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影音/心肌肥厚易遺傳!嚴重竟使年輕人猝死

影音/心肌肥厚易遺傳!嚴重竟使年輕人猝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年輕人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而署立雙和醫院心臟內科日前收治了一名37歲罹患有心肌肥厚症的男子,就差一點因為心肌肥厚症的併發症猝死。對此,心臟內科醫師賴志泓提醒,心肌肥厚症屬於家族遺傳的疾病,更是造成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建議家族中有過猝死的案例,或常覺得心悸、有肢體無力、運動容易喘等情形的民眾,及早至醫院檢查。賴志泓醫師解釋,心肌肥厚症的盛行率約為0.2%,雖然發生率低,但卻有致命的危險。導致心肌肥厚的原因有二,除了先天的基因異常外,後天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瓣狹窄等,都有可能造成心肌肥厚。醫師說,一般人的心臟約為一顆拳頭般的大小,正常的厚度約為一公分,只要出現肌肉異常增厚,就會使心室空腔變小,血液輸出出問題,引起一連串的併發症。賴志泓醫師指出,最常見的併發症有左心室出口阻塞、左心室舒張功能不全及左心房擴張三種。當心臟肌肉變厚,心室空腔變小,血管出口處就有可能被阻塞,血打不出去,會出現頭暈、暈倒等症狀。當左心室已經出現舒張功能不全時,會造成肺水腫,患者常比喻「只要一動,就會氣喘如牛」,此外,更有活動力下降、肢體無力,嚴重甚至會心衰竭。第三種情形是因為心肌肥厚導致左心房擴張,此併發症最為嚴重,會導致患者心悸、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嚴重就會猝死。此外,若在心房產生血塊,血塊隨血流到腦部,就會導致患者中風、失能。在治療方面,賴志泓醫師表示,會先就患者的症狀給予藥物治療,包含治療心肌肥厚的β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及避免血塊增生的抗凝血劑等,幫助心臟擴張。如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則可採取心肌切除術,或以心導管進行心中壁酒精栓塞術,透過注射酒精讓異常增厚的心肌壞死。不過醫師提醒,在治療的過程中,還是必須嚴謹評估患者是否有猝死的風險。賴志泓醫師提醒民眾,由於心肌肥厚症是家族遺傳的機率比較高,因此建議若家族曾有人因不明原因猝死,或親人有不明原因昏厥的情形,最好到醫院心臟科進行檢查。醫師說,心肌肥厚症的患者壽命與常人無異,但仍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像是無法從事運動等等,只要及早發現、早期治療,並持續追蹤,就能有良好的預後。圖:紅圈處為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之異常肥厚心肌,該名患者心肌已達2公分厚,約為常人的兩倍。(照片/賴志泓醫師提供超音波影像,記者陳茂軒翻攝)影音新聞網請參閱 http://youtu.be/3uWSuh27xTM。

扁至桃署醫戒護就醫 無精神科會診

扁至桃署醫戒護就醫 無精神科會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前總統陳水扁因為身體不適,今(11)日晨再度前往桃園署立醫院進行戒護就醫,進行七項檢查,並無精神科。這是陳前總統第五度戒護就醫,根據台北監獄人員表示,檢查項目包括核磁共振、胃鏡、大腸鏡、心電圖、超音波等項目。之前曾傳出陳水扁罹患重度憂鬱,但幾次署桃、長庚醫師入監診察,都認為無看診必要,這次就醫檢查也沒有精神科會診。

新店凶殺案!精神異常妻怒砍丈夫致死

新店凶殺案!精神異常妻怒砍丈夫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新北市新店區昨(10)日驚傳一起凶殺案,居住於中央新村的一名張姓婦人(52歲)涉嫌砍殺自己的丈夫林姓男子(61歲),目擊者表示,死者身中20餘刀,刀刀都是致命傷,死者幾乎被「開膛剖腹」。據了解,該名張姓婦人案發後一度矇騙消防隊救護人員,謊稱沒人受傷、沒有報案;被帶回警局偵訊時,時而喃喃自語,聲稱弒夫是「替天行道」。案發現場圍起重重封鎖線,原本寧靜的社區卻發生兇殺案,附近居民感到相當錯愕。據死者友人指出,10日晚間六時許,他依約前往林姓男子住處,卻發現死者倒臥血泊中,嚇得趕緊報案。死者友人透露,張姓婦人與林姓男子結婚3、4年的時間,兩人無子嗣,僅有一名兒子為林男和前妻所生,林男有酗酒的習慣,夫妻關係時好時壞。新店中央新村過去曾是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居住的社區,而案發現場附近居民則透露,張姓女子疑為前國大之女,因受不了父親過世的打擊,開始出現精神異常的情形。據了解,案發前一天張女就到對街的生活百貨用品店購買一把長達30公分的生魚片刀,且消防局在案發當日早上就接到現場一名男子求救的電話,表示自己遭人砍傷,但消防人員到達現場是由張女應門,聲稱沒人受傷、沒有報案,警方推測死者當時已無氣息。監視器捕捉到張女案發後在社區遊蕩的畫面,而張女被帶回新店分局偵訊時,時而喃喃自語,精神狀態不甚穩定。死者友人透露,林姓男子生前曾至大陸地區投資失利,其資金皆為張女提供,張女是否因經濟原因痛下毒手,亦或是單純因精神方面的問題錯殺枕邊人,檢警還需進一步釐清。不過署立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永展提醒,時序進入夏秋之際,按照經驗,每當季節交替時,是精神疾病好發的時候,如是原本診斷有精神疾病的人,在這時憂鬱、躁鬱的情緒反應會越來越明顯。憂鬱的患者心情會異常低落,甚至出現自殘行為;正值「躁期」的患者,容易有衝動、情緒失控或傷害他人的反應。對此,醫師建議,除了要規律服用處方藥物外,亦須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身旁的家人尤其需要注意患者的舉動,適時返診就醫。圖:10日晚間,案發現場圍起封鎖線,檢警在現場勘驗。目擊者表示,死者幾乎被開膛剖腹,死狀駭人。(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喜樂憨兒游泳趣 享受漂浮樂

喜樂憨兒游泳趣 享受漂浮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心障礙者與功能正常者一樣有權利,享有豐富而樂趣的生活。基於此,喜樂保育院為落實政府照顧弱族群的美意,參加行政院體委會「101年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游泳體驗試辦實施計畫」,以提供身心障礙者體驗水中運動的樂趣,並達到服務對象紓解壓力及游泳復健的促進,昨日(9/10)學員完成近三個月的游泳訓練,體驗悠游水中的樂趣。喜樂保育院共有20位服務對象參與八次游泳訓練計畫,由4位教練及招募20位陪泳學生志工,遊覽公司每次的接送,完成訓練課程。第一次上游泳課時,喜樂服務對象懷著無比興奮的心參與,因著教練團隊用心課程規畫,閉氣教學、韻律呼吸教學、蹬牆漂浮及水中站立、水母漂、仰漂教學等循序漸近的教學,陪泳志工一對一的陪伴,讓每位學員在安全環境及放鬆的心情下融入課程。學員由緊張、恐懼、害怕到能穿著救生衣全身放鬆在泳池中享受漂浮的樂趣。小紋等6位學員在8次的課程中,從未曾下過水到穿著救生衣拿著浮板,以仰躺漂浮的方式游著前進,全身放鬆及享受漂浮的樂趣,學習成果表現佳。課程結訓,喜樂保育院林玉嫦院長特別頒發最佳勇氣獎、最佳進步獎以及最佳學習獎,表揚參訓學員努力的成果,也感謝教練及學生志工們將近三個月的細心指導及陪伴,讓心智障礙者有機會挑戰自己的潛能,體驗悠游水中的樂趣。明道大學體育中心步國財主任表示,心智障礙者的教學需要比一般游泳教學更多的耐心與更專業的訓練,不但要能迅速了解每個個案的狀況,還要做出正確的評估與教學計畫,心智障礙者的學習或許比較遲緩,身體的限制使學員無法自在自由的學習,教學者更需要鼓勵他們透過運動重新找回自信、健康與喜樂。圖:喜樂保育院提供

登革熱新增85例 高雄市五旬婦人死亡

登革熱新增85例 高雄市五旬婦人死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9月4日至10日國內登革熱新增85例本土,含4例登革出血熱病例且有1例死亡,7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66例居住於臺南市,以安南區43例最為嚴重,並有1歲幼童之確定病例;另19例於高雄市,主要居住於苓雅區;而上週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數新增4例,其中1例死亡。本年自入夏以來登革熱確定病例共233例,其中台南市166例、高雄市65例、嘉義縣及苗栗縣各1例;登革出血熱共8例,高雄市7例、台南市1例,死亡病例共2例。疾管局指出,新增4例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皆有有慢性病史,分別為高雄市苓雅區和煦里2例、華堂里1例及臺南市中西區中正里1例,和煦里已累積出現3例出血熱病例,而中正里個案為今年臺南市首例登革出血熱病例。上週登革出血熱死亡個案為華堂里55歲女性,有癌症病史,9月4日出現腸胃炎症狀,前往某區域醫院門診,因家屬6日發現個案發燒且四肢、眼眶出現瘀青,於同日送另一區域醫院急診,於7日被通報為疑似感染登革熱,9日不幸往生,10日由醫師通報疑似登革出血熱,並於11日經疾管局確定。臺南市66例本土病例,分別為安南區43例,中西區及南區各7例,北區6例,安平區2例及東區1例。高雄市19例,分別為苓雅區13例,三民區2例,左營區、前鎮區、路竹區及鳳山區各1例。上週新增之本土確定病例數為前一週2倍,顯示疫情有明顯擴大現象,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確實做好孳生源清除並落實容器減量等防治措施。疾管局呼籲民眾,應經常檢視住家內外環境,澈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回收處理不需要之容器,以降低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之風險。如經查獲未依通知或公告主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者,將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裁罰新台幣三仟至一萬五仟元整,目前高雄市政府已開立24件行政裁處書,平均每件裁罰金額為新台幣五千餘元。疾管局強調,落實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除可避免遭受裁罰外,更可以保護自己及同住家人的健康。有關登革熱最新疫情及各項資訊,可參閱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防疫專線。

腸病毒疫情雖下降 仍需注意71型傳染

腸病毒疫情雖下降 仍需注意71型傳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持續下降,每週的重症個案數也明顯減少,但比較容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卻未停止活躍,持續有感染個案發生,不可輕忽其威脅。疾管局呼籲,開學後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各成員間互動密切,容易助長腸病毒傳播,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家中幼兒及機構內學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學童生病時應請假在家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免感染與傳播腸病毒。疾管局同時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北部的10個月大女童,於8月下旬出現發燒、四肢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赴診所就醫,隨後出現重症病徵之一的肌抽躍症狀,即送往大醫院,經接受妥善之醫療處置後,目前已出院。疫調顯示,與個案共同生活的另一名較年長幼童,曾在個案發病前出現腸病毒症狀,且傳染給另一名共同居住的幼童,所幸此兩名幼童均為輕症,目前均已康復。本年截至9月10日止,累計共144例重症個案,其中141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疾管局指出,5歲以下嬰幼兒為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與家中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同時密切注意病童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診治,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查詢,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心肌肥厚症莫輕忽 嚴重會猝死

心肌肥厚症莫輕忽 嚴重會猝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族史中有年輕猝死者,要小心!雙和醫院心臟內科最近發現一個心肌肥厚症家族,年僅37歲的林先生,心肌竟然已經厚達2公分,左心室的肌肉厚得幾乎沒有空間讓血液流通,確認為心肌肥厚症後,追蹤其母親也是心肌肥厚症。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賴志泓指出,心肌肥厚症屬於家族遺傳性疾病,盛行率約0.2%,由於心肌肥厚症是年輕人猝死的最常見原因,呼籲若被檢查出心肌肥厚症,則親人也應該進行篩檢。年僅37歲的林先生,突然出現心悸,心跳加速,及血壓下降,並伴隨著冒冷汗、頭暈、臉色發白,緊急直奔醫院急診室。心電圖發現,林先生胸部前導極顯示,左心室肥厚合併 ST 波段下降及心房震顫合併心搏速度過快,立即轉至加護病房。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肌肉壁異常增厚,並合併左心房的擴大,診斷為心肌肥厚症。賴志泓指出,一般人的心臟約莫拳頭大小,心臟肌肉約1公分厚,林先生的心臟肌肉已經厚達2公分,異常增厚的肌肉佔去心室的空間,心室空腔變小,合併左心房的擴大。 由於心肌肥厚症是顯性遺傳,一問家族史,發現林母也曾經發生不明原因的昏倒,且爬樓梯就會呼吸困難。檢查發現,林母的左心室心肌也是異常肥厚,厚達2.2公分,診斷為家族性心肌肥厚症。賴志泓指出,心肌肥厚症是年輕人猝死最常見原因,年輕人出現不明原因暈倒,胸悶或家族有親人年輕時發生過猝死,建議到醫院進行超音波等篩檢。有親人被診斷為心肌肥厚症者,一等親家族需進行篩檢。且患者本人亦需長期追蹤。賴志泓說,心肌肥厚使得心臟舒張困難,導致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如運動時呼吸困難,活動力減弱,甚至有心絞痛的狀況。除此之外,心肌異常肥厚也會導致心律不整的發生,包括心房震顫等,容易在心房產生血塊,進而導致中風的發生。心肌肥厚症為年輕成人猝死最常見的原因,在疾病晚期也容易引起心臟衰竭與引發心律不整和中風,宜提早發現與治療。此外,由於是顯性遺傳性疾病,也建議患者一等親以內,也至心臟科篩檢檢查。

德國報導珍珠奶茶有毒 衛署將持續關注

德國報導珍珠奶茶有毒 衛署將持續關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針對日前德國媒體報導自臺灣進口之「珍珠奶茶」疑似檢出有毒物質,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本(11)日發表聲明指出,據了解,該德國公司進行的調查資訊不夠完整,且德國官方亦未證實抽檢食品為台灣所產製,食品藥物管理局將持續追蹤相關訊息。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此為德國民間Leco公司所公佈之檢驗結果,德國官方並未證實此訊息之可靠性,亦未對我國之相關產品採取任何管制措施。由於該公司並未公佈或提供檢驗方法、檢驗結果及檢出值,食品藥物管理局在第一時間已請駐外單位蒐集該公司委託研究之完整檢驗報告及該珍珠之臺灣出口商等相關資訊,但至今仍未有所獲,也尚未證實被抽驗之食品是否確為我國所產製。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根據駐外單位回報,德國當地被抽驗之「珍珠」是為內含不同風味調味果汁之包膜糖漿(爆爆珠),與國內市售珍奶所使用由木薯粉製成之珍珠不同。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會持續與駐外單位聯繫,取得確切之訊息,以進行後續辦理。

研討會發表大氣監測結果 我與國際同步

研討會發表大氣監測結果 我與國際同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環保署指出,為加強大氣汞環境監測與國際環境資訊交流,邀請美、加、日、韓及東南亞國家等產官學代表,於9月10日至12日,召開「大氣汞監測國際合作暨亞太地區環境資訊研討會」,進行區域性環境監測合作及資訊交換研商。環保署表示,本次研討會分大氣汞監測及環境資訊兩個工作小組進行研討,大氣汞監測部分發表我國監測成果,介紹大氣汞污染物對我國之影響與亞太地區長程傳輸之特徵等,有助於瞭解國際背景空氣品質污染現況及監測技術引進。環境資訊部分則以水質資料為例,探討資料收集、管理、應用的生命週期,以提升資料品質與分享。環保署近年來持續推動國際監測合作事宜,目前已分別與美國環保署簽署合作協定,加入全球大氣汞監測網(AMNet),監測技術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未來也將持續推動與東南亞鄰近國家監測資料交換或聯合觀測的環保合作。此外,我國多年來在環境資訊的收集公開等應用成果,也希望藉由區域性的合作,將相關經驗擴展至亞太國家,形成環境夥伴關係,進而讓環境資訊對環保政策與工作推展提供更大的助力。(照片/環保署提供)

磷酸鹽攝取過量 恐致急性磷酸鹽腎病變

磷酸鹽攝取過量 恐致急性磷酸鹽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短時間大量的磷酸鹽攝取,對腎臟有何影響?對青年人或腎功能正常者,腎臟可以快速排除攝入的過量磷酸鈉鹽,但對年老或腎功能異常者就可能產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急性磷酸鹽腎病變即是因磷酸鹽攝入量過多導致腎實質內沉積大量的von Kossa染色呈黑色的『磷酸鈣』並伴隨明顯的腎小管損傷或壞死,以及腎小管萎縮和腎臟間質的水腫或之後慢性的纖維化。郭綜合醫院透析中心林孟德主任表示,年齡超過五十五歲的老人、女性、原本已有急性或慢性腎臟疾病、使用利尿劑而導致有效循環容積不足、使用會影響腎臟血液灌流藥物;給予過多劑量的磷酸鈉瀉劑、腸胃排空時間過長,致使有過多藥劑吸收及腸道準備期間流失大量水分,但未補充足夠的水分。這些都是產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危險因子。林孟德說,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臨床表現有兩種包括因嚴重急性腎損傷或嚴重電解質不平衡導致抽筋、意識模糊或血行動力狀態不穩定,治療需給予足夠水分,矯正電解質不平衡。另一種為腎臟損傷但沒有明顯症狀及電解質異常,但腎功能緩慢損壞而演變為慢性腎臟病;此表現因無明顯症狀,除非病人接受切片檢查或臨床醫師具高度警覺,因此成為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林孟德提醒,口服磷酸鈉瀉劑所造成的腎衰竭為不可輕忽的問題。大腸鏡檢前的腸道準備流程中,最好應包含腎臟功能檢查,高風險患者需謹慎使用口服磷酸鈉瀉劑或選擇其他清腸藥物。大量水分補充可幫助藥品代謝,為減少急性磷酸鹽腎病變之風險的最佳方式。臨床醫師的警覺與衛教及使用磷酸鈉瀉劑後的抽血追蹤,都可以降低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發生率,或者可以提早發現問題而給予治療。病患也需瞭解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成因與預防方式謹慎使用清腸藥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