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經常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

經常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病患表示最近連續好幾個星期,吃完飯後都不消化,只要一吃過飯,肚子就脹脹的,忍了數月後,這名病患終於到醫院掛號看診,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醫師蕭偉成說,像這樣子消化不良的情況,一直是最常見的腸胃道症狀。只要進食後會上腹痛、悶脹、溢酸水,噁心、嘔吐、心窩熱,都稱為消化不良。但蕭偉成醫師提醒民眾一定要注意,經常性的嚴重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而不只是壓力或飲食習慣所造成。蕭偉成醫師表示,消化不良的原因大致分為兩類,大約一半的患者是「結構性消化不良」,簡而言之就是找得到病因的,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膽囊發炎、胰臟炎、惡性腫瘤等,但也有人常出現似刀割般的上腹痛,幾經檢查,卻沒有發現有任何潰瘍或其他消化性問題,所有檢查都正常,這可能是患有「非潰瘍性的消化不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常見的慢性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的第一部份)失調,會引起類似潰瘍的症狀,如上腹痛不適,時常伴隨腹脹、打嗝和噁心。蕭偉成醫師接著說,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原因,也不是特別的疾病造成。相反地,可能只是吃得太快、吃得太多,或吃含太多脂肪、太辛辣的食物,或喝太多含咖啡因的飲料,或在情緒不佳的情況下進食,都可能引發消化不良,他也提醒民眾,切勿抽菸、喝太多酒,因為這些東西對胃都有刺激性,可能會加重胃部的消化不良,另外若是吃飽後立刻去運動、跑步或打球,會因胃收縮太厲害,導致胃痙攣,也會造成消化不良。最後蕭偉成醫師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若經常性的嚴重消化不良,卻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而不只是壓力或飲食習慣,如果出現持續或反覆性的腹痛、嘔吐,尤其是吐血、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持續性的食慾不振、血便等情況都需要馬上就醫,另外像是消化不良伴隨呼吸短促,流汗,傳佈至胸部,頸部,或手臂的疼痛,極可能是心臟病發作。因此在就醫時,若有任何症狀突然加重,都要提高警覺。

多運動避免久坐 防止椎間盤突出

多運動避免久坐 防止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下背痛與坐骨神經痛,或者是肩頸痠痛、上肢痠痛麻無力,也因為現代人就做電腦前或長期用錯誤的姿勢做事,使得這類疾病發生越來越頻繁。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榮豪醫師表示,大部分病患都是因為長期工作或休息時姿勢不良所造成,再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智慧手機低頭族」都會加速脊椎的退化。其實,大部分的椎間盤退化都是不需要治療的,只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養即可。例如:避免彎腰搬重物、避免久坐、避免長時間不當姿勢使用電腦手機或看電視等。更積極的作為,便是適度的運動來鍛鍊增強背部的肌肉群。例如游泳。病痛發作時,通常藥物加上休息便能逐漸緩解。此外,若合併有脊椎神經根壓迫而造成坐骨神經痛或上肢痠痛麻等情形,可以尋求復健和物理治療的幫忙。最後,若是椎間盤的突出壓迫太嚴重而造成症狀加劇,或是復健吃藥已經沒效果,這時候外科手術就扮演最後一道防線的角色,適切的手術的確能有效治療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病症!但是,儘管脊椎手術效果和安全性都是在高水準表現之上,但一般病患對於要「開刀」,總是多所考慮,因此椎間盤成型術通常相當有效。手術後傷口貼上美容膠,頸椎病人通常需住院觀察一天,腰椎病人可以當日回家。手術後症狀需配合正確之保健而慢慢的改善,一個月內不宜做劇烈運動或抬重物,三個月內不做彎腰負重或者會劇烈旋轉脊椎的運動,如高爾夫球、棒壘球等。此項手術是提供經過醫師篩選適合的病患來進行,方能達到最大療效。它是一種從吃藥到開刀中間的過渡性時期療法,病患仍要戒除不良的姿勢習慣和保健運動,才能維持椎間盤的健康。人總是會變老,椎間盤也同樣無法變年輕,太嚴重的脊椎椎間盤疾病仍需專業醫師來施與神經減壓、矯正與重建手術。

提升大腸癌存活率 定期篩檢發現瘜肉

提升大腸癌存活率 定期篩檢發現瘜肉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飲食習慣越來越走向重口味,但是重口味的飲食容易造成腸胃負擔,根據衛生署統計,100年大腸癌是台灣地區及高雄市癌症十大死因第三名,高雄市衛生局統計,高雄市大腸癌死亡率為24.2/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為672人),高於全國死亡率21.2人/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為4921人)。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結合本市519家醫療院所,設立癌症篩檢健康便利站,提供民眾就近性及便利性篩檢服務,衛生局呼籲50~69歲市民,踴躍接受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只要持健保卡至附近醫療診所(貼有微笑小屋之健康便利站)即可獲得檢查,希望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五年存活率最高可達九成。    統計高雄市101年7月底,已完成大腸癌篩檢共86504人,佔本市50~69歲人口13.24%,目前發現陽性個案5736人,有進一步做檢查人數為3775人(佔65.81%),其中發現瘜肉1551人及大腸癌143人,而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所以透由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到瘜肉,進一步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高雄市衛生局為鼓勵高雄市市民早期接受篩檢,凡於101年6~10月完成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者,有機會抽到500~5000元禮?,而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個案,早期接受進一步診斷,並於篩檢日期起3個月內完成大腸鏡檢者,即可獲得200元禮?,相關癌症相關資訊可洽高雄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或各區衛生所。

四物飲非人人適用 恐助長子宮病變

四物飲非人人適用 恐助長子宮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四物飲品都強調喝了可以讓經期來的順、走得順,也有些人會在經期結束後喝點四物飲補補身體,市售的罐裝四物飲既便利,但是罐裝四物飲真的適用於每個人的體質?聖馬爾定醫院中醫科林玟怡醫師表示,並非每個女性於生理期後都適合飲用四物,若本身患有子宮病變,容易讓子宮腫瘤加速生長,市售的四物飲在劑量與成分上標示較為簡略,千萬不可將藥和飲料劃上等號。 中藥四物指的是當歸、川穹、芍藥、地黃四種藥材,有補血、活血化瘀、將經血排乾淨及舒解生理期不適症狀等功效,其中芍藥又分白芍與赤芍,地黃則分生地與熟地,像體質偏寒的女性適合白芍和熟地,體質燥熱者則反之,所以如果服用不適合自己體質的藥材,或是劑量沒有拿捏好,反而出現一個月來兩次或經血流量變大等反效果。 林醫師也提醒,購買四物飲前應看包裝成份,如果本身體質不適合飲用四物飲等補品,可能會適得其反。另外有子宮肌瘤、肌腺瘤等子宮病變患者,也不適合飲用四物飲,因為長期飲用可能會助長腫瘤成長。女性生理期來時抵抗力較弱,不仿多吃些含有鐵質的食物,例如牛排等紅肉,可助改善因經期所流失的鐵質,或是喝些魚湯、雞湯補充營養,如果女性想調理身體,除了找專業醫師詢問對症下藥外,有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才是改善體質的良策,畢竟天然的食材仍比以藥物輔助來的好。

餵母乳寶寶身體好 妊娠毒血症可哺乳

餵母乳寶寶身體好 妊娠毒血症可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有句話說「母乳好、母乳寶、母乳寶寶身體好」,不少母親有了這樣的觀念後,都堅持要以母乳哺育小寶寶,母乳的好處、近幾年在政府衛生單位不斷的推廣與衛教下,為了寶貝自己的新生兒,媽媽們幾乎都積極地給寶寶最佳的營養;但是仍有部分的媽媽,擔心自己有疾病在身無法哺乳,例如罹患妊娠毒症的媽咪,醫師認為,其實妊娠毒血症更應該哺乳,對媽媽與孩子都有幫助。台中市衛生局為積極營造友善的哺乳環境,8月初特地舉辦一連串的活動。今天在台中醫院除邀請到幾位俏媽咪示範哺乳揹巾走秀外,還邀請到幾位偉大的媽咪現身一談自己辛苦的哺乳心路歷程。瑋媽媽是一名妊娠毒血症的早產兒媽咪,妊娠28週發現有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產後寶寶先是接受母乳庫的愛心母乳,媽媽產後便積極的學習哺乳,現在寶寶已經2、3個月,長的又健康又可愛。台中醫院黃元德副院長表示,妊娠毒血症是指懷孕期間有高血壓、蛋白尿及明顯水腫等症狀,常見於高齡產婦、有高血壓家族史,而罹患有妊娠毒血症的媽媽更應該哺育母乳,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優質蛋白質及嬰兒腸胃道容易吸收的胺基酸,不但對日後孩子的成長較具好的抵抗力,同時又可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對媽媽也有許多好處;如促進產後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降低罹患乳癌…等。衛生局黃美娜局長也表示: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不但可以讓寶寶得到最好的保護,同時又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一兼二顧」,當然要讓大家都知道。同時更希望我們的社會大眾要接受並善待、鼓勵這些「餵愛」的哺乳媽媽,提供她們友善的哺乳環境,才能更提高媽媽哺育母乳的意願。最後媽媽們的哺乳揹巾走秀還獲得在場的所有來賓熱烈喝采。而每位媽媽也都開心的相互交換哺乳心得。

嘉基癌篩創佳績 四癌篩效率全國第一

嘉基癌篩創佳績 四癌篩效率全國第一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癌症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不過政府不斷推動癌症免費篩檢卻乏人問津,顯示國人癌症篩檢觀念仍需加強,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主辦的100年度全國癌篩檢評比結果出爐,嘉義基督教醫院獲頒發七項優良殊榮,不僅獲得整體四癌篩檢效率王全國第一名,更包辦其中子宮頸癌與乳癌兩項婦女癌症篩檢的第四組第一名。嘉基榮獲100年度國民健康局「整體四癌篩檢效率王第四組第一名」、「子宮頸癌篩檢效率王第四組第一名」、「乳癌篩檢效率王第四組第一名」、「大腸癌篩檢效率王第四組第二名」、「子宮頸癌疑癌追緝王第四組第二名」、「整體四癌生命搶救王第七名」、「口腔癌生命搶救王第五名」等七項大獎,為今年度擁有最佳成績的醫療院所。國健局邱淑媞局長指出,大腸癌的盛行率每24人當中就有1位罹患大腸瘜肉或大腸癌,由於大腸癌初期幾乎是百分之百沒有症狀,一般人不易察覺,所以篩檢回收率僅有6成。事實上早期大腸癌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等到有不適症狀時,很可能已經是中晚期了,在治療上會有明顯的不同,所以大腸癌篩檢是隨時都可做也必需要做的。嘉基陳誠仁院長表示,近年由於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與缺乏運動,導致罹患大腸癌的人數不斷攀升,不過大腸癌並不可怕,以目前發達的醫學技術,只要早期發現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及治癒。只要年齡是在50至69歲的民眾,持健保卡,都可在各醫療院所接受免費篩檢,鼓勵民眾隨時做好疾病篩檢,積極守護自我的健康。

醫訊/了解高齡泌尿病 享受健康人生

醫訊/了解高齡泌尿病 享受健康人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攝護腺肥大、尿路結石、尿失禁、以及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等都是高齡化所衍生出來泌尿道疾病,為協助高齡泌尿疾病病友與家屬瞭解高齡長者在攝護腺疾患的治療與照護相關資訊,並促進彼此間的經驗交流,因此林口長庚醫院特別舉辦高齡泌尿疾病患病友座談會,幫助病友了解病情,享受健康生活。 林口長庚醫院邀請泌尿外科主任崔克宏參加,並邀請侯鎮邦醫師主講「遺傳密碼」、陳瓊珠醫師主講「舞動人生」、莊雯莉醫師主講「攝護腺肥大症之成因、症狀與診斷」、林友翔醫師主講「攝護腺肥大之保健、用藥與手術」、陳建綸主任主講「年齡因素在攝護腺癌之考量」,現場更提供醫療諮詢服務,幫助病友更了解自身健康狀況。講座時間:8/14(二)上午8:45~11:3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講座洽詢:(03)3281200轉5177,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徐夢舷小姐

心路青年表演折氣球 培養自信接觸大眾

心路青年表演折氣球 培養自信接觸大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在品福親子餐廳閱覽室內,一群心路青年快手快腳的把長條氣球折成小狗、寶劍、花朵、草莓等等造型氣球,落地窗外,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詢問著,還要多久才開始啊?心路造型氣球社是由一群智能障礙青年所組成的社團,由指導老師和志工協助學習造型氣球的製作、表演,有趣活潑的互動遊戲,他們所到之處總是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讓孩子們笑聲不斷,更常受邀到國小校園宣導表演,深受小朋友和老師的喜愛。    每個月初的一個星期五,心路高雄分會的造型氣球社,都會受邀在品福親子餐廳教小朋友如何用一個簡單的長條氣球,變化出至少5種的造型,還可以用這些造型氣球和同伴一起玩遊戲!品福親子餐廳是放置心路發票箱的愛心商家,在與心路的接觸過程中認識了由心路青年組成的造型氣球社,因此邀請心路青年每個月一次在餐廳中做造型氣球的表演,不但帶動小朋友增加互動與共融的遊戲機會,也讓餐廳內的氣氛更歡樂與溫馨。    內向不多話的心路青年阿隆,雖然不是在台上帶活動,但卻忙著穿梭在台下細心的幫小朋友們折氣球,讓他們可以跟上台上互動的進度。表演結束後分享了在品福表演的心情,「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很熱鬧,送氣球給小朋友很高興。」只要看到現場小朋友們開心的反應,青年們也很容易的感染到這份快樂,而擁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品福親子餐廳的負責人陳厚佑說:「品福只是提供一個舞台和場地,讓心路青年有更多表演、展現自己的機會,而來到品福的孩子們,在遊戲中接觸身心障礙的朋友,讓他們從互動中釋放柔軟、關愛、尊重的美好性格」心路基金會高雄分會長年來為智能障礙青年開辦了許多學習課程與才藝社團,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社會大眾接觸、互動,創造豐富的生活經驗,提供心路青年表演場地與機會,詳情請電洽心路高雄分會。

聽損兒的1000個布雷星 讓他勇敢發聲

聽損兒的1000個布雷星 讓他勇敢發聲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聽損兒與一般小朋友不一樣,學習過程比別人更吃力,為鼓勵聽損兒及其家人積極療育、走入人群,多年來致力於台灣聽損兒童學會「傾聽」和「說話」的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自8月10日起於雅文基金會Facebook粉絲頁舉辦「尋找聽損兒的一千個布雷星(Blessing)」網路公益活動,由雅文親善大使和藝人柯以柔共同號召一千位民眾留言給聽損兒家庭祝福,幫助聽損兒及其家人獲得支持與鼓勵。 雅文基金會表示,從發現聽損、展開療育,到進入一般教育環境學習,不同階段的聽損兒及家長都面臨不同的心理壓力,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據雅文基金會統計,平均一位雙側聽損的聽損兒從開始接受聽語療育到能夠流暢的以口語和外界溝通,需要費時約三年時間。為協助聽損兒及其家人在漫長的療育過程中耐心學習、勇敢發聲、走入人群。5位參與拍攝宣傳短片的雅文親善大使都是曾經或目前在雅文基金會學習聽和說的小朋友,他們因流暢的口語和自信大方的表現獲選為雅文親善大使。雅文親善大使在藝人柯以柔陪伴下在宣傳短片中大聲說出自己的台詞,向社會大眾展現聽損兒經過療育後的口語能力,此次從關懷聽損兒拍攝宣傳短片,未來雅文親善大使將走入人群,進行更多關懷交流活動。8月10日至10月10日期間,民眾可到雅文基金會Facebook粉絲頁參加「尋找聽損兒的一千個布雷星」活動,留言祝福聽損兒、分享宣傳短片,鼓勵更多聽損兒勇敢發聲,讓聽損兒家庭心中充滿布雷星的溫暖與光亮。一個又一個布雷星,就能累積成無限的愛與祝福,讓聽損兒及其家庭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發出光芒。

更年期年齡下降 賀爾蒙改變勿輕忽

更年期年齡下降 賀爾蒙改變勿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更年期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女性大部份更年期從約45~55歲之間開始,甚至有少數女性35歲就開始進入更年期,這是因為高壓力環境所導致的賀爾蒙改變,因此所有女性們不得不重視這段人生的蛻變期。其實女性朋友只要注意均衡飲食與持續運動,就能平順地渡過更年期!某天衛生所的門診來了一位林小姐對公衛護士問說:「我還不到45歲,為何我開始出現情緒不穩、燥熱,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了?」 ,在女性更年期間,由於卵巢功能的衰退,導致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減少,使得有些婦女的月經週期開始不規則,以及出現身心方面的不適症狀,如:熱潮紅、盜汗、記憶力衰退、失眠、全身酸痛等現象,因而影響了社交的生活、對自己的感覺及工作上的表現。 每日需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獲取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 健康。平常也應多攝取黃豆及黃豆製品,因黃豆中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在體內的作用類似女性賀爾蒙,能有效的舒緩更年期女性的不適感及預防骨質的流失。適量補充 天然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可有效清除身體的自由基,預防老化。更年期應減少刺激性食品之攝取,如:咖啡、濃茶、麻辣食品等,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平時多攝取含鈣之食物,如:奶製品、大骨湯、小魚乾、吻仔魚等,不但可補充鈣質,並可穩定情緒、幫助睡眠。日常生活中應多至戶外運動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每次30分鐘及心跳達到130下運動原則,可促使體內合成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關心更年期婦女健康,千萬不要獨自承擔,並提供精美實用的更年期保健手冊(迎接人生新旅程),歡迎民眾踴躍索取,詳情請洽各區衛生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