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衛生局編印販菸手冊 呼籲業者守法

衛生局編印販菸手冊 呼籲業者守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所編印之「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說明手冊」出爐了,嘉義市衛生局表示,即日起將免費發送給嘉義市各販售菸品商家參考,並派員發送與實地輔導商家共同遵守菸害防制法相關規定,避免受罰。衛生局表示,「菸品販賣陳列」一直是菸品販售業者關心的問題,為避免因錯誤陳列而違反菸害防制法規,衛生局收集正確菸品陳列與常見錯誤擺設之圖片範例,編印「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說明手冊」,藉由淺顯易懂的彩色圖文說明,供業者按圖索驥,共同遵守菸害防制法相關規定。衛生局指出,誇大的菸品陳列展示與菸品廣告促銷,確實會產生誘惑而提升菸品使用量,更會吸引青少年嘗試接觸菸品,希望藉由這本「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說明手冊」的編印發送,可以避免商家觸法,共同守護青少年的健康,也避免戒菸成功者受誘惑再度引發吸菸動機。衛生局呼籲販售菸品的業者,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請不要販售菸品予18歲以下青少年。民眾如有任何相關問題或有需要手冊的商家,可至衛生局洽詢及索取,或上衛生局網頁下載。(照片提供/嘉義市政府衛生局)

罹癌非世界末日 癌友勇敢面對抗癌成功

罹癌非世界末日 癌友勇敢面對抗癌成功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在台灣每約13分鐘就1人死於癌症。癌症希望基金會針對國人「癌症認知」進行調查,發現61%民眾誤為癌症是文明病,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癌症並不是先進國家的專有名詞,所有年齡層及社會群體都有罹病的可能。王正旭指出,一般來說50、60歲以上年齡層的民眾易罹患癌症,不過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越來越多年輕人罹患像是淋巴癌、乳癌、肺癌等癌症,雖然確切的病因不清楚,但推測與飲食、生活習慣多少會有關係。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為了在2025年達成癌症過早死亡率減少25%的目標,將控制全國的抽菸、肥胖率,積極宣導癌症防治、癌症正確觀念,期望能降低台灣癌症死亡率。癌症希望基金會調查發現,20-29歲年輕族群普遍認為癌症是不能預防且不易被治癒的,對此錯誤觀念,王正旭表示,其實每個人都有得到癌症的可能,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是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且均衡的飲食、適度運動、規律生活型態確實可降低罹癌風險。罹患癌症並不就是世界末日、宣判死刑,一名25歲熱愛運動的碩士生北辰,自認為是很健康的身體,某天因在球場上差點休克,經醫師診斷才發現罹淋巴癌第三期。確診後,歷經約八個月的治療後已康復,他更鼓勵癌友勇敢面對,北辰說,只要聽從醫師建議,妥善運用資源,癌症並不等於死亡,許多癌症其實是能有效被治療的。(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成癮者藥契機 發現美沙冬代謝酵素基因型

成癮者藥契機 發現美沙冬代謝酵素基因型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綜合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與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劉玉麗副研究員,以美沙冬藥物的代謝酵素基因進行研究,在代謝美沙冬的肝臟酵素P-450(CYP)中,發現參與代謝的基因對於不同型的美沙冬化學式有不同的親和性,未來若能確認基因型、藥物治療劑量以及治療反應的相關性,將期望能改善治療效果。美沙冬是一個人工合成的類鴉片麻醉藥品,其化學結構由R-型與S-型兩種異構物組成,主要經由肝臟酵素P-450(CYP)的同功酵素所代謝,參與的代謝基因包括CYP2B6、CYP3A4及CYP2C19。在研究中發現,美沙冬代謝基因CYP2B6傾向代謝S-型,與S-型美沙冬的血中濃度有顯著相關;美沙冬代謝基因CYP2C19傾向代謝R-型,與美沙冬劑量、R-型美沙冬的血中濃度/劑量比有關;美沙冬代謝基因CYP3A4與副作用和戒斷症狀有關。近年藥物濫用已蔓延全球,嚴重將危害社會發展,綜觀目前的研究結果,期望預測病人藥物血中濃度、藥物使用劑量、治療反應。未來若能確認基因型、藥物治療劑量以及治療反應的相關性,將期望協助醫師開給病人合適的使用藥物及劑量,降低不必要的毒性反應,縮短治療的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國內藥物治療新研究 有望降低藥物成癮

國內藥物治療新研究 有望降低藥物成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共同主辦的「2013 物質成癮防治國際會議」,發表藥癮治療研究成果,新的治療模式將能藥物成癮患者降低使用鴉片類藥物,期望能修補藥物對腦部及身體所造成的傷害。由成大醫院精神科特聘教授陸汝斌帶領,結合成大醫學院、成大醫院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衛生總署(NIEHS/NIH)的研究團隊,發表藥癮治療研究最新成果,團隊利用原本用來治療阿茲海默症及老年性痴呆的老藥memantine,讓目前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的海洛因成癮者,每天服用小於5毫克的劑量,持續三個月後,證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對美沙冬的使用量,同時具有很強的神經保護及再生作用。衛生署指出,這115位海洛因成癮者在本次實驗中,分成58位使用memantine及57位不使用memantine (使用安慰劑)。結果發現使用安慰劑的成癮者美沙冬的用量越來越大,三個月後增加為原來的1.5倍。衛生署進一步說明,同時可以使成癮患者高於正常人3倍的神經及細胞毒素(TNF-α、CRP、IL-6、IL-8等)的分泌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更可讓保護神經的滋養素BDNF及抗發炎的因子TGF-ß1增加1.5倍。衛生署表示,這項新方法部份作用機制目前已取得美國的專利,部份新的適應症正在美國審查中,預期未來將廣泛的推廣對成癮病患是極大的福音。

醫訊/美麗心情~美好睡眠

醫訊/美麗心情~美好睡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一生中有3分之1的時間,都處於「睡眠」狀態,因此睡得好不好,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睡不好,主要會影響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2大系統,進而引起心血管毛病、免疫力低下、自律神經失調、憂?與焦慮、頭痛、腸胃不好、傷肝、代謝不平衡、泌尿系統差、皮膚差、肥胖、性功能障礙等問題。有鑑於此,佛光大學、人間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舉辦「2013年生耕致富」系列講座/論壇,其中的「現代醫學」專題講座/論壇,此次主題為「美麗心情˙美好睡眠」論壇,將邀請汪衛東醫師主講,高有志醫師與談,劉吉豐博士與談及主持。論壇將討論及分享如何精進睡眠品質,避免失眠。汪衛東醫師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廣安門醫院氣功室主治醫師、催眠治療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睡眠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專長為治療失眠、催眠心理治療。劉博士是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北醫大醫學所博士、北護大健康中心主任、國科會研究計劃共同主持人、衛生署研究計畫主持人專長為天然藥物學、中醫藥學、替代醫學、藥理學、民俗療法及自然醫學。高醫師為返老還童防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醫師家庭醫學診所院長、養和健康管理中心院長。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該論壇及講座可登陸公教人員研習時數。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美麗心情 美好睡眠時間:102年4月27日(日)上午10:00~15:30地點:基金會社大(人大)台北分校(台北松隆路327號6樓,近台鐵松山車站南出口與捷運後山埤站1號出口)洽詢:02-2769 8933轉19或20報名: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formkey=dFM3YWhNSGxNcnRPVXZTaW9sdlA2Q0E6MQ#gid=0

樂閱讀/從身體著手 釋放怒氣

樂閱讀/從身體著手 釋放怒氣

我們知道,怒氣爆發出來的人,容易上肝火,反過來也可以說得通。我們來看看,可以怎麼從身體著手,幫助釋放怒氣。我們的腳背上,有一個穴位,叫「太衝穴」。它,在腳背上的哪裡?該如何找呢?先找到大腳趾和第二根腳趾頭中間的根部──這裡在中醫上叫「赤白肉」,赤就紅色的意思,赤白肉交接處。沿著這兩根腳趾間的這條中線往上拉,大概像你腳趾一樣的長度。也就是第一、第二隻腳趾腳骨的交接處--這裡,就是「太衝穴」。找到穴位後,可以試著用大拇指尖,深深往下壓。如果你是習慣發脾氣的人,按下去通常都會滿痛的。另外,肝氣鬱結的人,按下去也都會很痛的。建議你,如果你覺得自己快發脾氣了,意識到自己好像有火要上來了,可以立刻按一下太衝穴。先按右腳三分鐘,然後再按左腳三分鐘。按的時候,建議你把焦點集中在你的憤怒上,也就是說,讓自己去感受你的怒氣。接下來,再配合按太衝穴,你的怒氣就很快會消掉。就因為這樣,有人把這個穴位稱為「消氣穴」,或是「生氣穴」。其實,沒有什麼生氣穴啦,不過就是太衝穴罷了!只因為它跟憤怒的能量有關。除了快發脾氣時,按一下太衝穴以外,在學習管理憤怒情緒的過程中,不小心發了脾氣,也可以好好的按一下太衝穴。但是,請千萬記得,先對自己展現同理心,再用大拇指去壓一下你的太衝穴。因為,你發完脾氣之後,還會有一些能量留在心裡,會傷你的身體──譬如說,你的心火也會旺。因此,建議你按太衝穴,一下就可以消掉怒氣,對於身體健康、對於情緒來說,都有很大的幫助。現在,我們從經絡的角度再看下去,對於生悶氣的人來講,胃經很容易出現問題這些人,可以按一個胃經上的穴位──足三里。它,是一個養生非常重要的大穴位,古人有一句話說:「每日艾灸足三里,勝過吃一隻老母雞。」老母雞對古人來說,是很補的食物,因此,平常多按足三里,就等於在補胃。(本文作者/李天民)(摘自/與你的內心小孩成為好麻吉/新星球出版)

樂閱讀/食療一定比藥療好嗎?

樂閱讀/食療一定比藥療好嗎?

食療和藥療是可以相得益彰的,缺一不可的。以平常的保養而言,「吃得好」的確能預防疾病發生、改善身體小病痛及體質。但如果你已經八病九痛、病病殃殃了,就千萬不能只有食療,還是得要乖乖接受醫師安排的療程。所以,我們要知道:怎麼「吃得好」?「吃不好」又會有什麼後果?有句俗話說:「好吃的食物都不健康,健康的食物都不好吃。」這句話並不是真理。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所謂「好吃」的食物,多是經過多重加工的精緻食品,通常都以高油、高糖、高熱量進行烹調的食物,如:珍珠奶茶、炸雞排、蛋糕甜點等「失去食物本來面貌」的重口味食物。當人們習慣了這樣的食物之後,再去吃燙青菜、糙米、新鮮蔬果等幾乎不加工的天然食物,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大事,如果不好好重視,時間一長自然就病痛不斷。《內經.素問》有段文字指出:「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善養性者,先飢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蓋飽中飢,飢中飽,飽則傷肺,飢則傷氣。若食飽,不得便臥,即生百病。」這段話說明了每一個臟腑所喜歡的飲食五味,例如蓮子心嚐起來是苦的,它的功能就是養心;南瓜是性質溫和的食物,嚐起來就是甘甜的味道,能入脾、胃兩經。想吃得好,飲食的方法也要調整:飲食不要過飽,最好的狀況大約是維持六七分飽的狀況,少量多餐,別一頓飯吃很多但一天只吃這一餐,所以時下很流行的「吃到飽」餐廳其實是不符合飲食方法的;吃太飽的話容易傷肺、太餓卻又會傷氣。吃飽後也千萬不能立刻躺下,會百病叢生的。中醫裡的「藥食同源」就是指「食物本身就像中藥一樣,具有四性五味」,不同的食物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作用,帶來健康或者是食用禁忌、相生相剋;而且每個人的體質也適合食用某些食物藉此改善身體毛病,這就是食療。這跟現代的營養學很像,當你身體吸收到了均衡的營養,就能健康。現代人喜歡吃保健食品養生,那也很好,不過在服用前還是先問一下醫生,你的體質適合服用哪些保養品,別一股腦兒亂吃,例如高血壓一類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適合服用含鹿茸的保養品(如龜鹿二仙膠),容易導致頭暈、眼紅、血尿等症狀;習慣腹瀉的人,如果服用六味地黃丸會瀉得更慘……等等,這種狀況會保健不成反傷身,那就得不償失了。(本文作者/順天本草團隊)(摘自/國民中醫藥保健全書/大寫出版)

樂閱讀/森林是無言的諮商師

樂閱讀/森林是無言的諮商師

「森林浴」一詞是1982年由當時日本的林務廳長秋山智英先生首倡的「官方創造用語」,其標語是「漫步森林,沐浴綠意,一起讓身心恢復元氣!」走在清新翠綠的森林中,確實能讓人感到愉快,相信許多人有過「利用森林散步,療癒身心」的體驗。森林諮商的作法是一邊做森林浴(森林散步),一邊進行諮商。這能緩和多數案主內心的煩惱,將空間從水泥建築裡的諮商室轉移到自然環境的森林中,無論案主或諮商師都覺得心曠神怡。為了一部分無法理解的讀者,我再進一步說明。試著想像:將早已形同「罐頭」密封狀態的會議室或教室搬到清爽森林裡的畫面。身處綠意盎然的自然環境,吸進清新的空氣、森林的芳香,感受微風吹拂,徜徉於樹木與花草間,聆聽鳥兒啼聲,遠眺灑進林間的陽光,用肌膚感受四季的變化。單單親身體會這些所謂森林的元素,即足以恢復元氣,讓身心獲得療癒。將這些只有森林才能提供的療效原封不動地當作諮商環境與有效媒介,多加利用,是森林諮商的特色。另外,森林散步與置身室內環境的不同在於眼前伴隨著景觀的變化,引導案主的心境也隨之改變。例如,案主在初次諮商時會表示:「感覺有點恐怖呢,好像從深處會跑出什麼怪東西似的!」案主會對森林帶著抵抗與畏懼感,但是漸漸適應森林的環境後,會發現:「啊!這裡有鳥巢。」以至於終能體會到之前未見的景致。或甚至萌生冒險心,心想:「這次要走這條小路看看!」另外,也有以下的例子。例如,當初案主說:「我喜歡像落葉松般井然有序的人造林,因為整齊劃一。」結果後來卻逐漸喜歡上多樣化的雜木林。「不止落葉松,我覺得水楢、楓樹、山毛櫸,每座森林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大家都說,『森林景致雖然不一樣,但是都很美』。原來如此!」案主在每座森林裡找尋自己喜歡的區域,重新凝視自己的內在。這些行動和對喜好森林的心境變化,象徵案主當下的心理狀態以及容忍度。從落葉松到雜木林的喜好變化,投射出案主心胸豁然開朗的現狀。置身森林與大自然,能使我們再次審視日常生活中未曾覺察的內心世界。遠離塵囂,從手機鈴聲與電子信件中獲得解放,得以思考身處森林的自己是怎麼回事?究竟為何如此慌亂、汲汲營營於工作?這或許會讓你憶起自孩提時期後就久違了的遠足活動,那種深刻的體驗使得幼時的回憶頓時甦醒過來。散步林間對身體與心理都有益。散步,不僅針對身體,也常用來做為精神疾病患者的復健,相當簡單。在森林裡,不知不覺中會使用知覺、平衡感、嗅覺、觸覺等全身功能行走,活化身體各種功能,使其順暢運作。森林環境的多樣性,與走在柏油路上明顯不同。森林有起伏與坡度,地表有植物、斷木與灌木等障礙物。走在其中,一面維持平衡,一面前進,感受到清涼的森林大氣,可以嗅聞樹葉與落葉的芳香,欣賞風景變化,使全身功能活潑地運作。森林本身是無言的諮商師,這也是森林諮商最大的魅力。特別是自古以來,日本人就喜歡親近花鳥風月、微風落葉、生物姿態等自然景觀,因此在人們的應對進退和談話內容上,能產生貼切且意義深遠的對話。在森林的研究會中常有人提及:「彷彿聽到樹林的哭聲」。有的案主一起安靜地凝視樹梢,說出以下深刻的感想。「一起遠眺樹林的時候,不知為何,覺得十分滿足。也因為極為安靜,聽得非常清楚,原來樹木也有它們的語言呢。」森林不會交談,那是因為進入森林的人被樹木圍繞、融合,而「融合」正是諮商的基本要素,利用森林當作諮商空間的最大理由即在此。(本文作者/上原巖)(摘自/療癒之森/張老師文化)

樂閱讀/忙得緊張發慌怎麼辦?

樂閱讀/忙得緊張發慌怎麼辦?

禪是智慧的、安定的、清淨的。智慧是不被環境所困擾;安定是不被環境所混亂;清淨則是內心不隨外境的雜亂而雜亂,不隨外境的污染而污染。現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頭的流浪漢,以及好逸惡勞的懶散者之外,大家都在忙碌過日子。忙碌的原因是什麼?多數人只是為了個人糊口,或為家庭生計,或為事業打拚,少數有理想抱負的人,幾乎都是為社會大眾的安全幸福而忙。不僅是為目前,也為未來。• 忙而不亂,享受呼吸/我是一個非常忙的人,但不會忙得心頭發慌,心慌則煩亂,心亂即煩惱。從禪的立場來看,如果處理得當,忙也可以當作消除煩惱的修行方法。所以菩薩愈忙,道心愈高。一般人在不忙的時候,不是空虛無聊,就是胡思亂想;可是忙的時候,又覺得頭昏眼花,甚至手忙腳亂,那也不好。所以當你正忙得起了煩惱時,不妨用禪修的基本方法,放鬆身心,注意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享受呼吸、體驗呼吸,沒有多久,就能夠心平氣和,頭腦清醒了。現代人的生活,無時無刻、無方無處,不是在緊張中度過。不論是吃飯、睡覺、逛街,甚至到海灘游泳、山上渡假,都是緊緊張張的。最近我去了一趟羅馬,吃午飯時由於要趕時間,必須在半小時內,進出餐廳、點菜、吃飯,可是等飯菜都到齊之後,時間已所剩無幾,只得草草了事將食物往嘴裡塞,那已經不是在咀嚼、欣賞、品味,而是將食物囫圇吞下肚子裡去。現代社會中,需要看心理醫生的人愈來愈多,主要原因就是使人緊張的情況太多了。例如:家族間的關係,輕鬆的時間少,緊張的時間多;在工作場合、社交場合,與人相處的關係也是輕鬆的時候少,緊張的時候多;即使在休閒活動、出外旅行時,隨時隨地都會讓人擔心安全沒有保障,害怕可能被喝醉酒的人駕車撞上,擔心一個不小心皮包可能會被人搶走了。舉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家族,乃至人與自己身心狀況的不平衡,都會造成身心的緊張,輕者覺得無奈無助,重者變成焦慮恐懼,躁鬱症的精神病現象,便很普遍地發生了。• 放鬆身心,體驗感受/容易緊張的人很可憐,可是偏偏我們多數的人只要事情稍多,時間較少,或者工作較重而又所知不多時,就會開始緊張了。如果是有精神病傾向的人,更難放鬆他們的身心,不論白天或夜間,可能都是緊繃著的,嚴重者必須靠鎮靜劑來幫助精神暫時得到舒緩。因此從禪修的立場來看,只要在平常生活中發現有緊張狀況時,便應隨時將頭腦放鬆、肌肉放鬆;假如無法放鬆身心,也可以轉而將自己放在客觀的立場,體驗身體的情況,感受心念的狀況,也可達到放鬆的目的。(本文作者/聖嚴法師)(摘自/放鬆禪/法鼓文化出版)

鋒面到!雨下到周一 周末出遊又泡湯

鋒面到!雨下到周一 周末出遊又泡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前幾天天氣才萬里晴空,台北溫度還一度來到三十度的高溫,但從昨晚開始,受到鋒面的影響,北部地區已經可以感受到明顯降雨,而根據氣象局表示,受這波新的鋒面影響,全台降雨將下到下周一才會停止,溫度也會降低,因此提醒民眾,最近這幾天要注意天氣變化。昨晚間台北地區忽然下起滂沱大雨,這是因為新的鋒面南下報到!氣象局指出,從昨天開始氣候較不穩定,主要是因為受到鋒面接近的影響,而18日天氣變化明顯,鋒面通過,各地出現陣雨或雷雨的機會提高,氣溫也會隨東北季風增強和下雨的因素而下降,尤其是中部以北地區都會偏涼。對此氣象局也表示,從週六到下週一天氣會持續受到華南雲雨區及東北季風影響,天氣較不穩定,各地仍有短暫陣雨,中部以北和宜蘭、花蓮較為濕涼,其他地區早晚或下雨時也偏涼,提醒民眾注意保暖並且隨時攜帶雨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