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兩項檢測 測出五十肩是否找上你?

兩項檢測 測出五十肩是否找上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五十肩」不是中年人的專利,別被「五十肩」這個名詞蒙騙,以為中年之後才會遇到此問題,其實有不少年輕人,甚至是小朋友,也同樣有「五十肩」問題。健康管理師吳世楠說,透過簡單的健康測試,就可知道自己是否患有五十肩問題。到底什麼是五十肩?吳世楠解釋,肩帶是非常複雜三度空間,也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如果用力過猛或動作失當,引起內部組織受傷,日積月累後,造成關節活動受影響,就要小心五十肩悄悄找上門!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五十肩問題呢?吳世楠舉出兩項健康關節自我檢測法,首先,立正站好,雙手同時上舉時,手臂可以貼緊耳朵;接著,手肘彎曲並伸到背後,可以觸碰到另一側的肩胛骨。如果能輕易完成這兩項動作,那就代表肩關節健康無虞,但如果此動作對您來說都有難度,就應該好好正視自己的肩關節狀態。

「醫」起改頭換面 打造求職好面相!

「醫」起改頭換面 打造求職好面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路愈來愈難找,面對一波又一波的經濟蕭條現象,社會新鮮人如何在不景氣中求生存?根據主計處統計顯示,由於大量應屆畢業生6月開始求職,失業率已達4.21%,加上裁員潮又起,8月份失業率恐創高峰!為了要給面試官、上級主管良好的第一印象保住飯碗,不少求職者與上班族紛紛求助於整形醫美診所,希望「改頭換面」帶來新氣象,在不景氣中為自己創造高人一等的優勢。浮腫的泡泡眼、天生大眼袋與黑眼圈、明顯淚溝或皮膚蠟黃…等特徵,看起來一副沒精神、沒睡飽甚至不討喜的臉,造成客戶與主管的觀感差,不得人緣的結果往往導致工作上不順利,在經濟不景氣下,更怕成為公司裁員的名單之一。整形外科診所醫師盧龍一表示,近年來上班族最常要求醫師幫忙打造「好人緣」的面相,最常見的調整項目分別為割雙眼皮、蘋果肌再造以及隆鼻手術。盧龍一醫師表示,對於好人緣面相的定義,現代人偏好立體五官,講求比例。像混血兒一般深邃又帶著西方味道的五官也相當受歡迎。與傳統好命面相的三大要素:大鼻、豐臉與潤澤的下臉頰,其實有蠻大的落差!醫師也指出,近年整形醫美技術日新月異,加上醫師的專業加持,一般來說無論是割雙眼皮或是隆鼻手術,手術部位都可以在1~2週間消腫、回歸正常。因為不需要很長的修復期,做完效果又明顯,整個人煥然一新,自信自然顯露於言語之間,當然工作更能得心應手。盧龍一醫師也指出,新世代求職者對於投資報酬率的定義愈加廣泛,越來越多上班族會花錢來投資自己的外貌,讓上班時春風滿面、自信十足!能在短期內產生自我肯定感,求職和工作過程也因此更順遂。唯一需要提醒消費者注意的是,現在整形醫美風潮盛行,坊間的診所也多,盧龍一醫師提醒,在選擇診所或是服務項目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是否為促銷品。價格太低廉的促銷專案,其中的麻醉品質、手術用的材料以及細項成本都很難能夠保證一定是最佳。呼籲消費者在選擇診所時,一定要選擇有整形外科執照的專科醫師才有保障。

醫療美麗天使選拔活動開跑!

醫療美麗天使選拔活動開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醫護人力缺乏,醫療人員過勞事件頻傳,他(她)們除了面對工作的壓力、負擔醫療的責任,還必須擔憂身體的警訊,日前臺中縣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劉麗芳受訪時表示,除了各個機構有不同的問題外,勞累也來自於「責任感」,「護理人員本身的職涯選擇就有愛心、助人的熱忱和特質」;護理人員的壓力最多來自病人、家屬的抱怨聲,平時也需兼顧家庭、工作和進修,他們需要醫院團隊的支持,社會也應多給予護理人員鼓勵。本身從事護理工作已有四十年經驗的她表示,護理工作是一項傳承,現今醫療正以提升護理人員的能力,搭配社工、營養師、照護專業、醫院團隊等,朝向病人的「全人照顧」為目標努力,照顧病人是社會的責任,每個家庭都會有人生病,故醫療人員不足是大家的問題,她呼籲大眾應用正面的態度去正視,勿讓錯誤報導澆熄他們的熱忱。有鑑於此,某線上醫療網於9月17日起,舉辦票選活動,活動範圍遍及台、澎、金、馬地區,凡職業為護士、護理師、助理、藥劑師、看護員、護校學生等皆可參加,目前已有14位美麗天使報名,活動宗旨在於喚起民眾對醫療人員的重視,感念他(她)們在工作上認真的付出、對醫護體系之貢獻,民眾也可向透過活動網站推薦醫療人員,讓更多人了解他(她)們的辛勞,發聲向他(她)們表達感謝,為這些內外在兼具的美麗天使們加油。欲報名者可從活動網站登入,上傳照片後即可報名,一般民眾則可用使用網路、APP投票或推薦,支持心目中的美麗天使。活動報名與推薦時間自9月17日至10月12日,票選時間自10月1日至10月31日,結果將於11月8日公佈於該醫療網及粉絲專頁,並於11月10日上午11點,在中國廣播公司舉行頒獎(圖片:icare醫療網提供)。活動網站:http://www.icare99.com.tw/angel/index.html

立委質疑食品安全退步 衛生署發表聲明

立委質疑食品安全退步 衛生署發表聲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表示,有關立法委員柯建銘等43人對行政院長陳冲提出不信任案,說明中提到,「食品安全步步退,忽視國民健康風險」,與事實明顯不相符,因此提出說明。衛生署表示,我國之食品衛生管理政策,均是以科學證據作為基礎,依據國際規範、經過風險評估,考量國人飲食之習慣而訂定。有關於我國與美國簽訂台美牛肉之議定書,是遵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採有條件開放,除要求必需為30月齡以下的牛隻外,並應去除風險部位,且須經過我國核備,並在美國農業部獸醫官監督之下所屠宰者為限,在安全上並無疑慮。至於萊克多巴胺,是一種動物飼料之添加物,其殘留容許量之訂定,與牛隻狂牛症之發生,兩者之間並無相關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亦已於今年通過該添加物之安全容許量,代表我國所進行之安全評估具有科學依據,且與國際社會接軌。此外,衛生署指出,日本福島核災發生之後,政府針對日本輸台產品,立即採取嚴格查驗管制措施,凡不符合食品輻射安全容許量的產品,一律不准報關進口,因此遭輻射污染的食品,絕對不會輸入台灣。而先前衛生署預告之「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之安全容許量標準」草案,其精神在強化該食品之管制,預告期間各界提出許多意見,衛生署均逐一詳細加以彙整,將邀集國內外這方面之專家,召開會議、詳加討論,待有共識,才會公布,絕無放寬標準情事。最後,衛生署亦強調,保障食品衛生安全,維護國人身心健康,是衛生署最重要的任務,將善盡一切努力。

防堵胃酸火燒心 少油無糖拒水果

防堵胃酸火燒心 少油無糖拒水果

文/營養師程涵宇近年來,胃食道逆流症在台灣逐年成長,短短3~4年間,病患的數量就成長了一倍。營養師程涵宇分析,胃食道逆流症患者增加的原因,和國人飲食西化及肥胖盛行率愈來愈高有關係,又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和飲食都不正常,使得胃食道逆流成為一種現代人的文明病。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應該呈現關閉狀態,當吞嚥、食道蠕動時再打開,將食物送進胃裡。但是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的食道括約肌關不緊,造成胃部裡的食物、胃酸容易跑到食道來。所以患有胃食道逆流的病患常會有灼熱疼痛感直逼胸口(俗稱火燒心)、常打嗝或是彎身或躺下感覺有酸液逆流的感覺,導致咳嗽、聲音嘶啞、吞嚥困難、想嘔吐、胸悶等症狀出現。目前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10~20%(每100個人就有10~20人有胃食道逆流症),高居國人消化道疾病中的龍頭。容易患有胃食道逆流的人常常有以下特點,如果符合2個以上,就是胃食道逆流的高危險群囉!一天喝2杯以上咖啡吃完消夜立刻躺下睡覺過度肥胖三餐不定時,愛吃高鹽高糖高油、刺激性食物菸酒不離手常常當夜貓子常常吃太飽以上的特點都說明了,胃食道逆流症都歸因於生活習慣的不正常,這些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習慣會造成腸胃功能的紊亂,刺激性的飲食會影響胃酸分泌及括約肌收縮力,像是咖啡因會讓括約肌不易密合,香菸裡的尼古丁和咖啡鹼會改變胃腸黏膜的血液循環,並刺激胃酸分泌。而過度的肥胖會讓胃受到壓迫,讓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中。營養師程涵宇建議,多吃強健腸胃的食物(可請營養師調製),也能降低罹患消化系統疾病的機率,養成清淡飲食、正常作息的生活習慣才是治本的方法,趕緊學習如何用飲食治療胃食道逆流,免去吃藥的痛苦及時常復發!胃食道逆流飲食治療睡前4小時不進食少油 (拒絕油炸、糕點、麵包)無糖 (拒絕水果、果汁、餅乾、甜食、飲料、零食)以上文章由沐光營養師程涵宇提供

一天超過兩杯咖啡 小心胃食道逆流

一天超過兩杯咖啡 小心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胃食道逆流症在台灣逐年成長,短短3~4年間,病患的數量就成長了一倍。營養師程涵宇分析,胃食道逆流症患者增加的原因,和國人飲食西化及肥胖盛行率愈來愈高有關係,又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和飲食都不正常,使得胃食道逆流成為一種現代人的文明病,程涵宇說,只要一天超過兩杯咖啡,就要小心胃食道逆流!程涵宇表示,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應該呈現關閉狀態,當吞嚥、食道蠕動時再打開,將食物送進胃裡。但是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的食道括約肌關不緊,造成胃部裡的食物、胃酸容易跑到食道來。所以患有胃食道逆流的病患常會有灼熱疼痛感直逼胸口(俗稱火燒心)、常打嗝或是彎身或躺下感覺有酸液逆流的感覺,導致咳嗽、聲音嘶啞、吞嚥困難、想嘔吐、胸悶等症狀出現。目前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10~20%,高居國人消化道疾病中的龍頭。程涵宇說,容易患有胃食道逆流的人常常有這些特點,如:一天喝超過兩杯咖啡、吃完消夜立刻躺下睡覺、過度肥胖、三餐不定時,愛吃高鹽高糖高油或刺激性食物、菸酒不離手、作息不正常,或吃太飽,符合兩項以上,就是胃食道逆流的高危險群!

拒絕多糖、太油 降低消化疾病的發生

拒絕多糖、太油 降低消化疾病的發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食道逆流症都歸因於生活習慣的不正常,這些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習慣會造成腸胃功能的紊亂,刺激性的飲食會影響胃酸分泌及括約肌收縮力,營養師程涵宇舉例,像是咖啡因會讓括約肌不易密合,香菸裡的尼古丁和咖啡鹼會改變胃腸黏膜的血液循環,並刺激胃酸分泌。而過度的肥胖會讓胃受到壓迫,讓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中。營養師程涵宇建議,可請營養師調製量身訂作之健腸胃的食物,能降低罹患消化系統疾病的機率。常見胃食道逆流飲食治療如:睡前4小時不進食;拒絕拒絕油炸、糕點、麵包等太油的食物,拒絕果汁、餅乾、甜食、飲料、零食等太甜的食品,只要做好以上原則,就能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此外,程涵宇補充,要降低消化疾病的發生,最重要還是要養成清淡飲食;正常作息的生活習慣才是治本的方法。趕緊學習如何用飲食治療胃食道逆流,免去吃藥的痛苦及時常復發!

40歲起每年一次乳篩 每次10分鐘

40歲起每年一次乳篩 每次10分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佔全國女性罹癌排名第一名!因此定期做乳房篩檢對女性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有鑑於此,台北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署立雙和醫院,與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為了宣導及推廣乳篩的重要性,邀請到護胸大使丁國琳一起拍攝了一支「乳癌篩檢活動─知識宣導影片」,共同呼籲全國婦女定期乳篩。這支公益短片內容提醒婦女平時飲食注意事項、如何自我察覺胸部有異狀、並點出乳癌高危險因子有哪些?透過這兩分多鐘的影片,讓一般民眾對乳癌有最基本的認識,女性朋友更是一定不能忽視自己健康!

輕鬆賞月、健康飲食 改良月餅正夯!

輕鬆賞月、健康飲食 改良月餅正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中秋節將至,業者紛紛推出各式口味、造型的月餅,不過小小一顆月餅,可能含有過多的油脂、糖分以及熱量,吃多了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因此,國民健康局在今年推動的「臺灣101躍動躍健康」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中,特地於中秋節前夕號召各縣市衛生局輔導地方烘培業者,設計減熱量、減糖、減油、水果入餅、採用在地食材的改良月餅,讓民眾在過節的同時,能夠健康飲食無負擔。國健局表示,市售約60克的小月餅,約含有230至300大卡熱量;而一個185克的港式月餅熱量更高達800大卡,等於一個便當的熱量,相當驚人。而各縣市衛生局共同推薦16款改良月餅,各式月餅熱量密度皆小於每100公克370大卡,其中重量小於70公克的小月餅共有九款,熱量介於102至229大卡,平均熱量157大卡;重量為70至100公克的大月餅共有七款,熱量介於189至322大卡,平均熱量244大卡。其中各家業者藉由減少油脂及糖的使用量,並使用如柿子、文旦、地瓜、香菇等天然食材,將月餅熱量大幅降低且提高營養價值。除了選擇改良過的低卡、營養價值高的月餅外,國健局也提出飲食的搭配方法,讓民眾能吃得更健康。國健局建議,民眾可將月餅切成小塊,和家人、朋友一同分享,並只拿出適當份量的月餅,這樣就不會一次吃進太多的熱量,也可品嘗到較多的口味。此外,月餅無法取代正餐中各類食物,但食用月餅後應適量減少正餐中的飯麵主食,並以降低油脂的烹調方式,來降低當天油脂及熱量的攝取。在食用月餅時,也可以搭配無糖茶飲或新鮮水果,讓口味更多元;吃飽之後也別忘了起身動一動,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步行90分鐘約可消耗300大卡的熱量。最後,國健局也提醒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病友,應特別注意月餅的攝取量,以免吃下過多的糖分、納、鉀、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造成身體負擔。國健局表示,各縣市所推薦的改良月餅相關資訊,將放置於國民健康局肥胖防治網,及「健康體重管理App」中供民眾參考。此外,國民健康局亦提供免費市話健康體重管理電話諮詢服務,諮詢專線0800-367-100,民眾也可利用國民健康局網頁或肥胖防治網問題諮詢專區的網路電話撥入功能,向客服人員諮詢關於健康飲食、運動生活化及健康體重等相關疑問。

避免毒物吃下肚!美耐皿破損、刮傷應更換

避免毒物吃下肚!美耐皿破損、刮傷應更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關19日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發布市售美耐皿容器品質檢測及標示查核結果,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美耐皿材質雖屬耐熱硬化性樹脂,耐熱溫度約為攝氏110至130度,具有耐酸、耐鹼等特性,民眾及業者購買時仍應選擇標示明確之產品,並正確使用,如產品發生破損或裂痕,應立即更換。食品藥物管理局進一步解釋,美耐皿材質之食品容器具為廣泛使用之餐器具,然而,產品如有品質不良或使用時產生破損、刮痕等,極有可能造成三聚氰胺、甲醛或重金屬等物質溶出,進而透過食物進入人體。為有效管理美耐皿材質容器具,衛生署已於101年1月18日發布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增加以「以甲醛 ─ 三聚氰胺為合成原料之塑膠」為管制項目,並訂定三聚氰胺、甲醛等項目之試驗標準,其限量標準分別為2.5ppm及陰性。相關資訊可至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