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豆干違規添加「皂黃」 屬致癌物質

豆干違規添加「皂黃」 屬致癌物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報載市售黃色大豆干高達四分之一違規添加工業色素「皂黃」,基隆市衛生局為確保民眾食品安全,於8月9、10日出動「食品安全檢驗服務行動專車」,至基隆市各傳統市場及生鮮超市稽查市售豆干做「皂黃」及「過氧化氫」簡易檢查,若檢出陽性者將立即抽樣送實驗室確認檢驗。截至8月10日總計抽驗豆製品65件,其中皂黃簡易檢查結果均未檢出;過氧化氫簡易檢查共10件陽性,已當場抽回檢體送衛生局檢驗科進行確認檢驗,確認結果8件陽性;2件未檢出,所有不合格的商品已立即通知販賣處所下架,同時要求販售業者停止向不合格廠商進貨,對於抽驗不合格之販售業者,將做後續行政處理。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皂黃」是一種工業色素,依規定不得添加於食品中,食用後將可能引起肝臟細胞損害及肝炎發生,已列屬致癌物質,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而過氧化氫會被不肖業者用於漂白及去除食物異味,食用後可能會造成刺激感、皮膚刺痛及暫時性變白、紅腫、起泡,嚴重可能引發胃出血、眼疾等。許局長呼籲業者應以消費者健康為第一考量勿非法添加工業色素「皂黃」及過量殺菌劑「過氧化氫」,衛生局除加強豆製品的衛生管理針對可疑違規之產品加強抽驗及稽查輔導外,也籲請民眾應避免購買外表色澤過於鮮豔的食品,多挑選天然食材,以免吃到過量或違法的食品添加物,以確保自身安全。

吃的更安心 真「證」有保障

吃的更安心 真「證」有保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當您對購買的食品有疑慮時,是否會不知所措、求助無門,想知道有誰能提供精準專業的檢驗服務,讓民眾吃的更安心?自2004年起,國內已有「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依據國際規範 ISO/IEC 17025建立實驗室品質與技術能力之評鑑標準,並據以提供實驗室認證服務,而近年來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依國際標準積極推動FDA實驗室認證。現行衛生署正推動「FDA實驗室認證標章」,此標章代表三大認證領域,分別以F代表「食品」領域、D代表「藥物化粧品」領域、A代表「濫用藥物尿液」領域,讓民眾透過標章更容易選擇優良實驗室委託檢驗,而目前已通過認證的實驗室及檢驗項目等相關資訊均公布於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業務專區/實驗室認證/認證實驗室查詢,鍵入「關鍵字」字樣即可查詢。另外,於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網頁中實驗室檢驗機構服務網/認可實驗室名錄中也可查詢通過TAF認證的實驗室及檢驗項目。目前基隆市衛生局檢驗科實驗室已陸續通過TAF及FDA實驗室認證,未來更朝向開發更多檢驗項目通過認證以提供委託檢驗民眾更多元化選擇。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民眾,如果對自己購買的產品有疑慮時,可就近自行送往認證實驗室委託檢驗,所得到的檢驗結果將會更有保障。

拒當「亞洲胖夫」 規律運動是關鍵

拒當「亞洲胖夫」 規律運動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台灣男女過重比率居亞洲之冠,堪稱「亞洲胖夫」。台灣男女肥胖與過重比,低於歐洲與美國;與亞洲國家相比,台灣比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南韓、泰國與中國大陸還胖,因此有「亞洲胖夫」之稱。與南韓相比,台灣男性肥胖比是南韓近20倍、女性則是近 5 倍;與日本相比,台灣男性是日本的 9 倍、女性相差約 5 倍。據衛生署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內男性的體重,一路往「橫」的發展,不管是「過重」、「輕度肥胖」或「中重度肥胖」的比例,全都升高。阮綜合醫院減重中心沈萱醫師指出,過重與肥胖和沒有規律運動有直接關係,近7 成台灣男性、近 8 成女性沒有規律運動,規律運動指每周至少 5 次,每次達30分鐘以上。單獨經減重食譜與營養諮詢方式減重,成功率約為三成,若配合運動,成功率提升為七成,若配合門診診療(代餐、針灸等),成功率約為九成以上。然而其中的關鍵在於有無定期回診並切實做飲食運動記錄,若有配合醫師指示與療程,平均約三至六各月可達到顯著效果。今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建立全球非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監督架構,訂定在2025年前將全球因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 4 大非傳染病所造成的過早死亡減少25%。國人十大死因至少有六項疾病與肥胖有關,過度肥胖會產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問題,引起糖尿病、痛風等疾病;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大腸癌乳癌之風險,國人應多留意體重問題,注意飲食及運動,才能達到身心健康及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之目的。

母乳哺育E化 APP可尋找最佳哺乳空間

母乳哺育E化 APP可尋找最佳哺乳空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市面上嬰兒配方奶、奶粉琳瑯滿目,許多媽媽們可以方便餵奶,但是奶粉中的營養遠不及母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世界衛生組織皆鼓勵純母乳哺育到出生6個月,給嬰兒添加副食品同時持續哺育母乳至2歲或以上,才能保障寶寶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因應今年國際母乳週宣導主題為「掌握過去,規劃未來」,回顧過去嬰幼兒餵食經驗與成果,除了最近推出母乳哺育ipad版APP程式,能找出最近的哺乳空間,提供相當E化的服務。回顧台灣30年前,新生兒94.5%都是以母乳哺育,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環境變遷、婦女就業率增加、配方奶大量宣導及傾銷、福利措施不良、支持環境不足等諸多因素影響,母乳哺育率逐年下降,據1989年研究調查顯示,台灣地區產後1個月純母乳哺育率僅有5.4%。但在政府多年來努力推動母乳哺育政策的情況下,2011年母乳哺育率已大大地回升,我國產後1個月純母乳哺育率已達61.8%,成長約11倍以上。媽媽們哺育母乳不僅可以維繫媽媽與寶寶的感情,更能滿足寶寶的吸吮需求,母乳在媽媽與寶寶間達成天性上的親子維繫,增進親子關係,國民健康局衛讓新手媽媽們能順利哺乳,結合E化服務,製作出母乳哺育ipad版APP程式提供下載,利用圖解方式,提供新手媽媽步驟式影音教學,讓新世代媽咪可以輕鬆學習哺乳技巧,提供地圖搜尋功能,透過精準定位,幫助媽咪找出距離自己最近的母嬰親善醫院或公共哺乳空間,讓媽媽們哺乳更加方便。

胃酸濃度如強酸 切勿進食不規律

胃酸濃度如強酸 切勿進食不規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史小姐到醫院就診表示,最近工作繁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在學校表現欠佳,累得她猶如蠟燭兩頭燒,常常會一天只吃一、二餐果腹,沒想到現在連身體健康都出現問題。她說,剛開始時常覺得噁心、食不下嚥、腹漲,原本不以為意,沒想到後來連臉都發麻。阮綜合醫院超音波室張維興醫師說,從史小姐對自己症狀的描述研判,可能和胃酸有極大關係。胃酸,其實是一種濃度與鹽酸差不多的強酸,藉著強酸特性消化分解食物,人體也只有胃壁組織能夠承受得了。張維興醫師指出,因為胃酸隨時都在分泌,為了不要讓胃壁「負擔」太重,所以人要定時定量,適當進食,讓胃酸能發揮功能。但如果進食不規律,老是空著肚子,胃酸很容易分泌得比原本需要的多;長期以往,短時間也許感覺不出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影響,但是拖久了,就可能傷到胃壁。長期胃酸過多,出現胃痛、胃消化性潰瘍、胃出血、阻塞到潰瘍的可能性也會因此增加。

經常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

經常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病患表示最近連續好幾個星期,吃完飯後都不消化,只要一吃過飯,肚子就脹脹的,忍了數月後,這名病患終於到醫院掛號看診,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醫師蕭偉成說,像這樣子消化不良的情況,一直是最常見的腸胃道症狀。只要進食後會上腹痛、悶脹、溢酸水,噁心、嘔吐、心窩熱,都稱為消化不良。但蕭偉成醫師提醒民眾一定要注意,經常性的嚴重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而不只是壓力或飲食習慣所造成。蕭偉成醫師表示,消化不良的原因大致分為兩類,大約一半的患者是「結構性消化不良」,簡而言之就是找得到病因的,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膽囊發炎、胰臟炎、惡性腫瘤等,但也有人常出現似刀割般的上腹痛,幾經檢查,卻沒有發現有任何潰瘍或其他消化性問題,所有檢查都正常,這可能是患有「非潰瘍性的消化不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常見的慢性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的第一部份)失調,會引起類似潰瘍的症狀,如上腹痛不適,時常伴隨腹脹、打嗝和噁心。蕭偉成醫師接著說,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原因,也不是特別的疾病造成。相反地,可能只是吃得太快、吃得太多,或吃含太多脂肪、太辛辣的食物,或喝太多含咖啡因的飲料,或在情緒不佳的情況下進食,都可能引發消化不良,他也提醒民眾,切勿抽菸、喝太多酒,因為這些東西對胃都有刺激性,可能會加重胃部的消化不良,另外若是吃飽後立刻去運動、跑步或打球,會因胃收縮太厲害,導致胃痙攣,也會造成消化不良。最後蕭偉成醫師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若經常性的嚴重消化不良,卻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而不只是壓力或飲食習慣,如果出現持續或反覆性的腹痛、嘔吐,尤其是吐血、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持續性的食慾不振、血便等情況都需要馬上就醫,另外像是消化不良伴隨呼吸短促,流汗,傳佈至胸部,頸部,或手臂的疼痛,極可能是心臟病發作。因此在就醫時,若有任何症狀突然加重,都要提高警覺。

多運動避免久坐 防止椎間盤突出

多運動避免久坐 防止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下背痛與坐骨神經痛,或者是肩頸痠痛、上肢痠痛麻無力,也因為現代人就做電腦前或長期用錯誤的姿勢做事,使得這類疾病發生越來越頻繁。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榮豪醫師表示,大部分病患都是因為長期工作或休息時姿勢不良所造成,再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智慧手機低頭族」都會加速脊椎的退化。其實,大部分的椎間盤退化都是不需要治療的,只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養即可。例如:避免彎腰搬重物、避免久坐、避免長時間不當姿勢使用電腦手機或看電視等。更積極的作為,便是適度的運動來鍛鍊增強背部的肌肉群。例如游泳。病痛發作時,通常藥物加上休息便能逐漸緩解。此外,若合併有脊椎神經根壓迫而造成坐骨神經痛或上肢痠痛麻等情形,可以尋求復健和物理治療的幫忙。最後,若是椎間盤的突出壓迫太嚴重而造成症狀加劇,或是復健吃藥已經沒效果,這時候外科手術就扮演最後一道防線的角色,適切的手術的確能有效治療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病症!但是,儘管脊椎手術效果和安全性都是在高水準表現之上,但一般病患對於要「開刀」,總是多所考慮,因此椎間盤成型術通常相當有效。手術後傷口貼上美容膠,頸椎病人通常需住院觀察一天,腰椎病人可以當日回家。手術後症狀需配合正確之保健而慢慢的改善,一個月內不宜做劇烈運動或抬重物,三個月內不做彎腰負重或者會劇烈旋轉脊椎的運動,如高爾夫球、棒壘球等。此項手術是提供經過醫師篩選適合的病患來進行,方能達到最大療效。它是一種從吃藥到開刀中間的過渡性時期療法,病患仍要戒除不良的姿勢習慣和保健運動,才能維持椎間盤的健康。人總是會變老,椎間盤也同樣無法變年輕,太嚴重的脊椎椎間盤疾病仍需專業醫師來施與神經減壓、矯正與重建手術。

提升大腸癌存活率 定期篩檢發現瘜肉

提升大腸癌存活率 定期篩檢發現瘜肉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飲食習慣越來越走向重口味,但是重口味的飲食容易造成腸胃負擔,根據衛生署統計,100年大腸癌是台灣地區及高雄市癌症十大死因第三名,高雄市衛生局統計,高雄市大腸癌死亡率為24.2/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為672人),高於全國死亡率21.2人/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為4921人)。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結合本市519家醫療院所,設立癌症篩檢健康便利站,提供民眾就近性及便利性篩檢服務,衛生局呼籲50~69歲市民,踴躍接受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只要持健保卡至附近醫療診所(貼有微笑小屋之健康便利站)即可獲得檢查,希望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五年存活率最高可達九成。    統計高雄市101年7月底,已完成大腸癌篩檢共86504人,佔本市50~69歲人口13.24%,目前發現陽性個案5736人,有進一步做檢查人數為3775人(佔65.81%),其中發現瘜肉1551人及大腸癌143人,而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所以透由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到瘜肉,進一步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高雄市衛生局為鼓勵高雄市市民早期接受篩檢,凡於101年6~10月完成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者,有機會抽到500~5000元禮?,而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個案,早期接受進一步診斷,並於篩檢日期起3個月內完成大腸鏡檢者,即可獲得200元禮?,相關癌症相關資訊可洽高雄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或各區衛生所。

四物飲非人人適用 恐助長子宮病變

四物飲非人人適用 恐助長子宮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四物飲品都強調喝了可以讓經期來的順、走得順,也有些人會在經期結束後喝點四物飲補補身體,市售的罐裝四物飲既便利,但是罐裝四物飲真的適用於每個人的體質?聖馬爾定醫院中醫科林玟怡醫師表示,並非每個女性於生理期後都適合飲用四物,若本身患有子宮病變,容易讓子宮腫瘤加速生長,市售的四物飲在劑量與成分上標示較為簡略,千萬不可將藥和飲料劃上等號。 中藥四物指的是當歸、川穹、芍藥、地黃四種藥材,有補血、活血化瘀、將經血排乾淨及舒解生理期不適症狀等功效,其中芍藥又分白芍與赤芍,地黃則分生地與熟地,像體質偏寒的女性適合白芍和熟地,體質燥熱者則反之,所以如果服用不適合自己體質的藥材,或是劑量沒有拿捏好,反而出現一個月來兩次或經血流量變大等反效果。 林醫師也提醒,購買四物飲前應看包裝成份,如果本身體質不適合飲用四物飲等補品,可能會適得其反。另外有子宮肌瘤、肌腺瘤等子宮病變患者,也不適合飲用四物飲,因為長期飲用可能會助長腫瘤成長。女性生理期來時抵抗力較弱,不仿多吃些含有鐵質的食物,例如牛排等紅肉,可助改善因經期所流失的鐵質,或是喝些魚湯、雞湯補充營養,如果女性想調理身體,除了找專業醫師詢問對症下藥外,有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才是改善體質的良策,畢竟天然的食材仍比以藥物輔助來的好。

餵母乳寶寶身體好 妊娠毒血症可哺乳

餵母乳寶寶身體好 妊娠毒血症可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有句話說「母乳好、母乳寶、母乳寶寶身體好」,不少母親有了這樣的觀念後,都堅持要以母乳哺育小寶寶,母乳的好處、近幾年在政府衛生單位不斷的推廣與衛教下,為了寶貝自己的新生兒,媽媽們幾乎都積極地給寶寶最佳的營養;但是仍有部分的媽媽,擔心自己有疾病在身無法哺乳,例如罹患妊娠毒症的媽咪,醫師認為,其實妊娠毒血症更應該哺乳,對媽媽與孩子都有幫助。台中市衛生局為積極營造友善的哺乳環境,8月初特地舉辦一連串的活動。今天在台中醫院除邀請到幾位俏媽咪示範哺乳揹巾走秀外,還邀請到幾位偉大的媽咪現身一談自己辛苦的哺乳心路歷程。瑋媽媽是一名妊娠毒血症的早產兒媽咪,妊娠28週發現有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產後寶寶先是接受母乳庫的愛心母乳,媽媽產後便積極的學習哺乳,現在寶寶已經2、3個月,長的又健康又可愛。台中醫院黃元德副院長表示,妊娠毒血症是指懷孕期間有高血壓、蛋白尿及明顯水腫等症狀,常見於高齡產婦、有高血壓家族史,而罹患有妊娠毒血症的媽媽更應該哺育母乳,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優質蛋白質及嬰兒腸胃道容易吸收的胺基酸,不但對日後孩子的成長較具好的抵抗力,同時又可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對媽媽也有許多好處;如促進產後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降低罹患乳癌…等。衛生局黃美娜局長也表示: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不但可以讓寶寶得到最好的保護,同時又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一兼二顧」,當然要讓大家都知道。同時更希望我們的社會大眾要接受並善待、鼓勵這些「餵愛」的哺乳媽媽,提供她們友善的哺乳環境,才能更提高媽媽哺育母乳的意願。最後媽媽們的哺乳揹巾走秀還獲得在場的所有來賓熱烈喝采。而每位媽媽也都開心的相互交換哺乳心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