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超級愛健康/別忽視!口臭帶來的身體警訊?

超級愛健康/別忽視!口臭帶來的身體警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說到口臭,大家比較能夠聯想到,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沒刷牙,或是老人家常說的火氣大,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因素,也在無形之中造成口臭。口臭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臭起來真的會要旁邊人的命!不僅會拉起人際關係的警報,還要留意口臭所發出的健康訊息。我們常看廣告,都認為口氣問題是出在吃東西,我們常吃錯哪些食物造成臭口氣?牙醫師呂孟頻說,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口臭的五大項食物,包括:大蒜、洋蔥、韭菜、九層塔、酒。而除了吃東西,口腔中還有些容易引發口臭的原因,如:牙齒蛀牙,牙周病,及牙縫清潔不乾淨等。許多人都有的困擾便是起床口氣重,這是否著代表身體哪裡有問題?對此,中醫師李思儀也表示,如果只有輕微味道,當然是正常的範圍,因為晚間唾液腺分泌會減少,口內細菌的會較白天較多,有些厭氧菌會造成口氣加重,但若是有酸臭味很重,甚至會嘔酸水,代表腸胃消化出現問題,另外熬夜和吃宵夜也會加重口臭。如何辨別自己的口臭臭味是身體哪裡出問題?家醫科王建宇醫師說,每種症狀會有不同的味道,像腎功能異常的人身上常會有尿味,糖尿病的有水果為,但自己是無法察覺的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味道,就跟體味一樣。王建宇醫師也表示,如果是腸胃引起的口臭,那跟本身飲食習慣有關,需要更改飲食習慣,若是像腎或肝引起的口臭,基本上已經嚴重到在治療中了。建議大家真的不要熬夜,不要抽菸、喝酒對身體和口氣都會比較好!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04

打通血管救糖尿病足 免除截肢命運

打通血管救糖尿病足 免除截肢命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約有8000名的糖尿病患會面臨傷口潰爛、截肢的命運,李先生罹患糖尿病,因為周邊血管不通,腳趾連連黑掉壞死,數次的大手術卻仍無法救回腳趾頭,所幸在醫院的照顧下,免去截肢的命運。雙和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蔡文平指出,糖尿病足需要團隊照顧,打通周邊血管,加以清瘡、抗生素、高壓氧,把黑掉的糖尿病足救回來。患有糖尿病的李先生,起初出現腳麻、不能走的症狀,檢查後發現是周邊血管阻塞,赴醫學中心進行血管支架,不料,才通了一年又阻塞;接著又赴另一家醫學中心進行血管繞道手術,接連兩次大手術後,血管仍是不通,再把右腳血管移植到左腳,腳趾頭還是一根接著一根壞死,雙腳布滿密密麻麻的手術痕跡,仍是救不回他的腳。蔡文平指出,只要血管通,糖尿病足就有改善機會!李先生轉赴雙和醫院,接受高壓氧中心的團隊治療。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整形外科、高壓氧密切的橫向聯繫,團隊式的治療,先由心臟外科進行血管支架手術,接著進行清瘡、抗生素、高壓氧的密集治療,幾乎被挖光肉的足部,慢慢的養出肉、養出皮,免去截肢。雙和醫院心臟內科宋立勤醫師指出,動脈阻塞若發生在腦部,就是腦中風;若發生在心臟血管就是心肌梗塞或缺氧;發生在四肢動脈血管,即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糖尿病患通常合併有血管病變,一旦血流不通,就容易出現糖尿病足,甚而需要截肢保命。下肢氣球擴張術可以爭取膝部以下的動脈血流與傷口復原,但是仍有再狹窄率。蔡文平醫師指出,過去單以高壓氧治療問題傷口,病患往往又再度復發,這是因為供應足部的血管不通,缺血的情況下,末梢就容易壞死,如今結合心臟內、外科的週邊血管治療,血流打通了,再佐以高壓氧治療,不僅恢復更好,也較不容易復發。

防骨鬆好方便!風濕免疫病人可上網可自我檢測

防骨鬆好方便!風濕免疫病人可上網可自我檢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風濕免疫病人是骨鬆的高危險群,容易骨折,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黃光永主任表示,過去長期接受風濕免疫科治療的病患不慎扭傷腳,就造成骨折,或是打噴嚏導致肋骨骨折,這些都是因為骨質疏鬆所導致,醫師提醒,風濕免疫許多病人本身已經有骨鬆的症狀而不自知,提醒病患應建立預防骨鬆的觀念,提早進行治療。不過風濕免疫病人想知道自己十年後會不會骨折呢?現在已經可以上網自我檢測,打上「FRAX」後就能輕鬆得知是否是骨折的高危險群。黃光永主任指出,「FRAX」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骨折而開發的評估工具,透過輸入年齡、性別、體重、身高、骨折病史、家族史、等危險因子,即可算出未來十年發生骨折的機率。病人不像以往需要做複雜的檢查,看著不了解的數據,現在利用這個程式,能讓病人體會到嚴重性,增加提早治療的意願。黃光永主任強調,骨密度檢測值的高低和骨折沒有絕對的關係,有些年輕人雖然骨密度低,但卻沒有太多骨折風險。以「FRAX」計算骨折風險,並不一定需要繁複的檢查,在家也能進行評估,倘若測出的骨折風險很高,即不用再測骨密度,可考慮直接治療。黃光永主任說明,骨質疏鬆症一般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尤其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更要特別注意,除了本身疾病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更因經常使用類固醇藥物導致骨鬆風險增加,如果能早期用藥治療,大部分都能有效減少骨質流失,降低骨鬆產生的機會。為了提高風免病人對於骨鬆的重視,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目前也積極宣導預防骨鬆的重要性,針對風險性較高的病人進行骨折風險試算,再由風免科醫師進行評估,提供專業建議。黃光永主任提醒,由於目前健保未補助預防性用藥,因此民眾需自費進行治療,平均一年的費用為一萬多左右,民眾可視經濟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治療。自我檢測網址:http://www.shef.ac.uk/FRAX/

口臭要人命!是身體帶來的警訊?

口臭要人命!是身體帶來的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說到口臭,大家比較能夠聯想到,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沒刷牙,或是老人家常說的火氣大,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因素,也在無形之中造成口臭。口臭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臭起來真的會要旁邊人的命!不僅會拉起人際關係的警報,還要留意口臭所發出的健康訊息我們常看廣告,都認為口氣問題是出在吃東西,我們常吃錯哪些食物造成臭口氣?牙醫師呂孟頻也說,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口臭的五大項食物,包括:大蒜、洋蔥、韭菜、九層塔、酒。而除了吃東西,口腔中還有些容易引發口臭的原因,如:牙齒蛀牙,牙周病,及牙縫清潔不乾淨等。許多人都有的困擾便是起床口氣重,這是否著代表身體哪裡有問題?對此,中醫師李思儀也表示,如果只有輕微味道,當然是正常的範圍,因為晚間唾液腺分泌會減少,口內細菌的會較白天較多,有些厭氧菌會造成口氣加重,但若是有酸臭味很重,甚至會嘔酸水,代表腸胃消化出現問題,另外熬夜和吃宵夜也會加重口臭。如何辨別自己的口臭臭味是身體哪裡出問題?家醫科王建宇醫師說,每種症狀會有不同的味道,像腎功能異常的人身上常會有尿味,糖尿病的有水果為,但自己是無法察覺的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味道,就跟體味一樣。王建宇醫師也表示,如果是腸胃引起的口臭,那跟本身飲食習慣有關,需要更改飲食習慣,若是像腎或肝引起的口臭,基本上已經嚴重到在治療中了。建議大家真的不要熬夜,不要抽菸、喝酒對身體和口氣都會比較好!

醫訊/高血壓防治新妙方 得舒飲食

醫訊/高血壓防治新妙方 得舒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得舒(DASH)飲食 是美國一個大型臨床研究的簡稱,研究原名是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得舒飲食的成果非常顯著,證實了一套全方位的飲食方式,不但可以降血壓,降血脂肪,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可以有利於骨質的健康。得舒飲食內容包括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並降低飽和脂肪、總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再配合維持理想體重、選擇新鮮食材自行製備、少吃加工醃漬及烘培食品、善用營養標示、按計畫使用調味料等;一般認為要控制高血壓需藉由藥物,實其配合飲食上的調整可將血壓控制得更好!想多了解得舒飲食?亞東醫院邀請營養師戴珊如,告訴大家更多得舒飲食的相關知識。講座時間:8月17日(五) 上午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1樓思源廳講座洽詢:(02)7728-1229

年長者手抖又失憶 恐是帕金森病

年長者手抖又失憶 恐是帕金森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9歲葉女士3年前開始雙唇顫抖,2年多前出現右手搓藥丸狀的動作,在情緒緊張嚴重、睡覺時則消失,於99年6月8日至醫院神經科門診,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正常,電腦斷層顯示有輕微腦退化情形,同時投予左多巴胺藥,顫抖情形明顯改善。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趙昌宏醫師解釋,帕金森病是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化疾病,發生率每10萬人約有14人,年紀越大得病機會越高,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占1 ~ 2%。 帕金森病臨床四大診斷症狀包括:靜態時手腳抖動、步態緩慢、肢體僵硬、姿勢反射不良。 研究顯示帕金森病的症狀主要是肇因於一種叫做「多巴胺」化學物質的缺乏。而多巴胺是由腦幹中一處叫黑質的神經細胞所製造。神經元之間訊息傳遞必需仰賴多巴胺才能使身體的動作來的流順,且有效率。由於某種迄今仍不明的原因,巴金森氏病人此處的神經原數目減少以致多巴胺的製造也隨之下降。因此,神經間的傳遞也逐漸受阻,而使得肌肉的活動愈來愈不流順及不協調。 根據臨床研究指出,帕金森病病人比一般同齡者得到失智症的危險性是6倍,如同阿茲海默症年齡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50至59歲帕金森病患者有失智症狀的盛行率約為12.4%,90歲以上帕金森病患者有失智症狀的盛行率則高達80至90% 。帕金森失智症的心智功能缺損,主要是注意力、執行功能與視覺空間功能的問題,與阿茲海默症記憶編碼與語言障礙有所不同 。帕金森病可透過藥物、運動及充足睡眠獲得良好的控制,現在已有很多藥物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在罹病7至14年內都可以維持工作,患者謹記按時吃藥、定時運動並有充足的睡眠,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雖然不能痊癒,但可以控制,生活品質與常人無異。

醫師 我為什麼會近視?

醫師 我為什麼會近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由於一般民眾對眼睛的構造、真假近視差異的不了解,常常一近視就急著配眼鏡,導致近視弄假成真。眼科醫師呂俊憲表示,平時眼睛的保養、檢查很重要性,特別是高度近視患者,因本身眼睛狀況就不好,所以更要注重保養,以免視力惡化、眼睛健康亮紅燈。呂俊憲說明,眼睛就像是一台照相機,視網膜就是底片,可以接收最終成像,水晶體及事變焦鏡頭,睫狀肌就是控制鏡頭變焦的工具,藉由睫狀肌和水晶體的作用,可以調整眼睛的焦距,而瞳孔就類似光圈,可以控制光線進入的量,角膜就像是鏡頭前面的濾鏡,保護眼睛不受外界傷害。近視分為真假近視,呂俊憲醫師解釋,目前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是軸性近視,軸性近視是先天眼球水晶體呈橢圓形、眼球沒有變形,但是因為看近物時間過長,導致睫狀肌呈現緊張狀態,讓水晶體變圓而無法復原,這時稱為假性近視。而真近視即是,當睫狀肌長期呈現收縮狀,導致眼球鞏膜變形,眼球扁平化,形成不可逆的物理反映,這時就要配戴眼鏡矯正視力。一般而言,軸性近視度數超過600度,就被稱為高度近視。其中,少部分近視族群並非軸性近視,而是水晶體結構出現問題,正常的眼睛裏頭,水晶體應該是橄欖球狀,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調節遠、近視力,可是有些病患,天生水晶球呈現圓形狀,通常近視會高達上千度。高度近視患者要特別注重眼睛保養,以免嚴重眼疾發生。此外,呂俊憲提醒,一般民眾也要定期檢查眼睛,以免眼睛出現問題不自知。而高度近視患者更是需要注意,因為近視度數過深,眼部後端視網膜就會受到扭曲破壞,容易出現退化現象,嚴重甚至出現脫落、黃斑出血或飛蚊症等眼睛疾病,長期下來青光眼、黃斑部病變都有可能找上身,因此高度近視患者絕不可輕乎自己健康,最好每半年到眼科診所進行檢查。

炎炎夏日水分流失 當心腎結石悄悄形成

炎炎夏日水分流失 當心腎結石悄悄形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艷陽高照,暑氣逼人,熱烘烘的空氣,逼得大家汗流浹背、口乾舌燥,不過,就在大家身體大量流失水分的時候,腎臟結石也悄悄形成了,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易霆解釋,最主要的原因是身體內的水分少了,腎臟會盡量減少水分排出把尿液濃縮,過度濃縮的尿液會有結晶析出,結晶在腎臟不斷堆積,就形成腎結石。根據全民健保資料庫就醫紀錄進行研究,發現台灣夏季因腎結石腰痛發作至急診室就診的病患人數是冬季的2倍,且結石的發生率幾乎完全隨月均溫變動,溫度越高,腰痛發作的人數越多,不堪疼痛就醫的人數也就越多。台灣的結石發生率甚高,每100位台灣男性中有15位是經常性結石患者,女性之結石發生率較低於男性,每100位女性中約有10位為經常性結石患者,尿路結石對國民健康影響是很大的。林易霆醫師指出,其實造成結石的原因還有很多,先天體質、飲食習慣都和結石的生成有明顯關係。先天體質方面,其實每個人的尿液中都有抵抗結石生成的特殊物質,但有些患者先天上尿液中抵抗結石生成的物質不足,所以常常有結石的發生。   而不良飲食習慣也是造成結石的主因,每位患者都有其好發的的結石成分,如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胱胺酸結石等,終生都會這樣,不太會改變。一旦經手術或自然排出取得結石,會化驗出結石的成分,根據結石成分不同,減量攝取的食物也不同。如何避免結石發生?林易霆醫師建議,避免大魚大肉、暴飲暴食、高鹽分食物,每日飲水量至少2000cc以上,可以使結石的發生率減半,天氣炎熱,先天體質都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優良的飲食習慣來預防結石。

預防勝於治療 養成健康飲食防腎結石

預防勝於治療 養成健康飲食防腎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全民健保資料庫就醫紀錄進行研究,發現台灣夏季因腎結石腰痛發作至急診室就診的病患人數是冬季的2倍,且結石的發生率幾乎完全隨月均溫變動,溫度越高,腰痛發作的人數越多,不堪疼痛就醫的人數也就越多。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易霆解釋,最主要的原因是身體內的水分少了,腎臟會盡量減少水分排出把尿液濃縮,過度濃縮的尿液會有結晶析出,結晶在腎臟不斷堆積,就形成腎結石,不過其實造成結石的原因還有很多,先天體質、飲食習慣都和結石的生成有明顯關係。林易霆醫師表示,如果不幸結石已經生成了,就要即早治療,一般直徑小於0.5公分的結石,先嘗試以藥物治療,約80%可以排出,但仍須經歷一番疼痛。直徑超過0.5公分結石,就需要以體外震波碎石或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治療,體外震波碎石,是碎石機由體外發出震波,瞄準聚焦在體內的結石,免麻醉、免開刀、免住院的結石治療方式,甚為方便,一般治療成功率約 8成,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是以內視鏡放入尿道內找出結石,並且以雷射擊碎,清出結石碎片,需麻醉與住院一天一夜,成功率約9成8,雖較麻煩,但成功率極高,這二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但也能互補不足,相輔相成。如果腎臟結石疏於察覺,隨著時間慢慢增大,超過2.5公分以後就必須施行腎造廔腎臟鏡取石手術,也就是於腰部開一個約2公分的傷口,以氣球擴張出直徑約1.5公分的通道,直通腎內結石,並保持氣球充滿氣狀態一晚,以壓迫止血,隔日以腎臟鏡取出結石,這種方式可以減少術中及術後出血量,增加手術安全性,減少住院時間。林易霆醫師也提醒大家,預防勝於治療,雖然目前結石治療方式,已十分進步,台灣泌尿科醫師的醫療技術在世界上也不落人後,,結石的發生仍然造成患者諸多病痛與生活不便,唯有落實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大魚大肉、暴飲暴食、高鹽分食物,每日飲水量至少2000cc以上,可以使結石的發生率減半,天氣炎熱,先天體質都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優良的飲食習慣來預防結石,才能有效的擺脫結石的糾纏。

讀書壓力大? 16歲突然停經長達4年

讀書壓力大? 16歲突然停經長達4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女大生日前由父母陪同至婦產科求診,這名大學二年級的女生自從國二初經來到高二都正常,奇怪的是,從16歲之後到現在竟都沒有月經。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通常續發停經要看有沒有正常的第二性徵,例如乳房發育或陰毛生長及分布。患者媽媽表示一切都正常,而且從13到16歲這3年有正常的月經來,16歲那年卻突然停經!這名女大生表示因為之前要準備考試,課業壓力大,導致月經沒來,但這一沒來竟是4年之久,才驚覺不對勁,由父母陪同就醫。蔡鋒博醫師說,從她的病史來看,應該是在16歲那年發生自體免疫疾病,而這自體免疫疾病抗體攻擊卵巢導致卵巢早衰,才會原來有月經,後來沒有月經,而且因為16歲就停經,導致女大生會有所有停經後婦女的症狀,像是臉潮紅、骨質疏鬆、手心冒汗。蔡鋒博醫師認為,壓力大導致停經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機率不大,通常跟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例如亞急性甲狀腺發炎,導致本來要攻擊甲狀腺的抗體攻擊到卵巢,16歲就停經,也是蔡醫師遇過卵巢早衰最年輕的個案。不過只要找到原因就不難治療,比如說是免疫疾病引起,使用免疫治療就可以讓她恢復正常月經;蔡鋒博醫師也建議,當女性月經週期縮短量少便要警覺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