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成大心臟移植團隊日漸茁壯

成大心臟移植團隊日漸茁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自民國89年核准成大醫院為心臟移植手術醫院,成大醫院執行定期動物心臟移植實驗、派醫師及護理人員至國外著名心臟移植醫學中心短期學習,經過嚴密周詳的訓練及計畫之後,組成以楊友任教授及羅傳堯主任為領導的心臟移植團隊。民國94年12月開始完成雲嘉南地區第一例心臟移植,並於6年多的時間內,成大心臟移植團隊在前院長陳志鴻及現任院長林炳文全力支持下分別成立了心衰竭及心臟移植特別門診,提供心衰竭患者全面的治療,許多病友獲得改善,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末期心衰竭患者,團隊已連續成功的完成32例心臟移植手術,術後一年的存活率為87%、術後三年及五年存活率為83%,心臟移植成果豐碩,患者術後已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及回到工作職場,更有許多病友於身體狀況穩定後至世界各地旅遊感受新生的喜悅,如加拿大、合歡山及北海道等都有他們的足跡。民國96年5月由社工部協助成立『心臟移植病友會』,除了使心臟移植的病友能互相扶持及有彼此分享心路歷程的管道外,病友會成員因瞭解等待器官移植病友的心情及為感念捐贈者大愛,亦積極參與及支持器官勸募活動。對於無法接受心臟移植的重度心衰竭患者,團隊亦給予植入心室輔助器的治療,除挽救病患生命外,期待給病患更好的生活品質。由成大醫院心臟移植發展中可看出,成功的心臟移植所代表的不只是心臟外科醫師手術技術的精進,它顯示的是心臟移植團隊整體醫療品質的精緻化與進步,無論是臨床服務或是研究方面,期待心臟移植團隊能更加茁壯,為台灣心臟衰竭患者進一份心力。

剩餘藥品勿亂丟 以免污染環境

剩餘藥品勿亂丟 以免污染環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很多人會在家裡的醫藥櫃或冰箱中,存放一些沒用完的藥品,這些剩餘的藥品丟了感覺可惜,但繼續放著卻又不敢使用。民眾普遍有儲存剩餘藥品的習慣,但對於藥品儲放及管理的觀念卻明顯不足,以致於家中隨處可見過期及變質的藥品,嚴重影響家庭用藥安全,至於在丟棄過期藥品時,不要任意丟棄以免污染環境。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為降低民眾的家庭用藥風險並提升民眾用藥安全,結合臺南縣藥師公會及臺南市藥師公會,藉由設置「家庭廢棄藥品檢收站」的方式,並配合宣導,收集民眾家中過期、變質、偏方或長期未使用的藥品,同時建立民眾與家庭成員正確的用藥觀念,養成管理家庭藥品的良好習慣,建構優質的居家用藥環境。臺南市「家庭廢棄藥品回收站」合計159家藥局參與,已登載於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提供民眾參考使用。衛生局呼籲,民眾務必重視自己的用藥品質,減少藥物資源浪費,社區藥局是用藥的最佳諮詢場所,可提供多元的用藥諮詢,民眾可多加利用。此外,也要注意服藥期間的藥品保存條件,避免因保存不當使藥品提早變質。可參考藥品保存7要項:避免直接曝曬於陽光之下、避免存放於浴室、避免存放於兒童可以取得之處、 內服與外用藥品應分開存放、保留說明書、原包裝、有效日期、用法和用量等資料、除非另有指示,液體藥品不宜冷凍。 (照片取自/台南市衛生局)

龍子潮報到! 產後護理機構應慎選

龍子潮報到! 產後護理機構應慎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適逢「龍年」,在加上99年「幸福久久」、100年「百年好和」及「助妳好孕」政策下,使新婚人口數較往年增加,為了龍年搶生個「龍寶寶」的誘因下,臺北市101年1~6月出生新生兒計1萬3,743人,較99年同期增加55%,而在生得少、又要生得好的時代,加上高齡生產與小家庭比例偏高,有愈來愈多的準媽媽選擇產後在護理之家坐月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提醒準媽媽們挑選產後護理機構時須留意之處:要合法立案機構、提供24小時護理人員服務、不得推銷物品、有簽訂定型化契約、有緊急情況之處理機制;價格符合收費規定範圍內。為維護產後婦女及嬰幼兒照護品質與健康權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輔導坐月子中心轉型為合法立案的產後護理機構,截至101年8月止,合法設立產後護理機構共計50家,床數也從97年的518床增加50%。為提升產後護理機構的品質,並依據護理人員法對產後護理機構進行訪查,以保障民眾權益。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準媽媽們,為確保自身權益,入住前5日為契約審閱期,記得要清楚合約內容;目前常見的契約爭議有進住日之前解除契約、機構未依規定退還定金、入住後提前離開、機構未退回未住滿日數餘款,且以餘款10%做為賠償金等不合理狀況。也提醒準媽媽們,為了自身權益及保障自己及寶寶的安全,應多觀察、多比較、多聽口碑慎選合法立案產後護理機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建置產後護理機構查詢資訊,可多加利用。

高齡冠狀動脈硬化 首重降低手術風險

高齡冠狀動脈硬化 首重降低手術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八十多歲阿公在家中突然暈倒,家人趕忙送到醫院急診,做了檢查才發現是冠狀動脈血管嚴重鈣化而阻塞血管,但當醫師嘗試以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時,卻因血管嚴重硬化,連續撐破了好幾個氣球。最後改用冠狀動脈高速鑽頭研磨術,使用鑽石鑽頭將血管中的鈣化部份磨掉,再以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置放支架,才即時挽救一命。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易達表示,以往在治療年紀較大的冠狀動脈血管鈣化,因為冠狀動脈鈣化嚴重,當無法以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置放支架時,就必須採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只是病人和家屬考量到年紀與手術的風險,就會非常猶豫。李易達指出,洗腎病人、糖尿病或老年人,都容易會有血管壁鈣化問題,當血管鈣化造成動脈壁變硬,失去應有的彈性時,就會使得血管的收縮及舒張功能變差,造成心臟的負擔,甚至容易造成血管動脈硬化、血管狹窄,及導致心肌梗塞和腦中風危險。過去冠狀動脈鈣化嚴重的患者,若無法以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置放支架,就只能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然而對於年紀較大的病患,卻提高了手術的風險性,包括出血、感染、腎衰竭、肺部併發症等。冠狀動脈高速鑽頭研磨術,主要利用鑽石刀頭以每分鐘二十萬轉的速度,磨掉血管壁最最硬的地方,同時避開柔軟的血管壁,目前可以通過1.25mm狹窄的血管,當血管打通後,接著再用氣球撐開後放入支架,治療的成功率均達九成以上。李易達特別強調,這種手術必須由專業的醫師進行,術中需要相當仔細,一旦使用不慎,將會磨破血管,或是治療後造成血管痙攣,影響血流。

心理師:正視癌患自殺問題

心理師:正視癌患自殺問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媒體報導癌兄殺殘弟的家庭悲劇令人感到鼻酸,南市醫身心科醫師周甲錡表示,事實上僅治療癌症本身並無法使患者獲得最適當的健康狀態,應考慮到癌症所帶來的身心影響及衝擊;安寧療護病房高以信醫師也說,有心理師的介入關懷確實能幫助癌患減緩情緒問題進而延長壽命。周甲錡醫師表示,隨著疾病的進展、身體疼痛程度的變化、生活品質變差合併對社會心理壓力適應不良的反應,會導致癌患適應障礙、失志、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是自殺問題的發生。有研究更指出,在與病魔纏鬥的過程中,約有47%的病人會符合精神疾病的診斷,最多的是適應障礙症,佔有精神疾病診斷的68%,憂鬱症達13%!另有其他學者提到,癌症病人中,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高達15-29%,讓人不得不重視這問題!周甲錡也說,市醫門診有一位42歲蔡女士,一年多前被告知罹患乳癌後就開始出現明顯焦慮不安、心悸、胸悶、睡眠障礙、易做惡夢與半夜驚醒等症狀,經常處於恐懼與擔心的狀態,近半年接受化療,讓她變得有更明顯的憂鬱情緒、罪惡感、負面想法與自殺的念頭,不願和家人說話、不想吃東西,甚至不配合服藥,表示自己不想拖累家人,言談中充滿無望感。後經醫師轉介至精神科求診,給予抗憂鬱劑治療搭配支持性心理治療後,情緒才趨改善。周甲錡表示,癌症病患與家屬都可能會經歷面對死亡威脅的心路歷程,包含震驚與否認、忿怒、討價還價、沮喪及接受等五個階段。更有相關文獻顯示憂鬱症是癌症病人自殺的重要危險評估因子;而頭頸部癌症、胰臟癌、乳癌與肺癌的病人有較高的比率會有憂鬱症。在癌症病人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4倍;像是肺癌、食道癌、肝癌與胰臟癌等預後較差的癌症病人也有較高的自殺比率。而有關癌症病患的精神治療除了藥物外,會依照每位病人的狀況予以心理治療、團體治療、家族治療、藝術治療或兒童遊戲治療等,提醒民眾若家中有癌患,要更細心支持與陪伴,必要時尋求心理醫師的幫忙。   

戒菸真難?戒菸失敗原因大解析

戒菸真難?戒菸失敗原因大解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吸菸對身體百害無一利,再加上吸菸者被政府課徵的健康捐,對吸菸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開銷都造成不小的負擔,而臨床上為了戒菸尋求醫師協助的個案也越來越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顏啟華指出,過去有許多調查統計過吸菸率或戒菸率,但並沒有針對戒菸失敗的案例深入分析,造成越來越多人「屢戒屢敗」,信心大為受挫。最新一份「國人戒菸行為調查」發現,無論是自己或家人對戒菸的態度,或是戒菸採取的手段方法,都是影響戒菸成功與否的因素,若想要有效戒除菸癮,除了個人的決心很重要,更需要專業醫師的協助!顏啟華醫師直言,吸菸是萬病之源,有百分之三十的癌症起因於吸菸,吸菸者從頭到腳的器官無不受害。根據統計,每抽一根菸,就減少五分鐘的壽命,吸菸者最終會縮短十年的壽命,但其實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及早戒菸就能享有美好的生活。吸菸的人都知道抽菸的害處,但也有民眾抱怨,已經努力嘗試戒菸,但為什麼往往落得失敗收場,再度淪為菸癮的受害者呢?根據在今年七月進行的一份網路問卷「國人戒菸行為調查」發現,近七成的吸菸人士曾嘗試過戒菸兩次以上,也有高達15.4%的人曾經戒菸五次以上,不過顏啟華醫師說,這樣「屢戒屢敗」的戒菸方式,將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就會離成功戒菸越來越遠。此外,嘗試戒菸的民眾中,竟然只有5.1%尋求專業醫療院所的協助,其他人多半認為求診太麻煩、戒菸費用高或以「沒時間」作為藉口,這都是戒菸失敗的原因。除了個人的意志力外,家人的陪伴以及支持在戒菸的路上也相當重要!不過根據調查卻發現,有高達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在戒菸的過程中居然被家人潑冷水,且曾有家人直言「你戒菸不可能成功啦!」,使戒菸者信心受挫。因此,顏啟華醫師建議,戒菸要成功,方法是關鍵,除了個人意志力外,家人的支持、專業醫療的協助或選擇適當的戒菸輔助藥物,都能大大提升戒菸的成功率。顏啟華醫師指出,目前全台有兩千家的醫療院所提供戒菸諮詢門診服務,且國健局提供的二代戒菸治療計畫,民眾只需負擔最高二百元的戒菸藥物負擔費用,其實透過專業的醫療協助,讓戒菸不再是難事。醫師呼籲,戒菸者不要再擔心戒菸過程中的不適應,在專業醫療團隊之諮詢協助下,都能健康戒菸,擺脫尼古丁的控制!圖:顏啟華醫師指出,透過戒菸鐵三角:專業醫療團隊、戒菸藥物及家人支持,能幫助吸菸者有效戒除菸癮。(照片/主辦單位提供)※優活健康網提醒您:吸菸有害身心健康、未成年請勿吸菸、請勿誘迫孕婦及未成年者吸菸。

天天五蔬果 健康人生跟著來

天天五蔬果 健康人生跟著來

(優活健康網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食品科技的發達,造成加工食品氾濫;超級市場的食品琳瑯滿目,因此衍生了許多飲食不當所引起的慢性病。例如在台灣癌症已連續多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的首位,一方面和台灣社會的年齡結構逐漸老化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這多年來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變遷,大量肉食、高熱量食物、脂肪攝取過多、少纖維蔬果、空氣污染、過度壓力等。從最近這五、六年來台灣癌症排名的變化,在乳癌年輕化、大腸直腸癌、膽囊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都和脂肪及肉類過多攝取有關;男性的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也都和西化的飲食有密切相關。基隆市衛生局為了民眾健康提供「飲食指南」給民眾做為每日飲食攝取的參考:「奶和豆類」的部分,現在以「蛋白質」通稱來取代。不再強調肉才是主要蛋白質的來源,且蛋白質應該不超過飲食份量的四分之一。移除了「油脂類」的類別。以前的食物金字塔分別出油脂類,希望加強健康的油脂攝取,像是魚油、橄欖油、堅果中的油等;也常常讓民眾感到困惑,誤以為一定要額外攝取這部分的油脂。均衡的熱量攝取:避免大份量的攝取;一餐中,蔬菜和水果應佔一半;醣類的攝取,至少一半要是全穀類;乳製品應為低脂或脫脂類的奶類。蔬果及水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且是隨手可以買到的資源,所以目前刻不容緩的是建立健康的飲食行為,即時行動多買蔬果、多吃蔬果、多有健康,建立每天至少吃三份蔬菜與二份水果的飲食習慣,進而導正均衡健康的飲食行為。

回家也要落實勤洗手 腸病毒不帶著走

回家也要落實勤洗手 腸病毒不帶著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季是腸病毒流行季節,預估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為防堵疫情擴散,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將於開學兩週內針對轄區國小、幼兒園及托兒所進行腸病毒防治工作實地查訪。過去資料顯示,九成以上的托育機構均確實執行教導兒童勤洗手、定期消毒工作及對家長宣導防疫等。兒童在學校因在老師的監督下都會落實勤洗手,但回到家後,很多家長並沒有這些觀念,除了沒有督促小孩勤洗手外,家長本身也沒有落實勤洗手,故往往病毒就是透過大人的手去接觸兒童而傳染的。又加上腸病毒在發病前數天就即有傳染力,而少數家長刻意隱瞞幼兒得腸病毒;或是兒童病徵發展不一,當醫生確診為罹患腸病毒時,又都已發病好幾天了,因此造成防疫工作的困難。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呼籲民眾,腸病毒防疫需家長和幼托機構共同配合,如遇有疑似個案務必落實通報給轄區衛生所,勿隱匿腸病毒疫情;提醒家長落實家中大人、小孩的洗手及衛生習慣,如發現兒童有腸病毒症狀,應主動告知學校或幼托機構,並在家休息,而學校老師應關心學童之健康與請假狀況,並落實「生病不上學」的觀念,生病的學童應請假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其他學童。

戒菸拉近親子距離!成功戒菸的「鐵三角」法則

戒菸拉近親子距離!成功戒菸的「鐵三角」法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吸菸不只讓你的身體健康惡化,更會嚴重影響到你和家人之間的關係!今年38歲的林先生,菸齡20年,家中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兒,但孩子總是抱怨爸爸抽菸很臭,目前正懷第二胎的太太也覺得家裡空氣品質很不好,種種因素讓林先生下定決心戒除菸癮。成功戒菸後,不但女兒每天主動給爸爸愛的擁抱,和太太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好,共同營造一個無菸的環境,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顏啟華指出,家人給戒菸者適當的支持與鼓勵相當重要,若能配合戒菸者的意志力,和專業的醫療團隊協助形成「戒菸鐵三角」,就能大幅提升戒菸成功的機率!顏啟華醫師指出,吸菸是一種慢性的「成癮疾病」,並不是習慣或生活型態,而菸品內含的尼古丁成分,就是上癮的元凶!根據今年七月一份「國民戒菸行為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五的戒菸者,在戒菸的路上單打獨鬥,以為單憑自己的意志力就能戒菸,但往往都以失敗收場,甚至有15.4%的人有過五次以上的戒菸經驗,逐漸對戒菸失去信心,繼續在菸品的制約下淪喪。顏啟華醫師表示,想要戒菸的民眾,只需要遵循「戒菸鐵三角」,就能大幅提升戒菸的成功率!除了個人意志力相當重要外,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也不容小覷。林先生就說,在戒菸的過程中很感謝太太的鼓勵和一路相伴,只要想到要給女兒和即將出世的小寶貝一個無菸健康的環境,就有力量繼續戒菸、抗拒菸品的誘惑。顏啟華醫師也說,根據調查發現,高達81.3%的戒菸者認為家人的鼓勵有助於戒菸成功,但卻有近六成的家人曾經潑戒菸者冷水,造成戒菸失敗的情形。有了個人堅定的意志和家人的支持,還不足以戰勝菸癮!顏啟華醫師表示,在戒菸鐵三角的第三個環節,就是要尋求專業醫療院所的協助。根據調查發現,僅有一成的戒菸民眾曾經求診醫師的協助,主要的原因是嫌麻煩,或認為沒時間、藥物費用太高等。此外,顏啟華醫師指出,單靠個人意志力成功戒菸的案例不到一成,但接受藥物輔助,卻可以達到六成的戒菸成功率。且現在全台有近兩千家醫療院所提供戒菸的醫療諮詢與服務,在藥物的自費負擔上最高也只要兩百元,尋求醫療協助是戒菸者最好的選擇。顏啟華醫師提醒,戒菸是一場辛苦的長期抗戰,除了戒菸者的決心之外,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及選擇適當戒菸藥物和家人的正面支持形成的「戒菸鐵三角」也非常重要。目前國民健康局推出的第二代戒菸治療計畫,民眾只需自付最高部分負擔兩百元的藥費,透過醫療專業人員的諮詢服務與藥物治療,戒菸比想像中更簡單。藉由醫師全程的協助,可確保戒菸者的用藥狀況,戒菸過程的不適,也可以在醫師的衛教處置下得以改善,讓民眾擺脫尼古丁的控制。圖:菸齡長達二十年的林先生說,成功戒菸讓他的家庭關係更加幸福美滿。(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優活健康網提醒您:吸菸有害身心健康、未成年請勿吸菸、請勿誘迫孕婦及未成年者吸菸。

乳癌檢查早期發現 治癒率高

乳癌檢查早期發現 治癒率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惡性腫瘤」歷年來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女性乳癌」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16,較去年死亡率成長8%,為十大癌症死因成長第三名;其實早期的乳癌並不可怕,若能早期診斷,治癒率極高,目前最有效的篩檢方式即為結合乳房攝影與超音波影像,對早期乳癌的診斷率可高達90%以上。目前國民健康局推動45至69歲婦女每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許多婦女朋友反應「好痛」,而不想再次接受篩檢,為什麼政府仍是推動乳房攝影檢查而非超音波檢查呢?因為乳房攝影對於早期乳癌的偵測是非常重要的,最大的功能在於偵測出不正常的鈣化,這是最早期乳房原位癌最大的表徵。乳房攝影檢為不正常檢查值時:邊緣完整、形狀規則、影像清楚的病灶,通常被認為是良性病變(非癌性),比如囊腫。但邊緣不清楚、不透明的區域較可能顯示是乳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良性病灶都是邊緣清楚;相對地癌性變化也可能會有邊緣完整的病灶。有時醫師會使用乳房超音波檢查來做進一步的評估,如果檢查顯示懷疑為惡性,就會以病理切片來進一步確認。乳房攝影與乳房超音波為常見的兩種不同乳房影像學檢查,3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應該以超音波為優先,因乳房組織之相對密度較高,超音波對於腫塊之大小與形態、內容物質、血流變化較能能清楚的判讀;而50歲以上婦女較為適合乳房攝影,可以將乳房之全貌完整呈現於X片上,乳房之鈣化點之判讀較超音波為優。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陳秋芳主任呼籲45至69歲婦女拋開乳房攝影的尷尬與痛苦,2年定期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時,「坦胸露乳」是免不了的,但檢查間裡只有患者和女性操作員在場,隱密性高,讓婦女免去「走光」疑慮,婦女朋友快揪團一起去做檢查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