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超級愛健康/姿勢不良!當心影響孩子骨骼發展

超級愛健康/姿勢不良!當心影響孩子骨骼發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想要小孩子骨骼、體態好,就要避免錯誤姿勢,小學生有嚴重的脊椎側彎,是因為不良坐姿的影響。衛生署統計,光是09年就有8千名小學學童有嚴重脊椎側彎的問題,需要專科醫生跟進,這數字比10年前高出7成!醫生指出,這跟平日作息與姿勢習慣也很大的關係!你家小孩也是寫功課時就要盤腿,坐沙發絕對不會坐好,再不然就是斜躺著嗎?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指出,這些不良的坐姿對孩子發育的都是會有影響的,容易造成孩子駝背,發展出內八的站姿及步態,會使孩子有下背痛及脊椎側彎的情形。那麼哪些是影響孩子發育的錯誤坐姿?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表示,常見的錯誤坐姿包括,坐著時駝背可能是因為桌子太矮、而坐著時會顛腳有可能是椅子太高,還有坐著時會彎腰駝背恐是小朋友常習慣坐在地上造成的。這些不當的坐姿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提醒家長們要注意,視力和姿勢是互為因果,有時候是因為視力不佳,孩子的姿勢才變形。有些父母太省錢也是問題,不願花錢替孩子買單獨桌椅,強迫用大人的。家長自己也需以身作則,別讓孩子有樣學樣。而許多孩子常站姿或走路姿勢都是錯誤的。但有時候並不是他們故意要這樣站或走,而是他們的肌力不足逼使他們這樣坐或走。黃瑽寧醫師也說,孩子有駝背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背部肌力不足,而走路內八也許是因為關節內翻造成。其他如:書包太重、缺少運動,嬰兒時坐學步車也有可能造成問題。職能治療師徐瑜亭也提醒,正常發展中三歲的孩子開始有像大人一樣的成熟走路步態,但這個前提是孩子從學會走路之後有大量充足的機會來練習走路及其他肢體運動,假使到了四歲後孩子的行走方式仍與大人不同,就要趕緊接受專業諮詢。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619

打造親善哺乳環境 高雄辦哺乳室競賽

打造親善哺乳環境 高雄辦哺乳室競賽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了使高雄市民能更自在的在公共場所或職場哺餵母乳,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年首次辦理「高雄市『乳妳所願‧歡迎哺乳』哺(集)乳室競賽」,經衛生局邀請專家評選,共有35個單位分別獲選為最佳創意獎、最佳舒適獎與最佳貼心獎。國內外研究均證實,哺餵母乳對嬰兒與母親的健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但要能成功哺餵母乳,非常需要一個支持性、友善且鼓勵哺乳的生活環境,因此,高雄市衛生局舉辦哺乳室競賽,並由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蘇麗瓊頒發獎牌及3000元等值禮券給予本市公共場所、學校及職場所屬優良哺(集)乳室計35個單位。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為了鼓勵及作為其他單位之學習標竿,特舉辦本次頒獎,也期望激勵更多民間企業支持母乳哺育政策,能於職場設置哺(集)乳室。同時促使法定場所更加重視及落實所屬哺(集)乳室之管理,營造更便利、溫馨與舒適的親善母乳哺育環境。而根據我國「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之規範,目前高雄市共有171個法定哺(集)乳室,提供市民外出需要哺乳時可就近使用。

模範病友選拔賽 五萬糖友齊控糖

模範病友選拔賽 五萬糖友齊控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強化糖尿病友團體的互動與交流,健康局連續數年辦理全國優良病友團體及模範病友的選拔與表揚活動。於今(7)日上午在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舉行頒獎典禮,為讓今年活動競賽項目更能達到病友控制糖尿病目的,還進行「全國糖尿病支持團體減重競賽」,讓病友能透過競賽活動,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方法「享瘦」樂活。依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盛行率為8%,估計約145萬人。同時調查結果亦顯示,高血糖個案未來五年內發生心臟病、中風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性分別是一般人的1.5倍、2.9倍及2.4倍。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呼籲糖尿病病友,做好自我保健,包括: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拒菸、節制飲酒、定期量血壓血糖等,以及正確善用醫療資源,包括:規律服藥、定期就醫追蹤,便能將血糖控制良好,並有效避免或降低合併症的發生。邱淑媞指出民眾罹患糖尿病,除了專業醫療團隊的支持與指導,也需要透過病友團體相互鼓勵及共同學習。因此國民健康局自93年起鼓勵各醫療院所、社區及民間團體等,組織糖尿病友團體,積極予以培力,透過病友們彼此間之互動、扶持與鼓勵,進而達到「預防糖尿病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增進國人及糖尿病友生活品質」之目標。至100年底,已增加至483個糖尿病友支持團體,約3萬5千名糖尿病患,以及1萬2千名糖尿病高危險群個案及家屬加入。在今年的在ABCDEFG模範糖友選拔比賽中,共有440人獲獎,代表這440位糖尿病友皆能達到控制血糖(A1c)、血壓(Blood pressure)及血脂(LDL-Chosterol),規律服藥「Drug」,且每年至少一次眼底「Eye」、足部「Foot」、微量白蛋白「GFR」檢查等7個項目之目標,值得其他病友學習。另外在今年新增設的糖友進步獎方面,有36位病友獲頒,雖然糖化血色素還沒有控制在7%以下,但努力不懈,明年一定可以拿到模範糖友獎。同時,健康局也表揚獲得優良團體的40位輔導員,感謝他們對於病友團體的奉獻與付出。

北市濫用救護車資源者 將採有條件收費

北市濫用救護車資源者 將採有條件收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我們的生命危急時,大家都知道應立即撥打119叫救護車,但卻也有許多人是非急救的病況,而濫用醫療資源,其中1位曾於去年1至11月叫救護車高達86次的個案,在前10大不當使用者中;其中有1位曾於去年1至11月叫救護車高達86次!因此,從12月8日起,臺北市將針對指定救護車載送至「非」急救責任醫院以及「未」赴急診室檢傷掛號者進行收費;收費標準依照臺北市「救護車設置機關(構)救護車收費基準」計算,由衛生局和消防局組成「緊急救護審核小組」,針對個案逐案審查,確定為濫用119救護車的個案將寄送繳款單。衛生局及消防局強調,新的做法絕對不會影響一般民眾緊急救醫權益,民眾發生緊急醫療狀況,如胸痛、突然發生之意識不清或昏迷以及重大創傷等,一定要儘快撥打119送醫,不需負擔任何費用。今年起,衛生局陸續針對149位使用救護車送醫次數10次以上的「救護車高使用者」,進行個案訪視和轉介,其中慢性病患由公衛護士協助,或者轉介長期照護資源,而有些酗酒、情緒問題者,則主動提供精神醫療及社福資源;經過3個月的努力,前10大不當使用者中7位之不當送醫頻率已明顯下降;其中1位曾於去年1至11月叫救護車高達86次的個案,經轉介後今年則完全沒有不當使用。依據緊急醫療救護法第20條「救護車執行勤務,應依據所在地直轄市、縣(市)衛生主管機關訂定之收費標準收費」,但現階段各縣市消防局多數尚未執行收費制度。消防局與衛生局也再次呼籲民眾,大家共同珍惜救護資源,臺北市每天約400件救護勤務,平均每3-4分鐘即有1位民眾需要救護車,如果只是到醫院回診、門診等不緊急的朋友,請千萬不要打119要求救護車服務,以免影響真正傷病患的緊急就醫。

飽餐之後肚腹痛 當心罹患膽結石

飽餐之後肚腹痛 當心罹患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寒流來襲,火鍋類食物大受歡迎,然而在大魚大肉之後,常有民眾感受到腸胃不適。中醫師廖千慧醫師表示,最近診所因消化不良前來就診的病患明顯增多,其中膽結石是引起不適常見原因之一。 廖千慧分享臨床案例,42歲的李小姐,是位家庭工作兩頭燒的上班族,最大的樂趣就是跟全家一起品嘗美食。身材雖然不至於肥胖,但是腰圍為80cm的警戒界線。最近這兩個禮拜以來,就常感到腹部微微悶痛、腹脹、沒有食慾,自行服用胃乳沒有改善,因此前來看診。 經問診之後,得知上次健康檢查,腹部超音波發現有輕微的膽結石跟脂肪肝。悶痛的位置是在右上腹,有時候會隱約痛到右肋跟右背,李小姐說通常是在吃大餐過後幾個小時開始不舒服,或是工作正在緊張忙碌的時候。中醫辯證是肝鬱氣滯、肝脾不和引起的膽結石疼痛。給予柴胡、白芍、山楂等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中藥,並告誡不能吃太油脂食物。經過一周的治療,李小姐的症狀逐漸緩解。 廖千慧強調,膽結石初期多沒有不適症狀,疼痛的位置也常被誤認為是胃痛,如果出現明顯右腹疼痛,有黃疸、發燒畏寒的症狀,表示膽結石已經阻塞膽道,則需要盡快就醫清除阻塞,切勿延誤治療,帶來致命危機。中醫師羅珮琳醫師補充,肥胖者容易罹患膽結石,減肥是預防膽結石的重要手段。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的飲食,大體上可以遵循「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和『三低一高』(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的飲食原則,減少膽結石的發生。

腹部皮瓣術 斷指成功「種」回去

腹部皮瓣術 斷指成功「種」回去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0歲從事建築工地的陳先生11月初時因工作不慎,右手食指被機器捲入,手指節傷口血肉模糊,手指骨肉分離受損變形嚴重。 聖馬爾定醫院骨科林宗志醫師表示,以往這類型皮肉缺損的受傷,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只能將受傷患部截肢,就此失去了珍貴的手指。其實是可以用皮瓣手術類似種水果的方式把手指「種」回去的。陳先生的案例,就採用腹部皮瓣手術,先將腹部的皮膚及血管組織掀起,將受損嚴重的患部固定在腹部,再將掀起的皮膚覆蓋傷指,利用腹部皮膚的血液循環供給養分,使傷指的軟組織加速修復且再生,等待約四至六週時間後,再將兩者切開分離,將新的皮膚移植到缺損的手指部位,重建缺損不見的手指肌肉和皮膚,且有保留住手指甲床生長板的緣故,因此患部還可重新長出指甲,休養一段時間,手指頭的外觀就可以跟原本的相同,恢復正常功能。 林宗志表示,此種手術成功率較高,只要病患的骨頭未損壞,皮瓣手術是屬於骨科,整形外科很好的治療方式,患者拆線後傷部勤復健,如此即能快速恢復手部完整外型與功能,減少因工作或意外損傷產生的終生遺憾。

姿勢不良!當心影響孩子骨骼發展

姿勢不良!當心影響孩子骨骼發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想要小孩子骨骼、體態好,就要避免錯誤姿勢,小學生有嚴重的脊椎側彎,是因為不良坐姿的影響。衛生署統計,光是09年就有8千名小學學童有嚴重脊椎側彎的問題,需要專科醫生跟進,這數字比10年前高出7成!醫生指出,這跟平日作息與姿勢習慣也很大的關係!你家小孩也是寫功課時就要盤腿,坐沙發絕對不會坐好,再不然就是斜躺著嗎?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指出,這些不良的坐姿對孩子發育的都是會有影響的,容易造成孩子駝背,發展出內八的站姿及步態,會使孩子有下背痛及脊椎側彎的情形。那麼哪些是影響孩子發育的錯誤坐姿?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表示,常見的錯誤坐姿包括,坐著時駝背可能是因為桌子太矮、而坐著時會顛腳有可能是椅子太高,還有坐著時會彎腰駝背恐是小朋友常習慣坐在地上造成的。這些不當的坐姿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提醒家長們要注意,視力和姿勢是互為因果,有時候是因為視力不佳,孩子的姿勢才變形。有些父母太省錢也是問題,不願花錢替孩子買單獨桌椅,強迫用大人的。家長自己也需以身作則,別讓孩子有樣學樣。而許多孩子常站姿或走路姿勢都是錯誤的。但有時候並不是他們故意要這樣站或走,而是他們的肌力不足逼使他們這樣坐或走。黃瑽寧醫師也說,孩子有駝背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背部肌力不足,而走路內八也許是因為關節內翻造成。其他如:書包太重、缺少運動,嬰兒時坐學步車也有可能造成問題。職能治療師徐瑜亭也提醒,正常發展中三歲的孩子開始有像大人一樣的成熟走路步態,但這個前提是孩子從學會走路之後有大量充足的機會來練習走路及其他肢體運動,假使到了四歲後孩子的行走方式仍與大人不同,就要趕緊接受專業諮詢。

甩不掉的腰部贅肉 震波溶脂能震碎?!

甩不掉的腰部贅肉 震波溶脂能震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生過兩個小孩的45歲女性,因肚子多出來的腰內肉不容易消除問題感到苦惱,想要動刀卻害怕手術的風險,因此尋求醫師評估考量她的需求,醫師建議可採用標靶震波溶脂,來調整身體的線條。皮膚科醫師曾興隆副院長說明,標靶震波溶脂是使用手控式的超音波傳導器,傳送聚焦式超音波到脂肪層中,震碎脂肪同時緊緻肌膚,對周圍重要結構組織並不影響,是一種非侵入式、無須開刀的非手術型療程。主要目的是幫助不想接受侵入性抽脂手術的人,能利用較有效且安全的方式來減少局部多餘脂肪,例如腹部和兩側腰部脂肪贅肉等。但此療法並非人人適用,曾興隆指出,懷孕、哺乳期、或治療期間有懷孕計劃的人、有植入式心臟去顫器或其他電磁植入式醫療裝置、脂肪代謝紊亂、嚴重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受損、免疫系統損壞、關結締組織異常、凝血功能異常、傷口癒合不全或長期服用血清藥物者,與接近治療部位處有金屬義肢者、皮膚傳染病,則不適合使用標靶震波溶脂來調整體態。曾興隆表示,標靶震波溶脂不需麻醉或藥物,沒有傷口及疼痛感。一個療程一般約至少3次治療,每次時間平均約90分鐘。曾興隆也提醒,想要進行療程者,須先諮詢醫師意見,評估是否適合進行。在治療後,需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良好的飲食控制及適當的運動,才能有效維持治療效果。(圖片:曾興隆醫師提供)

人人檢舉噪音車 拿錢拿獎衛環境

人人檢舉噪音車 拿錢拿獎衛環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鼓勵民眾檢舉高噪音車輛,環保署特別於今(101)年試辦抽獎活動,凡是在6月1日至10月31日提出檢舉案件,並於發現時間後30天內詳實填寫發生時間、地點、車型及車號等資料,以及檢舉人真實姓名、聯絡電話及住址,即可參加抽獎。抽獎儀式於今(7)日於環保署公開進行,回饋熱心環保的民眾。環保署表示,為提昇民眾參與度,並對檢舉民眾致上最高謝意,本次抽獎獎項包括平板電腦、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腳踏車、便利商店禮券杯墊等共561個獎項。經統計,活動期間共有4,464件檢舉案件,較去年同期(1,304件)增加240%,經篩選共有1,264位民眾具備抽獎資格,抽獎完畢後,得獎名單將公布於噪音車檢舉網站(http://noisecar.epa.gov.tw),有參與檢舉的民眾屆時可上網查看是否幸運中獎。環保署鼓勵,民眾只要在路上發現有高噪音之虞的車輛,透過全國免付費環保公害陳情專線電話0800-066-666,或上環保署「噪音車檢舉網站(http://noisecar.epa.gov.tw)」提出檢舉。地方環保局會進行查證並通知車主於規定期限內至指定地點接受噪音檢測,對於檢驗不合格或接獲通知檢測而規避檢驗者,將依相關規定予以告發處分,並列管追蹤至改善為止。超過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新車型審驗值加5分貝)之車輛,可處車輛所有人或使用人1,800元以上3,600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改善者,可按次處罰。環保署呼籲民眾踴躍檢舉噪音車,一起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安寧。

外籍勞工應定期體檢 保障健康好安心

外籍勞工應定期體檢 保障健康好安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防範入境外勞帶來病原感染國人,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入境勞工應定期體檢,依規定報備,做好外籍勞工的健康管理,以保障市民健康。衛生署訂定「受聘僱外國人健康管理辦法」,規定外籍勞工入境後3個工作日內及入境後滿6個月、18個月及30個月之日前後30日內,雇主須安排前往行政院衛生署指定之醫院接受定期健康檢查,並取得健檢證明十五日內檢具相關文件送衛生局核備,罹患法定傳染病,如肺結核、漢生病、愛滋病,將副知勞委會撤銷聘僱許可,遣送出境。若未定期健檢及未按時核備將罰鍰6萬至30萬元。外籍漁船船員多在海上作業,常見傳染病為腸內寄生蟲,為杜絕傳染病由境外移入,國人與外籍勞工應共同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吳澤誠表示,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並定期以漂白水清理環境,可降低腸道傳染病的感染與傳播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