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知道清腸劑也可能傷腎嗎?

你知道清腸劑也可能傷腎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接受成人大腸內視鏡檢也愈來愈普遍。為能夠清楚地擷取消化道內的影像資料,避免糞便殘渣影響,確保檢查結果的品質,醫師通常會開清腸用藥以及配合低渣飲食來達到腸道淨空的目的。然而2003年,Simon Desmeules學者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告一例71歲腎功能正常女性病人於使用磷酸鈉鹽瀉劑之後造成腎功能急速惡化的臨床及病理變化。使用磷酸鹽瀉劑之後發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風險開始被關注。郭綜合醫院透析中心林孟德主任表示,常見的清腸準備用藥包括,聚乙烯乙二醇為等滲透壓大分子電解質液,是安全和有效的腸道清潔劑,雖可有效清洗大腸但需飲用大量的液體,但病人常有腹脹以及噁心、嘔吐的副作用。另一種口服磷酸鈉瀉劑為小體積含有磷酸鈉的高滲透壓溶液,可以用比較小的劑量達到腸道更為乾淨的要求,而病人也較少有不適的情況發生,因此被普遍使用,受檢者接受度也比較高的。然使用口服磷酸鈉瀉劑後的短期之內,可發現到血磷、血鈉、血清滲透壓的急速上升,血鈣,血鉀下降但電解值改變現象一般會迅速地恢復。林孟德建議,高風險患者需謹慎使用口服磷酸鈉瀉劑;使用口服磷酸鈉瀉劑前後應給予足夠的水分,清腸期間應多補充水份約1500 ~ 2000ml最佳,保持清腸期間體重穩定、勿脫水。若尿液顏色變深表示水分攝取不足,應多喝水;另外,大腸鏡檢前後必須抽血檢驗腎功能及血清電解質,以求能早期發現異常。臨床研究顯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上患者產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風險顯著上升,高風險族群亦需瞭解預防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方式。都可以減少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風險

署南醫志工:服務能提升自我能力

署南醫志工:服務能提升自我能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耕心志工隊鄭瑞芬志工,到今年已在衛生署台南醫院服務滿13個年頭。鄭女士88年1月加入台南醫院志工隊,一開始先安排在換卡組幫忙民眾換健保卡,剛開始時對電腦不熟,用一指神功,民眾人一多就手忙腳亂,回答問題時也結結巴巴,為了讓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狀況,她非常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各項院內外的教育訓練,藉以提昇自我能力,落實於服務工作中。後因健保卡改成IC卡,乃重新被安排在服務台組服務,鄭女士本著親切有禮的態度,為求診民眾做就醫相關諮詢,解答病患疑難,或親自帶領解說、代填各式表單、看診流程、指引院區位置,及協助行動不便者推送輪椅看診、做各項檢查,主動發掘病患的需求與困擾,讓患者感到無比的溫馨,真正做到了醫療與病友間的橋樑。95年為配合院內活動及護理之家慶生會、志工大會、院外社區表演等活動,因此在耕心志工隊內成立活動組。鄭女士帶領活動組,設計生動活潑的節目,她們的表演常帶給護理之家阿公、阿媽們無限的歡樂,使他們暫時忘記身體上的病痛,而且活動中的互動也有助於病情的恢復,各項活動也常邀請護理之家阿公、阿媽們的親人或家屬來參與,更促進了親子間的關係。從此醫院只要有活動需要支援時,鄭女士都會義不容辭地積極參與,並自己親自編排舞曲、縫製舞衣,讓活動更加熱鬧非凡、為愛無礙、傳遞幸福。在97年榮膺耕心志工隊的活動組組長,更於98年榮獲全國衛生署醫院衛生保健志願服務人員績優志工銀牌獎,其服務足跡除了在醫院之外,更隨著醫院深耕社區的腳步,配合各安、療養院、身心障礙機構、台南市衛生局、婦女會等公益活動演出,頗受好評。鄭女士充滿服務熱忱與愛心,在志願服務的大道上,鄭女士抱持著以服務民眾的需求為宗旨及解決民眾的問題為目標,其服務精神足為志工楷模。

921將至 南市消防在奇美救災演練

921將至 南市消防在奇美救災演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921防災紀念日將至,為加強就醫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並強化醫院防震與防火觀念,台南市政府消防局第五救災救護大隊特於11日下午3時,聯合奇美醫院永康院區辦理101年度地震避難暨消防救災演練,參與醫護人員200人;消防局出動永康區4個消防分隊、車輛13輛,警義消45人,並邀請永康區防火管理人至現場觀摩學習,場面浩大,效果逼真。本次演練模擬台南發生芮氏規模5級以上地震後,奇美醫院永康院區第一醫療大樓11樓呼吸加護病房(RCC)準備室因地震導致電線走火燃燒,有擴大延燒之虞,醫院內受信總機接受訊號並發出警示及廣播,員工立即啟動自衛消防編組,進行通報、滅火、避難引導、安全防護、救護等編組,但因火勢太大初期滅火失敗,消防局接獲通報後立即出動各式水箱車、雲梯車、器材車及救護車,迅速抵達現場後接手滅火搶救工作,協助醫護人員藉由天橋,通過防火區劃將演習病人39名水平輸送至第二醫療大樓持續醫療照護,並以雲梯車救出11樓受困人員,將受傷人員立即送至奇美醫院急診室,11樓火勢亦迅速撲滅,全程演練時間約1個半小時。演練過程中消防局第五救災救護大隊消防人員與奇美醫院醫護人員充份配合,發揮良好默契,使救災疏散工作順利完善,有效提升醫院防震與防火安全。本次演練消防局同步邀請永康區防火管理人約50位到場觀摩,永康區各防火管理人亦藉由此次演練學習到自衛消防編組要領,將充份推廣相關消防安全知識與技能。

「童顏美女」徐若瑄 妳也可以做的到

「童顏美女」徐若瑄 妳也可以做的到

文/李進良醫師隨著醫學美容產業的普及,大多數女性除了日常保養外,多會使用醫學美容做補強,而其中最受歡迎的熱門療程就屬臉部凹陷填補,華人世界普遍認為,臉部不夠飽滿看起來較為苦命,更有人認為女性如果臉型不夠飽滿,看起來會讓人覺得像是苦命小三,因此無不希望可以借助醫學美容方式做改善,對此,整形外科醫師黃國榮表示,臉部凹陷最常見的填補部位為淚溝、夫妻宮、太陽穴、眼窩及雙頰,而目前最多人使用的臉部凹陷填補方式為自體脂肪移植。許多少女們在年輕時總是希望有著成熟的味道,但年過25歲後,卻一心嚮往能夠有者童顏般的臉龐!看看那些年過30仍不失少女「卡哇咿」緊緻與光采的女星們(像是徐若瑄),時間在她們身上的作用力就是比別人緩慢,證明童顏不一定會隨時間流逝!靠最新的微整形注射方式,就可以散發與年齡不同步的「童稚」光采,妳也能成為童顏美女!坊間注射方式多,但是價格高,不如自己的脂肪最適合玻尿酸隆鼻、玻尿酸豐頰、玻尿酸填凹補洞……,這些快速復原、免開刀又沒有傷口的美容手術,大家一定都聽過,不過,玻尿酸會被人體吸收,每隔八個月就要再補充一次,即使是長效型的玻尿酸,效果最常也只能維持三年多,由於玻尿酸的價格不便宜,一再注射所費不貲,因此,很多醫師會建議,不如用自己的脂肪來填補,效果更好,而且「永遠都是你的」!選取適合取脂的部位很重要身體部位的體脂肪適合拿來改善臉部凹陷的部位,包括大腿及臀外側、手臂,以及腹部脂肪。通常如果是需要比較大範圍填補的,一般會選擇大腿及臀外側,或是手臂的脂肪,因為這些部位的脂肪顆粒比較小,存活率會比腹部脂肪高,通常抽出脂肪後,會經過清洗離心,保留純淨的脂肪懸浮微粗以後,把這些脂肪微粗用液狀注射到臉頰或是皺紋的溝紋當中,但是若需要更大量的脂肪時,則會考慮使用腹部脂肪比較肥厚的部位。要取多少脂肪?整形外科李進良醫師說,用自體脂肪移植,實際上取自體脂肪時的量不一定會很大,通常都只取幾十CC而已,除非要做比較多部位一次填補,才可能會抽取到兩百CC,所以不一定真的可以局部瘦身。圖文:整形達人雜誌提供

梁文音響應伊甸快樂早餐 呼籲各界支持

梁文音響應伊甸快樂早餐 呼籲各界支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九月又是新學期的到來,但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因為社經地位與家庭結構的弱勢,往往沒有早餐可以吃,不論體力或專注力都落後其他孩子一大截。再者,面對12年國教即將上路,原來教學資源即相對匱乏的偏鄉社區,欲提升學童的多元競爭力更顯困難。因此,伊甸基金會於6日於臺北市NGO會館舉辦「2012小象展翼」活動,除延續針對偏鄉學校的早餐補助方案,更從去年起進一步引進多元才藝專業師資,協助孩子投入運動、音樂、繪畫等才藝,開啟更多樣的可能性。記者會特別邀請伊甸守護天使梁文音為社區孩子製作營養早餐,並公佈後續相關活動計畫,邀請民眾響應,支持社區孩子吃飽飽,展翼高飛。記者會由宜蘭七賢國小同學的足球舞表演揭開序幕,該校足球隊於5年前起與伊甸合作快樂早餐。球隊教練劉建成表示,參與早餐服務以來,同學上起課來更有精神,身體狀況更好,他也觀察到,近幾年同學發育的速度也有所成長。另一方面,部分家中經濟較困難,或者家長無暇照料早餐的孩子,也有了穩定的支持。伊甸自96年起補助偏鄉小學提供快樂早餐,6年多來服務了超過6000名學童。基金會表示,此次活動中特別邀請伊甸守護天使梁文音和社區學童試做35元營養早餐。小時候也曾空著肚子上學的梁文音,能夠切身體會偏鄉孩子的辛苦,「很多孩子捱到中午才吃到第一餐,長期下來對學童的發育也不好。一份營養的早餐,不只對孩子的健康有幫助,還代表了一分關心、一分溫暖。4年前就與伊甸一起推動「快樂早餐」服務,至今許多偏鄉學童仍然有早餐的需求,希望各界共同響應。」身體的能量來自營養的餐點,支持孩子成長學習的養分則來自多元的涉獵與刺激。伊甸「2012小象展翼」除了延續快樂早餐服務,更進一步將多元才藝專業師資導入社區,讓孩子在課堂之外擁有更寬廣的學習機會。(照片/伊甸基金會提供)

防幼兒染肺炎鏈球菌 速施打疫苗

防幼兒染肺炎鏈球菌 速施打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肺炎鏈球菌可藉由咳嗽、打噴嚏時產生的口鼻分泌物,或接觸到被飛沫污染之物品而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能力降低,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輕微的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嚴重會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症狀而危及生命。 新竹市衛生局表示過去幼兒施打多為七價或十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但其中並無涵蓋目前台灣主要流行的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十九A,引發的病程短,抗藥性又高,治療過程相對困難許多,為了有效預防感染肺炎鏈球菌,施打疫苗是最佳的預防之道,呼籲未接種的幼兒盡快接種十三價疫苗,增加免疫力,減低幼兒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機率。 新竹市政府於今年起,即針對98至99年出生年滿2歲設籍新竹市之幼兒,免費提供「十三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服務,由於疫苗數量有限,請家長把握機會,盡快攜帶家中幼兒到本市衛生所接種疫苗。提醒家長,如家中有符合接種資格的幼兒,請攜帶兒童健康手冊、戶口名簿正本及健保IC卡,前往衛生所接種疫苗,讓幼兒即早接種獲得保護力。 

成大醫療致力提升心肌梗塞治療水準

成大醫療致力提升心肌梗塞治療水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血管疾病在台灣是一個主要導致死亡的原因,同時是一個重要而且可預防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全世界各國的調查,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時急性心肌梗塞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見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造成急性血栓形成,因而導致冠狀動脈阻塞和心肌壞死。成大醫院心臟科李政翰醫師及李貽恆醫師,透過1999年至2009年台灣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的研究指出,在1999年,台灣總共有6,290位患者由於急性心肌梗塞入院,經年齡調整後的發病率為男性中每100,000人中就有41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女性中每100,000人中就有13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近10年來台灣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逐步的上升。到了2008年,台灣總共有14,485名患者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入院。經年齡調整後的發病率增加至男性中每100,000人中就有76位患者,女性中每100,000人中就有31位患者;發病率大為增加。急性心肌梗塞在醫院使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從68.3%上升至84.9%,在醫院使用的他汀類藥物控制膽固醇也從32.1%上升到50.1%。在這些年住院治療期間約有60%的患者接受β-受體阻滯劑治療,而約有70%的患者接受RAS抑製劑治療。在住院治療期間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的患者,由1999年的40.5%增加到2009年的61.3%,而約有6%的患者接受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藉由這些努力,台灣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死亡率已經從2004年約14%,下降到2008年的12%。對於急性心肌梗塞,成大醫院希望藉由這些努力,進一步提升台灣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水準。

樂公益/陪失智長者一同找回記憶

樂公益/陪失智長者一同找回記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生活水準提高及社會高齡化,失智症比率逐年顯著增加,但大多數人卻對失智症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面對失智症時,無法立即判斷並採取行動,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台灣失智症協會於9月15日(六)下午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舉辦101年國際失智症月「記憶九久-夏日懷舊市集」活動,現場除了有免費的古早味童玩、童食,還提供免費失智症篩檢、血壓檢測、健康卡積點及指紋捺印防走失等記憶健康相關服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歐佳齡副處長表示: 「失智症已經成為全民共同的課題,我們應主動關懷週遭親友,透過在夏日懷舊市集中學到的早期症狀評量,能做到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掌握治療的關鍵期。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一同守護記憶健康。」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提到: 「全球失智症的盛行,已經從每七秒一個人診斷出失智提高到每四秒即一人,而這些失智患者除了六成是阿茲海默型失智,其餘四成有很高的機會能藉由醫療來預防,如血管型失智。另外憂鬱症患者也可能產生失智的臨床症狀,透過積極治療即可改善。」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 「失智症長期以來被汙名化,我們期待透過這個活動,讓大家在與失智者的互動中理解失智者、失智者家屬,並提升對失智症的認識及關注,增進對失智者及家屬之接納與協助。另外,也鼓勵民眾帶著家中長輩一起來市集中做失智症篩檢,長輩的抗拒性肯定會降低很多,也期望大家透過活動認知到「預防失智要從年輕開始」,多運動、多動腦、多社交並採地中海式飲食,以降低失智風險,促進記憶健康。」市集攤位免費兌換券、闖關小扇子均為免費索取,。讓我們一起用愛填補記憶的缺口,支持失智症家庭,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照片提供/台灣失智症協會)

醫訊/麥當勞叔叔在東馬和您「一起洗手趣」

醫訊/麥當勞叔叔在東馬和您「一起洗手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冬之際,各項傳染性疾病蓄勢待發,為讓民眾健康過秋冬,麥當勞叔叔要教大家「一起洗手趣!」。由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發起之親善表演活動,將於9月14日(週五)下午3:00在台東馬偕一樓小兒科門診區與大家見面,現場將安排麥當勞叔叔帶動唱,並至病房探訪住院病童,希望帶給小朋友驚奇,以減輕生病的苦悶,歡迎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參加!時    間:2012年9月14日(五) 下午3:00地    點:台東馬偕一樓小兒科門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洽    詢:(089)310150

施打過水痘疫苗 不代表不會再長水痘

施打過水痘疫苗 不代表不會再長水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3歲的女童在4月時長出水痘,媽媽感覺很訝異,明明已經打過水痘疫苗了,怎麼還會長水痘呢,姊姊也在5月時也長出水痘,5月底連照顧的媽媽都長出水痘了。「水痘」的傳染力極強,通常當有人感染水痘曾與他接觸過的人幾乎都無一倖免,一般感染水痘不需要太多的治療都可以自行痊癒,但是由於水痘會引起嚴重的搔癢,大多數的醫師都會開立止癢的藥膏,減輕患者癢的感覺,自然就可以降低因抓癢過度而引發的皮膚細菌感染。衛生署在92年年底宣佈:從93年1月 1日起全面提供92年1月1日後出生、且年滿一歲的幼兒免費接種水痘疫苗,也就是說水痘疫苗列為幼兒常規疫苗,施打後會降低水痘傳染率及罹病率。但施打水痘疫苗後,並不代表不會再長水痘,仍有20%機率會再得,但長水痘的顆數及範圍比未接種水痘疫苗來的小。水痘潛伏期為2至3週,可傳染期為皮膚出現丘疹前5天。剛開始身上會長丘疹,體溫大約37.5至39℃,全身肌肉痠痛大約2~5天,與感冒症狀類似。基隆市安樂區提醒主要照顧者及家長,若有水痘症狀出現請儘速帶孩童就醫,若確診為水痘請居家隔離至少五天,環境中可能遭到鼻腔、喉嚨分泌物和水疱液污染的器物,也須同時進行消毒,家中若有滿周歲尚未注射水痘疫苗的小朋友也請儘速帶至衛生所或相關轄區醫療院所施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