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狂犬病疫苗2500劑 下周將抵台

狂犬病疫苗2500劑 下周將抵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報載絕跡五十二年的狂犬病在台現蹤,使得全台人心惶惶!臺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臺北市目前提供狂犬病疫苗接種的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國際旅遊門診,有臺大醫院、臺北馬偕醫院及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民眾如遭野生哺乳類動物(不含流浪犬/貓)抓咬傷,可前往該三家醫院就醫並自費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據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由於目前國內人用狂犬病疫苗庫存有限,為因應可能的高風險對象接種需求及防疫安全,疾管局已緊急向國外疫苗廠尋貨,確定可調撥約2,500劑疫苗,預計下週五前可進口疫苗,提供建議的高風險對象暴露後接種使用。依據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臨時會議決議修訂國內狂犬病疫苗之建議接種對象如下:(一) 於國內動物狂犬病發生的三個鄉鎮(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 縣古坑鄉)及其他山地鄉,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流浪犬貓抓咬傷,請立即就醫並自費接種疫苗。(二) 於國內動物狂犬病發生的三個鄉鎮(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及其他山地鄉,如有家犬或家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飼主應立即向當地鄉鎮公所及衛生單位通報。經主管機關評估確有風險後,建議飼主自費接受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三) 於全國其他地區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不含流浪犬貓)抓咬傷,建議立即就醫並自費接種疫苗。(四) 於全國其他地區遭受無症狀家犬/貓或疫區外流浪犬/貓抓咬傷,感染狂犬病的風險極低,建議不須接種疫苗。

咳咳咳!慢性咳嗽好煩人 該怎麼辦?

咳咳咳!慢性咳嗽好煩人 該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咳咳咳!你總是咳嗽咳不停嗎?咳嗽是身體正常的保護機制,不僅可幫助呼吸道清除吸入的異物,亦可幫忙呼吸道排除堆積的痰液,但如果是慢性咳嗽的話,恐讓人非常不舒服。而造成慢性咳嗽的原因,呼吸道咳嗽症候群為多數,其次為氣喘、胃食道逆流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且這些原因都不會自行痊癒,若有長期咳嗽的情況,建議即早就醫。那些原因為導致慢性咳嗽產生?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胸腔內科楊思雋醫師說明,造成慢性咳嗽的原因其中以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佔41%)為最多,與鼻涕倒流有關,需要使用抗組織胺類藥物或是抗發炎性鼻噴劑來治療;其次是氣喘(佔24%),症狀除了咳嗽外,胸悶、呼吸喘也是常見的症狀,在凌晨時症狀容易加重,診斷上需配合肺功能檢查來確認,治療則以吸入性類固醇配合支氣管擴張劑為主。胃食道逆流 也可能造成慢性咳嗽第三常見的是胃食道逆流(佔21%),症狀包括反胃、胸口灼熱感、胸悶等,需使用制酸劑治療,並且要少吃容易造成胃酸逆流的食物,如太甜或太油膩,並少喝酒、汽水、茶及咖啡,睡前兩、三個小時內不吃宵夜,躺下時上半身墊高;最後約有5%的原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與中老年人有長期抽煙習慣或空氣污染暴露史相關的疾病有關,患者會有咳嗽、痰、活動性喘、呼吸哮鳴聲、肺功能下降等症狀,且肺功能檢查時會呈現不完全可逆性的阻塞性換氣功能障礙,治療上需要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戒菸。楊思雋說,其它導致慢性咳嗽的原因還有因呼吸道反覆發炎破壞所造成的吞嚥功能失調反覆嗆食、使用高血壓藥物所造成的乾咳等。且許多難治性的慢性咳嗽因為沒有同時找出多種致病的原因,而病況未獲得改善。因此,楊醫師呼籲,若有超過三週未知原因的咳嗽,建議即早至胸腔科門診就醫,且搭配適當的檢查和經驗性療法,才是解決慢性咳嗽最根本的方法。

我國青少年體重拉警報!逾三成體重超標

我國青少年體重拉警報!逾三成體重超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暑假到了,有肥胖疑慮的家長們,或是你的小孩子,是否要趁暑假期間,開始動起來,甩掉層層肥肉呢?根據國健局針對國小、國中、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三個不同的年齡層,其肥胖的比率竟都高達三成以上,真讓人擔憂,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身體狀況還好嗎?青少年及兒童 體重拉警報國健局調查的數據顯示,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過重及肥胖比率分別為28.6%、27.9%及31.1%;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禁食血糖過高(空腹8小時)比率分別為27.1%、26.2%及18.6%,各項數字都高得嚇人!減少百分之十體重 好處多多而研究指出,過重或肥胖的人,如減少10%的體重,可降低血中10%的總膽固醇、15%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0%的三酸甘油酯,及增加8%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另外,高血壓患者可以降低10mmHg收縮壓及舒張壓;初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可降低最多達50%的空腹血糖值;而對於罹患糖尿病的危險群(如血糖耐量異常者),則可降低40-60%的糖尿病發生率。對此,為了幫助國人減重,國健局指出,國健局特彙整16縣市30家醫療院所辦理32場次暑期親子減重活動資料,預計提供1,105位民眾減重之服務,有興趣的民眾,可以趁著暑假的空檔到可至國民健康局肥胖防治網查詢活動相關訊息。

網路成癮嚴重?台灣學子兩成只要沒網路就不安

網路成癮嚴重?台灣學子兩成只要沒網路就不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學生患有網路成癮症達兩成?你時常把智慧型手機動不動就拿起來滑一滑嗎?還是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手機,看看有沒有新的訊息?根據消基會公布台灣網路輔導網調查發現,台灣逾兩成學生,只要沒有網路,就會非常不安,嚴重程度令人擔憂!網路成癮嚴重 容易引起社會焦慮調查顯示,「網路成癮」的可能比率,小學一年級為3%、小學二年級為16.2%、小學三到六年級為18.8%、國高中生為20.2%、大學生為20.3%,全台約2成學子有「網路成癮」風險。另外,調查還指出,造成學生「網路成癮」的8大危險因子,社交焦慮所佔比例最大,其次為憂鬱、無聊感、自尊、神經質、課業壓力、家庭功能和同儕因素。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網路成癮會成長如此快速,原因在於網路的取得相當容易。政府管制菸酒、毒品,使青少年不易取得,但對網路卻沒有相關管制,青少年對現實生活不滿意,想找尋發洩壓力的管道,網路便成了最容易取得的物件。 對此,張智剛呼籲,針對「網路成癮」現象,政府應該設置治療專區,加強心理諮商方面專業的人才;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陳智義也表示,吸菸有健康捐,對於網路也應該要有健康捐,網路發達所帶來的副作用,相關企業應該負起企業責任。

平均每50分鐘 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

平均每50分鐘 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你是愛喝飲料不喝水,愛吃甜食不運動的人嗎?當心糖尿病找上門!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根據統計,2005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就已破萬,平均每50分鐘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增加率是十大死因攀升速度較快之一。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多數糖尿病患的發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除非驗血糖,否則不容易發現,但糖尿病發病十年後,就容易產生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病變,甚至可能導致失明、洗腎、截肢等不可恢復的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應盡量控制血糖值衛生局指出,要診斷是否罹患糖尿病,可觀察吃飯前後的血糖值,若飯前血糖值高於126mg/dl、或飯後的血糖值高於200mg/dl,只要符合其中之一,都屬於「糖尿病」。衛生局提醒糖尿病患者,要盡量保持飯前血糖值控制在80~120mg/dl以內、飯後血糖值控制在140mg/dl以內、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血壓收縮、舒張壓不超過130/80mmHg,減少病情惡化的機會。防糖尿病 生活習慣最重要衛生局呼籲民眾,預防勝於治療,生活習慣還是最重要,平時攝取均衡飲食,最好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營造動態生活、養成運動習慣、限制菸酒、保持正常體重,才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根本之道。

長者聚餐好所在 高齡友善餐廳在嘉義市

長者聚餐好所在 高齡友善餐廳在嘉義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國首創高齡友善餐廳誕生了,嘉義市衛生局本年度評選出9家高齡友善餐廳,在餐廳中可享用易消化易咀嚼特製之「高齡餐」並有安全舒適高齡者用餐設施及價格優惠與親切和藹的專人服務。凡業者提供服務包含1.「高齡餐」點餐服務2.提供高齡者專屬的菜單或放大鏡方便高齡者點餐。2.年長顧客專人引導及菜單介紹等服務。3.高齡者優先使用等候座位。4.設有高齡友善廁所,即評選為高齡友善餐廳,提供銀髮族聚餐外食選擇。「高齡餐」之特色,主要係以軟質、細碎、易咀嚼、易消化、少油鹽糖、少勾芡,多用蒸 、煮、燉、紅燒等方式調理之均衡飲食,以解決高齡者進食時面臨食物太硬、不易咀嚼、吞嚥、飲食攝取不均衡及慢性病飲食之困擾。嘉義市衛生局表示嘉義市為全國第一個高齡友善城市為營造敬老、親老的高齡友善環境,經評核過之餐廳,除了公布於衛生局網站外,並頒予「高齡友善餐廳」標章,提供餐廳業者張貼於店面明顯處,供消費者選擇參考,且仍持續輔導多家業者參與以擴大更多的高齡友善用餐環境。

年長者易跌倒 嚴重恐導致死亡

年長者易跌倒 嚴重恐導致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衛生署公佈事故傷害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六位,其中老人的事故傷害,又以交通事故及跌倒為主。為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台南市辦理「高齡友善城市-老人防跌」健康講座,提升長者對預防跌倒的認知以減少長者跌倒機率。國民健康調查報告指出,臺灣地區老人的跌倒盛行率,從1999年的18.7%,增加到2005年的20.5%,也就是說,平均每五位長者,就有一人曾經跌倒,尤其年紀越大,跌倒的頻率就越增加。年長者容易跌倒,大約有五成以上是個人因素,其次還有四成是因為環境因素,而老人跌倒常造成骨折、疼痛、行動不便、退化等併發症,不僅增加醫療支出,甚至可能導致死亡。活動當天亦邀請郭綜合醫院免費為民眾量血壓、測體脂等項目,希望大家能獲得正確的防跌知識,以降低老人跌倒事件發生,講座結束後另有獎徵答活動,誠摯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防日本腦炎 高風險區民眾速施打疫苗

防日本腦炎 高風險區民眾速施打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南市日前再新增1例日本腦炎病例,個案為居住下營區42歲男性,由於個案曾接種過疫苗,發病症狀較輕微,2週前已康復並返回原工作崗位。因目前尚無針對日本腦炎病毒之抗病毒藥物,僅能依病情給予支持療法,疫苗接種仍為全世界公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加以小孩感染日本腦炎之後遺症比率較成人高,提醒家中若有出生滿15個月尚未完成疫苗接種之嬰幼兒,照顧者應儘速帶領前往轄區衛生所或指定醫療機構盡速完成接種。一般感染日本腦炎,潛伏期為5至15天,嚴重者可能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臺南市衛生局呼籲市民如有發燒、頸部僵硬、意識不清等症狀,請盡速前往鄰近醫療院所就診。我國在民國五十七年才全面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因此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多未接受疫苗注射,居住或工作在病媒蚊孳生的高風險區者,受感染的風險自然大增。

樂閱讀/媽媽產後Q&A

樂閱讀/媽媽產後Q&A

• 新手媽媽不能吹風?媽媽在月子期間, 需要避免吹風,因為身體抵抗力弱,常吹風可能會引起頭痛、或感冒。但如果生活空間完全不透氣也不好,尤其在夏天容易中暑,所以居家空氣應該要通風透氣,適當開電風扇或空調,但要避免強風直吹媽媽和寶寶,以防感冒。• 越晚下床越好?許多人認為媽媽生完寶寶需靜養,最好整天躺著不要動,其實這是弊多於利的作法。媽媽生完寶寶後,如果都不活動,血液不流通,媽媽很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等其他後遺症。一般來說,自然生產沒有限制活動,如果是剖腹生產的話,休息平躺八小時後,就能活動。媽媽產後有適度運動的話,不僅預防術後頭痛,有利於下肢血流增快和惡露排出,總之,越快下床利多於弊。• 雞蛋可以多吃?有媽媽覺得,雞蛋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多吃對身體很好,但吃太多也是會有副作用,一般來說,每天吃一個雞蛋就足夠囉。因為吃太多蛋,媽媽身體不能完全吸收,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攝取,造成營養不均衡,也對乳汁分泌產生不良影響。• 塑身內衣早點穿,身材不走樣?有些媽媽為了早點恢復身材,在坐月子期間,就開始穿緊身的塑身內衣。但是,生下寶寶後,媽媽比較容易流汗,長時間穿著緊身內衣會不舒服,還可能會因為流汗而長疹子,不利於產後恢復。親愛的媽媽,其實不用太擔心身材問題,雖然因為懷孕內分泌改變,身體容易堆積脂肪,但是生下小孩後,就會慢慢恢復,重點還是要把身體養好才是。• 多喝湯才有奶水?媽媽忙碌時,有時候沒有定時餵奶,或是寶寶含得不好,只有吸出乳房內一部分的奶水、媽媽的衣服或胸罩太緊、或是躺著壓到乳房,餵食姿勢不正確,乳房較大,使得下面部分的奶水不容易流出來等,都會使乳腺阻塞,此時若不注意而拼命喝湯,想要增加乳汁的分泌,可能會使分泌出的乳汁堵在乳腺管內,嚴重的話,還會引起發燒等疾病。(本文作者/郭美滿、羅仕寬)(摘自/寶寶不是磨人精!:0~12m嬰幼兒聰明照護/博思智庫出版) 

樂閱讀/運動可以幫你記憶

樂閱讀/運動可以幫你記憶

身體上的運動能夠為心靈帶來好處,這裡還有一個可以說服你的理由。有一個研究刊登在2009年《Hippocampus》期刊裡,內容提到該研究發現,老年人身體健康與大腦海馬體的尺寸,有正面的關係。大腦海馬體被認為是記憶與學習的中央處理中心。神經科學家們說,與其他大腦部位不同的是,大腦海馬體具有「可塑性」,可以展延, 也是一個動態的組織。雖然當你年紀漸增時,大腦的海馬體開始退化(在55歲過後, 它的容量每一年就會縮小1%),但它依然對正面的刺激會產生回應,這代表海馬體是一個「使用它,否則就會失去它」的器官。在這個研究當中,匹茨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柯克.艾瑞克森(Kirk Erickson)想要了解身體運動,是否對海馬體會產生正面的影響。他的團隊們,追蹤了165位55歲以上的成人的健康狀況,同時掃描他們的大腦,並且進行記憶的空間測量。結果發現:「身體較健康的受測者之大腦海馬體,比習慣久坐的人的大腦海馬體,尺寸大了35%~40%左右。」艾瑞克森說,這個結果令他很驚訝,「我沒有預料會有這麼大的差異」,他說。要為了讓大腦好,得有多少運動量才算足夠呢?儘管受測者的健康範圍分布從久坐型乃至於一般正常體態都有,艾瑞克森說,「他們並沒有人是運動員類型的人」。換句話說, 你毋須為了維持大腦的尺寸去跑馬拉松,只要規律運動就好。這個發現,呼應了近期另一個類似的研究。2008年有一項研究刊登在《神經學》 期刊上,該研究發現,「定期健走」的老年人們,罹患血管型失智症的風險較低,這種疾病, 主要是記憶流失與血液不正常流入大腦有關(這是次於阿茲海默症,第二種常見的癡呆症型態)。這個研究是在義大利進行的,研究人員主要花四年的時間追蹤750位老年人, 他們發現比較活躍的人──前1/3,比起較少走路運動的人,罹患血管型癡呆症的機率低了27%左右。上述的研究結果,與其他探討適量運動與大腦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發現一致。有一個2004年在夏威夷進行的研究,主要以超過2200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 很少走路的老年人(每天走不到四分之一英里路程),比起每天走路超過兩英里的人,有兩倍高的風險罹患阿滋海默症或其它類型的癡呆症。同樣2004年,哈佛大學進行一項規模更大的研究,結果發現,70幾歲的女性如果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例如走路,在記憶測試上,比起不太運動的女性表現較出色。這些研究發現,對老年人們而言確實是一大鼓勵,不過,仍要注意的是,走路運動的好處,也適用於年輕人以及記憶在幾年內退步很多的人身上。「花20分鐘走路,讓你的心臟跳動,讓血液流入大腦中,這對你的大腦非常有好處」,帕辛斯基說。這也讓帕辛斯基提出了另一項建議,這個建議不僅比我在廣播中聽到的那個令人懷疑的方法還要健康,而且便宜。「如果你的腦筋又開始混沌了」,帕辛斯基說,「起身,走到戶外。只要變換一下眼前的景色,就可以驅走你的心智混沌,並且讓你的記憶更清晰。」(本文作者/保羅.哈默納斯醫師、瑪格麗特.摩爾、約翰.漢克)(摘自/練好專注力,事情再多也不煩!/大寫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