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三成中年人便秘 生活壓力大是主因

三成中年人便秘 生活壓力大是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便秘不是病,解不出來要人命」,報告指出,國內40歲以上成人有3成的人有便秘的症狀,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鴻運指出,飲食習慣改變、缺乏運動、年齡65歲以上、壓力大都是便秘因素,此外無視排便反應、藥物、疾病也會引起便秘。陳鴻運指出,外食人口越來越多,胃痛、便秘患者已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再加上近年來減重人口激增,許多人因長期減重引起腸道生理機能失常,又因現代人多以肉食、加工精製食品為主,纖維攝取普遍不足,導致腸道蠕動變慢,其中便秘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問題之一,它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便秘超過兩週者就要主動就醫根據中華民國旅遊醫學會所進行的國內成人健診個案「便秘問卷調查報告」指出,有30.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便秘症狀,引發便秘的原因以生活壓力排名第一,其餘依次是焦慮煩燥、情緒不安、飲食習慣等。陳醫師建議,便秘超過兩週者就要主動就醫,若便秘持續超過三個月,將有可能引起痔瘡、脫肛以及食慾不振、倦怠無力等,要改善症狀平時可多攝取含纖維的食物、多喝水並養成規律的如廁習慣,若與疾病有關可考慮配合使用緩瀉劑,但仍需醫師開立處方為宜。

新生兒免費心臟篩檢北市10月搶先辦

新生兒免費心臟篩檢北市10月搶先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了守護新生兒的心臟健康,台北市政府將於102年10月1日起試辦出生24-36小時之新生兒「脈衝血氧飽和度篩檢」補助,希望藉由檢測能及早發現罹患「危急型先天心臟病」者,並協助轉介確診、治療等,透過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保護新生兒健康。北市嬰兒出生36小時內 可同時免費進行「聽力、心臟」篩檢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奇宏局長表示,「脈衝式血氧飽和度檢測」是屬於非侵入性、安全性高、且成本效益佳的篩檢方式,新生兒可於24-36小時內接受聽力篩檢時,同時進行檢測;目前先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臺北榮總、三軍總醫院、臺北馬偕、振興醫院、西園醫院、協和婦女醫院等12家醫療院所先行試辦,免費提供新生兒心臟檢測服務。若是在非本市試辦的特約醫療院所出生者,7日內可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進行免費檢測,達到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降低危急型先天心臟病危害的風險,若試辦成效佳,預計明年全面推動。台灣約每1000位新生兒中,就有1-2名罹患「危急型先天心臟病」,且在出生1年內(大多數在1個月內)就需要進行外科手術矯正或心導管治療;歐美國家已陸續將「脈衝血氧飽和度檢測」列為危急型先天心臟病的法定常規篩檢項目,檢出率可達75%。讓新生兒「聽」見世界 守護「心」生命國民健康署為了使聽障兒童能及早發現、早期療育,已於101年3月全國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計畫」,提供24-36小時的新生兒進行免費聽力篩檢服務,針對異常者再進行確診與個別療育的追蹤照護,今年10月再加上台北市政府首先試辦新生兒的心臟篩檢,希望能多方面守護新生兒的健康。

中秋戶外賞明月 防蚊措施不可少

中秋戶外賞明月 防蚊措施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連續假期將到來,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新北市已確認首例本土登革熱個案,郊遊賞月務必做好防蚊措施,衛生局今年也特別結合烤肉宅配業者,隨貨併同發送「登革熱衛教單張」,讓市民在享用烤肉美食之餘,一併獲得防疫知識,維護自我健康。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表示,北部地區登革熱病媒蚊為白線斑蚊,喜好住家庭院、暗巷、河濱及公園等戶外環境,民眾賞月或烤肉,記得穿著淺色長褲及長袖衣服,身體裸露部位皮膚塗抹防蚊劑,避免蚊蟲叮咬,是遠離登革熱的基本工作;定期巡視清理居家內外積水容器,落實「巡、倒、清、刷」四步驟,是避免孳生病媒的最好方法。 

燒烤易生致癌物 焦黑部分勿食!

燒烤易生致癌物 焦黑部分勿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烤肉是民眾普遍過中秋的方式,但大家都知道燒烤並不是一種很健康的烹調方法。營養師提醒,燒烤時所用的木炭、燒烤醬,只要多一份用心,就能讓癌症病患度過一個健康又無負擔的中秋佳節。 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常會因身體不適,導致食欲不振,尤其每逢佳節,面對這麼多應景的美食,到底要怎麼吃才健康?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魏梅茵介紹適合腫瘤病人的應景飲食小撇步,更教做取代高油、高醣的戚風蛋糕,讓癌患在享受佳節歡樂氣氛時,又能為健康把關。 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指出,燒烤類的食物比較容易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基,尤其是烤焦黑的部分,應盡量避免食用。魏梅茵說,燒烤其實有撇步,若使用木炭時,一定要使用鋁箔紙舖蓋在烤肉網上,以避免食物湯汁滴到木炭上,冒出含有致癌物質的白煙,而火焰直接與食物接觸,也會產生有毒的致癌物質,不僅如此,鋁箔紙的功能還可以預防燒烤網表面鍍鋅剝落,沾在食物上。

働!殺子再自殺 抹殺兒童的生存權

働!殺子再自殺 抹殺兒童的生存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16日晚間高雄市發生一起婦人燒炭自殺並使子女傷亡的社會案件,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今日做出回應,呼籲父母應尊重兒童的生命權,孩子並非自己的財產,不要將他們當作陪葬品犧牲,給他們一個長大的機會。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 勿讓寶貝成為陪葬品保護服務司張秀鴛司長表示,父母殺子後自殺是一種嚴重的兒童虐待行為,在觀念上和法律上都不被允許,身為父母不應擅自剝奪孩子的生存權,父母殺子自殺的不當行為已然觸法,且對孩子造成無法抹滅的永久性傷害。保護服務司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每年平均有近10起殺子自殺案件,引發事件的原因往往非常複雜,危險因子包括婚姻關係失調、身心健康狀況不佳、父母有自殺未遂紀錄、或是經濟陷入困境等;若是親子關係依附強烈,更會導致父母想帶子女共赴黃泉的意念,此類案件突顯出父母對孩子生存權的觀念有待加強。自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適時尋求幫助政府有義務加強國人的家庭教育、婚姻教育及精神健康觀念的宣揚;除此之外,張司長提醒民眾殺子自殺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若是家庭產生經濟困難,可尋找親友、各地社會局或鄉鎮公所的協助,或是撥打1957福利諮詢專線求助;如果情緒有困擾或輕生念頭者,則撥打1995生命線、1980張老師或是0800-788-995安心專線進行諮詢。

樂閱讀/孕婦用藥 8個守則不可不知

樂閱讀/孕婦用藥 8個守則不可不知

守則1)吞了幾顆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絕對比大家想像的要小很多。大多數常用的藥物,比方說感冒藥、消炎藥等,都是安全等級的藥物。一般來說,等級為A、B或C的藥物(參見附表)都是安全的藥物。何況,只有吃幾顆或幾天的藥,胎兒吸收進去的量其實相當有限,影響真的不會很大,有媽媽因為吃了兩天的感冒藥後才知道懷孕,就不敢繼續懷孕,可說是小題大作。守則2)健康食品都是安全的。綜合維他命、葉酸、鈣片、深海魚油、綠藻素、珍珠粉等等,都是健康食品,懷孕的任何時候吃都是安全的。至於中藥方面,只要成分確定,由中醫師開立的藥物,應該也都是安全的。守則3)貼的、擦的、抹的藥物幾乎都非常安全,不論是在什麼周數期都可使用。藥物經由皮膚吸收的量很少,而且大多數進入體內的藥物,也停留在皮下居多。會穿透皮膚,進入血管,再流到子宮,經胎盤吸收到胎兒身上的量,已經是微乎其微了。守則4)懷孕三個月後,就算吃了比較不安全的藥物,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其實也不大。胎兒生長分成幾個時期,而前三個月就是所謂的器官發育期。這時候的腦部脊椎正在閉合,心臟正從一條管狀物慢慢摺成幾個空腔,進而發育成心房心室等構造,這時候,當然藥物對於胎兒的影響最為明顯。等到三個月後,器官已經發育完成,四肢顏面也已經成形,胎兒的變化僅僅在於從小心臟變成大心臟,手腳變大變長而已,所以藥物的影響相對來說就小很多了。守則5)懷孕前三個月,就算是安全的藥物,還是必要的時候再服用。比方說,如果孕婦在前三個月感冒流鼻水,我會建議她多喝開水、多休息、多攝取維生素C,而不建議吃感冒藥,雖然感冒藥大多宣稱是安全的。大家對感冒要有正確的觀念,感冒不吃藥也會好,而感冒藥只能解除症狀,對於疾病本身幫助並不大,也不會縮短病程,所以並非必要的用藥。可是如果在懷孕前期皮膚受傷,導致傷口發炎化膿,這時候抗生素就是必要的用藥,因為不服用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等等嚴重後果,當然此時安全的抗生素一定是必要的。不過,有一些情況比較特殊,比方說孕婦合併癲癇、甲狀腺疾病等等問題,因為這一類的藥物有很多是等級較為不安全的藥物,在懷孕早期,就需要請教專業的婦產科醫生以評估服藥的必要性了。守則6)給專業醫生判斷。如果還是不放心,請把藥單,或是整罐藥連同包裝拿給婦產科醫生判斷,千萬別只把藥丸帶過去,因為大多數的醫生都認不出藥長什麼樣子。守則7)藥物的影響很難預測。醫生在諮詢藥物使用情形的時候,往往解釋很保守,也很不確定,這不代表醫生認為妳吃過的藥物不安全,而是藥物的影響本來就很難預測。守則8)不小心吃藥帶來的壓力,很有可能比藥物本身對胎兒的影響更大。再次強調,妳手邊拿得到的藥,或是一些簡單常見的成藥,其實在懷孕中都是安全的。我遇過有位媽媽只是在懷孕七個月時吃了一顆C級的止痛藥,就一個月焦慮不堪,不能好眠。我敢說,媽媽焦慮、失眠對胎兒的影響,絕對遠大於一顆藥物。請大家懷孕時務必放輕鬆,寶寶才健康有保障。(本文作者/楊濬光)(摘自/懷孕寶典!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所以文化出版)

樂閱讀/職場人際關係 決定你80%的去留

樂閱讀/職場人際關係 決定你80%的去留

主管太難搞 如何避免硬碰硬?就算經濟再不景氣,還是有人跳槽。難道他們寧可捨棄安定,也要追求工作的價值嗎?其實80%跳槽族都是因為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而離職的。待遇差還好說,但不順遂的人際關係就令人無法忍耐了。對上班族來說,「職場人際關係」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因為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整整8個小時都得和同事碰面,相處的時間比家人還長,如果還得和討厭的人一起上班,身心肯定備受煎熬。適時讓對方看到你的「弱點」,人緣會更好討厭的人如果是上司,壓力就更大了。我認為上班族和主管之間的「邂逅運」和「契合度」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員工無法選擇主管。我還是上班族時也曾遇過討厭的主管。我們每天吵得不可開交,彼此的關係甚至緊張到整個早上都無法工作,高階主管戰戰兢兢地夾在我們中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為和主管對立,我進公司的第二年就被調走,讓這起事件「政治性」地落幕。其實選擇「跳槽」之前,還有調動、調職、調派部門、外派等出路,沒必要急著換工作。至於另一位主管,則是我一犯錯就開始翻舊帳。遇到這種主管,應該有不少人會這麼想:「我不想在這種人底下工作了,找一天辭職吧!」那時我也一樣。展現「最真的自己」,換得職場好人緣然而,就在我下定決心準備離職時,卻在那位主管身上看見不同於以往的景象————我看見了「軟弱」。後來我選擇原諒,也是因為親眼看見他的軟弱。某次出差時,他中途一語不發,最後因故回家一趟,這才發現他和妻子處得並不好。那時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每個人活著,都背負著各種不同的問題。」就在那一瞬間,我和主管之間的疙瘩消失了。如果早點知道,我大概就不會用那種態度對他了吧!人們在感受到對方的軟弱時,就能變得溫柔。反過來說,如果想和周遭的人和平相處、避免對立的話,就別逞強,適時讓對方看見你的軟弱。只要展現最單純、原始的自己,這樣你的盟友就增加了。(本文作者/中島孝志)(摘自/不想累死自己,一定要學會 把工作變簡單/采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壓力將導致孩子行為偏差?

樂閱讀/壓力將導致孩子行為偏差?

人的腦部和身體在嬰幼兒期對壓力與創傷最敏感,但壓力在青春期造成的傷害則最嚴重、也最持久。部份原因是,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小學時沒有辦法控制衝動,後果比較輕微:不是去校長室報到,就是沒有朋友理你。但在青春期時因為衝動而做出的決定,例如酒醉駕駛、危險性行為、輟學、偷錢包等等,則多半會造成一輩子的影響。青少年容易衝動與犯錯的原因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青少年特別容易犯錯與衝動,是因為腦部有部份功能失去平衡,而且這種情形只會發生在青少年時期。天普大學心理學家勞倫斯‧ 史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分析了人腦中兩種不同的神經系統,這兩種系統分別在童年初期與成年早期的時候發展,而且這兩種系統的綜合作用會為青少年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問題是,這兩種系統之間好像不太調和。第一種系統叫做「誘因處理系統」(the incentive processing system),會讓人更想追求感官刺激、情緒反應更強烈、更注意社交訊息(每個從青少年時期走過來的人, 應該都相當熟悉這種情形)。第二種系統稱為「認知控制系統」(the cognitive control system),功能則是調節這些衝動。史坦伯格表示,青少年時期之所以這麼危險,是因為「誘因處理系統」在青春期早期就發展完成,但「認知控制系統」要到20多歲才會成熟。因此,在這幾年間,青少年的誘因處理系統都像發瘋似的運作,但卻沒有相對應的控制系統來加以制衡。也就是說,這時期的青少年渴望追求感官刺激(誘因處理系統正在活躍),此時如果HPA 軸(也就是我們的身體調節壓力的機制)再發生負荷過載的問題,就變成問題青少年了。(本文作者/保羅.塔夫)(摘自/孩子如何成功?/遠流出版)

什麼?!美研究:蛀牙有助防癌?

什麼?!美研究:蛀牙有助防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般人都會認為,蛀牙絕對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但是,美國的新研究卻指出,滿口蛀牙的人,竟然較不會罹患口腔癌與口咽癌,研究人員推論,原因可能是引發蛀牙的口內乳酸菌,會產生酸性物質,理論上容易誘發細胞免疫反應,進而降低罹癌風險。研究尚未完全證實 民眾可別不刷牙!蛀牙竟然非全都是壞事?!這份研究來自美國水牛城大學,根據研究人員比較三百多位頭頸鱗狀細胞癌患者與221名未罹癌民眾,意外發現,蛀牙嚴重的人,較少罹患口腔癌與口咽癌。而為什麼蛀牙的人能有抗癌的能力?研究人員推論,因為口內的乳酸菌,會產生酸性物質,進而誘發第一型輔助T細胞免疫反應,降低部分癌症風險。但這樣的推論,暫時無法完全被證實,也有美國口腔專科醫師提醒民眾,一定要做好口腔清潔才是保護健康的上上策!

病患健康醫師救 醫師過勞誰來救?

病患健康醫師救 醫師過勞誰來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醫師工作環境真令人堪慮!過去醫師一向都是頗具社會地位的職業,但現今醫師不僅要面對過長的工時,甚至在醫院內急診室,都要冒著被不諒解的病患家屬施以拳腳毆打的風險。前奇美醫院住院醫師蔡伯羌則疑似過勞,而引發心肌梗塞,雖然被救了回來,但卻罹患了嚴重喪失記憶的後遺症,現在竟然會跟五歲的小孩搶玩具,另家屬悲痛不已!連續工作四十小時 醫師嚴重過勞前奇美醫院住院醫師蔡伯羌,於民國九十八年,進開刀房之前,突然心肌梗塞,雖然被救回,但去罹患了嚴重的失憶後遺症,蔡太太指出,他之前甚至還連續工作四十小時未休息!每天工時過長,甚至連續工作四十小時,為的就是每一個等待被醫治的病患,但是,醫師的健康誰來保護?對此,醫勞盟召開記者會,訴求醫師納入勞基法,醫師應負擔醫師過勞責任,蔡伯羌由妻子陪同出席,民間司法改革協會及工傷協會也派員到場聲援。心肌梗塞被救回 復健至今還會跟兒子搶玩具蔡太太表示,蔡伯羌被救回來後長期復健至今,會跟5歲的孩子搶玩具,照顧孩子,還要照顧跟孩子一樣又記不住事情的先生,真的很苦,連孩子都知道爸爸呆呆的,要常常提醒爸爸,很多事情一再交代,蔡伯羌都記不住。而蔡家已向奇美醫院求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秘書蕭逸民指出,一審判決蔡伯羌請求退休金勝訴,請求工傷賠償敗訴,院方給蔡家新台幣6.2萬元的慰問金,這給人「醫師過勞工傷是你家的事」的觀感,全案二審中,法庭爭辯的焦點在於住院醫師是否為受僱的勞工。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說,最近半年已接獲5、6件受僱醫師工作過勞,導致腦溢血、心肌梗塞的「非死即傷」事件,數件已進入訴訟程序;如果不將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類似事件還會發生,最終受害的是病人權益及醫療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