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善的循環愛的永續

醫訊/善的循環愛的永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器官捐贈是在生命結束後,選擇救助他人生命,是一大愛的表現。器捐者大多是意外腦傷的病患,經醫師兩次判定腦死,且經檢察官同意後,醫師才進行器官摘取手術。有鑑於此,新北衛生局舉辦安寧緩和醫療暨器官捐贈勸募社區講座「準備好,善終不是夢(認識安寧療護)&善的循環 愛的永續(認識器官捐贈)」,藉此介紹民眾認識安寧與緩和醫學及器捐的重要性,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參加,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準備好,善終不是夢&善的循環 愛的永續時間:101年10月31日(三)下午13:30~15:30地點:三峽區公所大禮堂(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17號4樓)洽詢:02- 77282324社區發展中心 王小姐

醫訊/基督教馬偕醫院台東分院志工招募

醫訊/基督教馬偕醫院台東分院志工招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因醫療技術發達,人類的壽命也延長了。人們退休後該如何規劃生活呢?很多人退休後選擇當志工或學才藝等。馬偕醫院是由基督教長老教會所創設,該院台東分院現在正進行招募志工活動,其需要固定每週能服務3小時以上,且可持續一年以上者,不分黨派,18歲~65歲,通國台語。服務的內容為扶持患者上下車、協助測量血壓、圖書推車服務、紓解病患及家屬情緒。並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基督教馬偕醫院台東分院志工招募時間:101年10月31日(三)截止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洽詢:089- 310150轉374社會服務組 吳靜惠社工師

為什麼在課堂上或辦公室總是想打瞌睡?

為什麼在課堂上或辦公室總是想打瞌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從充足的睡眠中起來,迎接精神飽滿的白天,不管是工作或學習都感覺較得心應手。但當你在辦公室或教室待了數小時後,卻開始感到昏昏欲睡,這是怎麼回事?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因為房間裡的二氧化碳過量了,導致疲勞或其他健康問題。戶外二氧化碳標準濃度為380ppm。但在辦公場所,恐上升到1000ppm。在教室裡濃度甚至可高達3000ppm。根據數據指出,工作場所8小時內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超過5000ppm。將室內標準設置如此高的原因是,這時間有大量的人在密閉的空間裡呼吸。然而,根據環境健康展望的論文說到,長時間待在高濃度的環境裡會影響你的健康和體力。也會影響你做出明智決定和思考能力。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二氧化碳對人體不同程度的影響。22人(大部分是在校大學生)參與了研究,他們被分成了6組,被放置在不同濃度:600ppm,1000ppm,2500ppm的房間裡2個小時。在房間裡的研究參與者都要完成一個電腦測試,以檢測他們的決策能力。結果發現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越高,他們完成測驗的能力就會跟著下降。整體而言,參與者的策略得分數呈直線下降。研究人員說,如果其他研究也能證實他們的發現,那麼辦公大樓及學校需要改善通風系統。

不分你我 兩岸交流銀髮族健康照護議題

不分你我 兩岸交流銀髮族健康照護議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主辦的「兩岸銀髮族健康與照護研討會」,於昨28日(星期日)假振興醫院舉辦,這是兩岸首次舉辦的銀髮族大型研討會,內政部李鴻源部長及長期關心老年福利的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也到場致詞與主持論壇。有鑑於兩岸、甚至於全球,老年人的醫療、福利問題日趨嚴重,亟需積極關心、面對與因應,其中兩岸三地交流更是頻繁,不只前往旅遊甚至定居當地,而日本是全球老年福利做的最好的國家之一,研討會特別邀請了兩岸三地及日本專家以自身國家經驗作專題的演講。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以快樂、健康、長壽:Happy And Healthy Aging為主題,舉辦一系列的「兩岸銀髮族健康與照護關懷活動」;就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政府政策、高齡者身心健康、長期照護服務與產業三大主題,廣邀兩岸三地擬訂政策的領導、學者、醫療專家、 產業負責人(含日本),廣泛且專業的提出卓見並分享經驗。研討會當天也舉辦「醫藥健康新知產品及服務發表會」,會中有「熱藝術養生法」、「花精療癒的實例報告」、「溫泉生物能的國際趨勢與應用」等有趣醫學新知分享。讓民眾藉由積極參與活動以更加了解老年社會的各項問題,且積極面對與提早因應。 

器捐感恩追思會 腎衰竭病患重獲新生

器捐感恩追思會 腎衰竭病患重獲新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在台灣,器官捐贈概念非人人都能接受,但是捐贈者奉獻的精神卻能讓所有人受到感動。27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再回來的幸福」器官捐贈感恩追思音樂會溫馨開場,器官捐贈讓一個走到盡頭的生命還能有選擇延續的機會,也讓許多像張明賢一樣地等待著器官移植的病人有重生的希望,為了感恩器官捐贈者與家屬的無私付出,花蓮慈濟醫院器官勸募中心每年十月會舉辦感恩追思音樂會。張明賢五、六年前原本有個很好的發展機會,當時因為急性腎衰竭而中斷了所有的計畫,直到民國九十九年在花蓮慈院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才讓他獲得重生,張明賢表示,一走進會場就有回到家的感覺,而這個機會自己等了兩年多,終於能親口向捐贈者家屬說聲感恩,現場他也代表所有受贈者向捐贈者家屬承諾,一定會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讓捐贈者的愛心能夠不斷延續。受贈人張明賢表示:「雖然我不知道他(捐贈者)是誰,但是我每天醒來上班之後的第一件事,還有睡前最後一件事,就是為他(捐贈者)祈禱,祈禱他身體健康家庭美滿,而且一定要比我還要美滿。」說感恩的還有所有的受贈者與家屬,花蓮慈院高瑞和院長表示,因為器官捐贈者與家屬的大愛,讓受贈者獲得重生的希望,這樣的愛心是我們永遠的榜樣,而生命事實上是延續下來的,所以,不要悲情,應該要邁開步伐往前,互相祝福、感恩。「器官移植是現代醫學的奇蹟之一!」慈濟醫療志業體執行長林俊龍表示,要讓一個人器官在另一個人身上,得到延續並且發揮功用,這是很高難度的技術,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從今年初至十月二十七日,台灣已有468位病人接受器官移植(接受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移植),但還有8052位病患在等待移植,所以,器捐捐贈這樣化無用為大用的舉動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推廣及響應。

愛滋裝置藝術上街頭 同志遊行去汙名

愛滋裝置藝術上街頭 同志遊行去汙名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27日舉辦的2012台北同志大遊行中,有著來自台灣各地甚至紐約、香港、日本的朋友,台灣露德關懷愛滋大隊的愛滋自由女神裝置藝術將隨著遊行隊伍,期待更多大眾與同志朋友把握機會獻上您的愛心,用萬枚愛心貼紙貼滿LOVE關懷愛滋行動裝置。露德協會表示,表達去汙名化的訴求,若是從事不安全性行為,任何人都可能染上愛滋。露德協會的「愛滋自由女神」裝置行動藝術,繼10月25日現身台北站前廣場,吸引現場數千名大眾以行動支持後,又於今(27)日前進「2012同志大遊行」,邀請不分族群的民眾,在愛滋藥盒堆成的「LOVE」裝置藝術上,貼上代表接納與支持的愛心貼紙,用愛讓帕斯堤走出病痛與歧視,並能繼續為社會貢獻所長。 露德協會在25日街頭活動中調查的210份問卷顯示,99%民眾願意支持感染愛滋的親友、83%民眾表達願意與感染者共事、97%民眾支持政府投入資源於愛滋防治,這些數據代表著關懷愛滋,已經是全民共識;但是問卷也顯示,34%民眾不知愛滋病已可透過雞尾酒療法有效控制病毒。露德協會代表指出,愛滋去污名化,應從愛滋教育著手。此次遊行呼籲的「去污名」,有兩層意義:第一是「愛滋並非特定族群專利」;第二是「自由與愛不分族群」,因此鼓勵更多人一起高喊:「Positive, We are Family-帕斯堤,我們是一家人」目前愛滋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為慢性疾病之一,其實,日常生活裡與帕斯堤一起求學、工作、用餐、從事休閒娛樂等,並不會有被感染的可能,期待社會大眾放下因恐懼而產生的對立與分類,關心帕斯堤朋友與家屬,用正確的認識來保護自己的健康。 

使用手機傷嬰兒?研究:尚無顯著關聯

使用手機傷嬰兒?研究:尚無顯著關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手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使用手機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仍是民眾共同關心的議題。根據台灣公共衛生學會2012年10月號出版的《台灣公共衛生雜誌》中,就有學者針對產婦及新手媽媽使用手機對胎兒、嬰幼兒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多數的母親每天使用手機的次數小於三次、且每次通話皆小於三分鐘,對寶寶或腹中胎兒的神經認知行為發展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媽媽們可以暫時放心。不過研究者也強調,目前仍沒有明確的證據足以證明手機暴露會對孩童神經行為造成不良影響,未來仍需有更多的研究針對此議題進行探討。台灣公共衛生學會指出,發表於2012年10月號出版的《台灣公共衛生雜誌》中,由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碩士生吳佩璇、林靜君博士及陳保中教授等人所做的研究發現,針對上百對寶寶與胎兒的成對評估與分析中,未看到有寶寶的神經認知發展,有受到母親講手機的負面影響。這項研究是蒐集大台北地區醫療院所133對產婦及其新生兒,以「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Inventory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CDIIT)以及「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Fourth edition,WISC-IV)評估孩童之神經認知行為發展,並以問卷調查母親從懷孕後到產後一年,即從懷孕到寶寶一歲前媽媽使用手機的情形,再比對分析。 研究發現,多數的母親每天手機的接聽通數皆少於三通,且每通電話之通話時間皆少於三分鐘,而比對分析則未發現,使用手機量的多寡會對孩童的神經行為發展有不良之影響。也就是說,就這項上百對寶寶與胎兒的成對評估與分析中,未看到有寶寶的神經認知發展,有受到母親講手機的負面影響。不過研究者仍強調,目前仍未有明確的證據足以證明在手機暴露下會對孩童造成神經行為不良影響,未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針對此議題進行探討。

毒化災研討會 落實災害整備預防能力

毒化災研討會 落實災害整備預防能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增進國內政府防救災單位及毒性化學物質運作業者、運送業者對環境毒災事故的預防管理與應變能力,環保署於本(29)日在國立成功大學舉辦「101年全國毒化物事故案例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中,邀集國內產、官、學、研等專業人士與會,就國內今年各類化災事故案例進行研析,並針對化學災害應變體系的前瞻與未來方向並落實工業安全策略與管理進行討論,交流專業技術與知識。環保署表示,本次研討會除了安排專家學者專題論壇外,也蒐集101年國內各類型事故案例進行應變與精進策略經驗分享,彙集有關運作場廠及運送槽車、倉儲、實驗室等四種等不同類型事故態樣,包含各地區計12件事故案例,並依據業界實務需求,進行專題講座及經驗分享。環保署說,從事故內容概述、災因分析、災後處理提出報告,藉由面對面意見交換方式,彙集各界建言,並由專家進行總結講評,這些經驗將可提供業界作為強化平時防災弱項與落實廠內應變、廠與廠間聯防的重要參考。環保署指出,臺灣地狹人綢,為避免毒化災事故影響民眾,將積極強化業者與各級政府減災預防與應變能量,每年辦理全國毒化物事故案例研討會及國際交流研討會等,促成各界災防技術與經驗交流、提昇化災應變人員專業知識與能力,並督導業者落實災害整備及預防作業,有效降低毒化災事故風險,維護人民健康安全。

超級愛健康/冬令進補怎麼吃? 小心補錯補過頭!

超級愛健康/冬令進補怎麼吃? 小心補錯補過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藥燉排骨等,冬令進補怎麼補,什麼體質的人適合吃?什麼人小心補過頭?根據知名入口網站民調中心所做的「進補大調查」顯示,薑母鴨以兩成三的得票數榮獲第一,麻油雞、羊肉爐則分別名列二、三名。其中有9成網友都認為天氣變冷就是要食補;根據調查結果推估,國人每年在秋冬進補的花費竟高達141億!冬令進補是從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補?中醫師廖婉絨指出,農民曆會建議立冬之後就要開始補,但其實台灣人營養都太足,不太需要補。台灣的氣侯也沒這麼冷,所以建議第一波寒流來了再考慮開始進補!從大家普遍最喜歡的冬令進補第一名說起,薑母鴨將鴨肉的寒和老薑的熱放在一起!變成一道很溫和的料理,可用於體質虛弱,陰虛盜汗,口乾舌燥,失眠,肺熱咳嗽,腎虛水腫,小便不利,大便乾燥的人。婦產科醫師陳保仁表示,吃薑母鴨對女生的好處,食材內的薑有抗氧化、抗發炎、通血管的功效,且可讓孕婦改善噁心;而鴨肉可抗發炎、含不飽和脂肪酸,是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台灣民間相傳,鴨子有毒,不少人因此誤解。此毒非彼毒,講的不是有害的毒,中醫認為,鴨肉味甘、性寒涼,脾胃功能虛弱者,或是平常就容易拉肚子的人,則要少吃,以免腹瀉症狀雪上加霜。對於有虛火,會口乾舌燥的人,反倒適合吃鴨。陳醫師也提醒,有便秘、出血的人不適合吃,曾有案例食用後經期變亂,因此需注意份量。另一項也是許多民眾的冬天必吃的進補美食,便是麻油雞。廖醫師表示,雞肉有温中益氣,健脾胃,活血脈,强筋骨的功效!而坐月子時吃麻油有助於排除惡露;麻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抗發炎、幫助子宮收縮,抑制傷口,所以適合孕婦,但有正確吃法才不出血。麻油雞的正確吃法?廖醫師解釋,麻油不燥熱,具滋潤性,若是用冷壓麻油涼拌食材無礙;但麻油經高溫烘培或爆炒後,會變得燥熱。體質燥熱的人,麻油不要用高溫爆炒,薑片使用宜少量;酒性温熱,甘苦辛,新者有毒,陳者無毒。且產後第3週才能吃麻油雞,持續1~2個禮拜,烹煮過程要將酒精完全蒸發;食用後4個小時再哺餵母乳。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532

宣導婚育政策 馬英九訪視公共托育中心

宣導婚育政策 馬英九訪視公共托育中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總統馬英九日前訪視新北市汐止忠厚公共托育中心,對於新北市政府首創0至2歲的日間托嬰服務及0至6歲學齡前社區親子服務的公共托育中心,提供有托育服務需求的家庭一個近便、專業、整合性高的托育服務資源,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馬英九也鼓勵其他縣市政府能共同支持育兒政策,也可以參考新北市政府的推動模式,並期許大家都能為培育國家未來的人力工程盡心盡力。馬英九在致詞時指出,政府這幾年陸續開辦諸多鼓勵婚育措施與家庭協助方案,包括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增訂安胎休養假與國民年金生育給付、開辦育嬰留職停薪津貼、0至2歲育兒津貼與保母托育費用、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補助與未滿5歲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以及今年度開始推動公私協力托嬰中心及托育資源中心等政策。馬英九表示,在少子、女化的社會,更要重視兒童的福利與權益,因為「兒童是國家公共財」,孩子是國家未來人力資源與準公民,照顧孩子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內政部常務次長曾中明則表示,內政部今年度積極爭取經費鼓勵興辦公私協營托育設施,鼓勵民間非營利組織投入托育照顧體系。其中,於全國成立14處公私協力托嬰中心,補助近兩千萬,預計收托765人;此外,於全國設置20處托育資源中心,補助近四千五百萬元,預計服務15萬人次。曾中明說,這些措施主要是以家外托育照顧為主的家庭,透過平價費用提供日間托育、延長托育服務與服務諮詢,同時提供有需求家庭一個平價優質且多元的托育服務資源,並讓孩子在社區中有一個優質的活動空間,為民眾打造親切、友善、貼心、安全的公共托育環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