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安心吃粽 北市抽檢肉粽全過關

安心吃粽 北市抽檢肉粽全過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又到了農曆五月五日慶端午划龍舟、吃粽子的時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使消費者能吃到安全又衛生的粽子,5月間至北市各端節食品製造業、粽子專賣店、傳統市場等粽子販賣場所,抽驗各式粽子、餡料及粽葉等相關產品,總計抽樣86件,檢驗結果全數符合規定。而此次衛生局抽樣之86件產品包含24件粽類、10件粽葉、34件餡料、15件糯、紫米及3件調味醬,檢驗項目包含防腐劑、漂白劑、殺菌劑、螢光增白劑、著色劑、甲醛、硼砂、黃麴毒素等,結果均符合規定。衛生局也提醒業者使用食品添加物時,務必選用食品級產品,並依照「食品添加物之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合法酌量使用,若經衛生機關查獲不符合規定者,將依據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2條之規定,爰依同法第33條第3款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蕃茄蔬菜粽 熱量低健康無負擔

蕃茄蔬菜粽 熱量低健康無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端午節,一定少不了各式美味的粽子,不論是南北粽、外省粽、客家粽,或是甜鹹不同口味的粽子,種類和品項五花八門,選擇多到讓人數不清。但該怎麼吃粽才能健康又無負擔呢?署立彰化醫院營養室配合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推出健康滿分粽,分別有「糙米粿粽」、 「黃金牛奶粽」、「蕃茄蔬菜粽」,選用白米而非糯米磨成粿漿製成粽子,可減少消化不良情形,除此之外,每種粽子又分別各具有不同營養價值。施璐筠營養師指出,「糙米粿粽」選用食材糙米,其糙米屬於全榖類含豐富膳食纖維及微量元素,可以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及慢性疾病發生,餡料採用白肉(雞肉)取代紅肉(豬肉)可減少飽和脂肪攝取。而「黃金牛奶粽」以低脂奶粉及薑黃製成粿漿外皮,其薑黃色澤鮮豔也具有促進膽汁分泌發揮肝臟解毒功能,另外也符合每日飲食指南中建議的低脂奶類及堅果種子類攝取,而堅果中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與礦物質,都是促進生理機能代謝、提升抗氧化能力的最重要元素。「蕃茄蔬菜粽」番茄的細胞壁中富含豐富茄紅素 具有防癌功效,且內餡以包裹蔬菜為主熱量低無負擔,又能增加蔬菜水果攝取量以達健康營養均衡。

五穀補氣養生粽 高纖又不易脹氣

五穀補氣養生粽 高纖又不易脹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即將來到,但高熱量、不易消化的粽子,吃多了很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師結合中醫師,打造高纖、低熱量兼具利濕的五穀補氣養生粽,教導民眾如何健康吃粽過端午。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師陳佑豪表示,每年過了端午節之後,醫院門診就出現吃粽子引起不適的民眾,症狀包括腹脹、高血糖、胃潰瘍、膽囊炎、脂肪升高等,為了讓民眾安心吃粽,特別與中醫師合作,以多種五穀取代難消化的糯米,並加入高纖的鮮筍,以及獨特風味的芋頭丁,配合中藥補中益氣湯,達到補氣的效果,增加腸胃道消化吸收能力。中醫科葉明憲醫師表示,端午前後天氣多為溼熱的氣候,此時需注意清利濕熱的問題,利用食材中的芡實,蓮子,薏仁可達到很好的效果,在藥方中另外增加砂仁、肉豆蔲、草果等,不僅加強芳香,改善因天氣熱胃口差以及炎夏經常出入冷氣房,容易頭暈等問題。營養師陳佑豪指出,五穀補氣養生粽中,除了五穀米之外,另外添加小米、麥片、紫米等,可增加飲食中的纖維量攝取,食用後較不易脹氣,並且降低總熱量。建議,如果要把粽子當作正餐,可搭配1至2塊滷豆乾、半碗炒青菜及一碗鮮甜的竹筍湯,餐後再加上一份水果,即可吃到一餐美味又均衡的養生餐!

是感冒還是腸病毒? 可檢測咽峽兩側有無水泡

是感冒還是腸病毒? 可檢測咽峽兩側有無水泡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4到9月是腸病毒高峰期,根據疾管局統計,5月中旬單週之內,湧入門診病患高達2萬3700多人,急診就診率也創下6年來的次高紀錄。許多家長都人心惶惶,深怕家中孩童感染腸病毒,但卻有3成媽媽不知道造成幼兒童感染腸病毒主因竟是大人本身,親暱的抱抱、親吻等都是原因之一。提醒家中若有學齡前幼童,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肌抽躍、持續嘔吐等重症前兆病徵,務必立即送醫。中山醫院兼任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表示,不管是小朋友還是成年人,都有感染腸病毒的風險,不過相對幼童抗體較少,且因學校易傳染病菌,因此感染危險程度也較高,尤其是5歲以下孩童更要特別注意,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多都是小於3歲的兒童。周怡宏指出,以往造成重症都是以腸病毒71型為主,而此類型病毒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會攻擊延腦,造成腦炎導致昏迷、死亡,雖今年以克沙奇A6型感染最常見,致病力不如71型強大,且大部分都是輕症表現,但仍有引發重症的風險。腸病毒可以引發很多種疾病,但其中大多都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輕微感冒的症狀。周怡宏說,可以準備手電筒、小湯匙等工具,張開嘴巴看喉嚨咽峽兩側有無起水泡、紅腫,手掌、腳掌可能也會出現水泡,通常這時候就會伴隨高燒、咳嗽、流鼻水等徵兆,喉嚨痛更是明顯症狀。周怡宏提醒,腸病毒並無疫苗可預防,對付腸病毒最重要的是認識它並瞭解其傳染途徑,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周怡宏表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一方面要吸收養分,一方面又必須能夠阻擋外界的細菌、毒素,因此腸道益菌就扮演了重要角色。許多家長給孩子補充益生菌來提高的自然免疫力,但不是添加愈多愈有效,而要注意菌種能否確實停留在腸道,持續有效的產生免疫保護效果。(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端午送溫情 漢生病人一同慶佳節

端午送溫情 漢生病人一同慶佳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將至,衛生署樂生療養院今日舉辦漢生院民端午暨第二季慶生活動,院長林慶豐表示樂生療養院於1930年設置,為全國唯一漢生病專責病院,因痲瘋桿菌對罹患者外貌及肢體傷害嚴重,在早期無藥物治療下採取強制隔離政策,因此每逢三節家家歡聚的氣氛總是讓院民備感落寞,所幸因著資訊的開放與流通,民眾對於漢生病成年人90%具有先天免疫力,且接種過卡介苗者會產生抵抗力,被感染的機會極少的知識已大幅接受且改觀。日前看到樂生療養院在醫療及安養權益上醫院之具體作為,包括設置醫療專區、增聘醫護人力、分區分級居住、研擬漢生病分級照護方案、漢生病研究發展,並提出樂生整體發展計畫,包括漢生病人權森林公園、漢生病史料館及長期照護園區規劃等。樂生療養院已經是公告之歷史建築及台灣世界遺址潛力點,照顧漢生病院民更是衛生署及樂生療養院的責任,未來將持續提升照護和生院民的醫療品質及安全。活動也在李懋華執行長頒發生活津貼、溫情端午粽及慶生的歡樂歌聲中畫下圓滿句點。(照片/樂生療養院提供)

認識愛滋反歧視 調查:3成仍遭排擠

認識愛滋反歧視 調查:3成仍遭排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全台累積感染愛滋病毒人數,已突破2萬5千人大關。其中高達4成是10至29歲的年輕感染者。儘管從上個世紀末,人類就開始認識了愛滋病,但仍普遍對愛滋充滿迷思與誤解,這些來自家庭社會的排斥及壓力,成為愛滋感染者難以承受的痛苦。台灣愛之希望協會2012年公布「愛滋感染者社會處境」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8成的感染者雖願意向身旁親友告知感染的消息,不過,仍有近3成的愛滋感染者在告知之後,卻面臨排斥和排擠的窘境,甚至更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遭遇惡意攻訐或被迫公開身份,這些統計數字後所代表的,是感染者所面臨的孤立與自我封閉,以及長期以來社會對愛滋的不瞭解。為了鼓勵年輕學子關心愛滋議題,台灣愛之希望協會邀請全台各大專院校同學及社團一起熱血做公益,發揮才藝與創意,加入「認識愛滋 反歧視」宣導系列活動。即日起,開放大學生報名「愛無懼」微電影角色徵選。獲選者將有機會與心理藝術指導專家共同創作電影腳本,並演出愛滋感染者、及其父母、手足、朋友、親密愛人、感染科醫師、社工等角色,對戲劇表演及公益議題有興趣的同學千萬別錯過。同時,也邀請大學社團集體創作與「反愛滋歧視」相關之創意影片,並上傳至活動網站,即有機會為社團爭取新台幣2萬元獎學金。活動詳情請至愛無懼Fearless校園活動網站http://www.i-part.com.tw/html/13action/0529/,或電洽02-8369-2116*17 查詢。

吃一顆肉粽 需爬101大樓2次才可消耗

吃一顆肉粽 需爬101大樓2次才可消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端午飄香,而市售粽子種類繁多、琳瑯滿目,但許多粽子常有高熱量、高油脂、低纖維的問題,且市售一顆600大卡的傳統肉粽,相當於1個市售便當,需要爬101大樓2次才可消耗,若沒有與正餐替換,端午期間連續一個禮拜每天多吃兩顆,體重將增加1公斤以上。且過量食用高鈉、高油、高膽固醇、低纖維的粽子更會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有鑑於民眾健康意識抬頭,更多的業者提供許多較健康訴求的選擇,國民健康局亦結合各縣市衛生局,加強輔導地方業者提供減熱量、減油、高纖、採用在地食材的特色輕食粽,民眾只要聰明採購不論在各通路或各地區皆可購買美味的特色輕食粽。各縣市推薦的特色輕食粽,並放置於國民健康局肥胖防治網,及「健康體重管理App」健康大秘笈中,提供民眾購買資訊。

四起家庭群聚 H7N9不排除侷限性人傳人

四起家庭群聚 H7N9不排除侷限性人傳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指揮中心經與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查證確認, 6月3日新增1例H7N9流感死亡病例,為上海市先前確診個案。中國大陸已知累積確定病例數為131例。目前已知發生四起家庭群聚,不排除為侷限性的人傳人事件,然無證據顯示有持續性人傳人現象。國內自今年4月3日起至6月3日累計共422例通報病例,其中36例為中國大陸來台人士,1例確診病例,421例排除H7N9感染。有關H7N9動物疫情監測,至6月3日止,計採樣監測雞473場次、鴨183場次、鵝65場次、寵物鳥552件、養豬場47場次、土雞活禽攤商監測75場次及候鳥排遺2557件,均未檢出H7N9亞型禽流感抗體或病毒。國內5月17日至6月3日各地方政府查緝「禁止活禽違法宰殺、陳列/展示/販售」執行情形,已查緝6,662個攤商,其中33件違法。指揮中心持續進行查緝工作,籲業者切勿心存僥倖。最新疫情與旅遊傳染病等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局網站(http://www.cdc.gov.tw)之「H7N9流感專區」與「國際旅遊資訊」專區,或撥打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如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請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

醫訊/淺談慢性阻塞性肺病與肺部保健

醫訊/淺談慢性阻塞性肺病與肺部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陽光、空氣、水是生命三要素,肺部就像是身體的空氣濾清器,因此,重視肺功能,就是重視生命。隨著身體老化、器官功能不再,加上環境污染或長期抽菸、接觸二手菸,都會加速肺功能惡化,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但其實,只要我們多留意肺部病變的警訊,提早接受治療,就能有效防止肺功能惡化。現在,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有場講座-銀髮保健不「肺」心 ,內容:肺部保健課程-淺談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保健面面觀,參加即送精緻餐盒。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銀髮保健不肺心 時間:102年6月8日(六)下午14:00起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台北羅斯福路4段85號;綠線捷運公館站)B1柏拉圖廳洽詢:02-2717 1986健康小組

樂閱讀/什麼是Gi?常見食物Gi值大公開

樂閱讀/什麼是Gi?常見食物Gi值大公開

什麼是升糖指數GI(Glycemic Index)值?它的數值高低又如何判斷?GI 值主要是指食物吃進去後,血糖上升的數值,而葡萄糖是最容易使血糖快速升高的成分。澱粉類食物進入人體後,經過澱粉酵素分解,轉化成葡萄糖的小分子形態,被人體腸胃吸收,進而使血糖上升,血糖上升會促使胰臟釋出胰島素。關鍵點就在於胰島素接下來的作用。打個比喻來說,胰島素像是體脂肪銀行的金庫鑰匙,大量的胰島素會將葡萄糖轉化成體脂肪,並定存在身體,促使體脂肪率漸漸飆高。當血糖快速被定存後,又會造成血糖下降,血糖一下降又開始感到飢餓,會更想大吃一頓??如此循環下,血脂肪濃度愈來愈高,形成了我常說的「食物三高口訣」─高GI、高吸收、高定存體脂肪。換句話說,採用低GI 飲食法就是多吃可活存的食物(低GI 食物),少吃會被定存的食物(高GI 食物)。正確的低GI 飲食,是在選擇食物的「質」,而非食物的「量」。要特別注意的是,食物的升糖指數會因不同的加工烹調方式、食材大小,以及生、熟度等等而有差異。因為攝取的熱量必須維持在人體所需食物總熱量的範圍內。因此,選對食物種類便很重要,也才能吃得好又吃得飽,真正達到體重管理、控制血糖血脂肪濃度及肥胖的效果。不管採用哪一種飲食法,都需要建立正確的體重管理觀念,我總是不厭其煩地,不斷地提醒個案:1)體重管理成功絕非一蹴可幾。2)要做好體重管理必須是全方位,非單一的方法就能達到目的。3)用自己的生活去做體重管理,才會長久不復胖。4)GI 食材吃得對,規律用餐或定時少量多餐。5)做體重管理要會判讀數據,不要隨便節食。五個觀念基本觀念都正確了,就算不配合運動,也能維持新陳代謝率不會快速下降,並能維持體力及有好氣色。(本文作者/楊琦琳)(摘自/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本事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