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注意!女大生日夜顛倒恐成「百香果妹」

注意!女大生日夜顛倒恐成「百香果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時下年輕女性力求苗條身材,不過根據國內一家健康管理機構的調查發現,「體重超重」已成為亞洲地區十大健康警訊的榜首,在台灣、香港、北京、上海及馬來西亞五個地區,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是胖哥或胖妹!此外,醫師及營養師也提醒,有些女性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雖然正常,外表也看起來瘦瘦的,不過再細部的測量體脂肪,竟然都高得不像話,儼然成為外表乾瘦卻內在多汁(脂)的「百香果女孩」,其中又以19至34歲這個族群最為嚴重。健康管理中心院長張盈寬解釋,一般人只要是BMI值正常或偏低,但體脂肪率偏高的話,就屬於「隱藏性肥胖」。根據統計,女性隱藏性肥胖比例高出男性甚多,以台灣地區來說,年齡層45至54的女性就幾乎是男性的6.5倍之多。以台灣而言,隱藏性肥胖的族群佔28.2%,相當於每三人就有一人屬於「外乾內多汁(脂)」的「百香果族」,需留心日後演變成「真」肥胖的可能,以及多種慢性病的風險。若就年齡層來看,19至34歲是最需要注意防範的年齡層,此年齡層的隱藏性肥胖比例的女性均明顯高過其他年齡層許多,可能是由飲食、生活習慣所導致,值得注意。營養師詹恩慈進一步說明,根據國民健康局的建議數據,個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維持在19.8至24.2為正常範圍,但如果BMI值正常,體脂肪率過高的話,就屬於「隱藏性肥胖」。若民眾屬於隱藏性肥胖可能會出現雙下巴、蝴蝶袖及小腹微凸等情形,發生率約為30%,若不加以矯正體脂肪率,年過四十以後恐怕就會演變為「真」肥胖,且會伴隨代謝失衡。詹恩慈營養師指出,不運動、生活不規律、飲食習慣不佳甚至是反覆減重,都有可能是隱藏性肥胖的高危險群。調查發現,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尤其是外表看不出肥胖、內臟脂肪偏高的隱藏性肥胖,就常是因為運動量明顯不足所造成,且平均每十人之中,就有七人缺乏運動。此外,營養師指出,現在有很多年輕女生,正餐不吃,卻在下午要來一點零食、下午茶,吃進的脂肪、澱粉、醣類遠超過正餐所攝取的量,長期營養失調、缺乏重要營養素,反而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詹恩慈說,隱藏性肥胖其實最大的族群是大學女學生,舉凡日夜顛倒、作息不正常或吃進不好的油脂、食物,會使身體出現「慢性發炎」的情形,又或者是有「腸漏症」的情形,大分子蛋白質跑到身體裡面,也會形成慢性發炎。營養師表示,有這些症狀的女孩,除了會造成隱性肥胖外,膚質狀況也會不好,甚至會有脾氣差、容易暴怒的情形。此外,營養師指出,肥胖是造成慢性疾病最大的元凶。根據統計,肥胖症與許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尿酸、高血脂肪等的罹患率有關,而隱藏性肥胖的人,因外觀看起來不胖,反而常被忽略了,在此族群中,慢性疾病的發生率也比正常族群明顯高出許多。因此,詹恩慈建議,百香果妹平常可做一些「燃脂運動」,或藉由提高蛋白質攝取量、適量的好油、低GI(升糖指數)、高鈣、高植化素(抗氧化劑等)的飲食,都對脂肪的減少都能有幫助。而張盈寬醫師也強調,要有效控制體重必須確實做到「減脂」,一般人以飲食治療來減重,可能只會消耗體內的肌肉組織,而非脂肪組織,而運動訓練所減少的體重卻以脂肪為主。少吃只可能讓體重短暫下降,一不留心即可能復胖;唯有配合強而有力的有氧運動、加速新陳代謝,才能燃燒到脂肪,達到長期控制體重的目的。圖:醫師及營養師建議,隱性肥胖的民眾平常可做一些「燃脂運動」,藉以減少體脂肪率。(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4h3jrtGrW1I。

六款日本奶粉含碘過低 台灣未進口

六款日本奶粉含碘過低 台灣未進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指出,根據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發布消息,有六款日本品牌嬰兒奶粉含碘量過低,分別是明治HP無乳糖配方奶粉(0至36個月,850克)、和光堂細仔奶粉(0至9個月,13克10條)、和光堂初生嬰兒奶粉(0至9個月,850克)、森永細仔嬰兒奶粉(0至12個月,13克10條)、森永初生嬰兒奶粉(0至9個月,850克)及森永罐裝縮氨酸低敏奶粉(0至12個月,820克),有可能影響嬰兒健康。不過經衛生署調查,這六項產品非衛生署許可之嬰兒奶粉,未許可進口至台灣。衛生署指出,嬰兒奶粉屬於特殊營養食品,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4條,應經衛生署查驗登記,須符合國際間及國內針對嬰兒營養需求之規定,發給許可證後始得輸入販售。同時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亦會要求嬰兒奶粉供應商應自主管理,每季將市售產品送經該局認可實驗室進行營養素成分之檢驗,確認產品成分含量與標示之相符性。若為適用6個月以下初生嬰兒之產品,碘含量應符合每100卡路里10單位以上、60單位以下之規格。有關取得查驗登記許可之嬰兒奶粉產品,皆公布於該局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民眾可上網查詢相關資訊。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母乳為嬰兒最佳的食物來源,建議應以母乳餵哺嬰兒為優先,當媽媽無法親自哺乳時,消費者可詢問醫護人員或營養師的建議選擇適合寶寶的嬰兒奶粉,並向信譽良好的店家購買該局公布查驗登記許可的產品。

老外注意!新版飲食指南敎你健康吃

老外注意!新版飲食指南敎你健康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是三餐總是在外的老外族嗎?擔心店家將食物烹調的太甜、太鹹、太油膩嗎?行政院衛生署將舊版的梅花形飲食指南改成新版扇形圖形,部份食物名稱也根據目前國人的飲食習慣與缺乏的營養素,部分名稱更改為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奶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而食物份量中在全榖根莖類及油脂類稍微調降,而豆魚肉蛋類、蔬菜類及水果類則稍微調增,強調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避免民眾因攝取不均衡及運動不足,而增加了體脂肪。同時新版每日飲食指南還貼心的提醒民眾,要吃也要多運動、多喝水,健康才會如影隨形。成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陳秋盈提醒大家,現代人的飲食問題為吃得過於精緻及偏食,想要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不上身,除了營養均衡外,平時應減少食用油炸、高糖及高鹽食物、盡量少去「吃到飽」的餐廳、多選用涼拌、清蒸、半油水炒及清燉方式的烹調食物,假日閒暇時與家人快走散步或騎腳踏車欣賞美麗風光,不僅可以聯繫家人感情還可以甩掉多餘的卡路里。只要健康不要胖,一起享瘦人生。

夜晚頻尿、漏尿 雙極電刀改善男子難言之隱

夜晚頻尿、漏尿 雙極電刀改善男子難言之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91歲張老先生攝護腺肥大問題已困擾多年,且今年2月開始,張老先生在家頻頻跑廁所,一個晚上頻尿20~30次,睡眠品質大受影響,因此至台中林新醫院泌尿科求診,但因張老先生年歲已高、又有高血壓,對手術風險承受度不高的考量下,因此選擇低侵襲性的雙極氣化刀將疤痕平整,讓狹窄處更為通暢,手術過程順利,也解決了張老先生的漏尿問題。台中林新醫院泌尿科醫師張靜閔指出,攝護腺肥大是50歲以上男性常見疾病,部份病患透過藥物治療,就能獲得改善,但仍需持續服用藥物,維持生活品質。如果藥物療效不顯著,還可透過手術治療。 張靜閔醫師說明,攝護腺肥大手術分為3種,第一種為傳統的泌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是從尿道經膀胱將攝護腺肥大的部分刮除,較容易有出血傾向,且術後需將大量蒸餾水灌入膀胱,易造成低血鈉症,因此,傳統型手術漸漸被其它手術取代。第二種是雷射,但不管是那一種雷射,差別在於光源及能量的不同,皆是利用雷射光束將阻塞尿道的攝護腺肥大腺體切除氣化,使尿液順利排出,優點是安全性高、術後復原快,但雷射目前尚未納入健保,費用相對高昂。第三種,也是張老先生所接受的手術雙極氣化刀,也叫雙極電刀,是利用電的能量將多餘攝護腺肥大組織切除氣化,是一種低侵襲性、安全、術後復原快、對周邊組織傷害小、可立刻解決病人排尿困難等症狀。解決了多年的難言之隱,張老先生開心表示,現在每天排尿都順暢無比,而張靜閔醫師表示,其實不管選擇何種手術,重點是醫師對病患的評估,包括攝護腺大小、形狀、及身體狀況來判斷病患適用哪一種治療方式可有效解決攝護腺肥大引起的阻塞問題。

超級愛健康/別忽視!口臭帶來的身體警訊?

超級愛健康/別忽視!口臭帶來的身體警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說到口臭,大家比較能夠聯想到,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沒刷牙,或是老人家常說的火氣大,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因素,也在無形之中造成口臭。口臭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臭起來真的會要旁邊人的命!不僅會拉起人際關係的警報,還要留意口臭所發出的健康訊息。我們常看廣告,都認為口氣問題是出在吃東西,我們常吃錯哪些食物造成臭口氣?牙醫師呂孟頻說,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口臭的五大項食物,包括:大蒜、洋蔥、韭菜、九層塔、酒。而除了吃東西,口腔中還有些容易引發口臭的原因,如:牙齒蛀牙,牙周病,及牙縫清潔不乾淨等。許多人都有的困擾便是起床口氣重,這是否著代表身體哪裡有問題?對此,中醫師李思儀也表示,如果只有輕微味道,當然是正常的範圍,因為晚間唾液腺分泌會減少,口內細菌的會較白天較多,有些厭氧菌會造成口氣加重,但若是有酸臭味很重,甚至會嘔酸水,代表腸胃消化出現問題,另外熬夜和吃宵夜也會加重口臭。如何辨別自己的口臭臭味是身體哪裡出問題?家醫科王建宇醫師說,每種症狀會有不同的味道,像腎功能異常的人身上常會有尿味,糖尿病的有水果為,但自己是無法察覺的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味道,就跟體味一樣。王建宇醫師也表示,如果是腸胃引起的口臭,那跟本身飲食習慣有關,需要更改飲食習慣,若是像腎或肝引起的口臭,基本上已經嚴重到在治療中了。建議大家真的不要熬夜,不要抽菸、喝酒對身體和口氣都會比較好!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04

打通血管救糖尿病足 免除截肢命運

打通血管救糖尿病足 免除截肢命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約有8000名的糖尿病患會面臨傷口潰爛、截肢的命運,李先生罹患糖尿病,因為周邊血管不通,腳趾連連黑掉壞死,數次的大手術卻仍無法救回腳趾頭,所幸在醫院的照顧下,免去截肢的命運。雙和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蔡文平指出,糖尿病足需要團隊照顧,打通周邊血管,加以清瘡、抗生素、高壓氧,把黑掉的糖尿病足救回來。患有糖尿病的李先生,起初出現腳麻、不能走的症狀,檢查後發現是周邊血管阻塞,赴醫學中心進行血管支架,不料,才通了一年又阻塞;接著又赴另一家醫學中心進行血管繞道手術,接連兩次大手術後,血管仍是不通,再把右腳血管移植到左腳,腳趾頭還是一根接著一根壞死,雙腳布滿密密麻麻的手術痕跡,仍是救不回他的腳。蔡文平指出,只要血管通,糖尿病足就有改善機會!李先生轉赴雙和醫院,接受高壓氧中心的團隊治療。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整形外科、高壓氧密切的橫向聯繫,團隊式的治療,先由心臟外科進行血管支架手術,接著進行清瘡、抗生素、高壓氧的密集治療,幾乎被挖光肉的足部,慢慢的養出肉、養出皮,免去截肢。雙和醫院心臟內科宋立勤醫師指出,動脈阻塞若發生在腦部,就是腦中風;若發生在心臟血管就是心肌梗塞或缺氧;發生在四肢動脈血管,即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糖尿病患通常合併有血管病變,一旦血流不通,就容易出現糖尿病足,甚而需要截肢保命。下肢氣球擴張術可以爭取膝部以下的動脈血流與傷口復原,但是仍有再狹窄率。蔡文平醫師指出,過去單以高壓氧治療問題傷口,病患往往又再度復發,這是因為供應足部的血管不通,缺血的情況下,末梢就容易壞死,如今結合心臟內、外科的週邊血管治療,血流打通了,再佐以高壓氧治療,不僅恢復更好,也較不容易復發。

防骨鬆好方便!風濕免疫病人可上網可自我檢測

防骨鬆好方便!風濕免疫病人可上網可自我檢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風濕免疫病人是骨鬆的高危險群,容易骨折,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黃光永主任表示,過去長期接受風濕免疫科治療的病患不慎扭傷腳,就造成骨折,或是打噴嚏導致肋骨骨折,這些都是因為骨質疏鬆所導致,醫師提醒,風濕免疫許多病人本身已經有骨鬆的症狀而不自知,提醒病患應建立預防骨鬆的觀念,提早進行治療。不過風濕免疫病人想知道自己十年後會不會骨折呢?現在已經可以上網自我檢測,打上「FRAX」後就能輕鬆得知是否是骨折的高危險群。黃光永主任指出,「FRAX」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骨折而開發的評估工具,透過輸入年齡、性別、體重、身高、骨折病史、家族史、等危險因子,即可算出未來十年發生骨折的機率。病人不像以往需要做複雜的檢查,看著不了解的數據,現在利用這個程式,能讓病人體會到嚴重性,增加提早治療的意願。黃光永主任強調,骨密度檢測值的高低和骨折沒有絕對的關係,有些年輕人雖然骨密度低,但卻沒有太多骨折風險。以「FRAX」計算骨折風險,並不一定需要繁複的檢查,在家也能進行評估,倘若測出的骨折風險很高,即不用再測骨密度,可考慮直接治療。黃光永主任說明,骨質疏鬆症一般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尤其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更要特別注意,除了本身疾病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更因經常使用類固醇藥物導致骨鬆風險增加,如果能早期用藥治療,大部分都能有效減少骨質流失,降低骨鬆產生的機會。為了提高風免病人對於骨鬆的重視,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目前也積極宣導預防骨鬆的重要性,針對風險性較高的病人進行骨折風險試算,再由風免科醫師進行評估,提供專業建議。黃光永主任提醒,由於目前健保未補助預防性用藥,因此民眾需自費進行治療,平均一年的費用為一萬多左右,民眾可視經濟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治療。自我檢測網址:http://www.shef.ac.uk/FRAX/

口臭要人命!是身體帶來的警訊?

口臭要人命!是身體帶來的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說到口臭,大家比較能夠聯想到,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沒刷牙,或是老人家常說的火氣大,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因素,也在無形之中造成口臭。口臭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臭起來真的會要旁邊人的命!不僅會拉起人際關係的警報,還要留意口臭所發出的健康訊息我們常看廣告,都認為口氣問題是出在吃東西,我們常吃錯哪些食物造成臭口氣?牙醫師呂孟頻也說,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口臭的五大項食物,包括:大蒜、洋蔥、韭菜、九層塔、酒。而除了吃東西,口腔中還有些容易引發口臭的原因,如:牙齒蛀牙,牙周病,及牙縫清潔不乾淨等。許多人都有的困擾便是起床口氣重,這是否著代表身體哪裡有問題?對此,中醫師李思儀也表示,如果只有輕微味道,當然是正常的範圍,因為晚間唾液腺分泌會減少,口內細菌的會較白天較多,有些厭氧菌會造成口氣加重,但若是有酸臭味很重,甚至會嘔酸水,代表腸胃消化出現問題,另外熬夜和吃宵夜也會加重口臭。如何辨別自己的口臭臭味是身體哪裡出問題?家醫科王建宇醫師說,每種症狀會有不同的味道,像腎功能異常的人身上常會有尿味,糖尿病的有水果為,但自己是無法察覺的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味道,就跟體味一樣。王建宇醫師也表示,如果是腸胃引起的口臭,那跟本身飲食習慣有關,需要更改飲食習慣,若是像腎或肝引起的口臭,基本上已經嚴重到在治療中了。建議大家真的不要熬夜,不要抽菸、喝酒對身體和口氣都會比較好!

醫訊/高血壓防治新妙方 得舒飲食

醫訊/高血壓防治新妙方 得舒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得舒(DASH)飲食 是美國一個大型臨床研究的簡稱,研究原名是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得舒飲食的成果非常顯著,證實了一套全方位的飲食方式,不但可以降血壓,降血脂肪,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可以有利於骨質的健康。得舒飲食內容包括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並降低飽和脂肪、總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再配合維持理想體重、選擇新鮮食材自行製備、少吃加工醃漬及烘培食品、善用營養標示、按計畫使用調味料等;一般認為要控制高血壓需藉由藥物,實其配合飲食上的調整可將血壓控制得更好!想多了解得舒飲食?亞東醫院邀請營養師戴珊如,告訴大家更多得舒飲食的相關知識。講座時間:8月17日(五) 上午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1樓思源廳講座洽詢:(02)7728-1229

年長者手抖又失憶 恐是帕金森病

年長者手抖又失憶 恐是帕金森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9歲葉女士3年前開始雙唇顫抖,2年多前出現右手搓藥丸狀的動作,在情緒緊張嚴重、睡覺時則消失,於99年6月8日至醫院神經科門診,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正常,電腦斷層顯示有輕微腦退化情形,同時投予左多巴胺藥,顫抖情形明顯改善。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趙昌宏醫師解釋,帕金森病是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化疾病,發生率每10萬人約有14人,年紀越大得病機會越高,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占1 ~ 2%。 帕金森病臨床四大診斷症狀包括:靜態時手腳抖動、步態緩慢、肢體僵硬、姿勢反射不良。 研究顯示帕金森病的症狀主要是肇因於一種叫做「多巴胺」化學物質的缺乏。而多巴胺是由腦幹中一處叫黑質的神經細胞所製造。神經元之間訊息傳遞必需仰賴多巴胺才能使身體的動作來的流順,且有效率。由於某種迄今仍不明的原因,巴金森氏病人此處的神經原數目減少以致多巴胺的製造也隨之下降。因此,神經間的傳遞也逐漸受阻,而使得肌肉的活動愈來愈不流順及不協調。 根據臨床研究指出,帕金森病病人比一般同齡者得到失智症的危險性是6倍,如同阿茲海默症年齡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50至59歲帕金森病患者有失智症狀的盛行率約為12.4%,90歲以上帕金森病患者有失智症狀的盛行率則高達80至90% 。帕金森失智症的心智功能缺損,主要是注意力、執行功能與視覺空間功能的問題,與阿茲海默症記憶編碼與語言障礙有所不同 。帕金森病可透過藥物、運動及充足睡眠獲得良好的控制,現在已有很多藥物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在罹病7至14年內都可以維持工作,患者謹記按時吃藥、定時運動並有充足的睡眠,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雖然不能痊癒,但可以控制,生活品質與常人無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