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颱風豪雨不斷 全副武裝防疫

颱風豪雨不斷 全副武裝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颱風接二連三襲台、帶來的豐沛雨量、也讓低漥地區出現淹水情形,因此環保署特別呼籲淹水地區民眾在清理家園時,需做好個人防護、落實「清除、清潔、消毒」的防疫三步驟、保持環境衛生,飲食、用水也要特別注意、避免感染傳染病。個人保護措施周全 降低染病率環保署叮嚀民眾在清理家園時,千萬不可赤足或穿著拖鞋打掃,因為颱風後容易接觸到汙水、汙泥和災害廢棄物等,可能會因接觸髒汙而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最好是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和口罩,做好保護措施,並注意別被生鏽廢棄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在清潔過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確保衛生及安全。清理家園三步驟:清除、清潔、消毒 免傳染病上身豪雨可能讓飲用水受到汙染,因此災後飲用水需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千萬不可再食用,徹底落實食物和飲水的衛生,以免感染腸道傳染病;泡水過的廚房用具和餐具也要經過煮沸消毒後才能使用,若是不能煮沸,就使用漂白水進行消毒;居家環境清潔後,也可利用漂白水消毒(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使用)。豪雨造成戶外大量容器積水、目前也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為了避免病媒蚊大量孳生,戶內外的積水容器要徹底清除,如輪胎、鐵鋁罐、帆布、保特瓶、盆栽墊盤等,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等居家環境也應常巡視、排除積水,避免病媒蚊孳生、減少登革熱傳播。

失智發病率高 每增5歲增1倍

失智發病率高 每增5歲增1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明天你還會記得我嗎?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已達4.97%,且每增加5歲,老年失智症發生率增加1倍,振興醫院身心內科醫師王俊凱表示,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失智症人口逐漸增加,有家族病史和腦傷史以及唐氏症病人發病率更高,此外抽菸、過度飲酒、糖尿病、高血脂、憂鬱症者也會提高發病率。王俊凱指出,目前失智症與正常老化相類似,但還是有所區別,正常老化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但失智者對與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會完全忘記,且會出現反應遲緩、理解表達能力下降、說話重覆的狀況,若懷疑家屬得到失智症時,就要找精神科或神經專科醫師確定診斷。失智症分很多種 有些是可逆的王俊凱說,建議患者家屬每年可在家自測簡易心智狀態問卷SPMSQ來瞭解其退化程度,並且定期(半年或一年)拍照建檔、向各直轄市或縣市警察局建立指紋檔、避免走失。王俊凱強調,要預防失智症,一定要遠離煙、酒,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食用30公克的堅果、補充維他命E,避免使用含鋁的廚具、胃藥(制酸劑)、發粉等都是不錯的預防方法。

譚艾珍母女響應器捐 突破生命極限

譚艾珍母女響應器捐 突破生命極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器官捐贈讓生命得以延續!為了推廣器官捐贈,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邀請徐生明總教練和知名藝人譚艾珍母女共同拍攝宣傳短片,希望透過名人的共襄盛舉,讓社會更加重視器捐的議題,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大愛遺留人間。生命延續!遺愛人間! 器捐是最完美的句點器官捐贈讓有限的生命突破極限,藝人譚艾珍和女兒歐陽靖今日出席記者會擔任宣傳大使,齊身推廣器捐理念外,也和大家分享當初決定捐贈的緣由;譚艾珍表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值錢的「三張卡」,就是器官、骨髓、大體捐贈卡,還不忘告訴女兒,「如果媽媽有什麼狀況、記得要通通捐光光」,不只親身響應器官捐贈,更在女兒滿20歲時帶歐陽靖簽下骨髓捐贈同意書。歐陽靖表示,從小耳濡目染、家中外婆、媽媽等長輩都十分讚揚器捐理念,所以當她20歲時、在媽媽陪同下簽署同意書,她沒有絲毫排斥,單純覺得或許能有機會幫助別人;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非常感謝徐總教練生前如此力挺中心,除了不收取分毫幫忙拍攝影片推廣外,甚至同意接下器官移植登入中心的董事,透過他的影響力,相信可以幫助到更多需要器捐的人。路跑、微電影推廣正確器捐概念 幫助更多人為了喚醒社會大眾對器官捐贈的重視,幫助更多苦待器官移植的病患,中心將舉辦「為希望而跑」馬拉松活動,由歐陽靖領軍帶領大家跑出健康、活力,並將大愛觀念傳遞出去;更舉辦「希望永駐」微電影徵件比賽,希望民眾發揮創意、講出動人故事並結合正確器捐觀念,讓它不再是禁忌話題,活動結束後將頒發前三名、1-3萬元不等的獎金。愛的傳遞讓生命生生不息,器官捐贈為生命留下最完美的句點!目前除了讓更多民眾瞭解器捐的重要性和危險性相對降低外,健保IC卡也已經可以加註身後器官捐贈意願,民眾若有意願申請可洽專線0800-888-067。

室內外溫差大 心房顫動慎防中風侵襲!

室內外溫差大 心房顫動慎防中風侵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夏日高溫,民眾為了嚴防中暑,大多選擇待在室內冷氣房,但這冷氣房一進一出,在冷熱極大溫差下,可能會產生頭暈、四肢無力等倦怠感,尤其對於心房顫動患者來說,更可能會提高突發腦中風風險,導致失能或死亡! 40歲以上成人   1/4會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目前台灣約有20萬人罹患心房顫動患,而約有1/4的40歲以上成人會於一生中罹病。台北榮民總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陳昌明說,心房顫動容易形成血栓,使得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為正常人的5倍3,死亡率是一般中風患者的2倍之多。尤其亞洲人中風風險又較高。傳統抗凝血藥有出血隱憂  缺血性中風為心房顫動患者最常發生的中風類型,約佔心房顫動患者之所有中風的九成以上,常導致病患嚴重衰弱與殘疾,適當抗凝血治療可避免血栓形成,預防與心房顫動相關中風,改善患者整體治療結果。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教授陳志鴻表示,雖然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為心房顫動相關中風的建議預防療法,但因為warfarin使用限制多,包含抽血監測、藥物及飲食禁忌,讓患者用藥十分不便,且顱內出血風險也恐增加,醫師與病患大多擔心出血風險,轉而使用預防效果相對較低的Aspirin治療,台灣也因此名列全球控制率最低國家之一。warfarin藥效控制不易、須定期抽血監測,還有許多含維他命K綠色蔬菜、藥物禁忌,大大降低患者用藥意願;使得採取適當預防中風藥物比例偏低,但隨著新型抗凝血藥物出現,可望解決此難題。陳志鴻說明,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包括dabigatran、rivaroxaban、apixaban皆已完成臨床試驗,證實預防中風療效與安全性,且dabigatran、rivaroxaban目前皆已有健保給付。RE-LY®全球研究指出,與warfarin相比,dabigatran 150mg是目前唯一再減少缺血性中風及顱內出血的新型抗凝血劑;在亞洲族群,安全性及效果尤其顯著,而且幾乎不與藥物、飲食產生交互作用,也不需抽血監測藥效。但陳昌明醫師也提醒,有腸胃道潰瘍者應小心使用,而曾經有腦出血的患者則較不建議使用。 

一起吃最好吃 和父母共餐孩子會多吃蔬果

一起吃最好吃 和父母共餐孩子會多吃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家庭常面對餐桌上的戰爭,父母用心準備了健康餐點,孩子卻說「吃不下」、「不想吃」,一頓飯吃了兩、三個小時,還是和孩子在餐桌上大眼瞪小眼。許多家長都會遇到餐桌上的戰爭,孩子常只愛零食不吃正餐,因味道特殊、口感不佳,把蔬果、全穀等營養食物當天敵,卻照單全收高油糖鹽的糕餅、炸雞;吃飯時間要三催四請才上桌,絕對不吃不喜歡的菜,或是吃飯配電視,一頓飯花兩、三個小時都吃不完。面對餐桌戰爭,父母只能束手無策?其實口味喜好並非天生,正確的飲食行為需要從小培養,父母應把握關鍵時間,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全穀、蔬果、牛奶等健康食物,」讓孩子愛上健康食物,如共餐、烹調變化、多元選擇等。食物變身 孩子會愛吃健康食物 英利茲大學2012年研究也發現,總是和家人一起用餐的兒童每天會多吃125克的蔬果,偶爾和家人一起用餐的兒童每天也會多吃95克的蔬果。美康乃爾大學2012年研究發現,5~12歲的兒童則喜歡餐盤中有七種食物和六個顏色,也喜歡食物排成笑臉、動物圖形等。多樣化健康餐點 增加孩子選擇性1987年美伊利諾立大學研究,讓51位2~5歲幼兒光看(沒品嚐)或品嚐七種新水果,各種水果分別出現5次、10次和15次不等;結果發現,出現次數越多的水果,幼兒對該水果的喜好度越高,但這結果僅出現在有品嚐到的水果情況下,光看沒吃不會增加喜好程度。 

醫訊/身心好放鬆~減壓瑜伽

醫訊/身心好放鬆~減壓瑜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瑜伽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歲月。長期修練瑜伽使身心得到柔軟健康,同時也增進情緒的穩定及專注力;風行歐美的「正念減壓」是1979年美國卡巴金博士為麻州大學醫學院所創設之減壓法,可以處理壓力、疼痛和疾病,北美已有三百多家醫院及機構開設MBSR團體療程或課程,對象包括一般民眾,成效卓越,深受肯定。為了幫助社會大眾紓解繁忙的壓力,MBSC台北中心特規劃「2013正念減壓瑜珈」,台北場的帶領者為孫麗宇老師,她於94年考取基礎瑜伽體位法教師證;96年考取瑜伽進階體位法教師證。課程內容將正念減壓、靜坐與瑜珈結合,透過團體帶領的方式進行,探索身、心的互動關係。以簡單柔和又深入身心的練習,培養察覺,學習如何用於日常生活中。請於第一堂課繳納上課保證金,全勤者如數退還。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並請自備喝水容器、瑜珈墊、大毛巾。週一班已額滿了,可報備取。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15名,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2013正念減壓瑜珈時間:102年9月2日~10月28日每週一下午19:00~21:00(週一班9周);9月4日~10月30日每週三下午14:00~16:00(週三班9周)地點:台北中心\台北辛亥路1段7巷4號洽詢: 02-2362 7968;0912-000 578下午開機(備取報名)報名:http://mbscorg.blogspot.tw/2013/08/2013_9.html

醫訊/素食養生與健康產業博覽會

醫訊/素食養生與健康產業博覽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重視個人健康養生的觀念提升,對於健康保健的資訊及產品需求也日益增加;美味素食新主張~素食在近代逐漸已跳脫宗教觀念,素食者不僅展現對自我健康的重視,也體現保護生態環境的文化精神,素食文化儼然成為一種時尚標簽和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間,有機食材和多元烹飪方式也逐漸受到新素食主義者的重視,精致美味、科學營養的素食開始發酵,現代素食走出傳統重油重色的老舊形象,使素食成為風行全球的美食新風潮;茶文化,乃東方文化的經典傳承,與東方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溫潤質淳的茗品中,每每窺見獨有的文化素養與生活品味,雋永而深沉;台灣本土信仰是社會最主要的寄託與信仰,而因應而生之相關佛事文物、雕刻藝術,不僅受到廣大信眾的青睞,也成為大眾抒解壓力、修身養性方式。因此,上聯國際展覽公司特規劃2013­「第6屆素食養生展」、「2013台北健康產業博覽會」、「2013台北國際茶文化產業展」、「2013台北國際佛事用品暨雕刻藝品展」,4大展聯合。有鑑於素食人口攀升年齡下降,「第6屆素食養生展」將提供飲食新觀念及管道、產品,讓素食者可藉此找尋適合的產品,推廣素食文化新概念。其中分為:素食美饌區、自然舒活區、健康樂活區、養生保健區。現場有試吃、名廚教學、大師上菜、秋冬進補食材,並有禮物抽獎;「2013台北健康產業博覽會」:提供健康促進、醫美、生技、保健品以及銀髮理財,推出禮品及健康講座,民眾更能藉此獲取最新健康資訊。展覽分為美妝保養區、抒壓瘦身區、健康選食區、美麗保健區、銀髮理財區;「2013台北國際茶文化產業展」:有各地的茶品、茶文化、茶具、茶器、杯碗器皿等,茶藝座談。一系列完整內容,邀請茶產業者展示中西方的傳統與創新的茶品,同時也展出茶藝品、各式茶器、茶製品與茶美食等,推廣品茗文化,提供一個優良的交流展示平台,其中分為世界各式茶品、茶工藝品、茶具產品、茶加工品、佐茶美饌;「2013台北國際佛事用品暨雕刻藝品展」主旨弘揚佛文化,促進產業發展,其中規劃佛事用品、藏傳文物區、雕刻藝品珍藏區、祈福法會。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4大展時間:102年9月6日(五)~9日(一)上午10:00~下午18:00地點:北世貿(台北信義路5段5\近捷運藍線市府站)洽詢:02-2759 7167報名:索票http://vegetable-fair.top-link.com.tw/ticket.php 

樂閱讀/食物若沒吃對 頭腦會變糟

樂閱讀/食物若沒吃對 頭腦會變糟

一個週日的早晨,近中午時,由於忘了買東西,只好到附近不曾去過的超商。一名沒化粧、狀似睏倦的女孩,站在我旁邊,她把買的三樣東西放在櫃台上。等我付了錢後,女孩說:「請把章魚燒加熱。」她買了章魚燒、口香糖、罐裝橘子汁。我想毫無疑問地,這是她的早午餐。日前,電視節目中一名女性主持人,提到一名年輕婦女所諮詢的問題。年輕婦女想知道她從娘家帶回的整顆高麗菜,該怎麼料理才吃得完。女主持人雖然提供了建議,但是,我認為回答得不夠充分。這麼說,對教師們與父母親們很抱歉,但是,我覺得戰後的日本教育,真的很糟糕。教育,不僅只在學校與補習班實施。如果年輕人淨吃現成的章魚燒、橘子汁和口香糖,腦部勢必提前退化。把孩子託付給學校營養午餐的母親,竟然沒告訴女兒,高麗菜的菜心能煮湯。相信這名母親自己也不做菜吧。戰前,我就已在學校吃中飯了。校內有很多外國學生,只要繳了錢,就能在學校吃中餐。因為這樣,我們學到嚴格的餐桌禮儀。用餐時,僅能用英語交談,而且菜單全出自外國修女親手設計。通常是湯與肉或魚,再加兩種蔬菜,還有甜點。一週約兩次用牛骨高湯加入多餘的蔬菜熬煮,這種湯可說是用來解決剩餘蔬菜。還有,把吃剩的米飯或肉做成像是可樂餅般的食物,我們運用基督教式的名稱,將之稱為「復活料理」。直到現在,我最擅長的特技是只要瞄一眼冰箱,就靈感泉湧,能很快地利用剩菜做料理。由於食品的種類繁多,吃起來很健康。只要由我負責管理,冰箱內的食物就會十分精簡,可以一眼望盡。當我看到那名把章魚燒與罐裝橘子汁當作正餐的女孩;還有那位用不完一顆高麗菜的主婦,以及徘徊在熟食賣場的女性們,就感到日本的未來並不光明。加工的食品總會攙雜添加物,而且十分不新鮮。我花費很長的時間,理解世界貧困的實際狀態;理解壞食物會影響人的頭腦。這真的是既單純又冷酷的事實。(本文作者/曾野綾子)(摘自/人生的收穫/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人怎麼活就怎麼死

樂閱讀/人怎麼活就怎麼死

「死」也是一種「苦」,這個永恆真理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被釋迦牟尼佛頓悟了。這也就表示「死法」和「死期」,並非能由我們自行決定。而是完全由緣分、運氣、時機所組合。「死法」也無所謂好或壞,一切都只能「聽天由命」。既然如此,是否乾脆若無旁人似的,愛怎麼活就怎麼活?當然也非如此。至少老人家都違反了像自然界生物結束生殖任務後就會死亡的「不成文規定」,而且為了存活,更是剝奪了其他生物生命,既然如此,就有責任與義務,採取適當的活法與死法。坊間始終視為問題的「安樂死」和「尊嚴死」,似乎只懂得強調「死」的部分,但其實最重要的,是到死為止的「活法」。今天是昨天的延續,絕不可能出現與昨天全然不同的今天,所以以往活得隨隨便便的人,不可能只有死時,能死得確確實實。簡單地說,以往只要身體稍微有點不適,就立刻吵著要「找醫師、吃藥、上醫院」的人,如果最後高聲大喊拒絕接受延命治療,絕對非常詭異而不協調。當然,為減輕痛苦症狀,可以利用醫療。只是別忘了,醫療不可能讓人返老還童,也不可能預防死亡,因為醫療存在「極限」,不論今後醫療如何發達,只怕都無法打破「老死」的大框架,所以最重要的是「現在」。現在的活法、現在與周遭人的互動方式、現在的醫療利用方式,都會被呈現在死亡的過程裡,所以要思考「現在」的活,就需要「死」的協助。為此必須思考生命的有限性,並採取思考自己之「死」的具體行動(如躺進棺木看看),以確認並修正自己的「活法」,直到那一天來臨為止。除非是遭遇意外、事故、災害、暴斃,否則人怎麼活,就會怎麼死。在這人世間 沒有什麼比今日 能更顯重要昨日已是過去式 明日則全然未知現在這一刻 唯有現在這一刻 才是最重要重要的現在此刻 都是人生的此刻(本文作者/中村仁一)(摘自/大往生/三采文化出版)

樂閱讀/自己的自癒力都治不好 醫師更治不好?

樂閱讀/自己的自癒力都治不好 醫師更治不好?

治癒疾病和受傷的核心力量,就是自己的「自然治癒力」,所以不嚴重的傷勢或疾病,即使沒有去看醫師或吃藥,也能自己好起來。醫療其實只是在借用病患身體的反應能力而已,所以到了緊急的場合時,即使發現血壓下降,想要提高血壓而使用升壓劑,也無法讓血壓上升,因為病患的身體,已經無法對藥物產生反應了。換句話說,「疾病或受傷」並非靠醫師或藥物盡全力就能解決的問題,說得極端一點,病患自己的自癒力都治不好了,身為他人的醫師,更不可能治好。醫護人員不過是配角,純粹扮演助手的角色,藥物則是支援物資,機器是輔助器具。流感盛行時,為因應併發肺炎的情形,人工呼吸器的必要性,被大力強調著。但其實人工呼吸器,並無法治好肺炎,純粹是在病患呼吸功能變差時,幫忙發揮功能而已。所以在這段期間裡,如果病患的肺炎情形能自行好轉,慢慢回復呼吸功能,人工呼吸器就能功成身退,而萬一病患已經失去這個能力,最後當然就會死,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洗腎也是一樣,如果是急性症狀,洗腎的機器還能暫時幫忙挽救,如果已經慢性化,就必須永遠洗下去,可見那台機器本身,並無法幫忙治癒疾病。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都認為醫療已經很發達了?主要原因是以往臟器只要出點問題,也沒有人能幫忙,但現在即使臟器的功能已經很低下,還是有各種手段可以幫忙撐住。所以就最後的結果來說,以往會死的人,現在已經不會死,卻也沒被治癒,才會發展到後來,變成只是被硬架著活下去而已。我有時會聽到病患有如很講義氣的師傅一般,氣勢如虹地說:「治不好病的醫師,一點也不專業,像我要是修理不好東西的話,絕不會向客戶收費的」。只可惜,醫療這種東西,並不存在承包制度。(本文作者/中村仁一)(摘自/大往生/三采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