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糖尿病暨腎臟病教育班

醫訊/糖尿病暨腎臟病教育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人口結構、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國人的十大死因已從傳染疾病轉變為以「慢性病」為主,糖尿病近幾年來更躍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四位,糖尿病屬於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原因是因體內胰臟功能不良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對糖類的利用能力降低,而糖尿病腎病變更為引起腎衰竭眾多因素中最常見的原因。因此,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及延緩末期腎病變的發生已是一重要議題。糖尿病是強調自我照顧的一種慢性病,因此疾病的成因與預防都是病患及家屬需要學習與瞭解的。因此,聖馬爾定醫院特舉辦「102年度第二期糖尿病暨腎臟病教育班」,協助慢性腎臟病患者、肝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與家屬或有興趣的民眾,提升對尿酸、痛風與慢性腎臟病的認識,以及如何從飲食預防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讓民眾能重視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要。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及原子筆。名稱:糖尿病暨腎臟病教育班時間:102年9月14日(六)上午08:30~11:30地點:聖馬爾定醫院(嘉義市大雅路2段565號)10樓學術講堂洽詢:05-2756000轉3311或05-2783865 高培真衛教師;05-2756000轉3322或05-2752940 謝秋琴、李惠敏衛教師;05-2756000轉3313或05-2779701 洪憶雯衛教師

樂閱讀/利用雜穀米和全麥麵包成為腸道美人

樂閱讀/利用雜穀米和全麥麵包成為腸道美人

不僅只有女性,近年有便祕困擾的男性也與日俱增。雖然壓力或運動不足也會造成便祕,但便祕的主因還是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關係。以往日本人的飲食多以日式料理為主,那時並沒有那麼多人飽受便祕之苦。然而,戰後歐美的飲食形態成為主流,由於飲食中的纖維不斷減少,現在便祕人數才會一直不斷的增加。腸道負擔體內70~80%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臟器之一。唯有維護這個臟器的健康,才是擁有真正「內在美」的根本。最快速又簡單的方法就是將主食改換成糙米飯。當稻米被精製成白米時,就已經失去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如果改吃糙米飯的話,就能夠從主食中充分的攝取到這些營養素。如果不喜歡吃糙米,一天至少吃一次雜穀米飯,這應該不難做到吧。最近,在超市也很容易買到眾多不同品牌含有小米、稗子、麥等等的雜穀米。吃麵包的話,選擇全麥或黑麥麵包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本文作者/白澤卓二)(摘自/不鏽美人/大塊文化出版)copyright © 2012 Takuji Shirasawa, All rights reserved.

樂閱讀/嬰兒充滿欲望與嗔怒的煩惱

樂閱讀/嬰兒充滿欲望與嗔怒的煩惱

無力感深入到骨髓,已經無藥可救時,就會覺得:「我這個人跟塵土沒有兩樣,一點也沒有存在價值。」我們最早有這種無依無靠的感覺是在嬰兒時期,而且從小就被植入種種遺害很大的刺激。嬰兒什麼事都不會,一切都要仰賴父母親。就某方面來說,這是無可奈何的,但不知是否因為如此,嬰兒的欲望多得嚇人,例如:「你要24小時都陪著我」「你要一直關心我,對我寸步不離、持續不斷地照顧」,或是「看到我肚子餓了,就要馬上餵我」「你只能愛我,不能愛別人」等。沒有一名為人父母者能夠24小時陪在小孩旁邊,全心全意地照顧。正因為父母親做不到,嬰兒才會一再地受傷。「他又把視線移開了,沒有注意我。」「他只顧著和鄰居說話,不愛我了。」「我肚子餓了,他卻沒有發現,一定是想故意餓死我。」剛來到人世時的事情,我們都不太有印象,但記憶或許可以追溯到三、四歲,記得那時候父母親稍微離開去別的房間,或是出門去鄰居家,就會覺得很不安,而開始哭鬧。那時會覺得父母親的愛心都是自己的,不能分給別人。嬰幼兒的表達方式很露骨,只要父母親一分心,沒有繼續表示關愛,或是沒有依自己的生理時鐘餵食,就會極端不安,大聲哭叫。這方面雖然有個人差異,但出生不久時總是有很多欲望,又因為要求太多,總是有一些無法滿足。對心來說,願望實現反而是一種困擾,因為唯有願望尚未實現時,才會得到這種強烈的刺激:「我想要得到,卻得不到,好苦啊。」嬰兒之所以會任性到脫離常軌,可以說就是因為懷抱著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我所願。」正因為不可能實現,渴望的黑洞始終填不滿,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刺激輸入內心,劈啪劈啪地,讓人覺得暢快極了。由於要求實在太多,每次提出要求,就會產生傷痛。嗔怒煩惱模式就是這樣成形的。每個人的襁褓時期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因此累積了巨大的嗔怒之業。嬰兒實在是太無助、太容易誤會了,腦子裡動不動就會出現妄念。父母親只是去一下洗手間,嬰兒就大聲哭叫,腦子裡可能也縈繞著:「我可能被拋棄了,再也得不到任何照顧了。」而在驚嚇之餘,陷入嗔怒煩惱模式,感覺到劈啪劈啪的刺激。(本文作者/小池龍之介)(摘自/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晨星出版)

樂閱讀/癌症的危險因子

樂閱讀/癌症的危險因子

癌症的危險因子,最重要的是抽菸及不良的飲食習慣所致;第二個是遺傳因子;第三個是感染;第四個工作環境的污染;第五個是缺乏運動及肥胖;第六個酒精;第七個輻射線;其他還包含空氣汙染、藥物等,從這裡可以得知遺傳不是最重要的影響,主要還是肇因於生活飲食習慣和環境汙染的接觸。如果你處在高汙染地區,這時候毒害就會明顯的增加,在這兩年,中國大陸產生近百個癌症村,因為這些村莊的河水被汙染,導致水的顏色可能變黃、染綠,湖水缺乏氧氣,藻類就會繁衍滋長,同時魚群又受到化學和重金屬的毒害,我們吃下魚之後就會造成身體危害,同時有機藻受到環境及水源的污染,也無疑是種毒害,如果不加以控制改善,大陸高度工業開發區,重汙染地區越多,癌症村的比例還會跟著增加。台北醫學大學李輝教授,曾做過「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的毒理學研究,根據李輝教授研究顯示,在一個肺癌患者的切片當中,跟非肺癌的患者切片比較發現,肺癌患者的鉻和鎳的重金屬含量,較非肺癌的患者為高,同時這兩個重金屬含量跟抽菸量無關,所以經由研究顯示,罹患肺癌的主要成因是來自環境汙染。這樣的研究成果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另外分析180個肺癌患者的肺組織中,鎳含量與P53基因突變的相關性,也發現P53突變患者的鎳含量,高於P53正常的患者,結果顯示身體有較高的鎳含量,易於發生P53突變基因,尤其在不抽菸的女性患者更為明顯。雖然知道鎳會抑制DNA修補的活性及免疫反應,但也可能增加基因突變及病毒肝的機會。這些重金屬會直接影響到免疫系統,當抗氧化系統、免疫失調後,會導致病毒感染的機會倍增。在未來治療上,可以做一些局部器官的修補,增加抗氧化力,不光是口服,也可考慮靜脈輸入。重金屬到病毒感染再到癌症這個過程,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首先我們要提到中國大陸因為環境的污染創造了很多癌症村,而且數量一直持續在增加當中,這是中國大陸邁入開發中國家的隱憂。(本文作者/鄭煒達)(摘自/拒絕癌症/博思智庫出版)

樂閱讀/完整比完美重要

樂閱讀/完整比完美重要

生命,完整比完美重要。我常常會在門診的時候,跟求診者做個演練:假設小學的數學考95分,求診者拿著成績單回家要給家人看,而我是家裡的大人,跟他說:「這次數學考95分,好像還可以,可是別的小朋友都考100分,你也要100分。」大致上會有兩種反應:大部分的人馬上會有「我還不夠好」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也有一部分的人覺得,「反正我就是不夠努力,所以你這樣子講是應該的」,少數一點感覺也沒有。第二個狀況,求診者換成數學考100分,父母設定的反應是:「這次數學考100分,看起來好像不錯,可是隔壁小孩每一科都考100分,你如果每科都能考100分會更好。」前面覺得還好的人,現在就覺得不太舒服了,甚至有些人受不了,負面的情緒通通都跑出來,開口大罵:「你找隔壁的小朋友當你小孩好了!簡直是雞蛋裡挑骨頭!」。最後一個狀況,數學只考60分,而父母反應是:「你這次數學只有60分,不錯了,我們等下去百貨公司去買你最喜歡的玩具,回去如果你想討論哪裡不會,再來討論,如果不想,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病患聽到這樣的反應,大部分都會覺得開心,原本以為會被罵,沒想到不但沒被罵,還得到了鼓勵,真是賺到了。「為什麼95分、100分的感覺,是不舒服的,反而考差了比較開心?」不舒服,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跟分數沒有關係。很多人第一次正視內心的脆弱源頭,眼淚都要開始掉下來。因為沒有人這樣子對他講過。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沒有自信、不被接納,即使分數再高、生活再優渥,心理仍是不開心的。通常要求95分、100分的人,比較努力,為什麼?因為一方面希望得到讚美,但是覺得自己不夠,產生矛盾衝突。國外有位女精神科醫師,在醫學院求學的過程中,精神無法集中,每天吃一堆藥才能維持基本的專注力。有一天她上街逛書店的時候,剛好看到《創造生命的奇蹟》這本書,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她開始用這個方法來幫助自己改善。她利用到健身房的時間,照鏡子告訴自己:「我很棒」,才短短三天,就發現完全不需要任何一顆藥物,專注力竟然回來了,她才發現,自己雖然擁有人人稱羨的學歷,但是她卻這麼不喜歡自己。在照鏡子的時候,多對自己說些好話,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想法,「這會不會變成,自我感覺良好?」許多人有這樣的疑慮。如果一個人「自我感覺良好」,是不可能真正變好的。他通常會覺得錯不在我,別人錯比較多,或是說如果有錯,那也是別人引起的,跟我沒關係。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是自我感覺超不好,因為怕別人證明他有問題,因此拼了命,用一種「都是別人的問題,我沒有錯」的態度來保護自己,事實上,反而讓旁邊的人更討厭你。所以不用擔心,如果意識到自己不夠好,請試著對鏡子微笑,會發現,鏡子裡的你更加美麗。(本文作者/鄭光男)(摘自/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博思智庫出版)

老人易倦怠、宅在家 當心憂鬱症作祟

老人易倦怠、宅在家 當心憂鬱症作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張伯伯打算退休後在家享天倫之樂,但沒想到退休後竟開始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同時也因為時常感到倦怠而使內心壓力比退休前更大。至各科門診檢查也查不出原因,不久,張伯伯漸漸開始出現不喜歡和人群接觸、不想抱孫子和出門等情況,不僅社交生活開始出現反差,情緒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原以為是退休空巢期或身體退化所致,就醫後才知道原來是憂鬱症倦怠作祟。彰化基督教醫院王俸鋼醫師表示,老人憂鬱因不易被診斷而容易忽略,如未及時治療可能會使原有的疾病惡化、引發失智,甚至容易提升患者自殺風險,家屬應格外注意長輩的情緒問題。老人憂鬱情況不易察覺 恐提升自殺風險王俸鋼醫師表示,近年來台灣人口老化嚴重,據研究推估國內65歲以上人口已達260萬人,其中,憂鬱症已是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加上臨床診斷比一般成人更為困難,因此實際接受治療的老年人可能不到十分之一。事實上,長輩憂鬱的情況較不會主動表達,反多以身體不適為主訴,如:倦怠無力、腸胃不適、胸悶無法呼吸等,若沒有仔細詢問心理狀態,常被誤診為內外科的疾病,家屬也以為是老化而未加以關懷照料,使原有的疾病惡化,甚至容易提升患者自殺的風險。此外,老年憂鬱症也會出現多種認知障礙,因此也常被看作是失智症的前身,未來甚至可能引發失智症的狀況。憂鬱、失智易混淆 長輩情緒問題勿輕忽事實上,憂鬱症和失智症在臨床上都會出現情緒低落或記憶力衰退,甚至產生精神疾病,因此兩者常容易被混淆,造成長輩延誤就醫的情況發生。其中,失智症的主要症狀為記憶力喪失,患者即使努力回想也想不起來;憂鬱症則是仍有記憶力,但因無活力所以懶得去回想,若長輩有上述狀況則應及早求助醫療單位,先從憂鬱症進行治療。王俸鋼醫師強調,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的老人,容易因疾病帶來的內心壓力而併發憂鬱症。根據研究顯示,及早治療憂鬱症對控制疾病有正面影響,除了心理治療外,透過藥物更能有效控制病情。因憂鬱症用藥能夠修復大腦細胞以及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達到效果,而家人單純以「不要想太多」及「要快樂點」等語言鼓勵,對於患者來說,僅是輔助而並未能有明顯的療效。憂鬱倦怠 可先自我評估並尋求醫師協助事實上,憂鬱症症狀複雜,老人憂鬱症更是不易被察覺,因此建議民眾,家中長輩若出現內外科檢查不出來的病痛,就有可能是憂鬱症所引起的症狀,其中,如長輩常抱怨沒力氣、倦怠且連續兩周以上,則可能是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不足所引起,如未及時治療,嚴重則會影響家庭與親密關係,家屬應多加注意。此外,平時也可透過憂鬱症評量表及「FaMi量表-疲勞相關認知及功能障礙快篩量表」來判斷長輩狀況;用藥部分,常見的血清素抗憂鬱藥物僅能改善情緒低落問題,較無法改善憂鬱倦怠相關症狀。其中,疲勞相關認知及功能障礙快篩量表是由高雄醫學大學唐子俊醫師自行研發並獲得國際會議認可,幫助患者自我評估憂鬱倦怠的嚴重程度。提醒民眾,憂鬱倦怠症狀較為頑固,若觀察到長輩有倦怠症狀,則可和醫師討論使用倦怠症狀藥物來進行治療,增加體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幫助改善疲勞、提升活力。圖:疲勞相關認知及功能障礙快篩量表(FaMi-Fast Screen of Fatigue Syndrome from Mental Illness)

醫訊/省錢大作戰

醫訊/省錢大作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民生物價紛紛喊漲!但是台灣勞工與上班族在薪水不漲、物價卻居高不下時,開源節流、省錢節約成為民眾不得不選擇的惟一之道。因此,台北社會局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地舉辦「2013年台灣男人聚會-省錢大作戰」,邀請張偉明老師帶領,將教導一般家庭及民眾如何在什麼都漲的時代省錢。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省錢大作戰時間:102年9月14日(六)下午14:00~17:00地點: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台北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251巷46弄5號7樓)洽詢:02-2768 5256 轉 社工組

罹肺癌患者 醫療進步下應該不放棄

罹肺癌患者 醫療進步下應該不放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依據根據國健署於今年5月所發布的資料,在民國99年1年期間有10,615人被新診斷為肺、支氣管及氣管惡性腫瘤,而當年死因為肺、支氣管及氣管惡性腫瘤者共計有8,194人,顯見肺、支氣管及氣管惡性腫瘤對國人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醫療科技進步 放射線副作用降低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主治醫師林逢嘉指出,成大醫院於民國94年至99年期間共有2273個新診斷的肺癌案例,非小細胞肺癌所佔比例超過九成,其中有超過八成的個案為第三期或第四期肺癌。對於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其治療主要以抗癌藥物治療為主,而就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其治療方式變化較大,可能包含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林逢嘉說,相較於過去,近幾年放射治療觀念及技術有大幅的進步,進而提高了腫瘤的治療放射線劑量,同時也降低了腫瘤周邊的正常器官所接受的放射線劑量,藉此提高控制腫瘤的機率,也降低了腫瘤周邊的正常器官因放射治療所發生的副作用。林逢嘉指出,依據成大醫院過去幾年的經驗,有一定比例的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會接受放射治療,隨著治療觀念及技術的進步,治療副作用逐步降低,建議病患和家屬要與醫療團隊討論溝通,讓病患可以順利完成治療,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病患生活品質。

中市平均每天一人自殺 男性死法較慘烈

中市平均每天一人自殺 男性死法較慘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自殺是令人傷痛的,研究顯示1人自殺死亡可能會影響周遭6位親友。因此自殺產生的傷痕不僅僅影響自殺者的親友,更可能會渲染於社會,引發「維特效應」,並造成人口素質上的損失。台中市去年366人自殺 平均每天一人自殺根據統計,101年臺中市自殺死亡人數為366人,自殺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3.7人,顯示平均1天有1人自殺;以性別分析,男性自殺死亡人數又高於女性將近一倍,肇因男性多使用較為激烈且致命性高的自殺方式。自殺年齡層 中壯年最多而年齡層則以35-44歲年齡層死亡人數最多(77人,100年度79人),45-54歲年齡層次之(71人,100年度67人),是因這2個年齡層恰巧為中壯年,面臨到家庭、經濟、親子、退休規劃等問題的壓力更為複雜沉重。自殺方式則仍以「氣體及蒸汽」、「吊勒死及窒息」、「固體或液體物質」為前三名,且「以氣體及蒸汽」自殺死亡人數較100年增加36人,幅度高達36%。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若發現周遭親友有自殺企圖,甚有交代遺書、遺物等自殺危險徵兆時,可使用「一問、二應、三轉介」的技巧予以協助。透過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以及協助轉介至各大醫療院所的身心專科尋求醫療專業協助,或是通報本市衛生局,由專人提供相關服務。透過民眾的早期發現,得以早期干預、早期協助,挽救更多生命。

女童重病不治療 送神壇驅魔隔天喪命

女童重病不治療 送神壇驅魔隔天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生病不就醫治療,竟然到神壇驅魔趕鬼,導致病情嚴重惡化,送醫不治?高雄有一名九歲女童,日前因高燒不退,曾先就醫治療,但沒想到家人見到女童的病情並未因吃藥後而好轉,竟帶著女童到屏東的神壇求神驅魔,甚至還服用乩童給的中藥,結果導致病情嚴重惡化,隔天送醫後因心肺衰竭死亡。阿嬤以為女童壞東西附身 到神壇驅魔治病而根據警方的調查指出,女童的阿嬤是神壇的信徒,發病當天,阿嬤聽說送醫治療後,還是高燒不退,認為可能是沾到不乾淨的東西,遂帶著女童到神壇驅魔,竟然還開藥服用,結果隔天不幸喪命。對此,女童死因到底為何,還需要進一步的了解,但也提醒民眾,如果家人生病,請接受專業醫生的治療,小心勿信偏方反而使得病情更加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