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設置沼氣綠能中心 減輕畜牧污染排放

設置沼氣綠能中心 減輕畜牧污染排放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環保署推動設置「沼氣綠能中心」,以減輕畜牧廢水污染,兼收能資源循環利用。環保署指出,此計劃將補助地方政府規劃、設計經費,預計五年內能有二處沼氣綠能中心完工運作,將畜牧糞液變黃金,朝環境經濟共榮目標邁進。環保署指出,截至101年五月底止,全國養豬數達近618萬頭,集中於彰化以南六個縣市,飼養地區涵蓋中南部自新虎尾溪以南至二仁溪等六條重點河川。為減輕河川污染負荷,環保署自99年底推動「清潔養豬綠能產業」省水減污計畫之「豬廁所」設置,至目前已完成約一萬五千個豬廁所,相當於改善37萬5千頭豬的糞液收集,雖已達成源頭減量、豬糞固形物有效收集、水污染有效防治及改善畜舍環境、提高育成率等多面向目標,但後端傳統之三段式畜牧廢水處理法仍面臨挑戰,其中好氧活性污泥單元需耗費大量能源,厭氧消化過程中溢散之沼氣,如未妥善收集處理將對全球暖化造成威脅。因此,環保署將進一步推動設置「沼氣綠能中心」,讓養豬廢棄物及廢水處理,由源頭減量向能資源再利用,更為邁進。環保署指出,目前世界各主要畜產國家,如丹麥、英國、德國、澳洲及紐西蘭等,在「沼氣綠能中心」的開發與應用領域已掌握純熟技術且行之有年。而為了協助引進國外經驗技術,以具有自償性的營運模式,設置沼氣綠能中心,環保署已於10月3日發布「補助地方政府推動禽畜糞液沼氣中心設置營運作業要點」,補助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輔導之營運團體進行「禽畜糞液收集系統與營運模式(含財務計畫)之規劃、沼氣中心設施之概念設計及細部設計」,預計五年內國內可完成二處以上沼氣中心設置。環保署表示,未來將結合政策工具及經濟誘因,要求沼氣中心鄰近區內所有畜養戶糞液納入沼氣綠能系統,不僅有效去化畜牧糞液、確實改善河川污染,具「省水減污、資源循環、節能減碳及生態保育」多元環境效益,產生之純化沼氣更附加「氣、電、熱、肥及碳權交易」之多元經濟效益,將開創更高之環境經濟價值。

為患者檢查竟挨告 消防員不起訴處分

為患者檢查竟挨告 消防員不起訴處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消防局一名張姓消防隊員,日前執行一件酒醉路倒的救護案件,在處理的過程中,為確認患者意識狀況給予「疼痛刺激」,不料該名酒醉患者酒醒後卻以胸口疼痛、有擦傷等理由,對消防隊員提告。不過檢察官調查後認為,消防隊員的作為符合標準作業流程,因此張姓消防隊員獲不起訴處分。在所有的急救過程中,評估患者的意識狀況皆為首要之評估。一般民眾執行的「叫、叫、C、A、B」CPR急救流程中,第一個叫即是輕拍患者雙肩、判斷患者的意識狀況;對於專業人員而言,除了拍患者雙肩外,還會以指節在患者胸口摩擦,這就是所謂的「疼痛刺激」。患者的意識狀況可分為「清、聲、痛、否」四種,其中的「痛」即代表患者對「疼痛」是否有反應。如否,則表示患者的意識狀況已經很糟糕了,必須趕緊接受各項緊急檢查及處置,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一般而言,在確認患者對聲音沒有反應後,才會進行疼痛刺激的檢查,清醒的患者則不用。張姓消防隊員為確保患者生命狀況,竟被誤解提告,所幸經調查獲不起訴處分。不過專業人士透露,不管白天或是夜晚,總有民眾在飲酒過後遊蕩街頭,有熱心民眾或警察看到,就會通報119派遣救護車協助處理。但根據經驗,酒醉民眾多半表示自己只是在路旁休息,無大礙拒絕送醫,無形中浪費了醫療資源,如因此耽誤真正急重症患者使用救護車的權益,後果不堪設想。

酒醉路倒叫救護車 濫用資源「要命」

酒醉路倒叫救護車 濫用資源「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台灣到院前的緊急救護資源,專業度可與歐美先進國家比擬,但卻不向使用民眾收取任何費用,導致濫用救護車的案例時有所聞。為了向民眾宣導使用救護車的正確觀念,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日前製播一段影片,內容描述一名酒醉老翁叫救護車,竟耽誤另一名嚴重車禍患者的黃金救援時間,民眾一時誤用救護資源,竟成了一段「要命」的悲劇!除了酒醉路倒之外,其他諸如手指遭門板夾傷、美工刀劃破手指、便秘、心情不好等千奇百怪的理由,竟都成為民眾報案叫救護車的原因。其實,在救護車使用的原則上,應以「急病」及嚴重創傷傷患為主,並非所有的「疾病」或小傷害都得叫救護車。一名救護員透露,曾接獲一起救護案件,救護車到達現場報案人已經在巷口等候,一上車就先表示自己趕者回診,並斥責救護人員「怎麼那麼慢才來」,還要求把冷氣開強一點,簡直把救護車當作私人座車使用。還有在某週五晚間,消防隊一個小時內就接獲三件酒醉路倒救護報案,兩台救護車輪流出動,三位酒醉民眾最後都在警方協助聯繫下,由家屬帶回,如此濫用救護資源的情形,實在嚴重。救護員打趣說,自己就像「領有醫療證照的免費計程車司機」,如遇到上述的救護案件,秉持為民服務的精神,還是會協助民眾就醫,並加以口頭勸說。這番話說的無奈,其實背後隱藏著對資源濫用的憂心,如果真的因此延誤到急重症患者的救援時間,所付出的代價難以計算。圖: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製播的影片,向民眾宣導正確使用救護資源的觀念。(圖片/截自Youtube)影片:《珍惜及善用臺北市到院前緊急救護資源》(取自Youtube,原網址為http://youtu.be/06LiUGJ5qpk,如遭移除敬請見諒。)

陳揆:AH3病毒危害健康 鼓勵民眾接種疫苗

陳揆:AH3病毒危害健康 鼓勵民眾接種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流感持續發威!根據衛生署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AH3病毒是目前對健康危害較大的流感病毒。因此,行政院長陳冲在本(8)日的行政院會上,要求衛生署和地方政府要持續向民眾宣導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以保障民眾健康。依據過往經驗,流感推估將於12月起進入流行高峰期。衛生署統計,截至今年11月5日止,流感併發症累計有262例,其中245例為感染A型H3N2(AH3)病毒;死亡的25例中有24例是感染AH3病毒,AH3病毒的威力不容小覷。至於日前媒體報導,AH3病毒將造成3千至4千多人死亡,對此,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強調,這個數據僅屬於推測,是在不採取任何防護作為下的公式推估。衛生署強調,自今年十月起開放接種的流感疫苗,已涵括AH3病毒,因此,施打疫苗是提高保護力、對抗流感的最好措施。

超級愛健康/家庭成藥少不了!你用對了嗎?

超級愛健康/家庭成藥少不了!你用對了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到2010年為止,能買到藥的店,就是藥妝店和社區藥局加起來超過1萬3千家,比便利商店還多;且台灣人一年光買成藥就買了94億,如果加上保健食品,合計有760多億!感冒藥、胃散、皮膚藥膏、痠痛軟膏,成藥琳瑯滿目小孩整天跑跑跳跳,一下子就膝蓋撞傷,一下子又跌倒磨破皮,馬上擦個藥就好了。所以感冒、止咳、退熱、鎮痛、止癢、止血、消炎,吃的擦的成藥感覺每個家庭都不會少!家裡成藥與醫生處方藥差別在哪裡,怎麼吃才安全?相信許多人家裡都有買成藥以備不時之需的做法,對此,家醫科王健宇醫師的看法是,可以,但要注意保存方式與期限、需依照指示或說明用藥,如果還是沒效時就需要看醫生了。而成藥跟醫生開的處方藥的差別在於,成藥藥效只有處方藥的1/3,比較安全,相對效果就沒這麼好。成藥大多是綜合性質,作用比較多,相對處方藥比較針對性的治療;成藥取得比較方便,處方藥要醫生開立。感冒不舒服,到底甚麼情形可以自己服用成藥,相信最多人的困擾。王建宇醫師也說,感冒有六大症狀,一般所謂的綜合感冒藥都會針對的感冒的症況來幫你緩解不舒服的感覺,讓你的身體可以自我對抗病毒,所以覺得身體不舒服,吃藥的沒問題的,但如果的症狀超過5天沒有改善,代表你可能不是感冒,就要趕快去看醫生了。王醫師說,有些人會擔心加強錠藥效強,是否對身體有害?其實正常劑量應該1天500毫克,但還是要看年齡、體重、肝功能,不要過量就沒事。但有些人想要趕快感冒趕快好,會喝熱飲配感冒藥,這樣非常危險,吃一次就要擔心過量問題,如果一天吃好幾次!造成肝細胞或其他細胞脂質過氧化反應,使器官受到傷害。除了吃的成藥,擦的藥膏相信也是家家必備的,但萬用藥膏真的有這麼萬用嗎?王醫師指出,大家會將薄荷軟膏和皮膚藥膏都說成萬能藥膏,兩種的功能有點相似與重疊,但是一般家裡的小傷口問題,薄荷軟膏都有舒緩和保護的效果,也沒甚麼副作用,但如果是肌肉拉傷引起紅腫問題,建議擦了不要去推,一來不舒服,二來紅腫時推,小心水楊酸經過皮膚進入體內引發中毒。另外一種皮膚藥膏是有抗菌、止癢、類固醇的三合一藥膏,如果是嚴重的感染,類固醇會加重危害!還有過敏的嚴重程度不同,拼命擦也易引起類固醇的副作用;且這種藥膏對黴菌沒用,有人拼命擦,只能止癢,結果3、5天後更嚴重。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561

辱罵妻子 印度男子割舌謝罪

辱罵妻子 印度男子割舌謝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編譯)印度一名現職為電視修理工的32歲男子Bunty Verma,疑長期對妻子出言不遜,動輒辱罵妻子,導致他的太太憤而離家出走。在分居的情況下,Bunty Verma嘗試和妻子解釋,盼兩人能言歸於好,但他的妻子並不加以理會,於是Bunty Verma選擇割舌謝罪。事發之後Bunty Verma被送往當地醫院救治,醫院的醫護人員也通報警方,而這起事件也被當地媒體廣為報導。不過在Bunty Verma割舌謝罪後,兩人是否和好成功,並無從得知。對此,醫師表示,舌頭是由肌肉、神經和血管組成,若整塊截斷,恐怕會因出血不止、休克身亡。在接受手術修補後,也有可能因為神經損傷,導致部分味覺喪失。圖:印度男子Bunty Verma割舌向長期受到他言語暴力的妻子謝罪。(圖片/翻攝自Huffington Post)

腸病毒重症又增 注意幼童前兆病徵

腸病毒重症又增 注意幼童前兆病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公布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於中部之9個月大女童,自10月下旬開始出現持續發燒、皮疹、手足口病,赴診所就醫確診為腸病毒感染,後因出現疑似重症病徵之嗜睡症狀,轉往大醫院就醫,目前病況穩定,仍住院治療中。本年截至11月7日止,全國累計共152例重症個案,其中149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 疾管局歷年監視資料顯示,目前雖不是腸病毒主要流行季,但是台灣氣候濕熱,適合腸病毒繁殖,故全年都有感染機會,且腸病毒71型仍在社區活動,感染導致重症的風險仍未完全消除,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長時間低頭玩3C 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

長時間低頭玩3C 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假結束已久,但最近骨科門診連續出現不少年輕患者,主因多為長時間彎腰低頭玩手機,或躺著看iPad而造成椎間盤突出!ㄧ名21歲大學生,長時間用iPad,晚上就躺在宿舍床上看影片,日前因腿部肌肉無力、走路姿勢變形,卻不以為意,後來放暑假回家住,家人察覺有異,趕緊帶他到骨科門診檢查,發現罹患椎間盤突出。幸好發現得早,經牽引治療及復健後,身體狀況逐漸復原中。署立雙和醫院骨科林哲立醫師表示,現代人工作忙碌,長時間固定頭部與頸部姿勢辦公,或上班時整天盯著電腦,下班後還盯著手機或電腦看影片,長期姿勢不良往往是引發椎間盤突出的危險因子。椎間盤突出後,突出的椎間盤對脊神經根的機械性或炎性刺激,導致脊神經根中相應的神經纖維受波及,進而引起反射性的神經痛。此症好發於腰頸部,患者會有頸肩痠痛、活動受限、上肢痠痛麻,更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肌肉無力、步態遲緩或者癱瘓。林哲立醫師說,罹患椎間盤突出多因姿勢不良、體重與負荷重物有關,因此患者在發作時除了需要適當的治療外,臥床休息也是相當重要的,可藉由臥床休息的方式消除體重、重量或姿勢對於椎間盤的壓力,預防椎間盤突出,就是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姿勢,平常也可搭配上運動做減壓動作,如果真的出現痛麻的症狀,則需洽詢專業醫師,以物理治療的方式,如電療、徒手、牽引治療等將椎間盤復位,如果症狀過於嚴重,則須仰賴外科手術治療。林哲立醫師建議,椎間盤突出患者,平常應更加小心,不彎腰搬物或撿拾東西,如果需要長時間站立時,應準備小凳子或利用地形,將兩腳輪流放在小凳子上。坐姿需端正,盡量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避免半坐臥的姿勢。仰睡時可在膝蓋後方加個枕頭墊高,讓膝蓋微微彎曲,以放鬆背部肌肉與神經。飲食上可以多補充含有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的食物,例如豬腳、雞爪等。

冬天好冷趕快進補!但你的體質適合嗎?

冬天好冷趕快進補!但你的體質適合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氣溫漸漸下滑,冬天將挾著寒氣到來,而為了抵抗低溫,許多國人便開始進補抗寒,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具有某些體質,而亂補亂吃的話,恐怕會抗寒不成反傷身!中醫師廖千慧表示,日前有位陳先生,因為下班找同事大啖羊肉爐,導致隔天起床頭痛欲裂血壓飆升到160/110mmHg,原來他是三高族群,卻又吃太補而造成。廖千慧說,冬令進補最好能依照體質來做調整,才不會有補過頭的狀況。然而,除了三高族群、痛風族群不適合進補以外,如民眾有以下情況,也不太適合進補。例如,急性感染病症,如扁桃腺發炎,咽喉痛,發燒等。皮膚發炎病症,如痤瘡、濕疹、蕁麻疹等。胃腸發炎病症,胃炎(嘔吐、泛酸),腸道發炎(腹痛、腹瀉),痔瘡出血等。還有,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如肢體挫傷(出現紅腫熱痛症狀),肝炎發作,尿道發炎,女性骨盆腔發炎,陰道發炎等。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瘤等婦科腫瘤者。女性月經期間、女性懷孕期間等。因此,廖千慧提醒,一般民眾在進補之前,絕對要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些情況是不適合進補的,若也不免俗地或被同事朋友慫恿一起去「冬令進補」,對自己的身體可能會雪上加霜,不可不多加小心謹慎。(圖片來源:由廖千慧醫師提供)

家庭成藥少不了! 你使用對了嗎?

家庭成藥少不了! 你使用對了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到2010年為止,能買到藥的店,就是藥妝店和社區藥局加起來超過1萬3千家,比便利商店還多;且台灣人一年光買成藥就買了94億,如果加上保健食品,合計有760多億!感冒藥、胃散、皮膚藥膏、痠痛軟膏,成藥琳瑯滿目小孩整天跑跑跳跳,一下子就膝蓋撞傷,一下子又跌倒磨破皮,馬上擦個藥就好了。所以感冒、止咳、退熱、鎮痛、止癢、止血、消炎,吃的擦的成藥感覺每個家庭都不會少!家裡成藥與醫生處方藥差別在哪裡,怎麼吃才安全?相信許多人家裡都有買成藥以備不時之需的做法,對此,家醫科王健宇醫師的看法是,可以,但要注意保存方式與期限、需依照指示或說明用藥,如果還是沒效時就需要看醫生了。而成藥跟醫生開的處方藥的差別在於,成藥藥效只有處方藥的1/3,比較安全,相對效果就沒這麼好。成藥大多是綜合性質,作用比較多,相對處方藥比較針對性的治療;成藥取得比較方便,處方藥要醫生開立。感冒不舒服,到底甚麼情形可以自己服用成藥,相信最多人的困擾。王建宇醫師也說,感冒有六大症狀,一般所謂的綜合感冒藥都會針對的感冒的症況來幫你緩解不舒服的感覺,讓你的身體可以自我對抗病毒,所以覺得身體不舒服,吃藥是沒問題的,但如果的症狀超過5天沒有改善,代表你可能不是感冒,就要趕快去看醫生了。王醫師說,有些人會擔心加強錠藥效強,是否對身體有害?其實正常劑量應該1天500毫克,但還是要看年齡、體重、肝功能,不要過量就沒事。但有些人想要趕快感冒趕快好,會喝熱飲配感冒藥,這樣非常危險,吃一次就要擔心過量問題,如果一天吃好幾次!造成肝細胞或其他細胞脂質過氧化反應,使器官受到傷害。除了吃的成藥,擦的藥膏相信也是家家必備的,但萬用藥膏真的有這麼萬用嗎?王醫師指出,大家會將薄荷軟膏和皮膚藥膏都說成萬能藥膏,兩種的功能有點相似與重疊,但是一般家裡的小傷口問題,薄荷軟膏都有舒緩和保護的效果,也沒甚麼副作用,但如果是肌肉拉傷引起紅腫問題,建議擦了不要去推,一來不舒服,二來紅腫時推,小心水楊酸經過皮膚進入體內引發中毒。另外一種皮膚藥膏是有抗菌、止癢、類固醇的三合一藥膏,如果是嚴重的感染,類固醇會加重危害!還有過敏的嚴重程度不同,拼命擦也易引起類固醇的副作用;且這種藥膏對黴菌沒用,有人拼命擦,只能止癢,結果3、5天後更嚴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