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從醫師實務經驗發現臺灣醫療問題

從醫師實務經驗發現臺灣醫療問題

作者/洪傳岳 醫師臺灣的健保問題及醫療制度是眾所關心的議題,洪醫師表示,在醫學的研究上,國外較臺灣常有創新和突破,但以病患的權益、便利性各方面相較,目前臺灣的醫療制度是全世界公認最好的。全世界沒有國家沒有醫療問題,針對制度的缺點批判、改進是好的,但若形成批評的「習慣」則不好。目前具體可立即改善的應是醫療資源「浪費」的問題,現今醫療資源被嚴重的浪費,如病患對同一種病,甚至無確切病痛,但重覆就醫的情形;新加坡每個人的醫療紀錄資料都整合在同個系統,故院所、醫生用電腦即可知道完整病患的就醫情形,了解治療狀況和避免浪費,目前臺灣衛生署根據健保紀錄,會特別關注高頻率看病次數的人,但浪費仍很嚴重。目前臺灣跟歐美一樣,大多是多少醫療項目則給付多少,但無一定方法讓項目維持合理或減少,單靠健保給付審查並不容易,對於臺灣健保的觀察,洪醫師推薦由現任監委黃煌雄、沈美真、劉興善三人,共同著作的「全民健保總體檢」一書,已將臺灣健保問題幾乎全部揭示。比如有許多延長痛苦卻無效的醫療,另外如醫療資源的分配問題,還有健保給付和民眾自付的比例問題,太多重覆或無效的醫療行為等等。(文字編輯:iCare醫療網 姜盈如) 

顏面肌肉無力 當心患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肌肉無力 當心患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顏面神經麻痺有哪些症狀?大都與顏面肌肉無力有關,嘴歪、眼皮不能閉合、容易流眼淚、眼睛乾澀發紅、味覺障礙、食物停滯在嘴巴內、喝水會從嘴角流出來等症狀。在別人看來是嘴歪、眼斜的印象,對病人的身心造成不小的影響。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針灸科主任莊智翔表示,顏面神經麻痺通常可分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以及末梢性顏面神經麻痺。前者常見於腦中風、頭部外傷或腦腫瘤等嚴重的腦部疾病。後者則因中耳炎、病毒感染、外傷或腫瘤、生活壓力等原因引起,不過其中仍以不知原因突然發生為最多。這兩者外觀同樣都是嘴角無力被拉向健側,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者皺眉頭及閉眼不受影響,然可能合併一側手腳無力麻木、口齒不清等;末梢性顏面神經麻痺者患側無法皺眉頭及閉眼,但不會有一側肢體無力麻木、口齒不清等。顏面神經麻痺也好發於人體抵抗力比較差的時候,例如過度勞累、壓力過大、睡眠品質差等,還有部分人完全找不到特別的致病原因,一大早睡醒突然發現嘴巴歪斜、口水外流、眼睛閉不緊等。有些病人在發病前,也會有類似感冒或其它病毒感染的症狀。據統計每年在台灣平均十萬人當中,就有十五至四十個病例,從小孩到老人都可能發生,沒有性別與年齡的差別,而且有復發的機會;以每年季節變化時期最多,尤其春、冬二季,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時間。

台南登革熱病例破百 呼籲清除孳生源

台南登革熱病例破百 呼籲清除孳生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截至9月2日為止,全國入夏後登革熱本土病例數已累積達148例,其中100例都發生在臺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加強清除戶內外病媒蚊孳生源,並落實個人防蚊措施,以降低出血性登革熱發生風險。臺南市入夏後第10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一41歲女性,居住在安南區佃東里,8月30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症狀,9月2日檢驗確定。據疾管局統計資料,臺南市登革熱確診案例,從發病日到通報日平均是5.4天,相較其他縣市才3.3天,顯見未能即時被通報是造成社區疫情擴大的原因之一。衛生局在進行孳生源清除時,仍常發現民眾家戶內的陽台、頂樓有已孳生孑孓的積水容器,多數民眾認為容器有常常換水就不會孳生孑孓,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容器只要沒有刷洗,蚊子的卵能在乾燥的環境下存活一年,遇到水就伺機孵化;加上今年天氣高溫多雨,不利登革熱防治工作,疫情如持續擴大容易增加出血性登革熱的風險,死亡率高達10至50%。衛生局呼籲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為降低登革熱病毒於社區傳播之風險,請民眾落實清除家戶內外積水容器,並進行社區容器減量等防治工作

小腿腫脹成象腿 OL竟罹經濟艙症候群

小腿腫脹成象腿 OL竟罹經濟艙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有搭乘飛機經驗的民眾都曉得,長時間坐在機艙裡,狹小的空間讓身體痠痛不適,甚至有人會因此罹患下肢深層靜脈栓塞,也就是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不過台北慈濟醫院日前收治一名年約30多歲的OL(女性上班族),近期內沒有搭乘過飛機,本身也沒有特殊疾病,卻發現右腳小腿莫名腫痛達數週之久,就醫之後才發現右側小腿靜脈栓塞,進行手術後明顯消腫改善。醫師表示,久坐、久站或不常運動的族群,都是下肢靜脈栓塞的高危險群,如不及時治療,血塊跟著全身循環跑到肺部,就有致命危險。上班族邵小姐平常的工作是秘書,長時間需要待在辦公室裡,沒想到久坐、少活動,竟然讓她罹患了經濟艙症候群。起初,邵小姐發現右側小腿莫名腫脹,且會伴隨疼痛,嘗試過中醫的推拿和針灸都沒辦法改善,直到最後小腿持續脹大,幾乎成了象腿,嚇得趕緊到慈濟醫院就診。經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吳典育診察後發現,邵小姐右側小腿有一處的靜脈被血栓堵住,且已經出現缺血性的病變,如不妥適治療恐怕得截肢,若血栓跑到肺部則會產生致命的危險。吳典育醫師先是安排邵小姐住院,期間持續給予抗凝血劑及血栓溶解劑,但兩天後狀況並沒有改善,邵小姐決定接受台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中心醫療團隊的手術治療。吳典育醫師指出,傳統治療下肢靜脈栓塞的給藥或物理治療方式都有其極限,除了效果不彰外,也有很多併發症。目前周邊血管中心採取的複合式手術方式,有點類似於治療心肌梗塞,俗稱「通血管」的手術,只不過是患處是靜脈血栓。醫師會先以導管送入一個網狀保護套,避免手術過程中血塊飄移;局部針對堵塞處施打血栓溶解劑,再以特殊管路抽吸移除血塊,如不能完全移除,則可置放支架。目前國際文獻多只有單一的治療方式,不過慈濟醫院的團隊將各種治療方法整合成雞尾酒式的複合手術,可說是全球創舉,且患者術後併發症幾乎不到百分之一。吳典育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關係,不是需要久坐辦公,就是像服務業需要久站,時間久了下肢的血液循環不良,造成靜脈血凝滯不前,就容易形成血塊,即使沒有搭乘飛機,也會出現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此外,若本身有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癌症或近期內有出過車禍、手術或受傷的民眾,亦比較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栓塞的情形。吳典育醫師提醒,如果像是上述有久坐、久站情形的民眾,當下肢出現水腫不適,就是身體帶來的警訊,必須趕緊就醫釐清病因。如果病情不嚴重,可以藥物搭配彈性襪等物理治療方式改善;病況嚴重,則得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不過目前有些耗材健保並沒有補助,患者可於術前和醫師充分溝通。醫師也建議,像上班族、服務業等長期需要久坐或久站的族群,要記得定時起身動一動、做腿部肌肉的伸展,晚上睡覺也可以墊高腳部,幫助下血液回流,以達到改善的目的。圖:年輕的OL邵小姐因工作關係需要久坐,竟出現小腿靜脈栓塞,拖了2、3週才就醫,好在術後回復良好,院方也致贈小禮物祝福邵小姐。(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抽驗市售麵類製品 一件違規含防腐劑

抽驗市售麵類製品 一件違規含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保障民眾吃得安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今年 7 月起進行市售麵類製品、饅頭及包子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地點包括傳統市場、製麵店、饅頭店、豆漿店、超市、賣場、餐飲店等,檢驗項目為麵類檢驗防腐劑  及殺菌劑 (過氧化氫)、包子及饅頭檢驗防腐劑及調味劑,共計抽驗 98 件,檢驗結果 1 件散裝產品不符規定。以產品類別分析,1 件不合格產品原因為麵類製品檢出違規添加防腐劑(己二烯酸),針對製麵業者違法使用防腐劑己二烯酸,衛生局已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處分新臺幣 3 萬元罰鍰。臺北市衛生局表示,麵類製品、饅頭及包子因為國人之主食,故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標準中規定不可使用防腐劑。而本次違規添加的防腐劑 「己二烯酸」 為一般食品常用的防腐劑,於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易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雖屬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品中或過量使用。衛生局提醒由於多數防腐劑溶於水,故可將麵類製品藉由加水蒸煮,並將水換掉,或烹煮食物時不加蓋,使防腐劑隨水蒸氣揮發;都可減少防腐劑的殘留。

皂黃試劑自行檢驗 遠離非法添加物

皂黃試劑自行檢驗 遠離非法添加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消基會抽檢市售豆干發現樣本被驗出違法添加工業色素(皂黃),主要用於紙、肥皂、毛、油漆、皮革之染色,如食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肝臟細胞損害,促進肝癌的發生,因此未納入衛生署公告准用之食用色素,由於價格比起食用色素黃色四號、五號色素便宜數倍,故常被不肖業者使用於豆干及鹹魚。為了維護民眾健康,臺南市政府衛生局主動配製1000瓶「皂黃簡易行動檢驗試劑」提供市民於日常生活自行檢驗。皂黃色素無法由肉眼加以辨別,為保障民眾吃的安全,衛生局製作「皂黃簡易行動檢驗試劑」,提供市民DIY檢驗。其使用方法為將未經煮食之滷豆干或黃顏色鹹魚,切取表皮一小片置於白紙上,滴1至2滴「皂黃簡易行動檢驗試劑」於檢體表皮有色部位,如呈現紫紅色,表示可能含有非法添加物皂黃色素,如有此類情況發生,可提供檢體來源給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經衛生局再行抽驗確認後,即可告發該製造業者,共同為飲食衛生安全把關。本次提供1,000瓶「皂黃簡易行動檢驗試劑」贈送給設籍於台南市市民,直至送完為止;如有需求,請於9月4日起,持身分證件至衛生局林領取(每人限取1瓶),在此亦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應儘量選購標示完整的食品,此外,「皂黃簡易行動檢驗試劑」為酸性試劑,具有腐蝕性,並籲請應置放於陰涼、嬰幼童不易取得之處以防患試劑遭到誤用,另使用本試劑時,應避免與人體接觸,如有誤食或因接觸造成不適,應儘速就醫。(照片取自:台南市衛生局)

擠眉弄眼!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要學

擠眉弄眼!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要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顏面神經麻痺患者除了接受醫師專業治療之外,其實自己也可以學會幾招來自我照顧;包括自行按摩臉部、皺眉頭、以及應避免進食堅硬的食物。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任東輝表示,一般來說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後頭幾天內症狀會持續惡化,一週後才逐漸穩定而不惡化,在第二到第三週開始恢復,有八成左右的病人在三個月內可恢復。實證上愈早治療效果愈佳,最好是發病後能馬上治療。在自我照顧方面病人可自行按摩臉部,每天以手輕柔向上的按摩數次,以增加臉部血液循環、減輕麻痺肌肉的僵硬感;或在鏡子前施行皺眉頭、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等臉部肌肉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另外,應避免進食堅硬的食物,如核果類、花生、開心果、瓜子等,盡量食用粘稠度較高的飲食,如濃稠的粥類等。任東輝說,因眼睛不能閉緊,會導致眼角膜的乾燥、破損與發炎,所以需注意眼睛的保護,白天應戴太陽眼鏡,晚上睡覺時,先以生理食鹽水浸濕的消毒紗布蓋於眼睛外,再戴上眼罩,以維持眼睛濕潤。進食後馬上刷牙、漱口,以清除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渣質,維持口腔清潔。飲食上忌食辛辣,如蒜、蔥、海鮮、麻辣火鍋、濃茶等,多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等。儘量避免風或冷氣吹向麻痺側臉部,可戴帽或頭巾保護。平時不要太過度的疲勞,精神不要過度緊張。

南市「珍愛生命店家」 挽救欲自殺民眾

南市「珍愛生命店家」 挽救欲自殺民眾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01年度1月至6月自殺死亡有148人,以上吊方式約佔35%,為自殺死亡方式之冠,其次是以燒炭自殺約佔23%,經由衛生局歷年來投入燒炭自殺防治策略,略見成效。台南市衛生局於今年度推動全國首創「珍愛生命店家」,輔導超商及賣場店家,採行「木炭安全上架」,所謂木炭上架是指「店家需將木炭進行「非開放式陳列」。今年度主動參與的店家分別有共近700家超商及賣場。另衛生局更設計了愛心貼紙,貼紙上寫著溫心勵志警語及求助專線,請店家將愛心貼紙張貼在木炭包裝上,期待想不開的人看到時,能發揮及時扭轉負面思考及自殺衝動的警示作用。衛生局特訂於9月3日於衛生局辦理「臺南市珍愛生命店家」記者會,衛生局林聖哲局長於會中介紹,燒炭自殺時會釋放高濃度一氧化碳,與人體內血紅素結合,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腦因缺氧受損,導致出現相關後遺症,所產生的傷害可能是全面性的,且可能部份甚至是無法恢復。這些症狀可能嚴重可能導致像腦中風或植物人的後遺症。奉勸身處困境的朋友勇於求助,別因一時衝動而讓自己的人生變黑白!(照片取自/台南市衛生局)

肩頸痠痛 學會12招簡易伸展

肩頸痠痛 學會12招簡易伸展

肩頸痠痛 學會12招簡易伸展(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由於開車、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看電視或長時間低頭工作,也容易造成頸部肌肉壓力而造成創傷。當肌腱使用時間太長,新陳代謝不及,排泄物來不及排出,就會影響肌腱功能。因此很多病人頸部酸痛最後都演變成慢性病痛,導致長時間受苦,只好到處尋求秘方或偏方治療。奇美醫學中心職能治療師池昭眉表示,除了少數有運動習慣的族群外,現代人有挪出時間來固定運動者真的很困難,所以不正確的姿勢或是過度的使用,都是容易造成肩頸不舒服的因素!因此可以隨時隨地自己簡單執行的伸展動作就很重要又很實用囉!池昭眉建議12 項簡單又實用的伸展動作:1.找出緊繃肌群:用手指壓住緊繃(酸痛)位置,頭往對側做彎屈動作→覺得微酸再返回,重複做到覺得放鬆即可。2.肩頸伸展:右手很自然地拉住椅子,頭往左側彎,想像由頭先動→頸椎再一節一節彎屈至緊繃位置。用左手壓耳朵上方增加角度,保持順暢的呼吸。3.低頭思故鄉: 頭部先彎( 眼睛檢查胸部) → 頸椎再一節一節彎屈至緊繃位置。左手壓頭頂增加角度。4.仰天長嘯:双手握住脖子慢慢往上看天花板至緊繃處,重複數次。5.正面繞頸:頭先往右前方傾斜45 度,到3 點鐘方向。然後90 度往前傾,就是把下巴壓低碰到胸前的動作;再來是往左前方傾斜45 度,指到9 點鐘方向,最後回到頭正向往前看的12 點鐘方向。6.能屈能伸:左手扶著頭頸交接處。後頸和緩用力推動左手,產生水平向後之運動。7.伸展肩胛:右手伸直往前,左手勾住手肘,往左胸壓擠。右手肘彎曲,左手再往內壓至緊繃處。8.肩胛側傾:右手側舉靠近頭部,左手扶助手肘協助彎曲,逐漸增加側傾角度。9.肩胛後夾:臀部坐在椅子前緣三分之一的地方,挺胸、縮腹,手很自然地往椅背拉,肩胛形成向後向下的動作,配合深呼吸→吸氣挺胸;呼氣放鬆。10.旋轉乾坤:雙肩向後→下→前→上旋轉十次;盡量做到最大角度。反向動作:雙肩向前→下→後→上旋轉十次;盡量做到最大角度。11.縮小自我:頭部先彎→頸椎→胸椎→腰椎一節一節彎屈;背部拉緊後→二次深呼吸。12.全方位:十指交叉、雙手互握、手心朝前,吸氣將雙手往前推。深吸氣並且雙手舉高→推向天花板。吐氣雙手和緩放下。(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第51期)

開學了!教托育機構加強腸病毒防治

開學了!教托育機構加強腸病毒防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今年腸病毒疫情在7月中旬達到高峰後,目前疫情持續下降,但較容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依然在社區流行,且活躍度高於其他腸病毒。學校陸續開學,學童恢復團體生活,再度提供腸病毒良好的傳播媒介,未來兩週將是疫情是否反轉上升的重要觀察期,民眾仍需保持警覺。今年截至9月3日止,累計共143例重症個案,其中140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衛生局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但可以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行為,有效避免感染。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學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學童生病時應請假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衛生局再次呼籲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務必立即送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黃金時間,減少後遺症出現,降低死亡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