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老爸為子戒菸成功!無菸生活職場得意

老爸為子戒菸成功!無菸生活職場得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現年46歲的汪先生,已經成功戒菸五年,不過在這之前,他可是一天必須抽兩包菸、菸齡已持續八年的老菸槍!汪先生說,有一次他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醫師勸告不要再抽菸了,但他也不聽,依然故我。直到孩子上了國中,為了怕給孩子壞榜樣,開始戒菸生活,如今戒菸成功,不但身體變健康了,就連職場也更得意,現在已經是一家庇護印刷工廠的廠長。汪先生表示,過去因為工作壓力大、事業遇到瓶頸,開始抽菸,就連太太也一起陷入菸癮的苦海。菸癮最嚴重的時候,汪先生一天可以抽到兩包菸,不過直到有一天,就讀國中的孩子對菸感到好奇,甚至萌生想吸菸的念頭,汪先生為了避免給孩子壞榜樣,嚇得趕緊戒菸。此外,抽菸並沒有讓汪先生的生活更好,有抽菸的期間,汪先生發現體力差、人際關係更差,更加深了汪先生戒菸的決心。汪先生過去曾經嘗試戒菸,甚至嘗試過2、30次,每次都失敗收場。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如同事的誘惑、不能下定決心等等。直到參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的戒菸班後,透過護理師的鼓勵,戒菸同儕的相互支持, 終於把菸戒掉。戒菸之後,汪先生發現食物變美味了、空氣變清新了,此外,他把買菸的錢省下來,購買喜歡的運動器材,帶全家一起到戶外運動,不但健康,家庭生活也更加幸福美滿。根據國健局調查,男性吸菸者吸菸的高峰年齡為35至50歲,吸菸率高達45%。不過在臨床上發現,有許多想戒菸的人,會因為害怕戒菸後體重飆升而卻步。對此,社區護理師郭怡君表示,戒菸不只需要控制菸癮,還必須搭配飲食與體位控制,並保持運動的習慣。護理師進一步解釋,運動時可以轉移抽菸的慾望,也可以增加腦內啡的分泌,幫助控制食量,藉以達到維持身材的目標。根據衛生署的調查發現,國內將近有51%的男性有體重過重的問題,職場中約有八成男性員工運動時間不足。社區護理師林昶名指出,規律的生活是健康體重管理的第一步,要達到減重的目標,可從日常生活開始,如利用午休時間做柔軟操、多爬樓梯取代搭乘電梯等都是不錯的方式。此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醒民眾,可利用國健局發行的「健康生活動起來手冊」,作為個人減重的指引。圖:現年46歲的汪先生,成功戒菸五年,在生活品質、人際關係及工作成就上都有明顯的改善。(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左為汪先生,右為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室副護理長尤雅慧)

疑似使用牲畜食用奶粉 檢調全面稽查

疑似使用牲畜食用奶粉 檢調全面稽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關臺南市政府衛生局8月14日會同台南地檢署及臺南市政府消保官至台南市永康區「冠欣食品」稽查,現場並無發現該業者使用牲畜食用奶粉假冒食品用的情形,該業者使用的牛奶粉為紐西蘭進口且有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許可通知,其製作環境中有不符合食品衛生法規事項,已輔導業者改善,只查獲該業者代工的牛乳產品有標示不實情形,全案已由台南地檢署偵辦中。過期食品,是指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保質期指的是在期限之內,食物不會發生外觀、顏色、口感、味道、安全性能等各個方面的變化。如果過了保質期,食品可能會變壞。過期食品,並不是吃了一定有問題,但有問題的可能性大些,因此,不宜食用過期食品;奶粉含有蛋白質,一旦過期,蛋白質就可能產生變性,另奶粉中的維生素也會因為過期變得不穩定,還有脂肪也會產生變性,寶寶若食用過期奶粉,會造成營養吸收不好的問題,同時也可能拉肚子。另外,過期奶粉還可能會產生毒素,長期下來,會對寶寶的肝臟造成負擔及傷害。食品業者若從事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逾有效日期的產品情形,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之規定,該產品應没入銷毀,對其業者可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緩。對於食品標示不實者為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9條規定,產品應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售,違反者可處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緩。

快樂出國平安回家 出國旅遊先諮詢

快樂出國平安回家 出國旅遊先諮詢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經濟成長,社會及工作型態轉變,近來不僅兩岸交通頻繁,國人出國的人次也逐漸增加,隨之而來的醫療保健需求也逐漸成長,相關的傳染病防疫及公共衛生考量在近幾年來均受到重視,疾管局也建議民眾,在規劃出國前,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尋求諮詢與建議,避免健康的危害。出國目的包括出國旅遊、留學、經商工作、探親或從事志工服務等,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葉乃綸表示,根據統計,約有5%的旅遊者於旅程中會出現健康問題,如水土不服、感染性疾病等,輕則只是身體稍為不適,嚴重者亦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影響旅遊的健康風險包括旅遊者的健康狀況、旅遊地的傳染病疫情等,建議民眾於出發前4~6週可至旅遊醫學門診尋求諮詢與建議。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與全國12家合約醫院合作開設「旅遊醫學門診」,可以提供民眾旅遊相關的預防保健與諮詢服務。葉乃綸醫師指出,醫師會依據當時的國際疫情、民眾的目的地、行程、活動、停留時間、健康狀況、旅遊方式、季節等有關因素進行風險評估,然後提供應施打疫苗和預防性用藥之建議,以及相關疾病預防之衛教;民眾亦可以到疾病管制局網站中的國際重要疫情資訊,先了解是否有必須或建議施打之疫苗,或其他疾病的預防建議。旅遊醫學門診提供之疫苗注射包括A、B型肝炎、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狂犬病、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德國麻疹、痲疹、腮腺炎疫苗等,預防性用藥包括瘧疾、高山症、及一般用藥。特別提醒民眾若要施打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暴露後狂犬病公費疫苗,及瘧疾預防用藥,一定要到疾管局特約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方可開立。如何玩得健康無負擔,是出國旅遊最基本的要求,做好預防保健,不但可以避免健康的危害,還能防止境外移入的傳染病。因此,在規劃出國旅行的同時,別忘了到旅遊醫學門診做諮詢與評估,才能夠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

清除孳生源做好防蚊措施 登革熱不來

清除孳生源做好防蚊措施 登革熱不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嘉義縣近日自台南市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1例,為防止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病毒在嘉義市散播危及家人及鄰居之健康,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儘速清除居家內外孳生源,以防病媒蚊孳生。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將病毒帶回境內散播,將可能導致社區發生疫情,對市民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登革熱有3至8天的潛伏期,如出現登革熱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將最近出國旅遊史主動告知醫師,以提高醫師警覺,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各醫療院所的醫師,在診療病人時,如有發燒、出診、骨頭酸痛等症狀之個案,應詢問病人的旅遊史,以協助診斷。明後兩日南部地區受到輕度颱風啟德影響,可能出現豪大雨,為降低登革熱病毒於社區傳播,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應落實容器減量,自然就能減少積水容器及孳生源的產生,災後應仔細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登革熱是一種社區流行疾病,必須透過社區全體動員,徹底清除家戶及環境中的積水容器,以防止病媒蚊孳生,才能根絕登革熱傳播。嘉義市要根絕登革熱,須全體市民大家共同來落實居家的環境清潔工作。

宜蘭縣癌篩意願高 首創5癌篩檢

宜蘭縣癌篩意願高 首創5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宜蘭縣首創全國5項癌症篩檢,結合現行的四癌篩檢(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提供50~69歲民眾胃癌篩檢,共篩檢近1400人,其中陽性個案557例,陽性率近4成,轉介接受胃鏡檢查民眾計398人,確診率達7成多,發現胃癌2人,異常增生1人,消化性潰瘍患者123人,其他上消化道疾患257人,經由本次篩檢確診民眾,均已接受進一步醫療照護。 因本次篩檢而早期發現胃癌的張先生表示:「非常感謝縣府辦理胃癌篩檢計畫,我才有機會接受篩檢,也才能早期發現胃癌,幸運挽回自己的健康」。因篩檢發現的2位胃癌病患均於篩檢發現異常時,由公共衛生及醫療團隊安排相關檢查及開刀治療,提供整體完善的醫療照護,讓病患獲得適切治療,重獲健康,縣長特別為他們辦理慶生。 宜蘭縣衛生局局長劉建廷表示,目前國內早期胃癌發現比率不高,一半以上的胃癌發現時已進入癌症分期第三期,今年本縣規劃的胃癌防治試辦計畫,接受篩檢並進一步經過胃鏡切片分析的患者,均屬早期,可見篩檢極具救命「效益」,另依據衛生署資料顯示本縣胃癌之發生情形,近三年均排名全國前三名,高於其他縣市;胃癌死亡亦居本縣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三名。劉局長表示本年度試辦之胃癌篩檢計畫,是一項有效的篩檢方式,縣府已規劃於明年起展開為期四年的胃癌篩檢計畫,預計每年篩檢4000位民眾,四年提供16000位民眾免費篩檢機會,也呼籲符合篩檢年齡層之鄉親把握機會接受篩檢,期能達到「早檢查、早知道、早健康」之幸福宜蘭願景,另外也提醒民眾減少食用醃漬、煙燻食品,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落實均衡飲食,並養成規律運動之良好生活習慣。  

益生菌要慎選!帶你解開益生菌迷思

益生菌要慎選!帶你解開益生菌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小朋友免疫力差,常生病,許多家長認為可吃益生菌來增強免疫力,不過有用?且坊間有這麼多產牌的益生菌,到底要選擇哪一種?是不是越貴的越好呢?台南新樓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醫師鄭超宏指出,益生菌,目前主要可分為三大類,1、乳酸桿菌類,如嗜酸乳酸桿菌,即通稱為A菌。2、比菲德氏菌類,即通稱為B菌。3、其他類。而且,它必需要有幾項特性,無致病性的,能夠抵抗消化系統,如可抵抗酸性,由於它是活菌,因此溫度也不能太高,通常是不能活超過攝氏40幾度。在臨床上,益生菌的作用機制還尚未明瞭,目前被認為有兩大可能的作用,鄭超宏醫師解釋第一是我們所謂的「整腸」作用,將好的細菌帶進去我們的腸道中,與壞的細菌相抗衡,而達到改善腸內菌態平衡,因而促進我們健康的目的。第二,可能有免疫調節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腸道可視為我們很大的免疫系統,益生菌的加入,可能可以誘發免疫反應活性,改善過敏原的抗原性,降低過敏反應的程度,而達到可能可以預防過敏或調節免疫的能力。臺灣坊間有太多廣告對於益生菌的吹噓,導致益生菌這名詞過度的濫用。鄭超宏醫師表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10月在益生菌的定義上已說明,要吃益生菌達到對宿主有益的效果,一定要服用適當且足夠的份量才行,但坊間有些所賣的益生菌產品,其份量往往都是不夠的。針對過敏疾病上的治療,某些益生菌已被證實對於牛奶過敏相關的異位性皮膚炎,無論是在治療或預防上,都有一定的功效。但我們卻不能就這樣無限上綱地說益生菌就可以治療其他的過敏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這根本都還沒有臨床實驗的證明。所以說,很多市面上所賣的益生菌產品,聲稱可以改變過敏體質、預防過敏,消費者都必須要三思。鄭超宏醫師最後提醒家長,小朋友生病了,最好還是以正統治療為主,益生菌的使用就必需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千萬不要被市面上過於吹噓的廣告給矇騙了。

無菸爸爸減重戒菸 超級享瘦不復胖

無菸爸爸減重戒菸 超級享瘦不復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吸菸高峰年齡為35至50歲男性,吸菸率甚至高達45%,有動機尋求戒菸門診者,常因戒菸後體重飆升而怯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戒菸門診醫師表示,有些個案如因戒菸體重明顯增加,將會轉介至新陳代謝科或營養門診諮詢,當事人不必擔心。社區護理室護理師郭怡君則說,戒菸不只需控制菸癮,還必須搭配飲食與體位控制等健康行為改變,運動時不但可以轉移想吸菸慾望,也增加腦內啡分泌,成為穩定戒菸者情緒的有利因子。因此,養成規律飲食與適度運動習慣是戒菸成功關鍵。上週父親節,醫院還特別舉辦「無菸爸爸,超級享瘦」免費健康促進活動,號召30至64歲吸菸及過重男性,一起戒菸、減重與運動。汪先生為參與活動的其中一員,他的菸齡有15年,曾參加忠孝院區戒菸班,初期仍須以藥物控制,加上持續每週爬山、健行作為戒菸後體重控制的方法,目前已成功戒菸5年,體重由88公斤曾減至71公斤,且不復胖維持5年。根據衛生署調查顯示,國內有近5成1的男性體重過重,職場中約有八成男性員工運動時間不足,社區護理室護理師林昶名指出,規律身體活動是健康體重管理的第一步,要能達到自主健康減重目標,可從日常生活習慣或辦公室健康操開始,例如:利用午休時間作柔軟操,選擇不坐電梯多爬低樓層階梯,都是不錯的活動方式。民眾亦可利用國民健康局所發行的「健康生活動起來手冊」,做為個人自主體重控制的指引,若有興趣索取手冊,可就近向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或北市聯合醫院社區護理室諮詢,讓我們一同關心爸爸,讓「無菸爸爸,超級享瘦」成真。

驚!男子拔完臼齒 喝水竟從鼻子流出

驚!男子拔完臼齒 喝水竟從鼻子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只是拔了一顆臼齒,林先生喝水時,水竟順著鼻孔流出來,而且還伴有頭痛症狀,不僅如此輕捏鼻子吹氣時,在口中還會冒出氣泡,經醫師診斷後,才發現是之前拔上顎第一大臼齒時產生的後遺症,形成口竇瘻管,鼻子和口腔就這樣意外的「通」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部部主任陳立愷指出,根據臨床上統計,拔牙時造成口竇瘻管發生率,以上顎第一大臼齒,也就是六歲時長出來的第一顆永久牙最多,約佔65%。上顎第二大臼齒及智齒次少,佔30%,小臼齒最少,約佔5%。陳立愷主任分析,從解剖構造上來看,拔除上顎後臼齒時,牙根距離鼻竇最近,雖然只是一牆之隔,但是有些人天生牆比較薄,萬一醫師沒有察覺,拔牙時就會弄破組織,造成鼻竇穿通,形成口竇瘻管。如果不妥善治療,患者無論說話、呼吸和吞嚥都有影響,時間久了更會形成鼻竇炎。如果患者已經形成口竇瘻管只要清除瘻管已形成分泌物,把最接近臼齒部位,有再生能力的上顎黏膜,做一通道式顎側瓣膜覆蓋,就可以避免喝水從鼻子流出來的不便了。如何預防口竇瘻管形成,陳立愷認為,在拔牙前就應由醫師做完整仔細的口腔檢查,包括全身病史的瞭解和X光攝影,再決定拔牙的方式,如果病人鼻竇和臼齒間的黏膜組織過薄,不妨把臼齒牙根分割,較容易拔,也就不會用力過猛,造成併發症。

拔臼齒形成口竇瘻管 食物全往鼻子跑

拔臼齒形成口竇瘻管 食物全往鼻子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部半年內收治四起病例,四名患者分別在接受臼齒拔除手術後,因口腔內的薄膜破裂,造成拔除部位和鼻竇直接貫通,患者甚至出現喝水會從鼻子裡流出來的現象。對此,忠孝院區口腔醫學部主任陳立愷指出,有些患者天生解剖構造不同,或臼齒和鼻竇間的距離比較短,就有可能發生拔牙後形成「口竇瘻管」,其中又以拔除上顎第一大臼齒發生瘻管的機率較高。陳立愷醫師解釋,從人體解剖構造上來看,拔除上顎後臼齒時,牙根距離鼻竇最近,各顆臼齒與鼻竇間的距離為2毫公分至8毫公分不等。雖然只是一牆之隔,但是有些人天生牆比較薄,如果拔牙時醫師用力過猛,或拔牙後患者用力打噴嚏,就有可能造成鼻竇穿通,形成口竇瘻管。當瘻管出現,如果不妥善治療,患者無論說話、呼吸和吞嚥都有影響,時間久了更會形成鼻竇炎。陳立愷醫師提醒,鼻竇若被細菌感染,細菌可能往上漫延到腦部;或向下侵犯心臟,引起嚴重的疾病,其中又以老人、小孩為危險族群。陳立愷醫師指出,根據臨床上統計,拔牙時造成口竇瘻管發生率,以上顎第一大臼齒,也就是六歲時長出來的第一顆永久牙最多,約佔百分之六十五;上顎第二大臼齒及智齒次少,佔百分之三十,小臼齒最少,約佔百分之五。此外,如果患者受到創傷,或是口腔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的患者,發生率也會提高。陳立愷醫師表示,如果患者已經形成口竇瘻管,必須先照X光確定位置,再清除瘻管已形成分泌物,把最接近臼齒部位,有再生能力的上顎黏膜,做一通道式顎側瓣膜覆蓋,就可以作為修復之用。醫師建議,要避免口竇瘻管的發生,在拔牙前應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手術方式,並了解其風險。患者本身應該主動告知醫師是否有鼻竇炎或其他身體疾病,在手術前也應注意醫師是否有做X光檢查,以保障自身健康及權益。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部主任陳立愷解說口竇瘻管的成因。(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爆發西尼羅病毒疫情 欲赴美國需注意

爆發西尼羅病毒疫情 欲赴美國需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國際疫情監測顯示,美國今年西尼羅病毒疫情嚴重,今年截至8月14日已通報693例病例,並造成26人死亡,由以德州最為嚴重。疾病管制局提醒,西尼羅病毒係藉由病媒蚊叮咬傳播,呼籲近期欲前往該地區的旅客及商務人士,應採取有效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美國今年西尼羅病毒感染病例,主要集中於中南部地區,包含奧克拉荷馬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德州等。德州近期因高溫及降雨頻繁,導致蚊蟲孳生,今年已累計465例,17例死亡,為2003年以來最高紀錄,病例數又以達拉斯地區最高;德州當局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決定於達拉斯等疫情嚴重地區上空噴灑殺蟲劑。美國曾於2003年爆發全國性疫情,共通報9,862例病例,造成264例死亡。西尼羅病毒是於1937年烏干達一名發燒婦女身上發現,病媒蚊因叮咬帶有西尼羅病毒的鳥類受到感染後再叮咬人類而傳播,主要於非洲,西亞及中東等地區流行;美國1999年首度於紐約州發現病例後,已在該地區形成季節性流行病,夏季開始流行並延續到秋季。大部分的民眾遭帶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後不會出現症狀,僅約20%的民眾會於2-15天後出現發熱、頭痛、噁心、嘔吐,淋巴結腫大等輕微症狀,或在胸部、腹部、背部出現皮疹,其中老年人容易併發嚴重的腦炎、腦膜腦炎甚至死亡。在台灣可能傳播西尼羅病毒的蚊種以熱帶家蚊等家蚊屬為主,為加強國內對該疾病的監視及防治,疾管局已將「西尼羅熱」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於臨床上若發現病患具有流行地區旅遊史且出現相關症狀者,應於24小時內通報所轄衛生單位。疾管局再次呼籲,前往西尼羅熱高風險地區觀光或洽商之旅客,除了應穿著淺色的長袖衣服與長褲,在裸露部位要塗抹含DEET(敵避)之衛生署許可防蚊藥品,並依照藥品說明書正確使用,以避免被病媒蚊叮咬;如果發現死亡鳥類,請勿直接接觸與清除。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及接觸史,作為醫師診治之參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