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走樓梯好喘! 竟是橫膈異位壓迫胸腔

走樓梯好喘! 竟是橫膈異位壓迫胸腔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女子,因為上下樓梯呼吸急促合併胸痛到台南新樓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診斷,發現是左側橫膈位置異常,再進一步檢查,原來是橫膈膨出引起的胸悶及胸痛。女子決定接受手術,將橫膈回復正常的位置,術後恢復良好,於五天後出院,活動時胸悶以及胸部疼痛的情況獲得改善。台南新樓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王岡弘表示,引起胸悶原因很多,有些是呼吸道的問題,有些是肺部本身或心血管的問題,有些是代謝、藥物、中樞神經、或心因性的問題,有些像是這名女子胸壁及橫膈的問題,造成肺部無法正常擴張,所引起的呼吸困難。王岡弘指出,橫膈是分隔胸腔及腹腔的重要呼吸肌肉,診斷橫膈的疾病並不容易,有些在新生兒及幼童出現先天性橫膈疝氣合併肺部發育不全,有些成人因疾病或是腫瘤的壓迫,造成橫膈位置異常,甚至有些病人是因為腹腔器官膨大引起橫膈異常。王岡弘表示,少部分成人是先天的橫膈膨出,過度延長的橫膈纖維,造成不正常的胸腔運動,肺葉無法良好的擴張,引起呼吸困難以及胸部疼痛,這時就需要手術介入來治療嚴重呼吸困難症狀。呼籲民眾,若有胸部疾病、腫瘤或呼吸不順的情況,可以就近至胸腔內外科門診作進一步診斷,得到最及時的治療。

認明「安心食購標章」 吃得更安心

認明「安心食購標章」 吃得更安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自毒澱粉事件爆發以來,引起民眾高度關注,為讓民眾安心食用含澱粉原料產品,凡販賣「粄條、肉圓、粉圓、黑輪、豆花、粉粿、芋圓、地瓜圓」8大類含澱粉原料產品業者,可向嘉義市衛生局申請「安心食購標章」張貼,以供消費者檢視,安心食購。衛生局表示,為讓民眾吃得安心,即日起廠商可持含澱粉原料產品檢驗合格文件及切結保證書至衛生局提出申請,經衛生局審核無誤後即發給「安心食購標章」,供店家於明顯處張貼,以利民眾選購。毒澱粉事件造成民眾食不安心,衛生局除持續加強稽查地瓜粉、樹薯粉、酥炸粉等澱粉之上游供應商外,亦請業者應向合法廠商購買澱粉,索取合格檢驗報告後再販售,保留交易憑證備查,並籲請業者一起配合,建立自主衛生管理及踴躍申請「安心食購標章」,張貼於明顯處,共同努力維護食品安全,恢復消費者信心。

女子直視雷射燈光 2秒黃斑部就損傷

女子直視雷射燈光 2秒黃斑部就損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可能不知道,舞台的雷射燈光雖然看起來炫麗「奪目」,但若不慎凝視真有可能讓眼睛損傷!一位女大生參加學校舞會時,不慎直接凝視舞台雷射燈光約1到2秒鐘,隨即感到右眼疼痛不適,並且持續有中央視力缺損狀況。就診檢查發現其右眼的黃斑部損傷,視網膜色素細胞缺損。給予局部消炎藥物保守治療,並囑咐配戴墨鏡保護眼睛避免進一步光線傷害,約一個月之後,患者視力恢復至1.0,黃斑部損傷也復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曾柏宸說,一般常見的紅光、綠光雷射皆很容易被視網膜色素細胞吸收而產生熱傷害。對於光線能量較強的舞台雷射或雷射光筆,民眾應避免持續直接凝視,以避免視網膜黃斑部損傷,導致視力受損。市面上有部分不符合認證規範的雷射光源,發出較高能量的雷射光線,輕則短暫性視覺喪失,嚴重者有可能產生不可回復的永久性視力傷害。他表示,民眾於參加舞會、舞台表演的雷射燈光,或者會議報告時的雷射指示光筆,最佳保護眼睛方式就是避免直接凝視雷射燈光光源,尤其是越長時間的直接照射,所產生的能量傷害也越大,操作者也應該避免將雷射光直接瞄準照射他人。萬一不慎被雷射光照射眼睛,如果持續有視力糢糊、視野缺損、黑影、閃光的症狀,應該使用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以避免進一步的光線傷害,並盡速至眼科醫療院所診察,以及早接受治療。

醫訊/罹癌家庭親子營

醫訊/罹癌家庭親子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罹癌家庭有多久的時間沒有與家人一起出遊呢?共享一個美好的時光,接受大自然芬多精的洗禮?也許是時候出去透透氣,揮別陰霾,重新出發。 所以,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舉辦「罹癌家庭親子營」,該活動透過專業老師的團體活動,協助家長與孩子了解癌症對家庭所帶來的改變,讓癌症變成凝聚家庭力量的助力。參加對象:罹癌家庭之病友及國小1~6年級子女。報名方式:填妥表格後,請郵寄或傳真至本會http://www.ecancer.org.tw/ActivitiesDetail.aspx?IDNo=465 。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罹癌家庭親子營時間:102年6月1日(六)~6月2日(日);2天2夜地點:美濃一本書道院(高雄美濃區中華路67號)洽詢:07-581 0661分機115陳詩函社工

孩子偏食,都是父母教出來的?

孩子偏食,都是父母教出來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家的小孩什麼都吃嗎?還是只愛吃肉不愛吃青菜?而且苦的不吃、醜的不吃、沒看過的不吃?根據統計,「在台灣,每三個小孩就有一個偏食!」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偏食不是問題,就像孩子學習刷牙一樣,是成長中必然學習的事情,它也需要時間跟耐心,才學得會。「為什麼孩子都不愛吃青菜?」千萬不要一竿子打翻整船青菜阿!許皓宜說,孩子並不是所有青菜都不吃,而是不吃特定的蔬菜,所以應該要改口:「為什麼孩子不喜歡XX菜…」家長應將所有蔬菜切開來談,否則,潛移默化下,孩子會自動將所有蔬菜連結起來,變得更不愛吃青菜。許皓宜建議,要養出不偏食的孩子,第一步就是要從小建立孩子對食物的熟悉感,比如告訴孩子紅蘿蔔的由來?種在哪邊?顏色是什麼?吃紅蘿蔔對身體的好處?像皓宜老師從小會告訴孩子:「吃魚會聰明、吃飯長肌肉、吃菜排便便…」等,讓食物從小就跟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連,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就會高。「如果孩子不吃特定青菜,要勉強他嗎?」許皓宜說,某些情況不是孩子不願意吃青菜,是因為小朋友生理結構的關係,對於某些有梗、纖維比較多的青菜比較不容易下嚥,所以吃飯時間就會拉長,於是乎,就被媽媽念不好好吃飯,孩子因而興起對這類的青菜的排斥。許皓宜建議,為了避免孩子對青菜產生排斥,建議初期讓孩子食用比較軟、好下嚥的青菜,比如:花椰菜、波菜等較軟爛蔬菜,孩子進食的成就感自然更高。想知道更多如何處理孩子情緒表達的訣竅嗎?快來報名「許皓宜博士~小英雄領袖情緒表達夏令營」,趁早報名,以免向隅。

樂閱讀/「一個人」已成了新指標

樂閱讀/「一個人」已成了新指標

若問到男性與女性,哪一方較容易消除壓力?在現代的都會生活中,顯然是女性這一方較有利;而且,以女性客群為主的「療癒產業」也相當盛行。譬如說,高級飯店便針對精明能幹的單身職業婦女,推出住一晚就要價五萬日圓的住宿方案。累積一身壓力的女性朋友,平均每個月會去住一次,享受VIP等級的款待,療癒疲憊的身心。另外,對女性朋友而言,哪怕只是在美容中心待上數個小時,也能獲得相當的療癒效果。因為這是兼具美容的療癒法,可謂一舉兩得。不僅如此,她們更是獨自一人坦蕩蕩地出門的。然而,男性的情況可就不同了。由於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這類的療癒空間,男性朋友們充其量只能到酒吧或居酒屋喝點小酒、解解悶。不過,最近以男性客群為主、提供與女性同等級之服務的療癒產業興起,有愈來愈多人已懂得去利用。甚至連男性專屬的美容中心也深受好評。提及美容中心,一般給人的印象不外乎是女性的專利,但如今在所有消費的客群中,男性顧客就占了三成。看來,不僅「可獨自一人悠閒度過的療癒空間」還有更為寬廣的發展;男性的「一人遊玩」,在性質上也有了改變。無論是女性取向還是男性取向,療癒產業的關鍵字都是「一個人」。長期以來,服務業界總是對獨自前來的顧客敬而遠之。客人一走進店裡,店員就問:「您是一個人嗎?」聽在耳裡,自是覺得刺耳。以前,若是自己一個人去旅行,在旅途中往往會被投以可疑的眼光。尤其是獨自出遊的女性旅客,投宿的飯店甚至會以詫異的口吻再三確認:「您是一個人嗎!?」深怕有人是來自殺的。不過,現在無論國內或國外旅遊,專為一人旅行所規劃的旅行團比比皆是。光從這點來看,「一個人」似乎已取得了公民權。就連女性能獨自一人輕鬆前往的「立食(站著吃喝)」居酒屋,生意也是好得不得了。至於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目前在市面上,已開始販售特地包裝成一人份的產品。好比說,有些店家的草莓就是一顆一顆在賣的。食品等類的產品,若能做到「在必要之時,僅購買必需量的必要物品」,就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了。照這個樣子看來,社會型態勢必會繼續朝這股方向發展下去。「一個人」已成了新指標。雖說這傾向很明顯是從女性開始的,但與「一人生活」、「一個人住與日俱增」的時代變化也並非毫無關係。因為,一個人得以輕鬆過活的時代已來臨了。(本文作者/川北義則)(摘自/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醫生,請您先洗個手吧!

樂閱讀/醫生,請您先洗個手吧!

每年到了流行性感冒和腸病毒傳染的高峰時,政府就會大力宣傳「洗手」的重要性,而且還會提出一些生動活潑的口號,例如「溼、搓、沖、捧、擦」或是「內、外、夾、弓、大、立、腕」等,來教導民眾正確的洗手方法,甚至還請歌手黃韻玲小姐創作《天天洗手》歌,目的就是要告知民眾,用洗手來降低傳染病的流行。「洗手」這個看似簡單的概念和動作,經由醫學研究證實,可以降低傳染病的傳播機率,尤其是在醫院的重症單位(如加護病房),效果更明顯。但這個大家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在人類或醫療的歷史上,曾經被嚴重的忽略和扭曲。在醫學發展史上,洗手的概念可能過於簡單,因此強調它的重要性,而且把它記載在重要醫學典籍裡的例子少之又少,直到12世紀的邁蒙尼德才點出「洗手」是在診治病人時不能或缺的工作。邁蒙尼德是12世紀猶太人裡著名的拉比(猶太教的律法專家),也是位醫師,他在1199年撰寫了猶太律法書Mishnah Torah時,花了一整個章節來說明清潔的重要性。他認為清潔是醫師最好的朋友,而且洗手很重要,他寫道:「從騎乘的動物身上下來後,我會洗手,再去看病人。」「永遠不要忘了,在接觸病人後,一定要洗手。」邁蒙尼德關於清潔與洗手的論述並不像他的律法書一樣受到後人的重視,從12世紀以降的醫學書籍,也很難再找到如此的論述。直到19世紀,一件發生在維也納醫院產科病房的事件,才讓身處微生物學與消毒觀念還未啟蒙的年代的醫師們,逐漸了解到洗手的重要性。1846年,匈牙利籍的醫師塞繆維斯進入維也納總醫院的產科病房服務,這裡的產科病房分為第一和第二產房。塞繆維斯在第一產房工作,當主治大夫克萊醫師的助手。這兩個產房的主要差別是,第一產房由醫師接生,第二產房負責的卻是助產士。工作不久,他就為不少新分娩孕婦的死亡而深感不安,他發現第一產房因為「產褥熱」死亡的個案有10%,第二產房卻僅有3%。經過觀察發現,第一產房有這樣的事故發生,應該是來自醫師不夠「清潔」的雙手。當時解剖病理學正在快速發展,負責接生的醫師在去產房之前,還要先到太平間去做屍體解剖的工作,然後便回到產房幫孕婦檢查及接生。塞繆維斯強烈懷疑是這個環節出了問題,他認為是屍體上某種致命物質經由醫師不乾淨的手傳給產婦造成死亡,只是他苦無證據。1847年塞繆維斯經過一個簡短的假期回來後發現,他的一位同事科雷斯卡在屍檢時不小心被刀劃傷了,結果他因而遭受感染而死。塞繆維斯參與了這位同事的遺體解剖,觀察到他的傷口與許多產褥熱死亡的產婦傷口類似,使他更加確信是醫師在屍檢後,因為雙手不淨,將屍體上致命的毒素傳播給病人,造成死亡。在同年的五月,塞繆維斯在病房的主治大夫克萊醫師的認可下,發布了一道嚴格的命令:每個醫護同仁在探視病人之前都必須仔細把手洗乾淨,病房一定要用氯化鈣消毒,自此以後兩年間,第一產房死於產褥熱的病人數顯著下降,和第二產房差不多。塞繆維斯將這樣的發現通報給維也納的醫學會後,開始遭到許多無情的攻擊,其中最為嚴厲的,竟然是原先支持他的克萊醫師,直接要求他解散洗手的教育委員會。塞繆維斯遭到解職,並痛苦的返回到布達佩斯的醫院擔任產科醫師,由於他堅持實施消毒及洗手的政策,他所服務的聖洛可醫院幾乎阻絕了因為「產褥熱」而死亡的個案。一直到1894年,塞繆維斯的觀念逐漸被接受,布達佩斯立了碑紀念他的成就,離他提出洗手和重視清潔消毒的理念,已經過了快50年。至於現今被政府鼓吹的洗手之重要性,只能說是再次強調舊有的觀念,談不上什麼再次革命,我們只是站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希望做得更好而已。歷史和醫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此簡單的一個作為,便能夠降低人與人之間的病菌傳播,雖然有些麻煩,但何樂而不為呢?(本文作者/蘇上豪)(摘自/開膛史/時報出版)

樂閱讀/感覺疲勞?可能是噪音的問題

樂閱讀/感覺疲勞?可能是噪音的問題

如果你是工廠作業員、建築工人、軍人、消防隊員或DJ,你身處的工作場所屬於危險級的噪音環境。工作時,過量的聲音會引起疲勞、壓力和聽力障礙,不但血壓飆高,連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的濃度也跟著提高,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長期暴露在60分貝以上的場合,已證實會提高心臟病好發的機會(編按:員工如果待在超過85分貝的工作場所8小時,根據我國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雇主必須有保護員工聽力的作業程序)。就算你不是以上列舉的行業,雜音依然會使你的生產力降低、破壞你的健康。曾經有一名客戶對我說,她以前辦公室的噪音促使她離職、讓她在家創業。「你知道日光燈的聲音,聽起來像什麼嗎?」她問我:「像高聲的哀鳴!再加上電腦的運作聲,和沒幾分鐘就喀嗒喀嗒響起的印表機列印聲,就足以讓我想拍拍屁股走人。以前我常覺得筋疲力竭,因為我總得拉高講電話的嗓音,才能壓過3公尺外咖啡機旁聊天的嘻笑聲。到了下班,我的嗓子不但啞了,還帶著一肚子的怨氣回家。雖然我現在還是得忍受,屋外的雜音和狗叫的騷擾,但至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能掌控噪音的程度。」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我的客戶一樣幸運,能離開我們不喜歡的地方、回歸到在家辦公的寧靜。所以,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主動改善職場的聲音環境。把印表機和影印機放在另一個房間,關起門就能降低許多聲響。降噪的辦公室隔間、聲音擋板,或是電子式的聲音遮蔽技術,都可以大幅降低擾人的喧譁聲。和老闆聊一聊,看看有沒有辦法能降低設備或機械雜音,和其他的刺激因素。如果你是雇主或公司主管,就問問員工有沒有被哪些噪音所干擾,想法子讓環境變得更沒有壓力,才能富有生產力。(本文作者/唐.坎貝爾、亞歷克斯.杜曼)(摘自/音樂怎麼聽,最有療效?/大是文化出版)

樂閱讀/增加鈣質的6個好處

樂閱讀/增加鈣質的6個好處

根據估計,44%至87%的美國人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鈣質,其中包括兒童在內,然而他們嚴重短缺的這種礦物質,卻是正常生長與發育的關鍵物質。不幸的是,缺乏鈣質通常沒有任何明顯症狀,人們可能處於缺鈣狀態很多年了以後,才會出現明顯的問題。大多數能被看出來的缺鈣症狀,都是因為血液裡的鈣含量太低。由於人體非常擅長將血鈣維持在穩定的水準(通常是以骨骼強度為代價),所以大多數人到骨骼顯著削弱及斷裂前,恐怕都不會出現任何缺鈣症狀。增加鈣質可以讓體內鈣含量正常化,確保生理過程健康運作,不過這麼做的好處,其實遠遠超出上述那些顯而易見的理由。最近發表的一些研究顯示,增加鈣質攝取的確可以為下列多種情況帶來健康方面的益處。• 經前症候群/紐約聖路克羅斯福醫院中心(St. Luke’s–Roosevelt Hospital Center)的蘇珊.帝斯雅各博士發現:婦女補充鈣質之後,經前症候群減輕50%;相較之下,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只減輕30%。帝斯雅各博士的結論是:「沒有其他藥物對付所有這些症狀能像它這麼有效。」另外一份報告是根據調查超過兩千名婦女的流行病學研究而來,研究者發現鈣與維他命D的攝取量與經前症候群發生的風險有強烈關聯;作者群下的結論是:「攝取大量鈣質和維他命D,可以減少經前症候群發生的風險。」• 減重/克雷頓大學、田納西大學及普渡大學所做的其他研究,已經證明增加鈣的攝取量與減重確實有關聯。其中一位研究人員麥克.澤梅爾(Michael Zemel)表示:鈣質在與肥胖相關的代謝障礙疾病上,扮演關鍵的角色;而且高鈣飲食會導致身體釋出一種荷爾蒙,可以讓脂肪細胞減肥。這正是乳品業敢聲稱自己的產品有助於縮減腰圍的根據,也印證了那個「它有益身體健康」的口號。• 高血壓/臨床實驗證明也人體鈣含量低下與高血壓有關聯。阿根廷的研究則顯示:婦女在懷孕期間服用鈣片,可以降低她們的孩子未來罹患血壓問題的風險。洛克菲勒大學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服用鈣質補充劑,對母親和嬰兒都有好處。• 大腸癌/北卡羅來納大學和康乃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已證明鈣質與預防大腸癌有關。• 中風/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增加鈣質與預防中風確有關聯。• 膽固醇/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已證明增加鈣質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本文作者/麥克.哈立克)(摘自/健康是曬出來的:維他命D之父的養生報告/時報出版)

樂閱讀/更好的情緒復原力

樂閱讀/更好的情緒復原力

面對難受的情緒時,自我慈悲是非常有力的工具,可以使人脫離情緒化反應的破壞循環,這種情緒化的反應經常控制我們的生活。本文將仔細觀察自我慈悲讓情緒復原、增益身心健康的方式。諸多文獻中最有力、最一致的發現就是,能夠自我慈悲的人焦慮憂鬱的程度比較低,且兩者間的關聯性很強。也就是說,對焦慮與憂鬱來說,自我慈悲是一個主要的保護因素。自我批判、能力不足的感覺與憂鬱焦慮有強烈關聯。當人覺得自己有嚴重缺點、應付不來生活中的挑戰時,容易因為恐懼與羞愧而封閉自己的情緒,眼中只見一片愁雲慘霧,於是事情每下愈況,因為負面的心態蒙蔽所有的感覺,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瀝青」(black goomind)。研究證實,大腦對負面資訊的敏感度大於正面資訊,當一個人在評估別人或自己時,對負面事實的重視程度大於正面。例如,參加派對前你照了一下鏡子,發現下巴長了一顆青春痘,接下來,你完全不會去注意髮型是否出色或是衣服亮不亮眼,眼中只有那顆青春痘,宛如救護車上的緊急紅燈在你眼前閃個不停,於是,你對自己今晚看起來如何的感覺隨之扭曲。這一切都是其來有自的。在自然的環境中,負面資訊意謂著威脅靠近,如果沒有立即對潛伏在河岸的鱷魚做出反應,不久就會成為牠的盤中飧,因此大腦進化到對負面資訊高度敏感,並在大腦的杏仁核迅速反應,也就是採取行動把生存機會拉到最大。所以,大腦給予正面資訊的注意力和時間比不上對負面資料的關注。《佛陀腦》(The Buddha’s Brain)一書作者韓森(Rick Hanson)說:「大腦對負面的體驗就像魔鬼粘,對正面體驗卻像不沾鍋。」因此,人類把正面資訊視為理所當然,把注意力全投注在負面資訊,彷彿生命繫於其上。一旦緊抓負面心念不放,就像壞掉的唱機般不斷跳針。這個過程稱之為「反芻思考」(rumination),與造成憂鬱症、焦慮的重複性、侵入性、無法控制的思考方式有關。反芻思考過去的負面事件容易導致憂鬱症,而反芻思考未來可能發生的負面事件,同樣也會焦慮。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反芻思考,這一點說明何以女性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的比例約是男性的兩倍。這個性別差異有一部分是來自生理方面,但是文化也有影響。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婦女在社會上的權力小於男性,對事情的控制力量沒有那麼大,因此必須對危險更提高警覺。如果你是容易反芻思考或是有焦慮症和憂鬱症的人,更要設法別用這種處世態度來評斷自己。要記住的是,負面心念與情緒的反覆思考只是來自於想要安全的潛在欲望。雖然大腦演化模式可能適得其反,但還是該為它使人類免於淪為鱷魚大餐而向大腦致敬。同時要記住的是,儘管有人比較容易反芻思考,基本上所有的人在某種程度都有「負性偏向」(negativity bias),因為負性偏向已根植大腦。(本文作者/克莉絲汀.聶夫)(摘自/寬容,讓自己更好:接受不完美的心理練習/天下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