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男性勃起障礙 高達七成七女性認為會使婚姻很「掉漆」!

男性勃起障礙 高達七成七女性認為會使婚姻很「掉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年紀到了中年,身為熟透的男子,你是否有勃起障礙的困擾,認為寶刀已老,卻不做任何動作加以挽回,只是承認自己老了,不行了嗎?根據國內的調查發現,結婚長達二十年的夫妻,有近六成的男性,認為性生活不滿意,更令人怨嘆的是,高達七成七的女性認為另一半有勃起障礙,已經影響了兩性關係,使婚姻出現這不能說的裂痕!邁入中年 男性真只能出一張嘴?男性邁入中年之後,通常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甚至只能出一張嘴,表示對另一半的愛意,但是,許多男性雖知道自己的雄風早已不再,甚至奄奄一息時,卻不願就醫治療,其中,調查指出,有4成7的男性認為「這只是年紀增長的正常現象」,所以避開治療,另外,更有6成2的男性,不與自己的另一半談論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困擾,進而影響了婚姻的品質。太太會真心接受伴侶 因老而無力是正常現象?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勃起障礙,太太真的只是會以平常心面對,認為另一半有勃起障礙只是因為老了,而真心接受這樣的事實嗎?調查指出,有4成9的女性,曾經主動與熟男討論「勃起功能障礙」或「攝護腺肥大伴隨的下泌尿道症狀」,男性卻只有3成8曾與伴侶討論,這表示邁入中年的女性還是渴望性福,也關心先生的健康,男性也該敞開心房,告訴太太自己的困擾。對此,台灣男性學醫學會蔡維恭秘書長表示,熟男的身體就像一部車子,需要保養而非丟棄,年過50的熟男,只要出現勃起功能障礙的症狀達2個月,就該立刻尋求醫師協助,千萬不要因害羞而不願就醫,或是就醫了,卻怕藥物副作用而不願意服藥。而在醫師的專業診斷下,民眾大可放心,用藥安全醫師將會「完全把關」。當熟男改善「勃起功能障礙」與「攝護腺肥大伴隨下泌尿道症狀」,不僅威脅健康的風險降低,也讓夫妻感情更加親密,連同生活品質也能同時提升。

年過五十 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受帶狀疱疹凌遲!

年過五十 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受帶狀疱疹凌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一位五十五歲的張先生,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在頭上長滿了疱疹,並且出現劇烈的疼痛狀況,讓他睡也睡不好,甚至影響到了工作與生活,所幸,經過治療之後,病情逐漸好轉,但至今頭部有時還是會有抽痛的現象。罹患帶狀疱疹 將會嚴重疼痛根據美國的統計指出,年紀到了五十歲以上,每三個人就有一人會因為免疫力降低而罹患帶狀疱疹,其中,96%的患者曾發生急性疼痛、45%表示每天都會出現疼痛症狀、42%表示最嚴重的帶狀疱疹相關疼痛症狀是「可怕」或「極難以忍受」的疼痛。而一般神經痛到出現皮疹約3~5天,但也有可能長達100天才出疹,導致病患飽受神經痛之苦,卻全然不知可能已罹患帶狀疱疹,進而延遲治療時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文元醫師也指出,帶狀疱疹疼痛時間與年齡成正比,年紀越大的患者疼痛持續越久,對中老年病患造成嚴重生活困擾。其中更有10%至25%的帶狀疱疹患者會發生眼部帶狀疱疹,嚴重者恐失明,也可能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如觸感痛、運動神經元麻痺、肺炎、腦膜腦炎等。新疫苗 可望預防帶狀疱疹上身對此,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也說,台灣2000-2006年花費在帶狀疱疹家庭醫療護理及住院醫療費用高達新台幣1.27億,尚不包括自費醫療項目。蔡呈芳醫師提醒,台灣老年人口逐年穩定成長,估計未來帶狀疱疹與疱疹後神經痛病例數將會隨之增加,為降低疾病負擔,需儘早提供介入措施與預防策略。而目前將會有一款用來預防帶狀疱疹的疫苗,預防疫苗可降低高達70%帶狀疱疹發生風險、降低60%急性疼痛的發生率及降低67%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適用於預防50-79歲之成人帶狀疱疹,可望為台灣民眾降低帶狀疱疹威脅,可謂50歲以上成人的新福音!

經濟差、上司機車好憂鬱 該如何擺脫憂鬱才好?

經濟差、上司機車好憂鬱 該如何擺脫憂鬱才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國人面對經濟不好、上司機車、與同儕相處不睦、家庭問題等各種問題,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指出,我國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有高達兩百零九萬人有明顯的憂鬱症狀,換句話說,幾乎每十人就有一人必須接受專業協助,才能夠擺脫憂鬱的困擾!男女紓壓大不同 你選擇哪種紓壓方式?而有趣的是,當民眾出現憂鬱情況時,紓壓的方式男女卻大不相同,女性有近四成會選擇透過打掃與做家事來解除憂鬱,男性則選擇看電視與看電影紓壓。另外,若以不正當的管道進行紓壓,恐怕會讓憂鬱的情況更加惡化,像是抽菸酗酒、大吃大喝,而如果是透過運動、參加社團、觀看文藝表演,則有助於解除憂鬱的情緒。運動是擺脫憂鬱的不二法門!但是要如何找到方法,把憂鬱的情緒隔絕在外,讓自己能夠正面的看待事物,則是在這壓力大悶鍋的社會下,每個人都迫切的需要了解與學習。對此,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徐錦興教授建議,運動是解決憂鬱的好方法,運動能釋放腦中腦內啡使人感到愉悅之外,也能有情境解離的效果,讓人暫時抽離憂鬱的情緒,暫忘煩惱。另外,運動也能增加與人群互動的機會,還能因為訂下每一次運動目標,例如,登高、長跑距離等,從運動中找到挑戰機會,進而肯定自我,擺脫「我什麼都做不好」的負面情緒。因此,徐錦興說,建議十八歲到六十四歲的成年人,應每周運動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或是75分鐘費力的身體活動,每次至少維持十分鐘,而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則建議將運動與生活結合,像是走樓梯或提早一站下車,都是養成每天運動習慣的好方法! 

生活好難!近七成上班族每月存不到三千元

生活好難!近七成上班族每月存不到三千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薪水不漲,物價卻一直往上攀升,讓原本生活就不太好過的上班族,更要想盡各種辦法爭錢省錢,為的就是要生存下去!根據yes123的調查指出,發現高達近四成的台北上班族表示自己是月光族,還有近三成民眾每個月存錢存不到三千塊錢,換句話說,等於將近七成的人生活在大台北幾乎存不到什麼錢!為了省錢 有民眾拿公司電鍋煮三餐而為了抗漲,相信有許多民眾想盡辦法,就是要把生活費用減到最低,就有一名二十七歲女性民眾Charcy,為了省錢,會把公司廁所的衛生紙、免費餅乾等帶回家,甚至手機一定要在公司充電,而一天三餐,還會在前一天備好青菜、蛋、醬油、料理包等食材,到公司用十人電鍋烹煮。看這位Charcy現場用電鍋模擬在公司煮飯,記者在現場也看得目瞪口呆,一把青江菜、三顆蛋、醬油與香腸等食材,用電鍋煮一下馬上就有香噴噴的一餐,她指出,像這樣用公司的電鍋煮飯,一餐也三十塊錢左右,能夠省下不少在外的餐飲費。期待薪水與實際薪水落差大 民眾痛苦指數飆為的就是要省錢、爭錢活下去!根據yes123的調查資料還顯示,在台北生活的民眾,認為每個月的薪水要達到四萬三千元,才能在台北好好活下去,等於是多出民眾目前的平均薪水達一萬四千元才能達到期待,而在這麼大的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下,也造成大台北地區的民眾生活有夠苦,有兩成的民眾痛苦指數來到了九十分,平均痛苦指數則落在七十四分。對此,yes123公關副理楊宗斌則認為,上班族面對長期低薪或無法加薪的情況下,如物價一上漲,就會被迫犧牲生活品質,例如少吃少喝或少玩少逛街,但這樣大家減少消費,惡性循環的後果,就是波及到內需經濟,導致低薪等情況發生。因此在台灣經濟上未好轉之前,上班族可又要苦惱該怎麼省錢,才能好好生活。 

一肚子氣!不要叫我大肚婆!腹脹好困擾

一肚子氣!不要叫我大肚婆!腹脹好困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你有滿肚子氣無處發嗎?肚子大的跟懷孕一樣嗎?其實這可能是脹氣惹禍,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約有3成的民眾有腹脹問題,以女性居多,大部分脹氣的原因是功能性腹脹,如暴飲暴食、狼吞虎嚥所引起的,因此建議可以從飲食習慣著手改進、且利用運動幫助消化。飲食習慣、食物選擇、消化不順 都是脹氣的原因王醫師說明,排除器官性腹脹疾病,如腫瘤、腹水等,大部分腹脹的原因是功能性引起的,如暴飲暴食、狼吞虎嚥、吞氣、腸胃收縮不良、腸胃蠕動緩慢、肥胖、便秘等都有相關;脹氣通常不會是持續性的症狀,半數患者感到腹部有膨脹感,通常是在飯後不久、一天快結束的時候,或是吃大餐後、排便不順時,症狀會較明顯,而空腹或少吃東西時,就較不易有此情形。以前認為胃腸空氣增加是造成腹脹的原因,但近年來發現小腸蠕動異常、宿便、腸腔內液體增加、嚴重脊柱前彎,橫隔膜不當收縮、腹腔內脂肪增加、對空氣的過度敏感及腹壁肌肉不當的鬆弛都是可能的因素,當然,食物也是影響腹脹問題的原因之一。蔬果屬於不溶解性及中度發酵的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大腸蠕動利於排便,但有些食物會造成產氣過多的反效果,如豆類、洋蔥、青椒、包心菜、地瓜、馬鈴薯、玉米、蘋果、西瓜、柑橘類;另外,牛奶、乳製品、油炸類、甜點也容易產生脹氣;王志堂醫師提醒,食物種類產生脹氣是因人而異,如果在食入後有不良反應,以後就應避免。少量多餐、運動、減重 都能幫助緩解症狀王主任建議,若是功能性腹脹的民眾,可少量多餐,在食物的選擇上需留意、多攝取優格類食物,並多運動(如散步、慢跑、增強腹肌運動),適量補充益生菌,有宿便問題可依造醫師指示服用瀉劑或胃腸蠕動劑,減輕體重等都能改善症狀,但還是需依患者個案成因予以治療。若是腹脹問題持續發生,應儘速找尋專科醫師檢查是否為其他器官性因素的疾病,避免延誤治療。

老年性黃斑病變 新一代視力殺手!

老年性黃斑病變 新一代視力殺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黃斑部病變已成為台灣地區老年人的視力殺手,以往白內障是長者視障的主因,但隨著醫學的進步,白內障幾乎能以手術治療,因此老年性黃斑病變成為眼科醫師下一個防治的目標。黃斑病變取代白內障 成為老年視障主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任張延瑞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丹麥的報告,老年性黃斑病變(可再細分為萎縮性和滲出性)已超過以往排名第一的白內障,成為視力不良最主要原因(黃斑病變為44.4%、白內障33.3%)。再據台北榮總和陽明大學的調查,65歲以上老人早期黃斑病變的發生率約9.2%,末期黃斑病變發生率約1.9%,因為以前對此疾病所知有限、又沒有有效的治療法,所以當醫師診斷出後,就不再進行積極治療,彷彿判了眼睛慢性死刑(從開始到失明,能長達十餘年)。早期篩檢黃斑病變 透過治療能維持視力 免於失明所幸目前對視力威脅最大的滲出性老年黃斑部病變,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可使用抗血管新生劑的眼內注射,讓病患視力得以維持甚至進步,但眼內注射需反覆施打,且健保僅給付部分種類和嚴重度的病患。張延瑞醫師表示,老年黃斑部病變雖然可怕,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還是能維持良好視力,因此建議可至各院區眼科進行老年黃斑病變篩檢,提前發現、保護你我的視力健康。

肩膀長石頭?手舉不起來?小心鈣化性肌腱炎

肩膀長石頭?手舉不起來?小心鈣化性肌腱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40餘歲王姓女上班族,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腦,偶而會肩膀痠痛1-2天,但休息過後疼痛會改善,長年下來不以為意,直至日前,肩膀劇痛、手無法舉起,連忙前往急診照X-光檢查,檢查結果無明顯問題、打止痛針後即返家休息,但夜裡又反覆疼痛,於是前往復健科求診後才發現肩膀長了結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患者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旋轉肌腱」內有數個鈣化點,俗稱的「結石」,經局部類固醇注射、配合復健和口服藥物治療後,王女士急性疼痛明顯緩解,手部已可自然活動。鈣化變軟使X-光不易顯影 需搭配超音波檢查武俊傑醫師說明,人體鈣化性肌腱炎(長石頭)最常出現在肩部旋轉肌腱,其他部位如足跟阿基里氏腱也有發現;根據調查發現,有2.7%的上班族在肩關節部位會出現鈣化性沉積,急性發作時鈣化會變軟,因此有時X-光檢查不易顯影發現,需進行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再次確認。頑固疾病容易反覆發作 調整施力處配合運動改善目前造成鈣化性肌腱炎的原因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為與肌腱反覆性受傷有關,最容易發生在肩部旋轉肌的棘上肌;治療方式以局部類固醇注射,搭配復健物理治療和口服消炎止痛藥為主,可明顯降低疼痛、改善生活品質。除此之外,震波碎石治療也是一種方法,但健保尚未給付,而手術治療則是最後採取的方式。武主任強調,鈣化性肌腱炎是一頑固疾病,極易反覆發作,因此更須配合調整工作和施力習慣,合併適當運動,避免再發。

銀髮族呷百二 推出健康吃食譜

銀髮族呷百二 推出健康吃食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年齡逐漸增長,老年人因牙口問題和慢性疾病,容易使得營養攝取不足,為了守護銀髮族的健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銀髮族健康吃」食譜,介紹適合銀髮族的健康料理。內政部統計指出,台北市老年人口至今年7月已達35萬5千多人,占北市總人口的13.25%,加上老化過程中,生理、心理的改變都會影響進食,老年人又多有慢性疾病,長期下來營養狀況不佳,所導致的後續健康狀況更不容忽視。牙口問題+慢性病 容易使銀髮族營養不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陳芝諺營養師表示,為了因應老者的生、心理變化(如長輩牙齒掉落、咀嚼困難或喝液體食物會嗆到、消化功能減弱等),要適時改變「食物質地」來避免營養問題產生。幫助飲食 可適時改變「食物質地」 建議可將鹹粥或麵條等半流質飲食,以果汁機絞打成泥狀食用,解決咀嚼困難;或是根據長者吞嚥功能,將流質食物調整成三種不同稠度,濃度稀至稠分別是醬油膏狀、美乃滋狀和布丁狀,幫助者長順利飲食、避免嗆到。陳營養師也依年老者的吞嚥能力,介紹2道方便進食的營養食譜,如「細軟飲食」-山藥麻醬麵和「濃流飲食」-火龍果優酪乳,相關「銀髮族健康吃」食譜可上網下載,或向陽明院區營養科免費索取。

七成老師骨質拉警報 保骨六大招給你好「骨氣」!

七成老師骨質拉警報 保骨六大招給你好「骨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教師節快到了,老師們你有注意過自己的骨頭是否勇健嗎?根據光田綜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資料顯示,有高達近七成的老師有骨質流失與骨質拉警報的問題,可能是因為老師們長期因教學及坐在桌前批改作業,忽略鈣的重要性而導致。三十五歲後 骨質慢慢流失對此,光田健康管理中心施旭姿醫師表示,平常人在幼年期累積「骨量」,在25歲將達到「骨量」之尖峰,骨密度最高。35歲之後以每年0.3-0.5%的速率流失,女性更年期後則以每年3-5%的速率流失。若合併有營養攝取或吸收失衡,運動量減少、缺乏陽光照射、有成人骨折病史、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制酸劑、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問題,骨密度下降的速度則會加快。施旭姿指出,光田綜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發現,近幾年來院接受健康檢查的教師有將近7成的比例數值都跌掉-1以下,都有程度不等的骨質流失或骨質疏鬆,有些老師甚至已出現腰痠背痛、駝背的症狀。主要是因為教師族群每天從早到晚不停歇為了學生辛勤教學,放學後還常留下來批改作業或寫教案,很少有時間注意飲食中鈣質的攝取,也較少到戶外運動及曬太陽。保持好骨氣六大招 要你好好保骨對此,施旭姿提出抗骨鬆六大招,要老師好好照顧骨頭!1. 規律而適度的運動習慣,如散步、慢跑、登山、騎腳踏車、打球。2. 適度的曬太陽,幫助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3. 勿減肥過度,維持正常體重。4.增加鈣質攝取:每日飲食中建議鈣質攝取量約為1000毫克,除了牛奶外,可另由小魚乾、芝麻、紫菜、海帶、莧菜、油菜等食材中獲得。5.避免菸、酒或大量攝取茶、咖啡、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食物。6.更年期女性若有骨質疏鬆,則應依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肩膀長期又痠又痛?可能是肌腱炎搞鬼拖久恐需開刀

肩膀長期又痠又痛?可能是肌腱炎搞鬼拖久恐需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的肩膀會時常感到痠痛嗎?可別輕忽了長期的肩膀痠痛,如以為是小問題而不治療,小毛病也會拖成大毛病,導致肌腱斷裂,還要受開刀之苦,且不一定能夠完全復原!台中就有一名在補教界當英文老師的蔡小姐,因為長期要擦黑板寫黑板,導致肩膀出現長期的僵硬及酸痛現象,經過多次推拿或是舒緩操都不見好轉,才到台中豐原醫院復健科就診,醫師發現他的肌腱以出現發炎的症狀,為第一級肌腱發炎,所幸及早就醫免去手術開刀之苦。肌腱傷害常被誤認小病 但拖久難治療對此,復健科蘇希洵醫師指出,慢性肩部疼痛在門診中屬於常見但卻也是難以治癒的疾病,肩膀肌腱累積性傷害常發生在運動員、工廠作業員甚至家庭主婦或辦公室工作者。因肩關節重覆性動作造成肌腱受傷,經過累積多次傷害後造成肌腱退化,有疼痛及肌力不足之症狀,但病人常常沒有明確的受傷病史,僅會逐漸感覺到肩膀痠痛,初期可能持續1~2天,但症狀發作的頻率會持續增加,慢慢進展到隨時都感覺不舒服,尤其在肩膀上舉或內轉時特別疼痛。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民眾常有錯誤觀念,往往認為肌腱傷害不是大問題且不難治療,其實肩膀肌腱累積性傷害是相當難治癒的疾病,許多職業級的運動選手也因此而斷送職業生命,因為退化的肌腱喪失了原有的張力,所以不僅功能無法完全恢復,反而容易重覆再受傷,造成惡性循環。肌腱炎分三級 最嚴重需手術治療因此,蘇希洵醫師叮嚀,肌腱發炎主要分為三級,第一級無法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撕裂傷,但理學檢查有反應,而第二級則表示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軟組織撕裂,到了第三級則已斷裂,第二級以上即使手術,統計來說也不一定可復原到完全,建議應把握初期較輕微的時期就趕緊就醫,才是黃金治療期。

Menu