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全球預防接種週 打疫苗防疾病

全球預防接種週 打疫苗防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了響應全球預防接種週活動,台灣將4月24日至30日訂為預防接種週,呼籲按時接種疫苗之重要性。根據疾管局統計,我國3歲以下幼兒各項疫苗全數完成率高達94.1%以上,國小新生入學查卡完成率更達97%以上。疾管局長張峰義表示,目前世界各國積極推動的下一個全球性疾病控制計畫為麻疹消除,我國幼兒三麻一風(小兒麻痺症、麻疹、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新生兒破傷風)各項疫苗接種完成率,100年出生幼兒之五合一疫苗第三劑完成率達97.3%,99年出生幼兒之MMR疫苗第一劑完成率達98.1%。此外,新疫苗或多合一疫苗的使用已成國際趨勢潮流,為降低幼童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之發生率及減少感染後之嚴重併發症,我國與其他歐美國家同步導入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接種計畫,並自3月起全面提供感染率最高的2-5歲幼兒接種,經由大規模的接種使幼童鼻咽帶菌率下降,打斷傳播鏈並得到保護老人的附加擴大效益,疾病管制局特別呼籲家中如有幼兒符合接種資格,應把握機會儘速接種。預防接種為疾病防治三段五級之初段預防策略,為疾病防治上最具成本效益之公共衛生措施,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家均將其視為防疫之重要環節;由於現今全球航空交通及人口移動頻繁,加速了疫病傳播之風險,台灣為地球村一員,應同時負起國際衛生責任,共同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推行之預防接種政策並落實推動各項疫苗接種工作,維護我國防疫網。

陸客來台旅遊旺季 觀光局加強H7N9防治

陸客來台旅遊旺季 觀光局加強H7N9防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因應中國大陸H7N9流感疫情,行政院H7N9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各部會交流,因應作為及各項執行策略。針對中國大陸51長假是否增加來台陸客數,交通部表示據往年經驗4、5、6月旅遊旺季,以4月來台陸客數最多。初估今年51長假來台人數相較去年應不至於大幅成長。惟為加強H7N9流感防治,觀光局已再次提醒各旅行商業同業公會、接待大陸觀光團業務之旅行社、線上導遊及觀光局所屬相關單位等,加強導遊、領隊、隨團人員特別注意團員健康情形,並呼籲團員做好個人衛生,若團員身體不適,立刻通報並協助就醫。農委會表示,依據中國大陸農業部公告,陸方於活禽交易市場、家禽與豬隻屠宰場、家禽養殖場、豬場、野生禽類棲息地以及環境採樣點等進行採樣,至4月22日為止,計檢出40份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陽性樣本。有關國內動物疫情監視,農委會持續加強國內養禽場疫情監視及輔導消毒防疫,至4月22日止,計採樣監測雞、鴨、鵝、寵物鳥、養豬場、土雞活禽攤商監測場次及候鳥排遺,均未檢出H7N9亞型禽流感抗體或病毒。指揮中心經與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查證確認,4月22日共新增2例H7N9流感確診病例(浙江省2例)。中國大陸已知累積確定病例數為104例(上海市33例、江蘇省24例、浙江省40例、安徽省3例、北京市1例與河南省3例),其中21例死亡(上海市12例、江蘇省3例、浙江省5例、安徽省1例)。另國內昨(22)日上午8時至今(23)日上午8時共接獲10例疑似病例通報,1例檢驗中,餘均排除感染H7N9。

腸病毒好發期到 衛生局到校宣導防治

腸病毒好發期到 衛生局到校宣導防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已進入流行高峰期,為防範腸病毒疫情可能發生,今日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與教育處陳玉明處長共同攜手,於忠孝小學與學童一起宣導正確洗手,呼籲教托育機構必須提供健康安全的就學環境,定期執行環境消毒,並衛教學童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與擴散的機會。徐祥明局長表示,每年四、五月間是腸病毒好發期,衛生局已與教育處共同合作,加強全面性宣導。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也可能經由無症狀的大人將病毒帶回家,而感染家中幼童,家有嬰幼兒的民眾應保持警覺,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特別是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衛生局特別提醒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疾病,尤其是學齡前嬰幼兒容易受到家中就學兒童相互感染而產生重症。家中如有2名(含)以上孩童時,若其中1名孩童感染腸病毒,應加強孩子們的衛生習慣、均衡飲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並適度區隔家中病童,例如:勿擁抱、勿共玩玩具、勿共用餐具等,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徐局長呼籲民眾洗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驟,有效洗手可以減少手上的細菌數,雖不致於至無菌的狀態,但已可以有效的減少感染。所以,正確勤洗手,維持手部清潔是阻絕病毒傳播的良好方法。

過度用眼 不到40歲老花提早報到

過度用眼 不到40歲老花提早報到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採訪報導)你有老花眼嗎?由於過度使用3C用品,眼睛的平均年齡也越顯衰老,加上年齡增加,造成老花眼提前報到。根據眼科醫師門診經驗,3成患者在40歲之前,就提早老花,8成患者提到老花眼時,還會有焦慮、憂愁的現象;甚至不少民眾把視力模糊的症狀,誤當成為是白內障。看不清楚菜單?看食物的保存期限總是模糊?這些都是老花眼的症狀,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老花眼的平均年齡出現在42歲到45歲,但近期3C 產品廣泛使用,許多民眾甚至不到40歲,就有老花眼。但多數人會把視力模糊、光線變暗時會看不清楚的症狀,誤以為是白內障,林丕容指出,白內障初期會使視力模糊,和老花眼的症狀類似,一般民眾容易混淆。不過,白內障還會有畏光、眩光、色彩失去鮮明度等症狀,還是和老花眼有所不同。節目主持人吳淡如在1年前,看手機、閱讀時,容易視力模糊、眼睛疲勞,看遠方還要瞇眼才能看見,天氣乾燥時,還會有乾眼症,她一度誤以為是白內障,在醫師的檢查後,才發現是老花眼,並接受手術治療,才解決老花眼的煩腦。

山東首例H7N9個案 陸確定病例破百

山東首例H7N9個案 陸確定病例破百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山東省於4月23日確診首例H7N9流感個案,指揮中心已向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窗口完成查證確認作業。目前中國大陸H7N9流感病例發生地區除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北京市與河南省之外,另新增山東省。中國大陸已知累積確定病例數為105例(山東省1例、浙江省40例、上海市33例、江蘇省24例、安徽省3例、河南省3例、北京市1例),其中21例死亡(浙江省5例、上海市12例、江蘇省3例、安徽省1例)。山東省首例確診個案為36歲男性,從事建材批發工作。患者發燒、咳嗽6天、氣喘1天後,以「重症肺炎」收治入院,4月23日確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目前病重;調查已知9名密切接觸者未發現異常。指揮中心持續對發燒、咳嗽且7日內曾至中國大陸H7N9流感病例發生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北京市、河南省、山東省)旅遊者,加強檢疫作為。並再度提醒醫師,若遇此類病患,請依法於24小時內通報;個案未確定診斷前,重症病例應就地於醫院隔離治療,輕症病患則可於採檢後離院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但須戴口罩並給予適當衛教,並判斷是否應給予抗流感藥劑。若確定感染H7N9,不論輕重或重症,均應轉送應變醫院隔離治療。醫院應加強感染管制措施。指揮中心再度呼籲,國人前往中國大陸H7N9流感病例發生區,應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的衛生習慣,勿任意碰觸與餵食鳥禽,避免至有活禽之傳統市場,食用禽肉及蛋類務必煮熟;返國後,如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請立即戴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17歲少女雙手粗長繭 竟患尋常性魚鱗癬

17歲少女雙手粗長繭 竟患尋常性魚鱗癬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綜合報導)17歲少女也有一雙厚繭手,陳姓少女,因為從小掌紋過深、總是乾乾粗粗地像老翁的雙手,讓她每次在社交場合中,總是要克服手粗的心理障礙,平常也很害怕旁人盯著她的雙手。求診後,才發現是尋常性魚鱗癬,造成她的手掌紋很深,且在四肢的末端有明顯的角質堆積。皮膚科醫師徐嘉琪表示,尋常性魚鱗癬因為皮膚角化程異常,造成局部或全身脫屑、皮膚乾燥有小細紋,導致患者的手、腳的掌紋很深。由於尋常性魚鱗癬較罕見,許多患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罹病,若是爸爸媽媽都是輕微表現型,可能等到生出角質增生嚴重型的寶寶,就醫後才會知道家族帶有這個遺傳性的疾病。此外,尋常性魚鱗癬常合併患有皮膚炎,尋常性魚鱗癬患者上臂從青春期開始,可能出現一粒一粒像粉刺般的突起,患者也容易合併過敏體質,如異位性皮膚炎、富貴手、濕疹、過敏性鼻炎或氣喘。徐嘉琪說明,由於尋常性魚鱗癬患者角質層功能不健全,要注意皮膚的保濕,洗手或沐浴後要擦上保濕乳液或乳霜,並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清潔產品,淋浴時也不要過度搓揉皮屑。如果想改善粗厚的角質堆積,也可以使用外用A酸化學性去角質產品。徐嘉琪提醒,尋常性魚鱗癬並不會傳染,因此不用過於害怕,而尋常性魚鱗癬患者較不容易流汗,夏天時要補充水份,才不會中暑。

醫訊/糖尿病防治最前線

醫訊/糖尿病防治最前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常與心血管疾病很有關係,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早期就偵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另外,做好糖尿病的飲食控制、體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為此,高雄榮民總醫院特地舉辦團體衛生教育講座,此次主題為「糖尿病足部照護」(4月23日)、「糖尿病外食原則」(4月30日),分別邀請郭秦君護理師與陳美吟營養師主講。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消化性潰瘍知多少時間:102年4月23日、4月30日;(二)上午08:20~08:50地點: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市左營區大中1路386號)門診大樓B1糖尿病衛教室洽詢:07-342 2121

樂閱讀/禽流感來襲,雞鴨不能吃?

樂閱讀/禽流感來襲,雞鴨不能吃?

專家怎麼說/黃瑽寧醫師:「禽流感」是鳥之間的流感,對人類來說,威脅性並沒有這麼大,無須過度擔心。一般直接接觸生病的禽鳥,才有可能被傳染禽流感,至於食用方面,只要不食用未煮熟的禽鳥食品即可安心。聽到「禽流感」三個字會心驚膽顫,是因為人類罹患禽流感的死亡率很高。人類流感的死亡率很少超過0.1%,但如果不幸感染禽流感,死亡率卻高達60%,換句話說,10個罹患禽流感的人之中,就有6個人可能面臨死亡威脅,這也是為什麼大眾對於「禽流感」如此恐慌的原因。「禽流感」是鳥界的流感,當鳥類感染感冒病毒時,會生病但多半不嚴重。不過當病毒透過各種管道,傳染雞、鴨等家禽時,家禽反應就會比較大,病毒量也會增加數倍。通常禽流感的病毒並不會傳染人,不過1997年香港爆發禽流感時,卻出現鳥傳染給人的紀錄,且死亡率很高,因此引發人類的恐慌。禽流感目前只有鳥禽傳染給人,沒有人傳染給人的紀錄。從2004年至今,全世界不幸遭到感染的人數是573人,被傳染者都是照顧雞、鴨的養殖戶。嚴格來說,「禽流感」沒有如此恐怖,爆發禽流感時期,並不需要拒絕吃雞、鴨等家禽。防範禽流感的做法:減少接觸家禽,例如不要在傳統市場流連忘返;不食用未煮熟的禽鳥食品;如果不小心接觸禽鳥或其分泌物後,要記得消毒。醫藥健康停看聽/「禽流感」對人體的影響/禽流感主要由甲型「H5N1」和「H9N2」流感病毒引起,本來只流行於禽鳥之間,但後來H5N1病毒出現基因突變,造成禽類傳染給人。人類感染禽流感的症狀:初期和一般流感類似,會出現發燒、鼻塞、頭痛、咳嗽等典型的感冒症狀;後期卻可能發展為肺炎、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林杰樑醫師:「禽流感」,是禽鳥之間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傳染,和人類的關係不大,不需要太擔心。基本上,禽流感病毒具有「不耐熱」的特質,只要煮熟鳥禽食品,禽流感病毒就會被殺死,大家不需要對雞、鴨等家禽類食品敬而遠之。在禽流感爆發時期,有些食品還是必須小心,例如不熟的蛋(溫泉蛋、生蛋)、使用生雞蛋作為材料的食物(慕斯、提拉米蘇等),危險性會比較高,盡量避免食用較安全。另外,大量鳥禽會出現的地方,例如鳥園、雞舍、鴨舍等場所,在禽流感來襲時期,也要避免涉足,確保安全。(本文編著者/吳家誠)(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4: 食物安全吃健康/康鑑文化)

樂閱讀/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

樂閱讀/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

你只是沒察覺而已!眼睛的老化是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無論是原本視力正常或者近視、遠視的人,眼睛老化的情況都一樣會悄悄降臨。長久以來,流傳著一種「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的說法,不過這完全是迷思。這個錯誤的資訊,應該是源自於個人感覺的差異。近視的人不容易察覺到自己有老花眼,只是如此罷了。由於眼鏡的矯正度數都比實際度數更淺一點,所以即使看不清楚近物,也只會覺得「近視度數好像又加深了」,或是拿下眼鏡靠近一點就看得清楚,因而不放在心上,錯過了察覺老花眼的時機。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只根據「是否看得清楚近的東西」來判斷有沒有老花眼是不準的。看不清楚近的東西,只是眼睛老化的症狀之一,重要的是「無論遠近,都可以順利對焦」。真的?假的?老花眼流言追追追!Q:戴老花眼鏡會使老花眼惡化嗎?A:不會。老花眼的人只要戴上老花眼鏡便可以輕鬆地看清楚,可是一拿下來就看不清楚,所以反而會比看得清楚時更在意視野模糊的現象,如此罷了。Q:做雷射手術會變成老花眼?A:雷射手術跟老花眼沒有關聯。有時候是在沒發現自己有老花眼的情況下動手術,結果反而在手術後突顯出老花眼的症狀來(也有改善老花眼的雷射手術)。(本文作者/本部千博)(摘自/別讓眼睛過勞死!/平安文化出版)

樂閱讀/為城市守住一片自然

樂閱讀/為城市守住一片自然

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下,人的足跡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此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人類在漫長演化中,從狩獵時代掙扎著生存下來,直到發展出高度複雜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經歷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我非常喜歡這段描述。野蠻與文明的分際,來自對自然美好的感受與讚嘆。當我們不必整天為了存活而耗盡心神,開始有餘裕欣賞周遭的世界時,文明才得以發展。對美好的感受與生存的實用價值是不同的,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說:「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這句話提醒我們,若是所做所為都考量著「實用目的」,往往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在變化迅速、焦慮憂鬱的時代裡,自然荒野更有不可取代的價值,深入其中可以接觸到比短暫人生,以及瞬息淘汰的物質器物更為長久的事物,可藉此安定浮躁的心情。現代人因工作與生活便利性,逐漸移居到城市裡。當建築物愈蓋愈高,人們離土地與自然就愈來愈遠了;且因空間規劃失當,人們無法悠閒地停留,在街道上來回匆忙地奔走;同時為了鼓勵消費,不斷蓋起大賣場、百貨公司,一棟棟建築物將自然景觀趕出了日常視野。心靈一旦被欲望塞滿,情感也就失去了柔軟的餘地。從生態經濟學的分析可得知,一處原始的大自然,對人類、對萬物長遠的價值是最高的,經過人為開發,也許短期內可以獲得經濟的利益,但一年一年過去,它的價值會遞減,終究比不上保留完整的自然野地。「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我們的確有能力改變環境,塑造出城市景觀,久而久之,環境就會回過來改變我們的個性與視野。在都市裡留下一片原始森林或荒野公園,讓人類重新審視與大自然間的互動關係,重新見到上蒼賦予萬物生命的意旨,這是我們給自己和後代子孫最好的禮物了。(本文作者/李偉文)(摘自/您撥的電話未開機!/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