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護理之家火災實境勤演練 避免憾事重演

護理之家火災實境勤演練 避免憾事重演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葉臻/綜合報導)由於日前發生在行政院衛生署新營醫院北門分院附設護理之家的火災造成重大傷亡,為避免憾事重演,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於101年11月13日於延松護理之家進行夜間火災疏散演練,撤退重癱插管病人9人、坐輪椅住民2人,並在大火時將患者水平疏散至另一區域,過程緊湊逼真。衛生局表示,護理之家收容對象多為行動困難、無法自行避難者,一旦這類場所發生火災,會對病人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為提升機構工作人員對火災應變之熟練度,會持續輔導及要求護理之家每半年舉行1次防災實際演練。嘉義市各護理機構上半年已100%完成演練,下半年之演練將要求各護理之家針對夜間,人員配置較少且多數人休息熟睡時進行實地夜間演練。在夜間實地演練過程中,各護理之家針對夜間可能遇到的困難如人力調配、救援時間及動員交換相關經驗及意見,並加強熟悉疏散及逃生路線,才能在發生重大災害時,將傷亡降到最低。

台東抽檢飲用水 40件全數合格

台東抽檢飲用水 40件全數合格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某些地區自來水濁度容易受影響,因此民眾會購買瓶裝飲用水飲用,臺東縣衛生局上月份特別針對轄內超市、量販店、零售百貨店抽驗市售「瓶裝飲用水」40件,其檢驗項目為微生物衛生標準,包含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結果出爐,全數符合規定。台東縣衛生局所檢驗市售飲用水當中的「大腸桿菌群、綠膿桿菌、糞便性鏈球菌」是評估水源水質製造配送過程的衛生指標之一,數量過高表示水源水質可能不潔或在製造、儲存、取用過程中器具、容器、包裝或工作人員個人衛生狀況不佳而遭受污染,提醒民眾切勿購買或飲用,以免造成腹瀉等問題。衛生局提醒民眾於購買包裝飲用水產品時,均應仔細觀察產品外觀、瓶蓋瓶口是否緊密完封、產品是否在有效期限內、販賣場所是否將產品儲放於陰涼處等,勿購買含有懸浮物或雜質的商品,發現產品有上述現象,請不要再飲用。任何純淨水長期放置或儲存都會變質,開罐後宜儘早飲用,消費者如仍有疑慮,建議可煮沸至少攝氏100度後再飲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都由「吸菸」引起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都由「吸菸」引起

根據研究顯示,近九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但COPD的患者卻仍有4成還在吸菸,為此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世界日時,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帶著COPD的孫越叔叔與300位COPD病友及家屬齊聚台北榮民總醫院,呼籲老菸槍及早戒菸,避免COPD及其共病一個個找上門! 終身義工孫越表示,自己雖然在1984年戒除吸了37年的菸,卻因戒的太晚,這些年來深為COPD所苦,目前除仍使用類固醇持續治療,這一年以來裝了心臟支架,膝蓋也越來越不行,原來這些都是COPD的共病,自己除了持續用藥治療外,也盡可能的努力與自我要求...但始終未確實每天練習三次、每次十分鐘的肺部復健運動;孫越說: 大家要彼此共勉,為了自己及愛我們的家人,天天都要依醫師指示乖乖做肺部復健運動!孫越強調,慢阻肺要面對的是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如果你不想為COPD所苦,最有效的動作就是兩個 : 第一就是立即終止吸菸、停止惡化!第二就是不要開始吸菸、以免上癮。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理事長江啟輝指出,COPD雖然常因吸菸引起小氣道與肺泡慢性炎症反應,導致呼吸道阻塞與肺泡破壞腫大,同時,慢性炎症反應也會釋放發炎介質至全身,產生全身器官的發炎而導致常見的共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癌症、糖尿病、憂鬱症。江啟輝理事長進一步表示,根據台北榮總胸腔部自民國90年至101年間,統計過去863位COPD病人,發現其共病如下: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質疏鬆、糖尿病、憂鬱,85位COPD患者死亡。其死亡的原因為癌症有47人佔55%,分析結果顯示COPD最常見的共病是心臟血管疾病,但死亡原因常是癌症其次為敗血症與呼吸衰竭。所以將來治療COPD可能除了治療肺本身以外,同時也要考慮到共病的處置。此外還是希望抽菸超過20年、40歲以上的民眾,應定期做肺功能檢查早期發現COPD、戒菸並早期治療。江啟輝理事長表示,除了快戒菸以外,要正確用藥及肺部復健運動,不要以為是資深的病患就一定會做肺部復健運動,往往是因為錯誤的方式導致功效不大。肺部復健的主要目的為: 改善呼吸困難、預防及治療併發症、減少呼吸道感染並提高病患生活素質。患者宜學會腹式呼吸與噘嘴呼吸的正確方式以減少呼吸頻率和增加潮氣容積。呼吸訓練隨時都可以練習,每天至少三次,一次至少十分鐘,要常練習,才能夠自由運用,在呼吸急促時才可控制自己的呼吸。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都由「吸菸」引起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都由「吸菸」引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研究顯示,近九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但COPD的患者卻仍有4成還在吸菸,為此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世界日時,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帶著COPD的孫越叔叔與300位COPD病友及家屬齊聚台北榮民總醫院,呼籲老菸槍及早戒菸,避免COPD及其共病一個個找上門! 終身義工孫越表示,自己雖然在1984年戒除吸了37年的菸,卻因戒的太晚,這些年來深為COPD所苦,目前除仍使用類固醇持續治療,這一年以來裝了心臟支架,膝蓋也越來越不行,原來這些都是COPD的共病,自己除了持續用藥治療外,也盡可能的努力與自我要求...但始終未確實每天練習三次、每次十分鐘的肺部復健運動;孫越說: 大家要彼此共勉,為了自己及愛我們的家人,天天都要依醫師指示乖乖做肺部復健運動!孫越強調,慢阻肺要面對的是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如果你不想為COPD所苦,最有效的動作就是兩個 : 第一就是立即終止吸菸、停止惡化!第二就是不要開始吸菸、以免上癮。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理事長江啟輝指出,COPD雖然常因吸菸引起小氣道與肺泡慢性炎症反應,導致呼吸道阻塞與肺泡破壞腫大,同時,慢性炎症反應也會釋放發炎介質至全身,產生全身器官的發炎而導致常見的共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癌症、糖尿病、憂鬱症。江啟輝理事長進一步表示,根據台北榮總胸腔部自民國90年至101年間,統計過去863位COPD病人,發現其共病如下: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質疏鬆、糖尿病、憂鬱,85位COPD患者死亡。其死亡的原因為癌症有47人佔55%,分析結果顯示COPD最常見的共病是心臟血管疾病,但死亡原因常是癌症其次為敗血症與呼吸衰竭。所以將來治療COPD可能除了治療肺本身以外,同時也要考慮到共病的處置。此外還是希望抽菸超過20年、40歲以上的民眾,應定期做肺功能檢查早期發現COPD、戒菸並早期治療。江啟輝理事長表示,除了快戒菸以外,要正確用藥及肺部復健運動,不要以為是資深的病患就一定會做肺部復健運動,往往是因為錯誤的方式導致功效不大。肺部復健的主要目的為: 改善呼吸困難、預防及治療併發症、減少呼吸道感染並提高病患生活素質。患者宜學會腹式呼吸與噘嘴呼吸的正確方式以減少呼吸頻率和增加潮氣容積。呼吸訓練隨時都可以練習,每天至少三次,一次至少十分鐘,要常練習,才能夠自由運用,在呼吸急促時才可控制自己的呼吸。

冬季易骨折 適當日曬比補鈣有用

冬季易骨折 適當日曬比補鈣有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受不了陽光嗎?許多女性為了防曬美白,見到陽光就躲,反而錯過了攝取維生素D的大好機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協會祕書長詹鼎正表示,人體維生素D有80%是來自陽光曝曬,食物來源中含量較少,若是人體缺乏維生素D很容易讓骨質疏鬆,即使再補鈣也很難阻止骨質流失。因此日曬不足與骨質疏鬆密切相關。調查顯示,1至3月髖部骨折發生率不僅是全年最高並較夏季高出20%,且由於冬季紫外線較弱、日照時間短,民眾接觸陽光更少。平均每半小時就新增1位髖部骨折患者!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教授表示,冬季進入骨折高峰期,尤其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之死亡率女性約為15%,男性則高達22%大多數國人體內維生素D不足,如何才能夠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以台灣地區位置、地形與天候等變因計算,包括臉、手及手臂於正中午均需暴露於日曬的時間,如在夏天全台各地約曬6~8分鐘即可,但由於冬季紫外線下降,台北人至少需曬35~42分鐘,台中和高雄也各需約15~20分鐘才能達到,且每隔一日就需曬一次太陽,老年人曬太陽的時數可以更長,才能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詹鼎正醫師指出,由於曝曬的身體部分設定為露出臉部、手臂及手部,所佔人體表面積各為9%,不能戴帽子或手套圍巾,並需穿無袖上衣,不過,足夠的日曬不僅對一般民眾有執行難度,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更是難以達成。詹醫師建議已發生一次骨鬆骨折的患者,應立即接受骨密度檢測,考慮使用藥物的必要,另補充維生素D或使用含維生素D的複合性治療藥物,積極提升骨密度,以避免再次骨折。

血栓致手臂痠痛 晚一步恐截肢

血栓致手臂痠痛 晚一步恐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嫗,因自覺右手臂疼痛痠軟、手指則是又冷又麻、時而蒼白、時而青紫,前往署立彰化醫院就醫,一度還以為是血液不循環所致,之後輾轉到署立彰化醫院才發現是血栓栓塞,立即接受心臟內科的置管融栓術治療,數小時後症狀緩解,兩日後動脈攝影確認阻塞血管已完全暢通,若是患者未及時正確診斷治療,恐面臨截肢的後果。 署立彰化醫院心臟內科李翰醫師表示,這位患者算幸運了,老嫗過去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病史,但未規則控制,近日自覺右手臂疼痛痠軟、手指則是又冷又麻、時而蒼白、時而青紫,接下來的一週她嘗試了藥局買的疼痛貼布、復健科診所給的止痛消炎藥及復健療程,但疼痛依舊,右手麻痺更為明顯。患者一度還被懷疑是頸椎壓迫所致,之後輾轉到署立彰化醫院才發現是血栓栓塞,這是神經病變的後遺症,是缺血傷害所造成的。李翰醫師指出,這位患者算幸運了,急性動脈阻塞可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肢體缺血壞死,嚴重者甚至需要做患側截肢處理。追究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栓塞或是血栓形成,堵住血管,造成血流供應中斷、組織缺血傷害。而臨床表現有所謂的5P症狀:疼痛、脈搏消失、感覺異常及麻痹,如果皮膚愈蒼白則缺血愈嚴重。疼痛常是最先出現的不適,八成以上病人都會有此症狀;脈搏消失,是動脈血流不通的徵象,也是初步診斷的依據;感覺異常是因為末梢神經對於缺血很敏感,因此有超乎常人的麻木疼痛感受;如果缺血時間過久,肌肉會因缺血而麻痹,再拖下去,肢體可能發生不可逆的壞死。過去對於急性動脈阻塞的治療,主要仰賴外科的血栓切除術及輔助繞道手術治療,但近年來隨著導管介入治療的進展,置管融栓術及輔助的血管成形術 治療已成為替代治療的選擇。

遺傳診斷不傷胎兒 提早檢驗唐氏症

遺傳診斷不傷胎兒 提早檢驗唐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唐氏症寶寶的發生率約是700分之一,生下唐氏症的小孩超過百分之95的情形父母親都是正常,但科學上更發現,母親如果高齡的話(台灣國健局定義是34歲)胎兒發生唐氏症的機率升高。許多母親雖然想檢查,但卻因為遺傳診斷多為侵入性檢查而擔心胎兒受到影響,若未診斷出唐氏症恐造成一輩子的遺憾。 唐氏症是第21號染色體三體症,也就是多了一條第21號染色體變成3條,在人類胎兒發生率很高,科學家一直努力想要透過只抽母血 利用母血裡微量的胎兒基因片段 來達成對胎兒唐氏症或其他遺傳疾病的診斷 美國的Bianchi和香港的盧煜明教授是其中的先驅,在「自然-醫學」期刊發表了無創性胎兒唐氏症確診方法,世界各國實驗室紛紛跟進,而台灣今年也開始從事此類型的檢測。 彰基基因醫學部主任陳明醫師認為 台灣必須要發展本土自己的技術 這個技術以往因為使用的儀器設備非常貴,且需要寄到國外。彰基醫學中心加緊發展,經過一年努力,上個月做出了第一批的測試 跟國外公司的結果相比,百分之百相符合,連旅居美國的台灣僑民楊小姐回國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後,因擔心羊膜穿刺的風險,也接受此項檢測。 但陳明醫師強調,目前還沒有辦法只抽母血就達到對全部染色體片段的判讀,暫時也還不能用在微小缺失重複,或者單基因遺傳疾病,接受羊膜穿刺或絨毛採樣後孕婦必須妊娠滿十週才可以檢測,且檢查費用高,媽媽們必須充分瞭解這項檢測的範圍和限制,做好評估再前往門診接受檢驗。

撤骨鬆退骨折 就「要」D、鈣

撤骨鬆退骨折 就「要」D、鈣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骨折骨鬆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愛漂亮的女性朋友也要小心成為骨鬆骨折高危險群,俗話說「一白遮三醜」,不少女性拒絕曬太陽,但骨鬆學會秘書長詹鼎正指出,人體維生素D有80%來自陽光,建議一般民眾要預防骨鬆骨折就要注意維生素D以及鈣的攝取;而已經骨鬆的民眾則是「藥、D、鈣」,即骨鬆藥物、維生素D、鈣,三管齊下才能預防發生二次骨折。雖然鈣質是人體骨骼的主要成份之一,但若缺乏維生素D,補充再多鈣質,也無法為人體吸收,因此維生素D是提升骨密度的關鍵。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成人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800IU至1000IU。台灣雖處日照充足的中低緯度,但國人普遍日曬時間不足,或人體曝曬面積不夠,都無法攝取足夠維生素D。怎樣攝取維生素D、要攝取多少劑量?詹鼎正說,合成維生素D除了日曬之外還可以透過營養品來補充,由於維生素D直接從食物中攝取較有難度,不像鈣可以從牛奶及其它食物攝取,他特別提醒在攝取維生素D的營養品時,要注意每天不要超過每日的安全劑量上限2000mg,以免對人體器官造成負擔。另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教授表示,由於冬季進入骨折高峰期,尤其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之死亡率女性約為15%,男性則高達22%,因此「抗折」是骨鬆患者治療首要目標。建議已發生一次骨鬆骨折的患者,應立即接受骨密度檢測,考慮使用藥物的必要,另補充維生素D或使用含維生素D的複合性治療藥物,積極提升骨密度,以避免再次骨折。(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吃大豆異黃酮擺平更年期?醫師:可能更糟!

吃大豆異黃酮擺平更年期?醫師:可能更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更年期到來,可別亂自行購買大豆異黃酮或是其他保健食品來吃,小心不但對身體沒有幫助,反而還傷荷包!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蔡鴻德指出,其實這些保健食品,本身對於更年期產生的症狀並沒有太多的幫助,且如果服用過量,甚至會造成內分泌失調,讓症狀更加嚴重。而根據104市調中心的調查顯示,更年期擾人症狀的前三名為,皮膚乾、搔癢(49.4%)、失眠(47.1%)、關節痠痛(47.1%),並且約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煩惱陰道乾澀問題。然而,民眾面對這些困擾,近5成民眾選擇自行購買保健食品,僅1成6就醫治療,高達7成5對正確攝取量認知錯誤。蔡鴻德教授說明,目前市面上的更年期營養補充品九成是以大豆異黃酮為主的異黃酮類成分,雖然是保健食品,但若是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造成內分泌失調,情況反而更糟。雖然醫界針對大豆異黃酮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70~80mg,但臨床研究顯示其效用類似吃安慰劑,緩解效果有限,因此不但亂補可能造成副作用,也可能補了一堆其實根本沒效,白花冤枉錢。因此,蔡鴻德教授建議,女性朋友若有更年期問題,應諮詢專業醫事人員,別再自己當醫生盲目亂補或過量補充植物性荷爾蒙,如此才能真正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輕鬆擺脫老化,保有熟齡魅力。 

醫訊/夢想起飛小太陽成長營

醫訊/夢想起飛小太陽成長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兒童,長期治療,要面對療程副作用,過程相當辛苦,也容易失去信心。為了關懷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病童,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舉辦「夢想起飛 小太陽成長營」,活動內容有紙飛機夢想起飛、孩童彩繪希望活動、家長的衛教講座、家長分享互動、活力健康操、流行帶動唱分組競賽、病友分享。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對象為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病友(16歲以下)與家長。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夢想起飛 小太陽成長營時間:101年11月18日(日)09:30~15:40地點:台大兒童醫院(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B1講堂與1號會議室洽詢:02-2717 1986活動小組黃小姐(周一~周五上午10點~下午7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