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新年動起來!讓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健身房

新年動起來!讓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健身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完聖誕節和三天元旦連假,接下來還有農曆新年,假期固然美好,可以好好休息、出遊或與家人聚餐,但最令人不想面對的恐怕就是假期過後體重上升,冬天氣溫低特別想吃火鍋、油炸等高熱量食物,若再缺乏運動,攝取過多熱量就可能囤積體內,造成肥胖。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科主任李淑君建議將運動融入生活中,訂定運動計畫,並規劃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消耗多餘的熱量,別讓自己成為年後肥胖的成員。設定運動計畫不用很遠大 分成較小或較易做到的步驟進行職能治療師王炫文表示,訂定運動計畫其實不困難,依據自主管理的原則,透過把目標分成較小或較易做到的步驟或任務,來完成每周行動計畫。首先想一個當周想做且可完成的事情,接下來回答以下問題:做什麼(具體行為)?做多少(時間、距離、量)?何時做(一天中哪個時段、一周哪幾天)?多常做(每周做多少天)?最後問自己有沒有7成以上的信心。以制定運動計畫來說明,例如下班後搭乘捷運,要提早一個捷運站下車並走路回家,步行約15分鐘,一周做三天,有7成以上的信心。所以設定運動計畫的任務不用很遠大,重要是可行且可持續的計畫。職能治療師李劼建議,適度參與慢跑運動,對身體健康有三大好處,一為經常慢跑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消除身體堆積的多餘脂肪;二為進行慢跑是釋放壓力的方法之一,可調節心理健康;三為要想完成長程慢跑,需要培養強大的心理意志力。當然,運動不限於跑步或戶外活動,建議八個適合於室內活動之動作,包含開合跳、原地高抬腿、深蹲、側躺抬腿、平板支撐、半卷腹、牆壁天使、向後繞肩,每天執行三至四回合,每回合做10~15次,每回合中間休息45秒至1分鐘。不要剛開始就做難度太大的動作 任何動作訓練以舒服為主像現在1月份天氣寒冷,應注意保暖,運動前進行3分鐘左右的熱身,運動結束後進行伸展運動,再緩慢停止運動。運動強度要是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剛開始就做難度太大的動作,任何動作訓練以做到舒服為主。冬天乾燥容易流失水分,所以運動後一定要多補充水分。2020年全球面對新冠肺炎威脅,除了身體傷害、生活型態改變、工作穩定度影響,每個人或多或少在精神心理上也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如何維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運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2021新的一年,開始訂定適合自己的運動計畫,循序漸進方式讓運動融入生活,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是運動強身的舞台,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吧!

寒流來襲冷吱吱 3道中藥禦寒茶暖身

寒流來襲冷吱吱 3道中藥禦寒茶暖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都覺得最近好冷,不但手腳容易冰冷,而且還四肢僵硬。超群中醫體系新富錦中醫診所林立昌中醫師表示,手腳冰冷多屬「虛寒體質」,在最冷的三九寒天,很適合作三九貼來溫通經絡,驅除體內潛藏的寒邪,從根本面改善虛寒體質。此外林立昌中醫師推薦一道暖身補氣茶,有溫中散寒、補氣活血功效,可改善手腳冰冷、身體僵硬等症狀,熱熱喝,身體很快就暖呼呼。暖身補氣茶 改善身體僵硬【成份】黨參3錢、黃耆3錢、丹參2錢、乾薑2錢、白朮2錢、當歸1 錢、紅棗2錢、炙甘草 2錢。【作法】藥材洗淨後加水1500cc水,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溫中散寒,補氣活血。【適用對象】畏寒,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疲倦乏力,語音低微,面色蒼白,腹瀉,心跳慢,吃冷食胃不適,身體僵硬等肺胃虛寒體質的人。【不宜對象】火氣大,怕熱,口渴,便秘,牙齦腫痛,心跳快等燥熱體質,感冒咳嗽,高血壓患者,應避免飲用。 此外,針對冬季手腳容易冰冷,超群中醫體系大宏中醫診所劉哲孝醫師則提供一帖桂枝龍眼茶,有助改善手腳冰冷。桂枝龍眼茶 改善手腳冰冷【成分】桂枝2錢、炒白芍2錢、乾薑3錢、桂圓3錢、紅棗2錢。【作法】中藥材洗淨後加水1000CC,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適用對象】虛寒體質,手腳冰冷,喜喝熱飲。【不宜對象】實熱體質,較為怕熱,且面色紅潤,喜喝冷飲,容易便秘等。這帖桂枝龍眼茶屬溫補方,桂枝擴張血管、促進發汗,炒白芍養血柔肝,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龍眼肉、紅棗養血安神,整帖養血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改善手腳冰冷。 寒流來襲,心血管病患發病率比平常高出很多。超群中醫體系新富錦中醫診所黃茵婕中醫師表示,天氣寒冷時,民眾習慣吃入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來禦寒,更增加了心血管的負擔,她提供一帖丹參清血茶,適合三高族保健飲用,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丹參清血茶 三高族保心安【成份】丹參3錢、杜仲3錢、何首烏3錢、枸杞子3錢、炙甘草2錢。【作法】藥材洗淨後加水1500cc水,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活血補血,補腰腎、強筋骨,降血壓、降血脂。【適用對象】體虛、三高族。 丹參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說法,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降血壓、降血脂、對抗血栓形成,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不錯的功效。杜仲、何首烏都有補腰腎、強筋骨的功效,且杜仲能降血壓、何首烏能降血脂,枸杞補肝腎明目。因此「丹參清血茶」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適合「三高族」保健飲用。 多數心血管疾病的元兇是肥胖!要預防或改善心血管疾病,根本之道就是體重控制,所以在天冷的冬季,控制體重也不能鬆懈,忌大吃大喝,三高族勿盲目冬令進補,把握三低一高(低油、低脂、低鹽、高纖)的飲食原則,另外,適當飲用丹參清血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何必再找工作?找收入吧!

何必再找工作?找收入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月初,我都有一件例行任務,盯催數百名進階班學生的斜槓進度。這天是八月一日,十幾個群組像青蛙跳水般,噗通噗通地跳上跳下,學生一個個浮出水面,張貼出一大串下班後做斜槓的工作進度。看著斐然的成績,還在替他們高興的當下,不到一小時之內,居然跳出四個人都報告了同一個消息:「我離職了。」 三個主動離職,一個被資遣。怎麼會?二○二○年六月之後,打開電視,看到的新聞畫面盡是風景區人擠人,飯店訂房額滿,餐廳大排長龍……標題無不表達出「景氣報復性的反彈」。但是關上電視,打開手機,在Line看到的卻是相反的現象,疫情之後比疫情期間離職人數還多,彷彿是一種秋後算帳的報復性失業。 人性不愛工作 我一時迷惘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到底哪個才是事實?還好,學生們因為學了斜槓,或是做了斜槓,沒見到驚慌失措的,反而各個一副胸有成竹、老神在在的模樣,令人心安不少。比起我兩年前被失業,他們比我更快進入狀況,顯然是「訓練有素」的結果。這些學生第一次來上斜槓基礎班時,我第一句話就告訴他們,未來三小時的課程都環繞著一個核心概念。他們接受了,才繼續報名進階課,這個概念是──「找工作不如找收入。」一句大白話,完全解釋「零工經濟」的精髓。這句話不是我發明的,而是在失業期間,去上就業服務站安排的課程時,聽到一位講師說的。當下腦袋像被雷劈到似的,我跟自己說,對,就是這個概念!於是借用至今,不斷宣揚。  三寶爸年逾四十,而三個孩子都還小,家計負擔沉重,很想換工作,但是憂心不僅要面對更高的生涯風險,還可能陷家庭於更大的不安之中,非常猶豫。為了尋求解答,來上我的課,並聽進這句話,朝著找收入的方向發展。後來一直慶幸做了正確的選擇,覺得受益很大,便推薦同事夫妻一起來上我的課。 我之所以對這句話深表贊同,是因為我懂得上班族的心。除了少數人熱愛工作、追求自我實現外,多數人認為工作是辛苦的,要不然怎麼會經常聽到有人說,如果中了樂透,他一定馬上離職。可見得多數人工作無非是為了賺錢謀生,一旦失業,害怕的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收入。因此重要的不是工作,而是收入;要做的事不是找工作,而是找收入。 台灣人太早退休 再來,我想如果大家知道一個統計數字,就不會對找工作如此執著不悔。每次上課我都會問在座的學員,台灣人平均在幾歲退休?無一例外,大家都會眾口一聲說:「六十五歲!」這個答案,顯示上班族對就業市場的真相有一定程度的隔閡。怎麼說?歷年來每年統計出來的退休年齡增長幅度大都落在○.二至○.三歲,二○一六年官方統計是五八.六歲,隔年二○一七年跳升到六一.三歲,為什麼突然出現二.七歲這麼大的升幅?原因是政府修改退休年齡的定義,從「離開組織的年齡」改成「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而二○一七年可以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恰好是六十一歲。我再問學員:「這兩者是一樣的嗎?」 他們都搖頭說不一樣。一般上班族明白領勞保年金的年齡不等同於退休,那麼政府為什麼要動手修改退休年齡?原因只有一個,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人太早退休,不符合時代潮流,韓國大約七十三歲,日本則在七十歲。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繼續工作,韓國有四四%,日本超過三分之一。這樣的「國恥」透露什麼訊息?只有一個:台灣就業市場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 但是政府似乎無感……有一次我去聽一場官方舉辦的銀髮族就業論壇,一名科長上台報告自己單位做的調查,說結果顯示企業端都很有誠意繼續雇用中年人,但是員工端顯然想早點退休,以致台灣的退休年齡比其他國家來得早。一聽,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心想他是主管單位,哪家企業會告訴他實話,是他們逼員工提早退休? 既然事實如此,我們就要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先假設自己會在六十歲左右被逼退休,接著再看向生命的終點:自己的壽命。目前台灣平均壽命在八十歲出頭,而今年呱呱落地的嬰兒預計可以活到一百零五歲,你認為自己會活到幾歲?以我為例,父母都年近九十,自估活到一百歲,養老金至少準備到一百歲。 誰給你工作? 再來看不工作的餘命有多長。台灣目前是二十二年,日本是十三年,活到一百歲的台灣人如果存款不足,恐怕要工作到七十八歲。我每次講到這裡,台下的學員都驚嚇到說不出話來,禁不住懷疑人生,心想有需要這麼老歹命嗎?可是到日本或韓國旅行,你一定注意到多的是老年人在工作,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 下個問題來了,假使六十歲被退休,要怎麼找工作?我想四十五歲被迫離職的中年人,多半充分感受到工作難找,而且像流沙一樣,一路往下找,更遑論六十歲!一路算下來,我們不得不認清現實,後面至少有十至二十年的生涯,完全想像不出來有哪個老闆會給我們工作,因此自己找收入是一條必走的路。  經常有年輕人在網路上留言說我恐嚇大家,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事,不要為它們傷腦筋或不快樂,因為它們屬於過去;但是「問題」屬於未來,是可以改變及解決的事。我也一直相信,真正對人生負責的人是看清事實,解決問題,不是否認事實,以為是眼睛業障所致。我的斜槓班學生,他們不僅明白「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而且身體力行,除了上班工作外,下班還做斜槓,另外他們也學習各種投資工具,有人做股票,有人定期定額買ETF,有人做包租婆,有人買賣不動產,有人合夥做餐飲,有人插股公司經營……這些都是找收入的管道。 而且找收入的目的,不是賺取一次性收入,而是建立一個自動化、持續化賺錢的系統。有別於上班要花八小時、或兼職要花二到三小時賺「時間財」,在建立系統以後,「事業財」不受時間與地點的拘束,像打開水龍頭,錢一直流出來。講一個誇張的例子,我有個學生有十三間房子出租,來學習斜槓是想要快速增加為三十間房子,我問他原因,他說:「這樣我就有能力請人來打理一切,我不需要做任何事。」 不必工作,就有錢進來,是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不過跟找工作一樣,找收入也必須培養技能,耕耘一段時間,經歷過嘗試錯誤、不斷滾動式修正的過程,才能開花結果。那麼什麼年紀該開始找收入?不少人都等到人生步入下滑期才起步,未免嫌晚了些。所以我開出來的時間表仍是「趁早」,今天永遠比明天來得及。  終須一戰,趁早吧! 我有一位學生在日商任職二十多年,位居高階,不幸被失業,到處求職碰壁,經人推薦來上我的課,幾個月後找到工作,以下是他在群組的留言:「身為一名中高齡失業的大叔,面對著家庭生活、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打擊,只能勇敢面對迎擊。經年抓不著單槓,更不用說是斜槓。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狀況之下,每天媒體充斥著負面的新聞,被迫停業、被減薪、被裁員、被放無薪假,許多『被』的負面能量占滿新聞版面。 因此今天的進度報告,我打算來點正能量的,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被錄用』了,五月初復工,重新回到久違的、熟悉又陌生的職場。過去長久職場麻痺的我,不會再度輕易地陷入『養,套,殺』的陷阱,爭取自己的第二度人生,取回主導權。 穩住單槓,重起斜槓! 面對人生的起伏,我們就是認清事實,解決問題。人生上半場,找工作是一個選項;到了人生下半場,找收入是必走的一條路。既然終歸要找收入,何不趁早!想要少奮鬥十年,或是想提早退休,不想要老來還在求職碰壁,都得加入「時間因素」,掌握愛因斯坦說的第八大奇蹟「複利效應」,時間就會幫我們慢慢致富。全球股神巴菲特提出著名的「雪球理論」,說的也就是「趁早」的道理,他說:「人生就像滾雪球,你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本文摘自/失業教我們的事/商周出版)

雞肉料理沒婆婆煮得好吃?問題在雞肉

雞肉料理沒婆婆煮得好吃?問題在雞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讓現代雞肉有好味道的「味道解決方案」,需要有三道調味過程。第一道的調味料是你能認得出來的,例如大蒜和奧勒岡;第二道用的是你難以辨識的東西,例如味精和水解酵母菌;第三道是你無法得知的祕密調味料,通常稱為「天然香料」或「人工香料」。好吃到令人落淚的古早味雞肉如果你懷疑現代的雞肉是否真如我所言是既無味又難吃,先來看下面這個故事吧。在堪薩斯州麥克弗森的市區,有一家叫做克雷比爾的肉品店。前不久,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在那邊買了一隻好吃到讓她感動落淚的雞。當時,她在展示櫃中看到一個從未見過的品牌—「好牧人養雞場」,這個用封膜包裝好的雞和一般的雞比起來,腿比較長,雞胸肉較少,雞皮的黃色也較深。在封膜背後的三個字,是她已多年未見的「蘆花雞」。這是一種早期的雞隻品種,大約在一九五○年代後就逐漸消失,這種雞需要用古早的方式飼養,包括在戶外放養,讓牠們吃草葉、種子、小蟲,以及其他能夠啄到的東西為食。這位老太太買了一隻回家。話說,雞肉麵疙瘩是她先生最喜歡的餐點之一,但是在四十八年的婚姻生活中,每次她做這道菜,先生的反應總是一樣:「沒有我媽煮的好吃。」她也嘗試過各種不同的做法及材料,但結果仍然相同。總之,老太太這次決定用從克雷比爾肉品店買到的蘆花雞,再做一次雞肉麵疙瘩。這次她的丈夫大吃一驚,他吃下後說出她等了將近五十年的話:「這和我媽做的一樣好吃!」老太太聽到後驚喜不已,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她打電話給素昧平生的養雞場主人說:「我要謝謝你。」同時,她也與對方分享當自己還是小女孩時,在農場中所吃到的雞肉的童年記憶。顯然,這位老太太之前的料理之所以沒有成功,問題就出在雞肉上。「長得快又大」才是養雞的重點現在,雞肉不只是我們首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也同時成為最無滋味、調味最嚴重的肉類。就如同多力多滋,需要經過人工加味才會有味道。更精確地說,雞肉是在一九四八年三月開始變得無味。當時在馬里蘭州伊斯頓的一座孵化場,有五十隻改變了全世界的小雞啄破了蛋殼。在一個月前,在加州馬里斯維爾的凡翠絲孵化場有隻健康的加州康瓦爾種公雞,上了一群健康的新漢布夏母雞,之後所產下的蛋,和來自其他二十五州共三萬一千六百三十顆的雞蛋,齊聚於伊斯頓,共同參與一件大事,這件事決定了未來幾十年雞湯、雞高湯以及燉雞的味道。那是一場稱為「明日雞肉」的比賽,由國家禽類研究主任皮爾斯(Howard “Doc”Pierce)與當時最大雜貨連鎖業者之一的「大西洋與太平洋食品公司」(A&P Food Stores)所聯合策劃。一九四○年代末期是雞肉事業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最糟的時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紅肉採取配給制,雞農因而受惠,當時雞肉的食用量倍增。但是戰爭結束後,皮爾斯擔心美國人又會重回紅肉的懷抱,這將使雞肉的消費量暴跌。他想要阻止這種情況發生。當時,雞肉和現在大不相同。從現代的觀點來看,那時雞肉還滿貴的,而且只是雞蛋工業的副產物,大小也不一致。小的肉雞(broiler chicken)不到一公斤重,肉質軟,因此可以直接放在烤架上烤熟。比較大一點的是用來油炸的炸雞(fryer),肉質稍硬,但仍算小。然後是烤雞(roaster),可以整隻放到烤箱中烘烤。最後是「老母雞」(fowl),因為肉質很老,只能拿來熬湯或燉煮。如果要來個快速又輕鬆料理的晚餐,你會需要肉雞或是炸雞,而且可能還得用到兩隻才夠吃,所以要多花點錢。皮爾斯認為,人們需要能夠穩定供應、肉質柔軟,而且雞胸肉肥厚的雞隻。因此大西洋與太平洋食品公司提供高達一萬美元的獎金,並把外形完美的雞模型送到全國各地的養雞場作為參考範本,只要誰能養出一群長得又快又最接近那隻模型的雞,就能得到這筆大錢。於是,三萬多顆雞蛋聚集在馬里蘭州的一座孵化場中。這些蛋所孵出的雞,將會在相同的圍欄中飼養,在餵食牠們的飼料祕方中,最少含有二十%的蛋白質,三.五%的脂肪,以及七%的纖維質。在八十六天之後,這些雞將會抵達競賽(與生命)的終點:被屠宰,並接受評審。這些拔光毛的雞,在明亮且精確的照明下,會依照體型的一致性、雞皮的品質、雞胸肉的大小,還有孵化率、飼料換肉率和平均重量等各項標準加以評分。其中,來自凡翠絲孵化場的雞很大隻,平均重量為一.七公斤,飼料換肉率是三.一七,也就是說餵三公斤的飼料可以長成一公斤的雞。以上的情況就是農業上所稱的「改良」,而且已經進行數十年了。在一九二三年,要花十六個星期才能把雞養成重量只有一公斤的嬌小肉雞,飼料換肉率是四.七。到了一九三三年,同樣等級的肉雞可達到一.二二公斤,而且飼育的時間減少了兩週。到了一九四三年,肉雞在第十二週時已經重達一.三六公斤了。這些來自凡翠絲孵化場的雞,不只比其他的雞重了整整半公斤,而且用比較少的飼料就可以養到那麼大隻。那麼,這些如奇蹟般的雞嚐起來又如何呢?沒人知道。因為這個比賽的重點,是在培育出「長得像那個雞模型」的雞。評審並沒有審查味道。(本文摘自/美味陷阱:你吃的是食物不是食物!揭發假天然、真添加的味覺騙局/時報出版)

10個心理測驗 找回你的幸福配方

10個心理測驗 找回你的幸福配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幸福是什麼?長久以來,我們對「幸福」兩個字感到很陌生。在台灣被喻為「成長之母」的吳娟瑜老師表示,有時參加同事的婚禮,你看到了一些幸福的畫面,現場是郎才女貌、閤家歡樂。可是曾幾何時,你聽說他們鬧劈腿、吵離婚;你不禁懷疑自己的眼光,難道一切都是假相?還是世事難料?有時你看到主管兢兢業業,領導大家鎮守崗位,並且熱情激勵:「創造高業績、勇闖難關!」沒想到過不久,他卻是第一個跳槽到另一家大公司的人。你不禁好奇當時的拍肩擁抱和高聲吶喊,難道這一切只是作戲?還是主管也有難言之隱? 【測驗】你的幸福指數是多少?直覺選擇以下10道題目、並累計積分,一起分析看看吧!○代表「完全就是」,X代表「完全不是」,△代表「介在中間點」。你常覺得自己做起事來得心應手。當碰到難題時,你的好友會自動來關心。如果發生誤會,只要你現身說明,通常能得到對方的諒解。去向主管建言時,主管通常心存感激。萬一沒有反應,你也能自我調適。你對成功自有看法,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看到周邊親友突然日進斗金或職位高升,你會默默祝福,而不是心生羨慕,懊惱自己。你平日樂於和旁人分享幸福的經驗或心得。你一直相信下了工夫的人生才是值得的。你除了關心自身和家人,也樂於參與社區服務。你一向把自己的身心健康維持在滿意的階段。 若「○」達到八個以上已屬幸福達人,你常有放鬆自在的感覺,你通常也像那一瓶向外潑灑的香水,讓旁人芬芳四溢,也讓自己開心喜樂。 若「○」達五至七個代表雖有不夠滿意之處,但一切尚可掌握,你正在努力朝向幸福的燈塔泅泳。 若「X」和「△」超過六個以上基本上,你就是我最要關心的人,幸福的感覺讓你很迷惑,幸福的生活離你很遙遠,這也是為什麼你在人生成長中,在職場生涯中一直有著一份不確定感。 壓力有多大 幸福就有多遙遠其實,你曾經是充滿新鮮感進到企業組織的新人,看到主管賞識的眼神,看到同事激昂的鬥志,也看到自己美好的前程遠景。然而曾幾何時,在加班的輪替中,在制度的變革中,在國際經濟的潮流中,那種開心的感覺、衝刺的感覺、幸福的感覺竟一點一滴在消逝中。科學家牛頓說:「先有幸福的想法,才會有幸福的生活。」原來幸福並非天上掉下來,幸福是來自心中有憧憬、有藍圖,知道往哪個方向去的目標,接著在一一實現的過程中,就能享有心想事成、美夢成真的幸福感。 作家山繆爾強森則說到更接近上班族的心坎裡,他說:「生命最幸福的時刻是克服棘手的困難,一步一步而成功的完成新目標,一個奮力上進的人會感到疲憊,初期會受到希望的支持,最後會得到幸福的報償。」身陷職場各項挑戰的上班族只要能有達成任務的成就感,又得到苦盡甘來的感覺,那麼,幸福感必然如同探囊取物,是輕而易舉了。 重新把自己找回來我很喜歡一種感覺,就是把自己區隔在「理想我」和「現實我」的探索裡。「理想我」多了那麼一點點浪漫和嚮往;「現實我」多了那麼一點點實際和勇氣。當「理想我」和「現實我」在心中擺盪時,我學習靜觀自己的感受,並且練習盡量不去自我批判。因為生活上的壓力已經夠多了,人生的挑戰也日日進逼,我們都已經夠努力,何必太為難自己,又何必把自己逼到牛角尖裡呢? 只要我們每天多敞開心胸一點,多學習成長一點,其實幸福感就會迎面而來。對了,我最近正在練習「像頑童般地嬉戲」呢!很有趣吧!我嘗試和家人在森林公園追逐嬉鬧,我試著拿起枕頭和友伴打枕頭戰,我學著放開身段與人在游泳池畔深度談心……。 我慢慢找回自己的幸福感──我不要再把自己「框」太緊了。我需要放旁人自由,也放自己自由!我需要回歸身心的自然自在,我太需要「放過」自己了!你呢?你也有這種感覺嗎?一起來成長吧!有你相伴,我一點也不寂寞哩!(本文摘自/想法一改變,壓力就不見:化解九大壓力源,重獲幸福情緒/時報出版)

想健腦先整腸 益生菌讓你思緒不卡卡

想健腦先整腸 益生菌讓你思緒不卡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班族每到年度交接,工作量總是大爆炸;百貨服務業衝業績,壓力、工作量都超標;運輸業司機們更是得加班開車。工作辛勞、忙亂中不能有差池,思緒清晰超重要。別讓腦筋卡卡,首先拒絕高糖份零食,也別胡亂用提神飲料、咖啡、茶提神,以免一時提了神,卻讓身體累積更多難以代謝的疲勞。透過健康飲食+維持體內菌叢好環境,就能維持高效人生。病從「腸」入 鎖定致病第一現場現代人往往因為工作忙碌或壓力,飲食不正常、久坐久站,長年下來養成了胃痛、脹氣等腸胃壞毛病,更讓腸道成了壞菌樂園,引發許多文明病、慢性病。別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亞洲益生菌權威、陽明大學教授蔡英傑指出,近年科學研究發現,體內重要免疫中心、神經叢密集的腸道,才是許多疾病的「第一現場」,腸道不健康不僅會引起腹瀉、腸胃不適、吸收不佳,更會透過腸道細密的神經元影響全身,間接造成情緒失調、憂鬱,讓人從裡到外都黯淡無光。腦力神救援 掌握高效人生靠腸道別把「腦袋渾沌」歸咎給年齡,腦會老是因為能夠保養神經元、幫助神經生長的蛋白質與激素不足!「大腦神經細胞總數固定」的說法早被推翻,只要體內的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y factor,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多巴胺、血清素充足,就能讓腦部的神經元時時更新、常保年輕。而影響體內BDNF、多巴胺、血清素分泌的關鍵其實就在腸道。腸道除了消化吸收功能外,神經更受到分布腸道中千百種不同的菌叢影響。就像維生素也分ABC,不同的腸道菌叢能提供刺激的器官或影響的內分泌也不同。其中PS23益生菌就能影響體內BDNF、多巴胺、血清素濃度。從「腸」記憶 PS23記住你的青春力清晰的思考力、專注力就是高效率關鍵。蔡英傑教授分析,大腦與腸道間可透過迷走神經與化學分子雙向溝通,研究團隊從千萬支乳酸菌珠中開發出的PS23益生菌,將益生菌功能由幫助腸胃順暢、調整體質與代謝再推進,經生物實驗證實可調節大腦激素,達到身心同時保養。現代人依賴大腦更勝以往,想讓「大腦回春」,每天補充PS23健腦益生菌,養腸更養腦!養好腸道優良菌叢、重新讓腸道的益生菌分布回歸平衡,就能輕鬆擁有高效人生。

愛在畫中巡迴展 身心障學生畫出防疫心聲

愛在畫中巡迴展 身心障學生畫出防疫心聲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為鼓勵身心障礙者發揮繪畫創作才藝及潛能,衛福部台北醫院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第23屆「愛在畫中」身心障礙者巡迴畫展,鄭舜平院長表示,每名身心障礙者的作品都能呈現在生命歷程中不同的感受,台北醫院很榮幸能成為118名身心障礙者展示作品的舞台,歡迎民眾在就醫空檔能至2樓藝文展廊,透過欣賞畫作認識及肯定身心障朋友們的能力。癲癇學子用畫畫代替口說 創作「病毒怕了吧!」展出作品之一為高中生呂皇緯創作,患有頑性癲癇的他,比起說話更擅長以畫畫代替表達內心感受,因為老師有告知全世界正在流行可怕的病毒,所以想到要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防疫觀念創作畫作,取名為「病毒怕了吧!我有最帥防疫盾」,希望病毒趕快消失。 就讀國中的自閉症學生陳至源,則以台灣最強直播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為主角,畫出防疫記者會的的畫面,並命名「防疫五月天」感謝所有辛苦防疫的人員,也表達可透過量體溫、戴口罩、飲食衛生進行防疫自我保護。鼓勵跨越疾病障礙 發揮潛能豐富生命台北醫院指出,藝文展廊是為畫展建立的舞台,希望營造溫馨的就醫環境,減低患者等待門診的焦慮、增加豐富多元的藝術視野,也讓醫病關係透過藝術的連結更親近,此次展覽作品也傳達正面力量,能鼓勵許多病友、身心障礙者跨越疾病障礙、發揮潛能、豐富生命。

誰惹阿嬤生一肚子氣?產氣性膀胱炎作祟

誰惹阿嬤生一肚子氣?產氣性膀胱炎作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0歲蔡阿嬤長年罹患糖尿病且長期洗腎,日前在家因發燒、呼吸喘經家人送往急診,抽血發現發炎指數極高、尿液很濁,再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罕見疾病「產氣性膀胱炎」,如同「生了一肚子氣」,透過抗生素治療後,症狀終於改善,所幸及早發現,才免於膀胱壞死和敗血症的風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這名患者在急診的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膀胱內出現鵝卵石般的氣體,且膀胱壁不規則增厚,研判導致尿路感染,造成產氣性膀胱炎,後續經細菌培養,證實尿液中含有大腸桿菌。 初期症狀是下腹疼痛、血尿 逾8成患者有糖尿病史產氣性膀胱炎為較為罕見疾病,好發於女性及60歲以上患者,約有八成初期症狀是下腹疼痛,其他症狀包括血尿、胃口變差、解尿困難、發燒、呼吸喘等,其中超過八成患者有糖尿病史,這是由於尿中葡萄糖濃度上升,提供大腸桿菌或克雷氏菌有利的生長環境,一旦泌尿道清潔不佳,就會使膀胱感染的病菌分解身體內的糖份,同時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膀胱內脹滿空氣,因而無法儲存一定量的尿液,造成尿液混濁以及上述症狀。 林軒任指出,其中約有兩成的產氣性膀胱炎會逆行性感染致腎臟,造成腎乳頭壞死,甚至造成阻塞形成水腎,一旦感染至上泌尿道,往往需要放置腎臟引流管,若感染仍無法控制,則必須進行壞死的腎臟切除,而且這些患者甚至有高達兩成五的死亡率。 嚴重需切除部分膀胱 還恐惡化為產氣性腎盂腎炎針對產氣性膀胱炎,主要治療為抗生素治療,而大部分病原菌為大腸桿菌或克雷氏菌,若持續性血尿造成膀胱阻塞的患者,則需要搭配膀胱灌洗將血塊及壞死的細胞由尿管排出。另外,約有一成的產氣性膀胱炎的患者由於膀胱壁嚴重潰爛、持續性血塊凝固於膀胱內時,則需透過泌尿科施以內視鏡手術,以協助清除潰爛的膀胱壁,若膀胱壁已經被感染破裂,則必須進行部分膀胱切除術。 林軒任提醒,產氣性膀胱炎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的併發症,雖然並不常見,但若感染程度嚴重,恐惡化為產氣性腎盂腎炎,屆時有致命風險,不可不慎。

寶寶喝奶喝到吐 出生5天急性中腸扭轉

寶寶喝奶喝到吐 出生5天急性中腸扭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產後第5天,喜逢第一胎的玟玟和先生在月子中心準備休養,但才過幾個小時,護理師就發現寶寶喝奶不但會吐,甚至伴隨膽汁,交代夫妻倆必須立刻帶孩子到醫院。經檢查寶寶出現中腸扭轉的現象,已嚴重影響小腸的血液供應,須立即手術以避免腸子壞死。亞東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許琪琪表示,在術中發現寶寶有大量的乳糜腹水,為典型的急性腸扭轉。經即時的手術治療與加護病房照護後,順利恢復腸道功能,術後5天就能正常喝奶,平安與父母團聚。嚴重者終生依賴靜脈輸液為生 甚至死亡許琪琪指出,急性中腸扭轉對一般人來說是個陌生的疾病名詞,但對小兒科或小兒外科醫師來說卻是可怕的地雷。只要稍有延遲診斷和治療,就可能造成大量的腸子壞死,導致患者必須終生依賴靜脈營養為生,甚至死亡。造成中腸扭轉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患者有先天性腸子旋轉不良,造成十二指腸腸系膜根部及升結腸處被腹膜沾黏包覆,使腸子從根部扭轉,導致十二指腸阻塞及小腸缺血壞死。急性中腸扭轉多發生在新生兒時期,最典型的症狀是出生後能正常喝奶排便,但3~5天後突然發生大量膽汁性嘔吐。90%患者1歲前出現症狀 即時手術是關鍵在治療方面,手術是唯一的選擇且必須即時。除了把腸子旋轉復位,也得把十二指腸及腸系膜根部處的沾黏鬆解,並將闌尾切除。手術的方式包括開腹術及腹腔鏡手術。不過也有報告指出接受腹腔鏡手術的病童,腸扭轉復發率較高,可能原因是腸系膜根部分離不足,術後沾黏較少等因素,反而增加扭轉的復發機率。許琪琪表示,手術後通常5~10天腸道功能就會逐漸恢復,但若延誤治療導致腸子缺血壞死,則就必須切除大量的小腸,患者會因「短腸症」需終身依賴靜脈營養,等待日後小腸移植的機會。有先天腸子旋轉不良的患者,約90%會在1歲前發生症狀,提醒父母,如果寶寶有持續嘔吐現象,甚至伴隨膽汁性的嘔吐,須盡快前往醫院就醫,以避免造成腸道壞死的遺憾。

痛風性腎病變 中醫調理逆轉腎損害

痛風性腎病變 中醫調理逆轉腎損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面色黝黑的中年人,幾個月前應酬隔天腳痛到無法走路,急診發現是痛風,才知道自己有尿酸。他來看診時,把鞋襪脫掉露出腫脹的腳踝,「更恐怖的是,醫師說我的腎臟功能已經很嚴重,是痛風性腎病變,腎臟超音波也看到許多痛風石在腎臟中,我每年公司體檢明明都沒問題,怎麼會這麼突然?」看他帶來的檢驗報告,當時的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下24,已經服用降尿酸藥物一段時間的尿酸值還有8.2,腎絲球過濾率GFR則在21,尿潛血和尿蛋白也持續出現,代表腎臟破壞持續進行。「痛風」因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 故由此命名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疾病與高尿酸血症習習相關,高尿酸血症會導致腎絲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另一方面,尿酸鹽沉積於腎臟會引起泌尿道尿酸結石、痛風性腎髓質病變、急性阻塞性尿酸腎病變,則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惡化,這些和高血酸血症相關的腎臟損傷,都稱為痛風性腎病變。治療上除了要考慮尿酸因素,同時要考慮某些藥物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又要考慮有些藥物容易有過敏反應,這對痛風性腎病變就是一個兩難的抉擇,這時就可以考慮中醫調理。「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中醫古籍裡,因其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故由此命名。古代又稱「痛痹」,明朝虞摶所著醫學正傳云:「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而痛風性腎病變,在隋代太醫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提到:「腎客沙石,腎為熱所乘則成淋,腎虛則不能制石。」到了元朝名醫朱丹溪《格致餘論》提到:「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或坐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不得運行,所以作痛,痛則夜甚,發於陰也」,認為內因為血熱,外因為風寒濕,內因在先,外因在後,外因在內因生變的基礎上,血熱得寒,污濁凝澀而發病,這也確立了後世醫家對痛風性腎病變的治療方針,乃本虛標實之證,系先天稟賦不耐,脾腎虧虛,加之飲食不節、恣欲無度,致使清濁失司,氣虛血凝、痰濁瘀互結,久病人絡致腎元衰竭,以培土固元、化瘀泄濁為治。中藥調養降低血尿酸、促進尿酸排泄加上新的藥理研究,發現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能降低血尿酸,促進尿尿酸排泄;威靈仙能溶解尿酸;丹參能顯著增加尿素氮、肌酐等的排出,從而可逆轉其病變;大黃能促進尿酸排泄,改善腎功能,從而緩解慢性腎衰竭;當歸拈痛丸可以降低血清中肌酐、尿素氮水平,並對腎臟有明顯的保護作用;黃芪可以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達到抗腎纖維化效果;淫羊藿可以抑制腎小管萎縮及間質纖維化,改善臨床症狀及腎功能,明顯減少尿蛋白,並延緩腎小球硬化進展,穩定或逆轉腎損害。加上中醫特有的辯證論治,中藥治療痛風性腎病確實是有效的,降低血尿酸、促進尿酸排泄,並對腎臟有保護作用。經過幾個月的調理,他回診時拿著新的檢驗報告高興地說,「我這次的腎功能檢查恢復得不錯,腎絲球過濾率GFR已經恢復到61了喔!」只要互相配合,都是可以看到成效的。(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