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院專業團隊 協助特教生融入日常生活

醫院專業團隊 協助特教生融入日常生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就讀國小普通班一年級的曾同學,因輕度智力障礙,走路、跑步、跳躍、運動不像同班同學一樣動作靈活,在大林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定期到校協助復健後,雖然肢體動作無法立刻獲得改善,但透過治療師所教導的技巧,已能協助他拉近與其他同學之間的距離。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明倫表示,在醫院的特定環境中,很難得知特教學生的學習困難,唯有實際觀察他們的校園生活表現,才有機會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並協助改善,若是學校老師們在指導學生時遇到困難,也能適時給予建議,透過老師來改善學生的問題。大林慈濟醫院特教專業團隊101年承接嘉義縣及嘉義市部分的特教服務,由專業團隊提供到校、到宅指導,改善特教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狀況。蔡明倫表示,身心障礙學生由於情況特殊,可能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困難,走路、跑步、跳躍、運動也不像同班同學一樣動作靈活,因此家長和學校老師為他申請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及物理治療服務,讓他能獲得更多的個別化教育資源。蔡明倫表示,在為曾同學規劃活動內容時,以下課時間多加練習身體平衡協調活動為主。以最長的下課時間為例,約有二十分鐘之久,可以讓曾同學在樹蔭下草坪上有規則地玩踢足球遊戲,除了活動前規則說明、動作技巧演練需要一對一指導外,也希望藉由踢足球遊戲引發其他同學的興趣,拉近了曾同學與其他同學的距離。像曾同學這樣需要額外協助的學生,經過物理治療師的持續指導、復健後,更能融入學校生活。蔡明倫指出,雖然曾同學肢體動作不能立刻有所改善,但藉由復健課程所學會的技巧,讓他平時能和同學相處玩樂,而不只是在治療師的陪伴下的表現,這就是專業團隊願意走出醫院,提供更多服務的動力。(照片︰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營造長者友善環境 社區健康活力站

營造長者友善環境 社區健康活力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以基隆市信義區為例,大於65歲長者人口已超過11.76%,獨居者佔1.56%,為了讓這些長者的生活起居受到較好的照護,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希望結合社區各單位資源,營造長者友善的生活環境。基隆市信義區智慧社區關懷據點,每天早上有長者聚集看報紙、閒話家常、跳舞及唱歌等,志工們也熱心的幫忙量血壓並帶著他們活動筋骨,像這樣的關懷據點在本區非常普遍,每天都以電話關心社區內獨居長者,中午則藉由送餐提供更多溫馨關懷與服務,參與社區服務的志工表示,目前透過資源連結做更精緻的服務。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以社區懷據點做為一個健康活力站,藉由這個平台的發揮連結社區的資源,社區發展協會和社區內關鍵人士一起協商,讓長者能夠充分使用,享有結合藝術、文化、醫療等服務」。就像衛生所藉由資源進行整合,不再只是單單侷限在醫療、衛生保健等服務,期望讓社區獨居的長者能夠在地快樂健康老化。

瘦素抵抗致胖 每日運動15分可減肥?

瘦素抵抗致胖 每日運動15分可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什麼?!體重增加可能不是你的錯?美國加州大學臨床兒科教授羅伯特•勒斯蒂格,在新書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科學理論。他說,吃得過飽和休息什麼都不做的行為,不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是因為吃了太多糖引發的荷爾蒙問題。他把矛頭指向瘦素的激素,它就像食欲的自動調溫器。有兩個飢餓激素在體內,一個是瘦素工程,以減少食欲,另一個是它的合作夥伴,生長素,可增加食慾。當你進食一定的食物,你的脂肪細胞釋放瘦素,有效地指示大腦和遲鈍的胃口,是時候停止進食。但勒斯蒂格教授警告,若是愛吃甜食,這過程可能會失控。許多年來,科學家認為肥胖可能是由於瘦素短缺,體重超重的人根本沒有收到這些細胞釋放的訊息。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肥胖的人有足夠的瘦素,若你越胖,就會越多,但這可能是瘦素抵抗,這意味著在大腦中的細胞不再讀取瘦素的信號,說你的胃已經飽了,不管你繼續吃多少食物。恐慌會讓大腦發出指示,增加能量儲存,鼓動強大的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渴望。因為這些都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形式,節約能源的使用,抑制從沙發上起來和起床去跑步的衝動。食物的渴望更加激烈,無法抗拒的,因為瘦素應該是抑制愉悅和享受的感覺。這時你就要從食物中獲得通過抑制大腦化學物質多巴胺的釋放,幫助降低食慾。但如果你是瘦素抵抗,不管你吃了多少,還是會想一直品嚐美味。勒斯蒂格教授表示,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超重的人這麼難停止進食。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工作,是什麼原因導致瘦素抵抗。但現在教授勒斯蒂格和他的團隊已經能夠證明,高糖飲食導致的激素的高峰,這是需要清除糖的血液進入脂肪存儲。教授斯蒂格認為胰島素抵抗觸發瘦素抵抗,最重要的是,他發現,通過降低胰島素水平,它可以提高瘦素信號,停止渴望,觸發減肥。斯蒂格教授解釋說,瘦素抵抗,糖是根本。勒斯蒂格教授認為,減肥的關鍵是扭轉瘦素抵抗。所以,若你想瘦,可以在烹調時,減少糖的三分之一,每周吃一次甜點做為獎勵。每天15分鐘的運動,教授斯蒂格說,每天15分鐘是足夠的,以提高你的胰島素敏感性。雖然你可能看不到下降的秤上,通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水平,鍛煉,提高瘦素信號。還有別站著吃東西,勒斯蒂格教授說,這意味著你將進食速度快,飽足的信號就會沒有時間進入。

身心障礙者的牙科治療麻醉 首要克服「穩定性」

身心障礙者的牙科治療麻醉 首要克服「穩定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聽到麻醉兩個字,一般人可能就會有些許緊張或害怕;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所需要克服的種種內外條件就更不在話下了!成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陳士軒表示,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牙科治療,需要克服的主要問題還是是身心障礙患者配合牙醫師進行治療過程行為的穩定性,彼此間溝通方式與互動關係均須特別的設計!對於可溝通合作的病友,簡單的行為誘導就足以協助完成治療;但對緊張而合作度較差的病友,需要加上「約束帶」的使用;而較難溝通不合作的病友,口服鎮靜藥可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至於真正無法溝通、極度不合作的病友,可能就需要麻醉部醫師上場提供『全身鎮靜麻醉』的服務。麻醉的目的是要在「安全的、有品質的、符合人道精神的、有效率的」前提下協助完成一個檢查、一個治療目標。對於特殊需求的患者,如患有恐慌症或有智能障礙的病友,可以利用靜脈注射或吸入性的麻醉藥,讓患者處在鎮靜,甚至進入全身麻醉的狀態。陳士軒說,進行齒科麻醉時除了讓病友進入鎮靜麻醉『不會痛、不會不舒服』的情境,更重要的是確保病友的性命安全。過程中,麻醉醫師會隨時注意病友呼吸道的順暢、呼吸動作的穩定,以及血壓心跳的維持。也會隨時注意病友對麻醉藥的反應,適時調整麻醉深度。如果只採取「靜脈注射麻醉」而未施行氣管內管插管,則會隨時注意病友不要讓齒科治療時嘴巴內產生的「血」或「水」嗆到。另外,因許多特殊需求患者可能同時有其他內科方面的疾患,例如癲癇、腦性麻痺、心理障礙或心臟病等,所以在進行齒科治療的麻醉前,常需多方面的評估。 陳士軒也補充,齒科麻醉後較常見的副作用或併發症包括喉嚨痛、噁心及嘔吐、醫源性外傷、嗜睡、輕微發燒等;麻醉前病友與家屬需詳細告知病友的健康狀況-若發生感冒、咳嗽、發燒或腹瀉等症狀時要通知醫師,再決定是否改日接受治療;至於平常服用的藥物,除了抗凝血劑之外,通常需繼續服用,不確定時可與牙醫師或麻醉醫師再行討論。(圖/成大醫院麻醉部提供)

七種簡易釋壓方法 放鬆身心好健康

七種簡易釋壓方法 放鬆身心好健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精神緊張、壓力增加是現代人的通病,不是只有上班族有工作壓力,小至孩童、家庭主婦、退休的老人及長者都很需要適時的放鬆,身心的保養,讓自己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以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基隆市衛生局就提供民眾七種簡易壓力釋放的方法,民眾可選擇適合自己的其中一項,每日花5到10分鐘,就能達到預期效果法放鬆自己,就能擺脫緊張狀態。靜坐,心跳會放慢、血壓會下降,精神緊張的症狀會明顯改善;放聲大笑,體內引起緊張的激素會下降,免疫力相對增強; 欣賞音樂可讓血壓和脈搏都很穩定。多想好事,負面情緒減少,就能減少精神負擔;散步有助於人們平靜下來,使身體產生內啡肽緩和消沉憂慮情緒;以5分鐘時間放慢呼吸,5秒鐘吸氣,5秒鐘呼氣,就能放鬆肌肉;輕鬆起床,鬧鐘響後躺在床上5分鐘,從腳趾、腳掌、小腿、大腿、臀部,直到上身、臉部肌肉,先繃緊再漸漸放鬆,就能有很好的放鬆效果。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呼籲民眾,現代人在忙碌的社會,如何為自己找一個紓解壓力、情緒的出口,學著釋放內心的苦悶、煩燥,這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有健康的身心,才會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潛伏結核感染治療 減少發病機率!

潛伏結核感染治療 減少發病機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結核病是一種透過空氣傳染的疾病,與傳染性結核病人密切接觸後,僅有1/3成為潛伏感染者,體內有結核菌,而其中10%會在一生中發病,其中1/2在被感染後的2年內發病,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表示,政府從97年開始為了把10%發病的機會降低到1%,推行潛伏結核感染治療,目的是要減少潛伏結核感染發病的機率,而接受都治潛伏治療的效果更可高達96%以上。不過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必須經過皮膚結核菌素檢測確實體內已有結核菌感染才需服藥,且每日服藥長達9個月,結核病人治療只需6個月,因此考量感染後發病機會高、服藥順從度、藥物成本及服藥安全性等因素,目前僅針對13歲以下及部分14-25歲之間的接觸者進行該項治療。有關結核病接觸者及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者被民眾誤解為傳染性結核病人,進而引發拒絕入學與民眾的恐慌,吳澤誠表示任何年齡、任何種族,都有可能得到結核病,一旦受到結核菌的感染,在抵抗力較差時,就比較容易發病。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是根除結核病的重要策略,潛伏結核感染者並不是結核病病人,不具傳染性,結核病防治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是根除結核病的重要策略。對於已罹患結核病的病人必須按規服藥,拒絕與排斥是造成傳染病疫情更加擴散的主因。

預防諾羅病毒感染 不生飲、不生食

預防諾羅病毒感染 不生飲、不生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期出現不少因腹瀉掛急診的病患,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截至101年第45~48週發生14起「諾羅病毒」感染,較去年同期3起增加許多,主要發生於學校、護理之家及醫院等人口密集機構。諾羅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病症狀主要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和水樣不帶血腹瀉。全身性的症狀有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小孩的嘔吐症狀較明顯,部分病患會有輕微發燒的現象,症狀通常持續24到72小時。至於嬰幼兒、身心障礙者或是有生理障礙的老人,由於這些人缺乏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可能因體液流失而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導致抽搐。諾羅病毒傳染力非常強,極少量的病毒量便可傳播,感染途徑除了食品、飲水之外,若接觸被諾羅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再接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另病患嘔吐時,因嘔吐物可能形成飛沫,若吸入飛沫時也會遭受感染,因此好發於所有年齡層。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提醒,預防諾羅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為:注意個人衛生並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前及準備餐點之前。食品應澈底煮熟不生飲、不生食,對於懷疑被汙染或已遭受汙染的食品必須丟棄。

醫訊/園藝治療~植物應用

醫訊/園藝治療~植物應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園藝療法為輔助(職能或代替)療法,作法為接觸園藝材料,透過維護美化植物,進而紓壓與復健。他常廣用在一般療育、復健醫學上,如精神科、銀髮機構、兒童機構、勒戒所、心理學之臨床與諮商領域、社區、醫衛機構或院所。美國的園藝治療師則必須考取園療師證照,台灣有不少人特去美國考照,他會為案主設計適合其的療程。接受園藝治療後,可以注意力提昇,人際交往、活動能力、工作及上課更投入,心緒更穩定。另外也能改善失智病友與年長者、心神病友情況,使照顧者負擔減輕。有鑑於此,台北農禪寺將舉辦「園藝治療~植物應用篇」課程,將邀請園藝治療推廣委員會監察人張滋佳老師教導,他也是嘉澍花藝設計工作坊負責人、農業職訓中心花卉講師、水保局顧問師、中華盆花發展協會理事、各傳媒之園藝示範老師;曾在東京池坊學園第1名畢業、京都池坊中央研究院第1名畢業。該單位歡迎喜歡戶外實作、陽光空氣水土蟲、肯為大地付出時間勞力關懷、願與植物互動者踴躍報名。活動須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布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園藝治療之植物應用篇時間:102年1月5日~1月26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農禪寺(台北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近捷運紅線奇岩站)洽詢:02- 2893-3161 生活禪藝班課程組報名網址http://ddmplus.ddm.org.tw/Z30ActPage/Z0DataPage.aspx?stype=1&ddlType=Type01&AVTNR=A201202136

醫訊/初級靜坐班

醫訊/初級靜坐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靜坐可以降低身體新陳代謝,穩定血壓;緩和人體對壓力的反應,提高抗壓性;降低對氧氣的需求,有效提高血液氧氣濃度;且能提昇免疫功能。現在,社團法人台灣法身寺禪修協會特規劃初級靜坐班,邀請來自泰國,會講的華語的老師來教導靜坐。課程內容有何謂「定」、靜坐的種類、靜坐的各種方式、可以學習靜坐的人、日常生活中的靜坐訓練、靜坐障礙的認識與解決方法等12堂課程。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初級靜坐班時間:102年1月5日~4月23日(六)下午15:00~17:10地點:協會(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9號3樓)洽詢:02-8966-1000

麻辣鍋2400大卡 含鈉量更是驚人

麻辣鍋2400大卡 含鈉量更是驚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寒冷的冬季,暖暖的火鍋好誘人!許多民眾選擇吃到飽的火鍋店大飽口福,常為了能「吃夠本」食入過量的食物,除了攝取過多的熱量之外,也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增加身體的負擔。因此,國民健康局建議民眾選擇以蔬菜熬製湯底的火鍋、少沾醬、少喝烹煮過久的湯底、少加工食品,避免暖了冬卻壞了健康。許多民眾吃火鍋時偏愛重口味,如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但重口味的湯頭與醬料也是熱量及含鈉量高的關鍵。麻辣鍋常加入許多辣油、牛油、辣椒醬,吃一次麻辣鍋,所攝取熱量達2400大卡,已超過一個成人1天的熱量建議量1800大卡,含鈉量更高達6,400毫克,為國人每日鈉攝取量應小於2,400毫克門檻的2.5倍以上。其他如酸菜白肉鍋熱量約1,500大卡,超過成人兩餐的攝取熱量,且酸菜的製備過程加入大量的鹽,若一人份酸菜白肉鍋加上一碟豆腐乳沾醬含鈉量也高達5100毫克。攝取過多的熱量易造成體重過重或肥胖,並造成許多慢性病發生的風險增加。而長期攝入太多的鈉及油脂,則會增加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的罹患率。國民健康局就建議民眾多選擇以番茄、玉米、大白菜、白蘿蔔、洋蔥等新鮮食材為湯底的火鍋,口感鮮甜不油膩,不但可將熱量大幅降低至約700大卡,更可將含鈉量降低至約1,100毫克,讓火鍋吃得健康沒負擔。提醒民眾吃火鍋的小秘訣,可先喝湯,避免火鍋煮過久後,肉湯加上肉類食材不斷烹煮,湯底會有高普林,攝取過多恐引發痛風疾病,且少喝湯可減少熱量及鈉的攝取。吃火鍋時應以蔬菜取代過多的肉類及加工火鍋料的攝取,川燙後即食用,避免過多水溶性維生素流失。還有加工餃類大部分是用五花絞肉做餡,脂肪含量高,且火鍋餃類加工的過程中會添加鹽或其他含鈉調味品,應適量食用。沾醬多蔥、蒜;少沙茶醬、芝麻醬,避免使用沙茶醬、芝麻醬及蛋黃等高熱量製品,而醬油含鈉量高亦應減少攝取,民眾可利用蔥、薑、蒜、檸檬汁、蘿蔔泥或自製蕃茄泥做健康又具獨特風味的火鍋沾醬。以茶水取代含糖飲料、酸梅汁,含糖飲料熱量高,以無糖茶飲或白開水取代,解膩又無負擔。另外,慢性病友更應謹慎吃火鍋,痛風病友應避免使用肉類熬製的湯為湯底,尤其是含有酒精的湯底,如燒酒雞、麻油雞等更要注意。因為肉湯含有高普林,會使血中尿酸升高,且酒精會阻礙尿酸排出,引發急性症狀,因此建議使用蔬果熬製湯底,同時應多喝水以增加尿酸排出。高血壓病友須特別注意含鈉量高的沾醬如醬油、沙茶醬、豆瓣醬,改用天然辛香料如蔥、蒜、薑、香菜等,並以少許醬油或薄鹽醬油代替。食材部分也要多選擇新鮮的原態食物,避免選用加工食品。糖尿病友要注意常用的火鍋料如芋頭、南瓜、玉米、冬粉、豬血糕等皆屬主食類,應適量食用。另外,建議多選用蔬菜、蒟蒻等低熱量的食材,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