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4癌篩檢人數破50萬 早發現、早治療

4癌篩檢人數破50萬 早發現、早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癌症常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是去年新北市民癌症死因的第3、4、7及第10位。新北市今年截至11月30日止,已免費篩檢54萬5565人次,超過去年49萬1774總人次,經確診為癌症有1430人。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強調,臺灣醫學科技進步,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很多癌症是可以治癒的,呼籲民眾參加4癌免費篩檢。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使得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大腸癌及乳癌的罹患率近年更鉅幅攀升,分別高居男女性的第1名;口腔癌患者則是每10人,就有1人是檳榔的愛好者。其實,癌症並不可怕,怕的是錯失治療黃金時間,以目前醫學的進步,癌症若能早期發現並及時加以治療,通常可獲得控制甚至治癒。 因此,衛生局特協調新北市1226家醫療院所,免費為民眾篩檢4大癌症,以及建構社區藥局當市民的健康好鄰居,協助轉介檢驗。今年1月至11月30日共服務54萬5565人次,超過去年49萬1774總人次,共發現3萬5971位陽性個案,經確診為癌症的個案有1430人,都由專人通知轉介做進一步治療。 衛生局呼籲今年還沒有接受大腸直腸癌(50~69歲2年1次)、口腔癌(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者,2年1次)、乳癌(45~69歲婦女,2年1次)及子宮頸癌(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篩檢的民眾,儘快至各轄區院所接受篩檢,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罹口腔癌比例攀升 健保局供免費篩檢

罹口腔癌比例攀升 健保局供免費篩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口腔癌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罹患人數及死亡人數上升最快的癌症,也是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有鑒於此,國民健康局這幾年也加強呼籲口腔癌的防治,以及提供30歲以上有吃檳榔或抽菸習慣者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粘膜篩檢。在台灣,口腔癌患者8成以上的確有吃檳榔的習慣,但嚼食檳榔卻不是罹患口腔癌的唯一因素,抽菸、喝酒與口腔癌也是息息相關。康聯預防醫學口腔健檢中心主任蔡志孟醫師表示,由於刻板印象的長久累積,讓國人誤以為只有吃檳榔的人才會得到口腔癌。其實,若家族有罹癌病史、或有基因突變等,通常較一般人罹患機率相對高。而口腔常接觸致癌物質,也是罹患口腔癌的原因,蔡志孟醫師進一步強調,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習慣的人,能夠立刻戒除,就馬上減少接觸致癌物質的機會。若一時無法改變長年習慣,至少每3個月至半年作一次口腔黏膜篩檢,早期發現與還能早期治療。另外,口腔太常有傷口,造成口腔表皮破損,破壞口腔黏膜的保護功能,增加致癌物質進入體內的機會,也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一旦口腔粘膜潰瘍持續2周以上、拔牙後傷口久久不癒合,或口腔表面有異狀或異物感時,一定要盡速至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就診。千萬不要小看口腔內的問題,因為口腔問題,輕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若丟著不管任其長久累積,也可能變成致命的危機,輕忽不得。

好焦慮!經濟不景氣上班焦慮症多兩成!

好焦慮!經濟不景氣上班焦慮症多兩成!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進到診間,就哭著說,「老闆都說我是最重要的員工,但是我已經好久沒有好好睡上一覺」,這是一位33歲,在某公司擔任小主管的王小姐,到萬芳醫院精神科所哭訴的心理話;因為平時工作壓力過大,自我要求極高,進而影響到下班之後的生活與睡眠品質,而這就是所謂的「上班焦慮症」。什麼是「上班焦慮症」?精神科賴雅文醫師說明,焦慮症的核心症狀就是長期存在「難以控制的過度擔心」,越想控制越難控制,伴隨會有坐立不安、感覺疲倦、難以專心或腦袋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繃以及睡眠障礙。若是焦慮沒有被適當治療,之後併發憂鬱症的機率偏高,甚至會有自殺想法。而焦慮症的人格特質是缺乏安全感、自我要求高、較難跟人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遇到困難習慣依靠自己、對他人評價敏感、會「活在未來」,習慣將現在的不順跟未來的幸福做連結等等。尤其在近幾年大環境不景氣之下,工作壓力更讓人喘不過氣,讓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然而,大環境不景氣之下,臨床具「上班焦慮症」的情況,比起以往多增加了兩成,對此賴雅文說,輕微的焦慮症,可先透過放鬆訓練、有氧運動、均衡飲食以及調整生活作息來改善;而當焦慮已經影響到生活或是工作的時候,就需要藥物治療。但許多患者會自行服用安眠藥來改善睡眠,可是長期只服用安眠藥容易會上癮及造成記憶力退化,可謂治標不治本。因此賴雅文提醒民眾,如果因為過度焦慮,而產生失眠的情況,可與醫師討論,使用抗憂鬱劑治療焦慮,不僅不會上癮,還能放鬆心情及提高免疫力,改善焦慮及失眠症狀。

九成愛滋受侵害 二成染病迫失業

九成愛滋受侵害 二成染病迫失業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台灣對於愛滋病患的隱私以及權益都有明文保障,但是染有愛滋病的民眾在台灣似乎仍是不被尊重,除了飽受歧視、不被社會接納外,權益更是時常被剝奪。根據新一份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針對愛滋侵權經驗的問卷調查,發現在1,189位感染者中,就有1087位曾在「就業、就醫、就學、居住與安養、隱私或親密關係」等六個面向中權益遭受到侵害,比率高達91.43%。其中醫權被侵犯的比率更高達90.6%,是六的調查面向中最高的,其次是隱私權被侵犯的人也有64.9%,就業權被侵犯的人雖然相較較少,但仍有23.6%,居住與安養權被侵犯的佔19.7%,親密關係權被侵犯佔19.5%,就學權被侵犯在本次研究中則是較為少見的4.30%。儘管就業權被侵害的比率並非是最多的,但調查發現256位感染者中就有222位是因為知悉要檢驗愛滋,而放棄報考、報到、或爭取某職務,雖僅佔全體的20.4%,但光這就是所有就業權被侵犯的86.7%。愛滋檢驗並非一般勞工體檢項目,雇主或許不知此項規定,或者有意希望勞工檢驗愛滋,而將愛滋列入勞工體檢中,造成感染者主動或被迫放棄的既成事實。進入職場後,也的確有感染者因感染愛滋的事情被知悉,而在職場上受到公司的差別待遇(8.1%)、或被同事排擠(5.9%)、威脅(2.4%)、或遭受肢體暴力(1.3%),也當然有不少人因而離職或轉調(8.1%)。這研究結果反應:感染者就業權被侵犯的狀況,除在公司層級外,很多是發生在與同事共事層面。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指出,法規的落實不足,導致感染者的不論是主動或被動,「現身或曝光」,在現階段的社會感染者而言,幾乎難以全身而退。對於感染者真正的尊重與接納,短期內或許難以企及,但這正是法規應該發揮作用的時候,讓感染者對現在的保障規定多一點信心,並導正社會偏差的價值觀。(圖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提供)

市場機制提升減碳成效 台受國際肯定

市場機制提升減碳成效 台受國際肯定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環保署溫減管理室簡慧貞參事兼溫減管理室執行秘書,於12月4日出席「排放強度管制與政策創新作為」周邊會議,會中發表台灣現階段溫室氣體管理策略規劃,並以訂定排放強度為討論主題,探討如何建構更有效率的市場機制,據以提升減碳成效。簡慧貞於會中介紹台灣溫室氣體減量管理策略推動進展及後續管制作為,並介紹二階段實行方式,鼓勵我國企業及早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管理的能力建構及相關減碳措施計畫。未來規劃逐步加嚴產業別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其他與會國際人士對於臺灣推動排放強度策略的前瞻性規劃與展現成果表示肯定,並推崇臺灣已經從策略規劃邁入實際推動,採用排放強度制訂促進產業減碳是一個具體且務實的作法,執行進展領先國際。而加拿大亞伯達省政府推動訂定排放強度標準,限制不同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產業相關因應行動。中國北京環境交易所朱俐女士則概述近期中國大陸碳試點的推動現況與未來發展。環保署表示,台灣以可量測、可報告及可查證精神,建構產業溫室氣體減量階段性作法來完善整體管理體系,並逐步導入市場機制來提升減量成效,此舉不但能讓產業界以成本有效方式落實減碳,更可以明確引領企業進行綠色投資,符合氣候公約基本原則與國際社會運用市場機制促進減碳的發展走向。

身心障礙者漸多 行政院將加強輔導幫助

身心障礙者漸多 行政院將加強輔導幫助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在高齡化社會來臨的情況下,老年人面對身體功能漸失能的不便,以及其他身障者的不便,行政院內政部報告「身心障礙者輔具服務現況與發展」情況,予陳冲院長聽取,希望內政部及相關部會持續落實推廣相關服務,讓身心障礙者的生活更有自信與尊嚴。行政院長陳冲說,在輔具服務與研發部分,與內政部等七個部會都有關,應考慮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以外之需求,例如單純高齡化之需求,以及不是法律所規定之輔具需求。另外,有些老年人上下車,若在車門旁邊吊掛輔助物品,可便利上下車,國科會及經濟部可以協助產業研發及補助。然而,至101年10月底止,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58萬1,684人,推估其中失能老人約有32萬7,874人。對此內政部表示,由於身心障礙人口逐年增加,加上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增加,促使各類輔具服務之推展與開發更形重要;因此, 內政部會加強輔導各地方政府成立地方輔具中心以提供服務。

醫訊/生命最終關懷~生死學與生命教育

醫訊/生命最終關懷~生死學與生命教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個人都會遇到生老病死與臨終問題,但是華人在這方面總是非常避諱,好像這樣就永遠可以躲過病魔與死神的追緝,結果反倒弄巧成拙,到臨終前衍生很多很多複雜問題與後遺症,造成自身與家屬身心識的種種恐慌與苦難,反不易善終,所幸台灣最近二十年來積極推廣安寧教育與緩和醫學、立法修改,這類問題已經改善部分。有鑑於此,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與財團法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特規劃2012年生命大學與生教大師有約系列公益講座,邀請南華大學代校長及生死學系專任教授釋慧開博士主講「生命終極─從台灣生死學之父傅偉勳教授談起」,他是美國天普大學宗教學系所哲學博士,生死學家與宗教學家。已故的哲學家傅偉勳博士曾在台大開生死學課,並著作《死亡的尊嚴和生命的尊嚴》一書,故被台灣學界譽為「臺灣生死學之父」,傅教授曾任天普大學宗教系主任及專任教授,釋慧開教授為他的學生,公務人員得辦理終身學習研習時數認證。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生命終極─從台灣生死學之父傅偉勳博士談起時間:101年12月8日(六)下午14:00~17:00地點:中正紀念堂1樓中正演藝廳(台北捷運新店淡水線中正紀念堂捷運站)洽詢:02-2343 1100 分機1125文教組 蕭小姐

家長職業欄引爭議 國健局道歉滅火

家長職業欄引爭議 國健局道歉滅火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台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及衛生狀況調查」問卷,其中家長職業欄竟出現舞女、酒女等選項,引起爭議。對此,國健局除回收問卷外,也發表聲明稿道歉。國民健康局表示,該調查計畫經由公共工程網站公開徵求研究團隊,以進行調查之設計、執行與分析,結果由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得標,計畫主持人為其副理事長黃耀慧副教授。據黃教授表示,該問卷有關職業之題目,是參考國內過去文獻,將所有職業簡化為6類,方便民眾填答及進行後續研究分析。國民健康局對於學者設計之問卷內容不夠周延,深感遺憾,已立即要求停發問卷及檢討內容,並將於修改後,審慎召集專家會議,詳予審查,通過後才會准予再進行調查。日後對於其他委外研究之問卷內容,也會要求事前的行政審查。

慰安婦女議題特展 紀錄人權運動20年

慰安婦女議題特展 紀錄人權運動2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慰安婦事件是歷史的傷痕,一直以來都受到各界討論,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12/20止,於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3樓舉辦「勇不停歇-慰安婦暨婦女人權特展」,展覽由婦女救援基金會策劃,展出內容設定九大主題,以前台籍慰安婦在台灣對日爭取正義20年的勇敢生命歷程,串連出女性人權在戰爭中的弱勢處境,至今依舊存在。策展單位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前台籍慰安婦阿嬤們追求尊嚴正義20年,她們以最大的毅力面對,成為生命的勇者。今日(12/6)舉辦開幕記者會。展除靜態展覽外,另於12/6、12/8、12/15下午2:00於展區內放映國際人權影片「旅行之歌」,以戰火過後受創者身心處境的故事呼應特展主題。此次展覽主題包含「生命勇者」、「戰爭與性別暴力的人權受害者」、「暗自吞淚的傷痕-阿嬤的故事」、「勇者無懼」、「傷痕中勇敢前行」、「我們的母親,我們的阿嬤」、「缺席的參與-阿嬤的房間」、「前台籍慰安婦人權運動20年大事紀」、「堅持的理由-女性、和平與安全」。除用照片、影片、文字呈現慰安婦故事與歷史,也第一次將阿嬤的遺物、聲音、影像以劇場形式表現,讓參觀者感受儘管缺席,阿嬤仍持續參與為女性人權奮鬥的情境氛圍。此外,在21世紀的今日,類似慰安婦、於烽火下的女性受暴與被販賣的弱勢處境依舊,也希望透過這次展覽,喚起大家的關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慰安婦事件並非過去的歷史,這些阿嬤真實存在著,從20年前58位隕落至今還有8位阿嬤,即使平均年齡已89歲,她們仍未放棄爭取正義的可能,從未畏懼。誠摯邀請年輕一輩的朋友親自走一趟展覽,從裡面感受阿嬤們的堅毅與勇氣,阿嬤們如何獨自承受超過一甲子的祕密?阿嬤們又是如何堅持走過這20年人權運動漫漫長路?都值得年輕朋友來此細細體會。(照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醫師籲:遵守埋針流程 保障病人安全

醫師籲:遵守埋針流程 保障病人安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幾年來,台灣肥胖人數上升,中醫界若能推動「穴位埋線標準作業流程」,將可以減少肥胖人數與國民健康遭受肥胖危害的風險。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賴郁凱主任指出,目前中醫教學單位或是醫療管理部門,均未對穴位埋線訂定標準作業流程,由於缺乏全國性規範,以至醫療不良事件屢見不鮮,嚴重危害病人安全。賴主任表示,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自民國97年開始執行穴位埋線治療,依照大陸針灸高等學校教材研擬穴位埋線作業流程,再經內部作業流程改善計畫逐步修訂成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之「穴位埋線標準作業流程」,其特色在於治療前已完成羊腸線裝填的程序,以每次治療所需使用的針數為單位,無菌包裝,經氣體滅菌消毒,完全避免治療過程中發生汙染的風險。針灸已經證實可透過對神經或是內分泌系統的調整,抑制肥胖者亢進的食慾、抑制腸胃吸收功能,減少熱量的吸收及儲存,促進脂肪的代謝,消耗積存的脂肪,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在針灸同時,施行羊腸線的植入,可以加強並延長對穴位的刺激,提高針灸體重控制的療效。賴主任指出,目前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仿效西醫醫學生臨床教學內容,製訂臨床技能鑑定流程,實習醫師便開始依「穴位埋線標準作業流程」訓練,第三年住院醫師需經由臨床技能中心進行臨床技能鑑定考核及格,方能於臨床業務中執行安全穴位埋線治療,以確保病人權益。賴郁凱主任也呼籲台灣中醫教學單位或是醫療管理部門,儘速針對穴位埋線訂定標準作業流程,落實中醫臨床教育,普遍實施臨床技能鑑定,透過考核及格的醫師,方能於臨床業務中執行穴位埋線治療,以保障病人安全,減少醫療爭議事件。(圖片: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