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樂閱讀/睡前喝一杯水 和疲勞說再見

樂閱讀/睡前喝一杯水 和疲勞說再見

多喝水能舒緩不安,幫助睡眠一般來說,成人一天所需要的水分大約是2公升,由於食物中也包含水分,因此,從開水或飲料中攝取的水分,只需要1.4公升。在炎熱的夏天或激烈運動後,人體因為大量排汗,就必須補充流失的水分。即使沒有流汗,水分也會從身體蒸發。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流汗,就不補充水分,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即身體流失水分,導致鈉與鉀的含量不平均,會讓人意識不清、頭暈目眩等。脫水時,絕對不可以一直喝水,因為人類的身體需要適當的鈉含量,也就是鹽分。若只喝水,會讓水分增加、鈉含量減少。所以,含鈉飲料就是「脫水」時最好的選擇。緊張時,記得多喝水人類只要一陷入不安的情緒中,就會出現口渴的現象。當不安與緊張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時,交感神經就會變得很活躍;開始出現心悸、爆汗,甚至連唾液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交感神經變活躍,就會使身體不易分泌唾液。所以,當你感到緊張時,記得多補充水分。那麼,有什麼「水」可以舒緩不安感呢?水可以分成硬水和軟水兩種,由「硬度」決定硬水和軟水的標準。「硬度」指的是水中的礦物質與鎂的含量,再將其總含量化為數據。礦物質與鎂含量較高的水是「硬水」,含量較少的稱為「軟水」,礦泉水也有軟水和硬水之分。睡前喝1杯水,避免流失水分「硬水和軟水,哪一種比較健康呢?」──我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假如礦物質和鎂有舒緩不安的效果,硬水似乎對人體比較好,而外國製的礦泉水也多為硬水。如果是運動後需要礦物質補給,及孕婦的鈣質補給,或消除便秘、減肥等,富含礦物質的硬水是較好的選擇。只是要注意,硬水別喝太多,以免腹瀉。礦泉水的成分也會因各家品牌而有所不同,可以憑自己的感覺,選擇適合飲用的礦泉水即可。軟水比較適合搭配日本料理飲用,假如平常的飲食中,就已經攝取足夠的鈣質與鎂,就不需要客外喝太多硬水。有喝酒的晚上,記得一定要喝杯水。為什麼呢?因為酒精有利尿作用,很容易造成身體出現輕微的脫水狀態。雖然因為睡前喝水,導致晚上常跑廁所,降低睡眠品質。但是,假如睡前不補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輕微的脫水,因為水分會在睡覺時,不知不覺地流失。4撇步,輕鬆「喝」出健康!1)流汗的時候,喝含鈉(鹽分)的水。2)硬水有舒緩不安的功效。3)睡前喝1杯水,幫助睡眠。4)緊張的時候,多攝取水分。醫生的建議Doctor's Advice/成人每天所需的水分是2公升,為了不讓身體脫水,記得提醒自己多喝水。不過,盡量不要用飲料取代白開水,以免越喝越胖。(本文作者/西多昌規)(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樂閱讀/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某媒體刊登一篇周平教授所寫的文章,開頭即寫到「信不信由你,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科學相關研究也指出,不管單身與否,男性對異性的友誼是建立在「性吸引力」之上的。精神性的柏拉圖之愛相較之下,女性大多認為異性之間可以有純友誼,或建立在柏拉圖式的關係上;男性認同純友誼的比例則比較低。從美國某大學所做的問卷調查,以及網路流傳的研究論文,大部分的論點也都是如此。我研究醫學和生理學,近年也深入到腦部的研究,所以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認為異性之間的友誼交往,有的確實是建立在性吸引上,或者更直接的說,這種所謂「交朋友」,其主要目的是選擇結婚對象,先交「朋友」,看看雙方相處上是否合得來,然後逐步發展,論及婚嫁或當固定伴侶。曖昧與否,問內分泌就知道我覺得異性朋友中,一定有一些是絕對不可能發展為愛情或結婚的,如年齡,身高、家庭教育背景、個性、愛好、婚姻交友狀況、特長等。如果只是互相合作共事、互相幫助,這也算是不錯的人際拓展;如果硬要打迷糊仗、玩曖昧遊戲,或只是想證明自己吸引異性的能力,那就真是「居心叵測」了。從腦神經生理、心理學來看,如果是純友誼,那完全是大腦前額葉的事,和性慾有關的神經根本無關;但如果心有慾念,則內分泌及有關神經核都會有所活動。所以,要科學證明兩人之間的友誼到底「純不純」並不難,交給專門的儀器測定就會露餡了。而且調查這種問題,基本上不能太相信問卷,因為人是會說謊騙人的,甚至還會自己欺騙自己呢!(本文作者/徐剛)(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樂閱讀/老年人容易缺乏哪些營養素?

樂閱讀/老年人容易缺乏哪些營養素?

老年人的飲食建議,可以參考國民健康局網站的衛教資訊,裡面對健康飲食有詳細的說明。比較不同的地方是老年人的吸收功能較差,容易缺乏鈣、維他命D、維他命B12、葉酸、鐵等維生素或礦物質。鈣、維他命D這兩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跟老年人的骨質疏鬆有關,骨質疏鬆會導致骨折的風險增加,所以保護骨骼需要補充適量的鈣與維他命D。目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建議50歲以上成人,鈣質的補充量每天至少1200毫克,維他命D的攝取至少800單位。鈣質可以從飲食與鈣片獲取,而維他命D只要夏天每天曬太陽10分鐘,就可以獲取足夠的量,但這指的是「沒有擦防曬油,而且是穿短褲短袖」的情況,才只需10分鐘,如果有擦防曬油或冬天穿很多衣服,在陽光下的時間就需要增加到40分鐘。足夠的維他命D有助於骨骼健康,但最近的研究指出維他命D與腿部的肌肉力量也有關係,缺乏維他命D會導致下肢肌肉無力;所以如果無法曬到充足陽光,就要適度補充口服維他命D。維他命B12、葉酸、鐵這是三種造血所需的原料,缺乏會造成貧血,貧血也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除了飲食中造血原料攝取量不足,還有就是腸胃的吸收能力有限。之前提到的萎縮性胃炎會導致這幾種營養素吸收不良,因此正確的診斷與適當的營養補充,可以解決這類病患的貧血問題。(本文作者/劉建良)(摘自/是老化還是疾病?/大塊文化出版)

樂公益/幸福人文電影院

樂公益/幸福人文電影院

(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華人社會受到西洋社會文化及宗教;全球化;當代媒體、影視、網路等的衝擊,傳統儒教孝道已經不像古代這樣具有深廣的社會影響力,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環境及現實,也有極少部分可能有探討或調整的選擇空間。現在,內政部與慈濟基金會特舉辦「惟孝‧幸福」人文講座系列活動,透過微電影《母親的名字》、《有你真好》影片欣賞暨座談會方式,傳達及時行孝觀念,藉此籲人人透過日常生活,具體展現現代孝的行動力,打造幸福人生。每場活動中,除了可以欣賞微電影或電影,並分享名人孝行事蹟外,民眾還可領取「惟孝竹筒」,為父母長輩行善、植福,現場並設置幸福拍貼機器,歡迎親子合影,為今夏留住幸福時光。微電影《母親的名字》,資深名編導周美玲藉由志工薛當景及母親洪芒的故事,傳達「陪伴」的孝道精神。薛當景百忙中堅持空出親子時間,陪伴母親上課,意外啟發洪芒繪畫天分,甚至舉辦畫展,為母親的晚年生活,勾勒出繽紛的彩色人生。《母親的名字》將過透網路傳播,傳達親子間相互關懷的細緻溫暖感受。電影《有你真好》則是帶領觀眾走入曾獲內政部99年度孝行楷模董慧慧的故事。母親中度智障、父親中風後失智,家境不好的董慧慧,在慈濟及同學間幫助下,學業與家庭兼顧,一肩挑起照顧兩老的重任,孝行故事感人至深。詳情http://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E6%83%9F%E5%AD%9D%E5%B9%B8%E7%A6%8F%E4%BA%BA%E6%96%87%E8%AC%9B%E5%BA%A7%E5%A0%B4%E6%AC%A1%E8%A1%A8.docx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惟孝‧幸福~人文講座系列活動時間:102年7月5日(五)~9月7日(六)14:00~17:00(6場)地點:7月5日台北市親子劇場(台北市府路1號2樓)7月12日成大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第1演講室(台南市區大學路1號)7月13日靜思堂國際會議廳(花蓮市中央路3段703號B1)7月20日新北政府507會議室(新北板橋區中山路1段161號5樓)8月17日新竹市政府大禮堂(新竹市中正路120號)9月7日靜思堂(台中民權路314巷2號)洽詢:02-2356 5077轉5084內政部 \ 03-856 1995轉3141基金會

醫訊/健康運動推廣~一日店長

醫訊/健康運動推廣~一日店長

(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放暑假囉!大家還記得有首歌叫「我愛夏天」嗎?夏天的確是個適合戶外運動的季節,其中最吸引人的,大概就是海邊的陽光和風景了。為鼓勵大家多多運動,不必冒著海浪、日曬與炙熱的沙灘等風險,也能安全地享受運動的快樂與好處,台北南港運動中心特別配合暑假的來臨,將舉辦「1日店長」活動,希望透過輕鬆的活動,大力推廣並宣導運動健身的好處,期盼大家都能培養正確的運動觀念,及良好的運動習慣,也竭誠歡迎各年齡層的民眾多多光臨南港運動中心,親身體驗運動高品質服務。活動特邀請模特兒或藝人:Maggie(黃淑華)、工管汝、林俞汝來擔任1日店長。並安排一連串與運動健身相關的活動及遊戲,供前來健身房運動的民眾,與1日店長互動、拍照、交換運動心得。官網http://ngsc.cyc.org.tw/、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4875188754/。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一日店長時間:102年7月5日(五)下午18:00~20:00地點:台北南港區玉成街69號2樓健身中心洽詢:02-265 32279轉220健身中心

醫訊/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醫訊/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基礎是均衡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以保持體重,增強抵抗力。癌症治療會造成不同的副作用,應隨時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營養科特規劃衛教講座,此次主題為「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邀請蘇筱媛營養師主講,本堂課針對癌症化放療治療期間飲食相關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味覺或嗅覺改變 、口乾、黏膜發炎、口腔疼痛 等不適給予飲食對策,期望病患在接受治療時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以保持良好營養狀態。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2年7月5日(五)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出口3,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新大樓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洽詢:02-7728 1001

醫訊/認識頭頸部癌治療及營養

醫訊/認識頭頸部癌治療及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部腫瘤有良性及惡性,區域為顏面、口腔、鼻腔、咽喉、鼻咽腔、頸部。民眾若發現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現象,可以去耳鼻喉頭頸外科檢查。。對此,台大醫院總院癌症資源中心特規劃醫衛教講座,這次主題為「頭頸部癌症系列講座」,特邀請到口腔顎面外科鄭世榮醫師主講「頭頸部癌症治療前後之口腔面面觀」;營養部陳慧君營養師主講「頭頸部癌症營養面面觀」;康復癌友主講「頭頸部癌友心路分享」。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頭頸部癌症治療前後之口腔面面觀\頭頸部癌症營養面面觀時間:102年7月6日(六)上午8:45~12:3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台北中山南路8號,台北車站M8出口或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B1 講堂洽詢:02-2312 2098

醫訊/認識多發性骨髓瘤

醫訊/認識多發性骨髓瘤

(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多發性骨髓瘤是常見的血癌。根據國健局統計報告:06年,該症新增病人數有377人(男:226人;女:151人)。大約200個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位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病患。男、女患者的比例約1.5:1。其平均存活為28個月,7.3%可存活10年以上。為此,台大醫院總院癌症資源中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規劃「多發性骨髓瘤醫學講座」,將邀請血液科黃聖懿醫師、營養部黃素華營養師、前中國醫大中醫內科李家雄中醫師,分別主講多發性骨髓瘤最新治療現況、癌症營養面面觀、穴道按摩舒壓。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多發性骨髓瘤醫學講座時間:102年7月6日(六)下午13:15~17:30地點:台大醫兒醫大樓(台北中山南路8號\台北車站M8出口或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B1 視聽講堂洽詢:02-2312 2098(醫院)或02-33226286 轉129 蘇護理師(基金會)

李國修因大腸癌逝世 台灣則每年五千人因大腸癌病逝

李國修因大腸癌逝世 台灣則每年五千人因大腸癌病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戲劇鬼才,李國修大師因大腸癌而逝世,無疑對社會投下了一顆震撼彈。但在這一個不幸消息的背後,卻藏著每年將近五千個人,也同樣因為罹患了大腸癌而病逝的事實。因此,國健局呼籲民眾,大腸癌為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50-74歲民眾應每二年要接受一次政府補助之免費大腸癌篩檢,才可以避免大腸癌惹上身!大腸癌每年一萬四千人中招!大腸癌高危險群,不可不正視自己腸子的健康!根據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7年以來一直位居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目前每年發生人數已逾14000人。大腸癌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每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0-1期大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81-87%),第三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56.9%)。常吃油炸類、燒烤類 大腸癌高危險群 而引發大腸癌的主因之一,無非是經常攝取油炸類、醃漬類、燒烤類及肉類加工品等食物,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飲食習慣因掌握「多蔬果、肉少吃,汆燙、水煮優於燒烤醃漬」之原則。國健局也呼籲民眾,50-74歲民眾每二年務必接受一次政府補助之免費大腸癌篩檢,輕鬆採便就可避免大腸癌上身。

誇張!六成五愛滋病患等到發病才知中標

誇張!六成五愛滋病患等到發病才知中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滋病每四小時一不幸中標,但是,你知道嗎?高達六成五的愛滋病患,不是等到愛滋病發病,就是等到愛滋病恐已在身體裡作怪許久後,才「意外發現」自己早已罹患愛滋;而在尚未得知的期間,恐怕又會有許多不知情的人,透過性交等方式遭到感染。因此,疾管局將提供免費唾液篩檢試劑,希望能夠讓愛滋病例增加人數就此減緩!今年才過一半 已多千餘位愛滋感染者根據疾管局的最新統計,至今年六月截止,國內共新增1140名愛染感染者,年輕族群最多,15歲至24歲就佔了27%,而25歲至29歲也有26.6%,其中9成皆肇禍於不安全性行為,而最年輕的案例,年紀僅有十一歲,令人咋舌!五成五愛滋感染者 發病後才得知已染愛滋!而疾管局第三組組長陳昶勳也指出,疾管局統計發現,目前全台2萬2千多名愛滋感染者當中,竟只有3成5比例曾接受過愛滋檢驗,換言之,絕大部分都是事後因為身體不舒服或其他疾病,才被「意外」確診。甚至有高達5成5的人,是直到發病,出現明顯徵兆,這才前往就醫。而在愛滋尚未遭檢出之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不知情,而把愛滋病傳然給他人,其隱藏未篩檢出的數字,恐怕還要在已通報愛滋感染病例數字上頭,多加好幾個數字。對此,疾管局宣布,與「大台北同學會」、「風城部屋」、「陽光酷兒中心」及「南方彩虹街6號」4家同志健康中心合作,即日起提供免費「愛滋病毒唾液篩檢試劑」,讓不願意到一般醫療機構或匿名篩檢點篩檢的民眾,可以在家自行愛滋檢測,以減少愛滋感人數的增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