2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醫學大樓1樓第二會議廳講座洽詢:(03)3281200轉51 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徐夢舷小姐

當心口腔癌前病變 戒檳榔菸酒最佳

當心口腔癌前病變 戒檳榔菸酒最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民國92年起口腔癌己躍升為男性十大癌症中第四位,要避免口腔癌的發生,就必須對口腔癌前病變有所認識。根據研究顯示、同時有嚼檳榔、抽煙及喝酒的習慣會得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 倍,阮綜合醫院口腔外科梁錦榮主任表示,由於致癌物所造成之口腔癌前病變,其最好之治療方法為戒除不良習慣如嚼檳榔及抽煙。所謂口腔癌前病變是一種仍歸屬於良性的口腔組織改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常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以後有極高之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根據許多研究顯示慢性刺激是口腔癌前病變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其它像吸菸、喝酒、過度陽光曝晒、不良口腔衛生、尖銳的蛀牙、殘根及製作不當或破損的假牙或套子等都可能是口腔癌前病變的成因。口腔病變可能有口腔粘膜白斑症、口腔粘膜紅斑症、口腔粘膜紅白斑症、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疣狀增生。梁錦榮主任表示,民眾可以利用一般口腔檢查、視診,注意口腔黏膜是否有任何顏色或其完整性的改變;利用觸診注意病變之大小、硬度、彈性、可動性及是否易出血等現象。情形嚴重者可進行特殊檢查,利用甲苯胺藍試劑進行活體染色、細胞學檢查及組織切片檢查等。臨床上有些癌前病變在戒除口腔習慣後會得到改善或痊癒,若病變不大,可進行手術切除,但並不一定保証完全療效,長期密切的追蹤,觀察病變是否有變化,才是最重要的做法。必需遠離各種危險因子如檳榔、菸、酒,去除製作不良的假牙或套子,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定期請專科醫師做口腔檢查,相信必能使您脫離口腔癌的威脅,永保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