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敞開心胸談勃起障礙大絕招!可稱攝護腺有問題

敞開心胸談勃起障礙大絕招!可稱攝護腺有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老董的小董,最近都爬不太起來,好猶豫到底要不要去看個泌尿科,可是又很不好意思!」男人四十歲之後,罹患勃起障礙的風險就會逐增加,但許多男性為了顧及面子或是內向害羞,不太敢到泌尿科就診,導致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甚至還因為小弟弟一直抬不起頭來,失了雄風也失了自信心,不僅讓身體連心靈也跟著受到傷害!男性勃起障礙 不能說的秘密?對此,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秘書長蔡維恭醫師表示,台灣不少男性仍視「勃起功能障礙」為「不能說的秘密」,初診雖然鼓起勇氣就醫,卻還是以「暗示性」的言語向醫師敘述病情。像是,「醫師,我最近好像常腰酸背痛」、「醫師,最近小便白濁,是不是腎臟有問題啊?」,對於超過40歲的熟男來說,因為腰酸背痛、小便白濁就醫,看似沒什麼不對勁;不過,如果看的是「泌尿科」,那可就暗藏玄機了。蔡維恭說,這樣的方式還蠻常見的,其實患者心裡真正的困擾卻是,「勃起功能障礙」。勃起障礙不治療 恐影響自信而根據針對男性勃起障礙的民眾統計指出,勃起障礙除了是生理上面的變化,甚至會影響到心理方面的健康,就有六成的病患認為,勃起障礙會讓自己看起來更老,甚至會與另一半的關係變差!敞開心胸談勃起障礙 大絕招報你知!對此,蔡維恭提醒民眾,目前治療勃起障礙的藥物,其實副作用很低,大約只有百分之三到五的風險服藥後會出現頭痛、頭暈、肌肉痠痛等現象,但停藥之後,症狀也會改善,另外,除了吃藥之外,生活習慣也必須改善,像是多做有氧運動、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等等,都是有助於勃起功能障礙解決的方法。最後,最重要的是,如過「你」不好意思說自己小弟弟抬不起頭來,可以換個說法從攝護腺症狀談起,除了能讓自己四平八穩的訴說症狀不害羞,還能及早治療及早找回褲襠裡那隻小鳥的昔日光彩!

跳針跳針!口吃及早治療可避免永遠都像「曹伯伯」

跳針跳針!口吃及早治療可避免永遠都像「曹伯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卡卡的咚吱咚吱咚吱咚吱跳針跳針跳針!」你也有像「曹伯伯」一樣跳針的症狀,說話總是卡卡的不清不楚,導致影響到自信心,而逃避說話機會嗎?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二十萬人的口吃人口,小孩多於大人,如果及早治療的話,有大部分的口吃患者,都有機會在十六歲前痊癒,而不會出現「沒有畫面、沒有畫面、沒有畫面」的跳針現象!七成患者及早治療 有機會在十六歲前痊癒開業診所曾清祥醫師表示,口吃如早期介入治療,75%的患者,可在16歲前可完成復原。而口吃或語言障礙患者,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一般大眾對於口吃的偏見、誤解、或負面刻板印象,造成患者羞於就醫,或是以消極態度面對;另一方面,由於台灣缺乏專門的治療中心,因此即使患者下定決心尋求診治,也往往不知道該看哪一科,以致求助無門,甚至因此拖延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根據美國口吃基金會指出,口吃的發生率約5%,盛行率約1%,表示有75%至80%的口吃者會痊癒,有1%會持續變成慢性口吃者。口吃不治療 恐影響到小孩自信心而口吃治療醫師曾鳳菊指出,小孩的口吃通常比較純粹只有言語動作的障礙,但青少年和成人除了言語動作的不流暢,還多了情緒的困擾,太多的負面溝通經驗,會再影響言語動作的協調性,想到要「說話」,就感覺到羞愧、難堪和挫敗,所以青少年、成人口吃除了可聽到的言語不流暢,還有隱微次要行為和難以道出的負向感受和情緒。對此曾鳳菊呼籲,若孩子說話不流暢的時間超過六個月,建議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語言治療師會針對孩子說話不流暢的現象進行評估和診斷,並給予家長和孩子合適的建議或治療,幫助孩子渡過說話不流暢的階段,達到順暢的說話。由於小孩擁有較佳的大腦神經的彈性,可塑性高,75%在16歲前可完成復原,所以早期介入治療,仍是最佳的復原保證。

少女狂長腿毛 竟是多囊性卵巢惹禍!

少女狂長腿毛 竟是多囊性卵巢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女生也長腿毛?台北市一名高中女學生,身材微胖,下巴有兩層,但是,她的腿毛卻是特別長,連穿絲襪還是蓋不住這長得茂盛的腿毛,加上她的月經總是不太規律,因此才就醫進行診斷,沒想到這名女高中生會長出那麼茂密的腿毛,都是多囊性卵巢惹禍!多囊性卵巢除了不孕 恐導致社交出問題對此,新陳代謝科醫師洪建德指出,多囊性卵巢症狀除了會出現長期青春痘長不停、不孕、多毛與肥胖現象之外,甚至可能會聲帶變男聲,還有人必須時常剃毛,導致社交不便甚至影響人際關係。而多囊性卵巢發生在生育期婦女最常見的不孕原因,全球各人種中有5%至10%流行率,主要是因胰島素阻抗所造成。多囊性卵巢女性 易罹患糖尿病而除了不孕等症狀產生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統計,有多囊性卵巢的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一般人高約3倍!因此,洪建德提醒,多囊性卵巢者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也是新陳代謝症的好發族群,適時的治療,適當的控制血糖及體重,能減低罹患糖尿病及新陳代謝症的風險,甚至延緩多囊性卵巢,尤其,當治療新陳代謝症獲得改善時,多囊性卵巢所造成的不適也會緩解,也可以恢復生理期,減少不孕。

每天兩杯熱可可 有助大腦變靈光?!

每天兩杯熱可可 有助大腦變靈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唉!老了,記憶力怎麼越來越差,且腦袋也越來越不靈光!」家中的長輩,可能時常會抱怨越老思緒就越不清楚,但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年長者腦袋不靈光,除了可以透過多項治療,或靠補充各種營養加以改善之外,巧克力也被發現能讓腦袋再度動起來!巧克力被證實 能幫助大腦動起來這篇刊登在「神經學」(Neurology)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根據六十名年平均年齡七十三歲年長者,所參與的研究計畫,讓這些年長者,三十天內,每天飲用兩杯熱可可,進行研究前與研究後的記憶力、思考能力測驗,也接受超音波檢查,這樣研究人員就能了解大腦血流情況。而研究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研究開始時,發現這些年長者當中有十八人的大腦血流不太順暢,但經過一個月來,每天喝兩杯熱可可之後,發現他們的大腦血流改善了百分之八左右,而這些人的反應測試,剛開始須花一百六十秒,但是,研究結束後,竟然反應速度竟然快了將近一分鐘!研究歸研究 民眾請勿模仿!然而此研究結果顯示,巧克力的確能讓大腦再度動起來,但研究者還是提醒,別因為這份研究,而跑去買熱可可大量飲用,因為這些受測者都必須經過嚴格的飲食規範,才能抵銷熱可可當中的熱量。

腸病毒高峰期 勤洗手遠離威脅

腸病毒高峰期 勤洗手遠離威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夏、秋常為腸病毒好發季節,而7-9月更是流行的高峰期,截至8日起,今年已累計8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4例為腸病毒71型、3例是克沙奇A6型,1例伊科30型,且5歲以下孩童是感染感染腸病毒71型的高危險群,家長需密切注意,大人小孩都應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正確洗手的觀念,以防範腸病毒感染。5歲以下兒童 腸病毒高危險群日前中部一名2歲男童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嘔吐、四肢出現紅疹且頻繁發生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的重症症狀,經醫師治療後,目前狀況穩定,確診為腸病毒71型的重症病例,為今年第8起腸病毒個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針對個案疫情調查發現,家中接觸的人並無出現腸病毒相關症狀,因此感染源還需進一步分析,仍不排除是家中或日常生活中接觸者所傳染。腸病毒初期不明顯 今年重症個案8例 疾病管制署截至8日的資料顯示,今年一共出現8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感染腸病毒71型者有4例、3例是克沙奇A6型、1例為伊科30型;且5歲以下幼兒是感染腸病毒71型,容易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呼籲大人小孩都要落實勤洗手和保持良好衛生的習慣,才能遠離腸病毒的威脅。腸病毒感染者有時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可能僅出現類似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查覺和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原,因此注重個人衛生和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降低和他人接觸時感染與傳播腸病毒的機會。一旦確診為腸病毒案例時,家屬更應密切注意病人是否有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燒不退、嗜睡、意識不清、沒有活力、手腳無力、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肌躍型抽搐等症狀,若出現重症特徵應立即前往大醫院治療,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更年期不是病 發作很要命

更年期不是病 發作很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俗話說女人40一枝花,但這個年齡層的女性卻逐漸來到更年期的階段,生、心理上的不適,總令人鬱鬱寡歡,資料顯示在40-59歲的女性中,約有6成比例已停經或經期不規律,更年期是人生的必經過程,如何在這個階段過得快樂又健康,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生心理不適 更年期女性不快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全國40-59歲年齡層的女性,有58.1%的人表述自己經期停止或出現經期不規律的情況,其中又有達4成(39%)的婦女因更年期或停經而產生情緒和生理上的變化及不適;生理上的轉變可能出現熱潮紅、失眠和心悸等困擾,而情緒更因更年期的出現,而變得煩躁、焦慮、心情低落等,種種不舒服的現象造成女性不快樂,如何調適讓自己順利跨越人生的轉捩期,迎接另一階段的黃金歲月將十分重要。採取健康方式 順利度過轉捩期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更年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是疾病,多數女性都能順利度過,但因個人體質、生活習慣或環境等因素不盡相同,造成更年期反應的狀況也不一樣,不適的情況除了受荷爾蒙改變引起外,情緒壓力、營養失衡、運動不足等外在因素也會影響,因此呼籲婦女們應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正常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避免抽菸、熬夜,讓更年期的不適降到最低,並奠定未來的健康基礎。調查也發現,女性在面臨更年期引起的不適,僅有3成的民眾會採取保健方法來調整身體,而進行規律運動緩解不適的女性也只有2成,國民健康署指出,從事各種體能活動,可以讓身體健康且心情愉快,並鼓勵民眾多參加社交活動:和朋友保持良好互動、學習情緒管理、多從事旅行和閱讀等休閒,很多方式都能降低更年期的不適,若情況嚴重,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讓自己順利度過轉捩期。

狂犬病再添10例!疫苗足全國使用

狂犬病再添10例!疫苗足全國使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截至昨(8)止,「鼬獾」狂犬病確診共62例,其餘樣本未檢出、為陰性反應,感染動物種類依舊以鼬獾為主,今(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第4次會議,主要針對各項防疫工作進行調整,並指出目前動物用狂犬疫苗充足,可供給全國犬貓預防注射,民眾無需過度恐慌而出現寵物棄養潮或過度排擠犬貓的情況。防疫措施調整 三步驟避免疫情擴大指揮中心表示,昨(8)日再確診10例鼬獾感染狂犬病,全台共累計62例狂犬病例,疫情發生地區擴大為8縣市33鄉鎮,但感染動物種類依舊以野生動物「鼬獾」為主,寵物尚未出現相關病例,因應疫情狀況調整防疫作為,目前疫苗供應充足可供全國犬貓進行注射,未來將持續落實高風險區域的犬貓(包括流浪動物)疫苗施打,避免感染狂犬病;二來,透過地方政府的里鄰系統宣導狂犬病的相關預防措施,最後進行野生動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對環境和人的危害風險分析,讓整體防疫措施更加健全。疫苗充足 愛牠請照顧牠 勿棄養國內犬貓數量約有150萬隻,每年疫苗的施打率約占4成(相當於60萬隻),還需再加強餘下動物的疫苗施打,今年狂犬病疫苗總供應量預估可達227萬劑,足夠供給國內所需,民眾無需擔心及恐慌,而有棄養寵物或過度排斥犬貓的行為。即日起,人用狂犬病疫苗儲備醫院由54家增至60家,民眾若不慎遭動物咬抓傷,可立即前往疫苗儲備醫院進行治療與接種疫苗,且務必在當天、3天、7天、14天、21天或28天內完成施打5劑疫苗,才能有完整的保護作用;截至9日起,共累計1670件遭動物咬抓傷事件,並申請人用狂犬病疫苗,其中1114件(台北區196件、北區164件、中區277件、南區195件、高屏區196件、東區73件、境外13))經審核後同意使用。

無聲的健康殺手!骨質隨年紀默默流失

無聲的健康殺手!骨質隨年紀默默流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骨質疏鬆號稱無聲無息的疾病!隨著年紀越大,骨質不斷流失,骨質疏鬆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併發症也不容小覷,調查結果指出,30歲以前骨質疏鬆的情形,男女比例皆低於1%,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逐漸流失,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2成以上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只要輕微跌倒或彎腰、搬物品容易有骨折的情形。老年人易骨折 骨質疏鬆釀禍國民健康署針對2萬927名、15歲以上的國人進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發現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占10.5%,男性僅4.6%,且隨著年齡增加,骨質疏鬆的比例增多,30歲以下骨質疏鬆的比例,男女皆低於1%,但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2成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骨質疏鬆隨之而來就容易發生骨折,患者只要有輕微跌撞或彎腰、搬運物品就會造成骨折,且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也常因併發感染而死亡,因此骨質疏鬆問題不能輕忽。骨本三秘訣 預防骨質疏鬆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為了預防骨質疏鬆,民眾從年輕開始就要儲存「骨本」,存骨本有三大要訣:分別是高鈣、頂天(日曬)、立地(負重運動),因此從小就要養成攝取高鈣食物的習慣,如喝牛奶、吃起司、黑芝麻、小魚干、豆腐和深綠色蔬菜等,適當接受陽光曝曬,增加身體維生素D的製造,並從事負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跳繩、伏地挺身和舉啞鈴等,強健骨骼,減少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骨質隨著年齡流失,預防措施不可少,除了年輕時多攝食含鈣食物、養足骨本外,培養規律運動習慣也能達到抗鬆防跌的功效,除此之外,若是已罹患骨質疏鬆的民眾,也可透過正確飲食和規律的運動習慣,來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幸福肥!高達6成情侶交往後變胖

幸福肥!高達6成情侶交往後變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兩個人一起變老、變胖或許是件幸福的事!英國一項最新的研究調查指出,愛情得意、穩定的人不知不覺中就變胖了,62%的受訪者承認自從擁有穩定的愛情後,自己的體重逐漸增加,且66%的情侶們認為他們自從交往後同時間一起變胖。愛情甜蜜 飲食不忌口 悄變胖英國「Diet Chef」最新的研究顯示,感情穩定的情侶日常活動大多是窩在家裡、看電視或是外出享用美食,這些可能是導致幸福肥的原因,缺少運動且飲食量變多,當然就隨著愛情甜蜜而變胖,更驚人的是,有52%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自己吃下的東西和她的伴侶一樣多,導致自己的體重逐漸上升,這似乎都顯示出一段長期穩定的感情關係,會令人感到放鬆而不自覺享受起人生。長期穩定的愛情 自在做自己情侶間一頓浪漫晚餐結束後,兩人窩在沙發中吃著爆米花、看電視是非常開心和幸福的事,然而不知不覺間體重就漸漸上升,但變胖並不是最令人困擾的事;此項研究結果也指出,有4成以上的英國受訪者承認自己會在伴侶面前打嗝,26%的人會自在的在另一半面前除毛,因此長期穩定的關係或許能讓情侶更自在的在他人面前做自己。「Diet Chef」營養與體重管理專家伊莉‧卡麥蓉(Izzy Cameron)表示,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出非常有趣的現象,我們從中看到,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可以使人感到滿足,因此戀愛中的人難免變胖,雖然享受食物是幸福且快樂的事,但呼籲民眾依舊不能忽視身體健康,營養均衡也相當重要。

樂閱讀/吃麵時少喝半碗湯 預防中風、高血壓

樂閱讀/吃麵時少喝半碗湯 預防中風、高血壓

愛吃麵的人常說:「生而為人,就是要吃麵。」我自己也很喜歡吃麵,尤其是烏龍麵。不過,很多人都知道,「麵食」是造成高血壓與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必須特別留意。其中,「拉麵」更是血管保健的眼中釘,如果連湯也喝完,每吃一碗,就會攝取5~6公克以上的食鹽,等同於高血壓病患一日標準攝取量的上限。實際上,常吃拉麵、又習慣把湯都喝光,多半會罹患高血壓。如果不改變飲食習慣,任憑症狀惡化,甚至會引發中風。喜歡吃拉麵等麵食類並不是壞事,但是,為了開心享用美食,也為了維持身體健康,以保未來的口福,必須在「吃的方法」上多下點功夫。明知攝取過量將會有害健康,卻一直猛吃自己偏好的食物,日後就可能因為嚴重的血管疾病而倒下。因此,不妨將喜歡的食物視為「奢侈品」,改成每10天吃1次;是否改變人生的方向,全看你自己的決定。以拉麵為例,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每週吃4~5次拉麵,和10天吃1次相比,10年、20年過後,罹患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截然不同。吃一碗麵,請留下半碗湯/血管保健和減肥、戒煙一樣,有些人認為「順從渴望,過著短暫而爽快的人生」最好。但是實際上,當這些人身患重病倒下時,還是會深刻感受到「健康長壽才是最好的」。請各位一定要在生病前改變壞習慣,活出健康的人生。為了達成目標,最好把高鹽、高脂肪的食品或料理視為奢侈品,僅止於偶爾享受一下。拉麵等麵食類的湯頭,最好留下一半以上;如果遇到難以忍耐的頂級湯頭,偶爾可以抱著享受的心情一飲而盡,但是,之後記得要攝取富含「鉀」的食物(如蘋果等),促使身體排出「鈉」。當「積極減鹽法」稍微鬆懈時,就用「穩健減鹽法」來補足。不要過度追求完美,讓「積極」和「穩健」雙管齊下,才是成功減鹽的秘訣。(本文作者/島田和幸)(摘自/血管老化,當然會中風/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