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搶拚龍年生子 基因診斷技術打造龍寶寶?

搶拚龍年生子 基因診斷技術打造龍寶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傳統中國對於「龍」有特殊尊崇意義,龍年生育率特高,內政部統計今年台灣生育數將有機會一舉突破22萬,人口負成長甚至從原先預估的民國112年,延後至114年!有電視節目製作團隊特地前進台大醫院,記錄一位罹患罕見遺傳疾病母親艱辛求子過程,將台灣獨步亞洲的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技術(簡稱PGD技術),透過鏡頭完整呈現。電視頻道對於台灣社會每12年一次的龍年嬰兒潮,策劃系列節目,深入探討台灣家庭在養兒育女一事上,必須面對的各種傳統、習俗、觀念和禁忌。舉例,在台灣,許多父母希望選良辰吉時剖腹生產,以便讓小孩擁有好命格;又或在傳統重男輕女觀念下,民眾如何透過宗教儀式,希望求得男丁延續香火。父母對於打造心目中完美龍寶寶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維下,有媽媽在懷孕期間運用特殊方式與寶寶溝通,孕育新世代寶寶,就是要讓下一代贏在起跑點;面對近年低迷的生育率,該如何透過科技創造生命奇蹟?根據統計,每年出生的新生兒當中,有2~3%患先天性異常寶寶,是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生出來,目前已知約有六千六百種之多單一基因疾病,每一百人之中,約有兩個人帶有某種單一基因疾病。PGD技術讓醫師可以在試管嬰兒療程中,胚胎尚未植入的階段,即能診斷出胚胎是否帶有遺傳疾病基因。前台大婦產科基因醫學部蘇怡寧醫師,分享一位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疾病的母親,為了不讓孩子從自己身上遺傳到疾病,透過胚胎檢測以及人工胚胎技術,篩去帶有基因遺傳疾病胚胎,終於順利懷上健康女寶寶。蘇怡寧醫師在節目中表示:「醫學並不是扮演上帝的角色,而是幫助父母達到生育的目的」。(照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節能減碳不打烊!四大超商聯手愛地球

節能減碳不打烊!四大超商聯手愛地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政府提倡節能減碳,而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便利商店的用電量及碳排放量可說是相當可觀!為此,內政部在今年度擴大舉辦「綠色便利商店分級認證計畫」,截至目前已有高達9010家便利商店取得認證,總計每年能夠節省約1億6千多萬度的用電量,節省電費約4億4千萬元,減少約10.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於我國相關連鎖型企業落實節能減碳,相當具有示範性意義。為表彰便利商店對於節能減碳政策響應與落實,內政部27日在新北市板橋車站舉辦「攜手節能、便利萬能-綠色便利商店授證暨抽獎活動開跑記者會」,由內政部常務次長林慈玲擔任一日店長,親自示範便利商店用電節能措施,提醒民眾只要多加留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或小動作,長時間累積與落實,就能有效提升節能效益。內政部表示,記者會中邀請四大便利商店企業代表,由林慈玲頒發綠色便利商店認證獎牌,與各企業代表共同見證我國便利商店在節能減碳的努力成果,並共同展示全國便利商店節能減碳的成果。以便利商店為例,經評估平均每間便利商店約投入16萬元進行節能改善,每年可節省耗電近2萬度,相當於節省近5萬元之電費支出,除能於短時間內回收成本外,也能藉此提升綠色企業形象。內政部指出,節能減碳是全民運動,為擴大效益,除完成超過7006家綠色便利商店分級認證的階段性目標外,更進一步舉辦全民參與抽獎活動,準備多樣化的獎項,盼能號召全民共同參與,支持連鎖企業加速進行節能減碳。本次抽獎活動將於101年11月1日正式啟動,民眾可於101年11月1日至11月25日期間,前往貼有「綠色便利商店」認證之店家消費索取發票,並透過活動網站進行發票登錄,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活動網址http://www.green123.tw/。

搶救中風分秒必爭 謹記口訣「FAST」

搶救中風分秒必爭 謹記口訣「FAST」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腦中風組織將每年的10月29日訂為「世界中風日」,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腦中風學會、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臺灣神經學學會以及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上週六在市民廣場聯合舉辦「搶救中風分秒必爭」嘉年華。副市長侯友宜表示,腦中風常來得突然,所以,當你發覺有中風的徵兆,包括嘴巴歪斜、單側手腳麻木、突然說話不清楚、視力模糊、步伐不穩和眩暈等,就要趕快到醫院急診,也就是「搶救中風分秒必爭」千萬不要誤信偏方,而延誤3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有抽菸習慣的族群,以及家人有中風病史的人,更不能輕忽。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林雪蓉也表示,腦血管疾病常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單就去年,就奪走新北市民將近1400條寶貴的生命。而更多的病人,即使從鬼門關救回來,也通常會有行動不便的後遺症,嚴重影響日後的生活品質。林雪蓉強調,腦中風雖然號稱「閃靈殺手」但依舊有徵兆可循。有個口訣很好記「FAST」中文是「快速」的意思。Face-臉-嘴巴歪斜、Arm-手-單側手腳麻木、Speech-說話-突然說話不清楚以及Time-時間-趕緊就醫,讓病患得到及時治療,減少造成終身殘障的遺憾。衛生局表示,高血壓是國人中風原因的第1位,且國人20歲以上民眾,平均約每4個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千萬不要仗恃著年輕,就輕忽。落實良好生活型態,以及遵從醫囑規律服藥,是控制好血壓的不二法門。

冬令進補怎麼吃? 小心補錯補過頭!

冬令進補怎麼吃? 小心補錯補過頭!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藥燉排骨等,冬令進補怎麼補,什麼體質的人適合吃?什麼人小心補過頭?根據知名入口網站民調中心所做的「進補大調查」顯示,薑母鴨以兩成三的得票數榮獲第一,麻油雞、羊肉爐則分別名列二、三名。其中有9成網友都認為天氣變冷就是要食補;根據調查結果推估,國人每年在秋冬進補的花費竟高達141億!冬令進補是從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補?中醫師廖婉絨指出,農民曆會建議立冬之後就要開始補,但其實台灣人營養都太足,不太需要補。台灣的氣侯也沒這麼冷,所以建議第一波寒流來了再考慮開始進補!從大家普遍最喜歡的冬令進補第一名說起,薑母鴨將鴨肉的寒和老薑的熱放在一起!變成一道很溫和的料理,可用於體質虛弱,陰虛盜汗,口乾舌燥,失眠,肺熱咳嗽,腎虛水腫,小便不利,大便乾燥的人。婦產科醫師陳保仁表示,吃薑母鴨對女生的好處,食材內的薑有抗氧化、抗發炎、通血管的功效,且可讓孕婦改善噁心;而鴨肉可抗發炎、含不飽和脂肪酸,是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台灣民間相傳,鴨子有毒,不少人因此誤解。此毒非彼毒,講的不是有害的毒,中醫認為,鴨肉味甘、性寒涼,脾胃功能虛弱者,或是平常就容易拉肚子的人,則要少吃,以免腹瀉症狀雪上加霜。對於有虛火,會口乾舌燥的人,反倒適合吃鴨。陳醫師也提醒,有便秘、出血的人不適合吃,曾有案例食用後經期變亂,因此需注意份量。另一項也是許多民眾的冬天必吃的進補美食,便是麻油雞。廖醫師表示,雞肉有温中益氣,健脾胃,活血脈,强筋骨的功效!而坐月子時吃麻油有助於排除惡露;麻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抗發炎、幫助子宮收縮,抑制傷口,所以適合孕婦,但有正確吃法才不出血。麻油雞的正確吃法?廖醫師解釋,麻油不燥熱,具滋潤性,若是用冷壓麻油涼拌食材無礙;但麻油經高溫烘培或爆炒後,會變得燥熱。體質燥熱的人,麻油不要用高溫爆炒,薑片使用宜少量;酒性温熱,甘苦辛,新者有毒,陳者無毒。且產後第3週才能吃麻油雞,持續1~2個禮拜,烹煮過程要將酒精完全蒸發;食用後4個小時再哺餵母乳。

檢視醫療消防安全 加強醫院自我評核

檢視醫療消防安全 加強醫院自我評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鑑於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發生12死火警,衛生署在24日緊急召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暨附設護理之家火災事件之檢討」視訊會議,請全國各醫院、護理之家等機構在3天內完成自我檢查評核,以提供民眾一個安全的醫療場所。今日下午,臺中市66家醫院及54家護理之家也在3天的時間裡,測試院內的火警警報系統裝置、檢查隔間牆、走道、天花板是否採防火建材等消防安全、及避難設備系統自我檢查評核,均符合規定。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臺中市共66家醫院,大型醫院有榮總、中國、中山等14家,護理之家共54家,除了每年定期進行全面性公共安全聯合稽查,近期也展開專案重點稽查,以提供民眾一個安全的醫療場所。

增強動脈瘤處理 彰縣提供教育訓練

增強動脈瘤處理 彰縣提供教育訓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一般人很少聽過動脈瘤,因此當此一疾病發生時常令病患及家屬措手不及,延誤就醫會處理不當恐病患陷入生命危險,彰化縣衛生局、彰化縣醫師公會及台灣動脈瘤關懷協會共同於28日於彰化縣衛生局舉辦「主動脈瘤治療新趨勢及腹主動脈瘤篩檢教育訓練」,彰化內參與的醫師參與人數超過70人,訓練活動獲一致好評。活動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賴韋良及台北榮總醫院放射線部超音波主任周宜宏醫師現場指導超音波篩檢技巧,現場並分三組實習操作,彰化縣內開業的醫療院所醫師對於課程內容具吸引力,參加人數達70人以上,個個獲益良多。動脈瘤本因主動脈血管隨著時間增加而退化、老化,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的血管疾病、損傷或遺傳性組織缺陷,導致血管壁變薄弱變大,一旦發病就不可收拾,所以在體檢超音波項目,將主動脈納入檢查項目之一,即能發現血管壁異狀。早期的治療主動脈瘤微創支架治療術式都是自費,費用很高,所以影響治療效果,現在健保已給予給付,對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彰化縣衛生局呼籲,近年來國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改變及工作壓力增大,加上溫差變化大,造成突發「主動脈瘤破裂」猝死大增,醫師提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60歲以上、腎臟病、家族性遺傳病(如馬凡氏症)的民眾,應定期就醫並做篩檢,以防患意外發生。

南投抽檢營養食品 注意包裝標示

南投抽檢營養食品 注意包裝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老人家、病患需要藉由特殊營養食品補充營養需求,南投縣衛生局於10月份針對轄內護理之家、安養機構共27家,進行特殊營養食品查驗,查驗結果皆符合規定。衛生局表示,民眾應了解個人熱量及營養素的需要量,選用新鮮食材、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少油、少鹽及少糖的飲食。若要使用營養補充品,最好先看清楚營養標示。       依據97年6月11日總統令修正公布之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二條,特殊營養食品是提供有特殊營養需求的人食用的配方食品,包括:嬰兒配方食品與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以及提供特定疾病病人的營養需求,必須在醫師、藥師或營養師指導下食用,以維持健康為目的的病人用食品。依據衛生署「特殊營養食品查驗登記相關規定」,病人用食品包括調整蛋白質、胺基酸、脂肪或礦物質之食品及低減過敏性、控制體重取代餐食品、管灌用食品。目前衛生署係依據前述「特殊營養食品查驗登記相關規定」審查病人用食品案件之相關書面資料,經衛生署查驗登記始發給許可證。 了解食用後提供的熱量及營養素,調整每日餐食攝取量,才不會攝取過多的熱量及蛋白質,危害個人健康。特殊疾病飲食應諮詢醫師、營養師或衛教師,依其建議補充或以特殊營養食品取代一般飲食。病人用特殊營養食品,是為了營養均衡或依特殊疾病調整成分之營養補充品,並無醫療效能,多吃對改善疾病並無幫助。

萬聖節吃南瓜應景 營養好處多多

萬聖節吃南瓜應景 營養好處多多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萬聖節即將到來,最不可少的應景物品就是南瓜,不過南瓜除了拿來裝飾、造型之外,更有相當豐富的營養素,可以幫助健康、預防疾病。例如南瓜具有抗氧化、加強免疫以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擁有美國認證香草師的郭姿均表示,南瓜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維他命,即使烹煮後,營養也不易流失,一日只要攝取100~200克就可以達到抗氧化、預防呼吸道疾病等作用,可謂好處多多。南瓜目前正值產季,這時食用最佳,南瓜內有類胡蘿蔔素、不飽和脂肪酸、鐵質等,可以預防心臟疾病、調節血糖、幫助眼睛以及減緩關節炎發作等,市售添加南瓜的製品也相當多樣,舉凡傳統的小吃南瓜米粉、南瓜派、南瓜濃湯及南瓜口味的的麵包等,由於南瓜屬脂溶性維他命,所以每次只要一塊蛋糕的份量就能帶來健康的好處。除了南瓜本身具有好處之外,吃完南瓜後取下的南瓜子也先別急著丟,南瓜子內也富含維生素E,對於預防攝護腺癌具有公認的保健作用,但是普遍民眾多半購買市售南瓜子,郭姿均建議民眾可以在家DIY烘烤南瓜子,只要在烤箱內先墊上一層鋁箔紙,預熱150度,再將吃完南瓜後剩下的南瓜子放入烤箱,加上適量鹽、胡椒等喜愛的調味料,烘烤45分鐘,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南瓜的味道有些人可能不是很喜歡,郭姿均認為可以利用一些香味較重的食物作搭配,如洋蔥、胡椒、起司粉、奶油等一同料理,可以讓偏食的小朋友或不愛吃南瓜的人也能攝取南瓜的營養,郭姿均也提醒,市售南瓜製品容易加過量的奶油或添加物應適量攝取,也可以自己在家烹調,提供一項「南瓜海鮮濃湯」,主要材料為南瓜、洋蔥、海鮮以及鮮乳,同煮食用不但美味更能攝取南瓜營養,民眾不妨在萬聖節利用南瓜來烹調料理,應景又健康。

泡溫水、熱水汆燙 蔬菜中硝酸鹽可減量

泡溫水、熱水汆燙 蔬菜中硝酸鹽可減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鑑於日前媒體報導,市售蔬菜含有多量的硝酸鹽,可能會危害民眾健康。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著手進行硝酸鹽的減量實驗,結果發現,青江菜、小白菜及萵苣,經溫水浸泡10分鐘或熱水汆燙,可使硝酸鹽的含量下降50至80%。且實驗發現,清洗浸泡20分鐘,都無法使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降低。蔬菜中的硝酸鹽主要來自氮肥,而氮元素為蔬菜生長所需的必要元素,蔬菜中硝酸鹽的累積決定於蔬菜對硝酸鹽的吸收、同化及蔬菜生長速度等因素,因此,並非所有的蔬菜都含有高量的硝酸鹽。實驗以清洗浸泡20分鐘、溫水(約40-45℃)浸泡10分鐘及熱水汆燙,再以試紙法進行硝酸鹽含量檢驗。結果發現,清洗浸泡20分鐘無法減少硝酸鹽的含量;以溫水浸泡10分鐘後,整體而言降低50-60%。熱水汆燙(燙熟約2-3分鐘)部分,整體而言降低50-80%。由於國內尚未有蔬菜中硝酸鹽含量的標準,就歐盟標準而言,規定在2000-4500 ppm以下,但也僅限於菠菜及萵苣二種。故農民在種植蔬菜施肥時,如未加以控制氮肥的含量,或未在採收蔬菜前幾天停止施肥,則有可能使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高。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以實驗證實,如果以熱水汆燙蔬菜食用,除可達少油的健康飲食外,亦可減少攝入蔬菜中硝酸鹽含量。此外,以溫水浸泡10分鐘,亦可減少蔬菜中硝酸鹽含量。(照片取自/臺北市衛生局)

工作長期久站 易造成職業傷害

工作長期久站 易造成職業傷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的工作是需要久站,依據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就業人口有8 成為服務業,像是百貨業、美容美髮業、保全及清潔服務業、餐飲服務、加油站等人員,容易因久站工作加上經常性彎腰搬重物,而出現下背痛、下肢水腫、足底筋膜炎、膝關節滑囊炎、靜脈曲張等症狀,影響健康狀態及工作效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慎絢醫師表示,預防久站工作造成的職業傷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個人防護措施及作業場所的設計著手,例如穿著彈性長襪,以及設計站坐可以輪替的活動空間,可預防下肢水腫與靜脈曲張等症狀;工作現場配合員工的身高,提供可調整的腳踏墊式座椅,使用個人護腰固定帶、工作期間定時讓踝關節活動及按摩雙腿等方式,都可以減緩下背疼痛及骨骼肌肉疼痛的症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提醒,民眾可自我檢視久站傷病「危險因子」及「身體狀況」2 大部分,要盡量減少危險因子,有2 項以上身體症狀者,請立即諮詢職業醫學專科醫師,避免症狀日趨嚴重。包括:危險因子,每天站立時間大於4 小時、每小時不能坐下休息1 次、工作鞋跟高於5 公分、BMI 過重及肥胖、吸菸等。身體狀況:1 週內有4 天以上經常有腿部、肩、頸疲勞及疼痛、下背痛及頭暈等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