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從運動習慣 測出你的個性和抗壓力

從運動習慣 測出你的個性和抗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東京奧運如火如荼展開,中華隊奮戰到最後一刻的精神讓全台熱血沸騰,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進入心理諮商的領域越久,就越覺得運動表現與大腦功能息息相關,從一個人運動的過程中,可以觀察他紓解壓力的方法是什麼?重不重視自我表現?自我管理的能力強不強?以及對目標的持續力長不長,可不可以堅持到底?喜歡相同運動的人,往往也擁有相似的人格特質,譬如說,喜歡與人互動的人,多半會選擇籃球、棒球、排球這類的團體運動,運動的同時也可以滿足社交的心理需求。選擇精準性運動的人,像是高爾夫球、羽毛球、網球、撞球、射擊,個性傾向頭腦冷靜、思路敏捷、反應快速,瞬間判斷力準確的特質。相反的,如果個性猶豫不決就很容易錯失良機;倘若個性衝動,則很容易因為情緒起伏而影響表現。喜歡戶外運動的人,則會選擇跑步、騎腳踏車等開放型的運動,可以邊跑、邊騎邊欣賞風景。這類運動也需要高度的耐力才能跑到目的地,過程中需要自我激勵才能達成目標,自我約束力高才不會中途放棄。此外,愛騎車跟跑步的人還有一個共通性,他們喜歡獨立自主,想跑步的時候一個人就可以出去跑、想騎車自己就可以去騎,不需要依賴別人,所以,他們個性較傾向安靜而努力,自己默默跑步、靜靜騎車,凡事靠自己解決問題,對環境風險的忍受力也比較高。假如可以根據自己的人格特質來選擇適合運動,無論持久性或達成率也會比較高,形成正向的循環。由於運動過程中透露的人格訊息實在太多,下面針對個別的運動深入探索。喜歡打籃球的人格特質喜歡打籃球的人多半具有強烈的團隊精神,他們熱衷的不只是運動本身,而是參與球隊所得到的樂趣。諮商過程中發現,夫妻因為運動而發生衝突的狀況,最常見的運動就是另一半參加籃球隊,由於要花很多時間定期練球,無形中便會忽略陪伴家人。如果另一半愛打籃球,不妨先做好心理準備:球隊夥伴在他心裡的分量可能會比任何人際關係都重要。也就是說,另一半說的話可以不聽,夥伴們說的話卻必須照辦,「沒辦法,誰叫他是我兄弟」。和球隊夥伴們比較重要性,不但心情低落沒人理,還會被貼上「心胸狹窄」的標籤。喜歡打籃球的人通常人際關係都很好,他們被訓練得很有合群的觀念,而且工作起來也會奮戰不懈,一次做不成,會加足馬力再做一次。就好像在球場上一樣,第一次球沒投進,會試圖再補進一球,直到得分為止。所以,很多愛打籃球的人轉戰企業界,也都創下輝煌的業績。迷戀高爾夫球的人格特質喜歡打高爾夫球和保齡球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們特別喜歡跟自己比賽,自我突破的欲望非常強烈,真正讓他們著迷的不只是揮桿的樂趣,更是戰勝自己的快感。除了這個特性外,打高爾夫球的人在揮桿時,多半會選擇一個最有利的位置;同樣地,工作的時候,他們亦會選擇最有利的情勢,不會貿然行事。美國作家納塔曾經寫過《總統揮桿》一書,赫然發現美國近期的總統中,高達十四位以上的總統愛打小白球,而且每位總統各有不同的揮桿習慣和癖好。舉例來說,最愛重新揮桿的總統則是緋聞不斷的柯林頓,據說,柯林頓碰到推桿球時,經常要求球友讓他「免打算進」,或是常常提出發球要發三次的要求,會為自己創造有利情境,無怪乎他能安然度過緋聞危機。從一個人打球的小動作,可以洞察他遇到阻礙時會採取什麼因應方法讓自己過關,倘若選擇的策略都是違反規則,那跟他合作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了。愛打撞球的人格特質大體而言,喜歡打撞球的人都屬於智慧型運動員,他們會為了打好球而參考許多書籍、觀摩許多影片。另外,他們很注意自己打球的姿勢優不優美、技巧純不純熟。有趣的是,打球在乎姿勢好不好看的人,談戀愛的時候多半也會注意形象,因為他們的臉皮特別薄,深怕被別人看笑話。愛打棒球的人格特質喜歡看棒球的人都知道,棒球是投手、捕手與打擊手三個人的舞台。其中又以投手最受人矚目,投手表現的好壞幾乎是整場球賽勝負的關鍵。從練球的過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自我管理屬於嚴謹型?還是鬆懈型?舉例來說,棒球界的超級明星鈴木一朗的練習歷程就非常嚴謹規律。鈴木一朗3歲時跟父親說想要打棒球,當時父親花了半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副棒球手套給他,還告訴他這不是玩具,而是工具,從此以後,一年365天,鈴木一朗每天都要去公園練投50球、打200球、守50球,無論天氣多麼寒冷,鈴木一朗多麼想玩,都不能調整、更不能鬆懈。在馬林魚總教練馬丁利的眼中,鈴木一朗每天都在球場上丟球,不斷求進步,並且從未停止。有些球員會覺得倦怠或是偶爾停下練習,但他從不休息、日復一日的,這都展現了他對於棒球的熱愛。由於棒球選手的訓練過程複雜而漫長,還有練球要帶的裝備亦沉重而龐大,養成他們大小事情一肩扛的習慣。愛上健身房的人格特質選擇上健身房運動的心理動機有很多種,有一種是屬於計畫型,透過長時間循序漸進的練習,慢慢看到健身成果。也有人是想要雕塑身材,持之以恆的練出人魚線、六塊肌,他們多半非常重視身體意象,人生最大的樂事,就是向人展示他們結實的身體線條。還有人去健身房的目的是為了結交朋友,運動時順便找機會跟別人聊天,會花很多時間建立關係。熱愛潛水的人格特質在所有的休閒運動中,潛水大概是麻煩度頗高的一種,不但要上課學習,還要取得執照,而且想欣賞到奇妙的海底世界,更要不辭千里遠渡到污染較少的海域,然後背上沉重的氧氣筒,穿上潛水衣,才能投入海洋的懷抱,享受魚游的樂趣。能夠忍受這麼多麻煩仍不打退堂鼓,依然熱愛潛水的人,在個性上都有一點擇善固執,比較不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熱愛飛行的人格特質會選擇乘坐滑翔翼在天空飛行的人,多半屬於活力十足的行動派。他們既勇於嘗試新事物,亦敢於接受新挑戰。從外表看起來,他們常給人酷愛冒險的印象,事實上,他們的做事態度滿謹慎的,因為注重安全才能放心翱翔天際。喜歡走路的人格特質走路可說是最不時髦、最不激烈、最不稀奇、外加最不花錢的運動,但卻是有益健康的運動。由於走路是不起眼的運動,因此喜歡走路的人亦不愛出風頭,更不愛引人注意。如果你身邊正好有位喜歡走路運動的朋友,千萬不要小看他,他的成就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從一個人喜好的運動中,可以看出其遵不遵守遊戲規則?喜不喜歡追求表現?是否具有團隊精神?好勝心強不強烈?碰到挫折的容忍力高低?既有趣又準確。(本文摘自/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時報出版)

抗拒戴助聽器不矯正 大腦恐退化喪失語言辨識力

抗拒戴助聽器不矯正 大腦恐退化喪失語言辨識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4歲的徐先生重聽情況已有10年之久,雖曾使用助聽器,但效果不佳,經常因為雜音聽不清楚,未每天配戴,僅在需要時才使用,以致語音辨識能力漸差,必須看人嘴型猜測意思,工作與生活非常不便,而到耳鼻喉科求診,醫師評估其聽力,並協助選配適合的助聽器,增加每日配戴時間,幾個月下來,徐先生已能輕鬆與人溝通,生活品質大幅改善。65歲後聽力退化 3成中耳炎未癒造成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指出,全台65歲以上年長者,每10人就有1至4人有聽力受損情形。當人體無法由聽覺接收聲音或理解聲音內容,影響社交與溝通時就是聽力障礙。一般而言,可聽到25以內分貝者屬正常聽力範圍,此範圍外可分成25-40分貝的輕度聽力障礙、40-55分貝的中度聽力障礙、55-70分貝的中重度聽力障礙、70-90分貝的重度聽力障礙、90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力障礙。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繁多,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數為基因遺傳,65歲以後有3成患者是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造成耳膜破洞後,長期下來因髒污影響內耳神經所導致;部分患者才是因慢性退化與環境、噪音、疾病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黃韻誠表示,最適合戴助聽器的族群為中度聽力障礙者,但多數患者在聽力受損之初不以為意,認為是老化自然現象,未即時配戴,而錯失黃金矯正期,一旦嚴重到重度聽障時再配戴,即使聽到聲音,患者也可能因大腦長久未接收聲音刺激而退化,喪失語言辨識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戴助聽器雜音很吵?醫:選配錯誤導致當聲音經由外耳道、耳膜、三小聽骨、鐙骨時會被逐漸放大,最後透過耳蝸內淋巴液的震動使聽覺毛細胞擺動,產生神經衝動,大腦就能接收到外界訊息,解讀聲音。而助聽器好比微小型擴聲設備,能將聲音依據聽力障礙者的情況做不同程度的放大,再透過上述聽覺傳導系統送至大腦。但許多民眾有「戴助聽器會越戴越不清楚」的錯誤認知,黃韻誠表示,此種情況多為助聽器選配錯誤所導致,每個人耳道的長短寬窄不一,因此同一款型助聽器不適用每位患者,若助聽器無法與耳朵密合,將導致聲波形成亂流,成為嘈雜聲響來源。黃韻誠提醒,戴助聽器前應由耳鼻喉科醫師評估聽力狀況及語言辨識能力,再由聽力師協助選配適合自己的助聽器,切勿隨意購買便宜商品,以免造成反效果。此外,民眾應減少長時間戴耳機與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若有聽力退化情形務必把握黃金時期及早就醫。

樂齡族居家防疫 三好一巧飲食護身

樂齡族居家防疫 三好一巧飲食護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確診者,60歲以上長者佔三成多,且長者多半有慢性疾病,一旦確診須小心成為重症患者,因此防疫期間盡量在家減少外出頻率。新竹台大分院營養師鄭宇庭分享銀髮族居家期間如何健康吃,在防疫期間一同打好基本功,以下搭配「三好一巧」抗疫飲食四大守則。1.優質蛋白,吃得夠選擇新鮮豆、魚、蛋、肉類,如豆腐、魚肉、雞蛋、瘦肉等,每餐一掌心,或於餐間補充1-2份高蛋白點心,如豆漿、豆花、鮮奶等,充足的蛋白質,有助長者提升免疫力。    2.均衡飲食,吃得對六大類食物不挑嘴,多選擇原型食物,主食可挑選全榖雜糧類,如糙米飯、全麥饅頭、雜糧麵包等,增加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攝取,並鼓勵多食用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如黑木耳、胡蘿蔔、奇異果、葡萄等,除豐富的纖維外,多樣的植化素能有效調節免疫功能。  3.調整質地,吃得下許多老人家有牙口不佳或吞嚥問題,藉由調整食物質地,如切成小塊、燉煮軟化或攪打成細碎泥狀,讓食物有吃進去,營養吃得夠最重要。  4.豐富調味,吃得巧在清淡少鹽的飲食原則下,選擇好的油脂來源,如橄欖油、苦茶油、堅果類、深海魚等及天然辛香料,如蔥、薑、蒜等,增加食物風味,替換不同食材,讓每餐吃得豐富又美味。

眼藥水別亂點 選購前必知7個小知識

眼藥水別亂點 選購前必知7個小知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疫情時代,成天待在家裡,連線開會、上網追劇、玩遊戲,數位3C不離身。長時間用眼,眼睛容易乾澀、搔癢,看東西還會霧霧。想要點眼藥水,緩解眼睛疲勞,藥害救濟基金會帶你了解眼藥水背後的大學問。長時間盯著螢幕看,眼睛會出現哪些不適症狀?目不轉睛,乾眼症上身:角膜上皮組織是靠淚液流動,維持含水狀態。淚液循環需要靠眨眼來完成。尤其中老年人,長時間用眼過度,使得眼睛眨眼次數明顯減少,容易產生乾眼症。有研究顯示,正常眨眼次數每分鐘15~20次,看書時為10次,操作電腦為4~5次,開車或玩電腦遊戲,只有2~3次。若眨眼次數降到每分鐘10次,還可以維持淚膜完整,但若減到每分鐘4~5次,就會出現眼睛乾澀,也可能會有異物感、燒灼感、刺痛感、眼睛癢、紅眼睛、畏光和視力模糊等症狀表現。調節能力變差,假性近視或提前老花:近距離用眼太久,睫狀肌收縮,暫時無法放鬆,引起水晶體變厚,處在近視的狀態。隨年紀增長,睫狀肌漸漸失去彈性,喪失調節能力,長期用眼下來,肌肉疲乏、退化,提早出現老花。現代白領因上班打電腦,下班玩手機,過去四十歲才出現的老花症狀,也有案例提早至二、三十歲來報到。長時間使用3C產品等,應適度讓眼睛休息,避免用眼過度,以防靈魂之窗提早老化。市售眼藥水種類繁多,有標榜涼感、美白、抗疲勞等不同功能,要如何挑選?一般來說,眼藥水的功能愈多,代表添加成分愈繁複,價格也較高。但不是最貴的最好,應依個人症狀,挑選合適自己的眼藥水。常見眼藥水成分與功效如下:眼睛乾澀不適:含保濕劑和增稠劑,讓眼球獲得短暫滋潤感,如羧甲基纖維素(CMC)、polyvinyl alcohol (PVA)、玻尿酸等。眼睛紅:含血管收縮劑,使眼球微血管收縮,改善眼白布滿血絲的情況,如tetrahydrozoline, naphazoline等。但這類成分只能暫時緩解,等藥效過了,血管會出現反彈性擴張,充血反而更嚴重,不建議長期使用。若有青光眼,使用前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眼睛癢:含抗組織胺或類固醇成分,緩解眼睛搔癢,如chlorpheniramine,fluorometholone。每當季節交替,容易發生過敏性結膜炎,粉塵、花粉、髒空氣是常見過敏原,出現紅、腫、癢等症狀。非處方眼藥水成分以抗組織胺為主,類固醇類成分則需醫師處方。眼睛疲勞: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A、維生素E、牛磺酸、胺基酸等營養成分,滋養眼睛,緩解改善眼睛乾澀疲勞的刺激感。含維生素B群的眼藥水,應避光貯存,宜用不透明外袋保存。眼部刺激引起之不適:含甘草酸二鉀、氨基己酸等抗炎成分,緩解發炎狀況。若是感染引起的不適,需使用由醫師處方含抗生素的眼藥水或眼藥膏,才能達到殺菌效果,例如氯黴素、磺胺類、四環黴素,配合療程5~7日使用。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選購眼藥水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依指示使用,才能對症下藥,保障用藥安全。如果連續使用3天,症狀沒有改善,應就醫治療。另外,長期使用含類固醇眼藥水可能會提高眼壓,角膜變薄,提高罹患青光眼、甚至失明的風險。提醒民眾應定期回診監測眼壓,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

吞嚥練習擺脫「大象鼻」 重享食物真滋味

吞嚥練習擺脫「大象鼻」 重享食物真滋味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宜蘭54歲林先生因胃潰瘍出血住院,住院期間突發腦中風,造成肢體輕癱,合併吞嚥困難,連吞口水都會嗆到,讓他苦不堪言,加上對鼻胃管心生抗拒,因此決定接受吞嚥障礙治療,上個月林先生順利完成吞嚥訓練,終於擺脫如象鼻般的鼻胃管,讓他自在進食。患者排斥鼻胃管灌食「寧可餓死」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暨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表示,因為吞嚥困難而需鼻胃管協助進食的患者不在少數。長期使用糊狀食物透過鼻胃管直接灌進胃中,患者除了無法享有食物的滋味之外,外觀如象鼻的管路也讓患者難以釋懷。若置放鼻胃管的時間太長,鼻腔容易受到損害,也可能伴隨咽喉部潰瘍、口腔功能廢退、胃食道逆流或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有許多患者甚至表明寧可餓死也不要透過鼻胃管被灌食。林先生因中風導致吞嚥功能異常,灌食讓他備感失去尊嚴。因此吞嚥機能重建中心團隊為他安排一系列的吞嚥復健治療與咽喉電刺激訓練。透過喉嚨外部的貼片傳導電力至喉部,刺激吞嚥時喉頭上提,以訓練主責吞嚥的相關肌肉恢復機能,終於讓林先生的吞嚥功能慢慢恢復。上個月他順利拔除鼻胃管,除了偶爾喝水不專心還會嗆到之外,飲食已恢復正常,不僅減輕痛苦,也免除了家屬後續飲食照顧上的不便。有吞嚥困難的族群除了年長者,尚包含腦傷、中風、腦瘤、腦外傷、神經退化性疾病、頭頸癌、口腔癌、舌癌、喉癌、鼻咽癌、老化及其他如ALS、巴金森氏症等患者。近年來,國際間逐漸重視吞嚥困難患者的照護品質,目前台灣鼻胃管的拔除率仍遠低於歐美與日本,鼻胃管高置放率引發各界關注。訓練2周見成效 降低患者厭世感有鑑於此,羅東博愛醫院為提升吞嚥困難患者的照護品質,成立台灣第一個吞嚥訓練病房,將行之有年的吞嚥治療建立標準化流程,讓跨領域團隊合作協助照顧吞嚥困難患者,協助重享食物的真滋味,也同時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葉書銘呼籲,家中若長者有經常嗆咳的困擾或因鼻胃管厭世的患者,千萬不要輕忽,建議可至復健醫學科或吞嚥機能重建中心尋求治療與復健。依患者的狀況不同,吞嚥訓練短至2周,長僅一個多月可收到相當程度的效果,對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與降低厭世感大有助益,更有利於家庭和諧。

雷射手術新技術 解決飛官攝護腺肥大苦惱

雷射手術新技術 解決飛官攝護腺肥大苦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96歲空軍飛官退伍的洪爺爺,身體硬朗但卻因攝護腺肥大症造成急尿、滴尿、夜尿多次,身上總有異味十分困擾,因為年紀大又有慢性病史,想要手術治療卻總是被告知風險極大。洪爺爺後來選擇以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剜除術,順利解決自己多年痼疾,術後排尿順暢、夜尿改善很多,彷彿年輕了30歲。症狀輕則小便困難 嚴重恐腎衰竭需洗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表示,台灣已是超高齡的社會,攝護腺肥大症甚至是攝護腺癌在中老年男性都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症狀輕者會有小便困難、頻尿、急尿或夜尿,嚴重者會因膀胱排尿受阻,造成尿滯留、膀胱變形、腎臟水腫,甚至腎衰竭需洗腎。攝護腺肥大症目前有相當多種的藥物可治療改善症狀,但若服藥出現副作用,如頭暈、血壓降低、心悸或性功能障礙等,或者中重度以上的攝護腺肥大患者,都應該考慮以經尿道手術來根治。過去數十年採取電刀刮除術來治療攝護腺肥大症,即經尿道用內視鏡電刀一片片將攝護腺刮除,可以快速處理攝護腺的堵塞,不過缺點是出血多、不適合高齡患者,也有術後尿失禁、陽痿的副作用。現代醫學儀器的快速發展,攝護腺雷射手術已成為取代傳統電刀刮除術的新選擇,因為雷射氣化過程,出血極少,安全性高,即使服用抗凝血劑者,也可安全施行手術。術後快速拔除尿管,減少疼痛感,術後血尿恢復快,可以快速的回復日常生活。現有多種雷射手術供選擇 出血少安全性高許富順指出,現在有多種醫用雷射可以治療攝護腺,如第三代綠光雷射、銩光雷射、多波光雷射、維拉雷射等,手術技法也包括氣化、切除或剜除等,過往印象可能綠光雷射適合氣化,銩光雷射適合剜除的觀念,目前已發展出新技術,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剜除術,優點是極重度肥大的攝護腺,也能大幅縮短手術時間,提升安全性,以及擴大切除腺體,避免復發。88節的前夕,關心老爸健康問題與生活品質,從攝護腺的檢查做起。中老年男性應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利用國際攝護腺症狀表分數評估攝護腺肥大症狀,以及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查量測攝護腺體積,並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減緩排尿症狀,遠離攝護腺癌的威脅,永保勇健。

咖啡因不僅提神 還讓阻力與耐力運動表現更好?

咖啡因不僅提神 還讓阻力與耐力運動表現更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你一周喝幾杯咖啡呢?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nternationalCoffeeOrganization,ICO)的統計,台灣在2017年輸入約41,400噸的咖啡豆,到2020年則成長到43,500噸,台灣人一年大概喝掉了24億杯,平均每人一年喝了104杯咖啡。不知道你是喝超過平均,還是低於平均呢?我自己掐指一算,一年大概喝掉約200杯吧。 大家喝這麼多咖啡,我想應該有不少人是為了咖啡的咖啡因提神,或是享受那香氣帶來的「氣氛」而喝;除了這些,咖啡因還其他的應用,那就是幫助運動表現。 咖啡因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咖啡因是一種甲基黃嘌呤化合物,天然存在於咖啡、茶、可可豆莢,還有瓜拿納、可樂果(colanut)、馬黛茶等,也都含有這個成分,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肌肉或是心臟,它能跟細胞上的腺苷接受器結合,抑制腺苷的活性。 腺苷這個名字看似很陌生,但它卻是跟人體能量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三磷酸腺苷,也就是ATP是細胞使用能量最小的單位,當它作為能量用掉之後,分子裡面的腺苷就會跑出來。在那腦裡面,腺苷與接受器結合之後,會讓人有鎮靜、想睡覺的作用。 腺苷太多,人會覺得累、想睡覺?如果一直都不會累不是比較好嗎? 人體有這樣的機制其實很聰明,想想,人體內什麼情形會有很多腺苷跑出來呢? 通常是忙了一整天,或是經歷消耗很大的活動,身體處在能量耗竭、可能也伴隨一些組織器官的損傷;而能量消耗的過程本來就會釋放出腺苷,它本身又能作為一種神經調節的訊號,告訴大腦,切換成休息模式,好好的補充能量與修復。 咖啡因的分子結構跟腺苷很像(下圖),也能跟腺苷接受器結合,但又因為長得沒有完全一樣,就沒辦法發揮像腺苷那樣的神經調節作用;取而代之,則是會讓人不想睡、精神亢奮、抗疲勞的作用,只是這個結合的狀態不會持續太久,過一陣子,咖啡因就被代謝掉,腺苷就又能順利的跟接受器結合,這個時候,人就又會變得想睡覺了。   如何幫助運動表現 在運動應用方面,咖啡因的用途在於它能改善耐力、力量與爆發力,適合用在耐力運動,例如長距離跑步,或是需要激烈和間歇的運動,例如足球和網球;對於時間短、激烈的運動,像短跑或舉重,幫助就可能不大。 至於咖啡因為什麼能有這樣的幫助,其背後的機制可是咖啡因在運動初期,動員了游離的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因此節省了肌肉肝糖的使用。研究發現,在同樣的運動強度下,咖啡因能讓你動得更久,然後比較不會那麼疲勞,如果想要靠它來有好的運動表現,建議運動前30~60分鐘補充,用量每公斤體重2~6毫克。 吃太多會不會有害? 每公斤體重2~3毫克算是低劑量,到了6毫克則算是高劑量,如果你在補充之前,不太喝咖啡、也沒補充過相關的產品,那麼建議從最低有用的劑量開始,大約是每公斤體重1.5毫克,以一位體重75公斤的成人為例,可以在運動前補充112.5毫克,吃了沒有感到不適,再往上增加。 成年人合理的安全劑量每天400~500毫克,青少年的錯,應限制在100毫克以下。一天如果攝取超過500毫克的話,可能反而會有降低運動表現、干擾睡眠、易怒或是焦慮等副作用出現;此外,如果一次服用10公克以上,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咖啡因耐受(caffeinetolerance) 經常攝取大量咖啡因,身體可能會出現耐受性(細胞的腺苷接受器變多),也就是說咖啡因給人帶來的作用會減弱;不過大概停止攝取咖啡因一個月,感受能力會回到原狀。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

空手道精靈文姿云奪牌 長庚運醫團隊默默守護

空手道精靈文姿云奪牌 長庚運醫團隊默默守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首度踏上奧運殿堂的「空手道精靈」文姿云,一路闖進四強戰,最終以判定方式惜敗,收下奧運銅牌。本屆東京奧運特別將日本傳統武術結合琉球武術發展而來的空手道,列為奧運比賽項目。文姿云在四強戰中表現精采,以一記勾踢成功在倒數一秒鐘時將比數扳平,牽動全台民眾的心,然而最終仍以裁判裁定的方式輸了本場比賽,結束這次東京之旅。文姿云奪下的銅牌,是台灣空手道史上第一面獎牌,未來奧運賽事可能不會設空手道為正式比賽項目,相當可貴。 自2015年開始,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在文姿云身後默默守護至今,合作共跨越六年寒暑,無論是醫師團隊或是運動防護師等,都和姿云結下深厚的情誼,在文姿云的社群軟體上常常可以看到彼此互動的有趣畫面。 防護師辜羿璇和文姿云有著如姊妹般的好交情,除了在賽場上協助姿云進行狀態調整、專項暖身和疲勞回復外,在場下更常常分享彼此生活,並給予心理的肯定與支持。 辜羿璇說:「姿云她很純粹,在頂尖的競技裡,輸贏都在一念之間,專注在每一回合的對打,仍保持積極的心態,絕不膽怯,這是姿云非常強大的武器。」 長庚運醫團隊除了協助頂尖空手道選手如文姿云、王翌達及谷筱霜等人外,同時也向下札根,將最新的醫學科技及運動醫學專業帶入校園,運用在南投旭光高中空手道選手訓練中。嘉義長庚腦神經外科王定中醫師表示:「空手道是很講究反應力及身體控制力的運動,我們透過動作分析,輔助選手調整動作的準確性及穩定性。」 透過精密儀器的動作分析,可以檢測選手的基礎體能、協調性、爆發力,並透過出拳速度、攻擊距離、肩膀以及髖關節的旋轉速度等資料,分析空手道中的各種攻擊動作,再針對每位選手的個人特質訂定訓練計劃,定期評估選手狀況,隨時調整訓練方針。 期許未來台灣能有越來越多空手道好手站上國際舞台,為台灣爭取更多榮耀。

頭痛3年運動突昏倒 婦人腦動脈瘤破裂險死

頭痛3年運動突昏倒 婦人腦動脈瘤破裂險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宜蘭一名49歲李姓婦人,本身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但經常頭痛,甚至右眼時常脹痛且流淚不止,症狀持續3年。一日運動時突然感到頭部劇烈疼痛後昏迷,送醫急救後才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導致中風,經緊急血管介入性治療,不只撿回一命,也因搶救的早,日前已出院並透過復健,恢復良好。血管介入性治療栓塞術 存活率高於開顱手術李姓婦人的中風屬典型的大腦動脈瘤蜘蛛膜下腔出血,為2.6公分的腦動脈瘤破裂所導致,其致死率極高,若非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治療,恐怕難挽回一命。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羅揚嵐表示,臨床上針對腦動脈瘤有兩種治療方式,一種是外科開顱手術,即透過開顱,用夾子夾住動脈瘤頸,以預防動脈瘤破裂;第二種方式為血管介入性治療,其一是栓塞手術,方法是經由下肢動脈進入,使導管順著動脈延伸到腦部,再將導管中的白金線圈填塞進動脈瘤,或是在血管內置入血流導向支架以改變血流方向,以上兩種血管介入性治療都可降低動脈瘤破裂的風險。雖然在病情允許下,歐美已逐漸視血管介入性治療為治療腦血管瘤的主要方式,但為確保符合台灣現況與適合患者,羅揚嵐與羅東博愛醫院腫瘤中心吳思遠副教授遂著手針對兩種不同治療方式進行研究,期望獲得清晰的「存活率」與「醫療資源耗損」相關資料。吳思遠就我國2011年至2017年的健保資料庫大數據中心資料中,篩選出符合資格的8102名患者,並於研究中發現,與外科開顱手術相比,接受血管介入性治療栓塞手術具有更好的存活率,且整體住院天數、加護病房的住院天數都下降,對國家長期的醫療支出有明顯的成本效益。研究成果今年6月登上國際重量級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與《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頭痛、脖子僵硬、眼瞼不自覺下垂 別以為是小毛病就輕忽羅東博愛醫院腦血管介入治療團隊身兼宜蘭縣唯一可提供動脈瘤手術、栓塞治療、動脈溶栓及取栓術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羅揚嵐提醒,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約為1%,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不會有症狀,但若出現症狀可能就是蜘蛛膜下腦出血,致死率高達70%。因此,若出現頭痛、脖子僵硬、眼瞼不自覺下垂等不適症狀,千萬別以為是小毛病就疏忽,還是要提高警覺。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年於各健檢中心做健康檢查時,將自費項目-3T高磁場核磁共振腦血管攝影檢查納入規劃。

抽菸抽到快洗腎 熟男瀕臨腎衰竭

抽菸抽到快洗腎 熟男瀕臨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身上飄散著濃濃菸味,一定是剛剛還在抽菸。「我是來看腎臟病的,上個月檢查的肌酸酐Cr是2.6,過濾率是27.8,腎臟科醫師說我已經快要洗腎了。」看著他的資料,才50歲而已,是怎麼變這樣的呢?他搔搔頭說,「腎臟科醫師說,應該是抽菸抽太多影響到腎臟,才造成腎絲球腎炎…」那還不戒菸?抽菸如何影響腎功能?抽菸會導致交感神經活化、使血壓升高,造成血管內膜細胞破壞,腎臟微血管收縮,進一步血流不足,降低抗氧化酵素,時間一久便會造成微血管硬化與腎絲球壞死,也會使腎絲球過濾壓力增加,白蛋白尿滲漏增加,逐漸累積便會形成腎衰竭。根據研究顯示,抽菸造成的腎病變,和糖尿病腎病變類似,都是因為血管氧化壓力增加、血管增生與血管內皮細胞破壞的變化形態。另外,香菸內含尼古丁、鎘、鉛等腎毒性物質,只要少量就會傷害腎臟,不管是一手菸、二手菸、三手菸都會對腎臟形成嚴重的傷害。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抽菸對於腎臟的傷害,在中醫是屬於「痰」、「淤」的病機變化。我們介紹過中醫對於慢性腎衰竭,有一個很有深度的病名「關格」,「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慢性腎衰竭,遷延不愈,以致脾腎陰陽衰憊,氣化不行,濕濁毒邪內蘊,氣不化水,腎關不開,則小便不通;濕濁毒邪上逆犯胃,則嘔吐,遂發為關格。而抽菸造成的「痰」和「淤」,痰瘀毒邪內蘊,入侵血分,血絡瘀阻,脾陽虧損,腎陽衰微,陽不化水,痰濁逗留,濁邪壅塞三焦,氣化功能不得升降。在中醫古籍《靈樞‧刺節真邪》提到「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睪,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俛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榮然有水。」奠定了水遏血瘀,血滯水停,水血搏結的病機理論。本病屬於屬於本需標實之症,本虛主要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主要是濕濁毒邪。依照明代醫家王肯堂所著的《證治準繩‧關格》提到「治主當緩,治客當急」的原則。主是指關格之本,客是指關格之標,也就是治療關格之脾腎陰陽衰憊,應堅持長期調理,緩緩調補脾腎之陰陽,而對於關格的痰瘀毒邪,要儘快祛除。中醫調理一段時間後,他回診時拿出檢驗報告,「我這次檢查肌酸酐Cr恢復到1.5了,而腎絲球過濾率GFR也改善到52.4了,中醫調理搭配戒菸,效果不錯。」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