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樂閱讀/新時代的工作態度

樂閱讀/新時代的工作態度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因為交通工具不發達,從鄉間到城裡走一趟,往往得花很長的時間,更別說是遠赴異國了。然而對現代人來說,縱橫、跨越、往返於地球上的任何兩個端點,早就變成簡單而且稀鬆平常的事了。好比臺灣與紐約兩地,有時候我甚至覺得美東的紐約比臺灣的高雄還近一些,因為我平均一年去高雄一趟,去紐約則至少兩次。因為往返頻繁,對空間的距離感便縮短了。同樣地,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人、事以及資訊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所以現代人的時間感也變短促了。例如,臺灣每天約有幾百本新書問世,全世界每天出版的新書數量,更是難以估算。莊子曾說:「生有涯,知無涯。」相較於古代人,現代人要學習的知識就更多了,怎麼學也學不完。資訊擁塞,知識爆炸,相對於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就顯得格外短缺了。居安思危/因此,現代社會中出現了許多身兼數職的人;有能力的人,一個人可以兼任數項職務,時間當然不夠用。在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還非得在限期之內完成職分內的工作,當然就會緊張。有些人白天做不完的工作,下班以後還得帶回家做,而明天一早起來,又有新的進度要趕。在這麼忙碌的工作中,如果不擅於支配時間,不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情與心態,就很容易害病。面對繁重的工作,最好是練習著「要趕不要急,要忙不要亂,要鬆不要緊」。我自己也是非常忙碌的人,我的經驗是:「要趕不要急。」工作要趕,但是心不要急。心一急,身體一定跟著緊張;身體一緊張,就會影響到工作效率,不僅工作品質不好,對身體健康也不好。忙,沒有什麼關係,但是「要忙不要亂」,如果急急忙忙地趕工作,很可能因忙亂而造成錯失。要鬆不要緊/如何才能不急不亂?那就得練習著「要鬆不要緊」,便是要使身體放鬆,平常可以練習著讓自己的臉部肌肉、眼球以及小腹放鬆。如果眼球無法放鬆,臉部肌肉一緊,小腹就會跟著緊;長時間下來,就會感到身心疲憊,做事容易疏漏,也容易生病了。隨時隨地練習著讓自己做幾分鐘的休息是很重要的,在辦公室也好,在交通工具上也好,只要一有時間,就要掌握機會練習將身體放鬆,這是小小的休息;如果更進一步,練習著隨時可以睡著,隨時可以醒來,哪怕只有三、兩分鐘也很有用。許多大忙人都必須練成這個本領。人必須認真工作,卻不要變成工作狂。所謂工作狂,就是有工作的時候拚命做;沒工作的時候覺得無聊,非得多找事情來做不可,把自己逼得非常忙碌,才能過日子。實際上這是因為心不能安頓,由於無處安心,所以要找工作來填補空虛。如果把工作當成是一種奉獻的機會,是一種藝術的把玩,是一種生命的欣賞,就能在輕鬆的身心狀態下,把工作做好了。(本文作者/聖嚴法師)(摘自/放鬆禪/法鼓文化出版)

熬夜傷皮膚易有細紋 建議多喝水、補充山藥及豆漿

熬夜傷皮膚易有細紋 建議多喝水、補充山藥及豆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心你熬夜讓你變老!25歲的許姓空服員過去負責遠程航線,每趟飛行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由於工作時間長、作息無法固定,常常「上班無法睡、下班睡不好」,生理週期混亂導致皮膚乾糙、經期不順;加上公司規定須每天上妝,皮膚乾到上不了妝只好越化越厚,長期下來臉部開始出現細紋,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好幾歲。前北醫癌症防治中心營養師趙函穎解釋,人體中的荷爾蒙可以讓皮膚的油脂和水份分泌達到平衡,以維持肌膚彈性與光澤,一旦荷爾蒙失調肌膚也會變得乾燥粗糙,甚至因長時間缺乏彈性而生成皺紋。另外,現代人也常常會因作息不正常,造成荷爾蒙分泌失調,特別像是空姐工作更是日夜顛倒、連續飛行數十小時的職業,更容易有內分泌失調混亂問題,因此引發嚴重皮膚粗糙、痘痘肌膚及經期不順等狀況發生。 趙函穎營養師進一步解釋,不少民眾以為解決肌膚乾燥的方法就是塗抹保養品,但若荷爾蒙失調,塗抹保養品只有暫時的效果,身體狀況不調整好,塗再多也僅是治標不治本,一旦停止塗抹肌膚又會變回原樣。因此,營養師建議因工作關係無法調整作息的民眾,首先應注重水份補充,像是衛生署建議每天水份應飲用兩千毫升,以解決皮膚缺水問題。除了補充水分外,適量攝取類雌激素食物有助調節荷爾蒙。趙函穎營養師強調,像是豆漿中大豆異黃酮是很好的植物性雌激素,可幫助女性促進新陳代謝;而山藥中的皂甘是雌激素的前驅物,可幫助調節女性生理機能。攝取這兩種天然食物相輔相成,可促進荷爾蒙平衡,進而可以讓皮膚更有彈性。 營養師補充說明,其實像豆漿或山藥這種天然食材,都是很好的類雌激素補充來源,同時還可攝取到優質蛋白質、卵磷脂及膳食纖維等天然營養素,想保養皮膚的民眾可以放心攝取。提醒民眾,每日攝取量建議應以兩百到四百毫升為佳,最多不要超過兩公升。

癌症整合療法新寵?醫師:菇蕈類提升免疫力

癌症整合療法新寵?醫師:菇蕈類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多年高居第一,對於國人來說,癌症的治療與預防也就變得相對重要。藥師王唯正說明,除正規醫療之外,目前也有越來越多民眾會以保健食品的方式輔助治療,像是巴西蘑菇(俗稱:變種原茸)就是癌症輔助食品中的重要角色。根據日本的研究報告指出,約有九成採用整合療法的癌症患者是使用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其中有六成是使用巴西蘑菇。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指出,經實驗證實,菇蕈類對於抗腫瘤、降血糖、降血壓、降膽固醇、抗病毒等有很大的功效,但要達到這些功效,機能性多醣體濃度一定要夠!其中,以抗腫瘤的角度而言,菇蕈類號稱是免疫調節劑,萃取出的高分子多醣體可以達到刺激體內巨噬細胞活化,分泌腫瘤壞死因子,促進抗體產生,增強自然殺手細胞和T細胞來殺死癌細胞,同時增進人體的免疫系統,推動人體的自癒能力,達到抗癌的效果。藥師王唯正表示,在許多研究中發現,巴西蘑菇富含多種其他蕈類所缺乏的多醣體、多酚氧化酵素等各種免疫活化物質;國外研究也證實服用巴西蘑菇後,對於人體免疫都有所幫助。但無論是巴西蘑菇還是其它的營養補充品,都必須考慮原料來源以及是否有經過妥善的品質把關,以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想瞭解更多關於巴西蘑菇輔助癌症治療的內容嗎?即日起至5月15日至優活健康網「優活調查局-巴西蘑菇『治』癌?『致』癌?」活動,看提示回答問題,還有機會抽大獎! 活動網址http://www.uho.com.tw/event/201303/index.asp

因應H7N9 中市長照機構整備訓練

因應H7N9 中市長照機構整備訓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昨日上午,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舉辦「長照機構因應H7N9流感疫情教育訓練」,由蔡炳坤副市長主持,參加對象包括首波查核之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計114家,身心障礙機構20家、居家護理所43家及衛生所防疫人員等共計約300人出席。臺中市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為加強大臺中市長照機構內各項整備工作,落實機構內感染控制,衛生局調查在地且具實務工作者,並志願協助實地防疫查核者,原20位報名,經今日訓練課程後,有60位與會者主動參與標準作業流程演練,通過演練者26位。目前,臺中市護理之家都已加入衛生局建構之29區長照網絡,未加入者如養護及老人福利機構,歡迎與臺中市長期照顧中心聯繫。

四川雅安強震 我紅十字會救災、賑濟物資

四川雅安強震 我紅十字會救災、賑濟物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月20日清晨,四川省雅安市發生芮氏規模7.0地震,目前罹難和失蹤人數21日攀升到208人,傷者超過1萬1千人,其中近千人重傷。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王清峰會長21日下午指出,投入雅安地震賑災。完成全台24處備災中心物資整備,可提供睡袋、睡墊、毛毯、雙人棉被、保暖夾克、帳篷、賑濟日用品組等賑濟物資8萬2千份以上。並表示紅十字會物資及人力皆已整備待命,若有需求,可隨時出動救援。中國大陸四川省20日清晨發生芮氏規模7.0地震,震央位在雅安市西北方蘆山與寶興縣交界。而雅安市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即為重災區,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於汶川賑災時,在雅安市援建了外國語小學、中峰初中,並在名山縣設立生活重建中心陪伴災民。

中風後吞嚥功能喪失 硬骨頭卡食道!

中風後吞嚥功能喪失 硬骨頭卡食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要注意!腦中風影響吞嚥功能患者,最好採取鼻胃管進食。一位高齡患者食不下嚥,勉強吞下又嗆到嘔吐,罹患吸入性肺炎,住院中被檢查出「元凶」,被一塊硬骨頭卡在下食道,動彈不得,動用外科手術才順利取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外科主任賴重佑呼籲,腦中風影響吞嚥功能的患者,因吞嚥功能喪失,吞下異物危機重重,最好採取鼻胃管進食,以免危及生命。這位七十一歲的男性患者,曾經罹患腦中風,雖長期接受復健,仍需靠人扶持才能走路,三月底發現吃飯時有吞嚥困難和嗆食情形,因肺炎住院治療,住院中仍然食不下嚥,經X光檢查發現胸腔內有異物陰影,立即做腸胃鏡檢查,在患者的下食道找到一個骨頭,為避免開刀,曾經嘗試以硬式食道鏡取出,但骨頭已緊緊卡入食道壁無法取出,只好施以開刀切開食道才取出那塊骨頭。賴主任認為,該硬塊骨頭已塞住下食道,才造成患者幾乎無法吞下食物,即使吞嚥下去也會嘔吐出來,易因而罹患吸入性肺炎,這種情形經常發生在中風後影響吞嚥功能的病患身上,而這位患者吞下那麼大塊的硬骨頭,與中風後喪失吞嚥功能,加上照護者未能仔細挑出飯食裡的骨頭有直接關係。賴重佑主任呼籲,吞嚥困難的老人最好能接受鼻胃管進食,雖然有些不舒服,但可提升進食的安全性,在拔除鼻胃管之前也須接受一段時間的吞嚥訓練,才能真正安全進食,否則仍會有嗆食的可能,一旦食物吸進肺部,就有導致肺炎的可能。尤其,罹患腦中風傷及吞嚥功能的患者,在食物的準備上更須小心,小魚刺、小骨頭掺雜其中,都有可能帶來傷害。

衛署鼓勵新藥研發 先在十大先進國上市十年

衛署鼓勵新藥研發 先在十大先進國上市十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促進國人健康福祉,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參考醫藥先進國家管理法規,公告訂定「已在十大醫藥先進國核准上市滿十年,但屬國內新成分新藥(不包括生物藥品)之查驗登記審查重點(以下簡稱NCE-2)」。以協助廠商了解審查重點,促使藥品提早上市,嘉惠病患。NCE-2其主要精神在於經過十大醫藥先進國家法規管理單位認可,且核准上市很長時間的藥品,其藥品品質安全與有效性,通常已具備相當之技術性資料,且藥品更有實際長期上市後人體使用經驗,應可合理運用於支持同成分藥品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故在不侵害他人藥品專利為前提下,當廠商在國內申請新藥查驗登記時,如果尚未有同成分藥品核准上市,且該成分藥品已於十大醫藥先進國至少一國,核准上市滿十年者,可檢附採用證明或處方依據以資佐證,且提供適當試驗資料連結該廠商藥品與在他國上市之對照藥品時,衛生署可接受廠商適當引用國外已上市藥品的公開資料,作為支持該廠商藥品在我國上市核准所需之品質、安全與有效之臨床試驗參考資料。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藉此期能有助於促進藥品即早上市,提供病患醫療所需,維護國人健康。未來食品藥物管理局將持續參考世界各醫藥先進國家之法規,訂定明確管理規範,以守護國人用藥安全及健康,並促進國內產業競爭力。

研究證實多吃蔬果 可降低認知惡化風險

研究證實多吃蔬果 可降低認知惡化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研究所教授蔡仲弘,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999及2003年的「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分析結果顯示,蔬果的攝取與認知惡化風險呈負關聯,即蔬果攝取的愈多,認知惡化的程度愈低,而且蔬果的攝取程度是認知惡化的預測因子,蔬果的攝取可能影響認知惡化風險,此結果也彰顯飲食對於老人減少記憶退化及長期健康的重要性。1999年的橫斷研究發現,蛋類、豆類及茶類與認知狀況之間有顯著的關聯。蛋類與豆類攝取頻率每週3次(或以上)者比2(或低於)次者,認知衰退分別減少23%與20%。表示蛋類與豆類攝取頻率愈高認知狀況愈好。但本研究發現攝取補強性的卵磷脂與認知沒有顯著的關聯,推論1999年當時國人對於正常飲食以外的營養補充品並未有相當的認識且使用人數不多。不過,1999年各類食物攝取頻率與2003年的認知惡化的縱性關聯發現。蔬果每週攝取超過5次(或5次)者與攝取蔬果小於4次(或4次)者,四年後的認知惡化風險減少23%;乳品類攝取每周超過3次(或3次)比每週小於2次(或2次)者,四年後認知惡化風險減少17%,其餘食物如肉禽類、魚類、海鮮類、蛋類、豆類、茶類則不呈顯著關聯。蔡仲弘表示,天然食物中含卵磷脂最多的是蛋黃和大豆脂質,多攝取豆類及豆類製品、蛋等食物,可獲取豐富的卵磷脂,對增強短期記憶和學習力可能有幫助。有研究發現大豆蛋白能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有助改善認知狀況。(資料來源/台灣公共衛生雜誌提供)

無醫師處方箋 切勿私自購買克流感

無醫師處方箋 切勿私自購買克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因H7N9禽流感新聞報導,讓民眾人心惶惶,紛紛尋求相關保護措施,但錯誤的防護方法,可能帶來潛在的健康傷害,臺北市衛生局特別呼籲:「克流感藥物具有抗藥性及副作用,民眾切勿自行購買服用,免得傷財又傷身。」克流感屬於藥品分級中的「處方藥」,是屬於需由醫師開立處方後,由藥事人員依處方調劑供應之藥品。克流感藥物是用於「治療」而非用於「預防」,不當服藥極易造成「終身抗藥性」的結果,未來當面臨疫情需要時,反而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民眾應三思而後行。衛生局也提醒臺北市的社區藥局,無醫師處方不得擅自販售克流感藥品。藥事法第50條第1項規定:「需由醫師處方之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供應。」倘藥局無醫師處方箋擅自調劑、販售供應處方藥,經查證屬實,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衛生局呼籲民眾:若發生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由醫師診斷用藥,擅自服用藥品易產生不良反應,不僅無法有效控制病情,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之併發症,造成延誤就醫之嚴重後果。為保障自身用藥安全,請勿隨意購買處方藥服用以免傷身。

響應世界地球日 醫院帶頭種樹苗

響應世界地球日 醫院帶頭種樹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禽流感威脅,卻也衝擊人類病從口入的危機意識。大林慈濟醫院於今日「世界地球日」,由院長帶領同仁以回收的瓶罐栽種樹苗,用行動愛地球,並呼籲大家響應素食,回歸簡樸少欲念的生活,減少地球資源耗用,為下代子孫留下一個乾淨的地球。院長賴寧生在開場時,與同仁分享最初的地球日選擇在春分節氣,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晝夜時長均相等,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時也象徵著人類要拋開彼此間的爭議和不同,和諧共存。他還呼籲大家只要欲念縮小、生活簡單、勤儉不貪享受,餐餐八分飽,既可以保健康,又能行善。賴院長說,二十公斤的榖物才能讓動物長一公斤的肉,而為了屠宰、銷售所耗用的交通、冰凍、包裝等,為了人類的吃,耗用了地球資源的20%,如果大家都能夠吃素,不但環保,也有足夠的食物供全人類吃,不會再有飢荒。活動中,由人文室所準備的「羅漢松」樹苗,為一般庭園中常見的園景樹,四季常青,更是號稱中國的吉祥樹,代表吉祥如意,可保平安,又能改善室內空氣。此植物在每年七、八月的時候,雌株會結出許多球形種子,於是同仁們將蒐集後的種子,細心栽種長成樹苗,特別在世界地球日分享給到院的病患、民眾,希望大家在響應環保的同時,也把平安帶回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